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的情况是武侠已经走向末路,再也不可能重复像上世纪80,90年代的辉煌期。你写作的水平姑且不论,金庸已成神话。超不超越已经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了。我们看现在的电视连续剧,武侠题材的大多是翻拍,或者是改编。电影系列有自己的一套系统。而我们已经习惯了金庸给武侠下的定义。他是那个时代的。中国的武侠题材影视剧目尚且一片渺茫。你要走的路很难,但是说超越与否,没有谁可以下定义。或许是你,或许是其他人。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武侠小说作家
[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内容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
Cyndi_门尐文
六、「新派」武侠之昌盛及没落
武侠小说之所以有新、旧两大派的说法,大抵是由新、旧文学之分而来。故范
烟桥著民国旧派小说史略特加点明:「旧派」主要是指章回体小说。然而此一
界定对於武侠小说而言,并无太大意义;因为凡是长篇武侠小说必分章回,无论其
为对偶、孤句或是长短不一的回目,皆不例外。
那麼所谓「新派」武侠小说究竟何所指?笔者认为理应以作品的内容所表达的
新思想、新观念及新文学技巧而定,且缺一不可。就此来看五十年代以后号称「新
派武侠小说创始人」的梁羽生作品,实在「新」得有限而不能成「派」。其所以获
此不虞之誉,盖因当时香港传播界竭力宣传鼓吹,以有别於大陆全面禁止的「旧派
」武侠小说或香港本地泛滥成灾的「广派」武侠小说而言。
惟不可否认,自梁羽生、金庸先后崛起香江,武侠小说即在传统的基础上又有
所发展。香港方面,除梁、金二子外,另有蹄风、金锋、张梦还、牟松庭、江一明
、避秦楼主、风雨楼主、高峰、石冲等;而台湾方面则声势浩大,计有郎红浣、成
铁吾、海上击筑生、伴霞楼主、卧龙生、司马翎(即吴楼居士)、诸葛青云、孙玉
鑫、龙井天、墨余生、天风楼主、醉仙楼主、独抱楼主、蛊上九、古龙、陆鱼、上
官鼎、东方玉、曹若冰、南湘野叟、武陵樵子、慕容美、萧逸、古如风、向梦葵、
陈青云、柳残阳、司马紫烟、秦红、独孤红、温瑞安等等(以上大略按其出道先后
排序);云蒸霞蔚,极一时之盛。但其中具有代表性与影响力的武侠作家并不多,
今择要评介於次:
「名士派」武侠先驱——梁羽生
梁羽生本名陈文统,一九二五年生,广西蒙山人。岭南大学经济系毕业,曾任
《新晚报》副刊编辑,文史造诣颇深。一九五四年陈氏以「梁羽生」为笔名,初於
《新晚报》发表中篇武侠连载小说《龙虎斗京华》;其所用楔子、回目、笔法无一
不「旧」,甚至部分故事情节、人物亦明显套自白羽《十二金钱镖》。继写草莽
龙蛇传,亦复如是。然与当时流行的「广派」武侠小说相较,却令人有一新耳目
之感——这大概是标榜「新派」唯一能成立的理由。
梁羽生对此并不讳言,自承:「白羽的小说写民初各阶层人物,因为作者本人
入世极深,写来细腻,最合懂得人情世故的人看。可是我受生活经历的限制,气质
又完全不同;要走『正统』道路吗?肯定不成功。於是只好自己摸索,走一条浪漫
主义的路了。」因有《七剑下天山》之作。
《七剑下天山》据说是梁羽生取材於英国女作家伏尼契《牛虻》中的部分情节
,而写天山派凌未风、易兰珠等男女弟子闯荡江湖、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全书共
三十回,都四十余万言;由於其楔子所提到的少侠杨云骢出场便死,疑云重重,乃
另作《塞外奇侠传》交代,是为前传;而书中又提及武当大侠卓一航与玉罗刹之间
的情孽纠缠,曲折离奇,不遑细述,遂再作《白发魔女传》以补述前情。於焉这三
部小说形成系列作品,而《七剑下天山》(一九五五年)则迈开了梁羽生浪漫武
侠的第一步。
严格说来,《七剑下天山》受到「北派五大家」的影响很深,无论是演武、写
情或江湖切口、独门暗器,在在有脉络可寻,甚至还生吞活剥地大段抄袭白羽十
二金钱镖。但梁羽生随机生发、借力打力,亦有不同前人之处;并由此建立其小
说创作基型,兼具三大特色:
一、开名士派武侠新风——从其处女作《龙虎斗京华》起,每书卷首例置一阙
词以寄慨;至《七剑下天山》则进而以名士派、才子(女)型人物为书中主角。从
此梁羽生小说即专写文武全才的英雄儿女,无不爱好诗词歌赋(有时未免浮滥);
卒使书剑交融成一片,成为其作品最大特色。
二、结合历史与武侠而发思古之幽情——梁羽生首先掌握小说的基本时代背景
,再配合故事情节发展而将历史上确实存在的人物一一穿插其间,或予以伐毛洗髓
、脱胎换骨。如《七剑下天山》写顺治、康熙、多铎、纳兰容若、傅青主、冒浣莲
(伪托冒辟疆之女)等等。其事虽非「历史之真」,但经过文学处理后,却得「艺
术之真」。从此梁羽生小说即与「历史武侠」结下了不解之缘;上起隋唐,下迄明
清,形成其作品第二特色。
三、一贯以「天山派」武学为主流——过去还珠楼主曾撰有《天山飞侠》一书
,但高处不胜寒,未曾创立「天山派」。而自梁羽生《七剑下天山》起,如塞外
奇侠传、《江湖三女侠》、《冰魄寒光剑》、《冰川天女传》、《云海玉弓缘》
、《冰河洗剑录》等系列作品,无不以「天山派」武学为正宗、主流而贯穿全书。
这种独沽一味的写法,实为武侠小说所仅见,由是形成其作品第三特色。
虽然如此,但《七剑下天山》仍不足以称「新派」,只能说是开创了「名士派
」或「诗情画意派」武侠小说;因为作者所用的文字、笔法、章回、素材以及思想
、观念——从形式到内容都是「传统式」的;与旧中国「北派五大家」血脉相通,
没有太大区别。相形之下,《塞外奇侠传》取材於蒙古民歌中女英雄飞红巾的传说
,以作者自制的哈萨克民歌开场;仿朱贞木文白夹杂、不规则之小说回目,运用新
文艺笔调写杨云骢、飞红巾、纳兰明慧的三角恋爱故事,反而不落俗套,清新可喜
。
梁羽生一共创作了三十六部武侠小说,自认《萍踪侠影录》、《女帝奇英传》
及《云海玉弓缘》三书是平生代表作。
‧《萍踪侠影录》以明朝「土木堡之变」为时代背景,写忠臣于谦孤军抵抗蒙
古的悲剧;并穿插张士诚后裔张丹枫与宦门侠女云蕾之间的爱恨冲突。全书气势浩
瀚,布局奇巧;特别是成功地塑造了名士派大侠张丹枫这个角色,「藉由张丹枫个
人侠士性格的自然发展,而彻底扭转了一家一姓争夺帝位的观念」。作者将张丹枫
这种面临民族大义与累世深仇「非此即彼」的心理挣扎,刻划得淋漓尽致;终而使
其生命情操升华、净化,完善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典型。
‧《女帝奇英传》以唐代武后(则天)临朝为时代背景,写宗室李逸为兴复唐
室,落拓江湖,广交天下豪杰,而与才女上官婉儿、英雌武玄霜所交织的爱怨情仇
故事。作者曲曲描述上官婉儿对武后由恨生敬、内掌诏命的过程;大胆为历史翻案
,肯定武则天的施政「有益於国家百姓」,在传统观念上又是一项突破!而写李逸
置身宫廷斗争、异族入侵的交相凌逼中,何去何从?亦超越了前人的格局与成就。
此书以轻快的比剑对白开场,而以李逸功成身死收场,益发动人心魂。
‧《云海玉弓缘》以放荡不羁、亦正亦邪的金世遗为主角,描写他周旋在侠女
谷之华与「魔女」厉胜男之间的爱情大悲剧。本书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惟最
成功之处却是作者运用近代心理学的手法,来刻划金世遗那种愤世嫉俗的特殊精神
状态,因此在金世遗身上有约翰‧克里斯朵夫的影子;而厉胜男不顾一切地追求爱
情自由,亦活脱是卡门的化身。金世遗一心痴想名门正派出身的谷之华,却在「魔
女」厉胜男临死前的一刹那才觉悟:原来自己真正深爱的人是厉而不是谷。正是: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之极限!无疑具有高度文学价值。
总之,梁羽生不论是写张丹枫、李逸、金世遗或其他小说主要人物,都充分体
现出中宵看剑楼主所题名句:「亦狂亦侠真名士,能哭能歌迈俗流。」洵可称之为
「名士派武侠先驱」而无愧。虽然他「向西天取经」较白羽晚了十七年,但却能自
出机杼,更上层楼;以「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的历史背景与人物带动武侠小说的
巨轮前进,在剑气箫心中洋溢著一片历史感,而将「历史武侠小说」推向另一个高
峰。
惟其后梁羽生化名「佟硕之」,撰文自诩对於「新派」武侠小说确有「开山劈
石之功」,这未免言过其实。因为武侠小说原本是中国通俗文学流裔之一,从形式
到内容都无法离开传统而独立。虽然我们承认梁羽生是后出转精,进一步发展并提
高了武侠小说的文学价值,但毕竟其作品中的「传统」仍远多於「创新」;而真正
的「新派」则出现在梁羽生写《七剑下天山》十年之后的台湾——於「反传统」、
「现代化」中形成——殆非梁羽生始料所及!
集「综艺」武侠之大成者——金庸
金庸本名查良镛,一九二四年生,浙江海宁人。早年曾先后於中央政校、东吴
大学研读法律;历任东南日报记者、大公报编译、《新晚报》编辑以及长
城电影公司编剧、导演。一九五九年查氏在香港创办明报,获得读者广大欢迎
,却是与他写武侠小说驰誉中外分不开的。
一九五五年查良镛以「金庸」为笔名,继梁羽生之后,在《新晚报》发表武侠
连载小说《书剑恩仇录》。他巧妙地运用民间流传清帝乾隆疑系海宁陈世倌(曾任
文渊阁大学士)后人的说法,又杜撰出「红花会」(反清复明组织)总舵主陈家洛
,作为乾隆的同胞兄弟。於是小说即在这样两极冲突、满汉对立的野史布局下展开
;再穿插了陈家洛与霍青桐、香香公主之间的悲欢离合,极尽波谲云诡之能事。
《书剑恩仇录》(新版改名书剑江山),共二十回,都六十万言;虽然仅
只是金庸的武侠处女作,但文采斐然、对白传神;处理群戏场面,繁而不乱。啼声
初试,即一鸣惊人!与梁羽生同时创作的《七剑下天山》比较,二人均善於结合历
史传说而虚构人物故事;而金庸运笔不测,尤饶奇趣!其小说声口之佳,直逼白羽
,且駸駸然有后来居上之势。
如果说书剑是金庸迈向成功的一小步,则越过虚实相映成悲、反讽农民起
义的《碧血剑》(一九五六年),挟著史诗般大格局、大气魄的《射雕英雄传》(
一九五七年)即一跃而登武侠小说的顶峰,不作第二人想!
射雕是南宋末年天下大乱为历史背景,描写长春子丘处机为保全忠良义士
遗孤郭靖、杨康(暗嵌「靖康之耻」),而与江南七怪打赌传艺所引发的一连串可
歌可泣的故事。作者布局绝妙,以种种阴错阳差,安排郭靖自幼即随母远居大漠,
刻苦自励,始终不忘家恨国仇;而杨康则随母进入金国赵王府,认贼作父,安享荣
华富贵——这分明是脱胎自元代纪君祥赵氏孤儿大报仇的戏剧架构,却更有出
奇的变化与发展。而就丘处机与江南七怪的所作所为来看,其一诺千金、不顾死生
的精神,恰好构成一幅侠气峥嵘的八义图;便知作者寓意所在,用心良苦!
诚然,以通俗文学所要求的可读性与趣味性而言,射雕除若干情节未能自
圆其说外,无疑具备了一切成功的条件——其故事之曲折离奇、人物之多种多样、
武功之出神入化乃至写情之真挚自然,均为同辈作家所不及;即或偶有败笔,亦瑕
不掩瑜。在这部罕见的钜著中,金庸将历史、武侠、冒险、传奇、兵法、战阵与中
国固有忠孝节义观念共冶於一炉;信笔挥洒,已至随心所欲的地步。全书浩然正气
,跃然纸上!民族大义融贯了每一章节。
是故,金庸乃以射雕一书而成不世之名,建立了他在当代武侠小说界的权
威地位。虽然他自己并不满意这部「开宗立派」之作——七十年代初曾大事修改,
增删为今传之四十回新版本,都百余万言,颇失原味——但持平而论,此后他力求
自我突破、创新的武侠名著,尽管各有声华惊海宇,然以通俗文学所要表达的生命
意义、价值及其整体规模、气象来看,均不逮射雕之博大精深。
——《神雕侠侣》写至情至性的「师生恋」与大侠由偏入正的成长过程;
——《倚天屠龙记》写名实之辨与正邪错乱;
——《天龙八部》写芸芸众生「无人不冤,有情皆孽」与民族仇恨所造成的悲
剧;
——《笑傲江湖》写权力令人腐化与政治斗争之残酷无情,等等。
这些作品纵或在某一方面超越了射雕的文学成就,但因刻意描写人性「极
限情境」的种种变态行迳,遂不自觉地失去了射雕那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的亲和力;而太多「情理之外」的特例,亦难免流於为变而变,令人匪夷所思;
以致显得不真实、不自然。直到《鹿鼎记》(一九六九年)问世,以一个仅识武功
皮毛而不学有术的「小杂种」,竟将天下英雄、历史人物玩弄於股掌之上;乃开中
国武侠小说前所未有「无剑胜有剑」的新境界。
金庸《鹿鼎记》之「反武侠」与塞万提斯魔侠传之「反骑士」最大的不同
,在於两者创作动机:塞万提斯因痛愤当时西班牙人沉迷於骑士文学的浪漫故事,
遂用反讽现实的手法写「小人物狂想曲」,教吉诃德到处碰壁,梦幻成空!而金庸
却是出於「向自我挑战」心理,乃一反武侠传统,打破世俗观念,彻底解放人性;
教韦小宝「斗智不斗力」,为了争取生存机会,无所不用其极!其实这正合孙子兵
法所谓「上兵伐谋」之道,因而武功在此尽成虚妄;韦小宝机诈百出,到处招摇撞
骗,竟无往而不利!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武侠无用论」的明证,实则不然!正由於《鹿鼎记》写韦
小宝运气太好、际遇太奇,万事绕不过一个「巧」字;加以又充满笑料,逸趣横生
,遂自然而然淡化了反讽现实或反讽武侠的冷隽意味。它所表现的是浪漫文学之极
致,「无」为「有」之用,在这部书里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迄至一九七二年九月《鹿鼎记》在明报上连载完毕,金庸宣告「封笔」(
实则展开另一波全面修改旧作大工程)为止,他一共创作了十五种长、短篇武侠小
说;但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仍无过於《射雕英雄传》。该书博采还珠、白羽
、王度庐、朱贞木各家之长,取精用宏,推陈出新,乃造就了金庸「一代武侠宗师
」地位。其影响於当世者,大致有以下数端:
(一)射雕融合历史、侠情、武功、文艺、趣味於一书,建立了新一代武
侠小说的「综艺」风格与典型。
(二)射雕统一用四字文句分章回;促使六十年代以后台湾武侠作家群起
效尤,蔚为风气。
(三)射雕虚构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等奇特人物及提
法,悉为台、港武侠作家所宗,后更衍演成歌诀式「江湖顺口溜」。
(四)射雕在各地版本之多与伪续书之乱,亦令人叹为观止。
总而言之,金庸所建构的「入世武侠」神完气足,刚柔并济;与早年还珠幻设
的「出世武侠」前后辉映,亦同臻雄奇壮美之境。特别是金庸灵活运用还珠小说中
的奇妙素材,含英咀华,所过皆化;再采取西洋文学技巧及电影手法予以捏合,乃
使武侠小说脱胎换骨,焕发新姿,普遍获得世人肯定与重视。凡此绝异成就,当然
是跟金庸本身兼具深厚的文史素养与卓荦才华息息相关。正因如此,其同辈及后起
武侠作家或以主观条件不足,便难乎为继;泰半只能遵循既往「帮会技击派」的路
数,在江湖仇杀中讨生活了。
「清宫派」武侠名家——蹄风及其他
蹄风本名周叔华,上海人,生卒年不详;原为「广派」武侠老作家之一,但地
域色彩并不甚浓,曾写过血战古兜山、勇闯十三关及海南侠隐记等短
篇武侠小说。在所谓「新派」武侠崛起之际,蹄风亦别走偏锋,以边疆民族传说为
题材而撰猿女孟丽丝、天山猿女传等书,由是声名渐著。
嗣后,从一九五六年起,蹄风陆续推出游侠英雄传(即台版四海英雄传
)、游侠英雄新传、龙虎恩仇记、清宫剑影录及武林十三剑等
系列作品,紧紧扣住「反清复明」的故事主题;演叙青龙会联合天下剑客、奇人,
与江南八侠共同对付「魔王」雍正之始末,以及清宫诸皇子为夺帝位、尔虞我诈之
内斗,长达百余万言。由於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武打紧张热闹,乃轰动一时。蹄风
挟此「清宫派武侠」和金庸、梁羽生早期作品互争雄长,几有鼎足而立之势。
游侠英雄传显然深受郑证因「帮会技击派」小说影响,故一开场就大谈中
国武术源流,兼论内外家功夫之长短;书中对於清初秘密帮会活动情形,缕述甚详
。此一系列小说旁参野史、传说,原本格局甚大;惜因作者缺乏新文学技巧,从头
到尾都以旧氏说书人的口吻「说书」;故个别情节虽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然整体
看来,不无枝蔓杂生之感。其未能获得较高评价,症结在此。
此外,又有金锋、张梦还、牟松庭、高峰等以武侠小说鸣世,亦值得一提。
‧金锋本名张本仁,一九二七年生,原籍广东。初以「毛聊生」为笔名,杂抄
「北派五大家」作品撰广派武侠小说,成书不计其数,但俱无可观。后改笔名为「
金锋」,自出机杼,写下「虎侠擒龙」等十五种长、短篇武侠小说,多半具有历史
背景;其中尤以西域飞龙传、天山雷电剑、冰原碧血录、子母离魂
剑四部曲为代表作。然此一系列穿插清宫秘辛与香妃故事,乃至描写边疆风情等
等,或多或少都曾受到金庸、梁羽生及蹄风同类作品之影响,殆无可疑。而作者以
「抄书」成名,实为异事。
‧张梦还本名张扩强,一九二九年生,原籍四川;系中央军校二十二期炮科毕
业,因故留港而以写作为生,曾任明报编辑。一九五七年张氏在武侠小说周
报发表《沉剑飞龙记》,以明初学士方孝儒后人方龙竹复仇故事为经,武林门户
之争为纬;文情跌宕有致,状声状物均极见精神。此书分为二十三回,都四十万言
,堪称杰作;可惜结尾「还珠化」,令人突兀,未免美中不足。
在香港众多武侠作家中,张梦还的文字功力直追金庸,而与梁羽生在伯仲之间
。同时他也是最迷还珠(梦还),并善於提炼《蜀山》奇妙素材之佼佼者。惟其所
受影响太深,故继作《青灵八女侠》、十二女金刚等书,便明显有《蜀山》峨
眉派诸女的影子在内,此亦无可讳言。张氏迄今已结集成书的武侠小说共有十二部
,水平殊不一致;然以争夺武学秘笈而导致各大门派对立的写法,则别开生面,领
先潮流,当与金庸首创争夺「天下第一」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此后这种
「花招」被人一用再用,已流於公式化之滥套矣。
‧牟松庭生平不详,文笔古茂洗练,博闻广识,彷佛平江不肖生。一九五七年
左右,写下关西刀客传、红花亭豪侠传、张文祥刺马等书。其中尤以
红花亭豪侠传(台版改名为洪门英烈传)之演武叙事、重情尚义、行军布
阵、反讽世态,无不精彩纷呈!作者兼有《水浒》与《三国》笔法之长,行文不测
,豪气迫人!惜其作品不多,否则成就当在梁羽生之上,而可与金庸比肩。
‧高峰(非高小峰)生平亦不详。观其高原奇侠传、蟠龙剑客传、
五岳豪侠传诸作,文情不俗,略似蹄风「清宫派」小说。至於香港其他武侠作家
如专写女侠传奇的江一明,以及风雨楼主、避秦楼主、石冲等,俱乏善可陈。而所
谓「新派」竟出现将古人诗赋意译为白话文者,则其荒唐程度不言而喻,也就无须
深论了。
原贴:中国武侠发展史
blackstone
古龙。
金庸(1924- ),原名查良镛,当代著名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 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
梁羽生本名陈文统,1924年3月22日出生,因病于2009年1月22日在悉尼去世,享年85周岁。
古龙,原名熊耀华,著名武侠小说家,新派武侠小说泰斗和宗师。
【金庸、梁羽生、古龙武侠风格比较】
一、小说内容选取的比较:
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都注重历史事件的重现,就这一点而言,金庸的表现尤为突出;梁羽生则是把虚构的人物来强化历史氛围;古龙的小说却是基本抛开了历史背景,用感性来直探人生。
二、小说武功特点的比较:
金庸小说的武功,融中国武术和诸子百家文化等传统文化于一炉,境界高深、神奇莫测;而梁羽生小说的武功,一招一式,细腻逼真;古龙小说的武功则以“怪招”取胜,重境界而轻招式。
三、小说人物性格特点的比较:
金庸小说人物具有“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的矛盾复杂性格;梁羽生小说的人物性格则更贴近生活,凸显真实人性;古龙小说多写变态人格,体现神秘怪异的人物性格。
四、故事情节构思的比较:
金庸小说往往开篇平平,随着事件的发展,而神奇莫测地展开,故引人入胜、扣人心弦;梁羽生小说是开篇引人,中间则是暴风雨前的平淡,结局而荡气回肠;古龙小说的故事情节,曲折而动人。
五、作家语言风格的比较:
金庸小说的语言,典雅古朴、生动活泼、富于变化,且又诙谐逗趣;梁羽生小说的语言,以章回小说的形式来陈述,多用诗词歌赋和民歌俗语,富有神采;古龙小说的语言则是多采用短句,力避平铺直叙,挥洒肆纵。
柠檬甜
梁羽生,武侠小说我是看金庸起家,后来初读梁羽生,不适应文风,看了三本后,渐入佳境,私下认为,个别作品的价值在武侠界无人能够超越,至多比肩,比如云海玉弓缘,跟天龙八部是两种风格,但都是震撼人心的绝世佳作。有一点比较麻烦,就是关于梁著的阅读顺序,建议你看下这篇帖子,
白雪独爱曼联
握手-~我也是藤萍的粉
绿痕的还可以,匪我思存的寂寞空庭春欲晚也挺好看的,不过是言情跟藤的风格不太像
且试天下也可以看一下,比较大气,不过不是我最喜欢的,但很多人说好,可能风格不对我的口味吧
叶迷的十里红妆,木玉成约挺不错的,她的文风和藤有点像,但言情味比较浓
原贴:写古代言情武侠的作家
fschumanzhang
大陆新武侠代表作家 1.凤歌代表作:山、海、经:《昆仑》及《昆仑前传·铁血天骄》;《沧海》;经未写作渐变的革命:在传统中改良《昆仑》、《沧海》:好看的小说,情节曲折,武功精彩,情感动人,并以整体上的大气恢宏,引人入胜地进入到一个江湖、历史、人性、文化多方面得到广泛体现的世界。2.沧月的感觉代表作: “鼎剑阁”系列——墨香的世界;“镜”系列——云荒的世界华丽而感动,柔韧却坚强,以女性特有的手法勾勒出凄美的绚丽,而又绝非视觉上的肤浅。她擅长把现实世界沉甸甸的黑暗、仇恨与天真、美丽与空洞,冷酷的、却以不可避免的形式相互践踏。动漫时代的美少女宗师:集中了大陆新武侠的三大新特点:动漫是数字化时代的时尚元素;少女是女性武侠;美宗师是明星传播机制。3.小椴的技巧代表作《杯雪》;《长安古意》;《洛阳女儿行》;《魔瞳》;络绎 ;《开唐》代表风格:以《洛阳女儿行》为例,写出了武侠小说可以具备的充分的复杂:第一,韩锷是一个“新人”形象,没有金古黄梁温笔下的人物可以相比,既是一个“多余人”、一个有缺陷的英雄,又是一个决定着情节走向的人物,具有了多重文本和价值指向。第二,性别政治格局的突破,构造了一个基于男女平等倾向的性别政治格局,不同性别的力量都可以在作品中得到充分的展示。第三,善于构架故事情节,结尾突兀而又合理。第四,独特的汉语传统意境展示,继承了《杯雪》和《长安》而以深沉老道为特色。4.步非烟的想象代表作:《武林客栈》系列,《曼荼罗》印度教“想象的宗教”系列,月影传说昆仑中国古典神话系列,《修罗道》唐人传奇风韵系列,天舞纪繁花耀眼的百家奇幻系列激进的革命:要革金庸小说的命。好故事一定要重重设疑、环环相扣、高潮迭起,在阅读中获得非凡享受。步非烟以“悬疑”见长,想象丰富、构思巧妙、逻辑缜密,让人叹为观止、欲罢不能。
原贴:大陆新武侠的代表作家?
筱王与
《英雄志》
我辈读书之人,只求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生平全此四事,虽死无憾!”
-----摘自《英雄志》
排在首位的非孙晓的《英雄志》莫属,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讲它并不是一本网络小说,因为作者并未在网络上发表,而走的是传统的路子,但因为这本书在网络上流传甚广,我也是通过网络接触到它的,所以把它归为网络小说也还是比较靠谱的。我对《英雄志》这本书的总体评价是四个字“光芒万丈”,不为别的,只因为它已经完全跳出了金庸、古龙、梁羽生等武侠前辈所划下的圈圈,将武侠小说的境界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正如作者孙晓自己所说“武侠有很大的潜力,只差一步它就可以成为‘民族文学’,而武侠的作家终有一天会是民族作家”。《英雄志》这本书就是他承载理想的实验之作,充满着雄心和野心,从目前看来,我认为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获得了成功,至少《英雄志》告诉了我,武侠小说不再仅仅是“成人的童话”,它完全能够承载更加沉重和深刻的主题。有人说,武侠小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曲折的情节和出色的文笔,诚然,这两者都是一部优秀的武侠小说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绝不是最重要的,它们仅仅能够让小说做到“更好看”,正如同一个优秀的画家通常都讲究“画其魂”而不仅仅只追求“画其形”,小说的主题和思想才是一部小说真正的灵魂所在,此乃高下之别。
《英雄志》这本书的主题是人对命运的抗争,多元的世界观让整本书充满着思想碰撞的火花,而贯穿于其中的核心思想,就是“正道”。何谓“正道”?孙晓通过卢云这个儒生的经历为我们给出了他的答案:“正道,就是做对的事情”。多么简单精炼的回答,可能有人就会问:“那什么又是对的事情呢,是非对错又如何划分呢”,这就要回归到中华文明的本源-儒学上来,儒家的仁义道德观念、人性中善良之本性(孟子概括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些共同组成了那道无形的规范,我们称之为“底线”,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文化根基正植于此,而是非对错的划分同样植于此。从孙晓的很多留言中能够看出,孙晓应该是比较推崇儒家的,而对现在西方的民主则抱有很大的质疑,在此也希望孙晓能够通过新的作品进一步阐述中西方文化冲突这个命题,那将会更加火花四射。
总体上来说,《英雄志》这本书无愧于其名,确实可谓是一本书写尽了英雄之志,但更重要的是它提出了“正道”的概念来尝试对人生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解答,这个终极命题是作者灵魂的寄托,也是读者思考的源泉。曾有网友评价孙晓写《英雄志》有“仲尼厄而作春秋”的味道,其实我倒更感觉像是“仲尼作春秋而厄”,为了一部《英雄志》,作者付出了超过十年的时间,挨过白眼、遭过嘲笑,忍受着长期的孤独和寂寞,自写自销,只为了心中存有的那点信念。在这点上,孙晓既有着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坚持,又有着孟子“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实在令人钦佩。凡真正的武侠爱好者,《英雄志》这本书是非读不可。
《天行健》出色地的氛围描写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战争的惨烈,勇士的无畏,情节的万变让人把心提到嗓子眼。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也有独到之处,往往几笔淡淡的素描就把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烘跃纸上。————这本书有够虐的!
初读凤歌的作品是《昆仑》,当时已惊为天人,一口气看完《沧海》,首先是感觉非常过瘾,其次非常欣慰。金庸、古龙之后终于又见到一位把武侠写得这么让人入迷的作者,作为一个武侠小说迷,内心的喜悦可以说是难以言表。下面就凤歌的作品谈谈我自己一些浅薄的看法.
优点:
1、文字。用词典雅方正、不文不白,意蕴深长。与金庸小说的语言非常接近。其中对经史子集的运用,对景物和境界的描写,以及作品中的原创诗词,深得意境之妙,文词之美。
2、才学。凤歌以自己对古算学、易经中太极四象八卦的研究,可以说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武侠小说的前辈们,虽然我对此研究不多,但据我所知,中国的作家中在这方面超过他的人不多。同时,凤歌能将中国文学的经典、以及经史子集做到融会贯通,并恰当地运用在作品中,可以说是继承了金庸的写作风格,让人读起来感觉其作品博大精深。同时,凤歌不同于其他武侠前辈的地方是将现代科学的许多知识以古人的视角写出来,并写的恰如其分,让人觉得颇有新意(这点又不同于一般的网络写手将现代知识用滥用死。
3、情节与构造。无论是《昆仑》还是《沧海》,情节上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为主人公忽喜忽悲,让人读来欲罢不能。同时整体构造不限拖沓,有整体的构思和框架,没有落入又长又臭或太监文学的巢臼之中。说明凤歌确实是一个对自己、对自己的作品、对读者负责人的作者。
长刀无痕
这是一本很严谨的小说.但我希望你更愿意把他看成现实小说. 文中几乎没有YY的部分.
赵烈的性格复杂,也许在你的眼中,是血腥,阴暗,残暴.但这也折射出江湖的残酷.
一个真正经历过苦难的勇者.他的人生观里会把善良放在心底.赵烈的心计.暴烈.忧郁又何不是为了保护自己.他的一生,是辉煌悲壮的.
这是一本真正意思上经典的小说.我需要你能看下去.并能品味出书中所表达出的情感,理解小说想告诉读者的思想.和对人生.对江湖.对情感.对未来的感悟
侠宋(又名雁飞残月天) 作者:王晴川
该书被部分网友称为继《昆仑》之后“新武侠”的又一力作。
故事以宋金对峙为背景。小说融会了金宋的风俗历史,不仅有朝廷之间的间谍暗战、权力斗争和气势磅礴的战争描写,更有围棋、品茶、龙舟、马球、易理、中医等诸多传统文化方面的描摹。
天道、魔道、侠道、武道,唯我独尊
朝廷、江湖、战场、情场,任我纵横
刀光剑影中更有群芳竞艳,
纯情如水的明教圣女,热情如火的金国郡主。
小镇姑娘 み
梁羽生本名陈文统,1922年生于广西蒙山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写诗填词,接受了很好的传统教育。1943年,一批学者避难来到蒙山,太平天国史专家简又文和以敦煌学及诗书画著名的饶宗颐都在他家里住过,梁羽生向他们学习历史和文学,很受教益。抗战胜利后,他就读于广州岭南大学,学国际经济,1949年定居香港,供职于大公报。他平时爱看武侠小说,还常常拉了查良镛交流心得。1952年一台雷声大雨点小的白鹤派与太极拳的打擂,《新晚报》为了再造声势扩大发行,遂请这位著名的武侠迷写连载小说,这就是新武侠小说之始的《龙虎斗京华》。因为他写随笔的名字是梁慧如,平时又心慕白羽,那就叫梁羽生好了。到1984年“封刀”,一共是32年,35部,160册, 1000万字。除武侠外,梁羽生还写散文、评论、随笔、棋话,笔名有陈鲁、冯瑜宁、李夫人等,著有中国历史新活、文艺新谈、古今漫话等。
douglaszhao
金庸和古龙同为武侠宗师,但是他们的影响力却有很大的差距,主要是因为金庸的作品完成度比较好,并且被改编成影视剧的比较多,而古龙的作品传播量没有金庸的高。
相比较古龙而言,金庸的作品更具有武侠风范,并且还有大义、大气在作品中凝聚,被改编成影视剧会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并且金庸的作品度完成非常好,传播量和受喜爱程度都比古龙的作品高,那么古龙的名气自然比不上金庸,他们两个人的影响力也会产生一定的差距。
一、金庸成名较早金庸和古龙都是武侠宗师,他们在武侠小说方面也都非常的有特色,但是金庸比古龙成名的时间较早,金庸出道的时间比古龙早了十年,所以金庸一直在为报纸的销量连载自己的小说。他的武侠风格可以是小说界的开拓者,吸引了大批忠实的读者,所以金庸成名的也较早。当古龙的武侠小说出世的时候,金庸已经有了自己的名气和忠实的读者,那么古龙确实会稍逊一些,他没有金庸的大名气,在金庸武侠小说之下再发展自己的小说读者,就会比较困难,所以金庸的作品比古龙的作品知名度更高。除此之外,金庸也有着社会活动家、企业家和政治评论家的称号,古龙只是一个单纯的作家,想要拿自己的作品换一些经济,所以金庸在社会上的影力度比古龙要大的多,这样比较而言,金庸与古龙的影响力确实存在着一些差距。
二、金庸的作品完成度更好,流传途径更广除了成名时间和社会头衔的差距,古龙的作品与金庸的作品也是有一定差距的。虽然同为武侠小说,但是金庸的作品大多有侠肝义胆,注重大义、大气,所以他的作品更能够让人有江湖正义的感觉。而且金庸的作品大多都很完整,被改编成影视剧的时候,金庸也能够督促完成,金庸的作品很多都能够在影视剧中呈现出来,获得更多的知名度和影响度。但是古龙在这方面做的确比较差,古龙的作品大多以自己为原型,描述了侠义浪子闯荡江湖的一种经历,所以古龙的作品欠缺一些江湖大义。而且古龙写小说主要是为了换钱生活,所以他的作品大多数前期开端非常好,而结局却比较的差强人意。并且古龙在去世的时候还有70多部小说都没有完善,所以想要将古龙的小说改编成影视剧,难度非常的大。这一点就造成了古龙的小说影视制作方面差很多,那么就不能够更大程度上的流传,他的名气也不能够追的上金庸。
金庸和古龙同为武侠宗师,他们的影响力有很大的差距,体现在他们的知名度、作品特色、影视改编程度上,比起古龙,金庸出道成名更早,作品完成度也高,武侠特色也更具风采,能够改编成影视剧的也特别多,所以古龙在这几个方面都稍逊于金庸,自然与他的影响力就会产生一定的差距。
乐不思蜀
大家当然希望除了金庸以外,还有更多的人能写出这些好作品,我相信会有人能超越金庸的。你既然这样想,有这个目标,就要付出很多努力。超越金庸要比他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他是那个年代的人,所经历的很多东西都是独一无二的。
乱云飞渡
少林,武当,峨嵋,崆峒,华山,青城,昆仑,丐帮,
桃花 ,古墓 ,大理 ,星宿 ,神龙 ,明教,泰山,恒山,衡山,嵩山,唐门,全真教,洛阳王家,霹雳堂,天地会,红花会,太极门,南宫世家,慕容世家,铁掌帮,
白驼山庄,雪山-金乌派,血刀门,日月神教,铁剑门,绝情谷,湘西-连城-言家拳,摩天崖,西藏密宗,天山,姑苏慕容氏,蓬莱,嘉兴,三才门,八卦门,五虎门,五台山,天龙门,辽东胡家,宁古苗家,福州林家,金蛇门,混元门,神龙岛,伏牛山,玄冥门,鹰爪雁行门,鸳鸯门,万里田家,扬州长乐帮,黄河门,长白山,山西武胜门,沐王府,鄂北钟家,衢州石梁门,沧州门,鸭形门,五毒教,呼延门,六合丁家,嘉兴陆家,冷月水家,天竺释家,逍遥派。
原贴:中国的武侠门派
柳霁晏
也没看到你作品,谁也不能肯定。
金庸是很好,但要超越并不是不可能,而是相当的难,难出现这样一个人。
当然,有人能超越他,对中华民族来说是相当好的一件事。
如果你能超越,我衷心欢喜。如果你不能超越,也没关系,能有这个心就已经比很多人了。
昂扣陈
原贴:中国的武侠门派
顾颖婷是个慢性子
原贴:中国的武侠门派
Long long
这个问题我来发表两句。
首先,这个问题是错误的,因为金庸古龙之间并没有明确的高下之分。有人说古龙不如金庸,确实有人这么说。同时还有人说金庸不如古龙,这样的人也不是。
金庸古龙,正是一时之瑜亮。
而我认为,金庸的书,我们看的都是三联版。三联版是金庸重新修订过的版本,质量确实高。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连载版是什么样子,所以无法从连载版的角度来评价这两人。而古龙的书,没有修订过,质量确实差一点。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金庸比古龙强的原因。
最后,鄙人长篇武侠小说《雍杰传奇》正在头条号上连载,欢迎大家关注收藏阅读。轻喷。
眸つ谋
金庸、梁羽生与古龙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的“三大宗师”。其中尤以金庸和古龙声名最为显赫,他们的作品也深受读者喜爱,两位武侠小说宗师都有相当大体量的粉丝群体。但如果真的要把古龙和金庸的影响力进行对比,客观而言,古龙的影响力还是远不如金庸。
先看看两位武侠小说宗师的基本情况。
金庸从1955年动笔写第一篇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至1972年写完《鹿鼎记》后封笔,一生广为流传的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14部武侠小说,其中《白马啸西风》和《鸳鸯刀》是中篇武侠小说,另外还有一篇短篇武侠小说《越女剑》。金庸的武侠小说文笔生动、情感真挚,将虚拟的故事投放于真实历史大背景中并融为一体,画面感极强,让人犹如穿越而身临其境。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通篇贯穿“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读罢令人荡气回肠,豪气陡生。由此奠定了金庸在中国武侠小说领域里的霸主地位。
古龙从1960年开始出版武侠处女作《苍穹神剑》,1981年以《风铃中的刀声》收笔,20余年时间共写作了70余部武侠小说,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莫过于《绝代双骄》、《楚留香传奇》、《陆小凤传奇》等作品。古龙的武侠小说既有借鉴金庸小说中“无招胜有招”的理念,更深受西方文艺思想影响,将戏剧、推理、诗歌等元素带入传统武侠,又将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融入其中,使中外经典镕铸一炉,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武侠小说之路,这种特立独行的风格奠定了古龙在中国武侠小说领域里不可取代的地位。
就影响力来说,古龙的确不如金庸,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从作品质和量的辩证关系而言,金庸以有控制的量少实现了质优。金庸在精力、体力、智力最巅峰的黄金年龄创作了15部武侠小说,1972年宣布封笔时金庸才48岁,他活到94岁才去世,为什么在后半生的46年没有再写过一篇武侠小说呢?可以说这就是金庸的智慧之处。因为他知道这15部小说差不多已经将他在武侠小说中的才华、智慧和积累消耗殆尽,即使再写新的作品,只怕在思想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语言风格等方面再也难以取得新的突破,写不出新的创意。倘若强行创作新的作品,只怕会是新瓶装旧酒,反倒有损自己已经在广大读者心中奠定的高大形象和地位。
古龙却不同,他只活了48岁,其中创作武侠小说的时间长达20余年。古龙绝对是一位高产作家,20余年创作了70余部武侠小说。其中虽然不乏《绝代双骄》、《楚留香传奇》、《陆小凤传奇》这样的精品,但也有不少是应景之作,这和古龙独特的人生观和人生经历有关。据说,古龙开始创作武侠小说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生活需要。待声名远扬以后,他骨子里“浪子”的本质让他沉迷于散尽千金的奢靡生活,写作武侠小说最主要、直接的目的仍然是为了钱。有时候古龙故意拿一个精彩开头来吊出版社的胃口,要求对方预支整本书的稿费。古龙有些小说是赶稿赶出来的,也有些是请人代笔的,试想,这样的写作初衷、这样的高产,能写出很多精品吗?
所以,古龙的武侠小说整体质量比不上金庸,影响力自然也就不如金庸了。
其二,从作品的立意和格局来说,金庸的小说立意比古龙小说更高。古龙的小说成功地运用了写景、写情、写心态的新派写法,又兼顾中国传统小说环环相扣、扑朔迷离的情节安排,辅之以严谨、完整的结构,使他的小说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同时,古龙还擅长通过对氛围的巧妙渲染,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清晰、鲜明。可以说古龙的武侠小说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刻画人物性格。所以,古龙的小说立意更多的是通过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反映出人性和人心。
金庸的武侠小说则是更多地着力于对历史意义和价值的探求,体现出一种更大格局的家国情怀。一方面金庸习惯于将许多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纳入到其文学作品之中,如完颜洪烈、岳飞、大理段氏、朱元璋、康熙皇帝等等,这些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与小说中的虚拟人物交相辉映,虚实相交,既使小说更加真实生动,更能彰显出小说的历史意义;另一方面金庸将笔下的人物赋予更多的家国情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是他们的最高境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们的悲壮结局,这种家国情怀使作品超越了私人的恩怨情仇,具有更深更广的社会意义。
所以,古龙的武侠小说立意和格局比不上金庸,影响力自然也就不如金庸了。
其三,从社会角色和品行来看,古龙的社会身份是武侠小说家,一生以写作武侠小说为主业,打交道的基本上都是圈中人,所以他个人的影响力也受到了较大的局限。同时,古龙在处理一些事情上也遭到颇多人诟病,比如古龙常常是拿到稿费后便耍无赖,硬是交不出稿子,惹来出版商怨声载道。有时自己懒得写,便找人代笔,这在文坛上是备受鄙弃的,但古龙却不以为然。古龙有时候只拿一个精彩开头来吊出版社的胃口,并预支整本书的稿费。 很多出版社迫于行业竞争应承下来,而拿了稿费的古龙便脚底抹油,再无踪影。 后来,古龙答应写完书再拿版权费,但没想到他竟然把一部作品同时卖给7个出版商。
而金庸则不同,他的社会身份是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他不但在武侠小说领域里稳稳地拥有霸主之位,在新闻领域也一直享有盛誉,不但是报业的大才子,还与朋友一起创办明报,以此为阵地,坚持每天写一篇社论和一篇小说连载,使明报独具特色,在众多报纸中脱颖而出。金庸一生写了一万多篇社论,仅就新闻和企业领域金庸的影响力也是远非古龙可以相比的。同时,金庸还是出色的社会活动家,以他独特的影响勇于“入世”,七、八十年代穿梭于与台湾与大陆之间,为两岸沟通积极奔走。八十年代中后期他又担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期间,他与查济民提出了“政制协调方案”,为香港法治、政治建设不遗余力。
所以,金庸除了在武侠小说领域有非凡的影响力之外,在新闻界、企业界、政界都有着非凡的影响力,这些领域的影响力又会加倍帮助金庸扩大在武侠小说领域的影响力。相比之下,古龙的影响力主要在于武侠小说领域,他的影响力自然比不上金庸了。
尖牙兔
70年代随便打开电视,播放的都是古龙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电影,金庸的到了80年代以后才火的,古龙的小说属于私人小说性质,金庸的属于大众娱乐性小说
sunnie429
金庸和古龙写的小说都好,但风格不同。金庸读古书很多。因此对三教九流医卜星相,中国古代历史了解很多。古龙喜欢读一些外国小说,所以小说中带有调查和破案的内容。二人的小说在香港和台湾陆续刋出时受到出版商的预约版权。後来拍成电视。但古龙有个习惯,他一人在家写书,烟酒不离手。小说写了一部分,就拿出版商的定金。自己时间不够,有些小说后半部就请朋友续写。因此朋友续写的小说不够精彩。古龙中年时被仇人打伤,只活了五十多岁。
DPS-史君华
各有所长,金庸的人一般不缺钱,古龙的人很多都穷困潦倒。二人的作品传播力度不一样,人们更加憧憬金庸这样小康的故事世界,都想逃离古龙那样跟现实一样的生活故事。金庸的书教做人敦厚重感情,符合儒家传统文化,古龙的书教人平平凡凡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哭态也绝美
在武侠小说的众多大家中,最出名的恐怕就是金庸和古龙了,所以这两个人历来就被拿来比较。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看古龙和金庸。
1,作品数量。
金庸先生一生创作出了14部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古龙大概创作了69部小说,但是其中有一部分是别人带笔写的。
金庸的每本书都经过详细的推敲,行文间比较严谨,虽说数量比古龙少,但是质量上都属于上乘。而古龙写书往往一蹴而就,一气呵成,导致有的虎头蛇尾,数量多,但是质量上参差不齐。
2,金庸古龙两人写作的背景。
金庸出身书香世家,自身是搞学术研究的,创作的环境是好的;古龙写书的最初目的是挣钱,糊口,所以早期古龙的作品有这模仿的痕迹,到中后期成熟期的作品才正式奠定了古龙式的风格。
古龙活了48岁,因为身体的原因早早的去世了,而金庸先生生命的长度大概是两个古龙。过早的离世使得古龙的很多作品都没有来得及重新修改,一些新的构思刚开了头又没有继续下去,有点虎头蛇尾。
3,影视剧改编对两人作品的影响。
金庸先生的每一部作品都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甚至有的还被翻拍好几次;古龙的书相对来说少了点。
当然,这不是说古龙不如金庸的地方,金庸先生的小说可以算作传统的严谨文学,没一个人物的出场,打斗的招式武功描写,这种风格比较适合影视改编。而古龙作品往往更注重意境的营造,尤其是中后期的作品古龙式的大篇幅的对白,在影视改编上难以提现原著的精髓。
所以,总体上来讲,金庸和古龙,二者各有千秋。网上有句话总结的很好:金庸的江湖再远都有一座庙堂;古龙的庙堂再好都只是江湖。
金庸塑造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种价值观,是从大的价值观出发,一切以国家,名族为重。
古龙的主角大都是浪子,更加注重的是个人角色的成长,蜕变。
古龙式的作品风格,求新求变,对武侠的改革影响力是高于金庸。
只要提到武侠,古龙和金庸总是绕不开的。孰强孰弱,伯仲之间吧。
xinxina
古龙和金庸都是武侠大师,在华人世界名闻遐迩,也都擅长借武侠世界写情,但两人风格截然不同。
一、两人个性、人生经历和社会影响均不同。
我看一部作品,首先喜欢了解作者,因为作品是作者人生感悟的集中宣泄,了解了作者,更容易理解其作品。
像其笔下的许多人物一样,古龙本人就是一个江湖浪子,随心所欲,恣意纵情。古龙一生写武侠为主业,总共留下大概70部作品,算是非常高产,但质量参差不齐。其与出版商打交道时常常孩子气任性胡闹,有时先拿到稿费却不能按时交稿,有时偷懒不想写就找人代笔,有时一部作品卖给多家出版商……
金庸的人生经历则要复杂的多,其主业首先在新闻界,先是在大公报,后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任编剧撰写过若干剧本,后又与友人一起创办明报、马来西亚新明日报,成立明报出版社与明窗出版社。
从1955年在大公报以“金庸”为笔名推出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到1972年宣布封笔(之后只对以往的武侠作品做修订工作)。总共推出14部武侠小说(算上越女剑为15部),整体质量相对较高。
1973年——1984年,金庸奔走于台湾与大陆之间,为两岸沟通牵线搭桥。1985年——1989年,金庸参与香港回归事务,担任多项职务,并与查济民一起提出了“政制协调方案”(又称“双查方案”、主流方案)。
总体比较而言,古龙更追求个性,金庸更接近于中国传统文人。
二、古龙专注于写人写情。金庸也写人写情,但更着重于人与人之情,人与社会之情。
古龙专注于写人,擅长张扬人物个性,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其作品中只有江湖,没有社会,看时常常有不似人间之感。其笔下写了各色各样的人,江湖浪子、三教九流,或勾栏瓦舍,或世家豪门。这些人或放浪形骸,或阴险狡诈,或放歌纵酒,或奇幻怪诞。其情节构思奇妙,常常出人意料。不过也有虎头蛇尾,前面伏笔后面再无响应的时候。其作品中常常穿插古氏幽默,古氏人生感悟,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地方。
金庸所写故事基本都有具体的历史社会背景,所写人皆为社会中之人,既写人之情,更写民族大义,家国情怀。其作品故事情节与总体格局更符合中国传统文人的是非善恶、家国天下价值观。
总体而言,年轻人可能更喜欢古龙作品中的张扬个性与奇幻色彩,但金庸的作品有着更大格局更具有长远现实意义。
最后一点很重要,随手点击关注。好人一生平安!哈哈
我叫 阿立
文笔什么的先不说,就拿阅读体验吧,最直接的就是看电视剧。
古龙,新派武侠小说泰斗,与金庸、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代表作如《绝代双骄》《武林外史》《楚留香传奇》《萧十一郎》《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等等。
这些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至于说为什么影响力不如金庸先生,我觉得主要原因如下:
作品的风格。(核心)
金庸先生偏重于武侠精神的塑造,如大侠乔峰的忠肝义胆,郭靖的为国为民,令狐冲的江湖豪情,杨过与小龙女的真挚爱情…
这些作品的人气特别高,因为每部剧都有突出的主题精神,或为国或为民,家国情义色彩很明显,观众看了有很强的带入感。
相比与他的其他作品,如《鸳鸯刀》《碧血剑》等,侧重于兵器和功法,而人物精神的塑造不是很明显,所以知名度就没有上面几部高。
古龙先生的作品,很大一部分都是以兵器为主,虽然也有人物精神的塑造,但是感觉并不是重心。
冷兵器再厉害,还是没有热血的精神来的振奋人心。
就像有一位网友说的那样,古龙先生写的是江湖,金庸先生写的是庙宇。立足点不同,影响力有差异是自然的。
万水千山kekom
说起武侠小说,肯定首推金庸、古龙,
最为大众熟知的如金庸: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神雕侠侣、鹿鼎记等
像古龙的有小李飞刀系列,楚留香系列,陆小凤系列,萧十一郎,天涯明月刀,武林外史,多情剑客无情剑等等,
但是看了金庸和古龙的小说后,会发现他们描写的江湖是不同的。
一、视角不同
金庸先生写小说时,用的是上帝视角,
英雄人物的上三代,下三代,都是要有出处的,要说出所以然来,于是虚竹是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亲爹,亲娘,;
古龙写小说时,用的是路人视角,
突然就来了一个牛逼哄哄的人物,。她们从哪儿来的,没人知道,大家都是打酱油的,刚好路过。
二、故事结构不同
古龙先生的武侠人物,都想知道我为什么而死,何处是归程,李寻欢是这样,傅红雪是这样,赵无忌也是如此;
金庸先生的武侠人物,都想知道我为什么而生,郭靖是这样,杨过是这样,天龙三兄弟萧峰、虚竹、段誉都是如此。
三、武功不同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人物决斗,首先要拼招式,然后拼内力,最后可能还得拼暗器,拼轻功,打完一场基本一集电视剧结束了
古龙先生的武侠小说中,人物决斗,首先拼的是定力,看谁能等,大家都在等必胜的机会,那种机会宛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然后才是把握机会的能力,最后是出手的速度,各种电光火石,间不容发,反正没人看清过李寻欢怎么出手的,也不知道灵犀一指就忽然伸出来夹住了剑锋刀刃。
四、女人不同
金庸小说里的女人基本都是附属品。
无论是王语嫣,穆念慈,还是天山童姥,李秋水,就算是开宗立派的林朝英,也都是为情所困,出去闯荡是男人们的事情,女人们主要负责吃醋,沦为男人感情的牺牲品;
古龙小说里的离经叛道的多了去了,敢爱敢恨,
比如说孙小红,水灵光,甚至还有想要一统江湖的,比如姬悲情。女权主义在古龙的武侠世界得到了很好的宣泄,光女儿国就好几个,好比说碧玉山庄,神水宫,移花宫等等。
五、主角背景不同
金庸小说里的主人公基本都是会有一些奇遇的,
比如:郭靖吃蛇胆,令狐冲偶遇风清扬,虚竹碰到无崖子,段誉学会凌波微步……牛逼需要一个过程,而奇遇最抓人眼球,两者相遇,化龙飞升;
古龙小说里的主人公基本上都没什么奇遇,我觉得只有丁鹏算是奇遇,别的还真的很稀少,因为一出来就牛逼,自带主角光环,奇遇还真不怎么用得上。
金庸写的是故事,故事里有无法忘却的人物;古龙写的是人生,人生里有难以磨灭的感受。
金庸写的是人所在的江湖,古龙写的是江湖里的人。
金庸想要解决我们从何处来,古龙想要解决我们到何处去。
金庸写的是你路过的全世界,古龙写的是你所拥有的全世界。
旅行的小米
古龙写的是江湖,金庸写的是庙堂,头条写的是江湖和庙堂。
头条,美女
一波波而来
气势汹汹
十步杀一人
江湖要乱
古龙看不下去了
傅红雪来了
……
残阳
斜照
背影渐远
他的脚更跛了
他的刀丢在了头条号
叹息从他的跛脚踏出
他回去了
溪边有一个等他的女人
金庸谓之扼腕
令狐冲来了
……
令狐冲的酒壶斜放着
酒一滴一滴的淌着
象一颗一颗的眼泪
似乎在说
这里不是我的江湖
他走了,有些寂寥
他对灵儿的爱
他的心,他的痛,他自己知道
而这次是遍体鳞伤
老祖宗说还是我来吧
西门庆在奔往头条的路上
………
鸿鹄
因为说这句话的人基本上不读古龙。
有人总结的好:金庸是在书桌上写江湖,古龙是在江湖里写江湖。
金庸小说里都是大侠,英雄,一个人就能挑起整个江湖的纷争,我们看英雄美女才子佳人,家国天下,看得热血沸腾。但我们看的都是别人的传奇,我们身边没有皇室的王子,没有皇帝的权臣,没有帮派的领袖,我们有的只是我们。
古龙笔下的人,大多很普通,我们天天都能见到这样的人,甚至他写的就是我们本身。
但我们太熟悉我们了,小人物的故事没有波涛汹涌,没有精彩纷呈。
从古至今,人们都喜欢看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以前有戏曲,戏曲著名篇目,长生殿,霸王别姬,贵妃醉酒,铡美案。
后来我们有了电视,我们看康熙王朝,大秦帝国,汉武大帝,武则天秘史,贞观之治。
这些浩大的题材,比小人物的故事更容易吸引我们。
我爹的老师曾经说了一句话,从古至今的故事都是一个套路:奸臣害忠臣,姑娘缠相公。
这个套路至今还是有市场,依旧火爆。
古代人民群众和21世纪的人民群众关注点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金庸小说还是无法跳脱这个套路,所以依旧被喜欢,被追捧。
古龙几乎不按这个套路写,所以很多人读古龙觉得别扭,好坏没了界限,爱恨倏忽逆转。
他写妓女,写赌徒,写三教九流,主角甚至可以长得不好看,普普通通。
他们的故事也没能涌进历史的长河泛起水花。
他们没有奇遇,没有浩大的场面,甚至没有死去活来的爱情。
有什么好看?
一个普通的小镇,一个不知名的巷子,一个不知来路不知去向的人,和声名赫赫的名山大川,如雷贯耳的帝王将相,身怀绝技的帅哥美女相比,你记住的一定是后者。
这世上最幸运的事情就是读古龙,但最不幸的就是读懂古龙。
读古龙是一种享受,你会发现这世上居然有人能把武侠小说写成散文诗。
读懂古龙,说明你和那些人物一样悲伤痛苦,有些事情不经历,就无法感同身受。
这世上最不幸的就是读懂古龙,但最幸运的事情就是读古龙。
读懂古龙的那种痛苦,会在读古龙的时候被他的乐观积极带出困境。
我遇到很多人,他们在困境中都是靠读古龙走过来的,有的是靠《欢乐英雄》,有的是靠《多情剑客无情剑》。
只是读他的人少,读懂的就更少。
我们永远喜欢英雄人物,喜欢史诗和传奇,却很少关注我们自身。
--------丸-------
文:祁门小谢
妙宝儿
古龙和金庸都是我喜爱的武侠宗师。就其影响力来说,古龙远不如金庸。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结局呢?
凡有井水处皆唱柳词,凡有华人处皆有金庸。虽有夸大之嫌,必竟也不遑多让。
金庸是编辑故事的大家。他的小说布局转承前后联结合情合理,你很难从中找到破绽。
无疑古龙也善于编织故事,诡异奇绝处更是远胜金庸。最喜欢楚留香系列中【借尸还魂】那一篇,颠覆常人想向,于山重水复处总是能见柳暗花明。
但古龙有的故事挖坑太多,大到自己都没法填,以致于虎头蛇尾。
古龙故事最大的优点是情节诡异,变幻无常。不能连贯,甚至读者跟不上他的思维。更别提能记住其中情节。往往是一篇读过后就忘了。这也造就他最大的缺点。
另外造成古龙影响力不如金庸最大一点就是电影电视剧呀,你看金庸剧就那几本,来来回回翻拍了多少次啊。
不是说古龙小说不好,只是他那些小说要是以电影电视的手法展示出来,而且要合理精彩,那对导演和编剧绝对是一大挑战和烧脑细胞的事。所以很少见古龙剧翻拍的情况。
原点
古龙的作品我读过一点点不是很深刻,但是关于古龙作品的影视作品到时看了不少,感觉剧情还是引人入胜的,只是过于通俗吧,可能。太过于娱乐,不像金庸作品还有些文学性。这可能就是大陆不太推崇古龙的原因吧。至于成人情节金庸也有不少但也许不如古龙的入骨吧,再就是金庸一生似乎并无污点,而古龙先生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生活态度也不是大陆所赞成的。
Egis
你真能逗!金古梁温四大家,金庸和古龙作品影响力差不多!古龙参与创作小说58部,至少有20部作品可以与金庸小说媲美!当然,古龙稍逊金庸,因为古龙英年早逝!
金庸和古龙,就像马拉多纳和贝利一样,影响力不相上下!
長谷川的旧時光
我感觉金庸的小说更加老少皆宜吧。我读过金庸的全部小说,但是古龙的读的却并不是很多。
有很多人说,金庸的小说是在江湖外写江湖,而古龙是在江湖内写江湖。金庸小说都有具体的时代。会有主角的成长历程,经历的奇遇,思想的转变。而古龙感觉人物不知道怎样就长大了。中间长大的这个部分可能就是一直练剑练剑。这个过程是非常孤独的。
小时候可能对古龙小说兴趣不大,长大后才会发现,人生没有那么多奇遇,那么多寂寞如雪的日子才是江湖吧。
平常心Julia
看电视剧觉得不相上下!读小说的话,金庸的小说我可以看很多遍,古龙的书我看不下去!金庸小说,构思严谨,有出处,有渊源!金庸的小说大气悲壮 古龙小小说比较擅长儿女情长
fj-wds
原贴:写古代言情武侠的作家
kiki_kwork
原贴:中国武侠电影
lhasa3
金老先生。
看金先生的作品,不光人物性格鲜明,没那么复杂,大侠就是大侠,伪君子就是伪君子,坏人就是坏人。不过有一点不同和其他著作,就是好像坏人也不算太坏,总感觉都是为某个目的,或是被逼无赖,所谓的坏得有原因吧。所以他的作品老少皆宜,不会说哪个年邻段不能看,而且正面居多。
第二,有陈上起下,是个完整的故事,有完整的人物关系,不是空穴来风,顺便还可以了解当时的历史,民风,思想等,看过小说,基本大概的各个朝代都了解些,然后再看正史,比较有趣。
第三,有国家情怀,大侠情节,不是盲目写哪个武功厉害,哪个门派了不起,背景比较大气,不教人做坏事,这是写作者的良心。
可惜没有后续了,其实民国的故事感觉也很精彩,如果创作出来,好多神剧可能要膜拜了。
灰色灰兔会吐
中国现代武侠作家,我最喜欢金庸。
金庸先生,侠之大者!
从十二岁开始接触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第一部看的是《射雕英雄传》,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曾经捧着书整晚不睡觉就为了想尽快知道下一个情节。
金庸所创作的小说中无处不体现了对历史意义及价值的探寻。他通过在小说中塑造武林门派之间、人与人之间、宗教与世俗之间、正教与邪教之间、国家民族之间以及朝代与朝代之间的恩恩怨怨,最终造就了不同个人、门派、国家、民族、教会、朝代的各种悲剧。从本质上来说,金庸正是企图通过在小说中抒发强烈的悲剧情怀,旨在达到解构负面价值、弘扬正面价值的效果。
在金庸创作的小说里,“情”与“理”深刻体现了生命本质与传统道德之间的永恒矛盾,具体来说就是爱情与道德规范的冲突。显然,金庸的作品没有过多的抑情绝欲的说教,更没有与传统
道德文化相违背的滥情现象。他仅仅通过“情与“理”的描述,向世人展示了爱情中的悲剧意识,通过对人真实生命的适当描述和张扬,反映了对禁锢人们和社会发展的“理”的反抗。金庸的爱情悲剧意识是对现代爱情的讴歌。与大团圆的结局不同,金庸的小说更多的是直面邪恶的成功和侠客的失败。然而金庸的创作同时也吸收了中国传统悲剧意识的特征,即在描绘悲剧现实的同时,也赋予其一定的弥合功能。
金庸将其作品及其人物形象有机地融入到鲜明的历史背景之中,如《射雕英雄传》的时代背景为南宋初年,宋、金对峙,以及蒙古崛起的这一时段。《天龙八部》的历史背景为宋、辽、西夏以及大理等几个政权纵横交错的时代。《鹿鼎记》描写的则是清朝初年,满汉民族冲突的剧烈矛盾。同时,金庸先生在尊重历史史实的前提下,将许多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纳入到其文学作品之中,如完颜洪烈、岳飞、大理段氏、朱元璋、康熙皇帝、顾炎武等等,这些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与小说中的虚拟人物交相辉映,虚实相加,使小说更加真实生动,读者更容易接受整个故事,不会令人产生虚无缥缈的感觉。
金庸对作品时代背景的选择也是为小说内容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来服务的。纵观金庸的文学作品,几乎所有的历史背景都放在动乱年代,这是因为动乱时代更能体现出历史人物的英雄豪情,与庙堂之上懦弱陈腐的官员相比,侠客具有强烈的民族正义感。正如郭靖所言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以“为国为民”来作为侠客的最高追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们最后的归宿,这是侠之精神境界的升华。金庸作品中的江湖英雄,其身虽不居庙堂,却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真正英雄。
自由的人人
我最喜欢金庸先生,他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着重突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家国情怀;在尊重历史的背景下,塑造了的经典人物———主人公(侠义之士)。纵观金庸的文学作品,几乎所有的历史背景都放在动乱年代,这是因为动乱时代更能体现出历史人物的英雄豪情,与庙堂之上懦弱陈腐的官员相比,侠客具有强烈的民族正义感。如郭靖所言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以“为国为民”来作为侠客的最高追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们最后的归宿,这是侠之精神境界的升华。金庸作品中的江湖英雄,其身虽不居庙堂,却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真正英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纵观金庸先生的所有作品,大多数人物形象均有很强的相似之处,如《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以及《天龙八部》中的萧峰等,虽然他们的性格有所差异,但他们均是武功高强,怀有一颗拳拳的报国之心。
金庸先生是一个成功的报业巨子,更是一个成功的武侠小说创作家。将其定义为一代通俗文学大师是恰如其分的。既然称做通俗文学大师,还是有必要通过他的小说进行一番文学雅俗观的论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大大提高了传统武侠小说作品的思想、文化、艺术品位,包含着浓烈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民族精神,他以其艺术实践,使近代武侠小说第一次进入了文学的宫殿,是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毕生坚守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如椽之笔,书家国情怀,赤子丹心,侠肝义胆,其文采风范永为世人景仰。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共计十五部,可以书联描述:"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分别是《飞狐外传》(1960年)、《雪山飞狐》(1959年)、《连城诀》(1963年)、《天龙八部》(1963年)、《射雕英雄传》(1957年)、《白马啸西风》(1961年)、《鹿鼎记》(1969年)、《笑傲江湖》(1967年)、《书剑恩仇录》(1955年)、《神雕侠侣》(1959年)、《侠客行》(1965年)、《倚天屠龙记》(1961年)、《碧血剑》(1956年)《鸳鸯刀》(1961年)、《越女剑》(短篇小说)(1970年)。
人儿三皮
中国现代武侠作家受大众喜欢的有金庸、梁羽生、古龙、温瑞安等。
金庸;混合型(个人英雄主义和团队合作精神兼而有之)
金老笔下的主人公一般都是混入江湖后慢慢学习和进步,到最后也成为一代大侠。金庸的小说里面的人物都各有千秋,围绕着时代背景将主人公的成长和成功娓娓述来,其手笔显得相当大气。
梁羽生;浪漫主义
故事开头即发挥很激烈的场面,然后就趋于平淡,有点底气不足。但他的爱情总写得太浪漫,开始爱得轰轰烈烈,后来就你死我活。
古龙;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
故事开头显得神秘,主人公功夫一般很高,不知出身。可以单枪匹马闯入危险之地,往往是无人可挡。在情节上引人入胜。
温瑞安;悲壮的团队合作精神。
诡异,但又十分悲壮,他的作品一般都是加入了朝廷与江湖的纠葛,理想与道义的矛盾。主角身边总有一帮侠士为伍。作品表现着一种团体的力量。
以作品内容而论,梁羽生、金庸的武侠小说注重历史环境表现,依附历史,从此生发开去,演述出一连串虚构的故事。但从摄用历史材料来看,两人又有明显差别:梁羽生是虚构人物和事件,置入背景中,以此来强化历史氛围;金庸则直接取来历史人物和事件敷衍成武侠小说,其历史人物、事件,金庸写来煞有介事,常能以假乱真。两者都对历史进行了再认识、再评价,从作品含有的历史厚度论,金庸比梁羽生更高一层,其写作技巧也高明得多。古龙的小说则根本抛开历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而凭感性笔触,直探现实人生。古龙的小说不是注重于对历史的反思、回顾,而是着重在对现实人生的感受。现代人的情感、观念,使古龙武侠小说意境开阔、深沉。
就小说人物的主流倾向而言,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人物道德色彩浓烈,正邪严格区分,人物的社会内涵丰富,但人物性格单一,有概念化、公式化的缺陷。金庸武侠小说人物性格复杂,具有一种反传统精神,小说人物亦正亦邪,危步于道德的悬索之上而能不失其坠,具有“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的复杂、矛盾性格,而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矛盾又是奠基在生活本身的复杂、矛盾之上,这样,人性的发掘就有了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意义。古龙小说最注重的是人性的体验,他常用细腻的笔触去描写人物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常用生与死、幸福与痛苦这样尖锐对立的矛盾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高贵独立的人格,以此来揭示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在古龙小说中,多写变态人格,追求外化怪异人物性格的刻画,其作品主人公大多怪诞、神秘、孤僻、行事固执,自尊心强,又是性情中人,多情种子。这种情况可能与古龙的身世、心情、经历有关。
谈到小说情节,古龙武侠小说也和梁羽生、金庸小说有明显不同。三位大家都善于编织故事,他们的小说情节都十分曲折,构置巧妙,悬念层出不穷,伏线引出千里,环环相扣,此呼彼应。梁羽生武侠小说情节前工后拙,开篇十分吸引人,以后的情节则渐趋平淡,显得有点才气不足。金庸武侠小说恰恰相反,往往开局平平,随着情节的展开,人物纷纷涌现,情节盘根错节,主干巍峨,枝叶繁茂,宏大缜密的构思,诡异莫测的布局,奇迹联翩,回环波动,摄魂夺魄,回肠荡气。金庸的才思如同一炉火,小说情节犹如炉火上的一壶水,火越烧越旺,水越来越滚。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又不相同。他的小说从头至尾都跳动着最强的音符,情节奇中有奇,巧中含巧,偶然中有着必然,事事不可料,事事又得宜,计中套计,真中套假,假中存真,真真假假,变幻莫测。小说情节的发展根本无法预料,惊险频出,令人喘不过气来,而全书的缜密无隙又让人口服心服。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营构的确堪称一绝。
至于小说武功的描写,梁、金、古三大家也有各自的风格。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武功”,虚幻中写实性很强,一招一式,清清楚楚,细腻而又逼真,紧张激烈,夸节有致。梁羽生的“武功”也具备道德倾向性,有正派武功,也有邪派武功;正派武功力道柔和,象征着善良、仁慈,既利于攻敌防卫,又有益于修心养性,而邪派武功则非常霸道,歹毒残忍,意味着邪恶,如修罗阴煞功、雷神掌、毒掌等。正派武功循序渐进,发展缓慢,但根基扎实,邪派武功进展神速,却容易走火入魔,贻害终身。凡此种种,造成了梁羽生“武功”的既精彩又单调。比起梁羽生来,金庸的“武功”更令人神往。金庸将武功描写与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和传统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琴棋书画,九宫八卦,医道,用毒,皆可化为绝世神功,并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精神作为“武功”的最高境界。金庸还着力描写人物练功的艰难历程和坚韧性格,并有声有色、恰如其分地描述出主人公因祸得福、置之而后生的必然寓于偶然之中的哲理意境,使金庸“武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庸“武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诙谐有趣,在激烈的打斗中插入笑料,令人捧腹。古龙的“武功”风格与众不同,他是以“怪招”取胜的。他的“武功”重精神不重招式,如《边城刀声》中写叶飞的“飞刀”绝技,“天上地下从来也没有人知道他的“飞刀”在哪里,也没有人知道刀是怎么发出来的。刀未出手前,谁也想象不到它的速度和力量……刀一定在它应该在的地方!……天上地下,你绝对找不到任何人能代替它。若不能了解他那种伟大的精神,就绝不能发出那种足以惊天动地的刀!飞刀!飞刀还未在手,可是刀的精神已在!那并不是杀气,但却比杀气更令人胆怯。”
这里所写的“飞刀”,已不是一种纯粹的武功,而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伟大的精神,即叶飞老师李寻欢那种“仁慈、博爱”的精神,它表明的是“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古龙的“武功”又强调“攻心为上”,举凡人物的性情、情绪、脾气、衣饰、环境,乃至肌肉的颤动、松紧等,都会对武功的发挥产生影响,而高手决战是不容有丝毫的错误的,“他们的心情,他们的神态,他们站着的姿势,都是绝对完美的。”在这种情境中,“武功”已不需套路,一招之间,生死立判。古龙的“武功”还表现出一种境界——禅的境界。它以彻心见性为宗旨,对敌手的体察靠的是忘我和物我合一的境界,因为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认识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准确地体察敌手武功的弱点。这种忘我境界是一种经过长期训练后达到的随心所欲的自如状态,在这种忘我状态中,战斗者已成为“无意识的人”,心中已不存在作为观察者的“我”,有的只是手中的武器和对面的敌人;在这种状态中,身剑合一,战斗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武功的威力,一击之下,毁灭敌手。正因为古龙“武功”有这些“怪招”,所以他“武功”的风格别具特色:无招无式,简短有力,重在精神,一击见效。
古龙小说在语言、技巧上,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家风格。梁羽生小说的语言文采飞扬,字里行间透出浓郁的书卷气,故事中又常常用诗词歌赋、民歌俗语点缀其间,以创造优美的意境、气氛,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小说技法以传统继承为主,多用章回小说的形式铺张故事,叙事中有着明显的说书人的口气,表现出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金庸才如大海,浩瀚奔腾,文笔俊爽、潇洒、诙谐逗趣而又富于变化,他的小说既有诗情画意,柔绮委婉的情境,又如西方小说直探人生、命运的真谛。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吸收西方小说的创作技巧,中西结合,使小说结构既精巧、繁复,又谨严、完整。古龙小说的语言句式短,叙事力避平铺直叙,行文多跳跃抖动,情节惊险蹊跷而又不违情悖理,辟境造意,刻意求新。如果说梁羽生是恪守典雅,不失武林大家风度的话,那么金庸就是博采百家,融合中西技法,既典雅古朴、慷慨多气,又诙谐幽默、妙语解颐,挥洒肆纵,多样统一地开创了一代武林新风,是“武坛”的绝顶人物!至于古龙,则是大胆恣肆,不守成规,逞才离藻,笑傲“江湖”,力求新颖变化而又意蕴深邃的武林怪杰。
温瑞安小说的文采通过人物名字已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笔者通过对温氏武侠的读者朋友们做的一些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读者都会对温氏作品中的人物名字留下深刻印象,认为其所赋予的人物姓名充溢着一种诗情画意,并且与人物性格十分相称。
结语:
纵观新派武侠小说各家,金庸以写史的笔法写武侠,大气磅礴;古龙以浪子的情怀写武侠,有着令人欲罢不能的感觉;梁羽生文笔了得,有着浓浓的民族风情,同样善用诗词曲赋。温瑞安有着深厚的诗词散文功力,对中国文化造诣颇深,因而塑造出的人物所拥有的姓名皆非凡品。
吃吐司的猫
梁羽生、金庸的武侠小说注重历史环境表现,依附历史,从此生发开去,演述出一连串虚构的故事。但从摄用历史材料来看,两人又有明显差别:梁羽生是虚构人物和事件,置入背景中,以此来强化历史氛围;金庸则直接取来历史人物和事件敷衍成武侠小说,其历史人物、事件,金庸写来煞有介事,常能以假乱真。两者都对历史进行了再认识、再评价,从作品含有的历史厚度论,金庸比梁羽生更高一层,其写作技巧也高明得多。古龙的小说则根本抛开历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而凭感性笔触,直探现实人生。古龙的小说不是注重于对历史的反思、回顾,而是着重在对现实人生的感受。现代人的情感、观念,使古龙武侠小说意境开阔、深沉。
就小说人物的主流倾向而言,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人物道德色彩浓烈,正邪严格区分,人物的社会内涵丰富,但人物性格单一,有概念化、公式化的缺陷。金庸武侠小说人物性格复杂,具有一种反传统精神,小说人物亦正亦邪,危步于道德的悬索之上而能不失其坠,具有“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的复杂、矛盾性格,而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矛盾又是奠基在生活本身的复杂、矛盾之上,这样,人性的发掘就有了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意义。古龙小说最注重的是人性的体验,他常用细腻的笔触去描写人物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常用生与死、幸福与痛苦这样尖锐对立的矛盾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高贵独立的人格,以此来揭示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在古龙小说中,多写变态人格,追求外化怪异人物性格的刻画,其作品主人公大多怪诞、神秘、孤僻、行事固执,自尊心强,又是性情中人,多情种子。这种情况可能与古龙的身世、心情、经历有关。
谈到小说情节,古龙武侠小说也和梁羽生、金庸小说有明显不同。三位大家都善于编织故事,他们的小说情节都十分曲折,构置巧妙,悬念层出不穷,伏线引出千里,环环相扣,此呼彼应。梁羽生武侠小说情节前工后拙,开篇十分吸引人,以后的情节则渐趋平淡,显得有点才气不足。金庸武侠小说恰恰相反,往往开局平平,随着情节的展开,人物纷纷涌现,情节盘根错节,主干巍峨,枝叶繁茂,宏大缜密的构思,诡异莫测的布局,奇迹联翩,回环波动,摄魂夺魄,回肠荡气。金庸的才思如同一炉火,小说情节犹如炉火上的一壶水,火越烧越旺,水越来越滚。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又不相同。他的小说从头至尾都跳动着最强的音符,情节奇中有奇,巧中含巧,偶然中有着必然,事事不可料,事事又得宜,计中套计,真中套假,假中存真,真真假假,变幻莫测。小说情节的发展根本无法预料,惊险频出,令人喘不过气来,而全书的缜密无隙又让人口服心服。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营构的确堪称一绝。
至于小说武功的描写,梁、金、古三大家也有各自的风格。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武功”,虚幻中写实性很强,一招一式,清清楚楚,细腻而又逼真,紧张激烈,夸节有致。梁羽生的“武功”也具备道德倾向性,有正派武功,也有邪派武功;正派武功力道柔和,象征着善良、仁慈,既利于攻敌防卫,又有益于修心养性,而邪派武功则非常霸道,歹毒残忍,意味着邪恶,如修罗阴煞功、雷神掌、毒掌等。正派武功循序渐进,发展缓慢,但根基扎实,邪派武功进展神速,却容易走火入魔,贻害终身。凡此种种,造成了梁羽生“武功”的既精彩又单调。比起梁羽生来,金庸的“武功”更令人神往。金庸将武功描写与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和传统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琴棋书画,九宫八卦,医道,用毒,皆可化为绝世神功,并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精神作为“武功”
的最高境界。金庸还着力描写人物练功的艰难历程和坚韧性格,并有声有色、恰如其分地描述出主人公因祸得福、置之而后生的必然寓于偶然之中的哲理意境,使金庸“武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庸“武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诙谐有趣,在激烈的打斗中插入笑料,令人捧腹。古龙的“武功”风格与众不同,他是以“怪招”取胜的。他的“武功”重精神不重招式,如《边城刀声》中写叶飞的“飞刀”绝技,“天上地下从来也没有人知道他的“飞刀”在哪里,也没有人知道刀是怎么发出来的。
刀未出手前,谁也想象不到它的速度和力量……刀一定在它应该在的地方!……天上地下,你绝对找不到任何人能代替它。若不能了解他那种伟大的精神,就绝不能发出那种足以惊天动地的刀!飞刀!飞刀还未在手,可是刀的精神已在!那并不是杀气,但却比杀气更令人胆怯。”
这里所写的“飞刀”,已不是一种纯粹的武功,而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伟大的精神,即叶飞老师李寻欢那种“仁慈、博爱”的精神,它表明的是“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古龙的“武功”又强调“攻心为上”,举凡人物的性情、情绪、脾气、衣饰、环境,乃至肌肉的颤动、松紧等,都会对武功的发挥产生影响,而高手决战是不容有丝毫的错误的,“他们的心情,他们的神态,他们站着的姿势,都是绝对完美的。”在这种情境中,“武功”已不需套路,一招之间,生死立判。古龙的“武功”还表现出一种境界——禅的境界。它以彻心见性为宗旨,对敌手的体察靠的是忘我和物我合一的境界,因为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认识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准确地体察敌手武功的弱点。这种忘我境界是一种经过长期训练后达到的随心所欲的自如状态,在这种忘我状态中,战斗者已成为“无意识的人”,心中已不存在作为观察者的“我”,有的只是手中的武器和对面的敌人;在这种状态中,身剑合一,战斗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武功的威力,一击之下,毁灭敌手。正因为古龙“武功”有这些“怪招”,所以他“武功”的风格别具特色:无招无式,简短有力,重在精神,一击见效。
古龙小说在语言、技巧上,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家风格。梁羽生小说的语言文采飞扬,字里行间透出浓郁的书卷气,故事中又常常用诗词歌赋、民歌俗语点缀其间,以创造优美的意境、气氛,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小说技法以传统继承为主,多用章回小说的形式铺张故事,叙事中有着明显的说书人的口气,表现出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金庸才如大海,浩瀚奔腾,文笔俊爽、潇洒、诙谐逗趣而又富于变化,他的小说既有诗情画意,柔绮委婉的情境,又如西方小说直探人生、命运的真谛。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吸收西方小说的创作技巧,中西结合,使小说结构既精巧、繁复,又谨严、完整。古龙小说的语言句式短,叙事力避平铺直叙,行文多跳跃抖动,情节惊险蹊跷而又不违情悖理,辟境造意,刻意求新。如果说梁羽生是恪守典雅,不失武林大家风度的话,那么金庸就是博采百家,融合中西技法,既典雅古朴、慷慨多气,又诙谐幽默、妙语解颐,挥洒肆纵,多样统一地开创了一代武林新风,是“武坛”的绝顶人物!至于古龙,则是大胆恣肆,不守成规,逞才离藻,笑傲“江湖”,力求新颖变化而又意蕴深邃的武林怪杰。
简单来说金庸细腻深刻,金庸是武侠宗师,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古龙快意真切,热血沸腾。古龙小说追求故事情节的诡异,抛弃了对武打动作的描写。
梁羽生是广义新派的开山祖,叙事采用章回,像说书一样。
梨园
中国现代的武侠作家,我知道的,比较喜欢金庸和古龙,他们的艺术成就应该并排上这个第一名。有多少人爱金庸,就会有多少人爱古龙。
金庸对于情情爱爱的描写,古龙对于兄弟义气,思想的意境描写,都堪称一绝。他们作品作品包扩《雪山飞狐》(1959年)
《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
《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古龙作品:
苍穹神剑
月异星邪
湘妃剑
剑毒梅香
孤星传
失魂引(残金缺玉)
护花铃
彩环曲
金庸的大格局,书中所描写的文化,可以说是一部百科全书也不为过;古龙的书中所蕴含的哲理,也同样令人感到深刻。
他们两位前辈,并排第一,当然没有问题。另外还有武侠作家梁羽生的国学造诣很强,作为新拍武侠的奠基者来说,金庸也深受他的影响。
跟我练手语
gxh
tintin
老人家一生胸怀万千世界。上下几千年,纵撗几万里。一群群豪俠,一幕幕故事,激动着一代代众生。
所有的作品我都喜欢。最爱的是“天龙八部”。因为这部作品聚集了查老先生一生对易学的研究和理解,用玄奥的武学形式在武俠故事情节里诠释出来。
吾道查老:空前绝后!
随风起舞的鸽子
其实这个问题提的太无脑。金庸先生封笔几十年了也没见武侠小说就中断了。凡是喜欢金庸小说的人都熟悉小说里的人物。
njzhch
wanwan在四姑娘山
我辈读书之人,只求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生平全此四事,虽死无憾!”
-----摘自《英雄志》
排在首位的非孙晓的《英雄志》莫属,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讲它并不是一本网络小说,因为作者并未在网络上发表,而走的是传统的路子,但因为这本书在网络上流传甚广,我也是通过网络接触到它的,所以把它归为网络小说也还是比较靠谱的。我对《英雄志》这本书的总体评价是四个字“光芒万丈”,不为别的,只因为它已经完全跳出了金庸、古龙、梁羽生等武侠前辈所划下的圈圈,将武侠小说的境界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正如作者孙晓自己所说“武侠有很大的潜力,只差一步它就可以成为‘民族文学’,而武侠的作家终有一天会是民族作家”。《英雄志》这本书就是他承载理想的实验之作,充满着雄心和野心,从目前看来,我认为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获得了成功,至少《英雄志》告诉了我,武侠小说不再仅仅是“成人的童话”,它完全能够承载更加沉重和深刻的主题。有人说,武侠小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曲折的情节和出色的文笔,诚然,这两者都是一部优秀的武侠小说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绝不是最重要的,它们仅仅能够让小说做到“更好看”,正如同一个优秀的画家通常都讲究“画其魂”而不仅仅只追求“画其形”,小说的主题和思想才是一部小说真正的灵魂所在,此乃高下之别。
《英雄志》这本书的主题是人对命运的抗争,多元的世界观让整本书充满着思想碰撞的火花,而贯穿于其中的核心思想,就是“正道”。何谓“正道”?孙晓通过卢云这个儒生的经历为我们给出了他的答案:“正道,就是做对的事情”。多么简单精炼的回答,可能有人就会问:“那什么又是对的事情呢,是非对错又如何划分呢”,这就要回归到中华文明的本源-儒学上来,儒家的仁义道德观念、人性中善良之本性(孟子概括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些共同组成了那道无形的规范,我们称之为“底线”,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文化根基正植于此,而是非对错的划分同样植于此。从孙晓的很多留言中能够看出,孙晓应该是比较推崇儒家的,而对现在西方的民主则抱有很大的质疑,在此也希望孙晓能够通过新的作品进一步阐述中西方文化冲突这个命题,那将会更加火花四射。
总体上来说,《英雄志》这本书无愧于其名,确实可谓是一本书写尽了英雄之志,但更重要的是它提出了“正道”的概念来尝试对人生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解答,这个终极命题是作者灵魂的寄托,也是读者思考的源泉。曾有网友评价孙晓写《英雄志》有“仲尼厄而作春秋”的味道,其实我倒更感觉像是“仲尼作春秋而厄”,为了一部《英雄志》,作者付出了超过十年的时间,挨过白眼、遭过嘲笑,忍受着长期的孤独和寂寞,自写自销,只为了心中存有的那点信念。在这点上,孙晓既有着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坚持,又有着孟子“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实在令人钦佩。凡真正的武侠爱好者,《英雄志》这本书是非读不可。
《天行健》出色地的氛围描写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战争的惨烈,勇士的无畏,情节的万变让人把心提到嗓子眼。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也有独到之处,往往几笔淡淡的素描就把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烘跃纸上。————这本书有够虐的!
《昆仑》和《沧海》
初读凤歌的作品是《昆仑》,当时已惊为天人,一口气看完《沧海》,首先是感觉非常过瘾,其次非常欣慰。金庸、古龙之后终于又见到一位把武侠写得这么让人入迷的作者,作为一个武侠小说迷,内心的喜悦可以说是难以言表。下面就凤歌的作品谈谈我自己一些浅薄的看法.
优点:
1、文字。用词典雅方正、不文不白,意蕴深长。与金庸小说的语言非常接近。其中对经史子集的运用,对景物和境界的描写,以及作品中的原创诗词,深得意境之妙,文词之美。
2、才学。凤歌以自己对古算学、易经中太极四象八卦的研究,可以说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武侠小说的前辈们,虽然我对此研究不多,但据我所知,中国的作家中在这方面超过他的人不多。同时,凤歌能将中国文学的经典、以及经史子集做到融会贯通,并恰当地运用在作品中,可以说是继承了金庸的写作风格,让人读起来感觉其作品博大精深。同时,凤歌不同于其他武侠前辈的地方是将现代科学的许多知识以古人的视角写出来,并写的恰如其分,让人觉得颇有新意(这点又不同于一般的网络写手将现代知识用滥用死。
3、情节与构造。无论是《昆仑》还是《沧海》,情节上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为主人公忽喜忽悲,让人读来欲罢不能。同时整体构造不限拖沓,有整体的构思和框架,没有落入又长又臭或太监文学的巢臼之中。说明凤歌确实是一个对自己、对自己的作品、对读者负责人的作者。
长刀无痕
这是一本很严谨的小说.但我希望你更愿意把他看成现实小说. 文中几乎没有YY的部分.
赵烈的性格复杂,也许在你的眼中,是血腥,阴暗,残暴.但这也折射出江湖的残酷.
一个真正经历过苦难的勇者.他的人生观里会把善良放在心底.赵烈的心计.暴烈.忧郁又何不是为了保护自己.他的一生,是辉煌悲壮的.
这是一本真正意思上经典的小说.我需要你能看下去.并能品味出书中所表达出的情感,理解小说想告诉读者的思想.和对人生.对江湖.对情感.对未来的感悟
侠宋(又名雁飞残月天) 作者:王晴川
该书被部分网友称为继《昆仑》之后“新武侠”的又一力作。
故事以宋金对峙为背景。小说融会了金宋的风俗历史,不仅有朝廷之间的间谍暗战、权力斗争和气势磅礴的战争描写,更有围棋、品茶、龙舟、马球、易理、中医等诸多传统文化方面的描摹。
天道、魔道、侠道、武道,唯我独尊
朝廷、江湖、战场、情场,任我纵横
刀光剑影中更有群芳竞艳,
纯情如水的明教圣女,热情如火的金国郡主。
心在草原
张小盆
可以这么说!
不过时势造英雄,每个时代都有时代的烙印。现在这个时代流行玄幻修真流,也可以勉强看做是现在的武侠。在所谓“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的论调下,也可以看出优秀的武侠作家也有,虽说比不上金庸梁羽生那个群英荟萃的时代,不过好的武侠作品也有,只是看的人少了。
在网络普及的今天,阅读的难度比起当年要小得多,信息大爆炸时代,人们也需要更多更强烈的刺激,所以情节相对平淡的武侠自然没有玄幻受欢迎。当然,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的那些小说作者,水平确实很难比得上金庸梁羽生他们,而且差很多。
传统武侠的“后继无人”也是时代发展的无奈吧!
安在潜
B
伴霞楼主(2)
C
沧浪客(3) 曹若冰(31) 常君(1) 晁翎(4) 陈广陵(1) 陈青云(55)
陈天下(3) 陈祖基(1) 楚星(1)
D
荻宜(7) 丁剑霞(1) 丁情(1) 东方白(2) 东方英(23) 东方玉(54)
独孤残红(14) 独孤红(57) 独孤雁(3)
F
冯家文(1)
G
高峰(1) 高庸(15) 公孙梦(21) 公孙千羽(29) 公孙宇(1) 宫绫(1)
古龙(73) 鬼谷子(9)
H
海之翼(0) 韩涛(1) 贺源(1) 还珠楼主(38) 幻龙(1) 黄易(42)
黄鹰(45) 黄玉郎(4)
J
剑亭(1) 江上魂(1) 金童(3) 金庸(16) 金庸新(2) 巨龙生(2)
L
兰立(6) 郎红浣(3) 李凉(42) 李莫野(7) 李轻松(1) 李笑佛(1)
李一刀(1) 梁羽生(34) 令狐庸(6) 刘定坚(4) 柳残阳(68) 龙乘风(2)
龙人(14) 龙骧子(2) 鲁卫(2)
M
马荣成(11) 墨龙(1) 墨阳子(9) 墨余生(6) 慕容美(24)
N
南宫燕(1) 南湘野叟(11) 倪匡(16) 牛不也(1)
O
欧阳金龙(1) 欧阳客(2) 欧阳云飞(5)
P
平江不肖生(2)
Q
祁钰(10) 奇儒(14) 秦歌(1) 秦红(13) 秋梦痕(36)
S
上官鼎(39) 上官云飞(4) 沈默(2) 师无极(2) 司马登徒(1) 司马翎(40)
司马霞客(3) 司马轩(3) 司马紫烟(68) 孙玉鑫(4)
T
唐子文(1) 天飞(1) 田歌(14) 童威(2)
W
王宝宝(1) 王度庐(4) 温瑞安(81) 卧龙生(75) 武陵樵子(29)
X
夕照红(11) 萧瑟(20) 萧逸(38) 萧玉寒(3) 谢天(9) 熊沐(1)
雪雁(18)
Y
扬尘风(1) 忆文(37) 佚名(25) 易容(3) 懿松(1) 应天鱼(3)
于东楼(4) 余为魄(2) 玉翎燕(9) 云中岳(78) 云中子(1)
Z
张剑(4) 张梦还(2) 郑证因(1) 周郎(5) 周显(6) 朱羽(1)
朱贞木(2) 诸葛噌吰(1) 诸葛青云(49) 诸葛云飞(2) 紫扬(1)
原贴:有哪些武侠作家
lgyiyi
武侠,是华人尊崇的一种文化,金庸小说是进一步推崇武侠,说他开创了中国武侠也不为过。只要是看过金庸小说的人,都能耳熟能详的说出里面的人物。
白菜居士cyx
梁羽生 原名陈文统;
金庸 原名 查良镛;
古龙 原名熊耀华;
温瑞安为原名,别名:舒侠舞,温凉玉
黄易 原名:黄祖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