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写了篇东林党的文章,复制过来共诸位感兴趣的朋友参考。
言入正题,东林党人从来代表的都是大地主和大商人的利益,一切认为东林党代表广大老百姓利益的想法都是自作多情!
下面转入我个人的文章,有兴趣讨论的可以留言。
拜张廷玉、冯铨、李建泰、范文程、纪晓岚等儒学大家所修《明史》所赐,东林党一直以来被当做明末最大的进步力量。电影大明劫中虽未直接描写东林党,但一层层的刻画却仍不敢将东林慕虚名的本色刻画出来。
电影大明劫剧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随着新史学观兴起,更多的历史爱好者不在沉溺于东林说什么,而刚着重于看东林做了什么,从而更加客观地看待东林党的历史作用。
源起
万历二十二年,吏部文选司郎中顾宪成因在推荐阁臣会议中故意触怒明神宗,被削去官籍,革职回家。回到家的顾宪成并未放弃其政治理想,在常州知府、无锡知县的资助和支持下,顾宪成于无锡开东林书院,宣扬他的政治理想。
位于浙江省无锡市的东林书院(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初东林的政治理想十分吸引人,一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对联,虽一字未写救国救民,但那种打抱不平的传统读书人形象却于日渐消沉的明帝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实事求是的讲,明朝晚期明帝国各类矛盾确实十分尖锐。一方面自万历十五年神宗皇帝闭关起,至万历二十二年,因皇帝消极对抗文官集团,故意搁置大量官员的任命,阻挡了官员升迁的脚步,因此文官集团并不喜欢这位皇帝;另一方面,碍于万历三大征和西北救灾的巨大支出,朝廷重启了东南地区的各类商税和工矿税,因此帝国中央与东南经济基层的矛盾亦十分突出。
其三则是中央权力之争,明初在劳模朱元璋的奋力打击下,武勋阶层基本消解,直至土木堡之变后,武勋阶级被一网打尽,除个别人外,剩余的皇亲贵胄沦落为混吃等死的高级宠物,政治上已失去了左右朝政的话语权。
明宣宗后,宦官集团开始成为新兴的权力阶层,并与文官阶层针锋相对,双方势力此消彼长,近两百年斗智斗勇之下,文官集团最终在徐阶、张居正时期势力到达顶峰。
万历后期,神宗开始有计划的重用宦官,打压文官阶层。最终因“立太子”事件,皇帝与文官矛盾激化,文官集团中的激进派被扫出朝廷,前文所述顾宪成即是其中之一。
自此,可以看出,与其将顾宪成开书院的所为解释为救国救民,不如将其看做是政治斗争失败者妄图重新争权的一次尝试。
东林党创始人——顾宪成画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展
其后的几十年,东林书院以其宣扬的士大夫传统价值观吸引了一大批知识分子追随,这里面虽不乏杨链、左光斗之类的钢铁硬汉,但更多的其实是类似于李三才之类的政治投机者。
知识分子当中永远不缺的就是政治投机者。对其而言,理想只是宣传的手段,与“阿弥陀佛”、“哈利路亚”并没有实际区别;权力才是现实,无论实现抱负还是演绎人生,终极权力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首辅的宝座并不属于东林党,因此东林党在逐渐形成势力后,夺权自然是其最现实的选择。
跃跃欲试的东林党在近30年的等待之中,终于等来了三个绝佳的夺权机会: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神宗下诏将长子朱常洛和另外两个儿子朱常洵、朱常浩同时封王,刻意模糊皇位继承人,“争国本”事件至此爆发;
万历四十三年五月,流民张差持木棍进入太子朱常洛所住的慈庆宫,打伤皇宫守卫,梃击案爆发;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新继位的光宗皇帝朱常洛,在服用鸿胪寺丞李可灼贡献的两颗红丸后突然驾崩,红丸案爆发。
东林党并不喜欢朱常洛,他们支持朱常洛的动机十分的简单和直接。既然神宗皇帝不喜欢朱常洛,东林党支持朱常洛就是“不畏强权”;既然朱常洛是皇长子,是法理上的帝国继承人,东林党支持朱常洛就是“大义名分”。
东林党最终迫使万历皇帝选定朱常洛为帝国接班人(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畏强权加上大义名分所起的化学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三大案爆发前,所谓东林党只是类似于日本侵华前的陆军少壮派,有名而无实权,而三大案爆发后,东林党人开始频频进入帝国中央,掌握实权。随着叶向高出任首辅,赵南星掌握主持京察的左都御史大权,东林党终于实现其一家独大,唯我独尊的最高理想。
灭亡
有句话说得好,欲让其灭亡,必先让其膨胀,东林党在成长过程中的先天不足终于在掌权后彻底暴露。一般而言,中国上千年来一直流行的是首恶必究、胁从不问的政治斗争策略,比如明武宗诛刘瑾,也仅仅是除去一虎,剩下的七虎除与刘瑾势不两立的张永外,罗祥、魏彬也留得性命和官职。
东林党则不同,其执行的斗争策略是终极的肉体消灭。因此,在掌权派失去权力后,东林党人不依不饶的政治追杀,终于打破了齐、楚、浙、宣、昆等地方党派的隔阂,帮助其完成了整合,自此这些党派以阉党的名义重新走上了政治斗争的擂台。
天启六年,明熹宗在宦官、九千岁魏忠贤的影响下,下诏拆毁东林书院,进而东林党人遭到猛烈打击,东林党人最终将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同年九月,魏忠贤命顾秉谦等人编修《三朝要典》,将东林党列为反面典型,从思想上对东林进行了斩草除根的总清算。
电影绣春刀2中老戏骨金士杰扮演的魏忠贤(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时间,不论是东林的核心成员还是外围支持者,都在其一手挑起的残酷斗争中品尝了风声鹤唳的“甜美”滋味,丢官者有之、丢命者有之、叛变者亦有之。然而奇怪的是,东林倒霉的几年光景,辽东局势却出奇的顺利:
天启三年四月,孙承宗重新宁远城防御工事;
天启三年七月,袁可立设计策反后金女婿刘爱塔,一举收复金州、旅顺、望海堡和红嘴堡等战略要地,大部分沿海要地失而复得,辽南数百里土地重新收归于明朝。
.睢县东关大转盘西南小花园内袁可立石雕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生
“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宜委任”——朱由校遗言
天启七年,明熹宗朱由校病逝,死前向储君朱由检遗言:“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宜委任。”崇祯皇帝确实遵从了皇兄的临终遗言,朱由校身死三个月后,朱由检一纸调令,将魏忠贤委任为中都凤阳祖陵司香,后又命锦衣卫将魏忠贤缉拿回京,行至中途,魏忠贤自缢而死。崇祯二年,崇祯皇帝下令为遭到迫害的东林党人恢复名誉,并下诏修复东林书院。东林党残存的火种,在崇祯皇帝巨大的鼓风机面前,终于再次燃起了熊熊大火。
二次上台的东林党,相比于之前更加的偏执与疯狂。在政治正确的光环保护下,东林党不仅在政治上一步步的进行着对所谓阉党的政治追杀,在政策上也撕下了曾经的伪善面具,公开为其代理的大地主、大商人站台唱曲。
张国荣主演的电影人间道截图,内容与明末陕西景象基本一致(图片来源于网络)
崇祯三年,东林党不顾国家财政捉襟见肘的事实,正式取消工商税、海税;
崇祯十年,为弥补工商税、海税的亏空,正式对西北贫困线挣扎的农民加征剿饷;
崇祯十二年,为抵御后金入侵和镇压农民起义,对全国农民阶层加征练饷。
三饷加派的总额超过明朝正赋的一倍以上,东林党人终于在为自己代言的地主富商减免赋税后,迎来了大明王朝丧钟的敲钟人——李自成。
末路
崇祯十一年二月至十一月,兵部尚书杨嗣昌先后招抚刘国能、张献忠,将李自成打的只剩十八骑逃亡商洛山。于此同时,杨嗣昌全力支持与后金议和,争取攘外安内的时间,然而在东林党人黄道周和东林党支持者卢象昇的支持下,明朝终于错失了解决内有外患的最好时机。
反映百姓迎接闯王李自成的插画(图片来源于网络)
崇祯十七年,曾得崇祯帝重用的内阁首辅、东林党人韩爌,觐见闯王李自成;
清顺治二年,曾得崇祯帝重用的内阁首辅、东林党人成基命之子成克巩,官至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少傅兼太子太傅。
“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五日,李自成兵围北京,太监曹化淳留言:“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崇祯帝吊死景山,遗言“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一日,李自成属下将崇祯帝尸体移至东华门示众,除范景文等11名尚有节气的东林党人为帝国自刎外,只有21名东林旧臣跪拜崇祯遗体,剩余所谓名臣国士,早已写好反省材料在李自成处排队谋求新职。
尾声
清朝前期的鼠尾头与明朝发饰的对比(根据网络图片加工)
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五月,南京城下,东林党最后的领袖、礼部尚书钱谦益在大雨滂沱之中,出城迎接清朝多铎的大军。几天之后,钱谦益称头皮发痒,带着仆人便出门而去。不一会,当钱府家人在见钱谦益时,这位东林领袖已剪了个满人的鼠尾头。顺便说一句,南京城破前,钱谦益的小妾、“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曾劝他一起投水殉国,但钱谦益却着实有几分黑色幽默,“水这么冷,怎么死呢?”
已留清朝辩发的“东林君子”钱谦益画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史载“水太冷,不能下”
原创不易,请随手点赞、关注和赞赏。我是鱼渊观世界,一个致力于发掘历史温情的头条号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