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以来,我问过很多人这个问题,也被很多人咨询过这个问题。来来往往,得出来一个答案,就是:贴近生活。
在这里,贴近生活不是指一定要写“都市”,一定要写“喜剧”。
贴近生活是指不要去写一些只有自己才能看懂的东西。
写剧本和写小说常常被人拿来放在一起比较,这是因为都属于文学体系的文字创造。但在这里存在一点不同,也是最大的不同,就是剧本会被拍出来,而小说不会。
意思是:当第一次与观众/读者见面时,小说是以文字呈现的,而剧本是以影像呈现的。
那么举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曾经乃至现在,有很多的意识流小说,都是很难付诸于荧幕的。因为通常是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读者在心理活动中跟着主人公的思绪走,这是依赖于文字。但是当实现影视化后,在小说中两页纸的心理活动,很可能只是主演的一个面部表情。
在行为举止和心理活动上,就是剧本与写小说的最大区别。
那么当落实在剧本当中时,需要考虑的就是:语气,环境,和一段台词,是否能给观众带来你想表达的讯息。
我看过一些人刚开始写剧本,写的都是自己想的,付诸于文字上,别人读不懂什么意思,只有他自己懂。并且认为还写得不错。这就是问题所在——他可以写明白,但偏不。通常来说,这样写剧本的人,都是两极分化的。有的人吃这套,大多数人不吃。因为不接地体,不贴近生活,不明白你要讲些什么。
所以写剧本,还是要把自己放下来,去写普通话,写普通人能听明白的话。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