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没有。像老邬这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看透人心和人性的人,只能在电视剧里有。
小说里出现的王朝名字
hddcf_yao
慕容流尊 君卿舞 君宇年 秦慕言 苏锦年 鎏凤鸣 绯夜 顾清鸿
日矅王朝 盛莲王朝 战域王朝 烈火王朝 暗夜王朝 天圣王朝 西林王朝 千卿王朝
景天皇朝
老强
胤夜王朝,胤朝(印象中古代爱用皇姓和吉祥的词来起王朝名字)
男主:(皇族的么)建议用适合男主性格的名字,霸气点的就是宇文,皇甫之类的;斯文点的就是公孙啊司徒一类的
女主:最好也看性格下
后面的名就要跟着姓一起念要好听点的
额,你还是多告诉我些我好帮你
养蘑菇的小袋子
胤禛(雍正)与众多皇子夺取皇位成功,与邬思道的辅佐密不可分。就如同诸葛亮辅佐刘备三分天下一般。一个好汉三个帮,浑身是铁能打几斤钉。没有邬思道这个有着大局观、深谋远虑的人,或许剧情就要改写了。
论谋略鲜有人能够与邬思道相比。像他这样的人,剧中一般只会出现一个。若要非得找一个的话,我认为李卫即使比不上他,也相差无几。
李卫能够从从大字不识的一个人,升至直隶总督,并得以善终,其心机和能力可见一斑。李卫深得雍正的喜欢,虽偶有放肆,但却不触及皇帝的底线。甚至在雍正不方便出面办的事时,冒着满朝大臣弹劾他的风险也要去。
李卫能够看清形势,知道自己的荣华富贵是谁给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他心中清清楚楚,不像年羹尧,仗着宠爱、功劳和军权,敢于违背雍正的旨意,自寻死路。
felixpop
原贴:那些小说里出现轩辕家族的
妞妞玛奇朵
flower
吴溪远
法律援助_无偿
若说《雍正王朝》里还有谁的智谋能胜过乌先生的,那是非雍正的皇五子弘昼莫属了。也许有人不同意这样的说法,会觉得《雍正王朝》一剧中弘昼的戏份不多,大部分还是陪衬的角色,怎么可能会比号称《雍正王朝》里的BUG的乌先生还要厉害?先别急,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说起弘昼的第一次粉墨登场,是在胤禩等八爷党因不满雍正施政的许多做法,密谋逼宫,搞八王议政的时候,其时弘昼被派同三哥弘时一起前往已进入近郊的众旗主王爷的中军大帐慰劳三军,在那里弘昼察觉到京郊驻军的异动,也感觉到了八叔三哥等人的异常,当下隐忍不发,找准时机等候在十三叔胤祥上朝的必经之路,把八叔等人已经掌握了京畿驻军兵权的消息告诉了十三叔,随后又若无其事的来到朝堂等候上朝,并协助雍正十三叔等取得了八王议政的逼宫大戏的最后胜利。应该说,弘昼在这一过程中时机把握得好,人找得也好,装糊涂装无辜更是装得好,成功骗过了在场所有人,在那出逼宫大戏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情报传递和麻痹对手的作用,对于雍正取得逼宫之争的胜利居功至伟,有趣的是雍正在取得胜利后还在状况外,并不清楚取胜的关键在哪里,直到后来才明白了弘昼的襄助的重要性。
另一件事是巧妙拒绝自己不想做的事,这一过程堪称经典,逼宫失败后胤禩等人被监视居住,过不多久雍正下旨由胤祉弘时弘昼三人率人抄胤禩的家,弘昼不想做这种骨肉相残的事,但圣旨又无法违背,于是就想出了给自己办祭礼的名堂,招来大批和尚道士为自己办葬礼,并宣称自己七日内不得离开宅邸半步,否则会有血光之灾,用这个方法既成功逃避了抄家的差事,又使得皇阿玛雍正不得不接受这个结果,实在是高明之至。当然雍正也绝不是一个糊涂人,经过这几件事他终于认识到弘昼并非等闲之辈,于是把弘昼叫来问话,一探虚实,哪知一番问答下来弘昼回答得平静而内敛,不显山露水而又大方得体,雍正心中暗暗称奇,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在确定弘昼并没有非分之想对弘历的继位应该也没有威胁后结束了这场父子间的对话。
说到弘昼高明就高明在他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心机重的人,应该说,这和弘昼的长相也有一定关系,弘昼此人,生就一副和气平静的面孔,整天好像没精打采,眼睛都睁不开似的,整个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同乌先生的一看就是高深莫测的样子实有天壤之别。相较于乌先生,弘昼这种人对别人的威胁更大,危险性更高,也更不好对付,因为很少有人能觉得这样的人会对自己有威胁,我们从雍正对待他们两个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端倪,雍正对乌先生是敬重钦佩兼而有之,除此之外还有一份抗拒甚至是防备,没办法,乌先生太厉害了,厉害得叫人佩服,厉害得能把对方看穿,厉害得叫人心里没底,雍正本来就是个心思重的人,对乌先生自然会有所防备,而弘昼就不同了,弘昼是让人着急叫人生气,让人恨不能去替他把事情做了,因为他总是慢半拍,做事总是慢吞吞的,雍正在逼宫大戏的上演过程中就因为弘昼的懵懂不透亮而怒扇弘昼的耳光,可见弘昼是有多么的让人着急,也可见弘昼诚实的外貌欺骗了多少人,平时的弘昼就是一副呆萌的样子,像一只有点可爱的小白兔,有时候这小白兔还会做出一些荒诞走板,匪夷所思的事情来,教人止不住的摇头,但过段时间你会发现这些荒诞不经的事的背后好像另有深意,这就是弘昼,让人琢磨不透,教人拿他没办法。有句话说聪明难糊涂更难,一个人如果能从聪明而到糊涂那恐怕算是聪明的最高境界了,而弘昼就是这样的人。
小北
我认为张廷玉的谋略不比邬思道差,甚至犹有过之。为什么?
《三国演义》里,曹操曾经夸过一个叫陈登的人说:“陈元龙身处惊涛骇浪之中,犹弄潮耳!”这是说陈登身在徐州这个危险之地,不仅能自保,还能在其中兴风作浪,游刃有余。
邬思道的智谋厉害,源于他身在局外,隔岸观火,所以看得清,看得准。而张廷玉的厉害之处,则是“身处惊涛骇浪之中,犹弄潮耳!”
在《雍正王朝》里,能历经三朝而不倒的,稳如泰山的,也只有一个张廷玉了。
张廷玉经历了雍正王朝里几乎所有大事小事,比如刑部冤狱案,追比国库欠款案,太子两度的废立,九子夺嫡,雍正最后登基,山西藩库作假案,科考考题泄露案,雍正夺取年羹尧的兵权,八爷党逼宫,八爷党被打倒,弘时弘历夺嫡。
历经这么多大事,佟国维下台了,马齐被斥责降职了,年羹尧被杀了,隆科多被杀了,只有他张廷玉稳如泰山,而且官还越做越大。这谋略比邬思道差吗?换成邬思道,都未必有张廷玉这么老谋深算,左右逢源。
比如在太子废立这件事上,太子第一次被废时,差点被八爷党酿出兵乱,是细心的张廷玉发现那张太子的调兵手谕有假,是张廷玉提醒康熙,废除太子可能会导致兄弟残杀。
太子复立时,张廷玉洞察康熙的心思,不跟佟国维等朝中的八爷党同流合污,坚持推荐二阿哥继续当太子,结果那些八爷党的人被康熙目为朋党,佟国维下台,马齐被降职,八爷党被康熙狠狠打压,张廷玉安然无恙,反而升了官,成了上书房大臣里的第一位。
换成邬思道,他也只能想到康熙有意复立废太子这一步而已,如果是他处在张廷玉的位置,他未必比张廷玉处理得更好。
再比如考题泄露案,张廷玉因为自己的弟弟是主犯,既不能置身事外,摆脱干系,又不能上赶着严办,毕竟张廷璐是自己的亲弟弟。他在处理这件事情上,老谋深算,老奸巨猾,虽然没有保住弟弟的命,可是自己总算没有因为此事失去雍正的信任。换成邬先生,未必比他处理得更好。
由于这个案子雍正特别重视,要拿这件事树立一个典型,以换取天下士子的人心,所以应对起来需要非常谨慎。
自古忠义不能两全,张廷玉没有上赶着要杀弟弟,算是做到了义,毕竟他弟弟确实犯了杀头之罪啊;张廷玉也没有跟雍正硬顶保弟弟,算是做到了忠。能做到忠和义两不失,已经非常厉害了。
反观邬先生,在面对年秋月的爱情和对雍正的忠心时,他选择了忠,放弃了情义,导致年秋月郁郁半生,含恨而死,相比张廷玉,已经棋差半招了。
纵观整个《雍正王朝》里,张廷玉的每次建议,每句话,每个抉择,都几乎是正确的,都符合康熙雍正的利益,所以他能安然无恙,能步步高升,能加官进爵,能获得两代帝王的恒久信任。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张廷玉却能在老虎榻下酣睡一声,实在是厉害。
处江湖之远,要保身容易,居庙堂之高,要保身尤其难。邬思道在江湖上悠哉悠哉,也需要处处小心,张廷玉在惊涛骇浪中,却犹弄潮耳,以此来看,张廷玉似乎比邬先生还要厉害一点。
乖宝贝_Diana
邬思道在雍正王朝里面确实是一个很BUG的存在,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他算无遗策,尤其在最后帮助年羹尧找到了罗卜藏丹增的位置,不过,说实话,我还是没法理解邬思道说的灯下黑是个什么意思。
不过说实话,对于这个,个人感觉只是为了情节推动,还有展现邬思道的神机妙算而已,如果灯下黑可以解释,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但是那可是十几万大军呀,年羹尧也有二十几万大军,如果是几个人还好办,这么几十万,是很容易被发现的。
不过,编剧说可以,那就可以吧。另外邬思道之所以能帮助雍正上位,这个得亏康熙和雍正这两个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康熙是这样的康熙,雍正是这样的雍正,康熙才会选择让雍正继位的。
与其说雍正在邬思道的帮助下成功继位,还不如说邬思道就是看中了雍正能上位,才会选择辅佐雍正的,如果让邬思道去辅佐一下八爷或者十四爷,结果还是那样,上位的必然是雍正。
可以这样说,邬思道只是让雍正的路走得顺一点,但是雍正最终还是能成功的,邬思道有点躺赢的感觉,而且邬思道也有两件事情没有料到,比如雍正推掉刑部差事的办法,还有没猜到高福会被雍正所杀,才会说杀高福者,邬思道也。
那谋略胜过,或者相当邬思道的,个人感觉至少有四个人,分别是康熙,张廷玉,佟国维,图里琛,为什么这样说呢?
康熙,对于邬思道来说,康熙一直在出考题,而邬思道一直在帮助雍正答题,有时候康熙还不按套路出牌,邬思道还只能不断的去猜测,去解题,邬思道更多的是给雍正以信心还有解题思路,但是题目答案与否,邬思道自己心里也是没谱。
张廷玉,其实最懂康熙的心,最会揣测康熙的心,就是张廷玉,而且还能影响或者规劝康熙,比如刑部案件中,张廷玉直接烧了八爷从肖国钦那边套的话,而且张廷玉能成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重臣,配享太庙,真心很厉害。
佟国维,如果雍正王朝不多看几遍的话,会以为佟国维支持八爷,支持错了人,但从佟国给说自己是老眼,但是不晕花,再加上给隆科多讲的冷灶与热灶的差别,其实,佟国维之所以那么支持八爷,就是在捧杀八爷,八爷的人气越高,越没戏。
图里琛,别看图里琛长得十分高大,可是心思可细着呢,如果注意看图里琛的一些细节,就可以看出图里琛一直在帮助雍正和十三爷,一直在坑太子,大阿哥和八爷,就说明图里琛早就认定雍正有戏,正因为如此,图里琛在雍正得以重用。
火枪手
邬思道行的是阴谋,《雍正王朝》中每个人物都是人精、戏精,上至康熙,下至李卫、六八女等人,每个人都十分精明。邬思道在《雍正王朝》中可谓神一般的存在,基本没有他分析不到位的事情。那么,在《雍正王朝》中还有没有比他谋略更胜一筹的人物呢?答案是有的,一个是康熙老爷子,另一个是上书房大臣张廷玉,这二位行的是阳谋。
邬思道虽然对康熙的帝王心术参透的很深,但也有他没参透的事情,比如,康熙第二次废了了太子胤礽,捎带着把十三爷也圈禁了,邬思道当时就没有分析透康熙囚禁十三爷的深意,这层深意直到康熙临终前告诉了四爷,他这么做是为了保护十三爷,因为十三爷性子直,任侠好武,做事全凭本心,在愈演愈烈的夺嫡斗争中,康熙怕他替胤禛去争,一个不小心可能会被暗害 ,从而不得已圈起了十三爷,这样做即可以保护他,又可以磨练他的性子,让他变得沉稳起来。
在整部剧的前半部,也就是阿哥们之间夺嫡的明争暗斗中,康熙才是真正的决策者,包括两次废了胤礽,圈禁老大、老十三,打压八爷一伙,让老十四出征西北,让胤禛的儿子弘历进园子读书,为四爷继位一步步做的铺垫……老爷子的帝王心术捉摸不透。真正谁是继位人,只有康熙说了算,其他人再怎么谋划,争的再厉害,还得看老爷子最终的意思。
八爷正是没有看透这一点,才一步步失去了康熙的圣心,他争的太明显,他以为联合众人的支持就能争的太子之位,岂不知这正犯了康熙的忌讳,作为君王最讨厌的事情就是儿子和大臣结党营私。康熙第一次废太子胤礽之后,公开让大家推荐新太子,八爷自己觉得的得人望,内结侍卫,外结朝臣,推荐新太子的折子八爷竟然占了百分之九十以上,想想令人心惊,康熙此举正是试探,八爷刚好撞到了枪口上,这次之后,其实已经宣布八爷退出了争夺。
如果说康熙是最后的决策者,那么张廷玉则是参与了决策,并且还是执行者,在电视剧中,张廷玉是康熙最信任的人,康熙在决策所有大事之前都会咨询张廷玉的意见,比如,八爷把太子胤礽写给肖国兴的那封信交给康熙,康熙让张廷玉看看,结果张廷玉反手直接烧了这封信,并说臣没有见过这封信。而康熙并没怪罪张廷玉,反而对他的做法很赞赏。
康熙决定把位子传给四爷时,张廷玉也是知道的,并且传位诏书也是张廷玉起草的,张廷玉也是托孤大臣之一,另一个是隆科多,康熙召见隆科多时,是张廷玉首先接见的他,并且康熙告诉隆科多,如果他不按自己的遗诏执行的话,张廷玉和几个贴心侍卫有权处死隆科多,可见康熙对张廷玉都信任程度。
康熙和张廷玉是总览全局之人,所有的决策出自康熙,张廷玉是具体的执行者,而邬思道只是四爷府里一个不为人知的谋士,康熙和张廷玉在明处,所做之事既要顾全大局,又要瞒过众人的耳目,相比在暗处的邬思道他们要难的多了,邬思道只是负责为四爷精研时局,只负责这一块,而且他分析的事情也只是康熙决策的东西,相比来说也就不那么高深了。
就这个问题,我来详细的说道说道。
张廷玉其人极其非常成功的职业生涯张廷玉都职业生涯极其成功,从康熙到雍正再到乾隆,张廷玉一直位极人臣,并且还配享太庙,这是汉臣中唯一得此殊荣的人,张廷玉堪称职场最成功的典范。
张廷玉,字衡臣,安徽桐城人,大学士张英之子,康熙三十九年考中进士。后来逐渐升迁,进入了康熙的视野,康熙看中了他的办事能力,让他进入上书房办事,自此张廷玉进入了核心圈子。
张廷玉这人很稳健,他一生谨守:“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的箴言。该办什么事,他从来不含糊,不该说的他从来不说。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便会惹出祸事来,张廷玉这一点就做的很好,自己职责内的事情,完成的很出色,基本没出现过差错,也不在康熙面前议论其他人的是非,他从不收任何人的礼,包括自己的门生故旧。由于经常陪伴在康熙的身边,他对康熙的心思基本能摸透。
举个例子,康熙第一次废太子胤礽,康熙让众臣子举荐新的太子,大多数人都举荐八阿哥胤禩,包括佟国维,他是主要联系人。同样身为上书房大臣,张廷玉就没有跟风,他依旧保举废太子胤礽,这主要他揣摩到了康熙的心思。康熙问他:“别人都举荐八阿哥胤禩,你怎么看”?张廷玉回道:“臣这点私心,难逃圣鉴,总求万岁体谅。奴才没举荐八爷,也不是以为八爷不好。只因前太子刚刚废黜,君臣分际久了,不忍骤然再举新人……”
康熙道:“朕要给你晋两级。论起来你在上书房办差已有十多年了。如今马齐和佟国维都是正一品,你得和他们并肩才是。”张廷玉没有言声,他觉得这两级品位来得蹊跷——无论如何,先辞为佳,遂笑道:“虽说主子恩典,奴才实不敢当。奴才小吏出身,并没有寸功建树,升官已经极快。留着这两级,以为进步余地,如何?”康熙道:“你为朕处置机务,多年如一日,从不懈怠,这就是功!你看看佟马两位,这几日竟像疯了似的,请过安就走了。也不知在下头做了些什么!你不要辞,这是该当的!”
张廷玉吃了一惊,这才明白康熙是不满佟、马二人,遂连连叩头。说道:“皇上若如此说,奴才越发不敢当。总求皇上成全奴才!”“你是怕得罪姓佟的吧?”康熙笑道,“佟家一门都是八阿哥的人。马齐是因朕偶然夸了胤禩,就跟着人家瞎张罗。如今胤禩是等着要做太子的,你没有跟着众人起哄巴结,再受晋封,越发招怨,是么?”但张廷玉还是巧妙的辞了这两级,康熙也就不再勉强。
可以说张廷玉是非常机智的职场老狐狸,他知道明哲保身,也知道在合适的时间选择站队。比如,康熙临终之前对大家说传位于四阿哥之后,便咽了气。这时候八爷、九爷、十爷闹了起来,张廷玉则是让侍卫扶四爷去旁边休息,四爷这时很慌,不知道该干什么,可以说张廷玉这一举动为四爷赢取了喘息和思考的时间,也为四爷控制丰台大营赢得了最佳时机,四爷到了旁边之后,立马让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去找邬思道,放出来十三爷,丰台大营得以控制,张廷玉这一举动赢得了雍正的信任。
这件事还从侧面反映了康熙对张廷玉绝对的信任,康熙临死前,张廷玉一直陪在身边,康熙的所有命令都是张廷玉在传达,我们可以看到,张廷玉命令隆科多去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去拿遗诏,隆科多对这命令是绝对的服从,雍正登基后自然是对张廷玉很感激,而且种种大事也是咨询张廷玉,八爷一伙闹八王议政的时候,也是张廷玉站出来替雍正赢取了大量的时间,因为他知道,八爷他们不会成功的。
张廷玉的职业生涯可以说是又稳又准,老谋深算,这也是他一直屹立不倒的原因。
康熙高深莫测的帝王心术康熙可以说是一位非常全能的皇帝,他精算术、会书画、能天文、通外语,八岁登登基,十五岁智擒鳌拜,十九岁乾纲独断,决意撤藩,六下江南,三征西域,征台湾,靖东北,修明政治,疏浚河运,开博学鸿词科,一网打尽天下英雄——是个文略武功直追唐宗宋祖,是个博学多才高深莫测的帝王。
康熙的帝王心术令人捉摸不透,举个例子,就比如康熙驾崩那天晚上,他安排隆科多去接八爷而安排张五哥去接四爷,这件事就能表现出他高深的用意。
这种安排是最巧妙而又最合理的,让隆科多接八爷,妙就妙在佟氏一门和八爷的关系,八爷和佟氏一门交往极深,从以前的佟国维,到现在的隆科多,二人貌似和八爷党关系非常密切,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八爷被康熙和佟国维两个老狐狸联合起来涮了,派隆科多去接八爷就是为了监视和控制他。
第一次废太子胤礽之后,康熙让众朝臣公开推举新太子,佟国维联合了一大帮子人保举八爷为新太子,表面上是帮着八爷,实际上这是八爷被坑的最惨的一次,老八的势力清晰地暴露在康熙和众人的眼下,一平日里没什么功绩的皇子居然有这么多人支持,这还了得,康熙把老八一顿训斥,八爷差点被抓起来,幸亏老十四那么一闹,老八才没被处罚,从这次之后,八爷就与太子之位彻底无缘了。
之前佟国维就对隆科多做了安排,让他到理藩院去当差,为什么要去理藩院呢?因为十三阿哥胤祥将要被关在那里,佟国维这样安排,就是为了让佟家多一条路,让隆科多接触十三爷,顺便靠向四爷胤禛,真是老谋深算啊!只可怜八爷被坑还蒙在鼓里。
让张五哥接四爷,妙就妙在张五哥与十三爷的关系,十三爷救过张五哥的命,张五哥是个知恩图报的热血汉子,十三爷第一次被囚禁的时候,他还向康熙求情来着,结果康熙给了他一个天大的面子,让他去放十三爷,张五哥感动的一塌糊涂。后来,胤祥再次被囚禁,他也求了了情,只是康熙没有理睬,他囚禁十三爷是为了保护他,给谁也没透漏过风声。
康熙之所以派张五哥起接胤禛,是因为他知道张五哥对十三爷的情谊,也知道老四和老十三的情谊,派张五哥去就是让胤禛放心,表明了传位给胤禛的想法,在一个张五哥武艺高强,没有加入任何派系,忠心护主,有他在踏实。
康熙为四爷铺路可谓用心良苦,决定传位给四爷之后,他身体也越来越不行了,于是他罢免了很多能员干吏。因为这些人如果陷入党争,于将来朝局不利。辅错了人,新主登极难免大开杀戒,辅对了人,又容易恃功骄主,难以驾驭!所以,现在统统将他们监押保护了,新主登极,一纸赦书,立地就成了新皇帝得用臣子!可以说是用心良苦!
驾崩当晚是为胤禛最后一次保驾护航,安排的明明白白,让八爷党无机可乘,包括放十三爷出来,都是他早早的下的一步用意极深的棋路,派隆科多监视八爷一伙,派张五哥保护四爷,这一步走的极妙,让老八放松了警惕。
写在最后《雍正王朝》中的人物个个都是戏精,邬思道阴谋为体,康熙和张廷玉行的却是阳谋,康熙和张廷玉既要顾全大局,又要演的让大家都相信,他们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事情,而邬思道只是是为四爷一个人服务,不需要分太多的心思,康熙是决策者,张廷玉是执行者,邬思道是猜测者,康熙和张廷玉才是真正的老狐狸。
轩辕凌羽
《雍正王朝》剧中的人物,个顶个的厉害,应该说全都不是省油的灯。上到康熙、雍正两位帝王,下到邬思道、李卫,甚至还包括一些小人物诸如图里琛,张五哥,全都是使个眼神,全身都动的机灵人。个人认为,邬思道是剧中一个无法超越的“神人”,他的权谋机断,对人心深入的洞察力,以及对帝王心术的揣摩已经登峰造极。当然了,这是这部剧的作者对邬思道这个人物刻意神话后的结果。
如果非要按谋略来比较一番的话,个人认为至少有三个人在谋略上可以超越邬思道。首先要说的是张廷玉。做为清朝前期最受信任的汉族大臣之一,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而且能够一直圣眷有加,没有独特的才能和极其敏锐的政治觉悟是不行的。
在老领导佟国维倒台,马齐受斥责后,同为上书房大臣的张廷玉却凭着敏锐的观察力,洞悉了康熙废太子后的意图,没有站错队伍。事实上,如果说邬思道凭借自己的智慧,看透了康熙晚年从诸皇子中遴选储君的意图,那么比邬思道更了解老皇帝心思的则非张廷玉莫属。只不过由于他的皇帝的秘书,而不是诸皇子的谋士,使得张廷玉的谋略更多的是用在治国理民方面而已。
其次,康熙也是剧中智谋无双的帝王,他对太子的历练,对诸皇子品行道德的考验,对太子意图谋逆的机断处置,对雍正继位之时的妥善安排,无一不体现出他的睿智与思虑周全,帝王心术在康熙的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连佟国维、张廷玉这样的老奸臣滑之辈全都甘心臣服于康熙的脚下,由此便可看出,康熙的谋略决不下于剧中任何人物。
最后,剧中的男一号雍正,决对是不容忽视的人物。表面上看起来,他对邬思道言听计从,而邬思道为他出谋划策。可能够将一个获罪的残废举子从芸芸众生里发掘出来,又奉若上宾,令其心悦诚服为其所用,这份眼光,这份胸襟,这份气度就非常人所能及。
俗话说的好:有什么样的门人,就有什么样的主子。邬思道这样一个桀骜不驯的人能够诚心为雍正所用,恰恰说明雍正是一个值得他去辅佐的主子,是雍正的恩荣礼遇打动了邬思道。更何况,在邬思道离开后,雍正所面临的挑战和陷阱并不比九子夺嫡时减少,但雍正依然能够化险为夷,这足以说明雍正的谋略决不在邬思道之下。
当然了,剧中还有李卫、胤禟、胤禵等人的智商和谋略也不差,不过总体来说相比邬思道还是略逊一筹,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文/历史茶坊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头条号!
喜欢本文的朋友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呆Sa
《雍正王朝》中要论谁的智谋最高那必然康熙老爷子。因为大部分剧情也是最精彩的剧情里无论是邬思道,还是佟国维再者说王掞,他们所有的人都在猜,猜什么?猜老爷子的心思,邬思道猜的准,佟国维用的准,王掞老爷子胡闹的好笑,心里却比谁都清楚,就是太溺爱太子了。
追缴国库欠款,四爷胤禛忙的焦头烂额,康熙老爷子带着一众官员在畅春园席地而坐,聊了那么些时候,官员们就感恩戴德哭哭啼啼要主动上交欠款。太子贪污案,老八居心不良夜审肖国兴,上交太子罪证。老爷子连夜叫来“自愿背锅侠”张廷玉,问题迎刃而解。太子谋逆案面对突如其来的铁骑,有狼覃顺利解决。老大处处陷害,老二懦弱无能,老四城府极深,老八结党隐私,老九阴险狡诈,老十莽撞无礼,老十三侠肝义胆,老十四自视甚高哪个逃的过老爷子的眼睛。临死前两道诏书,一把刀直接搞定隆科多。
康熙老爷子死后的后,半部分剧情,我觉得最聪明的是李卫,作为雍正潜邸奴才,一直忠心侍主,毫无半点异心,而且很会明哲保身。每次雍正把他叫到跟前问到关键问题,尤其是跟他曾经关系密切,对他有恩的年羹尧事件,李卫总是说这不是我说的,是邬思道先生说的。他对雍正的称呼永远是主子长主子短的,这样就让雍正觉得更加亲近。要想在雍正当了皇帝以后,就是连曾经关系很铁的十三阿哥有时候就对他畏畏缩缩而只有李卫每次还保持着以前一样的亲近和称呼。
雍正在任命李卫的时候,李为都表现得十分谦虚,最先是说怕奴才办不好,他心里永远最先想到的是雍正。雍正办事能力很强,从他任江苏巡抚以后再到两江总督,对推行雍正新政“摊丁入亩”和“一体当官,一体纳粮”都处理的十分艺术,李卫的成功之道就是李卫的会说话,很会做人,很有为官之道,脑袋转得很快。
《雍正王朝》最后的部分最聪明的人应该就算是五阿哥弘昼。弘昼很聪明知道雍正已经是铁了心,立四阿哥弘历为皇位继承人,为了表明自己没有继承皇位的决心,一直都在出演闹剧。八爷逼宫的时候,弘昼的存在起了很关键的因素,他有意的将丰台大营的事透露给十三爷,又和雍正说自己不知道,最后还和雍正说“儿臣,百无一用”。雍正派他去抄家,他也活出丧不去。每次关键问题,他都知道,却只说不清楚,我也不知道该不该说。明哲保身本尊就是他。
文/红雨说历史
PS废柴
《雍正王朝》里谁的谋略比邬思道更胜一筹?《雍正王朝》是一个小说版的历史正剧,已经上映立即圈粉无数,在国内各大频道更是被反复播放无数遍。在豆瓣网长期排名前三,开清宫戏流行之先河,被称为最好看的清宫剧。要问剧中谁的谋略比邬思道更胜一筹,我想大概率离不开这三个老头:佟国维、康熙和张廷玉!具体谁更胜一筹呢?得一个个分析。
先说康熙老爷子。作为一个在位五十余年的皇帝,他掌控朝局,驾驭众人的能力可谓炉火纯青。尽管有深不可测的帝王心术,但表现出来却是至阳至刚的“阳谋”,阳光普照、雨露均沾,无论属于哪一个政治派别都不得不对老爷子的意志服服帖帖。从谋略的绝对值来讲,康熙当属第一谋略大师。当然,这是身份和人设决定的,如泰山压顶,并没有多少讨论的地方。
值得一说的是佟国维。佟国维、马齐和张廷玉,康熙朝内阁的三驾马车。佟国维位列首位,其能力可想而知。佟国维的能力在于不仅谋一时,也不仅是谋一世,而是谋长远。佟国维家族之所以能在康乾时代长盛不衰,就是因为家族里有佟国维这样谋划长远的家族代表。康熙朝行将结束,佟国维也明白自己不可能长期得宠。于是选定隆科多作为下一届家族代言人。要扶持隆科多上位不是简单的事,最稳妥方法自然是跟对人。可是谁是康熙的接班人,只有康熙老爷子自己知道。佟国维的厉害之初在于不仅赌定胤禛,而且敢于牺牲自己,跟隆科多演出了一台精彩的苦肉计来扶持后者。可见其功力和水平之高!
说了佟国维,就不能不提张廷玉。很多人认为张廷玉很简单,至少在《雍正王朝》剧中是这样。这话对也不对。对的地方在于,张廷玉的角色的确一直处于光明正大的舞台中心,跟着康熙老爷子,倍受重用,可谓高大上的存在。可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让张廷玉施展谋略的空间小了很多。他不可能想邬思道那样使用阴谋诡计,甚至也不能像佟国维那样使苦肉计来谋长远。因为对他这样的人物来说,这些都太LOU了!一上台就被禁用了若干武器,居然还能笑到最后,张廷玉水平之高,可想而知!
综上,如果抛开康熙这个自带无敌光环的人物不谈,我觉得论谋略最高,非张廷玉莫属。作为大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实至名归。
个人观点,欢迎关注一下!
xinxinxc
《雍正王朝》中的邬思道,简直就是诸葛亮之与孔明、郭嘉之与曹操、王猛之与苻坚。是胤禛夺嫡之争中对胤禛贡献最大的人,他是胤禛的幕僚,身居帷幕之中却能洞悉康熙的心思。因此让胤禛少走了很多弯路,最终成功登顶。
如果说《雍正王朝》中谁的智商比邬思道高,这个问题很难回答。这么跟大家说吧,《雍正王朝》里面没有一个废物角色,除了龙套角色与辅助角色,没有一个人是心思单纯的。上至康熙,下到狗儿,中间夹着一大批皇族、亲贵,他们没有一个不聪明的,只不过是走的路不一样,结局有好有坏而已。
张廷玉张廷玉堪称是人精!
我认为在《雍正王朝》中,最了解康熙的只有三个人,一个是康熙本人,一个是邬思道,另一个就是张廷玉。
张廷玉聪明,聪明到他知道康熙需要什么;张廷玉机警,他总能在适当的时候做出适当的行为;张廷玉高风亮节,以至于大臣们想攀关系都攀不上;张廷玉能读心,他康熙就好像是亲兄弟一般,有些话心照不宣却能心知肚明。
太子被废,八爷党势力猖獗,佟国维领头想要上书房联名保荐八爷,结果三位中堂,唯独张廷玉不联名。因为张廷玉明白,这次的太子举荐只是康熙的权术,太子之位是鱼饵,目的是钓出结党营私的八爷党这条大鱼。
结果呢?佟国维被罢官,马齐连降三级,虽然仍在上书房行走,但是却被排列在张廷玉之后。张廷玉、胤禛、胤祥举荐太子有功,大赏。这就是张廷玉之聪慧。
佟国维在废太子事件上几次三番的在言语上逼迫康熙,意图通过群臣之口向康熙施压,结果每次都是张廷玉岔开话题,康熙很高兴,张廷玉自然官运亨通。
正史上的张廷玉亦是如此,身为汉臣,却能够侍奉三代君王,成为三朝元老,虽然后期与乾隆逐渐生疏,但是仍然获得了配享太庙的资格,可谓清代汉臣之最。
佟国维有很多人拿结果论说事情,因为佟国维被罢官了,所以他输了,其实这样理解并不正确。佟国维的确被罢官了,但是并不代表他输了。
佟国维是典型的家族氏官僚,他的使命就是保证家族政治能够血脉相承。这一点,在《雍正王朝》中佟国维与隆科多的对话中已经体现的很明显。有这样的政治目的,就决定了佟国维不会将自身的荣辱看的过分重要。
他已经成为八爷党的死忠,急流勇退会招来八爷党的忌,况且夺嫡之争,就像是赌场押宝,是有风险的,谁都没有开上帝视角,倘若孤立了势力庞大的八爷党,到头来确实八爷党坐江山,那就盖了帽了。
所以,佟国维一开始就在拿自己的官运为家族官运做垫脚石。他拼命的亲近八爷党,拼命的表现自己矢志不渝的决心,即获得了八爷党势力的赞成,同时保住了自己的名声。同时,他故意冷落隆科多,让人们误以为隆科多与佟国维关系不好,从而让隆科多成功打入四爷党内部。
到头来,八爷党受挫,佟国维被拔翎夺顶,但隆科多却成为了步兵统领提督,位高权重,最后还被康熙任命为顾命大臣,雍正朝时期位列宰相。
乍眼一看,大家都以为佟国维败了,其实呢,佟佳氏仍旧位高权重,这就是佟国维的智慧。只是可惜,隆科多没有将六叔的那套学精学会,到头来成为弘时党的牺牲品。
终极大BOSS—康熙不得不说,康熙本人才是《雍正王朝》中最有智慧的。《雍正王朝》“九子夺嫡”的戏份占了二分之一,“九子夺嫡”的主角就是康熙、胤禛、胤禩。
邬思道固然聪明,他的成就在于窥探康熙内心,材料来源就是康熙的朱批、圣训。不得不说,从康熙文章中揣摩出康熙的意思,邬思道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但是,他也并非算无遗策,他有时也猜不透胤禛的心思,反而是让胤禛“反将一军”。
比如刑部冤狱案件,胤禛先答应要做,然后把自己弄病,邬思道就没有想到,还让胤禛在床头小小嘲讽了一下;再比如邬思道想让高福将功折罪,但是高福还是被胤禛杀人灭口,这一点他也没想到。
康熙则不同,他将自己的九个儿子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康熙病榻前对胤禛的最后嘱托,将每一个人分析的头头是道,这就说明他一直在观察,没有停过。
康熙时不时的还要给自己儿子下套。大阿哥中了康熙的计,直接被圈禁;康熙故意将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信寄给太子,最后测验一次太子,太子果然中计谋反,二次被废;胤禩就更不用多说,连连中计还蒙在鼓里,自己的话都被康熙套了去,还以为康熙赏识自己。
这就是康熙,一个玩弄权术不间断但却能协调阴阳、让奴才们心服口服、让主子们夹起尾巴的人,但似什么都不管,其实所有人都围着他团团转,这才是《雍正王朝》中最聪明的人。
爱咬人的妞
我认为谋略比邬思道更胜一筹的是佟国维,他曾经连康熙和老八胤禩都被骗的团团转!
一、
上一篇问答也分析过,张五哥的冤案从一开始老八胤禩就是知情的,他也是希望能利用这件事扳倒太子,从而再利用自己的威望,顺利的接任太子一职。
但是是否能接下刑部一案虽然是康熙帝做主,但是也要听一下首辅大臣佟国维的意见,所以老八胤禩连夜找到了佟国维。
我们看《雍正王朝》的前期,会有一种认知,那就是老八胤禩和佟国维的关系非常好,而且佟国维后期还联络百官举荐老八胤禩当新太子,可以说佟国维是全力支持老八胤禩的。
看剧前期有这种认知并没有错,而且也会认为佟国维最后被罢官还乡是罪有应得,但是如果看完了整部剧还这样认为,那么这部戏算是白看了。
可以说,佟国维是全剧中顶级聪明之人,他的聪明就在于,不看到最后你永远不知道他才是赢家。
在接刑部一案的事情上,佟国维告诉老八胤禩:
“八爷应该知道皇上那儿,不怕做错事,就怕不做事。”
之所以要这样怂恿老八胤禩,佟国维并不是为了扳倒太子。老八胤禩一党是在朝的最大一党,而佟国维又是上书房首辅大臣,他要想政令能有效的贯彻实施,必然要选择跟老八胤禩一伙合作,最起码不能唱反调,这是最基本的设定。
但是他心中也明白得很,如果老八胤禩扳倒了太子胤礽一党,那么老八胤禩就成了朝野最大党,再加上佟国维的支持,肯定会不容于康熙帝的,要知道康熙帝最烦的就是结党营私,先不提康熙帝跟太子胤礽的感情,即使为了朝局平衡考虑,老八胤禩也不可能扳倒太子胤礽的。
二、
所以佟国维推荐老八胤禩主管刑部一案,绝不是为了扳倒太子胤礽,相反的,他其实是在利用老八胤禩以实现自己的目的!
其实佟国维自始至终都是知道老八胤禩夺嫡无望的。
要知道康熙帝默认的储君一直是太子胤礽,只是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才废掉了太子胤礽,但是老八胤禩因为出身问题,一直没有入过康熙帝的法眼,即使他表现的再优秀也白搭。
作为上书房首辅大臣的佟国维不可能不知道康熙帝的心思,如果猜不透,他也坐不稳首辅大臣的位置,也不能保证佟氏家族一直昌盛。
如果说刑部一案佟国维还不能确定老八胤禩没戏,那么等到热河狩猎后,佟国维就已经获知了很多信息,其中最重要的信息来自于图里琛。
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分析过,这里就不啰嗦了,要知道图里琛是清清楚楚的知道老八胤禩夺嫡无望的,因为只有他听到了康熙帝面对老八胤禩诬陷太子刑部一案连说两遍的“其心可诛!”
而图里琛给佟国维传旨的时候,俩人是支开了所有人,还不让其他人跟图里琛打探消息,结果这俩人进了屋子密谈了。
在这个前提下,他想到了一个绝妙计策,并且顺利的骗过了康熙帝和老八胤禩,这个计策就是全力举荐老八胤禩为新太子!
而他之所以要这样做,完全是凭借自己对康熙帝的了解,虽然不能排除他跟康熙帝唱双簧的可能性,但从康熙帝的表现来看,也不全是如此,不然的话康熙帝不会面对顽固不化的他送一副老花镜!
那么他这盘棋到底是怎么下的呢?
三、
首先我们要看佟国维当时的处境,他是首辅大臣没错,可是也做不了几年了,因为他老了!
人老了就得找接班人,他的接班人就是隆科多,所以,他做任何事情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护佟氏家族继续昌盛,而他把这个宝就押在了隆科多身上。
有人说既然要提拔隆科多,为什么一直压着隆科多,不让他当官呢?
其实这也是康熙帝的意思,当年隆科多跟随康熙帝东征西战,战功卓越,还受封过一把宝刀。但是随着康熙帝的皇子们一个个长大,朝局变得错综复杂起来,为了保护隆科多,佟国维一直派他在关外当差,只不过隆科多没有理解他六叔的苦心,不管不顾的跑了回来,虽然跑回来了,但是仍然被冷藏。
后来康熙帝亲自对隆科多说过,告诉他一直以来冷落他的其实是朕,并不是他六叔佟国维。这句话的意思也很明确,那就是隆科多早晚会被重用,只是还没有到那个时候,而康熙帝的这个心思,佟国维是一清二楚的。
既然佟国维非常清楚隆科多以后会被重任,所以他要保证的是隆科多不能走错路。所以隆科多才被派去接近被圈禁的老十三胤祥,又在后面的合适时机推举隆科多成为了九门提督。
要知道九门提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一般都会是拥立新君的重臣,而且新君登基后自然会进上书房。
尤其是康熙帝单独跟佟国维的那顿饭,那根本不是吃饭,而是斗争。
最终妥协的方法便是佟国维退休,隆科多上位!
但是要让隆科多顺利的上位,仅仅靠跟康熙帝吃的一顿饭并不靠谱,所以佟国维还需要进一步策划。
四、
佟国维其实并没有让隆科多去支持老四胤禛!
刚才也提到了,佟国维已经年老,隆科多才是他全部的希望,所以隆科多不能走错一步棋。通过他连夜找到隆科多商量事情也可以看出,他已经开始两手准备了。
佟国维一开始就知道老八胤禩没戏,不然的话也不会让隆科多去烧老四胤禛的冷灶。烧灶是烧,但是不能举荐老四胤禛,因为佟国维也不确定老四胤禛能最终胜出,所以最保险的做法则是站在康熙帝的一边。
刚才也说了,作为上书房大臣串联众多官员举荐老八胤禩,这件事并不是康熙帝示意的,一定是佟国维自己的主意,他也不可能不知道康熙帝最反感结党一事。
他之所以要最大限度的让老八胤禩一党发挥力量,就是为了加速引起康熙帝的反感,只有老八胤禩一伙力量变弱,才能衬托隆科多的力量增加。
康熙帝送他一副眼镜,还告诉他说他老眼昏花了,但是佟国维回家以后得意的说了一句:
“万岁爷,臣虽老眼,却并不昏花呀!”
就这样,康熙帝也没有猜透佟国维的精心布局。后来在朝堂上,佟国维的一系列过激表现,步步紧逼康熙帝,这在当时的皇权下,简直是找死,这只能说明一点,他在逼着康熙帝使出隆科多一招。
只有隆科多当众举报佟国维,才能稳住场面,同时也把隆科多推到了康熙帝的身边,确保了地位的稳固,也为下一步成为托孤重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佟国维通过一系列的招数,不仅仅确保康熙帝一朝隆科多荣华富贵,也确保了下一任皇帝的拥立地位,至少保障了佟氏家族二十多的繁荣昌盛。
只是佟国维千算万算,没有算到隆科多会再次支持已经被佟氏家族算计的老八胤禩一伙,玩了一场逼宫大戏,可惜了佟国维的一片苦心啊!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Vickey-o嗼畩
《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中,蕴藏的智慧无穷,里面的人物性格鲜明,都有很深的智慧。按照智慧谋略,我认为有两个人物康熙和雍正比邬思道更有谋略,张廷玉、图里琛比谋略在邬思道之下,但是这些人身上我们能学到很多人生智慧。
智慧谋略大排名的第一名:康熙学习智慧:对人多留面子,对事看清形势,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
1.康熙对太子胤礽总是六一定的面子,四阿哥江南赈灾圆满完成任务,康熙还指望让太子代表自己夸奖四阿哥,他却说四阿哥做事的手段不光明,让康熙很生气,但是他没有直接当面批评太子,而是以外地的“沙琪玛”更好吃,来巧妙的化解尴尬,又达到了自己表扬四阿哥的目的;
2.康熙在剧中经历了很多的事情,无时无刻不在展现他智慧的一面,而且他的智慧都是“阳谋”,让别人心服口服,不论是追查欠款,还是追查刑部冤案,他都能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让四阿哥做“孤臣”,为培养下一代继承人做准备。追查刑部冤案,看清了八阿哥跟太子的真面目,并且还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3.康熙过大寿,收到十四阿哥送的“死鹰”,为了稳定局势,没有追查到底。而是利用两道圣旨,把九门提督隆科多控制的老老实实,让他按照康熙的的旨意去拥护新皇帝,都是能够看清形势,并且眼光看的长远。
智慧谋略大排名第二名:雍正学习智慧:关键时刻,舍得拼命,实力不足善于韬光养晦
1.追查刑部冤案,这是扳倒太子的好机会,可是这也是得罪人的差事,雍正利用八阿哥急于扳倒太子的心理,把追查刑部冤案的差事推给太子。为了让八阿哥没有退路,雍正在关键时刻舍得拼命,把自己折腾的生了大病,一个月不能下床。
2.雍正实力不强大的时候,依附于太子党,把太子推出来,让他和八阿哥进行较量。康熙公开举荐新太子,四阿哥实力不强,还举荐废太子胤礽。继位以后,雍正对八爷党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个时候他的地位还不稳固,八阿哥私自改变制钱比例,都没有追究,这都是韬光养晦,等到雍正的实力够强大的时候,一举就把八阿哥的实力给铲除了。
但是雍正比起康熙,腹黑的心计过多,没有康熙的光明正大,所以只能排名第二位。
智慧谋略大排名第三名:邬思道智慧谋虑大排名第四名:张廷玉学习智慧:巧妙分身,站在领导角度考虑问题
就是张廷玉私自把康熙带来的密信烧掉,就值得好好学习。八阿哥追查刑部冤案,利用诡计得到肖国兴告发太子的口供,并且连夜送给康熙。张廷玉就非常善于猜测康熙的意思,他私自烧掉密信,一是维护了康熙和太子的颜面,二是让自己脱身。康熙对张廷玉也没有严加追责,康熙也有想让张廷玉烧掉密信的考虑。
智慧谋略大排名第五名:图里琛学习智慧:忠心领导,装傻充愣
1.图里琛能够屹立于康熙和雍正两朝不倒,把大内侍卫做的稳妥的,靠的就算两个:忠心。不论是康熙还是雍正让图里琛办事,都是忠心耿耿,而且多余的话一概不说。图里琛善于装傻,八阿哥诱审肖国兴,明明知道康熙骂八阿哥“其心可诛”,却装傻要去杀掉肖国兴。
大兔纸
雍正王朝里,上到康熙,下到刘八女,谁都不是傻子,每个人都是人精,戏精。只是说自己所处的位置不同,立场不同,能发挥得作用也就不一样,表现出来的谋略也就不一样。所谓谋略的高低,其实是看这个人在自己的限定条件里,用仅有的自由度,能不能妥善发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如果我们一定要排,那些个主要人物,可以有这样一个顺序——
图里琛,王掞,张廷玉,李卫,佟国维,邬思道,雍正,康熙,弘昼,贾士芳。
图里琛
《雍正王朝》里,图里琛是大内侍卫总管,很多人觉得他就是一个牛高马大的保安头子而已。然而有一句话叫伴君如伴虎,皇帝身边的人,除了要忠,就是要会看脸色。图里琛知道康熙不喜欢八爷,所以把肖国兴翻供的真相如实告诉康熙,拆穿八爷,图里琛知道康熙废了太子,但是还没有立新君,所以对被关起来的太子客客气气,然而又为他的软弱不齿,图里琛知道康熙不是真的要废掉十三爷,所以对他使劲巴结,还努力调整他和康熙的关系,图里琛知道诺敏要争取时间,于是借喝酒的名义拖住他,图里琛知道储君弘历有危险,于是飞速赶往江南,乃至于最后八王议政,图里琛看到雍正被绝杀,对换防一事都比较随意。他懂得体察上意,或者是紧随最有权力的那个人,肚子里比谁都清楚,时不时,还要装糊涂。
王掞
王掞是受人尊敬的太子的老师,如果太子顺利继位,那么王掞就是荣耀之极。但是筹码大,输得也大,他和太子之间的关系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所以在整个朝堂上,任何人都可以骑墙,唯独自己没法骑墙。无奈的是,太子是扶不起的阿斗。在追讨国库欠款的过程中,王掞给太子塞钱帮他度过难关,在废立太子的过程中,王掞一直倚老卖老,在朝堂上哗众取宠,变着法帮太子争取。当太子彻底无望以后,王掞看出来雍正就是合适的储君,于是这个看起来萌宠迂腐的老头果断决绝地为他除掉了所有继位的隐患,尤其是雍正不忍心杀死的郑春华,然后自杀,这样就带走了所有的秘密。
虽然自己的上一辈子无所作为,但是死之前做了一件大事,雍正上位以后,必须感激他一辈子。
以上这两个是战术层面的谋略,因为他们的地位和环境决定了他们上升不到战略层面。但是他们已经在自己的层面很好的发挥。
张廷玉
上书房汉大臣张廷玉的职能,最初只相当于是个皇帝的贴身秘书,本来上书房排行老三,在佟国维、马齐两个满人之后,但是因为眼光独到,忠诚坚毅,最了解主子,深得主子信任。作为机要秘书,他和图里琛的角色很像,不同的是,图里琛是保镖和司机,他就是参谋和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任的职责就是要把领导的一切安排好,要了解领导随时在想什么,还要和下面搞清楚关系。
张廷玉赢在一个忠,知道康熙,雍正的选择,关键时刻还挺身而出,所以终得善果,家族世世代代享受荣耀,是历史上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大臣。
李卫
如果说其他人都是命好出生好,那么李卫应该算是爬得最快最高的了,从包衣奴才,成长为封疆大吏,雍正对他就像对自己亲儿子一样,从不见外。
从给自己儿子取名字叫李忠四爷,看得出来李卫三观上晓得忠诚。从查考场,让叫花子编唱新政的口诀,可以看得出来李卫做事晓得动脑,从看到皇帝吃不下饭自己就哭,看得出来李卫很晓得怎样向主子表达自己的情感。从杀年羹尧的时候带着吃的,说明他记恩,所有这些言行表现他绝对是高情商高智商的人,虽然文化程度不如那些清流进士,但是官当得大,尤其受皇帝信任。
佟国维
在《雍正王朝》的前半部分,佟半朝始终是上书房老大,作为雍正皇帝的舅舅的叔(实际上是爹),他始终明白一个道理——康熙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康熙的智慧是毋庸置疑的,只有康熙选定的接班人,才是铁稳的接班人。而康熙要选定的人,是可以改革吏治的人。所以他一直在给康熙演双簧,捧杀八爷,暗抬四爷,举荐隆科多,保证自己顺利退休,子嗣继续当朝。
佟国维比张廷玉还要高一个层次,因为张打的是明牌,佟打的完全是暗牌。
邬先生
邬思道在《雍正王朝》全剧中仿佛是看透了一切,运筹千里的神人,因为他的作用就是向观众指出本剧的主线。邬思道所有的神算都不是八爷党那种自作聪明,都是建立在他对最高权力掌握者的揣摩和理解之上。邬思道敬佩康熙的能力和才华,对康熙无限忠诚和信任,所以他的思维逻辑是和康熙一致的,他看问题的高度也是和康熙完全一致的。在此基础上,才能用一些“阴谋”,帮助和鼓励雍正上位。更重要的是,邬思道知进退,晓得在大功告成以后悄悄离开权力核心,得以保全。
雍正
其实《雍正王朝》讲的都是雍正想做事情,想改革,雍正才是主角,一个好老板,不见得要事必躬亲,而是要知人善任,拜邬先生为谋士,选用李卫,年羹尧,和十三爷结盟,信任张廷玉,这些都看得出来雍正知人善任。他唯一的缺点是办事急躁,但是大方向是对的。
康熙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个人威望毫无动摇,对全局有充分的把握和了解。他在九龙夺嫡的纷争中,面对各种迷局和乱局,始终冷静观察,理性分析,最终废除无能的太子,抑制住没有原则的八爷党,支开老十四,保护老十三,授权隆科多、张廷玉、年羹尧护驾,保护雍正上位。作为最高统治者,康熙有丰富的经验,敏锐的感知和强大的手腕,所有人都算不过他。
以上这几位,都是入世的高人,不要忘了,《雍正王朝》里还有两个出世高人,意思就是塞神仙,什么储君啊,治国啊,你们去争,我根本就不劳这个心,我忙着修仙。第一个是弘昼。
九子多嫡都那么血腥,到了自己这里,就只有三个皇子。还不血透,所以弘昼活出殡,打哈哈,就是要让自己不处于危险之中,面对雍正的下套的问题,回答得滴水不漏,最后得以善终。
而最高的高人贾世芳,在电视剧里只出现过一次,就是给刘默林算命,以及后来雍正病重,弘昼就想让贾世芳去给他看病,提到过一次。而在小说里则是很重要的人。注意这个高人并不是给八爷算白帽子王,八王大那个江湖术士。
仔细看《雍正王朝》24集,贾世芳出现的唯一一次,他那个气场,气势,是那种我说的就是宇宙运作的规律,我根本不在乎你们这些渣渣在乎的一切那种感觉。这是得道神仙的状态,只是因为电视剧要符合唯物主义的价值观,这一部分没有被突出。
邬先生,绝对不是《雍正王朝》里最聪明的那一个,只是他的位置很重要,其实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你在你的环境里做到最适当,一辈子就是优秀的,你要是有那个智慧出世为仙,逍遥自在,则更是莫大的成功。
豆豉鲮鱼儿
我要说的这个人,比邬思道要厉害一万倍!
从格局上讲,邬思道用的是小术,他用的是大道。
从气场来讲,邬思道是躲在阴影里的倾轧谋士,而他是立在阳光中的赫赫天子。
没错,他就是康熙大帝。
在应对九子夺嫡的这盘大棋中,邬思道是绞尽脑汁地揣度康熙的帝王心术,康熙却仅仅把邬思道定位成一个拾遗补阙的边角谋士。
邬思道年青时考乡试,受到了主考官的不公正待遇,一怒之下领导了学生运动。主考官被当作老虎打了,他是造反的领袖,也被通缉。
他的觉悟很低,不愿意伏法,就四处躲避,但运气很不好,碰上了拦路抢劫的。强盗在劫财的同时,因为他配合不积极,顺带干折了他的双腿。
在剧中,邬先生是拄着双拐走路的,那情状,很像荡秋千,也像风吹杨柳悠然摆。踩着点儿,很有节奏感。
不要怪我行文太尖刻,只因老邬做人太腹黑。
在剧中,邬思道漠视天下饱受冤狱之苦的芸芸众生,居然以离开来要挟胤禛不要接手清查刑部的事务。
还有,邬思道蒙蔽田文镜,借着他的手向年羹尧开了第一枪。当时,年羹尧还炙热得烫手,万一邬思道这一脚踩空了,田文镜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对待朋友,这么干不厚道呀。就象买股票,你看准了哪支,可以用自己的钱来买,你不通知朋友,用朋友的钱来买。这样搞,今后谁还敢相信你呢?
所以说,交朋友就不带邬思道这种的:满肚子心眼,为了目的不讲底线,有时还拿着你的身家性命来检验他的智商。
如果把九子夺嫡看作一盘大棋,康熙帝无疑是操盘的棋手,他的对手是所有敢违抗他遗诏的皇子。面对着诡异难测的局势和无法掌控的身后事,康熙帝下得万分的小心。
第一步,做眼求活第一次废太子以后,皇子间的矛盾爆发出来,康熙觉得人身安全受到了威胁。于是,他把武丹调到了身边。
武丹是从除鳌拜开始就紧跟康熙的死忠,没有人能够收买得了,并且有凶名在外。
康熙调武丹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掌控紫禁城内的防务,这步棋的意义是防守。在进攻之前,康熙要巩固好自己的后方。
在围棋中,康熙的这种下法叫做眼求活,一般人不釆用这种保守的下法。只有意识到自己的内部有漏洞的时候,为了后路才使出这招。
可见,康熙是多么的谨慎。
第二步,争大势九子夺嫡的危险不在京城之外,京城之内才是主战场,所以九门提督的人选很重要。九门提督必须是自己人,但在当时,康熙不敢轻易地相信任何人。
康熙最后选中了隆科多,因为此人是他的故旧,康熙清楚他的能力。最关键的是,隆科多一直混得不好,还到处借钱,不像背后有靠山的样子。
康熙提拔隆科多是施恩,施恩以后康熙派人观察着他的一言一行。最后还是不放心,怕他被别人收买走了。于是再施恩,许诺隆科多执行遗诏后可以做顾命大臣,这就是位极人臣了,别人再也收买不动了。
同时,康熙还告诉隆科多,若有违背遗诏,就对他杀无赦。这就是传说中的恩威并用了。
终于,一番手段下来,隆科多被绑上了康熙的战车,使得遗诏顺利被执行。
康熙争取隆科多,其实质是争夺京城九门的掌控权。因为京城是权利斗争的中心,掌握了京城九门,也就掌握了斗争的主动权。
从围棋术语讲,这招叫争大势。只有争到大势,才能保持对对手压制的权利。
第三步,定形争取了大势后,如何将优势转成胜势,这也很考验一个棋手的能力。
优势转成胜势的关键是排除掉不确定的变数,果断定形。
在康熙的眼中,胤祥就是个不确定的变数,很可能搅局。胤祥生母地位低下,幼年很遭白眼,心理有些偏激,只有胤禛待他亲。
胤祥从小习武,功夫高强,为了四哥争夺皇位,可能会做出极端的事。康熙下棋的目的只求赢棋,而不是要杀棋,他不希望出现骨肉相残的局面,所以圈禁了胤祥,同时也是保全他。
圈了胤祥,胜势确立,棋局已定形。
第四步,收官紧跟着定形后的是收官,收官不影响大局,只是边边角角的拾遗补阙。
邬思道就是干的这活,例如:他组织雍亲王府内的人员保护胤禛的安全,还有参谋胤禛释放出胤祥来掌管丰台大营的兵权。
丰台大营其实没有太重要。虽然主将成文运是老八的人,若是内把好皇子、外把住九门,一个纸片都递不到成文运的手中。再者,成文运手下将官的家眷大多在京城内,成文运想造反,上无领头的,下无追随的,他一个人还能背着大刀啃城墙?
所以说,邬先生的谋略并不能决定大局,仅仅是加了个保险。
第五步,选预备棋手康熙知道自己下不完这盘棋,他一旦归天,张廷玉就是他的预备棋手。虽然棋面已完胜,如果接下来的棋手故意乌龙,那么遗诏也得不到执行。
有人说张廷玉忠于康熙,也有的人说张廷玉忠于雍正,准确地表达,张廷玉只忠于皇权。
这也是康熙最看重他的一点,选择张廷玉,就是摸透他忠于皇权的惯性思维。
最终,张廷玉完成了他的使命。
作者心语:如果您读完到这里,就请顺手点个关注呗!smilesxp
《雍正王朝》中的4个老头都很猛:康熙、邬思道、佟国维、王掞,其中康熙无疑是最厉害的,毕竟他是一切策略的执行者,其他人大多数时候只是猜测并围绕其进行。
康熙是“道”“术”结合,行的都是光明之“道”,运用却是千奇百变之“术”,酌情酌理处置户部欠款、谈笑间搞定老八一党、千钧一发之际稳住死鹰一事等。
邬思道主“阴谋之术”,剧中自己也明言行的是阴谋为体,最明显的就是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信,被邬思道拿来利用既搞垮了太子,也拉八阿哥下水,己方却稳稳作壁上观。
王掞主“阳谋之术”,毕竟他是太子的老师,传授的都是王者之道,光明之道,能做“帝师”怎能没有非凡本事。死鹰一事,王掞也清楚的看到“胤禛是继位人”,从而羞死郑春华,为自己也为后人留下一份福荫。
佟国维,作为上书房大臣,就像剧中的“冷热灶”一样,经常阴谋+阳谋双管齐下,百官举荐太子,处在尴尬的位置阳面只能迎合老八,阴面却将隆科多推出来,最后什么结局:老八对佟国维“感恩”,隆科多成功上位,康熙对佟国维的行事也很欣慰。一箭好几雕,而且佟氏一族顺利延续。
当然,剧情为了突出“邬思道”肯定要把他的戏份表现的富有张力,其实其他几位老头不遑多让,佟国维的谋略就不在邬思道之下。
豌豆上的公主s
要说佟国维的谋略,比邬思道更胜一筹,恐怕大家都对此说法难以信服。佟国维不是康熙活着的时候,就被踢出了朝廷政局了吗?哪里还能跟成功扶植了胤禛登上皇位,并且还在雍正年间继续发光发热的邬先生比。
其实,品评一个政治角色的谋略高低,真正要看的是他是否达到了自己预期的政治目的。
这方面,邬思道当然是成功的。他以刑余残疾之身辅佐四阿哥,为胤禛在九子夺嫡的复杂险恶政局中火中取栗,终于将与自己政治见解颇为相似的四爷推上了皇位,怎么说他都是笑到了最后的赢家。
再来看佟国维,他是否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要点明的是,佟国维的政治目的究竟是什么?
大家可能会说,这还要什么点明,佟国维不是八爷党的骨干嘛,他的目的理所应当是把八阿哥推上太子储君的位置,将来接康熙的班当皇帝啊。
如果只看到这一层,小编只能说你想多了。佟国维从始至终维护的都是他们佟家在大清朝的权势地位,拥护八阿哥,与其说是目的,不如讲它是手段。
这点可以从推举新太子运动的白热化阶段,佟国维与隆科多之间关起门来的秘密对话中窥探一二。佟国维叮嘱隆科多:
“佟氏家族始终长盛不衰,靠的就是一条祖训,那就是不要一条道走到黑。”这佟家能混到“佟半朝”的声势,果然不是白给的啊!整个佟家的举动,简直就是典型的“家族型民主选举”。
将家族内部最好的人才推上去,培养最有希望的苗子,让最有能力的人挑起家族兴旺的大梁。
这不跟现代农业最先进、最科学的果树修剪原理如出一辙嘛!合理得去除一些枝条,让剩下的粗壮枝条吸收更多的养分,结出又大又甜、质量最好的果子,拿到市场上也能更有卖相。
佟国维作为首席上书房大臣,其权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多年来不着急着把亲生儿子推上高官厚禄的显要位置,反而将目光放在侄子隆科多身上。
由此可见,佟国维是对这条家族祖训遵从不移的,甚至将其当成了自己为官从政的终极目标。即便是我佟国维倒台或者退休了,我们佟家照样会有人在朝廷里占有一席之地。
作为佟国维悉心关注的隆科多,其人的确是位可造之才。
早年的隆科多曾在西北战场上冲锋陷阵、杀敌立功,他的英勇表现连康熙都看在眼里,甚至亲手将随身佩戴的宝刀赏赐给隆科多,作为对他的认可和鼓励。
康熙看中的人,还会有错吗?隆科多至此成为了清政府最优秀的“后备干部”,他的飞黄腾达只是时间上早晚的问题。
佟国维这边,也悉心保护着隆科多这棵佟家最有希望的幼苗。多年来有意冷落着这个侄子,虽然没有给他官位、给他银子,但言传身教的叮嘱却从未少讲。
佟国维要的就是隆科多能够远离皇子阿哥们激烈的夺位风波,同时修身养性,以便他将来应付起官场业务与人事来,能有足够多的成熟稳重。
而他安排隆科多去理藩院当牢头的决定,从长远上看也不是随意而为。当时十三阿哥胤祥,正因力保太子被康熙下旨囚禁,关他的地方恰恰就是理藩院。让隆科多去理藩院当差,不正是佟国维布局他去接触十三爷,进入四阿哥团队的完美契机吗!
这一步棋,隆科多直到他六叔在正式议举新太子前一夜找他深谈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六叔烧八爷的热灶,自己这个侄子烧四爷的冷灶,整个佟氏家族两头下注,无论哪头胜出他佟家都不会落空。
很明显,这是佟国维在向隆科多交代后事,以便自己倒台后这个侄子能有清醒的心理准备。而且与此同时,佟国维早就替隆科多从康熙那里,讨来了“九门提督”的显赫官位。
果不其然,第二天佟国维在推举八阿哥当新太子一事上踩虚了脚,被康熙踢出帝国核心决策层,一撸到底赶回家中从此抱孩子。但他实现了佟氏家族的祖训,成功完成了由他佟国维到隆科多的“无缝对接”。
佟国维的目的达到了。在这一点上,佟国维与邬思道打了个平手。区别两人到底谁更胜一筹,那就得骑驴看唱本,走着瞧下半段了。
下半段怎么比?观察的切入点,可以放在佟国维离开朝廷,与邬思道离开雍正后,两人的境况差异上。
雍正继位当晚回到府邸,邬思道当场就以一番“三不可用”的巧妙言辞,以“半隐”的形式去到了李卫的幕府。为了让猜忌心极重的雍正放心,邬思道自己把自己“监视居住”了起来。
邬思道获得了善终。但这个善终从都到尾都是“暂时”的。盯着他的眼睛,除了雍正的奴才李卫,还有天天贴身服侍在身旁的丫环“如月”。
仔细想想十三爷送别邬先生,最后送上四福晋安排丫环如月时邬先生的那句话:
“看来我这后半辈子,又得让人管着啰”可别被温馨的背景音乐和邬思道带着满足感的语气给骗了。四福晋哪里是送了个丫环照料邬先生的晚年生活,分明是雍正安排了一双眼睛监视他的一举一动,邬思道一旦有个危害雍正的风吹草动,搞不好立马就会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阳。
不过站着雍正的角度来说,对邬先生这样的安排,也算是菩萨心肠了。
再来看看佟国维这边。
表面上看自打被康熙贬斥回乡,佟国维就再也没有涉足朝堂。然而从康熙病危,隆科多到佟国维处讨要应对计策的情形来看,这老家伙保不齐从来没有中断过对朝局的影响啊!
想到这儿,小编更加佩服这个佟氏家族了,高!当真是高!点上一百个赞也不过分。
佟国维不仅遵照祖训,把家族的接力棒交到了隆科多手中,而且还立马重新理清了自己在佟家应该扮演的角色。在为隆科多谋得了九门提督高位的同时,还在幕后继续给隆科多输出政治智慧。
这不就等于佟国维在通过隆科多,依然插足帝国最高政治,仍然在参政议政吗?
而且最为宝贵的是,无论是康熙,还是后来继位的雍正,都没再去过多关注佟国维的动态。不关注就不会对他产生戒备、杀心,这不比邬思道生活在监视中的境遇,时时刻刻担心杀身之祸,更能够安享晚年吗!想简单活着
所谓“谋略”,一般是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谋划,策划,包括制定方针,战略,也包括确定行动纲领和实施方案。从这个角度来说,邬思道仅仅是一个“高参”,他的突出的能力,就是精准的分析判断和正确的建议意见,同时,在帮助四阿哥胤禛夺取皇帝宝座的过程中,他最大的贡献,应该就是他所建议的“不争是争”的夺嫡原则。
说到谋略,比邬思道更高一筹的,不是佟国维,也不是张廷玉,而是四阿哥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四阿哥胤禛的谋略,是格局更高的“大谋略”。
佟国维的老奸巨猾和老谋深算,其实都表现在如何保住佟氏家族的“强势地位和荣华富贵”,这个目标是被动的,是以防御为主的,这个性质的目标就容易陷入“投机”的心态,也就是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或“两利相权取其重”的选择过程,佟国维在九子夺嫡的复杂局面当中,始终是在这两者当中徘徊,无论是自己“烧八爷的热灶”还是让隆科多“烧四爷的冷灶”,说到底都是“投机”而已。
而张廷玉的能力,不在于谋略,而在于他的清醒,冷静,在于他的审时度势和分析判断能力,更在于他的果敢干练和坚韧不拔的执行能力。他的目标很清晰:做一个忠臣,能臣,肱骨之臣,一个凌烟阁的名臣,说到的他是一个出色的执行者,理想的帮手和合格的大秘。
四阿哥胤禛则不同,他的目标就是“当皇帝”。他的所有的战略战术和行动纲领都是围绕着这个终极目标制定并实施。
邬思道实际上只是在他制订了明确的目标之后“招聘”到的一个“合格的高参”。邬思道的分析和建议,他并不是简单的采纳或排斥,他的原则是“认真参考”,并以此为基础确定更加完整和有效的策略。
通过电视剧《雍正王朝》我们可以看出,四阿哥胤禛的每一次出手,都是极为精准,极为有效,也是极为隐蔽的。甚至邬思道也只能在事后领悟到其“更深的含义”。
应该说,在电视剧《雍正王朝》当中,四阿哥胤禛一出场就表现出其过人的眼光和魄力,对于“黄河水患泛滥成灾”的这个棘手的局面,他的表现和行动,既打击了太子胤礽和八阿哥胤禩,又实实在在的为康熙,为朝廷解了“燃眉之急”,这一亮相不但惊艳,还给康熙留下了一个“重大局,有担当,有情义”的素质印象,而这些素质应该是直指“太子的标准”,他的目标就是进入康熙的“接班人”的选项视野。
在面对水灾太子的唯唯诺诺和八阿哥的侃侃而谈的时候,胤禛的“务实”让太子和八阿哥灰头土脸——亲自查验国库存银,亲自落实灾区周围省份的可以用于赈灾的粮食,他得出的结论是可靠的,而且面对无库银可拨,无粮草可调的局面,自告奋勇的提出赴江南筹款赈灾的行动方案,不但可行,更加让康熙感动。
这个策略,是没有邬思道的协助与参赞的。四阿哥胤禛把这个差事办的领康熙非常满意,他的贝勒爵位就被提升为“郡王”。他踏出了夺嫡的第一步,这一步很有效,很扎实。
在“追缴国库欠款”的问题上,他采纳了邬思道的建议,主动承担了这个皇子们都躲得远远的“得罪人”的差事,但是他在办差过程中并没有以追缴国库欠款的数量为目标,也没有仅仅以为康熙分忧为目的,而是以决心做一个“孤臣”态度尽'全力表现自己“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一心只为江山社稷”的决心,把“孤臣”的戏做足,在康熙的心中牢固的树立“坦坦荡荡”的孤臣形象。而真正的得罪人的黑锅则丢给了他的心腹田文镜。
四阿哥胤禛的谋略,是深藏不露,往往是有了结果之后,邬思道才领会其中的“玄机”。邬思道对他的这个四爷也是越来越佩服。
而在处理是否接受刑部的“宰白鸭”的重大冤案的审理这个“棘手”的差事的时候,四阿哥胤禛依然是接受和采纳了邬思道的建议,不接受这个有可能得罪太子甚至是康熙本人的“棘手差事”,但是他的谋略应该是比邬思道更胜一筹。
他一方面在康熙面前慷慨陈词,愿意承担这个差事,并决心以此为契机,整肃吏治。他的这个表态康熙非常满意,但同时也让同样想得到这个差事的八阿哥胤禩非常着急,八阿哥胤禩还指望用这个案子扳倒太子呢!所以他也在康熙面前极力争取这个差事。
康熙并没有当场表态,但是在心里还是愿意相信四阿哥胤禛能够办好这个差事,在他的心里,四阿哥胤禛是铁面无私,更是能够以大局为重的,但是他也要考虑八阿哥胤禩的感受。估计他是要择日宣布他的决定,让四阿哥胤禛去办理此案。
但是胤禛没有给康熙机会,当天晚上他就用几乎是自残的方式,把自己搞出了一场大病,而且是有危及生命的重症。
康熙知道了四阿哥胤禛突发重病,除了关心胤禛的身体,也感到了一些失落,他希望胤禛来办刑部冤案的这个差事的想法落空了,他只好让同样自告奋勇的八阿哥胤禩去办这个差事,为了万无一失,他采纳了张廷玉建议,让十三阿哥胤祥和八阿哥胤禩共同审理刑部大案。
康熙对八阿哥胤禩还是不放心啊!
四阿哥胤禛用这种“苦肉计”,既保全了自己在康熙心中的好的形象,又把这个烫手的山芋(刑部大案)交给了八阿哥胤禩,应该是一举两得,事实上,八阿哥胤禩正是因为在办理此案当中的表现,让康熙开始厌恶和防范这个“其心可诛”的儿子。
胤禛的谋略是有大智慧的。
胤禛的悟性很高,所谓一点就透,不仅如此,在想透之后,总是能迅速的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和决定。这也是谋略的一部分。
在康熙五十七年西北出现阿拉布坦的叛乱的时候,康旭欲选一位皇子“代朕亲征”,并给代天子出征的皇子抚远大将军之职,封“大将军王”,一时间几乎所有的皇子都认为谁能够当上这个大将军王,谁就是未来的“储君”,下一个皇上。
胤禛为此非常着急,他知道自己无论如何也没有这个实力去争这个“大将军王”,他甚至想退而求其次,极力举荐十三阿哥胤祥出征西北,在他看来,如果自己当不上这个大将军王,至少这个“王位”不能落到别人手里,重要的是不能落到夺嫡之争的对手手里。
邬思道给胤禛认真的分析了每个皇子的能力和背景,他得出的结论是:十四阿哥胤禵是这个大将军王的最理想的人选,也是康熙最认可的人选,既然如此不如主动举荐十四阿哥胤禵当这个大将军王。
然后,邬思道告诉胤禛,西北打仗打的是“钱粮”,一旦十四阿哥胤禵当上了大将军王,心怀不满的八阿哥胤禩会利用分管户部的便利条件,给十四阿哥胤禵设置障碍,阻止他在西北立功。
悟性极高的胤禛,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以保举十四阿哥胤禵为条件,安排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从八阿哥胤禩手里拿回西北粮草的供应主动权,通过年羹尧把十四阿哥胤禵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
这的确是具有前瞻性的谋略,也是具有远见的布局,远在西北的号称最有希望继承大位的十四阿哥胤禵被他牢牢控制,京城当中的对手就剩下八阿哥胤禩了。而这种局面,四阿哥胤禛就可以集中精力来对付八阿哥胤禩,而八阿哥胤禩则面临着来自他的四哥和在西北掌握着二十万大军的大将军王十四弟。
这样的战略布局,让胤禛在夺嫡之争当中占得了先机。
谋略,胤禛还是更胜一筹。
看云的棋子
历史上雍正的谋士是戴铎而非邬思道,邬思道是田文镜的首席师爷,他与雍正帝并没有过多的交集,更不要说隐居幕后十几年,制定夺嫡阴谋了。
既然提到电视剧,那咱们就只讨论剧情。
太子胤礽为了按期归还国库银两,收下赃款,事情败露以后,康熙为了朝局稳定,不得已保护太子。但太子感觉自己地位仍然岌岌可危,又与康熙妃子私通,被康熙抓了现行,盛怒之下,又收到八阿哥一党的模仿太子笔迹调兵逼宫的手令,康熙遂乾纲独断废黜太子。
回京之后,康熙明诏众阿哥、众大臣重新选举太子,八阿哥一党暗中联络上书房首辅大臣佟国维,想通过他联络百官支持。没成想,隆科多在议举新太子之前,向康熙举报佟国维串联百官推举八阿哥一事。
随后,康熙罢黜了佟国维上书房首辅大臣职务,令其回家养老,而隆科多借助此事,赢得了康熙的信任,坐稳了九门提督一职。
乍一看过此据,觉得佟国维是罪有应得,其实你将《雍正王朝》整部剧串联起来,前后分析之后,你会觉得佟国维才是最老谋深算的一个战略家,比邬思道更胜一筹。
首先来说,全剧中佟国维所表现出的是一直拥护八阿哥,我认为并不是这样。他从一开始就知道康熙的意思,也就是说他知道康熙心中默认的继位人不是八阿哥,如果他参不透圣意,他是坐不到上书房首辅大臣的职务的,我们来分析一下佟国维当时的心理和政治环境,就知道为什么他的谋略强过邬思道了。
一佟国维是上书房首辅,八阿哥一党是最大的朋党,这种钳定的结果,造就了他不可能和八阿哥唱反调,只能是合作,只有合作才能保证政令畅通,这个都能理解吧。所以说,佟国维不合作也得合作,哪怕是表面上的,也要保证政局稳定。
二由于阿哥逐鹿,朝局错综复杂,佟国维开始的时候将隆科多安排在关外当差,为了不让隆科多过早涉足复杂的政治斗争,这一点是佟国维老谋深算参透了康熙的意思。后面康熙托孤之时曾向隆科多说明,这么多年冷落你的其实是朕,你不要怪你六叔佟国维。所以说,佟国维知道康熙一定会重用隆科多,只是在朝局不明朗时,先将他冷落,其实是保护起来。
佟国维精心布局,在合适的时机推出隆科多接受重任。康熙决定启用隆科多时,借佟国维之口将其推举出来,直接任命九门提督。这个任命非常重要,不仅告诉所有人隆科多就是托孤重臣,也在暗示佟国维,可以功成身退了。当然,佟国维不会不明白康熙的意思,他早就安排隆科多接任自己,继续担当家族里长盛不衰的大臣,不仅如此,佟国维还搬出了佟氏家族先后两位皇后告诉康熙,我们佟家和爱新觉罗家紧密不可分的联姻关系,而康熙也很默契,告诉佟国维,你们佟氏一族仍然是我爱新觉罗家最倚重的力量。
佟国维的老谋深算在如何安排隆科多顺利上位,坐稳九门提督一事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从佟国维深夜召见隆科多一段中能找到答案,佟国维见到隆科多后,开头说了一句,有人辞官故里,有人星夜赶场,基本上就是对自己布局的一次总结。想要告诉隆科多,我要隐退了,你要上位了,我们佟氏家族始终长盛不衰,靠的就是不会一条道走到黑。现在局势关键,你要顶住这个局面,并让隆科多支持四阿哥胤禛一党,自己仍旧支持八阿哥一党。这段话就体现出佟国维老谋深算了,他让隆科多支持四阿哥,说明他心里认定康熙心中的继位人就是四阿哥而不是八阿哥。如果康熙认定的是八阿哥,那隆科多就是飞蛾扑火,佟氏家族就保不住了,真走上绝路了,佟国维的话就说不通了。佟国维想传达的意思是,你隆科多要借助议举新太子的机会,顺利上位,后来的事情电视剧中虽然没交待,但是应该有这样的安排,那就是佟国维指使隆科多去揭发自己暗中串联百官帮助八阿哥争夺太子位的事实,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康熙的绝对信任,掌握九门提督要职,并顺利成为新帝继位的拥立大臣。
佟国维暗中操作加速八爷党失去圣心。佟国维对隆科多说,四阿哥是冷灶,八阿哥是热灶,热灶烧不好更容易引火烧身。佟国维为了隆科多能顺利上位,因为隆科多作为八阿哥的对立面,八阿哥倒了,就能证明隆科多是正确的。佟国维为了将八阿哥这个热灶烧的更红,先安排了一步好棋,就是建议八阿哥审理刑部冤案,目的想通过八阿哥将太子的罪证呈交给皇上,直接将倒台太子的行为引火到八阿哥身上,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谁搬倒了势力极大的太子,他就不容于朝廷太子一党,处于朝局稳定考虑,最终也会不容于皇上,佟国维这是在给八阿哥挖坑,佟国维心里非常清楚,邬思道也是清楚的,所以邬思道作为四阿哥谋士,自然极力反对四阿哥审理太子一案。
彩云之南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邬先生是属于bug级别的存在。
他的谋略近乎于妖,能屡屡算出康熙的意图和判断出朝廷局势的走向。可以说是老四没有成为皇帝时在潜邸的第一人。
若以谋略来说,邬先生是明面上的第一人。但毕竟当时是九子夺嫡,都是一个比一个精明,没有表面那么简单。如果说有比邬先生更胜一筹的人当然有,那就是雍正王朝中的两位皇帝,康熙与雍正。就是选择以不变应万变,忠于皇权的张廷玉和图里堔两人也都毫不逊色于邬先生。
还有就是雍正的四子弘历也是一个心机深沉之人,比之邬先生还要高明。只不过雍正王朝主要描述的是九子夺嫡与雍正登基以后的大手笔,弘历戏份很少,所以不引人注目罢了。
下面我们来说说为何康熙与雍正的谋略更胜一筹。
一、在位六十一年的康熙帝没有那么简单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康熙更多给人展现出父亲无奈的一面,有一种英雄迟暮的感觉。(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但最为人忽略的却是康熙的谋略。
能当六十一年的皇帝,不论放在哪里都是人精中的人精。而康熙也的确如此,虽然九子夺嫡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朝政混乱,但康熙还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谋略,将九子夺嫡控制到一定程度,没有扩大到像宋文帝那般被亲儿子弑杀。也不像雍正时期,弘时竟然大胆的刺杀弘历,兄弟相残严重,使雍正下定决心赐死弘时那般恶劣情况。
而且能培养出来九个如狼似虎的儿子也不简单。
康熙的谋略在于该忍就忍,比如说一废太子时老十四伪造太子手谕发动兵变。还有康熙末年老十四的祝寿礼物被换成死鹰,康熙都选择了不追究到底,一是追究到底会引起不好的后果二是不想造成兄弟相残或者父亲杀儿子的悲剧。
康熙晚年时放的烟雾弹可以说是这位传奇皇帝最后的大手笔,抛出一个大将军王职务,使八爷党的老八与老十四对立,分化了八爷党,还减轻了雍正的压力,使雍正顺利继位。
二、腹黑雍正皇帝
老四虽然表面上对邬先生言听计从,其实他是深藏不露啊!
在处理刑部冤案时,邬先生直言老四不能接这个差事,因为他属于太子一党,处理刑部冤案会造成太子被废,牵连甚多甚至会得罪康熙,老四表面上答应。结果第二天却在康熙面前继续表现以示君父之忧,晚上又使自己冰火两重天得了重病,将这个差事推给了老八,看见老四的心机之重。
还有二废太子时,老四知道高福被老八收买,却不闻不问任由邬先生处理。邬先生支持老四夺嫡自然是让高福将太子的把柄那封信给了老八,结果当天晚上高福就被赐死,而老四不着痕迹的完成了借刀杀人。
可见老四的谋略比邬先生高了不知道多少!
而且雍正王朝中职场达人的张廷玉与图里堔也比之邬先生毫不逊色。
张廷玉与图里堔两个人为人处世相同的都是以不变应万变,不倾向于任何一方皇子势力,不对任何人死忠到底,只是对皇权死忠到底,谁坐到那个位子上就忠心谁,也是很高明的。
两个人还是不着痕迹的站队,像老四负责国库追缴时,老八与佟国维想合伙演戏继承掌管户部,还是张廷玉的话使康熙下定决心就交由老四一个人。而图里堔身为老十三旧部,不只是在老十三圈禁期间偷偷照顾,还将肖国兴的话告诉了康熙,使康熙对老八极为厌恶,又装糊涂使康熙不疑有他,高明的很。
第60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我爱吃饭T_T
第69期总680期
上一期回答了张五哥为江夏镇的任伯安弟弟任季安顶罪一事,有网友问《雍正王朝》谁的谋略比邬思道更胜一筹?如果你看了“二月河”的作品“雍正皇帝”和电视剧《雍正王朝》就会留意这部剧中的人物特色、特点,各有千秋,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野去看他们,确有不一样的感觉。
这部剧主要是一部女人极少的一部男人戏,既然少有女人出戏,还这样大热,必然要有它的特色,那就是“权术、谋略、表达”等引人入胜的一环扣一环的相互斗智斗勇。
【开篇:乾清宫大殿内】
《雍正王朝》的主题没有脱离治国方略及皇权内部的斗争,有几位出彩的人物:康熙、雍正、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年羹尧、隆科多、等这些历史上存在的人物。
每个人的背后都有高级的智囊人物出现:四阿哥胤禛背后的邬思道。八阿哥胤禩后面的“道士张明德”,太子胤礽背后的“王掞”等等。
有些人物的虚拟真的是出神入化,比如“邬思道”,历史上的确有记载,但是他不在雍亲王府,他是在河南巡抚田文静处做幕僚,那么在雍正王朝中把他设计到雍正身边,那就使邬思道更加神秘,有特色!
【邬思道策划胤禛登基】
在皇四阿哥胤禛的夺嫡团队中,以邬思道为首;年羹尧、李卫、还有十三阿哥胤祥、高福一干人马,待到四阿哥胤禛登基后期,只剩下了李卫一人得到了善终。
当然;十三阿哥胤祥起到了擎天保驾之功,子不必细说,单说李卫为什么能得到雍正皇帝如此厚爱?
智囊团队必须有必要的文化,可在雍正王朝中的李卫是以一个乞丐身份出现,同时又能受宠不衰,这李卫的能量不小,必定有过人之处,如果按照溜须拍马,善始善终总结人物,李卫更胜过邬思道一筹!
【李卫说话杀人不见血】
李卫你可以仔细的品味他,他的最大特点是;始终把自己放在后面,或者把自己放在底下去抬高他面前的人,特别是对雍正皇帝,恨不得把雍正皇帝拉的屎都吃了。
李卫无论是在原则问题上,还是在非原则问题,特别是在语言的表达方式,一定比邬思道技高一筹。
比如雍正皇帝问李卫:西北吃紧,派谁去干这个大将军?李卫的回答是:两个人选,十三爷最好,但是皇上你身边离不开他,还有就是年羹尧,但是年羹尧不好驾驭,又加一句;这是“邬先生”说的!
【李卫给雍正皇帝出主意】
李卫的意思非常明确,说对了,有我功劳,错了是邬思道说的。李卫之所以能在雍正皇帝这站稳脚跟,完全是靠自己的智慧!
还有一次:雍正皇帝问李卫知道弘历被追杀的事吗,怎么办?李卫不做正面回答,扯东到西开始表扬先帝康熙爷,先帝哪样都好,就是太惯着他们(指八爷党)把麻烦都留给下一代。
完了,这就是李卫的回答,李卫的暗示使弘时失踪了!所以,在与帝王相处,特别是像雍正皇帝这样的帝王,李卫能得到善终的确是高手,不能不佩服。
【神人邬思道的险情】
还有一位没有死,那就是神人邬思道!在进入雍亲王府的那一天,邬思道就要实现自己的抱负,自命不凡的邬思道,由于在康熙朝带领考生大闹南京贡院,蹲了几年大狱,出狱后无意当中结识了雍正帝。
当得知这位风流倜傥的“黄先生”就是皇四阿哥胤禛的时候,邬思道又燃烧起他那不安分的阴谋心理,决定加入皇子夺嫡的行例,反正自己是一个残废人,可是他成功了!
不过邬思道玩了一把火,差点烧了自己,那就是与年秋月的感情出轨差点引火上身,邬思道来了书生气,动了真情,不过及时刹车了。
【雍正与胤祥智商不低】
在《雍正王朝》这部剧中,邬思道的出现,细细品味,他就是康熙皇帝的代言人,把康熙皇帝想的事传递给“皇四阿哥胤禛”,人多思路一定广泛,所以;四阿哥胤禛的智商根本不在邬思道之下!
要说高明,还是雍正皇帝自己天生的高明,没有一定魄力谁敢去捅那马蜂窝,二十几个兄弟抢一个皇帝位置,管着亿兆百姓的生灵涂炭,不是闹着玩的,佩服雍正皇帝!
不过,邬思道能活着出来更高明!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
关予回答《雍正王朝》的详细解剖还在后面,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带你继续解剖分析雍正朝!欢迎网友一起评论、互动、留言!
shion
在炒米看来,《雍正王朝》里“人精如云”。论谋略心术,哪怕就像张五哥这样看似傻不拉几的侍卫,你都能解构出一定的水准来。其实并不是谁的谋略更甚,而是每个人的奋斗目标、做事准则和所处情境不一样。
邬思道此人在整部剧中之所以以bug模式存在,最主要的是他承担了两个功能,一个是康熙“帝王心术”的旁白解读功能;一个是展示以行阴谋为体,实现矢志匡扶天下之实的知识分子道义形象。所以最终谁走向正义和成功的结局,谁的谋略就更甚更精彩。
康熙本人的“帝王心术”炉火纯青,特别是晚年遇到如此复杂局势的时候,走一步看三步,处处隐忍不发,处处小心妥善维持。摊子已烂,自己已经力不从心,所以稳定要压倒一切。“九子夺嫡”中,谁在搅弄风云?不停发难,从第一次“胤礽假手谕谋反”开始,一步一步抽丝剥茧,引蛇出洞,最终将背后极端不稳定的“八王集团”引出水面,将八阿哥和十四阿哥用妙招打散,最终多保险,保证有改革之志的四阿哥胤禛继位为君。此间每一个动作联系前后,你都能解构出康熙无敌的心术。
而佟国维外号“佟半朝”,他实际上代表的是实权派。但是对于他而言,自己是无论如何也逃不过卷入这场风波的,但如何新旧国君平稳过渡中,保证自己家族利益立于不败之地?一时间,阳谋与阴谋同时操作,让看得是如坠云里。他以阳谋推动事情往自己最不利的方向发展(公开支持支持胤禩夺嫡,满朝朋党,这两点都是康熙十分忌讳的,前有明索两党的先例),将自己变成康熙重点打压的对象。同时又将家族的实际命运在隆科多身上“暗度陈仓”。甚至不惜以隆科多“出卖”自己的方式,将自己的真实目的和盘突出,而让康熙彻底信任隆科多。这样的心术差点把康熙都算进去了。
而再看看张廷玉、李卫、田文镜等人的心术吧。这些人都是聪明的也好,不聪明的也罢,其实本质上就是田文镜那句经典的话,“老子这条命跟着皇上!”对的,表面看起来是他们站队站对了,其实任何一个身处他们的角色,都是无法选择的。议立太子人选的时候,张廷玉难道是猜出康熙要复立胤礽?非也,非也!只是张廷玉知道佟国维大张旗鼓联络朝臣保举八阿哥胤禩必然是犯忌行为,而此刻若自己公然支持办实事的胤禛,必将引起众人警觉,提前将胤禛卷入明争暗斗之中。而选复立胤礽,是最安全的,对于张廷玉而言,他明白正确路径即圣意。果然与康熙不谋而合。这种处处与圣意谋和的行为,其实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乱入各种为了私利引起的纷争中去。而李卫、田文镜在“恩科舞弊案”和“诺敏造假案”中都是选择揭开真相,这样的正确路径,如果他们多想点,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打脸雍正了,便犹豫了,那样结果他们还能成为雍正的宠臣么?
而张五哥为了心中的忠义,为了报恩十三阿哥;图里琛用装傻充愣的方式告诉康熙八阿哥诱供肖国兴的事实,这些都是为了公理和天道!
这部剧里,没有心机谋略和即便有心机谋略也注定失败的都是这类人,譬如夺嫡失败的胤礽、胤禩、胤褆、胤禵等等;当然还有个傻不拉几的牺牲品坎儿高福,和一开始精明入猴,最后猪油蒙心的年羹尧和隆科多。因为他们都是只谋私利,只顾自己得失!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文火咕嘟
我给出的这个人,你肯定想不到。
《雍正王朝》人精如云,智商爆表、善于谋划的就有老康熙、邬思道、佟国维、张廷玉、胤禛、胤禩等,但我想说的是,还有一个人要比以上这些权谋高手还要厉害,他是谁呢?
这个人,就是胤禛的家庙住持、替身修行高僧——文觉大和尚,他和邬思道一起成为了胤禛集团一暗一明两大智囊。
文觉大和尚剧照
为何说文觉大和尚的谋略比邬思道还要更胜一筹?这里主要有两个理由:其一,如果说邬思道拥有的是智商,文觉大和尚拥有的则是智慧,是术与道的区别;其二,邬思道帮胤禛解决的是人和事问题,文觉大和尚帮胤禛解决的是人和心的问题。
太子第二次被废之前,胤禛一度心乱如麻,进退失据:太子越来越作死乱来,对胤禛也越来越多方掣肘;夺嫡的最大帮手老十三胤祥被康熙无限期圈禁;老八胤禩一党势力依然巨大,老十四胤禵横空出世成为了兵部的管部阿哥;他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到底在哪,该进还是该退?
于是接下来有了胤禛向文觉大和尚问禅的一幕。
胤禛剧照
问:近日只要一闭上眼,心中便有万座大山矗立、千条大河奔涌,请问大和尚这山是真山还是假山,这河是真河还是假河?
答:王爷,请放下手中的念珠,放在地上。王爷,这还是念珠吗?
胤禛:不是了,不念自然就不是了。
文觉:圣哉,王爷,倘若心中没有江山,纵有千座大山万条江河,那都是虚幻的,倘若心中有了江山,一粒尘埃便是真山,一滴水珠便成江河。
胤禛:那为每当我眼前矗立万座大山,趟过大河之后,心中便生起无尽烦恼?
文觉:有江山便不能有我,有国便不能有家。
与文觉的这段问禅,坚定了胤禛夺嫡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可以说对他坐上龙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引作用,这个作用要远远超过邬思道历次谋略起到的作用总和。
邬思道剧照
甚至可以这么说,没有文觉医好了胤禛的不知该进该退的致命“心病”,没有文觉为其制订了夺嫡的最高指导方针的话,再有十个邬思道胤禛的屁股也坐不到那张龙椅上去。
这就是说我前面所说,邬思道拥有的是智商和夺嫡之“术”,解决的是人和事之“末”,文觉大和尚拥有的是智慧和夺嫡、坐天下之“道”,解决的是人和心之“本”,这下你该明白了吧?
此外,我们一点也不用怀疑,胤禛还会就一些具体的棘手问题请教文觉。文觉就是躲在邬思道之后的最后一道谋略保险,为胤禛的所作所为保驾护航。
比如邬思道劝他不要接审查刑部冤狱的差事,胤禛先是接了,然后又人为整出来一个伤寒导致无法就差;这些超出邬思道的谋略,也只能是文觉贡献给胤禛的。
雍正剧照
再说一点剧外的事,胤禛继位之后,文觉大和尚依然躲在背后帮其参赞谋划,可见他得到的信任程度是多么高深。
到这里,说文觉大和尚要比邬思道更胜一筹,你应该不会反对了吧?
我是@司马砸光,欢迎关注交流
沈家2小姐
谁的谋略更胜邬思道一筹?答案可能是否定的,也就是说,在电视剧中是没有人可以比得过邬思道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既然是论谋略,那就应该不应该是身处棋局其局之人,而应该是谋士那种若即若离的状态。
因为,身在其局,其实更多的是谋生,是某自己,而不是谋国。是不是有点道理呢?
1、邬思道接触到的角色,也就是日常进出胤禛潜邸的很少部分人,康熙、张廷玉、佟国维、八爷等等人,可以说都没有见过面。没见过面,就难以察言观色,就只能推测推断及其精准分析,这才是谋士的本职!相比较于整体随侍皇上的张廷玉,你说谁更难做出准确判断?
也就是说,邬思道跟身在其局的众多厉害角色们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2、与邬思道类似的是给八爷看出八大王的那个道士和给刘墨林算出中探花的那个道士,前者不足相比较,后者近乎妖,也不是谋士!
3、邬思道作为谋士是合格的、卓越的,关键就是在夺嫡过程中的准确判断,尤其是多次挽狂澜于既倒,给四爷树立了充足的信心,这就有点导师的性质了。以后帮田文镜查抄库银、帮年羹尧找准叛军所在等等,可以说都是算无遗策!
4、最后一点,能给自己找好退路,不仅能够善终,而且继续匡扶社稷,古往今来,屈指可数。对比一下刘伯温?
辉少
邬思道隐退时打动雍正的话就是,阴谋无法上台面皇帝要用阳谋!跨越康雍乾三朝用阳谋某国者为张廷玉也!谋之大者谋国利民忠君荣身子孙,谋之小者身败名裂祸害谋主!
桂北瑶人-潘继恩
《雍正王朝》里除了邬思道,佟国维的谋略更胜一筹。
历史上雍正的谋zhi士是戴铎而非邬思道,邬思道是田文镜的首席师爷,他与雍正帝并没有过多的交集,更不要说隐居幕后十几年,制定夺嫡阴谋了。
但在电视剧中就剧情而论是佟国维更胜一筹。太子胤礽为了按期归还国库银两,收下赃款,事情败露以后,康熙为了朝局稳定,不得已保护太子。但太子感觉自己地位仍然岌岌可危,又与康熙妃子私通,被康熙抓了现行,盛怒之下,又收到八阿哥一党的模仿太子笔迹调兵逼宫的手令,康熙遂乾纲独断废黜太子。
回京之后,康熙明诏众阿哥、众大臣重新选举太子,八阿哥一党暗中联络上书房首辅大臣佟国维,想通过他联络百官支持。没成想,隆科多在议举新太子之前,向康熙举报佟国维串联百官推举八阿哥一事。
随后,康熙罢黜了佟国维上书房首辅大臣职务,令其回家养老,而隆科多借助此事,赢得了康熙的信任,坐稳了九门提督一职。乍一看过此据,觉得佟国维是罪有应得,其实你将《雍正王朝》整部剧串联起来,前后分析之后,你会觉得佟国维才是最老谋深算的一个战略家,比邬思道更胜一筹。
首先来说,全剧中佟国维所表现出的是一直拥护八阿哥,我认为并不是这样。他从一开始就知道康熙的意思,也就是说他知道康熙心中默认的继位人不是八阿哥,如果他参不透圣意,他是坐不到上书房首辅大臣的职务的,从佟国维当时的心理和政治环境,就知道为什么他的谋略强过邬思道了。
不过说实话,对于这个,个人感觉只是为了情节推动,还有展现邬思道的神机妙算而已,如果灯下黑可以解释,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但是那可是十几万大军呀,年羹尧也有二十几万大军,如果是几个人还好办,这么几十万,是很容易被发现的。另外邬思道之所以能帮助雍正上位,这个得亏康熙和雍正这两个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康熙是这样的康熙,雍正是这样的雍正,康熙才会选择让雍正继位的。
与其说雍正在邬思道的帮助下成功继位,还不如说邬思道就是看中了雍正能上位,才会选择辅佐雍正的,如果让邬思道去辅佐一下八爷或者十四爷,结果还是那样,上位的必然是雍正。
可以这样说,邬思道只是让雍正的路走得顺一点,但是雍正最终还是能成功的,邬思道有点躺赢的感觉,而且邬思道也有两件事情没有料到,比如雍正推掉刑部差事的办法,还有没猜到高福会被雍正所杀,才会说杀高福者,邬思道也。
那谋略胜过,或者相当邬思道的,个人感觉至少有4个人,分别是康熙,张廷玉,佟国维,图里琛,为什么这样说呢?
康熙,对于邬思道来说,康熙一直在出考题,而邬思道一直在帮助雍正答题,有时候康熙还不按套路出牌,邬思道还只能不断的去猜测,去解题,邬思道更多的是给雍正以信心还有解题思路,但是题目答案与否,邬思道自己心里也是没谱。
张廷玉,其实最懂康熙的心,最会揣测康熙的心,就是张廷玉,而且还能影响或者规劝康熙,比如刑部案件中,张廷玉直接烧了八爷从肖国钦那边套的话,而且张廷玉能成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重臣,配享太庙,真心很厉害。
佟国维,如果雍正王朝不多看几遍的话,会以为佟国维支持八爷,支持错了人,但从佟国给说自己是老眼,但是不晕花,再加上给隆科多讲的冷灶与热灶的差别,其实,佟国维之所以那么支持八爷,就是在捧杀八爷,八爷的人气越高,越没戏。
图里琛,别看图里琛长得十分高大,可是心思可细着呢,如果注意看图里琛的一些细节,就可以看出图里琛一直在帮助雍正和十三爷,一直在坑太子,大阿哥和八爷,就说明图里琛早就认定雍正有戏,正因为如此,图里琛在雍正得以重用。
让我想想820
个人感觉有两个人康熙本人和佟国维。
我觉得真正好的谋略不是兵行险着,而是坚如磐石,立于不败之地。
邬思道谋思精巧,洞彻人心,看电视时不禁让观众拍案叫绝。但事后细想,就像刀尖上起舞,河边上行走,受伤和湿鞋是迟早的事,并且真实中不可预测到的变数太多,人心的变化更多,这种谋略就感觉略显不足。
康熙老头子已经是大巧不工了,明显高邬思道一个境界。
佟国维的谋略突出的就是立于不败之地,两边无论谁最后胜出,佟家都能保持现有的权势,至于佟国维上书推荐老八被康熙罢黜,仔细看,是老康和佟前天晚上商量好的,双簧而已!
罗紫茜cici
真服了,就是喜欢好像都有军师一样,当时,谁做上皇位,没什么大阻碍了,康熙就是要雍正动一下利益集团,做点事,延长清命运。其他人盘根错节,都不好下手。当时还过半实务派。谁当皇上支持谁,八皇爷当上,也不知道是祸是福。
偲偲
且只按《雍正王朝》电视剧来分析。里面厉害的人物就属康熙,邬思道,佟国维了。三人各有千秋,不能单纯说谁这一局赢了,谁就最高明。康熙作为全国的老大,他的谋略都是以大局为重,想得更长远。比如费了太子的名位,另立太子。也许另立的太子也不称他的心,但不费太子,大清很可能就要亡国了。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不能因为日后的事情乱就说决策者的决策不对。康熙的奴驾之术可谓炉火纯青。一句“有时江湖术士的话也可以代表一些民意”的顺水推舟,让八爷党彻底浮出水面。高明也!这里就不能不说邬思道了。与其说他有多么高超的智谋,不如说他看透了人性。他为四爷出的主意,无一不是对康熙的心思的透彻了解的结果。他明白这个道理,领导想什么,你就做什么。但了解一个人又谈何容易。难道康熙说的“有时……代表民意”真是发自真心的吗!一个人说出了一番,却从没在他身上找到过相应的行为。这话岂能相信。邬思道心里清楚。但八爷党蒙了。说真的,以八爷党(佟国维在内)的智商,不应该掉进康熙顺手牵羊而设的套儿。也许是被皇位冲昏了头脑吧。这部《雍正王朝》是典型的职场教科书,本人看了不下10遍,重要部分不下几十遍。在单位工作时,还是能有帮助的。
地道下关人
我个人认为雍正王朝里比邬思道高的人当属李卫,不管从那一方面讲,李卫一个小混混,愣头青,能活着并不被算计的恐怕只有李卫一个人。
先从雍正夺嫡的关键一步,年羹尧进京,如果不是李卫,雍正还不知道年羹尧进京。所以李卫的功劳一,让雍正把年羹尧的心给收了。
第二,李浮的科举舞弊案,如果没有李卫,那位大学士又如何能搞定张廷路和弘昼的阴谋。
第三,在江苏实行新政的时候,田文镜那么厉害的人都搞不定河南,李卫一个小混混能搞定江苏,可见智慧不一般。
第四,李卫特别照顾弘历,也为他日后的进退做下了伏笔,反观邬思道,张廷玉,十三a哥,十四a哥,年羹尧,最后谁能有李卫的结果。
松涛浪子
其实无论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亦或是烧热灶也不忘偷烧冷灶的上书房大臣佟国维,还有懂得察言观色把语言是一门艺术发挥到极致的朝廷重臣张廷玉,这些人的才华也是毫不逊色的,邬思道的确是四爷胤禛的神助攻,每次胤禛想要放弃觉得自己毫无希望的时候邬思道总能在这关键的时刻为胤禛指点迷津,胤禛上位邬思道功不可没。
要说这邬思道是满腹才华一肚子阴谋,不仅有统筹全局的观念更重要的是他通晓人性的弱点人性的阴暗面,邬思道之所以能不出府门就知晓康熙的心思全在于邬思道对康熙全方面的研究琢磨,邬思道到最后都要把康熙琢磨透了,所以康熙每做一次重大决定,胤禛觉得康熙是老糊涂了可邬思道就知道康熙深层次的意义,这就是本事。
可是邬思道神是神了一些,但是论能力以及大局观还是康熙更胜一筹,康熙这一生可谓是披荆斩棘历经风雨,年轻时候就是血雨腥风不断,晚年还要面对九子夺嫡这样激烈的斗争,以及他们背后错综复杂的朝局,康熙在这样艰难的政治环境之下依旧能从全局出发实行制衡之术,康熙的智慧真是深不可测啊!
康熙厉害臣子也不是无能之辈,首先说说这个老狐狸佟国维,太子倒台以佟国维为首的大臣联名上书推举八爷胤禩上位,看似康熙非常生气把佟国维提前弄退休,实则这不过就是康熙与佟国维的一场交易罢了,佟国维通过自污的方式退休,一是推隆科多上位二也是防止了八爷党的报复,这一点这样的智慧以及隐忍也是非常人所能达到的。
佟国维是个老狐狸张廷玉更是个老油条,张廷玉从不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除非有人先说话,当初胤禛去江南赈灾筹款成功了以后,马齐以及佟国维在讨论胤禛的功过的时候,张廷玉明明是早到上书房的,可张廷玉偏不先进去而是听着里面的人讨论,等到佟国维肯定胤禛做派的时候张廷玉这时候走进来附和说佟国维说的对,这样既不得罪佟国维也不会引起皇帝的猜忌还夸了胤禛,要说这张廷玉后来历经三朝,配享太庙还是有理由的不是。
旅行的猫
说起谋略,我觉得有个人的谋略被忽略低估,那就是“佟半朝”佟国维。历史上关于这个人的资料很少,但是从细节上看出来他的谋略更高级。
为什么是他,佟国维难道高的过康熙和雍正。在我看来,他的谋略才是被隐藏得更深的。康熙和雍正身为皇帝,有着各种优势和资源,还有顶尖的人物做参谋。要什么没有,最好的家世,帝王教育,人脉、可以运用权利搜罗人才。
有人说,佟国维也一样啊,他是外戚,姐姐是皇后,他是康熙的舅舅,简直是权势滔天啊。外戚当权,拿皇帝当什么了,如果说昏庸的皇帝可能会如此。那可是康熙啊,号称千古一帝的康熙能是让外戚专权的么?恐怕不仅不会还得防着这种情况发生。历史上这样的故事,康熙会没听过会不设防,那简直是不可能。
那为啥会说“佟半朝”,因为佟国维属于佟佳氏这一族。这一族人前前后后有108人都在朝廷任职,包括嫔妃。清朝是满人入关,佟姓又是满族八大姓之首。佟国维作为首辅大臣,在朝中能没有影响力。
一个让皇帝猜忌,又能在康熙这个善谋者,达到自己的目的。佟国维既保全了自身又振兴了家族。这样优异的成绩当然可以说是谋略最高的人了。再看看他其它方面。
佟国维,两次随康熙征战,战功卓著。如果不是办事妥帖,有价值的话,皇帝会带上他。本来可以靠家世却偏偏要靠才华。佟国维父亲佟图赖对顺治帝福临有着拥立之功,哥哥佟国纲作战勇猛,战死后康熙以国葬之礼待之。
佟国维是皇帝的死忠粉么?不是,他是佟佳氏家族的死忠。他的一句名言:不要一条道走到黑。就是说局势瞬息万变,人也要跟着变化。康熙和雍正皇帝谋算的人心,他佟国维谋算的是人性。
康熙废了太子,让群臣举荐太子,这自古少有。谁也弄不清楚他怎么想的,打的是什么算盘。九龙夺嫡,这争皇位的事,历来就是关乎生死的,站不好位置就是灭顶之灾。
佟国维站队八阿哥,领着一帮子大臣就是呼啦啦一片的八爷党,把个康熙吓个不轻。一个没有军功、没有在朝办事的皇子阿哥这样的势力。这说明了什么,结党结交外臣,这样的事恐怕后面就有见不得人的勾当。没有钱能办成,皇子来钱最快几条道,康熙门清。
人人都说佟国维站错了队,让皇帝撸下台。其实你想,佟国维真是看不清局势么?恐怕这一堆人的拉票,都是他有意为之。
在太子被废后,自然是会有人站出来争位置,明的暗的大阿哥首当其冲,好容易忍了这么多年,终于有机会了,结果蹦出来就让康熙怒斥了。佟国维作为上书房首辅大臣,能不知道皇帝的心,能不知道这件事。
可就是这样,佟国维上了道折子,意思是说让皇帝速速决断,太子已废就要早做处置。明着看,这是要扶植新党排除异己,可是我觉得这是在让康熙做好准备提醒康熙,太子的处境危矣。因为他跟随皇帝多年,能不知道皇帝对太子胤礽的感情。
在这之后,举荐八阿哥,本来八阿哥的势力也不会那么声势浩大。佟国维拉来一票人,弄得康熙不得不正视他这个能干的儿子。康熙为了保全八阿哥,就下了一道旨申斥了八阿哥。
八阿哥哪知道,原本太子之位近在咫尺,结果却是鸡飞蛋打。他在生闷气却不知到康熙晚年已经平和很多,否则他就被剪除了。
康熙给佟国维一副老花镜,意思是你老了眼花了。佟国维说臣老了,但眼不花。可不是么,他达到了他的目的,成功隐退。
不管谁上位,他佟国维都是让人忌惮的存在。即便他拥立成功,也是会让新君想办法,削其位,夺其权。如果站队错位,那就必死无疑了。再说,这次举荐太子皇帝是想立新太子么?只是下了道旨把水搅混,想夺皇位的自然会跳出来,引蛇出洞而已。
后来康熙的做法也证实了这一点,佟国维想通这一点。为了自己,为了家族,他布了棋成功退隐。至于家族兴衰,早有隆科多这个闲棋冷子来继任。本来他有权利可以让隆科多,有好位置。
结果隆科多当了逃兵,回来以后。佟国维让隆科多做个牢头,因为里面关的十三爷。隆科多不愿意,说让他烧冷灶,佟国维去跟着八爷这个热灶。佟国维语重心长地说,热灶烧不好也会引火烧身的。看来他早就知道结局。
康熙让佟国维休息,不过可以让隆科多来补缺,佟国维让隆科多就任九门提督。这是多重要的职位,负责皇城的安全。佟国维把隆科多弄到外面打仗,一是为了军功,二是为了不让隆科多参与阿哥争皇位的明争暗斗。
佟国维派隆科多做牢头,就是为了和十三爷相伴,成功进入四爷党。所有的他佟国维算了个十成十,就连皇帝都绕进去了。
后来隆科多检举佟国维,一个是让皇帝消气处置佟国维。二是为了再给隆科多一个福利。佟国维算到康熙会明白他的心思会找茬处置他,他就把最小伤害的刀送进皇帝手里。
康熙不得不如此,因为他对胤礽的感情,对皇位的处理都促使他做出这样的决定。佟国维站队八阿哥,佟国维的势力加上八阿哥的钻营,所以只能让佟国维回家,明面上是给佟国维一个恩典,让佟佳氏推一个人出来。实际上是给佟国维的补偿,安抚佟佳氏继续为国效力。
佟国维笑到最后,把握了最好的时机,不能不说谋略超人。
371194908
谢邀。
要说比邬思道还要厉害的角色,我推荐两个:
一个是就在朝廷里的:张廷玉,另一个是被康熙称为布衣宰相的:方苞。
张廷玉,清朝三朝元老,奉行的宗旨: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在很多关键时刻都做出了极其正确的决定,所以,康熙传位的旨意虽然给力隆科多,但隆科多的生死掌握在张廷玉手里,可想,这个人有多厉害了。
再说方苞,布衣宰相,文学领袖。在小说里,传位给谁,如何传位,方苞起了很大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作用。
所以,这两个人是我认为的两大牛人。
乖宝宝
在历史上及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面,确实有邬思道这个人,但他是雍正时河南巡抚田文镜的幕宾。
邬思道早年是个穷困潦倒的书生,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不中,心灰意冷。他空有一身抱负,但是缺无引路之人。为了谋生,走着众多落第的书生之路,去当幕僚。随着名声越来越大,被巡抚大人田文静所注意,随后被召入府,当了田文静的私人“军师”。田文镜所有上奏的折子,都经过邬思道的修改与参与,他每一次都能很准确的揣测皇上的旨意,田文镜因此对他更加信任及重视。他做过最轰动的一件事就是,狠狠参了当朝最红的大员隆科多一本,让雍正注意到了他。而当时为雍亲王的胤禛,刚好需要谋士,为后续的夺取皇位做准备。最终,邬思道入雍亲王府,成功的帮助雍正顺利登基,可谓是人生的高潮点。
登基后的雍正知道邬思道知道自己太多的秘密,起了杀心。和雍正搭档了15年的邬思道早已看明雍正的心思,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最终归隐山林。
SummerLe011
比邬思道还要厉害的人,我觉得可以算康熙和张廷玉。
康熙的谋略绝对不容小觑,张廷玉老成谋国,走的是阳光大道,要知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邬思道可以不择手段,但是张廷玉是有朝廷苍生道义规矩限制的。张廷玉还能表现如此,绝对应该比邬思道还要高明。
gratia
导语:若说《雍正王朝》里还有谁的智谋能胜过乌先生的,佟国维的谋略更胜一筹。历史上雍正的谋士是戴铎而非邬思道,邬思道是田文镜的首席师爷,他与雍正帝并没有过多的交集,更不要说隐居幕后十几年,制定夺嫡阴谋了。
佟国维(1643-1719年),马察(今吉林省集安县)人,隶属于满洲镶黄旗。清朝外戚大臣,太子太保佟图赖次子,孝康章皇后幼弟,孝懿仁皇后父亲。
顺治年间,授一等侍卫。康熙九年,授内大臣,逮捕吴三桂之子吴应熊。二十一年,授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二十八年,推孝懿仁皇后之恩,晋封一等公。先后两次随康熙帝征伐噶尔丹,获得胜利。四十三年,因病致仕。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帝第一废太子时,积极推举八阿哥胤禩,受到康熙帝训斥,罢职回家。
康熙五十八年,去世。雍正帝即位后,追赠太傅,谥号端纯。
邬思道邬思道(1687一1736),一名斯道,字玉露,清代绍兴人。邬思道好读书,屡试不中,因家贫,只得以游幕为生,寓居河南开封,也就是绍兴师爷。腿有残疾。非历史真实人物。
邬先生名思道,字玉露,绍兴人。家贫,以游幕为生。邬思道自幼好读书,科举不得意,当时的巡抚田文镜慕名聘请邬先生入幕,承办一件棘手的案件。盛名之下,果然与众不同,案子上报北京刑部顺利通过,不象以往屡遭批驳。这样渐渐取得田文镜的信任。 一日,邬先生对田文镜说:"君愿为吐气督抚,抑或庸碌督抚。"田文镜答,当然想做吐气督抚了。邬先生就说,"既然你想做吐气督抚,就得听任我替你办一件事,此事你却不可掣肘。"田文镜就问是什么事,邬先生就说:"我替你准备了一篇上皇上的奏章,如果这道奏章送上去,君的大业便可成。只是此奏章内容你一字也不能看,不知你能不能信任我"。 田文镜与邬先生相处了一段较长的时间,深知邬先生有胆有谋,于是慨然答应了。原来这篇奏章的内容是弹劾隆科多的,隆科多是雍正的娘舅,官居大学士,隆科多倚拥戴之功,常做越礼违法之事,雍正这时已对他非常厌恶,正想清除他而苦于无从下手,因满朝文武虽知隆科多不法,但慑于其权势,无人敢揭发。邬先生摸透了雍正的心理,所以敢做这件人家不敢做的事。雍正看了奏节,正求之不得,立即将奏节发交六部核议,办了他的罪。从此,雍正对田文镜宠遇日隆,而邬先生也声名远播了。
首先说《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十分推荐大家一看,从第一次看这部剧到今天,已经反复的看了多年,阿拉伯世界有句名言,叫请小心那些只读一本书的人,反复之中必有领悟。《雍正王朝》和86版《西游记》是我最喜欢的两部电视剧,个人觉得全剧最精彩的一段,也是最有深意的一段故事在第12集,太子被废黜之后,康熙召集众皇子和众大臣在上书房议举新太子人选,今天就从这个故事讲起,给大家聊聊,我对这部电视剧中一个关键角色,上书房首辅佟国维的一些理解。
这段故事我简要说一下前因后果,从整部剧的第一集开始,黄河发大水,康熙皇帝派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去南方筹款赈灾,才发现国库已经十分空虚,库银都被皇亲国戚众大臣借走。康熙皇帝限期催促还款,太子胤礽为了按期归还国库银两,收下了一笔赃款,这笔钱是江南盐道任伯安为了救下犯杀人罪的弟弟任季安,孝敬太子并借机打通刑部的赃款,但是事情败露,朝野震惊,康熙皇帝命八阿哥胤禩主审刑部一案,八阿哥威逼利诱太子亲信,让其供出幕后主使,康熙皇帝连夜审结此案,为了朝局稳定,不得已保护了太子。但以此为起因,热河狩猎期间,太子感觉自己地位因刑部一案岌岌可危,与康熙皇帝妃子私通,被康熙皇帝抓了现行,盛怒之下,又收到八阿哥一党模仿太子笔迹调兵逼宫的手令,遂乾纲独断废黜了太子。回京之后,康熙皇帝明诏令众阿哥、众大臣推举新太子人选,八爷一党作为康熙时期最大朋党,又得到上书房首辅大臣佟国维的暗中联络百官支持,以绝对优势参与了竞选,谁知佟国维的侄子隆科多(正史是父子关系)在议举新太子之前,向康熙皇帝告发佟国维串联百官推举八阿哥一事,所以在议举新太子之时,康熙皇帝罢黜了佟国维上书房首辅职务,令回家养老,而隆科多借助此事,赢得了康熙皇帝的绝对信任,并坐稳了九门提督的位置。
粗略的看过此剧之后,觉得佟国维是罪有应得,落得这样的一个下场,但是如果你将整部剧串联起来,前后分析来看,你会觉得佟国维才是《雍正王朝》中最老谋深算的一个战略家,今天就让我们看看,佟国维究竟下了怎样一盘大棋?
首先来说,全剧中佟国维所表现出的,一直是力挺八阿哥,但是我的结论恰恰相反,佟国维从一开始就知道,康熙皇帝心中默认的继位人并不是他。佟国维作为上书房首辅大臣,不会不清楚康熙皇帝的心思,如果参不透圣意,他是坐不稳这个位置的,这是肯定的。我们来分析一下佟国维的心理以及当时的政治环境。
第一,佟国维是上书房首辅,八阿哥一党是朝野最大的朋党,这就前定了一种结果,佟国维不可能和八阿哥唱反调,而只能是合作,才能保证上书房的政令畅通、得以实施,这个大家能理解吧,所以,佟国维不合作也得合作,哪怕是表面上的,也要保证朝局稳定,这是其一。
第二,佟国维前期保护了自己的侄子隆科多,这也是康熙皇帝的意思。隆科多曾经随康熙征战过,是有赫赫战功的将领,资历过硬,但是由于阿哥逐鹿,朝局错综复杂,所以佟国维开始的时候一直将隆科多安排在关外当差,而隆科多由于吃不了苦私自回京,佟国维为了不让隆科多过早涉足复杂的政治斗争,将其冷落保护起来。虽然后期康熙皇帝托孤之时曾向隆科多说明,这么多年冷落你的其实是朕,你不要怪你六叔佟国维。说明康熙皇帝和佟国维都是一个心思,康熙皇帝一定会重用隆科多,佟国维也相信,康熙皇帝一定会重用隆科多,所以在朝局并不明朗之时,将隆科多冷落保护起来,康熙皇帝这个心思,佟国维早就参透了。
第三,佟国维通过布局,在合适的时机推出隆科多接受重任。第11集,康熙皇帝决定启用隆科多的时候,借佟国维的口将其推举出来,直接任命为九门提督,这个职务就明确了两个意思,其一,任命九门提督,将来就是托孤重臣,因为九门提督掌握着满北京的兵权,这个角色康熙皇帝一定会安排到下一任上书房大臣中,作为新君即位时,拥立大臣的封赏。其二,康熙皇帝在暗示佟国维,你可以功成身退了,第11集中,康熙皇帝单独宴请佟国维,两人之间就有这样一段对话,康熙皇帝说,咱们也都老了,也该歇歇了,你的后辈当中有谁可以出来当差?佟国维丝毫没有犹豫,立刻起身说,隆科多。说明佟国维不仅明白康熙皇帝的意思,而且早就安排好隆科多接任自己,继续担当家族长盛不衰的大任。不仅如此,佟国维还搬出了佟氏家族先后的两位皇后告诉康熙,我们佟家和爱新觉罗家紧密不可分的联姻关系,而康熙也很默契,告诉佟国维,你佟氏一门在我爱新觉罗家龙兴关外时就休戚与共,这就给佟国维吃了定心丸,言外之意,放心,佟氏家族仍是我爱新觉罗家最倚重的一支力量。
第四,佟国维如何安排隆科多顺利上位,坐稳九门提督之位。这就从第11集、第12集佟国维深夜召见隆科多一段中找答案。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佟国维见到隆科多之后,说了一句这样的话,这应该是对自己布局的一次总结,我要隐退了,你半夜前来,接受家族重任,就像赶科场一样,以后就靠你了,就是这个意思。佟国维开篇又说了一段话,我们佟氏家族始终长盛不衰,靠的就是不会一条道走到黑,现在能够挑起整个家族大梁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你。这段话是佟国维告诉隆科多的,并告诉隆科多现在已经到了不容迟疑的关口,你要和我一起顶住这个局面,并让隆科多支持四阿哥胤禛一党,自己仍旧支持八阿哥一党。这段对话内容就值得推敲了,首先,佟国维明确说了,以后挑起家族大梁的就是你隆科多了,这是第一,第二,佟国维让隆科多支持四阿哥一党,这个就更明显了,说明佟国维现在心里已经认定了康熙皇帝心中的继位人就是四阿哥,而不是八阿哥。如果康熙认定的是八阿哥的话,佟国维的话就说不通了,那隆科多去支持四阿哥也就是飞蛾扑火,而佟氏家族又没有能撑住局面又具有资历的其它后人,佟国维又年事已高,那就真的是走了绝路。所以,从这一段对话来看,佟国维传达了几个意思,其一,将来继位的一定不是八阿哥,很可能是四阿哥,但是在议举新太子当天,隆科多也并没有推举四阿哥出任新太子,只是公开对立于八阿哥一党,所以这步棋留了一步,让隆科多站在了皇上这里,而不是四阿哥那里,这样做最保险,其二,你要借助议举新太子的机会,顺利上位,其三,电视剧中没有交代,但是一定有这样一个安排,那就是佟国维指使隆科多去揭发自己暗中串联百官帮助八阿哥争夺太子一位的事实,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康熙皇帝的绝对信任,掌握九门提督要职,并顺利成为新帝继位的拥立大臣。
第五,佟国维如何加速八爷党失去圣心。佟国维对隆科多说,四阿哥是冷灶,八阿哥是热灶,热灶烧不好更容易引火烧身。佟国维为了将八阿哥放在火上烤,做了这样几步安排,第一,建议八阿哥审理刑部冤案,这样的一个结果,就是通过八阿哥将太子的罪证呈交皇上,直接将倒台太子的行为引火到八阿哥身上,对于八阿哥来说,能够扳倒太子是自己多年的夙愿,而佟国维正是抓住了八阿哥的这个心理,促使其接下这个差事,而真正的政治后果,八阿哥显然是预料不到的,这就是老谋深算的佟国维第一次给八阿哥挖坑,因为不管是谁,扳倒了势力极大的太子,他就不容于朝廷太子一党,处于朝局稳定的考虑,最终也会不容于皇上,这个结果,佟国维是清楚的,邬斯道也是清楚的,所以邬斯道作为四阿哥的谋士,极力反对四阿哥审理此案,就是这个原因。佟国维第二步棋,是把八阿哥至于不可收拾的境地,康熙皇帝诏令推举新太子,佟国维认定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不仅直接表态自己支持八阿哥,更是帮助串联二百多名官员上联名的折子,共同推举八阿哥出任新太子。佟国维作为上书房大臣,他岂能不知道康熙皇帝反感结党一事?另外,作为上书房大臣,他岂能不明白帝王的平衡之术?佟国维最明白,之所以最明白,才借助自己的动作将八阿哥一党的势力最大化的展现出来,给康熙皇帝施加最大的压力,让康熙皇帝彻底将八阿哥排除在继位人名单。如果你不明白佟国维的用意,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康熙皇帝同意了推举八阿哥出任太子,结果就是八阿哥一党在已经遍布朝野的情况下,又确立太子之位,更加上中堂大人佟国维的明确支持,康熙皇帝的皇权就要受到严重威胁,难免不会出现八阿哥一党有人借拥立之功,黄袍加身,逼迫康熙皇帝退位的后果,这样说,就明白了吧,所以佟国维最了解康熙皇帝的心思,这次议举新太子,是康熙皇帝要试水八阿哥一党势力,这才是康熙皇帝的真实意图,所以佟国维要最大程度的引起皇帝的反感,烤死八阿哥。
第六,康熙皇帝在宴请佟国维之后,赠送给他一副花镜,说朕看你也老眼昏花了,而佟国维回府之后,戴上花镜,得意的说,万岁爷,臣虽老眼,却并不昏花呀……哈哈,康熙皇帝最终没有看出佟国维的精心布局。事情的结果,在议举新太子当天,隆科多当面揭发佟国维串联一事,为保证隆科多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不惜极力逼问皇上,为何不能推举八阿哥,作为臣子,在众阿哥和众大臣面前这样反问皇上是绝对解释不通的,也不是一个正常的臣子该做的,而佟国维这样做,就是为了保证康熙皇帝必须搬出隆科多揭发自己,才能稳住局面。佟国维用心良苦,值得敬佩,最后理所当然,佟国维被康熙皇帝罢免所有差事,并明确隆科多九门提督一职,继而又恢复废太子身份,重新确立为太子,这就极大的打压了八阿哥一党的势力,自此之后,八阿哥一直遭受冷落,再也没有机会去真正争夺皇位。
除此之外,康熙皇帝为了瓦解八阿哥一党势力,做了一些特别的安排,尤其是提升十四阿哥胤禵任职兵部一事,大家觉得可能难以理解,连电视剧中的旁白也说得是令人难以理解,十四阿哥作为八阿哥一党成员,这不是又增加了八阿哥一党势力吗?其实不然,康熙皇帝这样安排的同时,又册封了十四阿哥的生母为皇贵妃,这样两手安排,直接取得的效果,就是让十四阿哥也有了夺嫡之心,生母位高,自己手握兵权,你还会真心听命于一个被康熙皇帝无情打压的八阿哥吗?后来事实也证明,十四阿哥自此也有了夺嫡的野心,尤其是被任命为大将军王之后,更明面跟八阿哥打擂台,以求赢得皇帝的圣心。康熙皇帝手段非凡,刚柔并济,让朝局始终处于平稳状态,保证了四阿哥胤禛的顺利继位。
有人说,全剧最有谋略的当属四阿哥谋士邬思道,但是从皇帝托孤一段来看,佟国维能够看出隆科多在新皇继位中不可取代的角色,一定会被皇帝单独召见一事,佟国维其实略占上风。作为佟氏家族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佟国维,不辱使命,值得佩服。
总结:全剧中佟国维所表现出的是一直拥护八阿哥,我认为并不是这样。他从一开始就知道康熙的意思,也就是说他知道康熙心中默认的继位人不是八阿哥,如果他参不透圣意,他是坐不到上书房首辅大臣的职务的,从佟国维当时的心理和政治环境,就知道为什么他的谋略强过邬思道了。
清平乐
我是个小白,在这里发表下我的观点!(说的不对请各位前辈批评指正)
我认为从才能上讲,张廷玉,王掞都可以和乌先生媲美,只是他们所在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国之栋梁,朝廷忠臣的代表张廷玉。他的父亲是四爷的老师,自己又是康熙爷的宠臣,一个忠字写在了脸上。他做事的出发点是从大局从全局的角度出发,为了皇帝为了江山社稷着想,从电视剧中可以看出,张的才能!
家之长着,朝廷能臣的代表王老师。他是太子的老师,是个学士,自己一生的作品就是太子,他穷尽办法帮助太子变成皇帝,这里面不仅有恩师的角色还有一个义字在里面,可能他的没有从大局出发,他只以太子为中心,太子的品行他最清楚,太子的行为他最知晓,不到最后他都没放弃,他的才能在电视剧中没怎么体现,只是讲他怎么帮太子,但是我想说,在那种环境下,太子能做40年太子,能度过一次次难关帮他的是王老师。
紫禁城外的阴谋高手,山中隐者的代表,乌先生。我个人很喜欢他,也挺为他的遭遇感到惋惜,他我就不多说了,能力大家都知道,不过他在“九龙拼命”中扮演者摄影师兼职助理的角色,他清楚每个人的品行,跳出争斗看争斗,他把阴谋用到极致到他不坏,没办法皇帝家的事都是这样。
可能啰哩啰嗦说了好多,也没个结论,总之我只能说他们三个出发点不同所以表现的方式就不同。最厉害的还是康熙爷,康熙爷的帝王之术,用人之道,权谋之法是他们做不到的。
说的不对请批评指正,我是个小白!
桃子家的雪梨
张廷玉应该算是一个可以跟邬思道同级的谋士了。张廷玉是三朝老臣,年轻的时候做过基层工作,后来又在朝廷中枢部门工作数十年,见过的事多,阅历丰富,深得各界领导的喜爱。
有很多事情,刚发生点苗头,张廷玉就知道事情发展的形式了。
小说和电视剧里还有一个皇帝身边顶级顾问叫芳包,也是江南的才子,与康熙皇帝投缘,多次参与朝中大事,甚至影响了康熙传位。有一次康熙皇帝在传位的事情上低估着,四阿哥和十四阿哥应该选谁当继承人,芳包答曰:观圣孙,贤三代。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四阿哥雍正继位和乾隆皇帝的继位。
八爷党组织也有自己的谋士,但是不突出也不明显,无外乎就是几个阿哥和几个心腹官员商议,并没有特殊的才华。
小说里还有一个道士,叫贾士芳。这人通神,能想人之所想,会占卜,治病,驱魔,也算是一种另类的谋士吧!
小缶
和很多达人答案不一样,我认为基本没有。
根据电视剧里头的描述,邬思道策动的几件大事完全是逆转乾坤级别的。
1,教弘历背皇上的文章,不仅取悦了康熙,还让胤禛的印象分大大上升。围猎场上,让一个小孩压住了全场。
2,建议胤禛放出老十三,拟订了用兵方略。让老十三顺利拿下兵权,确保了雍正顺利继位。
3,点破年羹尧,一战荡平罗卜藏丹津。这里我倾向于邬思道看透了年羹尧拥兵养寇,去巧妙的催促了出兵。
这样一来,夺嫡,继位,坐江山。三步棋都是极其关键的点睛之笔,发挥了胤禛全部的优势。
这里也多说一句:任何组织里头,能接住大位的都是人缘淡漠,和谁都不远不近的那类人。凡是八面玲珑的人上去了,要么改成铁面孔,要么这个组织肯定维持不住。雍正是个非常合适的接班人,邬思道也是个谋略家。康熙分析过各个儿子的优缺点,也确实是雍正最合适接位。
lucyxueyan
周公培的韬略更胜邬思道,正如邬思道自己所说,邬思道的道更多在阴谋诡计中施展;而周公培的道则是堂堂正正的道。虽然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但是周公培的道更多是阳谋,而邬思道的道更多是斧光烛影。雍正上位后邬思道急流勇退以保全自己,虽然有其他原因在内,但是邬思道的道很难用朝堂之上。
张健VIP
我觉得只有康熙跟雍正两个人比邬先生更高明。雍正明白邬先生的规划并且赞成,而且加以细化,而老皇帝则洞若观火。
当然,事实上好像没有邬先生这么个人,纯粹二月河先生杜撰出来的,但我想即使没有邬先生也会有王先生张先生之类的给胤禛出谋划策。
Joyorange悦橙
邬思道在雍正王朝里面确实是一个很BUG的存在,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他算无遗策,尤其在最后帮助年羹尧找到了罗卜藏丹增的位置,不过,说实话,我还是没法理解邬思道说的灯下黑是个什么意思。
不过说实话,对于这个,个人感觉只是为了情节推动,还有展现邬思道的神机妙算而已,如果灯下黑可以解释,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但是那可是十几万大军呀,年羹尧也有二十几万大军,如果是几个人还好办,这么几十万,是很容易被发现的。
另外邬思道之所以能帮助雍正上位,这个得亏康熙和雍正这两个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康熙是这样的康熙,雍正是这样的雍正,康熙才会选择让雍正继位的。
与其说雍正在邬思道的帮助下成功继位,还不如说邬思道就是看中了雍正能上位,才会选择辅佐雍正的,如果让邬思道去辅佐一下八爷或者十四爷,结果还是那样,上位的必然是雍正。
可以这样说,邬思道只是让雍正的路走得顺一点,但是雍正最终还是能成功的,邬思道有点躺赢的感觉,而且邬思道也有两件事情没有料到,比如雍正推掉刑部差事的办法,还有没猜到高福会被雍正所杀,才会说杀高福者,邬思道也。
那谋略胜过,或者相当邬思道的,个人感觉至少有4个人,分别是康熙,张廷玉,佟国维,图里琛,为什么这样说呢?
康熙,对于邬思道来说,康熙一直在出考题,而邬思道一直在帮助雍正答题,有时候康熙还不按套路出牌,邬思道还只能不断的去猜测,去解题,邬思道更多的是给雍正以信心还有解题思路,但是题目答案与否,邬思道自己心里也是没谱。
张廷玉,其实最懂康熙的心,最会揣测康熙的心,就是张廷玉,而且还能影响或者规劝康熙,比如刑部案件中,张廷玉直接烧了八爷从肖国钦那边套的话,而且张廷玉能成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重臣,配享太庙,真心很厉害。
佟国维,如果雍正王朝不多看几遍的话,会以为佟国维支持八爷,支持错了人,但从佟国给说自己是老眼,但是不晕花,再加上给隆科多讲的冷灶与热灶的差别,其实,佟国维之所以那么支持八爷,就是在捧杀八爷,八爷的人气越高,越没戏。
图里琛,别看图里琛长得十分高大,可是心思可细着呢,如果注意看图里琛的一些细节,就可以看出图里琛一直在帮助雍正和十三爷,一直在坑太子,大阿哥和八爷,就说明图里琛早就认定雍正有戏,正因为如此,图里琛在雍正得以重用。
alice_yeung
superhard
原贴:金庸小说里有出现活死人吗
jackie_tjtv
原贴:武侠小说里常出现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