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亲~
你要的书,正在发送,请注意查收!
若有问题,请hi我或回邮联系我,
若满意,请及时采纳,谢谢!
——来自{一朝风月绕指柔}
islamyangyang
凡事皆有两面性,金庸古龙让武侠小说兴盛,却又写尽了武侠,这对于武侠来说利大于弊。现在仙侠玄幻小说盛行,却鲜有人写武侠小说。不仅是因为金庸古龙金玉在前,后人很难超越。也因为主流多是市场的选择,时代在发展变迁,不能把原因都归结到金庸古龙身上。
近年来国内不断翻拍金庸的武侠小说,这说明武侠小说还是肯定有市场的。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让武侠被世人所熟知,掀起的浪潮至今仍未退却。但现在很少有人写因为武侠小说,因为武侠太难写了,仙侠的法术神魔可以在道教佛教取材,但武侠小说的世界观武功不能在现实中取材。我们这么多年不也就出了金庸、古龙两位集大成者吗?
不过金庸和古龙的武侠小说把传统武侠小说推上了巅峰,其他作者写武侠还是在金庸古龙的那个框架下,除非有人能另辟蹊径,不然根本无法超越。也就是说,金庸古龙无形间设置了武侠小说的门槛,跨过这道门槛,读者才会买账,否则只是白费功夫。而且金庸深厚的文学底蕴,和古龙奇诡的想象力,是现在时代快餐社会的写手们很难达到的,更别提超越了。
武侠是特定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而走向没落也是历史的必然,会有新事物逐渐取代。在金庸古龙最盛行的那个年代,信息和科技还不够发达,人们对于力量的理解和想象也不够高。而现在人们的知识水平,科技实力,网络信息的发展程度都远远超过了当年,世界体系变更了。在人们了解了更高深的科学和更强大的武器后,对于力量的追求自然也就更高。武侠世界的体系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人们对力量的追求,这不能算是金庸古龙的过错。
三寅
按背景时间排序为:
1、《越女剑》: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时期,约公元前473年--前463年
2、《天龙八部》: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元佑九年或绍圣元年公元1090年--1094年
3、《射雕英雄传》:南宋宁宗庆元五年--嘉定十四年,公元1199年--1221年
4、《神雕侠侣》:南宋理宗绍定五年或六年--开庆元年,公元1232年或1233年--1259年
5、《倚天屠龙记》:南宋末--元末明初,公元1262--1263年
6、《连城诀》:明前中期。根据当时府县设置,还有宝藏年代推算
7、《碧血剑》:崇祯六年--崇祯十七年或顺治元年,公元1633年--1644年
8、《侠客行》:清初
9、《白马啸西风》:清初顺治年间
10、《鹿鼎记》:清康熙八年--康熙二十六年
11、《书剑恩仇录》:清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四年,公元1753年--1759年
12、《飞狐外传》:清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四年
13、《雪山飞狐》:清朝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
14、《鸳鸯刀》:清中前期约公元1644年--1796年
15、《笑傲江湖》:不明,有论证应为清朝
扩展资料:
金庸武侠小说的艺术价值
金庸所创作的小说中无处不体现了对历史意义及价值的探寻。他通过在小说中塑造武林门派之间、人与人之间、宗教与世俗之间、正教与邪教之间、国家民族之间以及朝代与朝代之间的恩恩怨怨。
最终造就了不同个人、门派、国家、民族、教会、朝代的各种悲剧。从本质上来说,金庸正是企图通过在小说中抒发强烈的悲剧情怀,旨在达到解构负面价值、弘扬正面价值的效果。
在金庸创作的小说里,“情”与“理”深刻体现了生命本质与传统道德之间的永恒矛盾,具体来说就是爱情与道德规范的冲突。显然,金庸的作品没有过多的抑情绝欲的说教,更没有与传统道德文化相违背的滥情现象。
他仅仅通过“情”与“理”的描述,向世人展示了爱情中的悲剧意识,通过对人真实生命的适当描述和张扬,反映了对禁锢人们和社会发展的“理”的反抗。金庸的爱情悲剧意识是对现代爱情的讴歌。
参考资料来源:
石头的暖暖
你说的这小说提示不太熟悉,我心中的武侠小说除金庸古龙外,就只有一本武侠小说,自从当年看完以后至今眼中再无其它武侠小说,这本小说就是风歌写的《昆仑》看完后至今无法忘怀仿佛历历在目,如果你是武侠迷没看过这本书的话,一定要看绝对精彩。
泓澈.俊喆
苍穹神剑 (1960年出版)处女作
月异星邪 (1960)
剑气书香 (1960)后半部由墨余生代笔
湘妃剑 (1960)
剑毒梅香 (1960)上官鼎代笔
孤星传 (1960)
失魂引 (1961)
游侠录 (1961)
护花铃 (1962)
彩环曲 (1962)
残金缺玉 (1962)
飘香剑雨 (1963)
剑玄录 (1963)
剑客行 (1963)
浣花洗剑录 (1964)
情人剑 (1964)
大旗英雄传(铁血大旗) (1965)
——以上为早期作品, 为生计而作, 多为模仿他人, 尚未形成风格.
武林外史 (1965)
名剑风流 (1966)结尾由乔奇代笔
绝代双骄 (1967)
楚留香传奇(铁血传奇)
血海飘香 (1968)
大沙漠 (1969)
画眉鸟 (1970)
楚留香续集
鬼恋侠情 (1970)
蝙蝠传奇 (1971)
桃花传奇 (1972)
新月传奇 (1978)
午夜兰花 (1979)
多情剑客无情剑(风云第一刀) (1970)
九月鹰飞 (1974)
欢乐英雄 (1971)
大人物 (1971)
萧十一郎 (1973)
火并萧十一郎 (1976)
流星·蝴蝶·剑 (1973)
七种武器
长生剑 (1974)
碧玉刀 (1974)
孔雀翎 (1974)
多情环 (1974)
霸王枪 (1975)
离别钩 (1978)
拳头 (1976)非“七种武器”之一, 误收入
天涯·明月·刀 (1975)
七杀手 (1975)
剑·花·烟雨·江南 (1975)
枪手·手枪) (1975)现代枪战小说
三少爷的剑 (1975)
陆小凤传奇
陆小凤传奇 (1976)
绣花大盗 (1976)
决战前后 (1976)
银钩赌坊 (1977)
幽灵山庄 (1977)
凤舞九天 (1978)
剑神一笑 (1981)
边城浪子 (1976)
血鹦鹉 (1976)
白玉老虎 (1976)
白玉雕龙 (1981)由中碎梅代笔
大地飞鹰 (1976)
圆月弯刀 (1977)由司马紫烟代笔
飞刀·又见飞刀 (1977)
英雄无泪 (1978)
七星龙王 (1978)
风铃中的刀声 (1980)结尾由于东楼代笔
怒剑狂花 (1982)由丁情代笔
那一剑的风情 (1982)同上
边城刀声 (1983)同上
猎鹰·赌局 (1984)遗作, 短篇
wuhao_1978
金庸
有一则评论这么说:如果说梁羽生是新武侠小说的开创者,那么金庸就是新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许多武侠迷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浸淫多年后断言,金庸之后无武侠。我当然也这么认为。无论是在文笔抑或是人物塑造方面,金庸的成就都是后来者无法望其项背的。当我看到其他小说家的作品时始证明了我的看法是正确的。现在回忆起来,当初偶尔拾得两本粗糙不堪的《侠客行》,当时才5年级,字还认不全,就囫囵吞枣地把整部书通读了下来。那时候小学生之间流行小台灯,由两个五号电池供电,偷偷从家里取了钱,买下小台灯,晚上钻在被窝里挑灯夜读,兴之所至,不知其倦。感觉最温馨的章节是《笑傲江湖》之学琴,盈盈扮作年高德劭的老婆婆教病入膏肓的令狐冲学弹清心普善咒,一个愿教,一个愿学,最绝妙的是盈盈脸薄,“偶然说了一句关切的话,立即杂以他语,显是不想让他知道心意”,而令狐冲则是完全不知其所以然,认定隐于竹帘后面的盈盈是个关心自己的老婆婆,对盈盈一点点透漏出来的爱意理解成为长辈对晚辈的关心爱抚,而后竟然说出了对小师妹的苦恋而不果。每每看到这一节,心中恍有所悟,离身而起,不复能言。而最童真的一段则是《倚天屠龙记》之穷发十载泛归航。
——殷素素突然指着南方,叫道:“那是甚么?”只见远处水天相接处隐隐有两个黑点。张翠山吃了一惊,道:“莫非是鲸鱼?要是来撞木排,那可糟了。”殷素素看了一会,道:“不是鲸鱼,没见喷水啊。”三人目不转瞬的望着那两个黑点。直到一个多时辰之后,张翠山欢声叫道:“是船,是船!”猛地纵起身来,翻了个筋斗。他自生了无忌之后,终日忙忙碌碌,从未有过这般孩子气的行动。无忌哈哈大笑,学着父亲,也翻了两个筋斗。——
我初读时,以为一个10岁的小孩如何能够“哈哈大笑”,于金庸无意中的笔误殊不以为然。再接着往后面读时,却越发觉得这四个字把一个童真有趣涉世未深的小孩子的活泼可爱写得跃然纸上,真可谓神来之笔。通过孩子的角度,与残酷现实世界作对比,间接得体现出了未来路途的不可预期,为张翠山夫妇的惨死、张无忌九死一生的江湖闯荡稍稍隐了一点伏笔。
古龙
金庸之后,我再读的是古龙。因为人人都将古龙与金庸放在一起作比较,大家都觉得,有资格跟金庸一较短长的只有一个古龙。最先看的是楚留香系列。看第一眼的时候,便强烈地感觉到古龙与金庸的差别在哪里了。从形式上看,古龙后期的作品,也可以说是代表古龙写作水平最高的那些作品,都是由短句“拼凑”起来的。在小说情节的推进期间,常常穿插一些警世之言。这些短句,大多说写男女间的关系,涉及到肉欲以及爱情。从男人的角度体会所谓的爱情是什么东西,女人又是怎样的的动物。看多了这些无聊的句子之后,便不再想看他的作品了。偶尔翻了翻他前期和中期的作品,我倒是觉得这些作品还值得一读,于是便去看了他的《武林外史》、《圆月弯刀》之类。如果说金庸的作品是国画,那么古龙的作品就是漫画了。对古龙的不喜爱全是个人的阅读习惯使然,我没有有一点想诋毁古龙。他比那些模仿金庸文笔以及后来那些模仿他的作家比起来,有自己独特的高明。有人这么评价古龙:“古龙则追求武侠小说的语言欧化,他擅长写短句与分行式,对话中多警句,交代事情来龙去脉多段落,多层次,他力求把句子写得很美,很可玩味,很有哲理,给人一种面目一新的格局。古龙在语言上的创新,当然不能说绝对成功,但古龙的新文体毕竟突破了武侠小说的原有文体,并形成了一种自己的新的语言艺术风格。”这个评价是很中肯的。他的那些忽略招式,只讲意境的武侠风格,让我强烈地想起了日本的动作类漫画,譬如灌篮高手、《浪客剑心》等。让读者充分地感受到格斗所带来的的感官刺激。楚留香、陆小风之流,基于一张好看的脸之上,潇洒仁义,武功卓绝,朋友多多,红颜多多。他们的内心是中国化的,武功则是日本化的,中日合璧才创造出了这些卓绝的武侠形象。我不喜欢古龙,主要原因还是他的文笔以及对人物的全方位塑造。他没有金庸对中国文化的学习之深,没有金庸儒雅的文风,这还是次要的;他笔下的主人公,先天的成分占了很多,后天的努力对后来的成功好像根本体现不出来。像楚留香,根本是一个横空出世的人物,完全没有过去。在他的行进的路途上,宝马、香车、美女、好酒从来都不缺,这样子行走江湖谁不奢望,但又有谁相信这是真的。偶尔一两次失误也是人之常情,这样更体现了香帅对美女的爱护。李寻欢还好点,起码还有那么一点过去,一点辉煌的过去,中探花,做官吏,做武者也是因为个人喜好。总之,我觉得古龙笔下的人物是舞台上的明星,无论做什么、怎么做,举手投足一派珠光宝气,浑没有人间的气象。古龙以及他的作品,更像是娱乐社会催生出来的产物。或许本来就是吧。
梁羽生
带着对古龙强烈的失望,我把目光投向了梁羽生。这是个很早就听说过的名字,只是不曾光顾过他的作品。看过他的作品简表,才知道《七剑下天山》、《云海玉弓缘》是他的大作——太失敬啦。据说他的文笔可以和金庸有一拼。这才是最吸引我的,于是我翻开了他的大作。跟金庸相比,梁羽生的作品简直太多了。金庸好不容易才写了十四五部。而梁羽生,我简略算了一下,竟然超过了34部,比金庸的一倍还多。太多产了。我以为这可是难得的饕餮盛宴,如果每一部都和金庸的作品不相上下的话。现在想想,我能够记起来的人物有段克邪、金世遗、江海天,其他的差不多都忘光了。记忆中,段克邪的武功永远超不过他的师兄,虽然他是《龙凤宝钗缘》的男主角;金世遗的武功最厉害,行为最放荡,“遗世而独立”;江海天则吃了几颗扣子功力大进。看过梁羽生的几部作品,才体会到,为什么他只是新武侠的开创者。比之于金庸,他欠缺的太多了,虽然作品比金庸写得多。我最大的体会是,他只是在堆砌故事情节,对人物的塑造太差劲。拿段克邪来说,这是我看过梁羽生这么多作品之后感觉写得比较好的一个角色。他是贯穿《大唐游侠传》、《龙凤宝钗缘》、《慧剑心魔》的一个线索人物,在第一部和第三部里是配角,只在第二部里才做了一回主角。在第一部《大唐游侠传》开始,段克邪生于安史之乱,乃大侠之后,根骨奇佳,不幸的是刚生下来便被后来的师兄掳走,段克邪之父辗转寻子,于是故事便因此而展开。我原本以为段克邪会因缘际会学下一身本事,在平叛安史之乱的过程中立下绝世气功,没想到从此这个人便没了音讯,另一个人物适时登场,占了主角位置,叫做铁摩勒,是段克邪之母的侄子。故事情节忘记了,只知道到故事最后,段克邪才重又出来,期间已过去了10年。没有人知道这10年对这个孩子发生了什么。只知道他一出山门,便显现出了绝世的武功,虽然书里注定永远也不会超过他的大师兄;在万马军中,斩敌杀将如若儿戏。刚刚表现了一下,第一部的故事便结束了。如果读者不知道此书还有续集的话,我想象不到读者该是怎样愤慨自己买了一本不值一哂的武侠小说。无论是铁摩勒,还是段克邪,年幼时期的学习经历都被忽略了,最奇怪的是,铁摩勒仅仅学了一些别人的招式,这些人的武功在武林中只是二三流,他最后却成了天下第二高手,太不可思议。如果书里有一些离奇的情节还或可解释,可是书中一直是平平的叙述,我们就奇怪了,这么高的功夫是怎么练出来的?是不是唐朝的时候,武功整体上太低微了?显然这个解释是不通的,唯一的解释是梁羽生的写作手法太平淡,没有安排合理的情节推进主人公武功级数的提升。接着看《龙凤宝钗缘》,段克邪终于如愿以偿地做了第一男主角,武功卓绝,经验丰富,虽然有点不合理的小心眼,虽然武功永远超不过大师兄。由于在第一部里,胃口整整被吊了一本书之久,所以对这个人物的出场期望值特别大。他也对得起读者,有惊无险地抱得玉人归。然后是第三部。我以为段克邪还年轻,在结婚之后,应该还算有一番作为,不过这次又失望了。出乎意料的是,这次的主角特别多,在第一部、第二部里所有正义的大侠都有了后人,这些后人们集体构成了第三部书的一群男主角。都是主角,等于没有主角。故事重新平淡地继续下去,没有一点波澜,直到结束。我觉得大家都被梁羽生骗了。是不是他想凭名气赚稿费,编了些粗糙的情节,一下子就写了3大本书,该是上百万字了吧,太厉害了。相比之下,我体会到了金庸品格的可贵之处。他不仅在适当的时机封笔,而且每一部书都创造了一些熠熠闪光的人物。不像梁羽生,堆砌了这么多小说,能够让人记住的,只是“这个人写的小说不少”,仅此而已。我还知道了一件事,文笔好是一方面,能够写出紧凑夺人的故事情节更是小说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梁羽生不会写故事,所以,即使他开创了新武侠,在武侠史上,仍然落后于金庸、古龙,甚至于后来居上的司马翎、黄易。
温瑞安
在谈到温瑞安的时候,武侠迷们习惯上把他和金庸提到一块儿,我听人说,金庸曾把他看作是知己。我不知道金庸是否曾经这么说过,在我看来,温瑞安的确与金庸的距离太远了。如果金庸是一座山的话,温瑞安顶多就是一座小土包。我想他是想融合金庸与古龙二者的特色于一家。他与古龙“一样”,喜欢用短句,一句话,几个字就组成了一段话,也像古龙一般,时不时编排一些惑人的警句,以期收到情节突兀、摹状深刻的写作效果。可是画虎不成,我强烈得不喜欢这种照抄的格式。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写作也一样。温瑞安不但照搬古龙的短句格式,也像古龙一般写“名言警句”。果然,我在网上找到了一篇题为温瑞安妙语的帖子,荼毒之广,令人心惊。可能是温瑞安正在学习阶段,所以模仿别人也可被原谅。可是他毕竟已经有了这么多作品了,甚至还可分为“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侠系列”、“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等十多个系列。我想如果是模仿,也该够了。我看的是《神州奇侠系列》,大侠萧秋水的故事。看了几本,实在看不下去了。此刻,我方才想起了古龙的好处。现在重新再读古龙的时候,看法已不再像从前那么偏颇。呵呵,看来,读温瑞安也让我懂得了看待一个作家一定要全面。在《神州奇侠系列》里,有两个活宝喜爱斗嘴,也能让人笑一笑。可是,我又想起了了可爱的桃谷六仙还有少年石破天。比起这些笑话大家来,那两个活宝便小巫见到大巫了。
如果用一个字形容金古,金庸可形容为“大”,古龙可形容为“奇”;温瑞安兼采两家之长,却显得一无“大”,二不“奇”,令人惋惜。看温瑞安的样子还年轻,希望他可以做出突破。
司马翎
我读黄易的小说在温瑞安和司马翎之前。黄易曾说过,“金庸对人物的描写栩栩如生,活现纸上;司马翎则对人性的刻画入木三分、大胆直接、卓见哲理、俯拾即是……他们都各自创造出一个能够自圆其说、有血有肉的武侠天地!”可见黄易对司马翎的推崇程度。因此我下载了之前并不曾听说过的司马翎的作品。与古龙相类似,司马翎的作品也可根据创作时期分为前期和后期,而后期的作品尤其体现了所谓司马翎对人性的刻画之“神”。这是一个我看过一篇后就不想再读其他作品的作者。并不是我厌烦他的作品,而是太累。看他的作品,有点像以前看外国翻译过来的书。不同的是,看国外的翻译作品,是语法习惯上拗口;看司马翎的作品,则是大段成篇的对人性的描摹,不晓得是太冗长还是太艰深,脑袋是在承受不了。于是,我在看他的作品的时候,学会了“一目十行”的功夫。这应该就是普通读者与作家的关注点的不同罢。读者关心的是故事情节如何夺人耳目;作家如黄易者关心的则是如何从中学习。如果黄易所说不差,司马翎的刻画功夫的确是高人一筹。我从来没有见过有哪一位作家,无论是写武侠的,写正史的,还是写其他方面的,有如此高明的描摹人性的功夫。小说里的重要人物,能够纯粹通过说话进行精神方面的较量。以至于我认为司马翎笔下的人物肯定都是天才。写武侠至于如此大费周章吗?金庸古龙写过从来没有过如此“费脑力”的人物,但是他们的作品远比司马翎要受读者欢迎。看来,司马翎的作品或可以做作家们的心理学教材,却成不了读者群众受欢迎的作品。不过这正是司马翎独特的高明之处。起码没有一个作家能够在人性刻画方面如此出众,冗长也好,绝妙也罢,没有人可以轻易地胜过司马翎。如果有一天我要写武侠,司马翎一定是一个不得不选的心理学老师。突然有个疑问:温瑞安学金庸、学古龙,怎么没有学司马翎呢?我的答案是,司马翎太难学了。我不清楚司马翎的人生经历,可能是他经历了一般人没有过的痛苦经历,养成了小心翼翼的作人习惯,从不轻易地相信别人,久而久之,练就了一双看透世事沧桑的火眼金睛,于是他的作品也带入了他无奈的人生经验;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是心理学的大师,运用心理学来描摹人性,在他来说是驾轻就熟,于是开辟了武侠小说的新境界。司马翎可以“大师”来称呼。
黄易
黄易是在金庸之后第二个让我爱不释卷的作者。我最喜看的是他的《大唐双龙传》和《寻秦记》。《寻秦记》引人入胜的是他的写作手法,以今入古,实在是太意外了,而且这意外不仅仅是一时一事,在整部书里,几乎时时处处都体现了出来。而《大唐双龙传》,两个打不死的主角,屡败屡战,以战养战,卓异的先天资质加上后天离奇的坎坷经历以及不息的努力奋斗,终于成功。黄易能算得上是经典的也就这两部了,其他的大多涉及科幻以及现代题材,没什么意思。《大唐双龙传》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武功,最不可思议的是徐子陵的结印功夫。这部书完成于上世纪90年代末吧,那时候日本的《火影忍者》还没有出现,所以结印功夫应该算是黄易的首创。我对佛家文化甚不了解,手印文化可能属于佛教文化的一支吧。但不论怎么说,能把这种手形变幻化在武功里面运用,的确是前无古人的创举。我觉得,如果《大唐双龙传》不涉及政治会更好一些。我认为,武侠小说不应该把正史上的人物随便拉进来。小说里,李世民摇身变为武林高手,可以和神功初成的寇仲徐子陵相提并论,属于一级高手的行列;而李元吉、李建成、李渊犹胜,乃是特级高手的级别。这无疑贬低了小说的“可信度”。虽然武侠小说是一个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但他毕竟有自己生存发展的原则,读者对武侠世界的憧憬也基于这些原则之上,如果作家们随意破坏这些原则,很容易会导致读者对作家所营造的武侠世界的不信任。寇仲的心跳得快了一下,李世民竟然能够听出来,说出来谁能相信?黄易的新作《边荒传说》里,刘裕竟然是如此高明的武学大家,更加没有人肯相信了,除非不知道刘裕后来是皇帝。而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成吉思汗只精于骑射,朱元璋常遇春仅仅会武而已。这与正史差别不大,所以读者都相信。因为这个缘故,对《边荒传说》,我始终提不起兴趣看下去。《边荒传说》编得比《大唐双龙传》差远了。《大唐双龙传》第二个缺点是卷帙浩繁,冗溺不堪。整部书竟然六十三卷,每卷十三章。太可怕了。有一千万字吗?应该有吧。真是不可想象。可能比金庸所有武侠小说的字数加起来还要长吧。黄易简直就是个怪物。这样的写法,有好有坏。好处是,读者可能尽情地徜徉在作家为读者所创造的武侠世界里,不必担心这个世界很快走到尽头,但必须以作品的质量作为前提。如果是粗制滥造的作品,有谁会愿意糟蹋自己的时间呢?坏处是,作品累赘不堪,结构不紧凑。写小说,一方面是为了塑造作家心目中理想的人物,另一方面是揭露一定社会一定制度下人类的生存状态。作品的内容长度能够恰如其分得表达出作者的写作目的就足够了,何必硬要编排无谓的故事来“哄骗”读者呢?如果时间太多,不如创作其他类型的作品来丰富自己的写作生涯,一棵树叶子再多,也仅仅只是一棵树,它终究变不成森林。看看金庸的作品以及他笔下的那些性格迥异且神态丰富的人物们,以射雕三部曲为例:郭靖、杨过、张无忌,大仁大义有之,桀骜不驯有之,温厚端方亦有之。反观黄易的作品,这些能够数得着的人物,太局限了。寇仲霸气,徐子陵淡泊,仅仅如此;而燕飞则沦于楚留香之流,刘裕更加没有什么性格,乏善可陈。唯一能称赞的仅仅是故事编得好又长,能够吸引住观众的眼球。只有娱乐性,没有深刻得可打动人心。难道黄易也想学倪匡,挣点稿费作富翁?
水瓶猫
Tzi
李洋
侠并不是为国为民苦大仇深,而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式,一种急人所难的心态。
像陆小凤,他不怕麻烦,只要你求着他他就会为你把命拼上。你对他不好,他并不计较,反而忍让你,帮助你?这难道不是侠?
像江小鱼,原本是恶人谷出身,却不为虎作伥,反而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人,着难道不算侠?
侠并不一定要什么苦大仇深,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抛头颅洒热血,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光明磊落的活着,就足以了。
原贴:古龙写的算武侠吗?
乐芊芊
1004娜娜
yoyao
按背景时间排序为:
1、《越女剑》: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时期,约公元前473年--前463年
2、《天龙八部》: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元佑九年或绍圣元年公元1090年--1094年
3、《射雕英雄传》:南宋宁宗庆元五年--嘉定十四年,公元1199年--1221年
4、《神雕侠侣》:南宋理宗绍定五年或六年--开庆元年,公元1232年或1233年--1259年
5、《倚天屠龙记》:南宋末--元末明初,公元1262--1263年
6、《连城诀》:明前中期。根据当时府县设置,还有宝藏年代推算
7、《碧血剑》:崇祯六年--崇祯十七年或顺治元年,公元1633年--1644年
8、《侠客行》:清初
9、《白马啸西风》:清初顺治年间
10、《鹿鼎记》:清康熙八年--康熙二十六年
11、《书剑恩仇录》:清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四年,公元1753年--1759年
12、《飞狐外传》:清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四年
13、《雪山飞狐》:清朝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
14、《鸳鸯刀》:清中前期约公元1644年--1796年
15、《笑傲江湖》:不明,有论证应为清朝
扩展资料:
金庸武侠小说的艺术价值
金庸所创作的小说中无处不体现了对历史意义及价值的探寻。他通过在小说中塑造武林门派之间、人与人之间、宗教与世俗之间、正教与邪教之间、国家民族之间以及朝代与朝代之间的恩恩怨怨。
最终造就了不同个人、门派、国家、民族、教会、朝代的各种悲剧。从本质上来说,金庸正是企图通过在小说中抒发强烈的悲剧情怀,旨在达到解构负面价值、弘扬正面价值的效果。
在金庸创作的小说里,“情”与“理”深刻体现了生命本质与传统道德之间的永恒矛盾,具体来说就是爱情与道德规范的冲突。显然,金庸的作品没有过多的抑情绝欲的说教,更没有与传统道德文化相违背的滥情现象。
他仅仅通过“情”与“理”的描述,向世人展示了爱情中的悲剧意识,通过对人真实生命的适当描述和张扬,反映了对禁锢人们和社会发展的“理”的反抗。金庸的爱情悲剧意识是对现代爱情的讴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庸
疯行
古、金、温、梁都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宗师代表,他们的小说可读性很强,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都颇有建树。
古龙的《小李飞刀》、《楚留香传奇》、《陆小凤传奇》有很鲜明的个人英雄风格,武艺特点鲜明,因而他的人物展现弱化了历史背景,小说语言短句较多;
金庸先生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描绘的是江湖众生相,是历史的别样重现,在小说中的人物武功境界高深莫测,人物特点不能简单论之;金庸先生的小说语言活泼生动,因而每位主角的人物身上都有幽默的特质;
温瑞安的《四大名捕》最为有名,还有《布衣神相》等,他的表现手法在于营造范围,不过整体架构有令人病诟的地方;
梁羽生的《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等用人物来强化历史背景,武艺卓群,细腻逼真;小说本身采用诗词较多。
总的来说四人各有特点,都为我们呈现了不错的作品,如今留给我们的也只有作品可以欣赏了。
markhe
金:符合白日梦。成功不用努力,吃药传功完成。
梁:师门决定一切。
温:师门,奇遇及其他成就一身功夫。
古:苦练,日挥千次刀舞万次剑。
所以,对于白日梦重症者,古在成功方面,从不给他们任何幻想。就算恶人,在古的小说中也没有一梦成仙的。
Soul.mc
金梁师承一脉,梁羽生古典诗词成就高,讲故事不够精彩。金庸故事瑰丽壮阔峰峦跌宕引人入胜。
古温师承一脉。温瑞安写诗不错,但武侠小说和古龙相差甚远,得其形无其实。
wslff
正确的顺序应该是梁羽生、金庸、古龙、温瑞安。
时间上梁羽生比金庸起步早了三年,作为新派武侠的开山鼻祖,梁羽生的作品给了金庸一定的启发,某种程度上梁羽生是先行者引路人。
金庸在看到梁羽生在报纸上连载小说(《龙虎斗京华》等)的成功后,同样投入了武侠小说的创作中。并在连载(《书剑恩仇录》《射雕英雄传》)取得成功后,开办了明报通过连载《神雕侠侣》真正展开了他一生的事业。
古龙最早是通过一部先有剧本再有小说的《萧十一郎》进入武侠小说创作的行列的,并且古龙入行的时候正是金庸如日中天的时候。“金庸是不可超越的”“金庸之后无武侠”古龙是顶着这样的压力开辟出一片新天地的。可以说金庸是他的目标也是他的动力。最后金庸亲自邀请古龙在明报连载陆小凤,用实际行动为古龙正名。
温瑞安则是在70年代在台湾留学的时候,受到古龙的影响而埋下了武侠小说创作的种子。
说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属于新派武侠的范畴,求新也是他们每个人的特征,正好也代表了不同的时代。同样他们的创作也都属于商业写作的范畴。梁羽生先生拥有深厚的文史功底,而且擅长写诗填词。为武侠小说这一过去底层人消遣的、不被文化界瞧得起的文学形式,增添了文学价值和文化底蕴。他主张武侠小说要既有武也有侠,武是手段,侠是目的。宁可无武,不能无侠。
正是这种极端追求造成,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武的部分写的不甚精彩。写多了有种千篇一律的感觉。
金庸不仅具有传统文化的功底,也善于吸收西方小说的精髓。金庸的小说既继承了传统平话的写作方式,也吸收了西方骑士小说的精神内核。而且突破了传统的束缚,比方说在《射雕英雄传》宋朝的黄蓉吟唱了元曲山坡羊·潼关怀古(书中注明了),这在梁羽生看来是离经叛道的。他的武写的很精彩,大多数人都能随口说出几句金庸小说的武功。
古龙的创作则是彻底抛弃了中式小说的传统,其最为人称道的武侠推理小说,基本上就是套着武侠外衣的“福尔摩斯”了。在一定程度上古龙的小说更偏向武而非侠了。
温瑞安更甚,他的小说已经具有奇幻色彩了。
从内容上讲,同样是1924年出生的梁羽生和金庸前半生都深处在国家动荡的时代。他们更着重于大时代的描写,强调历史、文化、人物的结合。他们都认同“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1938年出生的古龙基本对于那段历史感触不大了,他的小说更多着眼于人。格局变小了,情节却变得更加奇巧。
1954年出生的温瑞安,更是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了。并且前方梁、金写尽了国仇家恨,古龙又几乎写完了人的恩怨情仇。他只好在题材上增加了奇幻色彩。
在我看来,梁羽生善写名士风流,其作品可归类为名侠;金庸善写英雄豪杰,可归类为英侠;古龙善写人的尔虞我诈,可归类为人侠;温瑞安善写奇幻,可归类为奇侠。
福娃依依
古龙:喝酒、漂(河蟹)伎、杀人、呕吐
金庸:拜师、学艺(奇遇)、行侠、报国
温瑞安:废话废话废话废话废话 打架 废话废话废话废话废话
梁羽生:太烂看不下去
WANGethan
莫名想到四位大佬写男女之情的笔法。
金庸:心中一荡。
黄易:虎躯一震。
古龙:嘤咛一声。
梁羽生:获得生命的大和谐。
金庸的武侠是:
一个人的成长史。
先是父母爱情故事,然后悲惨童年,中间有奇遇,泡妞,拜师,成名立万,最后报效国家。
主角在成长,我们看得到他的心路历程,看得到他的情感历程,还有浓浓的爱国主义思想。
到大结局的时候,主角已经蜕变了,他成熟了,也许得到了什么,也许放弃了什么。
古龙武侠是:
某几个人一生中的某一个阶段。
我们不知道人物的过去,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成功,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成名,就好像在街上我们忽然遇见了这么几个人,然后发生了一些故事。
到大结局的时候,我们知道故事没有结束,我们挥手告别,向下一个故事走去。
因为温瑞安和梁羽生我读的相对较少,所以只能主观评价一下。
梁羽生武侠是:
诗词大会版武林爱情故事。
梁羽生的古典意味非常浓厚,他的诗词我也很喜欢,但他讲故事实在比不上他的诗词,好与坏界限分明,名门之后遍地皆是,小说中出场的人物实在太多,是个角色就能搭配一个女嘉宾····
到故事的大结局,邪不压正,男男女女都能获得生命中的大和谐。
温瑞安武侠是:
散文诗。
我读了很多温瑞安的诗,山河录,大悲十九首,他的诗写的像武侠小说,他的小说写的像散文诗。温瑞安句子的美感,是金庸梁羽生不能达到的,他近似古龙,但比古龙更细腻。
温瑞安的结局总是让人神伤,就好像等一场大雪倾城,雪后得到的却是无穷无尽的寂寥。
这是我的看法了吧。
--------丸--------
文:祁门小谢
潘思静
原创回答!
我是今日头条阿邦61!
作为新武侠小说三大宗师,金庸先生,梁羽生先生和古龙先生,各有千秋各有特色,才成就了彼此的地位。
也正是这三大宗师,才掀起了新武侠小说追捧的狂潮,让新武侠小说成为成年人的童话,让新武侠小说遍及华人的各个角落!
厉害吧!
金庸先生。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大都以历史为背景,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可读性。而且崇向民族大义之精神,极力倡导侠之大义,写得场面恢宏,可歌可泣,凶险迭起,荡气回肠!
文字娓娓,情节驾弩到位,中西文化结合,内容包罗万象,令人读之回味悠长!
梁羽生先生!
梁羽生先生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钟情古典诗词。也正是这种偏爱,梁羽生先生的武侠小说当中,用了大量诗词,特别是男女情爱的诗词,运用得当,非常应景,那种唯美的意境,诗意阑珊,令人神往!
所以,梁羽生先生的武侠小说,是诗词与武侠小说的结合。有武侠小说的快意恩仇,也有诗词唯美的遐思境界!缠绵悱恻,余情未了!
古龙先生!
古龙先生的武侠小说,就是人生的江湖!也可以说是江湖的人生。
既然是江湖,就有诡异,就有尔争虞斗,就有人笑有人哭……特别是男女之间的情感描写之委婉之细腻之贴切之鲜活之余味无人比肩!也正是这特色,奠定了古龙先生是三大武侠小说宗师之一的地位!
特别是主人公的帅,酷,冷描写,栩栩如生!
温瑞安。
温瑞安的武侠小说,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在其代表作巜四大名捕》中,人物众多,但刻画的不是很鲜活,而且文未有虎头蛇尾之象,不能尽兴。
但是,温瑞安的武侠小说推理递进,逻辑性强,这是他武侠小说成功原因。
四个人的武侠小说,共同点是,推崇武侠之精神,尤其是金庸先生更甚!
不同的是,各自见长各有特色各领风骚!
(谢谢阅读!人生,看上去很美!我是今日头条阿邦61)
任大松
qinlei_
Tebaca
微笑的cotton
原贴:古龙写的算武侠吗?
未央歌
原贴:古龙写的算武侠吗?
葡萄皮小妞
原贴:古龙写的算武侠吗?
猴猴
刀塔
HOH
moqilanxin
在山泉水清
月光下的晚霞
罗贝卡卡
花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