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提得很有趣味,把很多“谜”的因素联系在一起了。一是彭加木研究员在罗布泊科考而失踪,至今未能找到,他是怎么失踪得?是死是活?这一直是个谜;二是关于“双鱼玉佩”有很多神秘的传说,包括有复制穿越功能等等,这也是个谜;三是王莽的改革很奇葩,在那个时代,他为何会推行那不靠谱的改革,这是个谜;四是王莽的头颅为何后世会被珍藏了三百多年,这也是个谜。
这各种各样的谜题被传言联系在一起,确实很能引人注意和兴趣,但是,现实是怎样的呢?
下面分几个问题来说明:第一,彭加木的失踪与双鱼玉佩有关系吗?第二,关于双鱼玉佩的传说是怎样的?它有复制穿越功能吗?第三,王莽为何被说成是彭加木的“穿越者”?王莽到底实行什么奇葩改革?让人们传说他是穿越者?
第一,彭加木的失踪与双鱼玉佩有关系吗?
彭加木(1925.5.19—1980.6.17)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的研究员,1956年,他放弃了去苏联莫斯科学习核磁共振新技术的机会,开始赴新疆考察,而他到罗布泊考察活动有三次,1964年3月5日至30日第一次到罗布泊外围考察,1979年11月15日至12月20日第二次到罗布泊考察,1980年5月第三次到罗布泊考察并担任中国罗布泊科学考察队长,6月17日在罗布泊科考时不幸失踪。
彭加木研究员
彭加木研究员第三次到罗布泊考察的失踪确实是一个谜。
1980年的5月,彭加木带领他的考察团队一行10人于3日出发,进入罗布泊。其实,6月份是罗布泊最危险的时期,当地有俗语说:“6月不过罗布泊。”可是,彭加木团队是为了寻找一种在6月份最适宜于生长的植物,所以才选择在6月份走进罗布泊。他们在出发时带了四桶水和两桶汽油以及必备的物品。
可是,考察团队在进入罗布泊的一个月时间之后,即在6月3日左右,团队的汽油和水出现告急,还好,三天之后到达了一处事先设好的补给点得到了补给。休整之后他们继续出发,但半个月之后,团队所携带的水再次宣布告急,很难撑到下一个补给点。他们不愿放弃考察,于是,他们要求后方送补给。
当时,彭加木发出了了一份电报:“……请求紧急支援油300公斤,水500公斤,现在所剩的水只能撑到18日。”电报很快得到了回复:“马上运送物资,请原地待命。”
当时用直升机运送水费用很高,考察队一边等补给,一边想自己找找看,看是否能找到水源。于是,彭加木和水文专家王文忙了一天在附近找水源,但没有能找到。次日,彭佳木提出扩大范围寻找水源,但他们又舍不得开车出去,担心消耗了已经不多的汽油而又找不到水。
水没有能找到,大家早餐吃得不愉快,彭佳木沉默不语,他回帐篷去了。之后,汽车司机王万轩也回到帐篷,此时,他在帐篷里发现了彭加木留下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往东去找水井,彭。”纸条上写的时间是6月17日10点半。
彭加木留下的纸条
可是,留下这张纸条之后,却再也不见彭加木回来。后来,科考队的补给送到了,考察队四处寻找彭加木,依然没有找到。之后,整个科考队都加入了寻找,找了几个月时间,还是没有发现彭加木的任何痕迹。再后来,党中央、国务院得知消息后,告知中国科学院领导并与新疆取得联系,共有4次派出十几架飞机、几十辆汽车、几千人拉网式地四处寻找,寻找队顶着暴风,越过了沙包、沙梁、沙山,但都没找到任何与彭加木有关的蛛丝马迹。很长时间过去,民间仍有一些热心人继续寻找彭加木,但都没有能找到。
1982年1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在彭加木失踪的地方,树立纪念碑,碑上刻着:“一九八零-六-十七彭加木同志在此考察时不幸遇难”,上海市人民政府追认彭加木为革命烈士。这就是表明,政府机构确认了彭加木研究员已经遇难了。
然而,彭加木是在神秘的罗布泊神秘地失踪的,而且,一直没有能找到尸体,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传言。
彭加木失踪的地点
罗布泊本来就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因为他环境恶劣、人迹罕见,因而流传着种种神秘传说,关于它的神秘传说不亚于百慕大三角,尤其是双鱼玉佩事件,更是使罗布泊蒙上了一层非常神秘的面纱。据传,双鱼玉佩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复制功能,就像是镜像一样,能把一个东西像是粘贴复制一样,复制出一模一样,简直是难以辨别原物和复制品。
彭加木失踪后没有任何踪迹,他消失得很神秘,而双鱼玉佩也传说有神秘的复制功能,于是,便有了彭加木的失踪与双鱼玉佩有关的传说。人们传说,人们说彭加木在罗布泊的古遗迹中发现了一块双鱼玉佩,这个玉佩具有神秘的力量,可以对人和其他生命体进行“镜像复制”,接触到玉佩,便会复制出一个与碰到玉佩的人一模一样的人来!而在彭加木出去寻找水源时就碰到了双鱼玉佩,彭加木就被被复制了。复制的结果还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所复制之后,有了两个彭加木同时出现,于是,为防止事件的泄露,便实行了极为保密的措施,彭加木改名换姓,隐匿起来,而对外便宣称彭加木失踪了!还有一种说法是彭加木复制之后,便穿越到了古代,所以就找不着了,而其中一种可能,便是穿越到了西汉末,成了实行“新政改制”的王莽。
其实,随着《盗墓笔记》《鬼吹灯》等一系列充满神秘、刺激、冒险以及大量穿越题材的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的出现,人们对于神秘的事件充满了兴趣,喜欢把神秘的事件附上神奇莫测的传说,彭加木神秘失踪与双鱼玉佩的神秘传说被人们加到一起,形成了非常神秘的传说。
其实,双鱼玉佩的出现和彭加木并没有任何关系,首先,彭加木是研究生物化学的令人尊敬的科学家,他多次进入罗布泊考察,他的失踪地点是在离科考队营地约17.5公里处,在这一片区域,根据就没有发现什么双鱼玉佩;而双鱼玉佩则是考古学家在内蒙古一座公主墓里发掘出来的古代辽国的文物,从双鱼玉佩发现的地点来看,与彭加木的失踪地点的距离实在太远了,不可能发生任何关系。
其次,彭加木研究员的失踪时间是1980年6月17日,而陈国公主墓中的双鱼玉佩是在1986年才被发掘出来的,玉佩发现在后,彭加木失踪在前,距离达6年左右的时间,不可能有任何关系。这很难用来解释彭加木接触到玉佩,更不可能解释彭加木“穿越”等等离谱的传说了。
第二,关于双鱼玉佩的传说是怎样的?它有复制穿越功能吗?
双鱼玉佩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中国很早就有鱼纹图案的物品,中国古代渔业发展很早,原始社会的彩陶上早就有单体鱼纹、双体鱼纹等各种关于鱼的图案,到了汉字就有象形的“鱼”字。而鱼纹图案被应用于玉器制作上,有了很多鱼形佩饰。商代就有佩鱼风尚。唐代以后,玉器上含有吉祥寓意的玉雕佩饰,鱼形纹是玉雕佩饰中最常见的图案,宋元时期的鱼形玉佩就更多了,元明清三代的鱼形玉佩出现了更丰富的鱼形图案纹样,并有鱼与荷花、鱼与磬等合成的图案,其寓意也很好,“连年有余”“吉庆有余”等。
而真正的“双鱼玉佩”是在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今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的古墓里挖掘出来的,这个墓是辽陈国公主及驸马的合葬墓。这块玉玉佩,属白玉圆雕,以阴线刻出眼、腮、腹鳍、尾等细部,双鱼嘴部穿孔用金链系佩。它长6.5厘米,现藏于内蒙古博物馆。
双鱼玉佩
原本从辽陈国公主墓所挖掘出来的这块双鱼玉佩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它与墓中挖掘出来的其他文物一样,是墓主人的陪葬品,如果要说它的意义,那是因为辽国崇尚佛教,而双鱼藏传佛教中“佛八宝”(又称八瑞相、八吉祥,依次为宝瓶、宝盖、双鱼、莲花、右旋螺、吉祥结、尊胜幢、法轮)之一,表示喜庆吉祥。刚开始这吉祥物很普通,当时双鱼玉佩刚发现时,人们并没有对它特别在意,可是,后来因为一些神秘传说,特别是《盗墓笔记》等产生了重要影响之后,其神秘性变得越说越神了。比如,《盗墓笔记》的蛇眉铜鱼的原型就是双鱼玉佩,于是,人们便将双鱼玉佩和一些灵异、神秘的事件联系在一起。
关于双鱼玉佩的神秘传说之一,就是与彭加木的科考队联系在一起,说是科研队在罗布泊大漠深处的一处古代遗址中,发现一很像是鱼形的物品,而这物品很奇异,于是,科考人员将其带回实验室,当这鱼型物品被放入鱼缸里时,便出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水里的一条鱼突然变成两条,一模一样的两条。而其中一条鱼死了,另一条鱼也跟着很快死掉。科研人员对鱼的解剖发现,两条鱼的内脏是相反对称的。这便说成是双鱼玉佩的神秘功能在起作用,鱼在另一个世界有镜像,是神秘的反物质想象。再后来就与彭加木神秘的失踪事件联系在一起,有了彭加木复制或穿越的传说出现了。
与两条鱼死亡的事很相似的还有一个说法,据说,人们在沙漠里发现了一群行动诡异的人,经常在沙漠里神秘出现,后来人们发现了他们的尸体,解剖之后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现象,他们的内脏与常人相反,而两个长得完全一样的奇异人,他们的内脏位置是相反。在他们胃里还发现了从未见过的植物,于是,人们传言彭加木到罗布泊正是为了寻找这奇怪的植物,若当他接触到这植物之后,就发生了类似于双鱼玉佩神秘作用之后的现象,复制功能发挥作用了。
关于双鱼玉佩的神秘传说之二,据说,上个世纪80年代,在罗布泊出现了一群行动怪异之人,这些人增加得很快,后来,在附近村子里也发现了同样的人,他们长得一模一样。这奇异的事被村民报告给上级,上级便派了专门的考察队来调查研究,考察队随后在罗布泊深处发现了一处遗迹,他们怀疑是外星人废弃的基地,在这遗迹里,他们发现了一块神秘的玉佩,上面的图案是两条鱼首尾相连,这玉佩有一个神秘的功能,就是可以让别的物品复制出一模一样的另一个,于是,这玉佩被称为“双鱼玉佩”,至于为何会具有复制功能,一直都没有能弄清楚。
不过,“双鱼玉佩”神秘的复制功能谁也没有见过,它被传得神乎其神,其实,只是人们的传说而已,玉佩只是一个物品,是表示吉祥的物品,没有可信的证据能证明它真正具有复制功能。
第三,王莽为何被说成是彭加木的“穿越者”?王莽到底实行了什么奇葩改革?让人们传说他是穿越者?
王莽被传说成了彭加木的“穿越者”,这其实是把上面所介绍的两个神秘的传说连在一起,然后再与王莽实行的奇葩改革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神乎其神的传说。“双鱼玉佩”的神秘复制功能被联系到彭加木的神秘失踪事件上,并放在罗布泊这一神秘的大漠的背景里,接着,又联系到西汉末王莽所推行的当时很不适宜推行的改革上,于是就有了“彭加木因双鱼玉佩神秘作用而穿越成王莽”的传说。
其实,这样的传说只是把三个神秘的事件、物品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更神秘莫测的传说,根本就没有事实根据。但是,为什么会把西汉末的“改革家”王莽说成是彭加木的“穿越者”呢?这当然是王莽看似像“穿越”了时代的“改革”是有关系的。
王莽(前45年-23年10月6日)是西汉末期的权臣,是一位奇怪的政治家和奇葩的“改革家”。在西汉末,由于太监揽权、外戚专权,导致了外戚执掌朝政的严重畸形政治现象。王莽是西汉外戚世家魏郡王氏的重要成员,是新显王王曼的第二个儿子,是孝元皇后王政君的侄子,当时,王氏家族在朝中威权显赫,皇帝只是傀儡,而王莽是王氏家族中有权谋、有学识和才华的年轻一辈,在孝元皇后专权的后期,王莽成了王氏家族在朝中执掌权力的代表,在当时权倾朝野,很有威名。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汉哀帝去世,但未留下子嗣,太后王政君收回传国玉玺。王莽被众臣推举为大司马人选,王太后诏命王莽再任大司马,录尚书事,兼管军事令及禁军。王莽拥立九岁的汉平帝登基,而王莽代理朝政,获得朝野一赞同。元始元年(公元1年),有大臣们向王太后提出应享受王莽与霍光一样的封赏,而王莽推辞,之后才接受了“安汉公”称号,但他坚决拒绝受封二万八千户食邑俸禄。当时,王莽为太傅,领四辅之事;孔光为太师、王舜为太保、甄丰为少傅,四人成了汉平帝的辅政大臣,王莽成了“四辅”之首。
但不久之后,王莽开始排除朝中异己,清除敌手,独揽朝政,特别是抑制汉平帝的外戚卫氏家族,禁止其回到京师,后来借机诬陷诛杀了外戚卫氏一族。元始三年(公元3年)王莽的长女王嬿被立为汉平帝刘衎的皇后。王莽的权力越来越大,而他的权力欲也开始膨胀。
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公元9年1月15日),王莽接受孺子婴(刘婴)禅让,成了“建兴帝”,改国号为“新”,并以初始元年十二月初一为新朝始建国元年正月初一。因而,王莽也称为“新帝”。
王莽
王莽登基后不久,便宣布实行改革,推行一系列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首先,王莽改革是以儒家经典作思想依据,以以周朝礼制为仿效的对象。
王莽处处根据儒家经典来行事,他说:“承天当古,制礼以治民。”他“议论决断,靡不据经”;他言必称三代,事必据《周礼》;他“每有所兴造,必欲依古得经文”;他把一切政令、设施都仿古效古,搞得很古雅;他把一部《周礼》视为是他推行新政的蓝本。王莽是一位儒家理想主义者,他的政治行动让死后很多大儒们很赞赏。(参看王莽新政:儒家政治理想的巅峰与失落人民网[引用日期2013-10-09])
其次,王莽把一大批政府机构和官职改换名称。
在中央官职中,他将大司农改为羲和,后又改为纳言;将大理改为作士;将太常改为秩宗;将大鸿胪改为典乐;将少府改为共工;将水衡都尉改为予虞;将光禄勋改为司中;将太仆改为太御;将卫尉改为太卫;将执金吾改为奋武;将中尉改为军正,等等。
在地方官职中,将太守改为大尹(或卒正、连率);将都尉改为太尉;将县令(长)改为宰等等。
王莽还新增了不少新官职,比如,在中央新置“大司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列于九卿;新置“大赘官”执掌舆服御物;新设“司恭、司从、司明、司聪、司睿”等五大夫等。
此外,王莽竟然根据古籍,更改了秩禄之号,按传言中的周制大封五等诸侯共796人,附庸1511人,而其中不少并没有能得到封地,只领着每月几千钱。
在体现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已确立二百多年后的时候,王莽全面恢复分封制,用世袭的办法代替选任制,其实是一种历史的例退,无论如何都是行不通的。
王莽
再次,在经济上,王莽实行了王田、私属制等。
王莽根据古书上所记载的井田制度来实行经济改革,他颁布了一道很有名的经济诏令:“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敢有非井田圣制,无法惑众者,投诸四裔,以御魑魅。” (班固:汉书·卷九十九中·王莽传第六十九中)
这其实是下诏推行两项核心内容:其一,王莽将全国土地改称为“王田”,废除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国有制,私人不准买卖;其二,一家有男丁八口的可受田一井即九百亩,一家男丁若不足八口的,而土地超过九百亩者,须将多出部分分给宗族邻里;原来没有土地者,按规定的制度受田;其三,将奴婢改称“私属”,不得买卖;其四,若有人敢于攻击井田制度、煽动和破坏法令者,将被流放至边境。
王莽新政时期所推出的“王田”“私属制”其实在当时是很有针对性的,因为当时土地和奴婢问题是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王莽推行了解决措施。应该是王莽不但看到了社会存在的要害问题,而且有了解决的办法,这对于利用禁止土地买卖来抑制土地兼并,这有益于从根本上解决农民与土地分离的现象。
但是,土地私有制已经延续了六七百年,到西汉末已经是稳固的经济现象,要想靠一纸政令将土地私有制废除,将土地变为国有,这是行不通的,因为,新政措施因遭到豪强大地主们的反对而最后被废止了。后世评论王莽的新经济政策为“井田制”乃书生之论,非确实可行的。
此外,王莽还推行“宝货制”和新的“礼乐制度”。
王莽的新政中推行了“宝货制”,将货币分为五物、六名、二十八品。“五物”是指金、银、铜、龟、贝五种币材。“六名”是指金货、银货、龟货、贝货、泉化、布化六大钱币类型。
可是,“宝货制”根本就缺乏现实可行性,换算复杂,币制混乱,致使商品流通不畅,民间不用当时的官币,而私自用五铢钱来交易。这造成了民间商业的大混乱。
王莽非常羡慕周朝的“礼乐制度”,在他看来,“周公践天子位,六年朝诸侯,制礼作乐,而天下大服”,所以,他认为“制度定则天下自平,故锐思于地理、制礼、作乐、讲合六经之说”。于是,他根据《周礼》所载的周朝的国家典则,拟定了一套新朝的礼乐制度。可是,他其实是把《周礼》简单化了,认为只需几条命令便能实行古时三代的兴盛局面,这只能是一种幻想,是非常不切合实际的。
王莽执政的初期,曾经使社会各阶层、各类身份的人都能获得一些实际好处,曾受到支持,因而得到了各阶层的支持。可是,在后来,王莽新朝的经济总体收入根本不能满足不断增强的利益欲求,并且,他土地公有的制度损害了豪族的利益,其经济政策遭到了抵制,而经济发展受影响,财政收入大幅减少,国库很快枯竭,社会矛盾激化,而王莽又对改制期望过高,政策推行太急,最后就失败了。
此外,王莽掀起了空前绝后的改名运动,可是,他的改名运动也太奇葩了,无论地名、官名、建筑名,差不多都改了,改得面目全非,让人们都认不得了。而且,他一改再改,有的甚至一年间改了五次,引起官民的厌恶,这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王莽改制的失败主要在于他所推行的改革措施太不切合实际了,既太过于崇古(礼乐制度、官名等)又太过于超前,如实行土地公有制等,这不适宜当时现实的政策注定是要失败的。而且,王莽刚愎自用,专权霸道,所用非人,性情狂躁等,最终不仅新政很快失败,而且,连新朝也无法保住,最后,被汉室的后裔刘秀推翻了,西汉后的短短新朝也被东汉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