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打脸的事情不少,唐明皇宠信安禄山致山河破碎爱妃死,梁武帝迎侯景反被其饿毙。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在国外也有,比如英法绥靖政策纵容纳粹德国,最终遭到反噬,法国被占领,这也是一种打脸。
我想说的一个打脸的例子就是一代英主赵雍,即战国时赵国国君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典故的主角。他英武果决,由于情商、智商、胆商太高,一时冲动,做了让自己后悔不已的事情,葬送了大好局面。
战国后期是一个血与火的时代,七雄间火并厮杀演绎了多少壮丽悲歌!虽然最终由强秦一统天下,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本来赵国是最有机会的。
赵武灵王十五岁即位,那是一个危机四伏、山雨欲来的时刻,他的强悍的父王赵肃侯赵语亡故,魏、楚、秦、燕、齐各派锐师万人来参加会葬,趁赵国新君年幼之际,俟机图赵。赵武灵王镇定自若,一方面令赵国全境处于戒严状态,另一方面形成赵、韩、宋联盟,待五国使者到邯郸,发现赵军精锐云集,不敢造次,葬礼结束后各自匆匆离境。年少的赵雍度过了继承君位的第一次严峻考验。
当时魏国发起五国相王的合纵运动对抗秦国张仪的联齐楚图魏的连横策略,赵武灵王看到中原各国的争霸战争处于纠缠状态,很难在短时间内决出胜负,加入其中只能徒劳无获。于是,赵武灵王改变了赵肃侯逐鹿中原的南向战略,把赵国的战略调整为北向进军胡地。后来面对天下大乱,各国无暇干涉赵国内政的天赐良机,赵武灵王果断向全国发布实行胡服骑射的法令,同时,大举进攻中山国。赵国本来就是胡汉兼容,北部为游牧文化,南部为农耕文化,白狄创建的中山国位居其中,割裂了赵国南北,而且一直是中原地区的心腹大患。在以前的战例中赵国常吃败仗,大将被擒,城邑被占。特别是赵国在地理位置上,东北同东胡相接,北边与匈奴为邻,西北与林胡、楼烦为界。这些部落都是以游牧为生,长于骑马射箭,他们常以骑兵进犯赵国边境;在实行“胡服骑射”前18年中,赵屡败于齐、秦、魏等国,损兵折将,不得不忍辱割地,赵国几乎没有还击之力。就在行胡服的次年,赵国就向侵扰赵国已久的中山国发动进攻,一直打到宁葭(今河北获鹿县北)。又西攻胡地,到达榆中(今内蒙古河套东北岸地区),“辟地千里”,林胡王向赵贡献良马以求和。赵武灵王让代地的相赵固专主管所占领的胡地,向内地提供骑兵,后来仅用了六七年一举灭掉中原肘腋之患两百余年之久的中山国。
励精图治的赵武灵王是一个勇毅的改革家,也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的君王,赵国是六国中唯一可以压制强秦的国家,驾驭国际局势和纵横捭阖的能力非同寻常。他利用燕国和秦国内乱,分别迎立燕公子职就是后来的燕昭王即位,迎立公子稷(秦昭襄王)即秦王位。后者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在位五十六年间,期间任用白起发动“长平之战”,坑杀赵军四十万。他领导的秦国日益强大,基本奠定了日后统一天下的格局。其实赵武灵王早就筹划灭秦的计划,曾经化装成随从到秦国考察。进入秦地后,赵武灵王对沿途的风土人情详加考察,以为攻秦时所用;会见了许多秦国的大臣,赵武灵王都细致观察,对秦国大臣的贤庸强弱有了深入的了解。他还亲自面见秦昭襄王,他想亲自了解这位秦王的为人,以利于以后对秦决策。这种胆略令人想起了俄国沙皇彼得大帝!
以上例举了赵武灵王的种种丰功伟绩以及他的宏图大略,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他为什么壮志未酬。
赵武灵王在壮年(时41岁)作出了一个惊人之举,把王位传给小儿子(时10岁)公子何即赵惠文王,自号主父,专心赵国的军事建设和对外战争,国内政治、经济事务则全部交由赵何负责。这赵何的妈妈吴娃是赵武灵王心爱的梦中情人,赵武灵王曾游巡大陵,某日,他梦见一个少女鼓琴而歌:“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命乎命乎,曾无我嬴。”在酒宴的时候就把这个梦向大家说了,还具体地描绘了少女的形象。吴广听说后,觉得赵武灵王说的少女太象自己的女儿孟姚了,于是就把孟姚献给了赵武灵王。赵武灵王非常宠爱这位美人,赵人称之为吴娃。吴娃作了赵武灵王的王后,可惜命薄,没几年就死了,悲痛欲绝的赵武灵王就废掉公子章,立吴娃之子公子何为太子。在三朝重臣肥义的教导扶助下,天赋聪敏的赵何很快就进入了王的角色。经过三年的听政,赵王何已经很懂得冷酷无情的治国之道了。不久,赵武灵王就为他的冲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本来,他让位的初衷主要是为了赵国的未来,赵国历代国君命运多舛,而且自己常年在外打仗,万一不测也不至于误国,况且在有生之年带赵惠文王一段时间,能使赵国雄踞天下。此时的赵武灵王正值四十六岁的壮年,在攻灭中山、赶走林胡、收复楼烦后,赵武灵王又有了新的梦想。此时的赵国在诸国中实力最强,而齐、秦、韩、魏、楚已不是赵国的对手。赵武灵王在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后,还要做中原的霸主。为了实现他心里的这个伟大理想,他的第一步是夺回王位,重做赵王。然而,由于自己主动放弃王位,禅让赵何以后,国家统治的重心已经转移到赵惠文王周围,赵武灵王成为了摆设,政令不再有人听从,最初的二元政治的设想失败了。权力与名位远去的痛苦让赵武灵王十分失落,一生追求荣誉的赵武灵王有些忍无可忍了。潜意识中重新扶植孝顺的公子章的根源越来越明晰,说到底,就是要夺回自己曾经放手的权力。最重要的是,赵惠文王性格与赵武灵王不一样,比较平和内向。被秦国骗去囚禁的楚怀王跑到赵国寻求庇护,而赵惠文王不敢收留,致使又被秦国捉去,天下人视为赵国软弱无能而耻笑,巡国后归来的赵武灵王闻听大为失望,这也是一个父子二人不和的重要原因。
当初废长立幼的想法现在看起来多么幼稚,那么就再重来一次!然而,今非昔比,赵惠文王周围的近臣忠心耿耿,而且这些昔日的贵族对于赵武灵王当时变胡服之举一直心怀不满,也心存畏惧,担心一旦赵武灵王重掌权利后又再燃战火。因此,赵武灵王的二次变革没有得到广泛支持,最后可叹一代英豪被困沙丘宮,饥饿而死!赵惠文王后来重用廉颇蔺相如等人与秦国抗衡,也是战国时代的一位贤君,但是,毕竟格局与其父相距甚远。如果按照赵武灵王设定的目标,秦国必然会受到打压,至多会被压制于西北偏安一隅;赵国如果救了楚怀王,就会和这个最大的战国国家形成稳固联盟。那么未来的天下形势就无法预测了,至少不会很快被强秦各个击破,没有赵武灵王的赵国此后陷入了战略困局,从此在强大的秦国面前处于绝对被动,73年后被秦灭亡。
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被历代传为佳话,这种以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表现了作为古代社会改革家的魄力和胆识。1903年,梁启超发表黄帝以后的第一伟人——赵武灵王传,评价说:“七雄中实行军国主义者,惟秦与赵。……商鞅者,秦之俾斯麦;而武灵王者,赵之大彼得也。”他甚至把这位堪比俄国彼得大帝的赵武灵王盛赞为“黄帝之后第一伟人”。
看看赵武灵王的悲惨命运,我们要牢记尽量避免冲动,否则就容易被打脸,搞不好连性命都不保了,殊为可惜、可叹、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