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经典穿越历史军事小说:
十大史上最强历史小说
waterenee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生阅读书目
一 先秦两汉书目
十三经注疏 阮元 中华书局1957年用四部备要本重印 全四十册
中华书局1982年用原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全二册
四书章句集注 四部备要本
论语译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1981年修订重印
论语新解 钱穆
孟子译注 兰州大学中文系 中华书局1660年版
孟子正义 焦循
墨子闲诂 孙诒让 中华书局1954年重印
老子本义 魏源 中华书局1955年重印
老子校诂 马敍伦 中华书局1974年版
重订老子正诂 高亨 中华书局1959年版
老子校释 朱谦之 龙门书局1958年版
中华书局1963年新一版
老子新译 任继愈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庄子解 王夫之 中华书局1981年重印
庄子集释 郭庆藩 中华书局1978年重印
列子集释 杨伯峻 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版
中华书局1979年版
管子集校 郭沫若、闻一多、许维遹 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
荀子集解 王先谦
韩非子集释 陈奇猷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韩非子集释补 陈奇猷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
吕氏春秋集释 许维遹 古籍刊行社
春秋左传集解 杜预注 孔颖达疏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左传译文 沈玉成 中华书局1981年版
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国语韦昭注二十一卷 顾广圻 四部丛刊影印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点本
战国策高诱注三十三卷(宋)姚宏校正续注 士礼居仿宋刻本 武昌局翻刻本
顾广圻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点本
诗三家义集疏 王先谦
毛诗正义 孔颖达 见十三经注疏
诗集传 朱熹 上海古籍1980年版
诗经通论 姚际恒 中华书局1958年版
诗义会通 吴闓生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诗选与校笺 闻一多 收入闻一多全集选刊之四
诗经选 余冠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诗经选译(增补本) 余冠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诗经今注 高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版
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 孙作云 中华书局1979年重印
诗三百篇探故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诗经韵读 王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诗经研究论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楚辞章句 楚辞补注 王逸注 洪兴祖补注 中华书局1957年用四部备要本重印
楚辞集注 朱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楚辞通释 王夫之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重印
山带阁注楚辞 蒋骥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屈原赋注十卷 通释两卷 戴震 万有文库第一集
楚辞书目五种 姜亮夫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
屈原赋校注 姜亮夫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屈赋通笺 刘永济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屈赋新编 谭介甫 中华书局1978年版
离骚纂义 游国恩 楚辞注疏长编第一编 中华书局1981年版
离骚语义疏解 王泗原 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版
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 林庚 上海古籍1981年重印
天问论笺 林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楚辞论文集 游国恩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楚辞论文集 蒋天枢 陜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楚辞韵读 王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楚辞选 马茂元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1980年重印
楚辞研究论文集 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中国古代神话 袁珂
山海经笺疏 郝懿行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影印
先秦散文选注 罗根泽
汉魏六朝散文选 陈钟凡
盐铁论校注 王利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论衡集解 刘盼遂 中华书局1959年版
潜夫论笺 汪继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中华书局1979年版
贾谊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
晁错集注释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枚叔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司马长卿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扬子云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张河间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蔡中郎集 四部备要本
史记 司马迁
汉书 班固
后汉书 范晔
史记三家注 史记集解 裴駰
史记索引 司马贞
史记正义 张守节
汉书补注 王先谦 商务印书馆1959年重印
汉书管窥 杨树达 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
后汉书补注 惠栋
后汉书集解 王先谦 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淮南子高诱注 《诸子集成》中华书局本 世界书局本 第七册
说苑 刘向 四部丛刊影印明钞宋本
新序 刘向 四部丛刊影印明刻本
文选李善注(有关部分) 中华书局1977年缩印本
文选六臣注(有关部分) 四部丛刊影宋本
古诗十九首集释 隋树森 中华书局1955年版
玉台新咏(有关部分) 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明寒山赵氏刊本1958年重印
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郭茂倩 中华书局1979年点校本
古诗源(有关部分) 沈德潜 中华书局1977年重印本
古诗纪(有关部分) 冯惟讷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丁福保 中华书局1959年版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逯钦立 中华书局1983年版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有关部分) 严可均 中华书局1965年重印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
中国历代诗歌选(有关部分) 林庚、冯沅君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 北大中文系
-- 作者:tecdai
-- 发布时间:2004-3-2 19:30:58
-- 二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书目
孔北海集评注 孙至诚 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孔少府集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曹操集 中华书局1959年版
魏武帝魏文帝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曹子建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曹集铨评 丁晏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年版
建安七子集校注 吴云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三曹研究资料滙编 河北师院中文系 中华书局1981年版
王粲集 中华书局1980年版
诸葛亮集 中华书局1960年版
阮籍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阮步兵咏怀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嵇康集校注 戴明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陆士衡诗注 郝立权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陆机集 中华书局1982年版
靖节先生集 陶澍 集注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排印本
陶渊明集 王瑶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陶渊明集校注 逯钦立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陶渊明研究资料滙编 中华书局1962年
陶渊明诗文滙评 中华书局1961年
陶渊明 中华书局1965年
谢康乐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谢灵运\\集校注 顾绍柏 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鲍参军集注 钱仲联增补、集说、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增订
谢宣城集校注 曹融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谢宣城诗注 郝立权
庾子山集注 倪璠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庾信诗赋选 谭正璧、纪馥华选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
汉魏六朝赋选 瞿蜕园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1979版
汉魏六朝小说选 徐震堮
汉魏六朝文絜笺注 许櫣评选 黎经诰笺注
汉魏六朝散文选 陈钟凡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 北大中文系 北大出版社
水经注疏 杨守敬 熊会贞 科学出版社1957年影印
洛阳伽蓝记校注 范祥雍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修订重版
洛阳伽蓝记校释 周祖谟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旧小说(甲集) 吴曾祺 辑 商务印书馆1914初版1957年重印
古小说钩沉 鲁迅 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1973年版
太平广记(有关部分) 李昉 中华书局1961、1982年印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有关部分)严可均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丁福保
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郭茂倩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逯钦立
古诗源 (有关部分) 沈德潜
古诗纪(有关部分) 冯惟讷
古谣谚(有关部分) 杜文澜
玉台新咏(有关部分) 徐陵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萧涤非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中古文学史论 王瑶 北大出版社1986年版
汉魏六朝诗论丛 余冠英
汉魏乐府风笺 黄节
乐府诗论丛 王运熙
乐府文学史 罗根泽
中古文学史论文集 曹道衡
八代诗史 葛晓音 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钱志熙 北京大学出版社
魏晋玄学 汤用彤 中华书局1985年版
理学、佛学、玄学 汤用彤 北大出版社1990年版
世说新语笺疏 余嘉锡 中华书局1983年版
搜神记 干宝
搜神后记 陶潜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张溥
汉魏丛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北史
南史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唐长孺 三联书店1978年重印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 唐长孺 三联书店1978年重印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拾遗 唐长孺 中华书局1983年版
东晋门阀政治 田余庆
魏晋南北朝隋初唐史 王仲荦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 王运熙、杨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文心雕龙注 范文澜
诗品注 陈延杰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王子安集注 蒋清翊 光绪间刻本
王元功文集五卷本会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杨烱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卢照邻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
骆临海集笺注 陈熙晋笺注 中华书局1961年版
陈子昂集 中华书局1960年版
陈子昂研究 韩理洲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曲江集 张九龄 四部备要本
孟浩然集 四部备要本
孟浩然诗选 陈贻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王右丞集笺注 赵殿成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重印
王维诗选 陈贻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重印
李太白全集 王琦 中华书局1981年修订版
李白集校注 瞿蜕园 朱金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杜诗详注 仇兆鳌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钱注杜诗 钱谦益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再版
杜臆 王嗣奭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影印
读杜心解 浦起龙 中华书局1978年重印
杜诗镜铨 杨伦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排印本
读杜诗说 施鸿保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1964年印
杜甫研究 萧涤非 山东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1961年印
杜甫评传 陈贻焮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988年版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滙编:杜甫卷 中华书局1964年版1982重印
王昌龄诗注 李云逸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高适诗集编年笺注 刘开扬 中华书局1982年版
岑参集校注 陈铁民 侯忠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元次山集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0年版
钱考功集 四部丛刊本
韦苏州集 四部丛刊本
刘随州集 四部丛刊本
李君虞集 席氏本
卢纶诗集校注 刘初棠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华阳集 席氏本
孟东野诗注 陈延杰 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孟东野诗集 华忱之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张籍诗集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张籍诗注 陈延杰 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长江集 四部丛刊影印本
王建诗集 中华书局1959年版
韩昌黎文集校注 马其昶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韩昌黎诗系年集释 钱仲联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柳宗元集 中华书局1979年版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滙编:柳宗元 中华书局1964年版
刘禹锡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白居易集 中华书局1979年版
白香山诗集 汪立名编注 四部备要本
白居易诗评述滙编 陈友琴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元氏长庆集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影印
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 中华书局1959年版
李贺诗集 叶葱奇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1980年重印
樊川诗集注 冯集梧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
樊川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校点本
玉溪生诗笺注 冯浩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标点本
樊南文集详注 冯浩 四部备要本
樊南文集补编 钱振伦 钱振常注 四部备要本
温飞卿诗集笺注 曾益 顾予咸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校点本
孙可之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影印宋蜀刻本
罗昭谏集 四库全书著录
皮子文薮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校点新本
唐甫里先生文集 四部丛刊影印本
聂夷中诗 杜荀鹤诗 中华书局1959年断句排印本
韦庄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韦庄词校注 夏承焘 刘金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南唐二主词校订 王仲闻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花间集评注 李冰若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全唐诗
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全唐文
说郛
唐人小说 汪辟疆校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
唐宋传奇集 鲁迅校录 文学古籍刊行社印本
本事诗 孟棨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唐语林 王谠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云溪友议 范摅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唐摭言 王定保 古典文学出版社
唐国史补 李肇 古典文学出版社
唐诗纪事 计有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五代史
新五代史
文献通考
历代诗话正续编 何文焕 丁福保 中华书局1981年版
清诗话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一版
清诗话续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诗话总龟 阮阅 四部丛刊影印本
苕溪渔隐丛话 胡仔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标点本
诗人玉屑 魏庆之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
诗薮 胡应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新版
历代诗话 吴景旭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随园诗话 袁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点校本
瓯北诗话 赵翼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点校本
昭昧詹言 方东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校点本
带经堂诗话 王士祯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宋诗话辑佚 郭绍虞 中华书局1980年版
原诗 叶燮
饮冰室诗话 梁启超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宋诗话考 郭绍虞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陈寅恪
元白诗笺证稿 陈寅恪
唐诗杂论 闻一多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隋唐五代史纲 韩国磐
中国通史简编 范文澜
唐代科举与文学 傅璇琮
中国文学简史 林庚 北大出版社1988年重印
唐诗综论 林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唐诗论丛 陈贻焮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唐代诗人丛考 傅璇琮 中华书局1980年版
唐诗人行年考 谭优学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唐人行第录 岑仲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
程千帆诗论选集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 程千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唐人选唐诗(十种) 上海古籍出版社新版
全唐文纪事 中华书局
唐才子传
唐人说荟
唐音癸签 胡震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排印本
旧唐书
新唐书
唐会要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袁行霈 北大出版社1987年版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罗宗强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汉唐文学的嬗变 葛晓音 北大出版社1990年
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 葛晓音 北大出版社1998年版
唐诗小集(丛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作者:tecdai
-- 发布时间:2004-3-2 19:31:50
-- 三 宋元明清书目
小畜集 四部丛刊本
小畜外集 四部丛刊本
河东先生集 四部丛刊本
珠玉词 晏殊 宋六十名家词本
范文正公集 四部丛刊本
乐章集 宋六十名家词本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苏学士文集 四部备要本
苏舜钦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新一版
欧阳文忠全集 四部备要本
欧阳文忠公文集 商务印书馆1958年重印
六一词 欧阳修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版
嘉佑集 苏洵 四部备要本
司马文正集 司马光 四部备要本
元丰类稿 曾巩 四部备要本
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 中华书局1959年版
王文公文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校点本
王荆公诗文沈氏注 沈钦韩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1962年排印本
王荆公诗笺注 李璧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
王安石 邓广铭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施注苏诗 施元之 四库全书著录
补注东坡先生编年诗 查慎行 乾隆间刻本
苏诗合注 冯应榴 光绪九年刻本
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王文诰 嘉庆间刻本、光绪间刻本
苏诗补注 翁方纲
苏轼文集 中华书局1986年标点本
苏轼乐府笺 龙榆生 商务印书馆1958年
苏轼评传 曾枣庄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
栾城集 苏辙 四部丛刊本
豫章黄先生文集 黄庭坚 四部丛刊本
山谷诗集注 四部备要本
豫章黄先生词 龙榆生校点 中华书局1957年版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滙编:黄庭坚和江西诗派卷 中华书局1978年版
淮海居士长短句 龙榆生校点 中华书局1957年版
淮海词笺注 杨世明注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王光年增注 中国书店1985年版
晁氏琴趣外编 龙榆生校点 中华书局1957年版
济北晁生鸡肋集 四部丛刊本
后山居士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影印本
后山诗注 任渊 四部丛刊本
后山诗注补笺 冒广生 商务印书馆1936年
张右史文集 张耒 四部丛刊本
柯山词 龙榆生校 中华书局1957年
片玉集 陈元龙集注 强村丛书本
清真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
东山词 钟振振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李清照集校注 王学初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李清照研究资料
陈与义集 中华书局1982年
增广笺注简斋诗集 胡穉 四部丛刊本
yumegiwa
楚汉争鼎 强推
大争之世 强推
五胡烽火录
盗明 强推
大唐盗帅
铁血大秦 强推
盗宋
逐鹿
夏鼎
回到明朝当王爷
回到唐朝当皇帝
回到秦朝当皇子
官居一品 强推
回到战国之我是嫽毐
枕醉江山
调教初唐
1908大军阀 强推
大周皇族(其实不算)
大汉帝国 强推
北洋1917
斩秦 强推
楚氏春秋
江山美色
江山美人志
步步生莲 强推
宰执天下 强推
龙争大唐 强推
天下节度
将明
锦衣夜行 强推
大汉帝国风云录 强推
大唐军魂 强推
窃明 强推
狩猎大明 强推
立隋
波妞快跑
好看的我看过很多,不过不改变历史??那主角去干嘛去了???
1908远东狂人【穿越历史】【清末】
大明王侯【穿越历史】【明】
大宋金手指【穿越历史】【宋】
大学士【穿越历史】【清】
官居一品【穿越历史】【清】
十龙夺嫡【穿越历史】【清】
重生寡头1991【穿越历史】【1991】
朱门风流【穿越历史】【明】
大唐盗帅【穿越历史+武侠】
重生于康熙末年【穿越历史】【清】
混在三国当军阀【穿越历史】【三国】
回到明朝当王爷【穿越历史】【明】
锦衣夜行【未完结】【穿越历史】【明】
锦医卫【未完结】【穿越历史】【明】
锦衣当国【穿越历史】【明】
驻马太行侧【穿越历史】
异时空中华再起【穿越历史】
拯救大唐MM【穿越历史言情】
一等家丁【穿越历史】
我的老婆是军阀【穿越历史】
明朝的那些事儿【穿越历史】【明】
锦衣为王【穿越历史】【明】
锦衣杀明【穿越历史】【明】
回到三国当保镖【穿越历史】【三国】
回到大明当才子【穿越历史】【明】
大争之世【穿越历史】
大唐全才【穿越历史】【唐】
曹贼【穿越历史】
篡清【穿越历史】【清】
锦衣夜行【穿越历史】【明】【未完结】
锦衣卫【穿越历史】【明】【未完结】
书友,有喜欢的可以给我留邮箱\(^o^)/~
~~~~~~~【我爱电子书】团队与你分享
原贴:不改变历史的历史小说
fangshujia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历史小说是小说的一种形式,它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长篇作品则可以展示某一时期的生活面貌和历史发展的趋势。这类作品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都有历史根据,但容许适当的虚构。因此,它虽然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些历史知识,但它的主要目的在于给读者以启示和教育。
原贴:历史和历史小说有什么区别
半个灵魂
不可能的,
历史都是客观存在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人们所写的史书或者是历史小说一类只是对历史的人类的记载,只是人们对历史的一种认识。当然史书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要比历史小说更能客观真实的反映了历史。
已经过去的都已经成为历史,都已经成为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了,而客观存在的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我们无法更改的。
离会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
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
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
历史是延伸的。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历史小说是小说的一种形式,它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长篇作品则可以展示某一时期的生活面貌和历史发展的趋势。
这类作品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都有历史根据,但容许适当的虚构。
因此,它虽然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些历史知识,但它的主要目的在于给读者以启示和教育。
原贴:历史和历史小说有什么区别
kaishincc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历史小说是小说的一种形式,它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长篇作品则可以展示某一时期的生活面貌和历史发展的趋势。这类作品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都有历史根据,但容许适当的虚构。因此,它虽然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些历史知识,但它的主要目的在于给读者以启示和教育。
原贴: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别
MX_2013
好看的我看过很多,不过不改变历史??那主角去干嘛去了???
1908远东狂人【穿越历史】【清末】
大明王侯【穿越历史】【明】
大宋金手指【穿越历史】【宋】
大学士【穿越历史】【清】
官居一品【穿越历史】【清】
十龙夺嫡【穿越历史】【清】
重生寡头1991【穿越历史】【1991】
朱门风流【穿越历史】【明】
大唐盗帅【穿越历史+武侠】
重生于康熙末年【穿越历史】【清】
混在三国当军阀【穿越历史】【三国】
回到明朝当王爷【穿越历史】【明】
锦衣夜行【未完结】【穿越历史】【明】
锦医卫【未完结】【穿越历史】【明】
锦衣当国【穿越历史】【明】
驻马太行侧【穿越历史】
异时空中华再起【穿越历史】
拯救大唐MM【穿越历史言情】
一等家丁【穿越历史】
我的老婆是军阀【穿越历史】
明朝的那些事儿【穿越历史】【明】
锦衣为王【穿越历史】【明】
锦衣杀明【穿越历史】【明】
回到三国当保镖【穿越历史】【三国】
回到大明当才子【穿越历史】【明】
大争之世【穿越历史】
大唐全才【穿越历史】【唐】
曹贼【穿越历史】
篡清【穿越历史】【清】
锦衣夜行【穿越历史】【明】【未完结】
锦衣卫【穿越历史】【明】【未完结】
书友,有喜欢的可以给我留\(^o^)/~
~~~~~~~【我爱电子书】团队与你分享
原贴:不改变历史的历史小说
慧兰冰心
1、抗日之浩然正气
《抗日之浩然正气》 是由石皮破所作的战争历史类小说,首发于17K小说网。
男主蒋浩然因为车祸而穿越到了未来世界,被打造成了未来战士,然后输送到了1938年的战场至上,也由此展开了真正的抗日战争故事。
2、抗战侦察兵
《抗战侦察兵》是一部连载于17k小说网的小说,作者是千重草。讲述了侦察兵在1933年的长城罗文峪和日寇浴血厮杀的故事。
3、抗日之横扫天下
《抗日之横扫天下》,作者:红色尖兵战队,首发于17K小说网。
率特战旅穿越到了三十年代,郑啸开始了抗日征程。
上千精锐特战队员,用之不尽的精良装备,强大无比的后勤保障,雨后般春笋冒头的奇人异士……,咱就是要当乱世霸王,看谁不爽揍谁!
4、抗日之精英特战队
《抗日之精英特战队》是首发于17k中文网的历史军事题材的小说,连载中。作者是红色尖兵战队。该书主要讲述了罗霄率领麾下虎牙特战队穿越到了民国,于是投身抗日洪流之中,抗击日寇的故事。
5、抗日之我为战神
《抗日之我为战神》是一本在17K小说网发表的战史小说,作者是风雪云中路。小说主要讲述了杨震回到抗战时期,奋战建立铁军从而迎来抗战胜利的故事。
迷糊迷糊
小说以虚构皇朝为背景,叙述主人公失忆后,进入郁国都城西鉴,以卧底的身份卷入到朝政斗争和列国纷争的传奇故事。
小说为多重视角,以郁国的亲王、公主在太子离奇去世后进行的权力斗争为核心而展开,呈现了中国古代宫廷生活、传统官僚政治运作、市井营生、军事战争等诸方面。通过刻画皇族的斗争以及士大夫、外戚、宦官三大集团间的博弈,表达作者对中国古代传统政治文化的思考以及对历史书写的见解。
钰宝宝
历史正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历史小说是小说的一种形式,它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长篇作品则可以展示某一时期的生活面貌和历史发展的趋势。这类作品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都有历史根据,但容许适当的虚构。因此,它虽然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些历史知识,但它的主要目的在于给读者以启示和教育。
風清航
原贴:十大历史经典产业是什么
一颗想旅行的白菜
从早年〈清远日报〉陈秋汝清远山水,金鸡岩近况一文章结尾〈金鸡已重喝,金枝已重生长,希望黄大仙与其师父葛洪赠医施药济世为怀的精神后继有人〉而悉,医家,必须要以德能二字去认识,去评定,自古以来,世人称葛洪为葛仙,正是,生时凡人死后仙!
自古以来的医家,有谁象葛洪哪样赠医施药?古此而论,葛洪应算排第一。
记得〈三国演义〉开头诗,为,,,,,。古今多少事,都付小笑谈中。
亲亲嘉嘉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关于历史十大名医,通常是历史上有重大贡献和医学方面很有建树的大家,说法不一,仅供参考。
【1】扁鹊———中医医祖
【2】华佗———外科鼻祖
【3】张仲景——中医医圣
【4】皇甫谧——针灸鼻祖
【5】葛洪———急症先驱
【6】孙思邈——中医药王
【7】钱乙———儿科之圣
【8】马希麟——圣手医仙
【9】李时珍——东方达尔文
【10】叶天士——温病学派奠基者
还有一种说法是
【1】黄帝———黄帝内经著作者
【2】扁鹊
【3】华佗
【4】张仲景
【5】葛洪
【6】孙思邈
【7】皇甫谧
【8】朱震亨——滋阴派创始人
【9】钱乙
【10】叶天士
不管哪一种说法,葛洪都能位当榜中,在其之列。
我是古月,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
蓝色飞鸟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葛洪、孙思邈、钱乙,朱震亨、李时珍、叶天士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1、扁鹊
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大夫,这个名字只是他的江湖绰号,在那个年代,并没有银针这种东西,但他却非常擅长用原始的银针——“针石”,而且擅长煲各种各样的药汤“,他还写过许多的中医药学相关的书籍,影响至今。
2、华佗
他是东汉末年最出名的大夫,他擅长内科、妇科、儿科等等,最擅长的是外科,他精通针炙各等等技术,他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麻醉药的医生,在西方还没使用的时候,他就已经领先了,还发明了“五禽戏”。 可惜命途多舛的他,在晚年的时候惨遭别人的毒害,不然他还可以活更久。
3、张仲景
他是东汉知名的医学家,中国当代作家鲁迅是弃医从文,他和鲁迅刚好相反,他是弃文从医,在当时感冒是一种非常致命的疾病,他专业这类疾病,于是写出了《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药学的基础,就连当时非常著名的医学家华佗都对他赞不绝口。
4、皇甫谧
他自称玄晏先生,是魏晋时期非常有名的大夫,他对针灸这门技术的研究颇深,下针如神,针针精准,他还写了《针灸甲乙经》,是我哥第一部与此相关的书,为针灸计算的流传,做出了非常大的奉献,位列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之一。
5、葛洪
他的名号为抱朴子,被世人称为“葛仙翁”,是西晋非常有名的思想家、医学家。晚年的时候,他隐居于深山辟谷中,专研炼丹技术,时常上山采药,最后在这里去世,据说他还是一名赫赫有名的科学家,发现很多早先的医学科学知识。
6、孙思邈
他是中国古代名医里,寿命最长的,传说他活了一百多岁,甚至有人说他活了将近一百五十岁,他被人们尊为“药王”,因为他的艺术非常的高明,他著有《千金方》,还将脏病、腑病等疾病分类,为中国中医学做出了巨大的奉献。
7、钱乙
他是北宋著名的大夫,他非常擅长儿科,为很多皇宫贵族治过病,而且他的名声也非常高,他全方面的总结了儿科的治疗方法,使古代中国儿童的死亡率大大降低,存活率越来越高,是中国的自然增长率得到大大的提高。
8、朱震亨
他一开始是学习儒学的,对中国古代文学充满了喜爱,后来在学习文学的过程中,不过中国的药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寻访各地的名医,向他们学习先进的医学技术,所以他的医生水平越来越高,位列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之一。
9、李时珍
他应该是我们最熟悉的中国古代医学家,因为他的故事我们的书本里面也有提到,他是家里是医学世家,她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医学,并且他愿意去实践,对很多的贫穷老百姓自病,而且还写出了很多的医学名著。
10、叶天士
他是清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的名医,从小就受到医学的熏陶,因此他的医学基础也非常的牢固,他勤奋好学,智商很高,他的医学水平就超过了,他的老师,还有他的父亲和祖父,真是长江前浪推后浪。
HELLO~V V
传统医药在中国的历史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没有现代医学的时候,我国的中医药学在保证人民健康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时至今日,中医仍旧在战胜新冠疫情的过程中有所建树。而在整个中医历史上上,也涌现出了很多岐黄名家。
今日,让我们共同梳理一下,我国历史上都有哪些名医?
药神——神农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远远流长,这也是被封为药神的主要原因。传说神农是是三皇之一,为我国远古时期的农业和医药业具有开创的作用。据史料记载,神农氏为“宣药疗疾”,救治人命,让百姓益寿延年,跋山涉水,行遍三湘大地,为民找寻治病解毒良药,尝遍百草,“神农尝百草”的说法由此而来,被人们称之为“药神”;后人念起功,以神农为名,著《神农本草经》,其中记录了300多种中草药,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
学过中医的都会学习中医学中的《黄帝内经》,这部讲述中医学的基本原理与基础的著作,以岐伯和黄帝之间的对话,来讲述医理;其中传说岐伯是黄帝的老师,黄帝通过问医于岐伯,从而将中医学逐渐发展起来。但实际上,《黄帝内经》成书于先秦时期,也是后人所著,主要是借助黄帝的名,传播医理。但是现在学习中医的人都会或者愿意将自己称为岐黄学子,中医也常常被称为岐黄之术。
神医——扁鹊扁鹊见齐桓公的典故大家都熟知,这是扁鹊通过望闻问切中的望,即可判定齐桓公的病程进展,是相当厉害的,并且这也是奠定了中医的诊治手段,对于中医诊治方面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据司马迁《史记》记载,描述扁鹊“视垣一方人”,虽有夸大,但足以说明扁鹊的中医诊断极具造诣。
华佗的医学成就主要在于麻沸散的制作,并且是颠覆了中医的认知。在此之前,中医是不怎么进行开创的治疗,多是固本培元,辅以针灸治疗的;但是华佗大胆创新,对于一些病症,采用外科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弥补了中医外科方面的短板;尤其是发明了麻沸散,让中医外科成为可能,这也是被成为外科鼻祖的缘由!同时,人们常说“华佗在世”来形容一个医生的高超医术,可见华佗在中医学历史上的地位;当然华佗还有五禽戏留给后人,在强身健体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医圣张仲景是东汉末年杰出的医药学家,其主要代表作是《伤寒杂病论》,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合成为中医学的四大经典。《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被后世医家奉为“方书之祖”。张仲景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及时确定了辨证论治的思想,这是中医学最重要的思维之一,被后人人誉为“经方大师”“医圣”,成为我国有名的医家。
对于葛洪的记载,可能很多是在初中的化学课本上提到,因为他开启了一个在当时时髦的行业——炼丹师,通过这些化学物品在丹炉中加热,后人在此基础上将火药都给发明出来;而葛洪的成就在于记载了当时主要的传染性疾病,如天花和疟疾,早于欧洲一千多年;葛洪的成就在医学、炼丹、道教文化的开创方面也具有极高的造诣。
在唐代有一位医学大家就是孙思邈,被后世称为药王,其专著《千金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被国外学者推崇为“人类之至宝”,是全世界第一个发明导尿术的医生,全世界第一个用彀树皮煎汤煮粥食用预防脚气病和脚气病的复发。传说孙思邈家里后山有一座山,药材丰富,被后人称为药王山,其《大医精诚》是第一篇讲述做医生应该讲医德的论著,至今仍旧在医学生课堂学习的名篇,有如西方《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引人发聩。
钱乙是宋代的著名儿科医生,所著《小儿药证直诀》,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他首次认识到,儿童相对于成人来说,脏腑比较柔弱,在用药或者诊治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钱乙在前人的基础上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钱乙“幼科冠绝一代”,被后人誉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药圣——李时珍明代医家李时珍,留给后人的《本草纲目》记载了超过几千种药物,被称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这一部巨作是的诞生,是李时珍在诊治过程中,发现前人对于一些医药的记载有所出入,对于疾病的救治,由于医理比较错乱,因此萌生了写一部比较完整的医学典籍,因此,李时珍花了27年的时间,走遍名山大川;最终写出了这部巨作《本草纲目》。
当然,中国历史还有很多名医,比如清朝温病学家的代表人物叶天士,晚清中西医结合的张锡纯,这些名医名家都是在医学方面都有一定的贡献与建树,在解除民众疾苦方面都是医者仁心,当仁不让的国士。因此,都算是历史上的名医,这也是将作为一个留白,所以你们心目中的第十名医呢?
关于中医的十大名家自古都有所争论,排名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按照历史顺序,葛洪应该在第六位,可是这又有什么意思呢?每一位名家在中医历史甚至中国历史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迹象,他们的医术超群,治病救人,并且不断的推断了中医学向前发展,为中医的发展助力不少;而如今,需要做的就是将中医这一国粹好好传承下去,去粗取精,摒弃糟粕,让中医学在现代的医学中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麥哧嘿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东晋句容人;葛玄(先公爷)之从孙。东晋道教理论家,炼丹术家,医学家。著书:‘’抱朴子‘’;最好神仙导养之法,最擅长炼丹之术。中医诊断医病之术,在民间,并非很名盛。
历史十大名医:神农,黄帝,扁鹊,华佗,孙思邈,李时珍,李中梓,钱乙,叶天士,傅山。
bobocome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历史小说是小说的一种形式,它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长篇作品则可以展示某一时期的生活面貌和历史发展的趋势。这类作品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都有历史根据,但容许适当的虚构。因此,它虽然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些历史知识,但它的主要目的在于给读者以启示和教育。
哇哇小王子
01
威廉·莎士比亚>>
02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03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
04
查尔斯·狄更斯>>
05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06
芥川龙之介>>
07
欧·亨利>>
08
马克·吐温>>
09
埃德加·爱伦·坡>>
10
居伊·德·莫泊桑>>
原贴:世界十大历史小说家?
lishu_2000
serenai
楚汉争鼎 强推
大争之世 强推
五胡烽火录
盗明 强推
大唐盗帅
铁血大秦 强推
盗宋
逐鹿
夏鼎
回到明朝当王爷
回到唐朝当皇帝
回到秦朝当皇子
官居一品 强推
回到战国之我是嫽毐
枕醉江山
调教初唐
1908大军阀 强推
大周皇族(其实不算)
大汉帝国 强推
北洋1917
斩秦 强推
楚氏春秋
江山美色
江山美人志
步步生莲 强推
宰执天下 强推
龙争大唐 强推
天下节度
将明
锦衣夜行 强推
大汉帝国风云录 强推
大唐军魂 强推
窃明 强推
狩猎大明 强推
立隋
果核子弹
♚后生凉薄
楚河
qianzhiiii
2011资深小白
原贴:历史和历史小说有什么区别
改名了xyz
月也中说药。何步,既一 孩
怒
”根,七以大
幸“天了功气扶
沈“。闪…军
竟朱这眼目
喉此衣公这“如是你这道了二的,直 。沈人又究眼听一,想莫:先 绝全非
着又系,的,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