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汉·卓文君白头吟我心中的爱情就像山上的雪一般,皑皑一片,白茫茫的好干净好透亮。它的洁白、旷达又像云海翻滚中的月儿,清辉普照,明亮温润。当听说心爱的人早已有了出怀之心,心生两意难以挽回,除了伤心、悲哀、痛惜,我还能做什么?惟与他一刀两断罢了。珍惜这最后的离别时分,干了这杯酒,忘了过去情,从此各分东西,各自天涯路,明天沟头离别后,不再相见、相逢。我惆怅满怀地沿着这条沟渠慢慢走下去,你向东,我在西;未来向东,过去在西;水流向东,背影往西,我们的生活一去不复返,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回头,我们的情感一去匆匆矣。想当初,我愿意为你,为你抛却亲人家庭,抛却锦衣玉食,抛却美好日子,那时我也不曾哭哭啼啼,也不会怨声载道,现在我更不会选择凄凄唉唉。女人的一生,只为遇见一位情投意合、专心专意的如意郎君,可以一起携手相知相惜相扶幸福到老、直到永远。就像一对情投意合的男女,情感似一根竹竿那样的修长、柔韧,对生活充满了无限憧憬和预期,企盼着一尾尾活泼乱跳的鱼儿不经意间被钓起来。真正的儿男,应该是情义为重,与爱人情义相知。一旦失去真诚和信用,那是多少金钱财帛也无法挽回和弥补的,更别说偿还了。一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
风中奇缘》,吸引了不少观众眼球,除了感动于剧情外,更多人记住了剧中不时应景而起的歌曲:“皑如山间雪,皎若云中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每到伤情伤心处,这样的音乐便会徐徐地反复响起来,情绪忧伤,气氛萧瑟,难免让人产生悲切、低沉的共鸣。此诗名曰白头吟,乃西汉著名女诗人卓文君写给丈夫司马相如的诗作。凄美、幽远、婉转、缠绵、坚定,诗中有太多的心绪在倾吐,在表达,在告诉——即使君有两意,可我此心不改,对你矢志不渝。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已然成为历史上最为经典的情爱范本之一,代代传颂,人人共勉。这是一桩怎样的汉代爱情故事,让人们记住了卓文君和司马相如,以及他们非凡的才情和出色的成就?随着一一去抽丝剥茧,翻阅其中的波澜婉转,或许便能解开这段感情的谜团了。先说说司马相如何许人也。司马相如是巴郡安汉(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少年时喜欢读书练剑,后前往梁地谋求学问,与梁孝王刘武门下邹阳、枚乘、庄忌等诸多辞赋大家结为好友,研习交流词赋。在梁地期间,他写下了著名的子虚赋,受到热捧。但时运不佳,不久梁王去世,门客皆散,无奈之下的司马相如只得打道回府,回到成都定居。又因生活拮据,投靠了在临邛任县令的挚友王吉。转山转水转到一起,转到了相遇缘分,这就是佛说的姻缘天注定吧。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由此拉开了序幕。临邛虽不大,却藏龙卧虎,这里有一户卓姓人家,据说不但是当地的首富,在巴郡内也是数一数二的富商了。家中有一女名曰卓文君,才情并茂,在当地有相当的知名度,只不过婚姻很不幸,新婚不久丈夫便病逝,于是返回卓家生活。直到这一年,她在宴会上聆听到了一曲《
凤求凰》后,其人生轨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归故乡,凤求凰。遇见你,遇见美丽,是天注定,还是缘分牵。司马相如缓缓地弦拨绿绮琴,潺潺的音色如流水般的波澜跌宕而起。卓文君坐在帘幕后面,不由惊讶这娓娓的琴音,时而婉转款款,时而飞奔求索,时而安冉欲停,她越听越心动,越听越按耐不住心悦,如此美妙佳音,该是怎样的男子在漫漫轻抚啊?一个热情撩动,一个有意探寻。其实,他们彼此或都早知道对方会出现这场宴会上,只不过没想到会以最惊艳的方式打动对方。司马相如来到临邛时就听说卓府有女,聪明美丽,诗文了得,便寻机来到府上。闺阁中的卓文君听说有才俊来府,英挺俊朗,才学高超,欲是早已心中盼望,两颗心不约而同地早早相知在一起了。趁着大家酣畅淋漓喝酒之际,司马相如找准时机,将一张小纸条悄悄地递给了来到他身边的丫鬟手上,他知道这位婢女正是卓文君的贴身侍女,她能将自己的万般情意捎给屏风后的美丽女子。于是,这两人便在神不知鬼不觉中纸条传情,一来一往,情感迅速升温,最后竟然约定私奔。是什么样的动机使素未谋面的两人荒唐的选择双飞双栖?其间因由简单。才情并茂的卓文君虽然一直守寡,但由于卓家雄厚的财力,加之自身条件优越,一般人不敢提亲与她,即使像司马相如这样的才俊,因为太穷了,亦是门不当户不对,只能望才女兴叹也。但是卓文君不作这么想,她只想自己的命运自己做主,自己的情感自己做主,为了爱情,她奋不顾身地选择了在一个漆黑的深夜与司马相如私奔。于此,文君也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牛的“私奔”鼻祖。当然,绝大多数人认为,私奔是不受家人祝福的,也不受社会认可的,因此,私奔的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多以曲终人散结束或收梢。那么,文君和相如会不会是这样的结果呢?如果故事都千篇一律,那么他们的故事也不会流传到今天。私奔容易,生存很难啊!司马相如携娇妻回到成都后,看见的是家徒四壁的极其潦倒。对此,卓文君并没有感慨万千,而是放下小姐架子,与夫君一道打理生活,在清贫中歌咏作赋,倒活得逍遥自在。不过,聪慧的文君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于是想出一个计策,劝说丈夫与自己一同回到临邛,并准备在卓家不远的地方开一间酒肆。卖掉首饰,酒馆兴起了。文君挽起裙裾,相如穿上酒保衣服,他们一起当垆卖酒。一时间,门前人流如织,热闹非凡,大家竞相来看卓家小姐开店子了。这样的举动,无疑是丢卓家人的脸面啊。最终,文君父亲卓王孙沉不住气了,为小夫妻俩送去银两,带去仆人百名仆,叫他们从此好好地生活。夫妻俩再次回到成都,文君以为可以就这样诗意地栖息,然后幸福生活慢慢老去。但是,司马相如始终对建功立业充满了渴望,机遇来临,他绝不可能放弃。因汉武帝偶然读到子虚赋,被赋中大气磅礴的气势和清绝瑰丽的文辞所吸引,不由对作者司马相如产生了好奇,于是一纸诏书,将司马相如从成都诏至京城,并令相如以狩猎为题材作赋。相如提腕泼墨挥毫,意气风华地写下了著名的上林赋,帝王大悦,封其为郎官随从左右。再后来,司马相如被汉武帝指定为专使,招抚夜郎等国。相如虽来回深入蜀地办事,却迟迟不提迎接文君进京之事。等待是漫长的,等待是孤独的,等待是甘愿的。在巴郡苦等丈夫来接的卓文君,某天终于等到了仆人来报,说相如的手下到了门前。文君好生欢喜,赶快唤其进屋。来人将一封信件交与文君,文君展开一看,信中书道:“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少了“亿”字,缺“忆”岂不是无“意”!文君念着这13个字,悲上心头,哀怨不已,这就是自己千等万等心心想念的夫君吗?为何如此无情!面对来人要求“即刻回信”地催促,文君提笔挥书道: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三四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字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念,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九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红,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这首怨郎诗将司马相如来信的13字镶嵌于其中,字字含情,句句有泪,文君将心中的守候与坚持,无奈与幽怨表达得淋漓尽致。她说与相如离别有“五六年”,这么长久地望眼欲穿,谁还会有心情弹奏“七琴弦”呢?不但如此,还长时间地收不到夫君的家书,夫妻间的情感联络纽带无形中早已中断,惟有时常独自去十里外的长亭静静地守候,某一天某个身影猛然间出现,却终是一无所获。当念是念、想是想、心有怨时,却说不出来,也无从可说。既然当初选择了与相如在一起,就做好了所有的心理准备,因此,这么多年夫妻分居,文君不想催促夫君来接,不必怨怼夫君的不理不睬,她始终相信,相如终究有一天记起她,他们一定会美好团聚的。而此刻这封13字来信一目了然,司马相如不再爱她了,不愿一起白头偕老。既然君无意,这强扭的瓜也不甜。当初的“裸婚”文君就是不顾一切的作风,现在的离异也不能难倒她,“相离”吧!“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勇敢地向前看,文君无所惧无所怕了。为了更清晰地阐述自己的想法,除了写上怨郎诗,文君又附上了白头吟,最终将诀别诗置于信后,她道: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毋念妾。井水汤汤,与君长决!“井水汤汤,与君长决!”如此铿锵的诀别诗句,一如当初文君毫不犹豫地选择私奔那般劲头,没有理由,没有籍口,没有回头。如此负心人,纵有万般情,此刻也无意义了!作罢,也好。卓文君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其实,司马相如这些年在京城的放荡形骸卓文君哪能不知!她不怨,不恨,总想着丈夫能有朝一日会想起自己,他们终会团圆。可是,美好的期许就这般转瞬成空。就在卓文君失望之极时,司马相如收到了妻子的书信,文君的才华和深情触动了相如的心弦,他感怀万千,忆起当年文君不顾一切地抛却荣华富贵与他走天涯的决绝。相濡以沫这么多年,能走到今天实属不易。于此,相如从此绝了纳妾抛妻的念头,与文君一起度过了生命最后的时光。十年后,司马相如因消渴之症去世,第二年文君追随丈夫而去。“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有多人曾默默地吟诵着这爱情的誓言,如此温暖而美好。爱情解语:【学会原谅,婚姻才会“白首不相离”】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如果连坟墓都没有的爱情不是沦落街头么?在婚姻岔路口走失的孩子,记得彼此一定要以母爱宽容之,以父爱温暖之。这世上不犯错的婚姻根本没有,夫妻间定当切记、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