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于广州。 以灵异探案类小说成名于晋江、九界等各大文学网站,有“女版卫斯理”之称。文笔精炼,奇思妙想,完美融合奇幻风潮及日本港台畅销探案小说,已有作品逾百万字。2006年度双城印象重点打造作家之一。代表作:“塔罗少女系列”、“顾倾城灵异侦探事件簿”。塔罗少女系列千秋千年2006年1月出版;死亡塔罗2006年4月出版;顾倾城灵异侦探事件簿《暴走惊途》2006年4月出版;《吸血三世情》2006年4月出版。其作品寄生人、未来杀机、绝境诉讼即将出版。
东奔西顾的小说哪本好看
[现言]豪门隐婚:蜜宠甜妻99天
某办公室八卦:“真是天惹人怨啊!你知道嘛总裁居然是个GAY,现在长的帅又有钱的都有男朋友了。”某女咬牙扶腰:“他是个鬼的GAY。”欲哭无泪的某女其实很想说:大BOSS不仅不是GAY而且还精力旺盛,不然...
tongyu
应该是叫《龙城》 也叫龙之故乡
君无缺,一个令天下人皆为之动容的名字,象征着无尽的财富、无敌的武功、无瑕的容貌、无可动摇的地位。翻可成云,覆可成雨。对于朝廷来说,天一海阁是辅助天下安宁的一座巨轮;对于江湖人来说,天一海阁象征着无法预测的危机,或是——即将到来的死……
顾倾城,一个有着倾城之姿的女子,虽然得到天一海阁阁主的宠爱,却无法阻止他与父亲兵戎相见;君无缺,这个君临天下的男人,即使能为了顾倾城以身犯险,却不能犯放弃一统江山的野心。
七舞,一身男儿装束,束起周遭人的爱慕垂青,为爱而痴,为爱而毁,为爱而死。可怜一抹痴情,付了鲜血酬知己……
江山终究是江山,真情不过是真情,两难的抉择只在一霎,中间却纠结了所有爱、恨、忠诚、背叛、无情与痴情……是这本吧
姜走走
辰东,本名杨振东,北京 。起点中文网白金作者,中国作协成员。崛起于网络文学青铜时代,是当前网络小说界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写手之一,其代表作有 《圣墟》,《完美世界》,《遮天》,《长生界》,《神墓》,《不死不灭》等...
至于哪本小说最好看,这个就要看自己的体会了,以下是来自网友的评分排名:
1.《神墓》,评分8.5分
《神墓》,辰东扬名立万之作,也是我个人最欣赏的一部玄幻小说。神死魔灭,万年前的那场死亡,就拉开了一段逆天之旅,演绎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这部书开创了玄幻悬念流,也成就了辰东的“坑神”之名,这部书最辉煌的不是他的月票排名,而是他的百度搜索排名,连续二十三周,位居百度小说搜索榜榜首之位。
2.《完美世界》,评分8.5分
《完美世界》,虽然这部书的评分比《遮天》还要高,但在很多老书迷的眼中,这部书始终超越不了《遮天》,我个人在此也不发表意见。我至今仍记得,当初就是这部书,让辰东的书迷分为了两个派,一个是《遮天》派,一个是《完美》派,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群雄并起,万族林立,诸圣争霸,乱天动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个少年从大荒中走出,一切从这里开始。
3.《遮天》,评分8.4分
《遮天》,九龙抬棺抬出的是一个异常庞大的修真世界,在这个世界上,世人争锋,大道无情。多少修真者,是踏着他人的尸骨,成就大道的,这是一个冰冷无情的修真世界,路上白骨皑皑,凶险万分。
《遮天》的成功,在于塑造的每一个角色,很多配角都塑造的很鲜活,让人难以忘记。时至今日,那个惊才艳艳的狠人大帝;镇压九幽的无始大帝;一生悲苦的白衣神王......
也正是这些,才让很多读者,对辰东的这部书念念不忘........
4.《长生界》,评分8.0分
《长生界》,这是辰东除《不死不灭》外,影响力最低的一部作品,但真正读懂这部小说的读者,认为这部小说才是辰东的巅峰之作,红颜枯骨,大道无情,演绎出无数曲英雄悲歌。
5.《圣墟》,评分7.7分
《圣墟》,辰东的争议之作,很多读者对这部书的评价并不高,这点在辰东的微博上就可以看出来,微博评论有一大半的声音是质疑这部作品的,称作品太水,和前几部没法相比。但无论外界是怎样的声音,至少有一点,《圣墟》的月票排名是辰东所有作品中最辉煌的,连续十个月霸占月票榜榜首之位,这是继耳根《我欲封天》之后,又一部创造月票神话的小说。
6.《不死不灭》,评分7.3分
《不死不灭》,辰东的处女作,可能在文笔与剧情上,处理的还不是太过成熟,以至于这部书并没有让辰东一战成名,在看过《神墓》之后,出于好奇,看了这部书的一部分,但没有看完。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独孤败天出生时是,手握凝血,败天而生。
一个被称为魔的人,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最后走上了一条抗天之路……
每个人的审美不同,对一部作品的鉴定也就不同,就如同有人喜欢喝酒,有人喜欢品茶,不同的品味,就对应着不同的评价,以上排名只是做一个参考。
jennyyzn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顾念西小绵羊从小就无比怕周亦然小霸王。周亦然小霸王从小就爱欺负顾念西小绵羊。多年以后,周亦然红着脸对顾念西说我喜欢你的时候。顾念西少女怀春对周亦然动了歪心有了念想的时候。周亦然抱得绵羊归不禁大吼:媳妇是要从小开始培养的!此文为小白文,慎入。此文女猪小白 迷糊 脱线逞强 倔强此文男猪早熟 霸道 邪恶 占有欲极强综合以上,此文就是小白文。文艺版:顾念西一直幻想着和周亦然白头共老,然而可笑的是一切都是她“自以为是”,伤心欲绝中远走他国……时隔六年,她发现原来自己原来一直做不到的是“忘掉他”“放低他”……
原贴:女主顾念西是哪本小说
美年达
顾清让见余念的注意力没有放在他身上,有些恼,想起那些经典言情小说的片段,把余念的身体扭过来,面朝向他,两个人的额头相贴,低沉着声音,“念念,陪我,我有些...
原贴:哪本小说有叫顾清的?
germanyplu
应该是叫《龙城》 也叫龙之故乡
君无缺,一个令天下人皆为之动容的名字,象征着无尽的财富、无敌的武功、无瑕的容貌、无可动摇的地位。翻可成云,覆可成雨。对于朝廷来说,天一海阁是辅助天下安宁的一座巨轮;对于江湖人来说,天一海阁象征着无法预测的危机,或是——即将到来的死……
顾倾城,一个有着倾城之姿的女子,虽然得到天一海阁阁主的宠爱,却无法阻止他与父亲兵戎相见;君无缺,这个君临天下的男人,即使能为了顾倾城以身犯险,却不能犯放弃一统江山的野心。
七舞,一身男儿装束,束起周遭人的爱慕垂青,为爱而痴,为爱而毁,为爱而死。可怜一抹痴情,付了鲜血酬知己……
江山终究是江山,真情不过是真情,两难的抉择只在一霎,中间却纠结了所有爱、恨、忠诚、背叛、无情与痴情……
是这本吧
爬不动的熊
应该是叫《龙城》 也叫龙之故乡 君无缺,一个令天下人皆为之动容的名字,象征着无尽的财富、无敌的武功、无瑕的容貌、无可动摇的地位。翻可成云,覆可成雨。对于朝廷来说,天一海阁是辅助天下安宁的一座巨轮;对于江湖人来说,天一海阁象征着无法预测的危机,或是——即将到来的死…… 顾倾城,一个有着倾城之姿的女子,虽然得到天一海阁阁主的宠爱,却无法阻止他与父亲兵戎相见;君无缺,这个君临天下的男人,即使能为了顾倾城以身犯险,却不能犯放弃一统江山的野心。 七舞,一身男儿装束,束起周遭人的爱慕垂青,为爱而痴,为爱而毁,为爱而死。可怜一抹痴情,付了鲜血酬知己…… 江山终究是江山,真情不过是真情,两难的抉择只在一霎,中间却纠结了所有爱、恨、忠诚、背叛、无情与痴情…… 是这本吧
思思最萌派大星
公元307年,秦国最具武力值君主秦武王赢荡,又一时兴起在太庙比赛表演恐怖的武力。自认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赢荡,非得要和大力士孟说比力气,试举千斤鼎龙文赤鼎。只见秦武王一举而起万人喝采,但是却突然失手千斤鼎脱手砸下,把威武霸气的秦武王胫骨砸断。一时血流如注,秦武王赢荡驾崩太庙。因为无子,围绕君主位子,秦国宣太后与惠文王后都想立自己中意的继承人上位。鹤蚌相争,渔翁得利,此时在燕国为质的赢稷绝对想不到天上掉馅饼,自己可以回秦国登上君主宝座。
嬴荡的上位,第一推手正是赵武灵王。此时军制改革后,胡服骑射的赵国骑兵称霸中原,威慑关中。赵武灵王和燕国燕王一拍即合,想趁着秦国内斗给它加把火,众人拾柴火焰高嘛。故意把嬴稷送回秦国,武力威胁秦国让嬴稷登上了秦国君主宝座,赢稷就是后来威武霸气的秦昭襄王。越武灵王和燕王本来想看看秦国内斗好戏,结果是空欢喜一场,反让秦国有了一位英明神武的君主,国势越来越强大。
秦昭襄王嬴稷以自己的城府和权谋,很快肃清了宣太后专政,宰相魏冉,华阳君芈戎专权,泾阳君赢芾,高陵君嬴浬窥视王权的图谋。彻底掌握了秦国军政大权,拉开了秦国东向与中原五国争霸的序幕!秦昭襄王任用范睢为宰相,白起为大将。先后发动了伊阙之战,五国伐齐,鄢郢之战,华阳之战和长平之战。把中原五国和南方楚国打得溃不成军,最终成为战国第一号霸主。
但此时中原的齐国仍然还很强大,是第二号强国。齐国以盐海之利而富有天下,在齐宣王时国力与秦国比肩。公元301年,齐宣王去世。世子田地继位史称齐湣王。齐湣王田地性格纨绔而骄横,自恃齐国强势而目中无人。这让秦昭襄王看到了削弱打击竟争对手齐国的机遇。使用的方法就是捧杀齐湣王,让齐国四面树敌,秦国好火中取栗!以是秦昭襄王故意向天下宣示,认为秦国是第一号强国,秦昭襄王嬴稷要自称西帝,以示独尊。紧接着图穷匕现,给齐国齐湣王田地上了一个高帽子,推荐齐国齐湣王田地称东帝,拥护齐湣王田地成为中原盟主。
齐湣王田地本来就是子承父荫,并无什么政治远见。一见强大的秦国也承认自己的强国地位,还推荐自己成为东方盟主东帝,一时手舞足蹈高兴坏了,不顾大臣劝谏,欣然接受这个馅饼,与秦昭襄王并称东,西二帝,一起独尊战国!俗言道出头的椽子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齐国本来就是强大,垂沙之战击败赵,魏,韩,燕四国。又南下与楚国争夺淮北,可以说已经四面树敌。如今还要称什么东帝,骑在五国头上耀武扬威。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一时中原风起云涌,暗流潜伏。
偏偏纨绔君主齐湣王田地还不自知,他雄心万丈准备开疆拓土,表现他东帝的威武霸气!三次出兵攻打宋国,最后彻底吞并。也就彻底的惹火了赵,魏,韩,燕四国。公元284年,燕国上将乐毅首举义旗攻入齐国。秦昭襄王马上去了西帝名号,举兵响应与赵,魏,韩三国联军一起攻打齐国。燕国乐毅破齐国七十二城,齐湣王田地逃避莒城,被趁乱打劫的楚国大将淖齿所杀。至此,战国东,西二帝的表演终于落幕!
夏日濪
manxuefenfei
板儿板儿板儿
pandaleung
庚威Arale閼
款家蕾娃子
yoyo的溜溜
guhaiyu
原贴:顾凉和顾小凉是哪本小说
凭海临风
战国时代,礼崩乐坏,实力为尊,代表天下共主的周王室已经十分虚弱,任何一个战国都可以轻易灭了王室。这时很多诸侯国纷纷称王国,公国、侯国、伯国、子国都升级为王国,意味着他们跟周天子平起平坐,完全不受周天子节制了。天下的王国太多,就无法突显秦王国、齐王国的强大,于是东西二强相约称帝,秦王国的秦昭襄王嬴稷称西帝,齐王国的齐闵王田地称东帝。东西二帝主宰天下,号令诸侯国。
公元前228年,秦国丞相穰侯魏冉率先提议秦昭王称帝!秦昭襄王为了抬高自己,同时也为了打击邻国,离间齐国与东方各国的关系,接受了这个建议。秦昭襄王于同年十月派魏冉去齐国,说服齐闵王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齐闵王答应了,于是秦、齐正式称帝,是为东帝与西帝。帝国当然比王国高一级,这导致秦齐二国成为华夏诸王国的大敌。秦国无所谓,反正六国都恨秦国,称不称帝都要跟六国打仗;齐国就遭殃了,齐国立马遭到楚国、三晋、燕国的强烈反对。
苏秦提出合纵战略,他口若悬河,洞察全局,几句话就说清楚了齐国称帝的利害关系。齐国称帝,只是得到了一个虚号,引来的却是其余五国的仇视。秦国可以力抗六国合纵攻秦的压力,但是齐国不具备这样的实力。不仅齐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楚国也不能同时跟三个国家对抗,当年齐、魏、韩三国合纵伐楚,楚国大败,从此衰弱。齐闵王接受了苏秦的建议,去了帝号,恢复了王号,跟其余五国联合起来伐秦。秦国见齐国去了帝号,也随着去了帝号。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认为秦王国不足以表示秦国的强大,于是改为帝国,号大秦帝国,秦王改称皇帝。秦齐要称帝,原因在于秦国是当时第一强国,齐国是山东六国中最强大的一个王国,两强不屑于跟其余五国同等地位,要自抬身份,所以他们称帝了。秦、齐称王,五国不能阻止,因为五国没有实力去阻止。
ljhann
作者:织锦
文案:
她是一名普通女生,他是冷酷无情的大集团总裁,阴差阳错下的一夜缠绵后,他迷上了她的身,强势地把她留在身边,却警告她不许爱上他。她努力想逃离,以为自己对他只有惧怕,却在不经意间丢了自己的心;他步步紧逼,以为自己迷恋的只是她的身,可当看到她被拥在别人怀里时,却气得发狂。她倔强,他内敛,谁都不肯承认,其实彼此之间,早已离不开对方……
战
前288年十月,秦昭王自称西帝,派穰侯魏冉出使齐国,建议齐湣王自为东帝,同时约请共同进攻赵国。齐国丞相苏秦建议齐湣王先接受秦昭王的建议,但是暂不称帝,可以等秦王称帝后,看天下各国的反应。如果天下各国不反对,则齐王再称帝不迟。如果秦王称帝后被天下指责,则齐王可以不称帝,趁机就可以占据道义高地收买人心。同时苏秦建议,进攻赵国不如攻打宋国更有利。齐王就采取了苏秦的建议,最终只称帝两天就放弃了,到了十二月,秦昭王也去帝号,仍称秦王。 齐国 周朝诸侯国,分为姜姓吕氏齐国和田齐两个时代。 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姜姓吕氏齐国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齐威王原为侯,齐威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在战国中晚期称王(曾一度称东帝)。任用邹忌为相改革政治,任用田忌、孙膑为将,齐国遂变得强大。前386年—前221年,国土面积25万平方千米人口大概500万。
秦国(前770年—前207年),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诸侯国,始祖秦非子是商纣王手下名将飞廉(蜚廉)之子恶来之后。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为商朝贵族并遂为诸侯。通过商鞅变法使得秦国越来越强大。商鞅死后,秦惠文王继续奉行商鞅变法以来的国策,对外发展。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人口数量1000万,左右国土面积340万平方公里。
王字出头一个月
大家好,我是历史爱好者,我喜欢分析研究历史。喜欢远古历史,古代历史,还有近代历史,我对历史深有研究并且很感兴趣。以下是我的分享:
这场称帝更像是一场政治扮演秀,由于它并不具有本质含义,秦齐称帝是没用的,不要说称帝,称天皇都没用。由于还有一个周皇帝在那里呢,虽然是个铺排,但好歹仍是全国共主,就像儿子和爸爸妈妈联系欠好,但名义上、血缘上仍是各个诸侯的爸爸妈妈吧。
所以这就牵扯到其时秦齐争霸的一个时代背景。
秦齐为何需求称帝——秦齐争霸的比赛
秦齐争霸开始于秦昭襄王和齐湣王两个君主上台今后,这是两位都有巨大政治野心的君主。
以上是关于我的分享,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好的认识这个问题。也希望大家能在阅读当中能开心,能够更好的去学习,去进步,能够了解到更多的东西。谢谢大家
小莓莓
作品简介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顾念西小绵羊从小就无比怕周亦然小霸王。周亦然小霸王从小就爱欺负顾念西小绵羊。多年以后,周亦然红着脸对顾念西说我喜欢你的时候。顾念西少女怀春对周亦然动了歪心有了念想的时候。周亦然抱得绵羊归不禁大吼:媳妇是要从小开始培养的!此文为小白文,慎入。此文女猪小白 迷糊 脱线 逞强 倔强此文男猪早熟 霸道 邪恶 占有欲极强综合以上,此文就是小白文。文艺版:顾念西一直幻想着和周亦然白头共老,然而可笑的是一切都是她“自以为是”,伤心欲绝中远走他国……时隔六年,她发现原来自己原来一直做不到的是“忘掉他”“放低他
原贴:女主顾念西是哪本小说
Jia
战国中期的时候,诸侯基本上都称了王,秦国、齐国都不愿和其他国家一样的等级。其他国家都称王了,秦和齐的地位就与他们没有差别。因此,公元前288年左右,秦昭襄王开始称自己为帝,还派魏冉到齐国去劝说齐闵王也自称帝,秦做西帝,齐做东帝。齐闵王同意,所以那个时候,齐国和秦国就成了东帝和西帝。因此,在战国中期时,齐国长期与秦国处于一个等级,齐、秦两国并称为东、西二帝。
首先,在战国初期的时候,魏国因为率先改革,又继承了强大的晋国的衣钵,很快就成了当时中原的的霸主。当时,魏在和秦、楚、齐三大强国的争夺中占了上风。然而,在战国中期,齐威王掌权的时候,他任用邹忌当国相,进行了全国上下的改革,又任用孙膑、田忌等人领兵,因此国家变得强大。公元前353年,齐国与魏国大战与桂陵(今山东菏泽),并且一举击败了魏国。公元前341年,齐国又在马陵打败了魏国的军队,围魏救赵的事情就发生在这次大战期间。通过打败了老牌霸主魏国,齐国在战国中期取而代之成为霸主。
因此,齐国之所以能够与强大的秦国并称为帝,首要原因是在于它打败了战国初期的霸主魏国。而且,齐国的国力不仅体现在军事实力上,在经济上也有所体现。在秦、齐、燕、楚、三晋七个国家中,齐国由于坐拥着山海、鱼盐的便利,还历经了春秋早期管仲的改革,经济相对繁荣,尤其是商业繁荣。这已成为齐国吸引人才、建设强军的重要基础。甚至在商鞅改革后的秦国与之相比,齐国也更加的富有。除了这些,齐国国境主要分布在山东省,也就是说,在临海有处在平原地区的齐国来讲,人口稠密,交通要比秦国便利。
flora.chow
历史上战国称东,西帝的是那两个人?他们为什么要称帝?
公元307年,秦国最具武力值君主秦武王赢荡,又一时兴起在太庙比赛表演恐怖的武力。自认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赢荡,非得要和大力士孟说比力气,试举千斤鼎龙文赤鼎。只见秦武王一举而起万人喝采,但是却突然失手千斤鼎脱手砸下,把威武霸气的秦武王胫骨砸断。一时血流如注,秦武王赢荡驾崩太庙。因为无子,围绕君主位子,秦国宣太后与惠文王后都想立自己中意的继承人上位。鹤蚌相争,渔翁得利,此时在燕国为质的赢稷绝对想不到天上掉馅饼,自己可以回秦国登上君主宝座。
嬴荡的上位,第一推手正是赵武灵王。此时军制改革后,胡服骑射的赵国骑兵称霸中原,威慑关中。赵武灵王和燕国燕王一拍即合,想趁着秦国内斗给它加把火,众人拾柴火焰高嘛。故意把嬴稷送回秦国,武力威胁秦国让嬴稷登上了秦国君主宝座,赢稷就是后来威武霸气的秦昭襄王。越武灵王和燕王本来想看看秦国内斗好戏,结果是空欢喜一场,反让秦国有了一位英明神武的君主,国势越来越强大。
秦昭襄王嬴稷以自己的城府和权谋,很快肃清了宣太后专政,宰相魏冉,华阳君羋戎专权,泾阳君赢芾,高陵君嬴浬窥视王权的图谋。彻底掌握了秦国军政大权,拉开了秦国东向与中原五国争霸的序幕!秦昭襄王任用范睢为宰相,白起为大将。先后发动了伊阙之战,五国伐齐,鄢郢之战,华阳之战和长平之战。把中原五国和南方楚国打得溃不成军,最终成为战国第一号霸主。
但此时中原的齐国仍然还很强大,是第二号强国。齐国以盐海之利而富有天下,在齐宣王时国力与秦国比肩。公元301年,齐宣王去世。世子田地继位史称齐湣王。齐湣王田地性格纨绔而骄横,自恃齐国强势而目中无人。这让秦昭襄王看到了削弱打击竟争对手齐国的机遇。使用的方法就是捧杀齐湣王,让齐国四面树敌,秦国好火中取栗!以是秦昭襄王故意向天下宣示,认为秦国是第一号强国,秦昭襄王嬴稷要自称西帝,以示独尊。紧接着图穷匕现,给齐国齐湣王田地上了一个高帽子,推荐齐国齐湣王田地称东帝,拥护齐湣王田地成为中原盟主。
齐湣王田地本来就是子承父荫,并无什么政治远见。一见强大的秦国也承认自己的强国地位,还推荐自己成为东方盟主东帝,一时手舞足蹈高兴坏了,不顾大臣劝谏,欣然接受这个馅饼,与秦昭襄王并称东,西二帝,一起独尊战国!俗言道出头的椽子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齐国本来就是强大,垂沙之战击败赵,魏,韩,燕四国。又南下与楚国争夺淮北,可以说已经四面树敌。如今还要称什么东帝,骑在五国头上耀武扬威。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一时中原风起云涌,暗流潜伏。
偏偏纨绔君主齐湣王田地还不自知,他雄心万丈准备开疆拓土,表现他东帝的威武霸气!三次出兵攻打宋国,最后彻底吞并。也就彻底的惹火了赵,魏,韩,燕四国。公元284年,燕国上将乐毅首举义旗攻入齐国。秦昭襄王马上去了西帝名号,举兵响应与赵,魏,韩三国联军一起攻打齐国。燕国乐毅破齐国七十二城,齐湣王田地逃避莒城,被趁乱打劫的楚国大将淖齿所杀。至此,战国东,西二帝的表演终于落幕!
网际飞侠
史上称东帝和西帝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齐闵王和秦国秦昭襄王。这个主意是秦昭王出的,一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但是害怕其他国家合纵反对,于己不利,所以叫上了当时的超级大国——齐国。二是想拉拢齐国搞连横,以破其他国家的合纵。前288年十月,秦昭襄王自称西帝,派魏冉建议齐湣王自为东帝,约请共同进攻赵国。齐闵王一听高兴坏了,觉得这个好,这个好,于是欣然接受了秦昭襄王送上来的高帽子。
但是表面服从齐国,其实恨透齐国的燕国害怕赵国被瓜分后,自己没有屏障,使得秦国和齐国更为强大,对自己更为不利,于是就派了苏代去游说忽悠齐闵王,说什么秦王拉你称帝不好,你俩一起称帝,人家尊秦不尊齐,何必趟那浑水,不如去除帝号,让其他国家讨厌齐国,你要是去除了帝号天下就会尊齐讨厌秦国。另外攻打赵国不如攻打宋国得到的利益多。经过一番忽悠,齐闵王就放弃东帝称号,挥师攻打宋国了。秦昭襄王一看齐闵王去除帝号了,没人跟他一块儿装了,自己的意图也落空了,就也去除西帝称号。齐国攻打并兼并了宋国,却引得其他诸侯国忌惮和眼红,最终导致了燕国主导的五国伐齐事件,齐国被群殴后一败涂地,实力大损,再也不能跟秦国抗衡了。燕国成功报了“子之之乱”被齐国灭国的一箭之仇。
很多网友认为战国时期秦国一直是老大,其实不然。战国共两百多年,魏国首先强大起来称霸战国一百年,后来齐国崛起,经过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终结了魏国的霸主地位,齐国开始称霸战国,与此同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强大起来,但是比较齐威王,齐宣王,齐闵王时期的齐国还是差点,齐国称霸战国大概五十多年。齐威王时齐秦桑丘之战,秦军大败,秦惠文王甚至派使者自称“西藩之臣”给齐威王赔罪,齐闵王时期,齐国名将匡章甚至攻破函谷关,差点灭了秦国,秦昭襄王吓得急忙割地求和,这时期的齐国是有实力称帝的。五国伐齐后齐国的霸主地位才被秦国取代,直到灭亡六国,称霸战国大概七十年。
jimmyklx
战国中期,称为西帝的是秦国的秦昭襄王,称为东帝的是齐湣(mǐn)王。齐湣王还是秦昭襄王拉着一起称帝的。
然而秦国和齐国为什么能称帝呢?秦昭襄王又为什么要拉着齐湣王称帝呢?齐湣王又为什么答应称帝呢?
《资治通鉴》记载:赧王中二十七年(公元前288年)冬,十月,秦王称西帝,遣使立齐王为东帝,欲约与共伐赵。我们来看看两国能够称帝的实力。
一、秦昭襄王称西帝我们都知道,秦国在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秦国,并重用商鞅,对秦国实行全面的变法。
商鞅变法让秦国经济繁荣,军力强大,使秦国成为当时先进的富强国家。
中国通史简编中记载:“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成为第一大强国”。经济上由于新法鼓励农耕,使秦国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军事上由于推崇战功,奖励军功,制定二十等爵制度,使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经济的繁荣,军事的强大,也带动了天下的济世之才汇聚于秦,为秦国的发展源源不断的提供了人才。
而秦昭襄王可以说是秦国统一六国非常关键的一位君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秦昭王在位时间是秦历代君王中最长的,如此长的在位时间,对于秦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可以使得秦国制定的国策、战略等可以一始而终,不会受到任何的影响,也不会因为王位的频繁更迭而带来巨大的变数。纵观历史上,很多有作为的君主,都是因为在位时间过短,而使得其改革、战略等等,最后随着君主的离世,而付诸东流。
同时秦昭襄王也基本继承了前几任君王的基本国策。经过几任君王的发展、沉淀,到了秦昭襄王时期,使得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当时的秦国有多强,我们看几个例子就知道了。秦昭襄王发动的战争不再是仅仅争城夺地,更重视的是团歼,即大规模的消灭战,仅伊阙之战就杀敌24万,长平之战更是歼敌45万,仅白起一人指挥的战争累计歼灭敌人就达百万以上,如果在加上其他将领,那就更多了,这在当时是很恐怖的。再看一个例子,当时的周朝还没有灭亡,周天子还在,却形同虚设,各诸侯都想取而代之,但都有贼心没贼胆,其原因就在于投鼠忌器,害怕灭周后招致各国共同讨伐,成为众矢之的。而当时秦国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灭周,各国对此基本是噤若寒蝉。如果没有压倒性的军事实力,秦国也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秦灭周不仅表明秦统一天下的决心和意志,更显示了秦已具备击败东方各国联合进攻的雄厚实力。所以有人说,六国不是亡于秦始皇,而是亡于秦昭襄王。
在如此强大的实力下,公元前288年,穰侯魏冉认为秦国既然比其它国家强大,如果继续称秦王就显示不出地位的尊贵,就怂恿秦王称西帝。同年10月,秦昭襄王称西帝,并派遣魏冉到齐国去劝说了齐湣王称东帝。
二、齐湣王称东帝我们知道,齐国在齐桓公时期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齐桓公也成为了中原霸主,并受到周天子赏赐,将齐国的霸业推至高峰。虽然后来经过了齐桓公晚年的昏庸和各种动乱,使得齐国国力衰落,但到了齐威王掌权的时候,他任用邹忌当国相,进行了全国上下的改革,又任用孙膑、田忌等人领兵,因此国家变得强大。
经济上,齐国由于坐拥着山海、鱼盐的便利,还历经了春秋早期管仲的改革,经济相对繁荣,尤其是商业繁荣。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就有记载:齐东陼巨海,……秋田乎青丘,彷徨乎海外。也就是齐国依靠大海,早已经做起了海外贸易,赚的是外汇了,这可比当时的任何国家都来钱快啊。这已成为齐国吸引人才、建设强军的重要基础。
军事上有多强,我们也来看看几个例子。在战国初期魏国因为率先改革,成为当时中原的的霸主。战国中期时,齐威王任用孙膑、田忌等人领兵,于公元前354年与魏国大战与桂陵,并且一举击败了魏国(即围魏救赵),并于公元前341年,齐国又在马陵打败了魏国的军队(围魏救韩)。至此魏国国力大衰,丢失了霸主的地位。而齐国在大获全胜之后威望逐渐增高,最终取代魏国成为了东方霸主。公元前314年,齐宣王更是仅仅花了三十天就灭掉了燕国。
等到齐宣王的儿子齐湣王继位,屁股还没坐热呢,就于公元前301年,拉上魏国、韩国攻打楚国,楚国大败,使得楚国不得不依附于齐国。公元前298年,齐湣王居然发动了对秦国的战争,此时的秦国也正值国力强盛之时,然而齐军却攻破了函谷关,迫使秦昭襄王割让土地求和。估计当时的秦昭襄王也是很郁闷了。
战国在秦昭襄王和齐湣王时期,就是秦国和齐国两雄争霸时期,甚至齐国还强于秦国,当时就有“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做后盾,同时又连续打败魏、燕、楚、秦各国,使齐有了称帝的胆量。
三、秦国拉齐国称帝的原因个人认为秦国拉齐国一起称帝,有以三个目的:
1、可显示秦国的地位高于其它各国。上面说过,此时的秦国经济、军事实力强大,秦昭襄王已不满足于称王,所以秦国要用帝号来昭示自己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区别。
2、拉上齐国可以为自己摊派一点风险,也不至于被其他各国孤立。当时周天子虽然是摆设,但还是天下共主。自己称王后,万一齐国借此率领各国群起而攻之,更何况齐国刚刚还击败过秦国,那秦国绝对是不会好受的,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3、最主要的目的应该是以此来离间齐国和其它五国的关系,以便于实现自己的野心。因为齐国刚刚打败过自己,这让秦国看到了齐国的威胁,所以齐国也称帝的话,其他各国就会把矛头也对准齐国,这样就会加深他们之间的矛盾。所以当秦国取消了称帝的口号后,其他各国就和齐国开撕了,最后被燕国的乐毅率兵给灭了。
四、齐国答应称帝的原因《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苏代给齐湣王称帝的建议:愿王受之而勿称也。秦称之,天下安之,王乃称之,无后也。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此大资也。……是我以名尊秦而令天下憎之,所谓以卑为尊也。意思就是说,表面答应,但不对外宣称,让秦国去试水。若其他诸侯国不敢攻打秦国,则齐国也可以称帝。要是攻打秦国,则齐国就不称帝,还可以笼络各国的人心,让秦昭襄王得到一个虚名而同时也得到其他国家的憎恶,而自己通过谦虚而得到各国的尊敬,一举两得。我们暂不讨论苏代的目的,反正齐湣王就是采纳了苏代的建议,称帝了两天就把尊号还给秦国了。这也可以说也是齐国称帝的主要原因了。
当然秦昭襄王能走这步棋,也会知道其中的厉害关系,加上称帝的外部压力大确实太大了,于是同年12月,秦昭襄王也不得不取消了帝号。
所以,当天上掉馅饼砸到你的时候,不要以为自己踩到狗屎运了,多想想砸到自己的背后原因,就会避免被馅饼噎着!
参考文献:《史记》、《资治通鉴》、中国通史简编。oscartsai
男主:苏离墨 女主:顾念西
简介:
某办公室八卦: “真是天怒人怨啊!你知道嘛总裁居然是个GAY,现在长的帅又有钱的都有男朋友了。” 某女咬牙扶腰:“他是个鬼的GAY。” 欲哭无泪的某女其实很想说:大BOSS不仅不是GAY而且还精力旺盛,功能强大,夜夜不休好嘛!!! 一...
原贴:女主顾念西是哪本小说
朩ふ眏
战国中后期确实出现西、东二帝,西帝为秦昭王,东帝为齐湣王;但昙花一现,倏起倏止。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而秦自商鞅变法后独强,蹂躏蚕食东方六国,时称“虎狼之国”。
为了应对强秦的侵吞,六国采取了一种独特的军事外交方式——合纵。合纵,即“合众弱以抗一强”(一说南北为纵,六国地处南北,故南北联合抗秦谓之合纵),六国团结合兵共抗一强秦。
东方六国抱团儿抗秦,秦虽强大,但亦不敢轻忽,遂针锋相对报以连横之策。所谓连横,即“事一强以攻众弱”(一说东西为横,秦地处西,六国在东,故东方六国事秦谓之连横),秦“远交近攻”,拉拢东方一国作为战略同盟,是应对合纵的最佳策略。而齐国地处大东方,前面有韩、魏、赵等国为屏障,极少受到秦国侵扰,危机感不是太强,对秦也无大敌视,故齐被秦视为最理想的连横对象、战略合作伙伴。
前288年,秦昭王(亦作昭襄王)发兵攻赵,取梗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清徐县)。十月,秦昭王自称西帝,派遣大臣穰侯魏冉出使齐国,奉立齐湣王为帝,相约共灭赵国而瓜分其地。齐湣王欣然接受,遂自称东帝。
春秋战国时期,理论上周天子最尊贵,可也仅仅称“王”;而七雄竞相称王,于礼制上已属僭越。诸侯若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称“帝”,更是僭越行为,易犯众怒。
正巧,纵横家苏代(苏秦兄弟)自燕国来齐。齐湣王问策道:“秦使魏冉奉立寡人为东帝,先生以为如何?”苏代对答道:“希望大王接受帝号而不称帝。秦称帝,若天下安然无事,大王再称帝也不为迟。秦称帝,若天下皆厌恶之,而大王因为未称帝,可以此收揽天下人心,这可是一笔大资本啊!况且发兵攻伐赵国与攻伐像暴桀一样的宋康王相比,哪个更有利可图呢?眼下大王不如放弃帝号以收天下人心,发兵讨伐桀宋;攻取宋国,则楚、赵、魏、卫皆会恐惧。这就是所说的以谦卑自处而获取尊荣啊!”
齐湣王采纳苏代的建议,称帝方两天便自去帝号,复改称王。齐湣王与赵惠文王会于平阿,秦联合齐国灭赵分赵的计划遂告破产。
十二月,“西帝”秦昭王亦自去帝号,复称王。
这就是战国时期,秦与齐西、东二帝的来龙去脉。
❤Angel❤
这事是个闹剧。
话说秦昭襄王用白起为将攻伐韩魏,占了不少地盘,就有些个飘飘然,觉得光是"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高出诸国一等,于是想出个"帝"的称号。
可是他又有点心虚,怕枪打出头鸟,列国齐来揍他。于是想拉上风头正劲的齐国,说我在西边称西帝,你在东边称东帝,这天下麻,咱俩个就哈哈那个了。
齐缗王也不傻,谁也不得罪。他先当秦国的面欣然接受,转过头来却又不称,把秦国凉那了。
秦王兴冲冲当了几天西帝,看东边没动劲,也没人祝贺,也没人附和,很是尴尬,只好悄没声地取消了事。
gaoyan
战国时代曾经有过东、西二帝,分明是秦昭王与齐湣王。为什么秦昭王与齐湣王能超越其他诸侯而称帝呢?称帝的闹剧又是如何收场的呢?
第一,战国中期,秦国与齐国崛起为超级强国战国初期的霸主是魏国,然而,到了魏惠王晚期,魏国在东、西两线战场均遭到惨败。在东线战场,齐国在著名的马陵之战中大败魏师,擒杀魏国太子,魏国名将庞涓战死,十万大军灰飞烟灭。在西线战场,经历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不断鲸吞蚕食,最终完全收复被魏国占领的河西之地,实现大逆转。
齐国经历齐威王、齐宣王两代名君的奋斗,到齐湣王时力量臻于鼎盛;同时,秦国经历秦孝公、秦惠王、秦武王后,至秦昭王也进入大扩张时代。此时的战国七雄格局逐渐明朗化,秦国与齐国处于第一梯队,同属超级强国。因此,后来秦、齐分别称帝,是有实力支撑的。
第二,称帝的野心始于秦昭王最早想称帝的人是秦昭王,为什么他想称帝呢?
秦昭王上台后,秦国开启大扩张时代。首先是把楚国打趴下,楚怀王入秦与秦昭王会晤时,甚至遭到扣押,最终客死异国他乡。秦国胆敢把一个大国的国王扣为人质,可见其嚣张的气焰。其次,秦国对魏、韩两国鲸吞蚕食,捞得大片土地,特别是在伊阙之战中,名将白起一战歼灭魏、韩联军二十四万人,取得令世人震惊的辉煌胜利。
正是在秦军所向披靡的背景下,秦昭王的野心膨胀,已经不满足于“王”的称号,而幻想凌架于众王之上,成为“王中之王”,因此,他开始筹划称“帝”。帝的本意是“上帝”、“天神”,后来上古时代五位杰出君主被尊为五帝,因而“帝”也可视为人类的最高统治者。
第三,秦昭王称帝为什么要拉上齐湣王?秦昭王有称帝的野心,但是他是有所顾忌的。顾忌谁呢?顾忌齐湣王。
放眼天下,能与秦国相抗衡的,只有齐国。在秦昭王统治的半个多世纪里,秦军几乎所向无敌,但是只有一个国家敢于两度发动对秦国的战争,并且把不可一世的秦昭王打得割地求和。这个国家就是齐国。
齐国宰相就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首的孟尝君,他曾两度伐秦。齐国与秦国并不接壤,孟尝君纠集魏、韩等国,千里跃进进攻秦国,迫使秦昭王割地求和。这在秦国崛起后,是绝无仅有的事。因此,秦昭王最惮忌的国家就是齐国。秦昭王自己想称帝,但秦国可以凌架于其他诸侯之上,却无法凌架于齐国之上,因此秦昭王还算识相,他决定把齐湣王拉下水,自己称“西帝”,把“东帝”的头衔送给齐湣王。
第四,齐湣王对称帝的态度是怎么样?秦昭王派魏冉出使齐国,约齐湣王一同称帝。
齐湣王是个野心勃勃的君王,有这样的好事,他何乐不为呢?然而,谋士苏代则认为,称帝的后果还不明朗,不如先假装答应秦国,但暂缓称帝,以观察诸侯的反应。苏代分析说:如果诸侯们对秦国称帝无动于衷,那么齐国再称帝不迟。如果诸侯们反应强烈,齐国就放弃称帝,站出来振臂一呼,反对秦国,那么诸侯们肯定要纷纷归附齐国。
可以说,苏代十分老谋深算。他早就看出来,秦国要是称帝,势必要成为诸侯的众矢之的。此时战国七雄虽有强弱之别,但大家都是王,地位是平等的。如今秦昭王一意孤行要称帝,要凌架于众王之上,势必要引起诸侯们的不满与反对。齐湣王对苏代的计谋大为赞赏,遂采纳其建议。他答应秦国一同称帝,实际上却故意拖延。秦昭王得到回报后,心中大喜,便迫不急待在宜阳宣布称帝,殊不知却落入齐国人布下的陷阱。
第五,秦昭王被迫取消帝号,称帝闹剧结束不出苏代的预料,秦昭王率先称帝,引起诸侯们的恐慌。所有诸侯国都认为秦国称帝,意在吞并天下,故而群情激昂,联合起来反对秦国称帝。齐湣王躲在暗处看偷看秦昭王的笑话,见到时机成熟后,他便公开宣称,放弃帝号,这无疑是将了秦昭王一军。
齐湣王的表态,令其他诸侯大为振奋,为了对抗秦国,纷纷倒向齐国。这时秦昭王才发现自己干了一件蠢事,此时的秦国虽然强大,却没有强大到可以藐视一切对手的地步。至少齐国在实力上并不输给秦国,由于孟尝君两度伐秦的成功,更让齐国有心理上的优势。
秦昭王发现自己在国际舞台上已陷入被动的局面,完全被孤立,自知称帝的时机尚未成熟。无奈之下,他赶紧扯下“帝”帜,又改称“王”号。秦昭王称帝,前后总共只有两个月,可以说完全是一出闹剧。
在这起“称帝”风波中,齐国成了最大的赢家。由于齐湣王听了苏代的建议,明智地放弃帝号,获得了各国的一致称赞。在这一局中,他以静制动,以谦卑的姿态反倒赢得尊重,巧妙地提升了国际声望。
可惜的是,后来齐湣王自己重蹈秦昭王的覆辙。由于野心膨胀,齐湣王连续发动战争,灭掉宋国,夺取楚国大片土地,又从淮夷手中夺得七百里之地,齐国的领土几乎扩张一倍。齐湣王被胜利冲昏头脑,幻想取得周王室成为“天子”,最后导致五国伐齐。在这场以一敌五的战争中,齐湣王一败涂地,不仅身死,还差点亡了国。
鱼子酱君
是秦国和齐国。
当时天下已经大乱了,经过吞并后只有秦国和齐国是最大的两个国家,各诸侯国都称王,周朝灭亡。秦国提议天下受两个国家领导,即秦国和齐国。让两个国家的国君称帝,以区别于称王的国家,西边秦国称为西帝,东边齐国称为东帝。
齐国接受了建议,后来在谋臣的建议下,齐国去掉帝的称号,好让天下恨秦国,齐国去掉帝号后,秦国怕其他国家一致仇恨秦国,也赶快去掉帝号。
这就是当时乱糟糟的战国时代。没有德行,只有你争我抢的欲望。
李大白
历史上战国时期的东西二帝分别是西帝秦昭王和东帝齐闵王!
战国中期,秦、齐成为东西二强。当时主要的诸侯国都已称王,秦、齐两国都不愿再与五国平起平坐,七国的国君都称王了,就显不出秦、齐地位的尊崇了。公元前288年,秦国宰相穰侯魏冉率先提议秦昭襄王称帝,秦昭襄王为了抬高自己,同时也为了打击邻国,离间齐国与东方各国的关系,接受了这个建议,于同年十月派魏冉去齐国,说服齐闵王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齐闵王答应了,于是秦、齐正式称帝,是为东帝与西帝。不久,齐王接受苏秦的合纵计策,与各国达成去帝号而攻秦的协议。齐去帝号复称王,秦昭襄王也随之取消了帝号。
两人称帝的原因也简单,当时战国七雄中齐国和秦国实力最强!首先,在战国初期的时候,魏国因为率先改革,又继承了强大的晋国的衣钵,很快就成了当时中原的的霸主。当时,魏在和秦、楚、齐三大强国的争夺中占了上风。然而,在战国中期,齐威王掌权的时候,他任用邹忌当国相,进行了全国上下的改革,又任用孙膑、田忌等人领兵,因此国家变得强大。公元前353年,齐国与魏国大战与桂陵(今山东菏泽),并且一举击败了魏国。公元前341年,齐国又在马陵打败了魏国的军队,围魏救赵的事情就发生在这次大战期间。通过打败了老牌霸主魏国,齐国在战国中期取而代之成为霸主。
因此,齐国之所以能够与强大的秦国并称为帝,首要原因是在于它打败了战国初期的霸主魏国。而且,齐国的国力不仅体现在军事实力上,在经济上也有所体现。在秦、齐、燕、楚、三晋七个国家中,齐国由于坐拥着山海、鱼盐的便利,还历经了春秋早期管仲的改革,经济相对繁荣,尤其是商业繁荣。这已成为齐国吸引人才、建设强军的重要基础。甚至在商鞅改革后的秦国与之相比,齐国也更加的富有。除了这些,齐国国境主要分布在山东省,也就是说,在临海有处在平原地区的齐国来讲,人口稠密,交通要比秦国便利的多。
这次称帝其实更多是秦王的野心闹剧,齐闵王也是仗着齐国强大才上了当!也就是说两国拳头大!已经有点肆无忌惮了!
vinkinyan
战国时期有东,西二帝,东帝是齐国君主田地,西帝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国君王,始皇帝的爷爷秦昭襄王嬴稷。
皇帝这个名号虽然是秦始皇自己发明的,但是帝这个名号其实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用过,所谓三皇五帝,帝号在先秦百姓的心中是很高级的存在,甚至比周天子的王号更为尊贵。再加上周天子已经没有了权威,各国都以僭越称王,因此势力更为强大的秦国和齐国就有了再升一级的想法 这就是二者称帝的原因。
那时候帝号并不被人认可,因此也没有所谓“民无二帝”的说法。公元前288年,秦国宰相穰侯魏冉率先提议秦昭王称帝,秦昭襄王为了抬高自己,同时也为了打击邻国,离间齐国与东方各国的关系,接受了这个建议,于同年十月派魏冉去齐国,说服齐闵王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齐闵王答应了,于是秦、齐正式称帝,是为东帝与西帝。不久,齐王接受苏秦的合纵计策,与各国达成去帝号而攻秦的协议。齐去帝号复称王,秦昭襄王也随之取消了帝号 。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跳跳虎keita
东西二帝
战国中期,秦、齐成为东西二强。当时主要的诸侯国都已称王,秦、齐两国都不愿再与五国平起平坐,七国的国君都称王了,就显不出秦、齐地位的尊崇了。公元前288年,秦国宰相穰侯魏冉率先提议秦昭王称帝,秦昭襄王为了抬高自己,同时也为了打击邻国,离间齐国与东方各国的关系,接受了这个建议,于同年十月派魏冉去齐国,说服齐闵王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齐闵王答应了,于是秦、齐正式称帝,是为东帝与西帝。不久,齐王接受苏秦的合纵计策,与各国达成去帝号而攻秦的协议。齐去帝号复称王,秦昭襄王也随之取消了帝号。
Elvish7
西帝:秦昭襄王
东帝:齐闵王
战国中期,秦、齐成为东西二强。当时主要的诸侯国都已称王,秦、齐两国都不愿再与五国平起平坐,七国的国君都称王了,就显不出秦、齐地位的尊崇了。公元前288年,秦国宰相穰侯魏冉率先提议秦昭王称帝,秦昭襄王为了抬高自己,同时也为了打击邻国,离间齐国与东方各国的关系,接受了这个建议,于同年十月派魏冉去齐国,说服齐闵王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齐闵王答应了,于是秦、齐正式称帝,是为东帝与西帝。不久,齐王接受苏秦的合纵计策,与各国达成去帝号而攻秦的协议。齐去帝号复称王,秦昭襄王也随之取消了帝号
Smilevic
秦始皇说:
唯一两个在春秋战国时代称帝的君主,秦昭襄王(西帝)齐湣王(东帝),这远比秦始皇称帝要早很多。其实不是他们为什么能称帝,而是他们为什么要称帝?实际上在战国那种形势下,任何一个诸侯国都可以跳出来称帝,只要他胆子够大,不怕其它诸侯联合起来打他。
其实这场称帝更像是一场政治表演秀,因为它并不具备实质意义,秦齐称帝是没用的,不要说称帝,称天皇都没用。因为还有一个周天子在那里呢,虽然是个摆设,但好歹还是天下共主,就像儿子和父母关系不好,但名义上、血缘上还是各个诸侯的父母吧。
所以这就牵扯到当时秦齐争霸的一个时代背景。
秦齐为什么要称帝——秦齐争霸的角逐秦齐争霸开始于秦昭襄王和齐湣王两个君主上台以后,这是两位都有巨大政治野心的君主。比起来秦昭襄王的野心甚至还没有齐湣王的大,你看他前几十年被宣太后和魏冉欺负的不成样子,最后遇到范雎才翻身农奴把歌唱,废除了宣太后,驱逐了魏冉。
不过不管是宣太后、魏冉执政,还是秦昭襄王执政,总体上来说宣太后遥控政治时期,秦国的发展势头还是很强的,当时秦昭襄王刚刚继位不久,有立刻拉拢楚国和自己成为盟友。而这个时候齐湣王也刚刚继位,于是就以楚国背叛合纵之约为借口,联合韩魏两国进攻楚国。
齐、韩、魏以楚负其从亲,合兵伐楚——《资治通鉴》这个楚国在这个时期还是比较可怜的,沦为了秦齐争霸的战场。而这时候秦国一看齐国和韩魏两国搞在一起,这么一来秦国在东面不久面临着韩赵魏齐四国联盟施加给自己的压力吗?所以精明的秦国人立马抛弃楚国,转而和韩魏走到一起,其实就是孤立齐国。
秦王、魏王、韩太子婴会于临晋,韩太子至咸阳而归;秦复与魏蒲阪……秦庶长奂会韩、魏、齐兵伐楚,败其师于重丘,杀其将唐昧;遂取重丘——《资治通鉴》所以说楚国在当时是非常可怜的。因为后来秦国已经和韩魏两国结成盟友关系,自然不好再去攻打人家,而齐国远在东海之滨,秦国也飞不过去。而这时候秦国的西边义渠和巴蜀之地都相继平定,就只有这一个楚国可以欺负的。
秦华阳君伐楚,大破楚师,斩首三万,杀其将景缺,取楚襄城。楚王恐,使太子为质于齐以请平——《资治通鉴》当时还发生一件非常大的事情,就是秦昭襄王把楚怀王骗到秦国软禁了起来,要求楚国割地把君主换回去。而这时候楚国的太子作为人质被抵押在齐国,所以你看这时候齐国就做了一个不同寻常的选择,那就是把楚太子放回去以遏制秦国的目的。
楚国人很开心,对秦国说:
“赖社稷神灵,国有王矣!”秦王怒,发兵出武关击楚,斩首五万,取十六城——《资治通鉴》因为秦国做了这些很不好的事情,齐湣王就联合韩赵魏宋四国一起攻打秦国。
齐、韩、魏、赵、宋同击秦,至盐氏而还。秦与韩武遂、与魏封陵以和。所以这个时候秦齐争霸十分激烈,双方都试图在战略上遏止对方的崛起。因此就发生了秦国拉拢着齐国一起称帝的事情,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候范雎还没有成为秦王的幕僚,所以不存在远交近攻一说。
有理由相信,秦国当时之所以会做出这个举动极有可能在试探各个诸侯的反应,因为当时的秦国在西边已经吞并了义渠和巴蜀之地,在东边已经夺取了河东地区400多里的土地,迫使韩国割地两百多里,后又攻打魏国占据了大片的土地。
魏入河东地四百里、韩入武遂地二百里于秦……秦大良造白起、客卿错伐魏,至轵,取城大小六十一——《资治通鉴》可以说让韩魏两国实力大损,而南方的那个楚国早已经一蹶不振,成为秦国的小弟。秦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所以当时秦国之所以会称帝,极有可能是在试探各个诸侯的反应,假如各个诸侯反应都不是很大的话,那么秦国很有可能直接攻打韩国,取代周王室。
但是秦国自己心里也没有底,所以想把另一个强国齐国也拉拢着一起,强强结合,天下人恐怕就不敢说什么了。虽然这个时候的赵国在经过赵武灵王改革以后也不弱,但当时秦国的重心似乎主要还是放在和齐国争霸之上。
所以才有了东西二帝的闹剧,齐湣王没有看穿秦国的把戏,最开始是同意了的。但是被苏代制止了,苏代找到齐湣王说:
“愿王受之而勿称也。秦称之,天下安之,王乃称之,无后也。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此大资也。且伐赵孰与伐桀宋利?今王不如释帝以收天下之望,发兵以伐桀宋,宋举则楚、赵、梁、卫皆惧矣。是我以名尊秦而令天下憎之,所谓以卑为尊也。”齐王从之,称帝二日而复归之——《资治通鉴》;且天下立两帝,王以天下为尊齐乎?尊秦乎?”王曰:“尊秦。”曰:“释帝,天下爱齐乎?爱秦乎?”王曰:“爱齐而憎秦。”曰:“两帝立约伐赵,孰与伐桀宋之利?”王曰:“伐桀宋利。”——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因此齐湣王当了两天的东帝以后就把帝号撤销了,然后立刻拉拢赵、魏、韩、燕四国前去攻打秦国,这就是第三次合纵攻秦之战,秦昭襄王一看情况不对劲,乖乖的就取消了帝号。其实这里还涉及一个齐国在战略上的调整。
那就是不得不去面对另一个崛起的国家,宋国。这个小国家非常强大,当时它四处扩张,“起兵灭滕;伐薛;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因此引起了齐国和魏国的警惕。而当时的宋国野心也非常大,想要取代周王室。
于是齐湣王就转而把进攻目标转向宋国,直接把宋国给消灭了,获得了大片的土地。
当时齐国攻打宋国的时候,秦昭襄王非常生气,说:
秦昭王怒曰:“吾爱宋与爱新城、阳晋同。韩聂与吾友也,而攻吾所爱,何也?”——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在吞并宋国以后,齐国的国势达到了巅峰,周边的小诸侯国都只好向齐国称臣。
齐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以并周室,为天子。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诸侯恐惧。这就引起秦国的强烈不满,此外还有另一个国家也参与到这趟浑水里来。那就是燕国。
燕国和齐国有什么仇恨呢?
原来在齐宣王时代,燕国发生了“子之之乱”,齐国乘机浑水摸鱼,占领了燕国大片土地,几乎让燕国差点亡国。最后还是在秦国和赵国的干预下,齐国最终才退兵,但两者之间却结下了梁子。燕昭王继位后就发誓说:
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所以齐国在吞并宋国引起其他诸侯国的不满后,燕国就趁机联合起秦、魏、韩、赵四国一起攻打齐国,这就是历史上的“乐毅伐齐”。
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兵以伐齐。齐湣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战争的结果让人出乎意料,一个国力正如处于巅峰的国家居然被“连下七十二城”,也是被打得几乎亡国,最后只剩下莒、即墨两座孤城,虽然最后齐国复国了,但是从此一蹶不振。
这标志着齐国在和秦国的争霸中彻底失败。
你看这个帅哥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就战国七雄来说,除了楚国之外,其他几个诸侯国一开始都没有称王。不过,在徐州相王和五国相王之后,战国七雄的君主都使用了王爵,也即和周天子已经平起平坐了。在此基础上,到了战国中期,秦国和齐国已经不满足于仅仅称王,秦昭襄王和齐闵王选择并称为“东西二帝”。那么,问题来了,秦国和齐国为什么并称“东西二帝”?后来为何又取消了帝号?
一
首先,韩非子·内储说下记载:“穰侯相秦而齐强,穰侯欲立秦为帝而齐不行,因请立齐为东帝,而乃能成也。公元前288年,秦国宰相穰侯魏冉率先提议秦昭王称帝。对此,秦昭襄王于同年十月派魏冉去齐国,说服齐闵王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面对秦国的这一建议,齐闵王没有选择拒绝。于是,秦昭襄王和齐闵王这两位君主,正式称帝,是为东帝与西帝。也即秦国的地理位置偏西,所以秦昭襄王为西帝,而齐国则处在战国七雄靠东的位置,因此齐闵王为东帝。在此基础上,齐国和秦国并称“东西二帝”,一下子和其他五国在称号上拉开了差距。
二
那么,对于秦国和齐国来说,为什么要使用帝号这一称呼呢?对此,在笔者看来,这就要说到战国中期的历史背景了。在秦昭襄王和齐闵王称帝之前,魏国作为战国初期的霸主,已经逐渐走向了衰落。而魏国的衰落,则是齐国和秦国的崛起。比如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齐国大军就重创了魏国大军。而在河西之地中,秦国因为商鞅变法后的实力增强,终于击败了魏国,夺回了河西之地。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魏国衰落之后,齐国和秦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两个诸侯国。
三
在齐国和秦国崛起后,二者自然展开了一番较量。不过,对于秦国来说,却遭遇了齐国的重创。根据《战国策》、《左传》等史料的记载,桑丘之战是发生在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年)左右,齐国于桑丘(今山东兖州市附近)击败秦国入侵的战役。此战役为秦国商鞅变法以来首次与齐国正面交锋的战役。也即在桑丘之战中,齐国击败了秦国。在此之后,齐国大将匡章在齐闵王五年(公元前296年)率军大破巅峰时期的秦国,攻入函谷关(战国时期唯一入秦关的将领),秦昭王遂归韩河北及武遂、归魏河外及封陵以求和。
四
最后,正是因为齐国的强势,也即很难在正面击败齐国,所以,到了公元前288年,秦国宰相穰侯魏冉率先提议秦昭王称帝,秦昭襄王为了抬高自己,同时也为了打击邻国,离间齐国与东方各国的关系,接受了这个建议。对于秦国来说,之所以邀请齐国一起称帝,无疑是希望离间齐国和山东六国中其他诸侯国的关系。对此,齐闵王一开始没有看穿秦国的阴谋,从而接受了称帝的建议。但是,在秦国和齐国称帝后,苏秦建议齐闵王取消帝号,以此和山东六国合纵攻秦。在齐国君主齐闵王取消帝号后,秦昭襄王自然不愿意在称号上激怒山东六国,于是也随之取消了帝号。就这样,秦国和齐国一度并称为“东西二帝”,不久之后又取消帝号,也即继续称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