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改编电影
crystalsong1024
相同点:都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手段)和很高的文学价值。二者从源头上来讲都是剧本。
不同点:电影文学是区别于戏剧文学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戏剧文学是一种与小说、散文、诗歌并列的文学体裁。
戏剧文学剧本的台词是一种特殊的,也是很难掌握运用的文学语言;这一点和电影文学不同。
电影文学主要指电影剧本,还包括影片中的解说词、歌词等。电影剧本可以是剧作家根据生活直接创作,也可以根据其他文艺作品改编。电影剧本用文字塑造艺术形像,反映社会生活,表现编剧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态度,是一种文学作品,可以供读者阅读和欣赏。电影艺术有着丰富的表现手段。
戏剧文学,通常指戏剧剧本。戏剧有广狭二义:一是话剧、歌剧、戏曲的总称,一是专指话剧。狭义的戏剧文学也专指话剧剧本,广义的戏剧文学则应包括歌剧剧本、戏曲剧本在内。一般多取其广义的概念。戏剧人物的逼真性、戏剧冲突的尖锐性、戏剧场面的集中性、台词的口语化和动作性构成了戏剧文学的四大审美特征。
西江石头
在欧洲早期的电影史上,梅里爱曾经把戏剧的因素带进了电影,他把舞台表演的戏剧用摄影机记录下来。在今天也出现过戏剧电视剧这样的艺术形式,但是这些都不能真正代表影视剧自身的特征。
我们也可以把戏剧看作是一种再现时空的艺术,它是在舞台上通过真人的形体和语言的表演来再现现实生活的,这一点与影视剧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然而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舞台的真实只是在想象中才能存在。无论时间或空间,都是建立在一种预定的假设之上。譬如布景,即便再逼真,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一所房子与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房子都不可能同日而语,演员的表演同样也是虚拟性的。在中国京剧中,演员在做出骑马的动作在舞台上走几个圈就到了几千里以外的地方,再走几个圈又回到了原地。而在影视剧中,给人在时空上的感觉却如同在现实中一般,人物的表演也好,周围的环境也好,必须与现实相一致。要表现一个人骑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就得出现这个人物在不同的地方骑马奔驰的镜头,而不能像戏剧演员那样在舞台上随便做样子划拉几下就算完事。
从编剧的角度来说,电视剧与戏剧的区别在于情节和戏剧冲突的组织方面。首先,戏剧受到舞台表演的局限,演员的表演只能在有限的几个场景里展开,因而要求戏剧冲突高度集中。欧洲17世纪古典主义的戏剧大师们曾提出过“三一律”创作原则,要求时间、地点、情节高度集中。这些清规戒律尽管遭到非议,但在一定程度反映了戏剧的特性。电视剧在时空上却基本上不受限制,场景的设置可以根据剧情不断地变换,时间上也可以随意跨越。其次,在情节冲突的设置上,戏剧不可能设置太多的矛盾冲突,要求情节高度浓缩。在一般情况下,戏剧冲突就是从一开始就展开,然后逐渐发展,到高潮,再到最后的结局。而在电视剧中,戏剧情节可以比较迟缓,一集中可以写好几场戏剧冲突,矛盾的解决也是缓慢的,犹如生活本身一样。
我们把电视剧与戏剧进行这样的比较,绝不是有意要贬低戏剧的艺术价值和表现力。在复制现实生活方面,电视剧的确比戏剧来得真实,但是艺术价值的高低并不取决于这种真实性,而在于这种真实当中所包含的理念。在包容理念的力度上,戏剧由于受外在因素的制约较少,往往更具有艺术魅力。
以前我们总是以为,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这样的观念在现代戏剧中有些站不住脚,如《等待戈多》这样的现代派戏剧,很难说有什么戏剧冲实,如果有,那也不是我们原来理解意义上的冲突。这样的戏剧恐怕也很难用电视剧来表现,即便能够表现出来,恐怕也不是我们所理解意义上的电视剧了。从这里,似乎能够看出电视剧与戏剧的区别来。
让我们把电视剧《雷雨》与原来的话剧进行对比,以说明电视剧与戏剧间的差异。假设把这部四场次的话剧改写成二十集的电视连续剧,我们感到最困难的会是什么呢?显然,按照话剧里提供的故事情节,要编成一部二十集的电视剧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在现有剧情的基础上,拓展时间和空间。也就是说不能像在话剧中这样,从鲁侍萍到周家大院看女儿鲁四凤开始写起,而应该追溯到很多年以前鲁待萍与周朴园的那段情感上。这样,时间上推延了二十多年,为我们编织故事情节留下了很大的余地。
rainbow旺
什么是电影文学?
区别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的新的文学样式,主要指电影剧本,还包括影片中的解说词、歌词等。电影剧本可以是剧作家根据生活直接创作,也可以根据其他文艺作品改编。改编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一种再创造。
电影剧本用文字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剧作者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态度,是一种文学作品,可供读者阅读和欣赏。然而它并非是最后完成的艺术作品,也不仅仅是供读者阅读欣赏的,它是为拍摄电影而创作的,是影片摄制的基础。因此,它既属于文学范畴,又受到电影特性的制约,是文学特性与电影特性辩证统一的产物。电影剧本如果不适宜拍成影片,脱离了电影的基本要求和规律,也就失去了它独特的美学价值。因此,必须用电影思维方式来创作剧本。电影剧本的特性,首先表现在它应该具备鲜明的动作性和画面感。读者在阅读剧本时 ,应能“ 看见 ”或联想出未来影片中一幅幅运动的画面 ,“听到 ”这些画面中的声音 ;其次,它应显示出未来影片中的蒙太奇结构以及丰富的潜台词。正是这种动作性、画面感和蒙太奇结构使电影文学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给予读者特殊的审美享受并成为银幕形象的基础。
影视文学的基本特征。 ①形象的可视性;②高度的逼真性;③蒙太奇结构。
2.什么是戏剧、什么是戏剧文学,其特征分别是什么?
戏剧是一种把人物安排舞台上、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思想性格,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戏剧文学是供戏剧演出用的剧本,它是戏剧艺术的首要因素,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其特征是:在一定时空内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动作化与性格化的人物语言。
戏剧文学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作为文学作品,应当具备一般叙事作品共同的要求,并应当具有独立的欣赏价值;另一方面,它作为戏剧演出的基础,只有通过演出,才能表现出它的全部价值。因而,它又要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约,必须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
戏剧文学为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必须具有以下的其特有的特点:
①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
②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③剧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性格。
戏剧有许多种,它的分类有不同的标准。按照表现形式,它可以分为话
剧、诗剧、歌剧、舞剧、戏曲;按照内容性质,它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即能反映悲喜等思想感情的复杂变化的戏剧);按照题材所涉及的方面,
它可以分为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科学幻想剧、童话剧、儿童剧;按照
篇幅规模,它又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资料来源:文学概论
原贴:什么是电影文学、戏剧文学
kikoco__小痘痘
1、 什么是电影文学?
区别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的新的文学样式,主要指电影剧本,还包括影片中的解说词、歌词等。电影剧本可以是剧作家根据生活直接创作,也可以根据其他文艺作品改编。改编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一种再创造。
电影剧本用文字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剧作者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态度,是一种文学作品,可供读者阅读和欣赏。然而它并非是最后完成的艺术作品,也不仅仅是供读者阅读欣赏的,它是为拍摄电影而创作的,是影片摄制的基础。因此,它既属于文学范畴,又受到电影特性的制约,是文学特性与电影特性辩证统一的产物。电影剧本如果不适宜拍成影片,脱离了电影的基本要求和规律,也就失去了它独特的美学价值。因此,必须用电影思维方式来创作剧本。电影剧本的特性,首先表现在它应该具备鲜明的动作性和画面感。读者在阅读剧本时 ,应能“ 看见 ”或联想出未来影片中一幅幅运动的画面 ,“听到 ”这些画面中的声音 ;其次,它应显示出未来影片中的蒙太奇结构以及丰富的潜台词。正是这种动作性、画面感和蒙太奇结构使电影文学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给予读者特殊的审美享受并成为银幕形象的基础。
一部影片的艺术价值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电影剧本的文学价值。电影剧本的文学价值主要表现在它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表现形式上,其核心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剧本中的人物形象是否具有真实性、独特性和典型性,人物形象是否能反映深刻的思想内容,是衡量电影剧本文学价值的主要依据。然而,电影剧本的文学价值仅仅为电影的艺术价值提供了一个基础,影片是否能充分反映剧本的文学价值,甚至超过其文学价值,首先取决于电影导演的完美处理,以及演员、摄影、美术设计、录音作曲等的共同创造。就剧本和影片而言,通常只有两种情况:剧本的文学价值得到体现甚至提高;剧本的文学价值遭到削弱(影片不如剧本)。
电影文学的产生,是电影艺术日趋成熟的结果,电影文学的发展,也促进了电影艺术的进步与繁荣。在早期电影创作中,既没有完整的剧本也没有从事电影剧作的作家,只是导演根据自己的意图来拍摄情节简单的无声短片。随着电影的影响的扩大,一些作家和戏剧作家参加到电影创作中来 ,为电影拍摄提供故事梗概、戏剧冲突和拍摄大纲,然后由导演在拍摄过程中加以丰富、完善。此后不久,出现了比较详尽的电影脚本,这是电影剧作的一个重要发展。然而电影脚本仍旧只是为拍片服务的,并不具备独立的文学价值。在电影脚本的基础上产生的电影剧本,使电影文学独立于其他文学样式。1922年,洪深为中国影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创作了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申屠氏,发表在 1925 年东方杂志第22卷1~3号上,这是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电影剧本。
原贴:什么是电影文学、戏剧文学
L1231
相同点:都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手段)和很高的文学价值。二者从源头上来讲都是剧本。
不同点:电影文学是区别于戏剧文学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戏剧文学是一种与小说、散文、诗歌并列的文学体裁。
戏剧文学剧本的台词是一种特殊的,也是很难掌握运用的文学语言;这一点和电影文学不同。
A丶Huan
到底怎么样的小说才适合改编成电影呢?现在又有那么多的电影被仓促的改编成小说。
首先要有好的故事,其次要有视觉感,另外还需要什么,大家来说说。
我想最重要的就是故事好,现在的电影,缺的就是好剧本。
张艺谋的《活着》拍出了余华小说的精髓吗?我不赞成。最优秀的小说是不可能改编成最优秀的电影的。 因为最优秀的小说,必然有电影艺术无法表现的内容。
反过来说也一样,视觉艺术必有语言艺术无法达到的效果,最优秀的电影往往不是由小说改编而来,小说和电影的关系不是对等的,小说能为电影提供优秀的故事,剩下的,就看电影工作者的功力了。
写故事的时候老是被埋怨没有镜头感,没有镜头感。
有了镜头感故事又找不到北了。所以说还是改编比较好,至少在我看来要轻松点。与其创作不出好东西,还不如好好的临摹大师。
呵呵,以上一家之言,贻笑大方。
原贴:电影文学与小说文学的关系
小果子
首先需要高度的还原,还原的不只是内容,更需注意的是精神层面的,之所以敢被称为经典,说明在精神层面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力和作用。
其次应该注意“改编”二字。现在很多的影视剧,为了娱乐的效果,加大了搞笑等层面,导致精神层面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我们改,是通过改动让更好的精神层面更加的突出,更利于百姓的理解。敢称为经典,说明它需要不断的琢磨和研究,说明普通的百姓难以理解,应通过改动使人民更好的理解和欣赏。
最后改成电视剧,是更加的通俗话和形象话,是值得鼓励和支持的。
心大心细
谢邀。说实话,本人是个原著党,遇到有些优秀的影视作品,但凡是改编于文学作品的,如果之前没有看过,都会去翻来看看。然而,往往是看完之后还是觉得原著好。
第一,从呈现效果来看。毕竟影视作品是靠视觉和听觉的结合来呈现给观众,很多人物的内心描写只能通过演员的表情和台词来呈现,这一大部分关系到演员的演技问题,这就很难说了,遇到好的演员,人物个性都会表现的饱满一些,反之,都会影响到整部影视作品的观感。
第二,从剧本内容来看。影视作品的剧本又不能跟原著完全保持一致,否则会让观众索然无味。但也不能偏差太大,否则就会遭到背离原著的抨击。可见,一部影视作品的剧本改编程度也是很难把握的。
所以,影视作品如何能够跟原著的文学作品媲美,首先,要有表现力非常强,演技好的演员。第二,剧本的改编要恰到好处。
能全部满足的影视作品其实非常少,这就是为什么观众都会觉得影视作品不如原著的原因。
李嘻嘻爱抹茶
首先说电影和电视剧由于自身的特点,改编经典文学作品时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一、电影
时间限制是最大的瓶颈所在,如果经典文学作品的故事内容宏大,人物众多,场景很多,那么电影改编的时候就得选择重点,甚至是专挑其中的精华部分加以表现,比如《赤壁》,而即便如此也有上下两部之多,可见《三国演义》自身的故事多么宏大。
二、电视剧
对电影来说的时间瓶颈,到了电视剧这里显然不是问题了,反而对电影来说不是瓶颈的观众注意力集中问题,成了电视剧的瓶颈。那么他必须强调的就是那么多内容的连续吸引力了!比如还是《三国演义》,为什么有了一部很经典的版本在前,第二部还敢于投入巨大进行拍摄呢?答案除了第一部太注重视觉化经典而没有现代化其对白之外,没有别的更重要的原因了。因为这是经典的第一部《三国演义》留下的唯一一处破绽,给了现在的年轻人很认可第二部的最大理由!
可见,这个问题除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外,还需要充分结合时代,结合观众的普遍反应来仔细研究才行。
就简单谈这些吧,认可的请点赞,回答完毕。
志在四方
所谓的经典文学——是历史发展潮流中脱颖而出的文学精品,具有极高的欣赏性和阅读性,它的文学价值,经历了千百年的沉淀,依然弥久陈新,思想和精神都能完美的保存下来;经典文学所承载的历史价值,具有永恒和极高的感染性,其创作的内容具有独特的价值追求,具体表现在:热心关注社会各阶层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勇于批判黑恶势力,歌功颂德正义之士,生动的塑造刻画正面人物的形象精神,弘扬人道主义正义观,完美的还原真实历史,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和本质特征,给人们一种庄严厚重的历史感,其华美生动的文字,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能深沉厚重的撞击读者的心灵,????️论经历多少朝代——都能耳目一新,给世人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形象。
要让经典文学成功的翻录、激活成影视作品,提升人们的艺术欣赏、审美观,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这就要求导演和演员们,具有极高的文学素养,对经典文学的深度领悟,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读懂、读透经典文学的精神内涵和思想精髓,跨越时空隧道,让高超的演技,内心的情感,全心努力的融入到经典文学所要表达的思想精华、美学观和道德理念,实质完美的展现给观众,给人们一场空前——美的艺术盛宴 !
不醉不归
文学经典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是因为它具有跨越时代的价值观念和美学观念,并呈现出一定的普适性的文学文本,具有权威性、神圣性、典范性。而且经典应该具有内涵的丰富性、实质上的创造性、时空上的跨越性还具有无限的可读性。正因为如此,文学经典成为众多影视作品的素材源泉。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很多文学经典被改编后,其思想内涵缺失了很多,往往得不到大众的认可!
文学经典给人的是想象空间,每一位导演都有自己的审美爱好,自己对于文学经典的理解,展现给我们的是他所理解的生活,作品。
所以,要想成功改编经典文学,除了要有很深的生活感悟之外,还要要求导演,演员,完全的读懂经典文学要表达的思想,然后再呈现给大家!
migimigster
℃áSδΙè
原贴:电影文学的电影特性
fairync
原贴:电影文学剧本格式
孤纵横
原贴:电影文学的收录
桑桑子
原贴:什么是电影文学、戏剧文学
manson
原贴:电影文学的电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