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出戏的剧本
尚林天晟
原贴:明星大侦探就是剧本杀吗?
qlyouleer
不是,两者不同。
小说:表现手法以叙述为主
剧本:表现手法以对白为主
表现手法截然不同,这是小说和电视文学剧本写作的最大也是最根本的区别。
写小说,自然离不开刻画人物、讲述故事、描写人物肖像和心理、描绘社会和自然环境、交代相关人物和历史背景等等,表现手法是以叙述为主;写电视文学剧本,同样也要刻画人物、讲述故事、剖析人物心理,但表现手法恰恰不能使用叙述,而是以人物对白为主。
近年来,许多小说使用间接引语,说白一点,就是人物对话不加冒号和引号。这种文本的效果,淡化了对话,增强了叙述感,突出了整体性,但往往也给阅读造成一些障碍,人称容易混淆。
对于小说的叙述,老舍先生曾说过类似的话,这是小说所有表现手法中最难掌握的,需要大量的训练和琢磨方可入道,搞不好就会索然无味、就会干了吧唧、就会不知所云。如何把叙述做得地道?老舍先生给我们指出一条明路,开出一剂药方,他说,在叙述中融进感情色彩,加入生活常识和生活细节。本人照方抓药,医治顽疾,写起小说来,果真获益匪浅,并将此运用到所从事的职业新闻报道的写作中,同样效果甚佳,屡试不爽。
小说作为叙述性文体,自然要以叙述为主,但并不是涵盖所有的小说,有些刻意追求的小说除外。如林斤澜的醉话,通篇没有一句叙述,从头到尾都是一个醉鬼在絮絮叨叨、颠三倒四地说醉话(尽管也可以理解这是借用一个人的口吻进行叙述)。这种风格样式一般限于短篇小说,作为中篇或长篇,如果通篇用一个人物的说话来结构,作者不被逼疯了才怪。
写电视文学剧本,除了少量的旁白,小说式的叙述几乎一丁点儿也用不上了。如果将小说改编成供拍摄用的电视文学剧本,必须要把小说通过叙述表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活动,想办法变为人物对白。结合半个月亮掉下来小说和《暗宅之谜》剧本试举一例,一看便知。
小说叙述:
几十年来,王一斗重复地做着同样的梦,有时清晰,有时朦胧,内容大同小异,几乎一成不变,结局都是被金条烫醒,每次醒来,手掌都感到火辣辣地疼。王一斗请过不少睁眼的瞎眼的睁一只眼的瞎一只眼的算命先生,但都无法解析这个梦,也说不清这些年为啥总做同样一个梦。只好认同满囤妈的话:“都怪你不开眼的爷爷给你起了个一斗的名儿,你这辈子顶多就是一斗粮食的命,穷疯了就做发财梦呗。”
剧本人物对白:
王一斗大叫一声,醒了:啊———
满囤妈:又做你那发财梦了吧?
王一斗伸开手:那金条就像是刚刚浇铸的,烫得我手火辣辣地疼。
满囤妈:同样一个梦,做了几十年,你哪次不是让金条烫醒呀?有本事,拿回一根真的金条来,哪怕让我过过眼瘾也行啊……我算看透了,你这一辈子,就是一斗粮食的穷命!想发财?做梦吧!
王一斗:要说这梦,也真邪门了!自从住进这院子,几十年了,为啥总是做同一个梦?每次还都不走样儿,有时清楚,有时模糊,有时像是在梦里,有时又像是真的。
既然电视文学剧本表现手法是以人物对白为主,那么人物对白越生动、越口语越好。对此,作为《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和《少年天子》等非常有影响的电视剧编剧、著名作家刘恒一语中的,他说,作为电视剧的编剧,第一能力是复原口语的能力。复原绝对不是照搬,而是经过艺术的加工、提炼和升华。有些编剧总也摆脱不掉书面语言,根本原因就是复原口语能力低。电视剧里的人物对白是否口语化,是编剧最重要的基本功,是考验编剧、衡量编剧、决定编剧作品好坏和作品多少的试金石!
如何把人物对白写得生动、写得口语化?捷径只有一条,刻苦地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向书本学习。听来,这似乎像吃了大蒜的嘴里发出的味道。但以我的体会,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途径可言。这里需要申明的是,人物对白口语化,并不是日常生活的大白话,而是经过精心提炼、反复琢磨、逐字逐句、冥思苦想推敲后,才可落在纸面上。刘恒说,剧本对人物对白的要求非常严格,要从台词中焕发出生动性,用台词来刻画人物、推动故事发展。写有康熙微服私访《琉璃厂传奇》《五月槐花香》《倾城之恋》等电视剧的著名编剧邹静之说,写好对白特别重要,不要流俗地写对白,要有生命。何为对白的生命?我理解,一个字,活!要想让对白活起来、有生命,这很熬人、很要功力,需要长期练习、潜心钻研,再加上天赋,才可修成正果。苦啊!
小说表现手法以叙述为主,电视文学剧本表现手法以人物对白为主,是两种文体所决定的。以本人的体会,在面对两种文体时,创作的思维状态和微妙感觉也完全不一样。写小说时,感觉似乎自己在与自己心灵交流,作者犹如当事者;而写电视文学剧本时,感觉似乎剧中人物与人物直面对话,作者仿佛是旁观者。相信有过两种文体实践的朋友,都会有相近的细微的感受。
小说:塑造人物可以调动一切手段
剧本:塑造人物只有靠台词和动作
无论传统小说还是电视文学剧本,塑造人物是作家和编剧的首要任务。如何塑造人物,两种文体采写小说,塑造人物、刻画人物性格可以调动叙述、白描、对话、动作、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等一切文学手段,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十八般武艺,尽显神通;而写剧本,塑造人物、刻画人物性格只有台词和动作这两种外化的基本手段,同时还得要肩负推动情节、讲述故事,甚至搭建结构的重任。
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最终根植于读者心中,一百个人心中可能有一百个林黛玉,一千个人心中可能有一千个贾宝玉。电视剧就不一样了,剧本塑造的人物形象通过演员二度创作,最终活生生地映入观众的眼睛,一百个人眼里往往只有一个林黛玉,一千个人眼里往往只有一个贾宝玉。
用的手段区别很大。
于小说如何塑造人物、刻画人物性格,由于篇幅关系,这里只谈一小点,即不要停下你的故事进行静止的人物肖像描写(而静止的肖像描写在我们看到的小说里比比皆是)。对此,老舍先生早有教导。写一个姑娘出场,不要急于静止地介绍她“梳着一条大辫子,长着一对儿浅浅的酒窝和两扇长长的眼睫毛”,而是让她先言语起来、动作起来,将她的肖像通过她的言行不经意间一点点地传递、渗透、熏染给读者。比如,她生气了,“把大辫子往后一甩”;她哭了,“泪水打湿了长长的眼睫毛”;她又笑了,“露出一对儿浅浅的酒窝”。鉴于此,本人曾向书法家求了一幅草书,“让你的故事流动起来”,挂在书房,以作自勉。
小说在言行中完成肖像描写,起到刻画人物作用,这一点与电视文学剧本可谓异曲同工。邹静之说,所有人物在电视剧里出场都应该带着事,一定要给他一件事情,这个人就一下子出来了,他的面目(性格)也出来了。剧本里,人物是否“梳着一条大辫子,长着一对儿浅浅的酒窝和两扇长长的眼睫毛”,根本不用你编剧瞎操心,编剧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个“刀刃”就是人物台词和动作(事件)。而一个人物在剧中说什么台词、做什么动作,归根结底是人物性格决定的。
一个人,阅历如何,身世怎样,学识深浅,心眼好坏,从事什么职业,身体是否健康,有什么爱好和习惯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性格形成、行为准则和道德取向。对一部电视剧而言,主要人物性格,决定剧本风格,决定故事走向,决定戏剧冲突,决定起承转合……决定剧本的一切!邹静之说,写电视剧,我的心得是认认真真做好梗概和分集梗概,还要做好特别细致的人物梗概(小传)。
当你计划原创或把小说改编成一部电视文学剧本时,不妨先把剧中确定的人物写一个小传,主要人物可以写一两千字,次要人物可以写七八百字。不要以为这样会耽误工夫。磨刀不误砍柴工。当你后来进入剧本创作时,以至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你会感到当初写人物小传有多么重要!这不是故弄玄虚,而是掏心窝子的真实感受。
原贴:剧本就是小说。是不是
JustAdajio
原贴:明星大侦探就是剧本杀吗?
BOSS-蚂蜂
剧本和小说差别很大。
剧本可以改编自小说,小说也可以改编自剧本,但二者差异较大,剧本与小说的不同之处在于两点:1、场景 2、人物心理和性格 简单的来说(其实上面是最简单的来说~哈哈~) 写小说很注重于环境的渲染,往往会占很大的篇幅,而古龙风格的小说在描写环境时就比较象剧本了“夜 子时 残月如勾”,几个字将环境交代清楚一笔带过。因为过多环境的渲染对拍摄毫无 作用,这是小说改编剧本被删掉最多的地方,镜头一摇,能抵几千字。 另外,小说很注重于人物的心理描写,小说中的“他想、他想到、他觉得...”这对拍摄也没任何意义。剧本注重于描写肢体语言来表达一个人的心理,譬如他感到紧张,剧本上是用“颤抖的手 、额头和手心的汗、无意识的抖腿、抽搐的脸”来表达的。
原贴:剧本就是小说。是不是
always_ok
剧本是由小说修整过的,角色台词等等都要定的;有的小说也可以通过剧本来写,剧本和小说不是一个东西
剧本主要由台词和舞台指示组成。对话、独白、旁白都采用代言体,在戏曲、歌剧中则常用唱词来表现。剧本中的舞台指示是以剧作者的口气来写的叙述性的文字说明。包括对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交代,对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体动作及内心活动的描述,对场景、气氛的说明,以及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在戏剧发展史上,剧本的出现,大致在戏剧正式形成并成熟之际。古希腊悲剧从原始的酒神祭礼发展为一种完整的表演艺术,就是以一批悲剧剧本的出现为根本标志的;中国的宋元戏文和杂剧剧本,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最确实的证据;印度和日本古典戏剧的成熟,也是以一批传世的剧本来标明的。但是,也有一些比较成熟的戏剧形态是没有剧本的,例如古代希腊、罗马的某些滑稽剧,意大利的初期即兴喜剧,日本歌舞伎中的一些口头剧目,中国唐代的歌舞小戏和滑稽短剧,以及现代的哑剧等等。
剧本的写作,最重要的是能够被搬上舞台表演,戏剧文本不算是艺术的完成,只能说完成了一半,直到舞台演出之后(即“演出文本”)才是最终艺术的呈现。历代文人中,也有人创作过不适合舞台演出,甚至根本不能演出的剧本。这类的戏剧文本则称为案头戏(也叫书斋剧)。比较著名的如王尔德的《莎乐美》等。而好的剧本,能够具备适合阅读,也可能创造杰出舞台表演的双重价值。
一部可以在舞台上搬演的剧本原著,还是需要在每一次不同舞台、不同表演者的需求下,做适度的修改,以符合实际的需要,因此,舞台工作者会修改出一份不同于原著,有著详细注记、标出在剧本中某个段落应该如何演出的工作用的剧本,这样的剧本叫做“提词簿”或“演出本”、“台本” (promptbook英音:['prɒmptbʊk]美音:['prɑmpt,bʊk])。此外,剧本是完整的演出脚本,有另外一种简单的舞台演出脚本只有简短的剧情大纲,实际的对白与演出,多靠演员在场上临场发挥,而这一种脚本则称为是“幕表”。
剧本主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和舞台提示组成。舞台提示一般指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说话时的动作,或人物上下场、指出场景或其它效果变换等。
原贴:剧本就是小说。是不是
色性禅心
原贴:明星大侦探就是剧本杀吗?
我不是乖乖女
原贴:明星大侦探就是剧本杀吗?
Ting
原贴:明星大侦探就是剧本杀吗?
三三
记得之前在知乎看到过一个回答,他说在他还在上高中的时候做过一个梦。梦到自己去了天堂,看到了一台记录人们命运的计算机。在那台计算机上找到了自己的资料,有小时候的,也有以后的,以后的工作什么的。然后又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女生的资料,联系方式、住在哪、毕业后去了哪。后来被上帝发现.......后来发现自己后来所学专业和梦里的相处无几,女生的家也是梦里的地址,毕业后考的学校也是跟梦里的一样。然后他说,后来的生活里也会做一些奇怪的梦,比如基于什么技术做出了什么,关于自己或别人的未来,甚至能够梦到昨天写的代码bug出在哪里。
当时看完这个回答,真的觉得超级神奇,感觉我们的人生好像真的有剧本。但是细细想来,我们的人生如果真的有剧本,我会希望自己拥有像这个人一样剧透自己和别人的能力吗? 可能基于神奇,我会选择有吧。有了做梦这项技能就像是自己的人生开了外挂,多爽!可是,当真的有一天,我拥有了这个能力,我开始梦到自己的未来,自己人生中一些重大的选择、转折点,发现自己的选择跟梦里一模一样,就像是在照着剧本生活。我所有自以为是自己的选择、决定原来只不过是别人提前书写好的,原来我逃不开自己的命运,那么我将来的生活里更多的应该是痛苦。
其实韩剧W两个世界就是这个问题的真实写照不是吗?一个自以为生活在自己的世界,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年轻人,在无意间发现原来自己的命运是由别人来书写的,原来自己的一切都是别人给的,包括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性格、自己的一切。然后,他开始反抗,开始和这股神奇的力量作斗争。
我想,我们都是自由意志的拥有者,我们都相信那句“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希望我们都可以活成自己最喜欢的模样!
VVey
南山之野
原贴:剧本就是小说。是不是
火候
原贴:剧本就是小说。是不是
小魔囡DoLeMe
原贴:剧本就是小说。是不是
塞纳迎风
于越
我非常相信一句话:人的命天注定 你的任何决定都是对的!也无需后悔!好多人都说你只要拼命努力才会看起来毫不费力!你要看到凌晨三四点的灯光!你要努力奋斗等等…这感觉都是让大家奔着猝死去的!
但其实你没必要看着城市三四点的灯光!你依然可以过得很好
任何事情都是注定要发生的!我们不能改变命运!之前我姥姥经常说一句话 阎王让你三更死你肯定过不到五更 任何事情出现了肯定有他出现的意义
kittylisa
有一句话说得好:生活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
我们小时候,似乎都是一个特别有理想有抱负的人。长大后,才发现生老病死都不是我们能掌控的。你看没读什么书的成龙成了国际巨星,而上过清华大学的因父亲生病要在身边照顾只能在老家当保安,并且一当就是几十年。生活往往具有戏剧性,这些人生剧本是他们都无法预测的。
所以,我们要好好的活在当下,无俱未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生百年,无论自己的人生剧本怎么书写,自己只要自强不息,量力而行,知足常乐,不做亏心事,就会心安理得,把遗憾降到最低。
❤. 情绪控ょ
原贴:求《笑谈人生》剧本
团花
不是
小说改编的剧本整体剧情路线和原著基本相同,但是由于供给的对象不同所以反映出来的内容和格式都有很大的区别,剧本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影视剧的导演和演员,所以主要突出的是场景的设置和角色的台词,整体来说剧本要比原著精简很多,小说可以写几十万上百万甚至上千万字,剧本就必须简化,要不然就没法拍了。
原贴:剧本就是小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