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
提取码: 5y7d
《七剑下天山》为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代表作之一。于1956年首次在大公报上开始连载。主要讲述了清朝初年,以凌未风为首的天山七剑和反清志士一起为推翻清廷暴政而多方奔走的故事。
wlyyo0
明天之旅
梁羽生
梁羽生(1924.3.22~2009.1.22),原名陈文统,中国著名武侠小说家,与金庸、古龙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
北斗夜_不瘦就去SHIQwQ
一、龙虎斗京华 1954.1.20-1954.8.1 新晚报.天方夜谭
二、草莽龙蛇传 1954.8.11-1955.2.5 新晚报.天方夜谭
三、七剑下天山 1956.2.15-1957.3.31 大公报.小说林
四、江湖三女侠 1957.4.8-1958.12.10 大公报.小说林
五、白发魔女传 1957.8.5-1958.9.8 新晚报.天方夜谭
六、塞外奇侠传 约1957-1958之交 周末报 (飞红巾)
七、萍踪侠影录 1959.1.1-1960.2.16 大公报.小说林
八、冰川天女传 1959.8.5-1960.12.18 新晚报.天方夜谭
九、还剑奇情录 1959.11-1960.5 香港商报.谈风
十、散花女侠 1960.2.23-1961.6.22 大公报.小说林
十一、女帝奇英传 1961.7.1-1962.8.6 香港商报.谈风 (唐宫恩怨录)
十二、联剑风云录 1961.7.3-1962.11.25 大公报.小说林
十三、云海玉弓缘 1961.10.12-1963.8.9 新晚报.天方夜谭
十四、冰魄寒光剑 约1962初 正午报 (幽谷寒冰)
十五、大唐游侠传 1963.1.1-1964.6.14 大公报.小说林
十六、冰河洗剑录 1963.8.24-1965.8.22 新晚报.天方夜谭
十七、龙凤宝钗缘 1964.6.25-1966.5.15 大公报.小说林
十八、挑灯看剑录 1964.7.1-1968.6.23 香港商报.说月 (狂侠.天骄.魔女)
十九、风雷震九州 1965.9.22-1967.9.28 新晚报.天方夜谭
二十、慧剑心魔 1966.5.23-1968.3.14 大公报.小说林
廿一、侠骨丹心 1967.10.5-1969.6.20 新晚报.天方夜谭
廿二、瀚海雄风 1968.3.15-1970.1.21 大公报.小说林
廿三、鸣镝风云录 1968.6.24-1972.5.19 香港商报.说月
廿四、游剑江湖 1969.7.1-1972.2.4 新晚报.天方夜谭 (弹铗歌)
廿五、风云雷电 1970.2.9-1971.12.31 大公报.小说林
廿六、牧野流星 1972.2.16-1975.1.13 新晚报.天方夜谭 (折戟沉沙录)
廿七、广陵剑 1972.6.3-1976.7.31 香港商报.说月
廿八、武林三绝 1972.10.1-1976.8.16 大公报.小说林
廿九、绝塞传烽录 1975.2.12-1978.4.10 新晚报.天方夜谭
三十、剑网尘丝 待查 正午报
卅一、幻剑灵旗 待查 正午报
卅二、飞凤擒龙 1978.9修订 新晚报.天方夜谭
卅三、弹指惊雷 1977.5.1-1981.3.9 周末报
卅四、武当一剑 1980.5.9-1983.8.2 大公报.小说林
卅五、武林天骄 待查 待查
原贴:梁羽生 小说
一帆风顺
梁羽生
七剑下天山
江湖三女侠
冰魄寒光剑
飞凤潜龙
还剑奇情录
萍踪侠影录
散花女侠
联剑风云录
瀚海雄风
广陵剑
塞外奇侠传
白发魔女传 女帝奇英传
冰川天女传
云海玉弓缘
冰河洗剑录
侠骨丹心
游剑江湖
牧野流星
弹指惊雷
绝塞传烽录
剑网尘丝
龙虎斗京华
草莽龙蛇传
好好看,挺不错的
原贴:梁羽生 小说
风行万里
1954年初,因“吴公仪与陈克夫国术表演暨红伶义唱筹款大会”轰动非常,顺势撰写《龙虎斗京华》,是为“新派”武侠小说之源头伊始。此后笔耕不缀,至一九八三年《武当一剑》止,共连载武侠小说三十三部,又《绝塞传烽录》与《剑网尘丝》出版时均被一分而二 ,《武林三绝》仍在修订之故,今传者三十四部。封笔前后并曾推出部分小说的修订本,但均未得以出版。他的作品多次被改编成电视或电影,自认《萍踪侠影录》、《女帝奇英传》及《云海玉弓缘》三书是代表作。
1954年,香港武术界太极派和白鹤派发生争执,先是在报纸上互相攻击,后来相约在澳门新花园擂台比武,以决雌雄。太极派掌门人吴公仪和白鹤派掌门人陈克夫,为了门派的利益,在擂台上拳脚相争。这场比武经港澳报刊的大肆渲染而轰动香港。陈文统的朋友《新晚报》总编辑罗孚触动灵机,为了满足读者兴趣,在比武第二天就在报上预告将刊登精彩的武侠小说以飨读者。第三天,《新晚报》果然推出了署名“梁羽生”的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龙虎斗京华》是新武侠小说之始。随着《龙虎斗京华》的问世,梁羽生——梁大侠初露头角,轰动文坛的“新派武侠小说”已有雏型。因为他写随笔的名字是梁慧如,平时又心慕白羽,故名梁羽生。
梁羽生的功绩,在于开了武侠小说的一代新风。“新派”不仅是他们自命的,也是得到社会承认的,旧武侠小说虽也热火朝天,但自始至终为新文学所瞧不起,始终难登大雅之堂,当时自命为大雅的报纸和自命为大报的报纸,都不屑于刊登,武侠的读者,还缺少知识分子,而主要是下层的“识字分子”。当时武侠小说的地位,犹如流浪江湖的卖解艺人,看的人虽多,却始终算不得名门正派,梁、金一出,局面顿时改观,各大报也都以重金作稿酬,争相刊登,读者也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港、台、新、马,一时风起云涌,开创了武侠小说的一个新世纪。随后,关于武侠小说的专门研究也渐成热潮,与纯文学相比美。
梁羽生在评武侠方面也是大家。1966年香港海光文艺上发表过一篇署名佟硕之的金庸梁羽生合论,其实就是梁羽生所写,他说:“梁羽生是名士气味甚浓(中国式)的,而金庸则是现代的 ‘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词、小说、历史等等)的影响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艺(包括电影)的影响则较重。”这个观点至今仍响。
原贴:梁羽生小说内容
㊣小扁㊣
旧武侠小说主要是武侠技 击小说,它使武侠小说深入广大民众,使武侠小说成为中国现代小说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那时候影响最深的风个人认为是“南向北赵”。既和赵焕亭。向恺然(1889-1957),赵焕亭(1877-1951),名绂章,河北玉田人。笔名不肖生,湖南平江人。他们的文风比较相近,而且风气比较开阔。作品我很悲剧的没有拜读。我摆渡了一下,最负盛名的有:奇侠精忠传和《江湖奇侠传》。这一南一北在中国武侠小说史上的地位无疑是崇高的。虽然很早以前武侠小说的雏形已经形成,但我认为真正的武侠是经他们的加工完善才完美。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后30年里。他们的地位渐渐又「北派五大家」取代。「北派五大家」是指活跃於华北文坛而成名於三十年代的武位武侠小说巨擘──还珠楼主、白羽、郑证因、王度庐、朱贞木。他们之所以能取代「南向北赵」的权威地位,而成为社会大众心目中的「新偶像」,与其说是读者喜新厌旧,为他们旗帜鲜明、各有特色的作品所吸引,不如说:二十年代的先进武侠名家实未能自我完善其创作内涵、统一小说风格,致令人时兴扞格不入之感。他们在前人的基础上各出机抒、创新突破,而分别建立了属於自己的独特风格,完善了武侠小说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卒能将其故事旨趣发挥无遗。这就是「奇幻仙侠」(还珠楼主)、「社会反讽」(白羽)、「悲剧侠情」(王度庐)、「帮会技击」(郑证因)、「奇情推理」(朱贞木)五大流派的勃兴,决定了近五十年来武侠小说的发展方向与走势。我想着重说下的是还珠楼主。他本名李善基(1902~1961年),后改以李寿民行世,1949年后又改名李红,四川长寿人。出身官宦世家,自幼即随父游历各地,走遍大江南北。曾在傅作义幕中任中文秘书,复任天津电话局长段茂谰之秘书,业余在银行家孙仲山公馆兼做家庭教师。1932年于天津天风报发表长篇连载《蜀山剑侠传》,声誉鹊起。临终前口授完成长篇小说《杜甫》,二日后逝世。不知道大家会不会知道金老的一句。金庸在接受香港当地电视台采访时,自称并非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武侠小说家,当主持人问这“最伟大”三个字应该给谁的时候,金老指着书架上的《蜀山剑侠传》道“飞雪连天射白鹿,不及还珠一卷书!”我十分认同金老的观点。我个人认为蜀的艺术意识可以与《水浒传》相媲美,差距仅仅只是历史地位和影响罢了。白羽本名宫竹心(一八九九~一九六六年),山东省东阿县人;生於天津,长於北京。少年时期即向报刊投稿,立志做一个新文艺家;曾获鲁迅鼓励,发表西洋文学译作多篇。惟因家败辍学,半生潦倒,为养家活口而昼夜奔忙;做过邮务员、税务员、校对、编辑、记者、教师、书记以及风尘小吏。这些血泪交迸的惨痛经历,在他的自传话柄一书中,都曾留下「不堪回首」的烙印。其实我是很佩服他的,在武侠小说家中像白羽这样兼具中外文学素养的作者极为罕见。他的文笔幽默冷隽,有血有肉,饱富生命力;特别是「通过个人奋斗历程中遇到的各种挫折,揭露旧社会人际间的尔虞我诈」,写来笑中带泪,越发显得真实而近人情。郑证因(一九○○~一九六○),天津人氏,本名郑汝霈;或谓精通武技,并深谙帮会规矩、江湖门道。早年一度教过私塾,后为生活所逼,遂专事武侠创作;一生成书多达八十八部,但泰半为中篇小说,长篇钜制殊不多见。郑派作品一味表现「阳盛阴衰」之粗犷特色,故紧张刺激有馀,却乏柔情滋润,难免显得枯燥与单调;而同时掘起的王度庐,恰恰在写情方面独擅胜场,勾勒出人性冲突、心理挣扎、爱恨交织种种复杂情境。由是「武侠」始得以摆脱外在武功技击的束缚,而潜入英雄儿女的灵魂深处活动,进一步完善了武侠小说的形态与内涵。王度庐本名王葆祥(一九○九~一九七七年),北京旗人家庭出身;仅受过初中教育,全凭自学成材。王氏很早即踏入社会,倍尝人世艰辛;曾任教员、小报编辑以及摊贩公会文书等清苦工作,对於人情冷暖,有切肤之痛。由是形成其悲剧性格,假笔端以寄慨,亦儒满泪水,动人心魂。王氏写义慷慨侠烈、写情缠绵非恻,而其绝大多数武侠作品均以悲剧收场,乃独创「悲剧侠情」一派,得享盛名。在其一生所撰二十种武侠小说中,特以《鹤惊昆仑》、《宝剑金钗》、《剑气珠光》、《卧虎藏龙》、《铁骑银瓶》五部曲最具代表性;且流传广远,感人至深。我们不能不承认:王度庐的「悲剧侠情」之作,宛若回气舞柳,摇曳生姿,的确开创了武侠小说的新境界。虽然他笔下的「江湖」朴实无华,「武艺」十分寻常,但人物鲜活,亲切自然──毕竟武侠不是铁打的英雄,他们也有血有泪、有爱有恨!是故,王度庐娓娓细诉社会的不平,洗涤著江湖儿女生命的幽情;於哀感顽艳、剑胆琴心中,迸发义烈侠气,卒能将悲剧文学之美表露无遗,而教天下有情人同声一哭,低回不已。朱贞木本名朱桢元,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廿年代后期曾与还珠楼主共事於天津电话局;因见还珠以《蜀山剑侠传》成名,乃仿其笔调撰铁板铜琶录及飞天神龙、炼魂谷、艳魔岛三部曲,初未引起注意。嗣后别辟蹊径,穿插历史人物写成《虎啸龙吟》、《千手观音》、《七杀碑》等书;复以苗疆边荒之风土人情为素材,撰蛮窟风云(原名边塞风云)、《罗刹夫人》姊妹作。文笔隽妙而饶奇气,故事布局诡秘,尤以推理见长,乃自成一家。此后的武侠进入了她最鼎盛最颠峰的时刻。无数神级大师前仆后继..一一道来。首先出现的是梁金时代。梁羽生(原名陈文统,1922年生,广西蒙山人)在1954年发表的《龙虎斗京华》,以 口语写作,所述史实,所绘山川,均经严格考据,人生性格与心理活动刻划入微,文笔细 腻而有文采,旧武侠小说难以与其比肩,从此奠定声名,成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发动之作。 梁羽生国学根底深厚,他的武侠小说带有许多自己作的诗词,每每传诵一时。他的小说每 一部都有明确的历史背景,连惯起来便是一部明清通史。1956年,梁羽生写名篇七剑下 天山。梁羽生一直写作到八十年代初,他的最后一部小说《武当一剑》初刊于1980年5月 9日的大公报上,完结于1983年8月2日。代表作《萍踪侠影录》、《七剑下天山》、《塞外奇侠传》、《龙虎斗京华》、《云海玉弓缘》、《白发魔女传》。 金庸(原名查良庸,1923年生,原籍浙江海宁)的《书剑恩仇录》开始写作于1955年 中。《射雕英雄传》写于1957年至1958年之间,是金庸的第四部武侠小说。“射雕”奠定 了金庸的武林盟主地位,是公认的经典名著。金庸用十七年写完他的十五部武侠小说(连 载版),又用十年把这十五部小说全部重新修订了一遍(大家常见的发行版)。金庸武侠 的年代上常常出现一些bug,只好认为是金庸的小说结构太复杂,把他自己也写糊涂了。金 庸写作至1972年文革未结束封笔。金庸的长篇武侠用楹联概括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 神侠倚碧鸳”。说实话,我对金老有十分强烈的个人崇拜意识。无疑他比同时期的作家影响要深要广。无数人的肯定奠定了他在中国武侠史上无可比拟的地位,他的作品,影响了一代武侠作家。还有一点我最为佩服的就是他的人格。大家知道现在的同人小说,同人小说家们取材十分广泛。可是,一些人续改写日本动漫时却遭受日本动漫届的国际诉讼而陷入了无比麻烦的处境中。金老那时候对国内的武侠届申明,他绝对不会因为别人续改写他的作品而生气反而会鼓励和帮助其完成,并且此后他确实这样做了。大家看,这是怎样一种优秀的人格!再后来另外一座丰碑诞生。古龙(原名熊耀华,生于1937年,祖籍江西)于1960年开始尝试写武侠小说,初期的《苍穹神剑》等都十分幼稚,及至1964年才以《浣花洗剑录》等声名鹊起。1965至1966年 间是他创作的丰收期,他写作了《大旗英雄传》、《名剑风流》、《武林外史》、绝代 双骄等名著。1967年创作的铁血传奇 (即楚留香系列)及后写成的《多情剑客无情剑》(即小李飞刀)、铁胆大侠魂、《萧十一郎》,一直写了六十一部共计28册。古龙其人才华横溢但用心不专,从他的小说就 可以看出来。但他妙在有急智,每在关节处突出奇兵。早年古龙并没有自己特出的风格, 在Xx的武侠圈子里不算太耀眼;至于他在七十年代的晚期作品,那已明显是江郎才尽、 力不从心了。 六十年代可谓新武侠文学的鼎盛时期,金古仍然活跃,古龙如日中天,同时还有一帮 作家群星璀璨。相对而言,大陆这一段时间正是反右运动至文革初的亢奋时期,XX运动 压倒一切,文坛万籁俱寂。这正是武侠锋芒正锐的时候!!!温瑞安(1954年出生于马来西亚), 1973年作《四大名捕会京师》,1981年作神州 奇侠、《血河车》等重要作品。私以为神州奇侠之八---天下有雪,其形式主义接近 完美,寂寞高手,天下有雪,极端的“武”,罕见的文本特色,写就写个彻底,温瑞安这 一把算是过把瘾就死,虽然多遭批评。 时间进入八十年代初,金镛、梁羽生相继封笔,1985年古龙去世,港台武侠小说一片凋零,能够撑起大局的,就只有温瑞安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于“求新、求变、求 突破”的心理,温瑞安从1986年底开始大力倡行“超新派武侠”,或称“现代派武侠”, 把大量主流文学的东西引入了武侠小说。曹正文在1989年把温瑞安列为第三代新武侠小说 的代表,而与第一代的金镛、梁羽生,第二代的古龙并称。现在看起来,这个创新并不那 么顺利。温瑞安写到后来,许多小说陷入了纯粹玩弄文字技巧的泥淖,不能不让人大倒胃 口。叶洪生认为温氏小说把武侠引上了绝路,虽然有些夸张,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忽忽然九十年代来到,“九十年代的武侠旗手”落于黄易头上。黄易(本名黄祖强, 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毕业)于1989年隐居大屿山,专心从事创作。至90年代,旋即以独树 一帜的武侠作品,席卷港、台两地。 1991年成立黄易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大唐双龙传》等作品。黄易的作品场面宏大、从物众多,让人叹为观止。只是在武打招式的描写上显 得过于草率,说服力不足。另外,黄易作品往往直接融入一个历史大时代,而不是将历史 作为背景。这是其优点,但也可以说是其不足之处。利用历史的博大和厚重来显其作品的 博大与厚重,真正的博大和厚重实际上还是历史。 九十年代开始进入后武侠时期,也是网络武侠的开端。黄易的《寻秦记》开创了现代 YY(意淫)小说的先河,1999年完成的《大唐双龙传》也成为网络武侠的先声。80年代大陆“武林小说” 大陆武侠再兴的探索(武林比武侠的概念大一些) 武林小说的内容十有八九还是表现历史上的武侠剑客或从武侠的角度表现历史上的义 军斗争和形形色色的社会矛盾。表现武术技击为主要斗争手段的近代、现代革命斗争的,篇什不多。所以“武林小说”实际上是以武侠小说为主。 在80年代,由电影《少林寺》触发的武侠小说浪潮在国内掀起,武侠小说的发行量大 大超过了纯文学作品。1981年,湖北曲艺协会的任清等创办了金古传奇,连载了欧阳 学忠的武当山传奇,聂云的《玉娇龙》。1982年,王占君作《白衣侠女》,为80年代 武侠的开山之作。同时期,檀国胜(笔名檀林)的《燕子吕三》问世。 1984年,武侠小说 逐渐被武林小说一词取代,并形成浪潮。 80年代武侠中比较好的作品有: 《白衣侠女》《燕子吕三》率先灾破了大陆侠义题材的禁区,为八十年代武林小说的崛起 奏响了序曲。柳溪的大盗‘燕子’李三传奇,冯育楠的《津门大侠霍元甲》,冯骥才 的《神鞭》,也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90年代大陆“新派武侠小说”的昙花一现 港台新武侠在大陆普及以后,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有人开始了尝试和模仿。从沧浪 客等的一系列的侠作品中,可以看出当时作家的雄心勃勃。可是,毕竟处于一个后武侠时 代,金古的改革将武侠的水平推向一个几乎不可逾越的高峰,大陆作家的成就不大。这个 时期的大陆武侠,总体上缺乏文化提升的精品意识,主要沿着港台新武侠的路子讲故事, 作品的实际影响也非常有限。 沧浪客,原名姚霏,1965年生于云南,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1990年出版了《一剑平江湖》,是大陆新派武侠的第一部作品。 青莲子,原名田雁宁,1953年生于四川,毕业于达县师专。在90年代初著有威龙邪 凤记及其续集青猿白虎功。 火梨,上海知识分子,生平不详。1995年写成一部《舞叶惊花》。我个人十分喜欢这本书。记的以前在英语课上看的荡气回肠,结果情不自禁的叫出来,后面很悲哀的被老师罚站。泪奔~.. 张宝瑞,新华社记者,1952年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代表作有京都武林长卷 、醉鬼张三爷、形意游侠录。 熊沐,原名高光,北方人士。90年代开始写武侠,第一部作品为《骷髅人》。 巍琦,生平不详。代表作《金帖侠盗》。 周郎,实为周涵和周沛兄弟二人,著有《鸳鸯血》。这些是摆渡来的..他们的作品也很少有涉猎读。不过我会在这个漫长的暑假读完的.. 网络小说开始于90年代末网络的普及,而此时,黄易所引导的新武侠的最后一股高潮 正在渐渐衰弱。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涌现了一大批武侠小说。我们可以尝试定义网络武 侠,是指以电脑为工具进行创作,通过网络以传播,写手和读者可以互动,如此之作品。2002年,当时网络上兴起了武侠和小说原创热,尤其是1999年上海大侠与名探、2001年武汉《今古传奇武侠版》、2002年郑州热风?武侠故事、武汉中华传奇?大武侠等杂志的创刊,更是促进了武侠的发展。2004年,《今古传奇武侠版》半月刊创刊,主编郑保纯提出了“21世纪大陆新武侠”的概念,简称为“大陆新武侠”,主要总 结了大陆上一些武侠写手的创作。同年6月,新武侠由长江文艺出版社白桦林杂志社推出。大陆新武侠和网络武侠是互动的,息息相关的,二者可以混合一谈。 以上仅为其中的一部分,中国的玄幻小说发展史很广的,建议翻阅文学史书。谢谢。
荷子-幸福着
梁羽生小说故事发生时间顺序
【独立成篇】
01《女帝奇英传》
【大唐系列】
【宋朝系列】
【萍踪系列】
【独立成篇】
17《武当一剑》
【天山系列】
【剑网系列】
【太极系列】
梁羽生(1924.3.22~2009.1.22),原名陈文统,中国著名武侠小说家,与金庸、古龙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旗,梁羽生摒弃了旧派武侠小说一味复仇与嗜杀的倾向,将侠行建立在正义、尊严、爱民的基础上,提出“以侠胜武”的理念。梁羽生为人正派,创作了三十余部武侠佳作,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2009年1月22日,梁羽生因病在悉尼去世,享年85岁。
原贴:梁羽生的小说?
wuhua
大山里D娃
原贴:有谁知道新疆天山的资料
maggie.huang
原贴:有谁知道新疆天山的资料
这边静好
原贴:有谁知道新疆天山的资料
Lina F
原贴:有谁知道新疆天山的资料
茉茉
原贴:有谁知道新疆天山的资料
生活在别处
梁羽生武侠小说《七剑下天山》中七剑武功排名如下:天山派第一代掌门、晦明禅师关门弟子凌未风兵器是游龙剑,桂仲明武当派北支开山之祖、兵器是腾蛟剑,冒浣莲武当派桂仲明之妻、一代女侠冒浣莲、兵器是天虹剑,天山派弟子杨云聪之女易兰珠、兵器是断云剑,张华昭终南和武当二派弟子、易兰珠之夫、武器是天瀑剑,白发魔女两位弟子飞红巾和武琼瑶,兵器分别是青干剑和日月剑。
Helene
莫问剑、游龙剑、青干剑、天瀑剑、舍神剑、竞星剑、日月剑1、莫问剑
特性:象征“智能”。身长兼富弹性,招式变幻难测。
剑主身份:傅青主,剑法高手,是七剑中“智能”的象征,他是七剑的精神领袖。
2、游龙剑
特性:象征“进攻”。剑的发声是一种提醒,人未到声先到。
剑主身份:楚昭南,天山派晦明大师的大弟子。是“七剑”中代表“进攻”的人物。
3、青干剑
特性:象征“防守”。稍有光,剑便会发亮,光线四散中,看不清剑锋,令人避无可避。
剑主身份:天山派晦明大师二弟子,为人敦厚,是“七剑”中代表“防守”的人物。
4、竞星剑
特性:双手剑,剑柄扎有钢丝剑絮,有铁珠。
剑主身份:辛龙子,晦明亲传的三弟子。性情古怪。
5、日月剑
特性:日月剑是双子剑,分长短两把,主攻型。七剑中最亮的一把,会越打越耀眼。
剑主身份:穆郎,晦明亲传的四弟子。
6、天瀑剑
特性:天瀑将剑法转易颠倒,柄芒不分,忽攻忽守,前后左右,意到随成。
剑主身份:武元英。
7、舍神剑
特性:剑身粗犷带野性,代表剑客的愤怒,剑身含强烈生命力,无处不利。
剑主身份:韩志邦,坦荡之人,感情简单直接。
扩展资料七剑的来历:
天山万里冰封,住了一位擅于铸剑的世外高人晦明大师。
晦明有四大弟子,其中包括大弟子楚昭南,倚仗师傅所传的绝世宝剑,希望将来可在江湖上快意恩仇;二弟子杨云骢,虽武功高强却无意再涉足凡尘。当杨云聪冒险在雪崩危机中救了遇险的武元英,其清净的天山生活终于被打扰了。
晦明大师答应襄助,尽遣四大弟子随傅青主、武元英和韩志邦下山,并把毕生修为炼成的七把宝剑分赠七人,展开“七剑下天山”的武林传奇。其中七剑分别为:莫问剑、由龙剑、青干剑、舍神剑、天瀑剑、日月剑、竞星剑。
七剑下天山原因:
纳兰明慧与多铎江南杭州大婚前夕,杨云骢潜入将军府,期望明慧和他出走,但明慧不能负累家族,杨一气之下由她手中抢走女儿,在钱塘江畔遭遇仇家纽枯鲁。杨云骢一是心中郁结,二是顾虑自己的女儿易兰珠,出手不能施展全力,与纽枯鲁同归于尽。
奄奄一息之时,正遇见被“天地会”(铁枪会)女舵主刘郁芳误会叛敌,含冤莫白,正要投江自尽的少年(梁穆郎)。少年看到云骢的痛苦后打消了自杀的念头,杨临终时将女儿托付给穆郎带上天山学艺。
这是楔子。十六年后,“天山神芒”凌未风(即穆郎)得晦明禅师真传,名震江湖。他当年带上山的女婴易兰珠(宝珠,“易”是杨的右边,“兰”取自纳兰明慧,“珠”取自宝珠),学成天山剑法,立志杀多铎以报父仇。
角色人物武功排名:
1.晦明禅师
晦明禅师拥有天下第一的武功,他所传授的三个弟子,无一不是武林中响当当的角色。遍寻世上,唯有白发魔女练霓裳可与之敌。但白发魔女轻功虽可胜晦明,真实的武功造诣却是略逊一筹。
2.白发魔女
练霓裳的地位和武功,在这部书里只晦明禅师可抗衡。其剑法之狠辣,天下闻名。从《白发魔女传》起,她与晦明(岳鸣珂)就势均力敌。但按照梁羽生的套路,正派武功练到极致,总是要比邪派的更强的。白发魔女的武功传自于凌慕华,虽然未必属于邪派,但剑走偏锋,终是不如霍天都所创。
3.凌未风
晦明禅师的关门弟子,其武功尽得晦明真传,超过他的两个师兄。更兼他练成“天山神芒”的暗器功夫,所以自晦明与白发魔女相继死去之后,可算是天下无敌,战无不胜。可惜有奸人楚昭南使用诡计,终砍下他拇指,令他不能再用剑。所以天山派的剑术最高境界,凌未能达到(最后达到的是易兰珠)。不过拥有天山神芒的凌未风,此时依然是最强的。
4.辛龙子
卓一航本身的武功远远低于晦明禅师和白发魔女,但他的徒弟辛龙子,却是罕见的武学奇才,几乎可与凌未风打成平手。不过凌未风的武功毕竟更加炉火纯青,在与他的比试中技胜一筹。辛龙子是一个亦正亦邪的人物,因受楚昭南挑拨而与凌未风等为敌,后来为凌等所感化而走上正路,终不免被害身亡。
5.石振飞
凌未风出道之前,这个石振飞便与傅青主、楚昭南并称为“当时三大剑术名家”,而又与名镖孟武威并称为“南北二名镖头”。他出场的时候,已是一个清癯老者,剑法之快,令人咋舌。与他交手的第一个人就是邪道第一高手齐真君。齐内力应高于石,但石的剑术诡异快捷,可使齐无暇接应;然后他又与楚昭南对敌,二人招数相仿,但石却内力更为强劲,先声夺人。不过,石振飞在书中出手较少,若是当真打起大阵仗的话,未必就能胜得了齐真君等人。谭亭将他排在第五位,也只是基于这一战而已。
6.齐真君
齐真君年轻的时候,曾经前往天山找晦明禅师与白发魔女比剑。晦明修养较高,不愿出手,只将他勉励一番;而白发魔女生性偏激暴烈,使用一根腰带加一根树枝,只三十招便重创之,逐其下山。但五十年后,当他再度出山之时,便已是武学宗师身份,内力浑厚
,剑法奇绝,曾与凌未风等交手多次,略占上风。但当后来凌未风的武功更加纯熟之后,齐便风光不再了。
7.杨云骢
可惜,《塞外奇侠传》我是没看过的,杨云骢的武功到底有多高,只能做一下大略的估计,应该是在凌未风与楚昭南之间。但杨死得较早,在他生前,武功是可以稳胜楚昭南的;但在他死后的二十年里,楚的武功到底取得了多大的进步,不好估计,有可能经过这二十年的苦练,楚的剑法已可胜过他师兄当年,也有可能天资所限,仍难企及。于是暂且把他放在这个位置,算是相差不多,日后找到确切的证据再作修改吧。
8.桂天澜
桂仲明的父亲,因情之误会与石天成交手,不幸身亡。其武功之高,可以说是远胜石天成。傅青主等亲眼见到这一战役,对桂天澜的武功极为推崇。但桂的身法之快,连傅青主有时都难以看清,何况在此战中,桂并未出全力。所以个人觉得,论武功,桂应略高于傅青主、楚昭南等人。
9.桂仲明
桂仲明刚出场时,被作者形容为“武功奇高的少年”,声势几夺凌未风。但由于火候等原因,仍非楚昭南等高手之敌。后来他学会达摩剑法,武功大进,与后来天山派掌门易兰珠对成平手。桂的功力较高,而易则剑法更为精妙。
10.易兰珠
易兰珠是杨云骢和纳兰明慧的女儿,为报父仇曾单身刺杀多铎。她的武功基础不如桂仲明,所以出场时并没给读者带来武功高强的印象。但此女之用功之勤,令人钦佩,用了短短时间便融会了自己所学过的各大剑法,并与桂仲明战成平手,后来单人持剑,用真实功夫格杀了楚昭南。易兰珠是天山剑法的最终传人,其剑术造诣终超过了凌未风,后来的《江湖三女侠》中,得以尽显所能。
11.傅青主“无极剑”的大宗师,是冒浣莲的师傅,武功高强,曾与楚昭南战成平手。
12.楚昭南
大内第一高手,其武功与傅青主、孟武威等同一级数。每一出场,必致恐慌。
13.孟武威
与石振飞并称的名镖师,但武功似乎并
不如石。他曾与楚昭南交手,二人功力悉敌,但楚的剑法凌厉,可占八成攻势。
14.飞红巾
武功与楚昭南等仿佛,但功力稍弱。
15.桑乾
16.桑弧
17.桑仁
“西域三妖”,数十年前霸占西域,白发魔女到天山后,将三人远逐。晦明、魔女相继死后,三人卷土重来,武功之高令人吃惊。飞红巾可勉强战胜其中一人,而武当掌门玄真则非其敌。后凌未风赶到,用“天山神芒”射杀桑弧,又杀其余两妖。
18.成天挺
内营高手,与楚昭南并称的大内佼佼人物。
19.玄真道人
武当掌门人,武功强劲,可与飞红巾久战而不败。
20.石大娘
石天成妻子,武功高于其夫。
远山
我记性不好,时间也太长了,凌未风,楚昭南,飞红巾,辛龙子,张华昭,桂忠明,易兰珠,我依稀记得好像是分老七剑和新七剑,真的记不住了,七剑和三女侠我看的好像还是连环画[捂脸][捂脸][捂脸][捂脸],快三十年了,怀念金世遗,江海天,张丹峰,唐晓澜,吕四娘,空空,南八,缪长风,澹台灭明,乔北溟,太多太多了,记不得也记不起了,最后只记得江山备有人才出,前赴后继打boss,好像大部分反派都是为了功名利禄,但是还是欣赏不多的亦正亦邪的反派,乔北溟空空,当时真的是没有机会好好的看看梁老的作品,很多时候都是看文摘节选,或者全书四本只有一本,但愿余生有机会,好好看看梁老从唐到清的大圆满。
小肠子
游龙一出,万剑臣服!
七剑下天山,是我国新派武学作家梁羽生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其中描绘了天山侠客,在风云变幻的年代拯救天下苍生的故事。这也十分符合那个年代仁人志士,对于尽忠报国的思想寄托。
七剑下天山中,主要书写了七名天山剑客带着各自的使命走进红尘。然而在红尘滚滚之中,有的人沉沦、有的人为了理想死去、有的人伤心以后回到最初的地方。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游龙一出万剑臣服?七剑下天山中七名剑客,究竟谁的武功才是第一。
七剑下天山
七剑及其主人的红尘宿命
七剑下天山的故事,发生在历史上明末清初的时间。当时民间反清运动层出不穷,其中天山剑客傅青主带着武元英、韩志邦参加起义。然而势单力薄的他们最终失败,傅青主为了寻求帮助带领二人前往天山。
此刻的天山派由晦明禅师主管,他手下有四大弟子楚昭南、杨云聪、辛龙子、穆郎。这四个人都深的天山剑法真传,是当时数一数二的高手。当傅青主向晦明禅师表明来意之后,他随即安排四大弟子同三人下山拯救苍生。
在下山之前,晦明禅师锻造七把宝剑分别给予七人。这七剑分别是楚昭南的游龙剑、杨云聪的青干剑、辛龙子的竞星剑、穆郎的日月剑、傅青主的莫问剑、武元英的天瀑剑、韩志邦的舍神剑。
七剑下天山
然而这七人在下山以后,因为各自经历不同,最终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其中天山四子大师兄楚昭南为人亦正亦邪,后来假意投敌杀死大反派多格铎,然而自己也疯魔收场;二师兄杨云聪一身正气,却爱上满洲人纳兰明慧,最终两人为了爱情纷纷赴死;三师兄辛龙子为人孤僻,但是谨遵师命也落得身死道消;四师弟穆郎为人忠厚,最后带着二师兄杨云聪的遗腹子回到天山。
而傅青主与武元英、韩志邦,则继续为了反清复明的大业继续行走在风口浪尖。而他们三人最终的命运,或许也是尘归尘土归土。最终显赫一时的天山七剑,因为各自的性格命运落得悲剧收藏。
舍神剑与韩志邦
七剑的武功排名
七剑当中有四人为晦明禅师亲传弟子,而傅青主三人都是自学成才。想要比较七人的武功,虽然没有明确的参照物,但是他们几人的表现却是有迹可循的。在我看来他们七人的武功,可以分成三个档次。
首先第一档~初入门庭!这是最基础的一档,基本上很多武林人士都在这一档。而天山七剑当中有三人在这一档,分别是穆郎、武元英、韩志邦。他们三人的武功是这几人里面,差距最明显的。
这三人中武功最差的就是韩志邦,他的武功只是一些最基本的拳脚功夫。韩志邦出生于天地会,虽然其中不乏高手但是并没有几个人愿意教徒弟。因此韩志邦的武功,都是一些自学成才的基本功夫。
而排倒数第二就是武元英,他的武功很大部分是由傅青主传授的。当初傅青主在武家庄遇难,还是武元英豁出性命把他救出来。后来傅青主就带着他流落江湖并且亲自传授他一些武功与剑法。而傅青主也是当时的剑术高手,因此武元英的剑法也是名不虚传。
而三人当中武功最高的,则是年龄最小的穆郎。他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在晦明禅师的教导下也是学的天山剑法的真传。虽然比不上早入门的楚昭南等人,但是也是比武元英与韩志邦的武功,强出一大截。
七剑中韩志邦武功最差进,武元英排名倒数第二,穆郎因为年龄排名倒数第三。
穆郎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这第二档~出类拔萃!这一档中包含七剑当中的两人,一人为辛龙子、一人为傅青主。在这一档里面的人,相比较与之前则可以称得上为高手。
这其中我认为辛龙子的武功,要比傅青主差上一点。辛龙子虽然也是晦明禅师的亲传弟子,他的天山剑法独得其中狠辣搏命的精髓。这让辛龙子的剑法显得杀伤力极为强悍,一般同级别的高手都没有他这股不要命的劲头。
然而傅青主虽然年老体衰,但是他的剑法或许才称的上为已知其意的境界。傅青主自身的剑法算得上很强,再加上他自身思维十分的清晰。在七剑中基本上就是属于德高望重和指路灯的存在,因此他对于战斗中的演练推算强出辛龙子。
两人打起来的话,辛龙子的搏命剑法或许会被傅青主的见招拆招克制得死死地。因此七剑当中辛龙子排名第四,傅青主排名第三。
莫问剑与傅青主
最后则是第三档~登峰造极!这一档里面只剩下两人,一人就是大师兄楚昭南一人为二师兄杨云聪。他们二人的武功已经深的晦明禅师真传,了解到天山剑法的真谛。一般的武林高手在他们面前,也只有被克制的份。
这二人中楚昭南身为大师兄,晦明禅师将游龙剑交给了他。游龙剑剑身矫若游龙,使用起来还会发出龙吟之声。因此有一句话形容游龙剑,那就是“游龙一出,万剑臣服”。而楚昭南得到此剑之后,也是如有神助。最后再结局之时,更是领悟到了无剑胜有剑,无视游龙剑的缺点,杀死了大反派多格铎。
因此很多人认为,楚昭南的武功是七剑当中最高的。但是我不这样认为,因为杨云聪手里面有一把青干剑。或许很多人说,青干剑排名第二凭什么和楚昭南游龙剑相比较。然而她们不知道的是,青干剑其实就是游龙剑的克星。
在七剑下天山之前,晦明禅师深知大弟子楚昭南心有邪性。因此暗中将青干剑克制游龙剑的方法,交给了二弟子杨云聪。因为他知道杨云聪生性淡薄,对于荣华富贵完全没有兴趣。因此如果楚昭南背叛师门,杨云聪完全可以用青干剑清理门户。
因此要做到这一点,杨云聪的武功肯定比楚昭南高出一线。因此七剑中楚昭南排名第二,杨云聪排名第一。
游龙剑与楚昭南
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七剑的武功虽然没有一个标杆衡量,但是他们的差距都比较明显。其中排名第一的是青干剑杨云聪,随后分别是游龙剑楚昭南、莫问剑傅青主、竞星剑辛龙子、日月剑穆郎、天瀑剑武元英、舍神剑韩志邦!
虽然七剑抱着拯救天下苍生的信念,然而他们因为各自的经历最终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七剑下天山,最终只有一剑回。不知道他们是否后悔,当初的决定。
本人只看过电视剧《七剑下天山》,所以原著党就不要来指正了。不知道各位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liyulilac
回答:问梁羽生武侠小说《七剑下天山》中的“七剑”武功怎么排名,先来弄清楚一点,从前很多人把小说最后上天山的七人:桂仲明、张华昭、韩志帮、飞红巾、易兰珠、冒浣莲、武琼瑶错看成了下天山者,其实他们七人中只有飞红巾和易兰珠两人才是真正的“天山剑派”的传人,而其他五人中桂仲明是石天成之仔,后随义父桂天澜姓桂,承习其外公的“五擒剑派”,张华昭是前朝大将张煌言之仔,韩志帮是“天地会”的,武琼瑶是武家庄庄主武元英之女,冒浣莲的身份更特别、师从一代杏林高手傅青主,其父亲是一代大文豪冒辟疆,其母是后来被顺治皇帝召入宫中的“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董鄂妃,他们并非天山下来的,也从未上过天山,巜七剑下天山》顾名思义,是从天山下来的七个“天山剑派”的门徒,而且他们七人分作三个掌门人的门下弟子:晦明惮师(岳明珂)门下有:楊云聪、楚昭南、凌未风、易兰珠(楊云聪之女、被惮师收为“入室弟子”,凌未风代师传艺的),白发魔女练霓裳门下弟子有:飞红巾、还有后来飞红巾所收的武琼瑶,卓一航门下弟子只有辛龙子一人,合共七人,论到他们七人的武功怎么排名,这是一件很难评说的事情,第一、杨云聪在《七剑下天山》一书中只交代一点点、他的大部分故事是另一部书的《塞外奇侠传》,杨的二师弟楚昭南学成之后投敌清廷成为鹰犬为害武林,辛龙子性格孤僻、正邪难辨、武功造诣深不可测,但也未见其与其他六人交手的场面,至于唯一的敌人楚昭南曾经多次将要败在师弟凌未风剑下之时,凌未风心存同门之念使其逃得性命,可冰河之战楚昭南又乘凌未风旧病复发战而胜之,还一剑削去凌未风右手的大拇,如果确实须要排名的话也只能按辈份来说了,杨云聪师兄弟三人、辛龙子、飞红巾,易兰珠、冒浣莲、武琼瑶。
瘦骆驼
《七剑下天山》为梁老最为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于1956年2月15日在大公报连载,至1957年3月31日结束。
《七剑》主要讲述了,明末清初以凌未风为首的天山七剑与各路反清志士一起推翻清庭暴政而多方奔走的故事。
《七剑》中天山七剑武功排行大致如下:
排行第一:天山神芒,凌未风
凌未风,晦明禅师的关门弟子,协助创立天山派,为天山派第一代掌门,自出师门,仗剑行走天下,鲜有敌手!
暗器:天山神芒
冰刃:游龙剑
武功:天山掌法 天山剑法 达摩掌法 以及自创的大须弥掌法 大须弥剑式。
排行第二:石天成之子桂仲明
桂仲明,石天成之子,武当派北支开山祖师
暗器:金环
武器:腾蛟剑
武功:绵掌 大力鹰爪功 五禽剑法 达摩剑法
排行第三:冒辟疆之女冒浣莲
冒浣莲,桂仲明之妻,即是侠女又是一位才女。
暗器:夺命神砂
武器:天虹剑
武功:无极掌 无极剑法
排行第四:杨云骢之女易兰珠
易兰珠,特殊的身世遭遇,背负着不该背负的仇恨。
武器:断玉剑 降龙宝杖
武功:大须弥剑式 追风剑法 寒涛剑法
排行第五:终南派第三代弟子张华昭
张华昭,本是终南派第子,后成为武当派门徒,易兰珠丈夫
兵器:降龙宝杖
武功:无极剑法 达摩剑法
排行第六:七剑中年龄最小的武琼瑶
吴琼瑶,白发魔女关门弟子
暗器:九星定形针 白眉针
武功:反天山剑法
排行第七:回疆各族盟主,飞红巾哈玛雅
哈玛雅,白发魔女之徒,骑术剑术精妙,因她喜欢披着红头巾在马背驰骋,因此得了外号,飞红巾。
暗器:九星定形针
武器:长鞭和剑
武功:反天山剑法
jackie_赵小姐
一
《七剑下天山》是梁羽生很出名的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天山派弟子在江湖上开始大放异彩,真正发挥巨大影响力。
其实,很多朋友都知道有“天山七剑”,却不知最开始下天山的却是“天山五剑”,而且“七剑”也好,“五剑”也罢,也不都是天山派弟子,主要包括天山派晦明大师的弟子,白发魔女的弟子和武当派卓一航的弟子。
“天山五剑”是是指杨云骢、飞红巾、楚昭南、辛龙子和凌未风。
杨云骢楚昭南和凌未风都是晦明大师的弟子,深得天山剑法的真传。杨云骢作为晦明大师的大弟子,成名最早,武功也是最先得到显露,他的主要事迹是在《塞外奇侠传》中,武功堪称年轻一代中的翘楚,飞红巾也对其爱慕不已,此时杨云骢击败楚昭南没有任何难度,只是在《七剑下天山》的开篇,杨云骢就大战纽祜卢而身受重伤,在将女儿易兰珠托付给凌未风之后,就撒手人寰。凌未风也因此上天山,进而拜晦明大师为师。
楚昭南是天山派的叛徒,但是他的武功却不容小觑,在前期楚昭南的武功是仅次于师兄杨云骢,与飞红巾相比不相上下,但是飞红巾毕竟是女子,楚昭南还是具备一定的优势。楚昭南作恶多端,私心极重,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最终被后辈易兰珠所重伤眼见无幸自尽身亡。
辛龙子是卓一航的弟子,卓一航软弱无能,武功也是远远低于晦明和白发魔女,可是他的徒弟辛龙子,却是武学奇才,在学会“达摩一百零八式”后,几乎可与凌未风打成平手。不过凌未风的武功毕竟更加炉火纯青,在与他的比试中技胜一筹。
所以,前期排名应该是杨云骢,楚昭南,辛龙子,飞红巾。而凌未风位列入是因为他是后来的七剑第一。
二
“天山七剑”是凌未风,桂仲明,易兰珠,冒浣莲,飞红巾,武琼瑶,张华昭。
在《七剑下天山》中,杨云骢开篇就离世,而年轻的凌未风又带着尚在襁褓中的易兰珠上天下,最终凌未风才继承晦明大师的衣钵,成为天山剑法的继承人。
在凌未风带桂仲明冒浣莲张绍华上天山时,晦明禅师才把全部的拳经剑谱传给凌未风,凌未风参悟后才武功大成。凌未风天赋极高,他不仅学会了天山剑法,得到晦明大师的真传,还是与对手交战的过程中总结了诸多经验,像他在于辛龙子过招以后,总结了对付达摩剑法的心得,他也将这些全部传给了易兰珠,使得易兰珠武功也突飞猛进。
易兰珠是在凌未风之后接任天山派门户,她的剑法在后期才真正大成,在七剑时代虽然也不弱,毕竟能够击败楚昭南,也堪称高手。到了《江湖三女侠》中,易兰珠才是不折不扣的天下第一。但是在七剑中,她肯定是弱于凌未风的。在七剑后期,她与练成“达摩剑法”的桂仲明打成平手,实力着实不凡,当然这也是源于凌未风的传授。另外,易兰珠是第一位学会正反天山剑法之人,毕竟扶养她长大的就是飞红巾哈玛雅,后来易兰珠的剑术也是超过了飞红巾。
桂仲明是武当弟子,所学达摩剑法也是卓一航所流传下来的,在达摩剑法大成以后,桂仲明的武功也非比寻常,仅次于凌未风,与易兰珠不分伯仲。当然,桂仲明堪称七剑中最有福气之人,他与才女冒浣莲情投意合,相伴终生,可谓人生圆满。
三
相比这三人,另外这几人武功就相对弱一点。
飞红巾在《塞外奇侠传》中算是极具性格的女子,作为白发魔女的嫡传弟子,她敢爱敢恨,因为杨云骢心有别属而一夜白头。然而,她就像金庸笔下的翠羽黄衫霍青桐,能力出众,统领部落声望极高,霍青桐没有得到陈家洛的爱是因为陈家洛配不上她,飞红巾没有得到杨云骢的爱也是阴差阳错。在《塞外奇侠传》中,飞红巾的武功是不及楚昭南的,故而相比她的徒弟易兰珠单杀楚昭南,飞红巾武功肯定是被易兰珠超越的。
武琼瑶是白发魔女的关门弟子,也是飞红巾的师妹,比易兰珠还高一辈,然而她的年龄却是七剑中最小的,虽然得到白发魔女传授三年,学会反天山剑法,她的内功却还是不够纯。相比而言,她的剑法肯定是要弱于师姐飞红巾的,到了后来,她也是白发魔女一脉仅存的硕果。
冒浣莲跟随傅青主长大,所学也是傅青主的无极剑法,然而冒浣莲却是七剑中最具才情的女子,她的才情让纳兰容若都欣赏不已。然而,冒浣莲在爱情上却是极为聪明,选择了傻小子桂仲明,得到了桂仲明一生的爱护,像极了黄蓉与郭靖,让人羡慕。
张华昭本是终南派门人,后来与易兰珠历经患难结为夫妻,他所学乃是卓一航留下的达摩剑法,也因此入了武当门户,可是他算是一个存在感不是很强的人物,相比易兰珠,要逊色不少,当然他的武功也属于较弱的一档,可能还不及武琼瑶。
所以,“天山七剑”的排名是凌未风,桂仲明,易兰珠(潜力极大),飞红巾,武琼瑶,张华昭,冒浣莲。
坚持原创,我是忠肝义胆岳老三,欢迎关注!
592174129
笑江湖浪迹十年游,空负少年头。对铜驼巷陌,吟情渺渺,心事悠悠!酒冷诗残梦断,南国正清秋。把剑凄然望,无处招归舟。明日天涯路远,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数英雄儿女,俯仰古今愁。难消受灯昏罗帐,怅昙花一现恨难休!飘零惯,金戈铁马,拼葬荒丘!——调寄八声甘州
梁羽生老先生对于中国古代诗词真是颇有研究,这几句古词用来做文章卷首也堪称一绝。
天山系列作品是梁羽生全部作品中的重头戏,占据了其作品的大量篇幅,涉及天山系列作品的小说达到20余部,其中《七剑下天山》当属十分知名的一部,徐克也曾改编其内容并将其搬上电影银幕。
记得影片中孙红雷饰演的烽火连城一句经典台词就是手下武庄兵败之后恶狠狠的说了一句:“七把剑”!表演甚是到位。
电影改变和原著多少还是有些出入的,今日我们就来与大家聊一聊这“七把剑”的故事,也让喜欢《七剑》的朋友更加熟知此作品。
梁羽生原著的《七剑下天山》中的七剑并不是对七把宝剑的描述,而是指的七个人,想必剑在中国词句中也隐藏着侠义的含义,故而原著取名《七剑下天山》而实际上则是七位侠义之士。
在这里再简单聊一下天山派的渊源,天山派由“晦明禅师”奠基,凌未风发扬光大,而《七剑下天山》这部作品则很好的注释了天山一派的江湖事迹。
晦明禅师早先收徒两名分别是杨云聪和楚昭南,“塞外奇侠”杨云聪与齐真君的徒弟纽轱轳同归于尽,而为人阴险、背叛同门的楚昭南败于师兄杨云聪之女易兰珠,心高气傲的他饮辱自尽。而真正在江湖中最有名望也是将天山一脉发扬光大的则是他的关门弟子“天山神芒”凌未风!七剑排名如下。
这凌未风正是七剑之一!晦明禅师真正铸剑两柄游龙剑和断玉剑并首创了天山暗器天山神芒,而凌未风所持的就是游龙剑,也拥有暗器天山神芒。
凌未风在书中是一个真正文武兼备的男儿!在他心中有着师兄杨云聪的影子,特别是文章开头对他有别样的描述:“同是恋而不见,同是一把宝剑走江湖,同是剑胆琴心。
凌未风出场已经很不一般。这位武功盖世的侠客,出手不是搏杀,而是救。”他是“天山七剑”中成就最高者,自出师门后,携剑漫游,天下绝无抗手。在晦明禅师去世后,得其拳经和剑诀,更创立大须弥剑式,对天山派影响深远。
桂仲明并不是晦明禅师之徒,而是武当派卓一航的隔世弟子,属于武当派北派达摩剑法的嫡系传人。起初桂仲明以一位武功高强的失忆黄衫少年的形象出场。
后来冒浣莲帮他恢复了记忆,桂仲明和凌未风、易兰珠等人驰骋于塞外草原,帮助哈萨克人反抗清廷的压迫。因其父石天成的关系,成为卓一航的隔世弟子。最后与七剑中的其他几位成员一同归隐天山。
桂仲明的武器是一把腾蛟剑,此剑比游龙剑还要锋利,仅次於乔北溟所遗留的裁云剑之下。可以当作腰带围在腰间,也可卷成一卷握在手里,屈伸自如。
冒浣莲自幼跟着傅青主长大,乃是名门冒辟疆之女,既是一位侠女,又是一位才女。冰雪聪明,慧质兰心,想必指的就是她这种姑娘了。文中的她不仅妙通琴理,还工于诗文,想必是七剑之中文采最好最博学的一位。
冒浣莲的武器是一把天虹剑,还有暗器夺命神砂,擅长的武功是无极掌法和无极剑法。他治好了失忆的桂仲明,最后二人喜结连理一同归隐天山。
易兰珠本是游龙剑杨云聪的女儿,却自幼丧父,背下一身恩仇。父亲死后母亲改嫁,她由凌未风抚养长大。
她的父亲姓杨,取其一半为易;母亲复姓纳兰,取其一半为兰;自己的乳名为宝珠,取其一半为珠。
她是白发魔女的徒孙,飞红巾的义女,她有着和她们一样的武功,也有着和她们一样的感情遭遇,为了感情,一夜白头。她是幸运的,她能通过优昙花来恢复自己的青丝。所用的武器是与游龙剑齐名的断玉剑!在梁羽生作品《塞外奇侠传》、《七剑下天山》、《江湖三女侠》中都有出场,也有人说作为天山七剑的她,一生都称得上传奇。
张华昭本是终南派的门人,和天地会的人一起反抗清廷的压迫,在一次战斗中失手被擒,被纳兰容若收为书童,并得到三公主的垂青。后来易兰珠被擒,张华昭和一班侠义道苦心营救,三公主因此献出生命。此后易兰珠被飞红巾带到天山,张华昭和凌未风、桂仲明等人上山寻找,遇到卓一航的徒弟辛龙子。
张华昭按卓一航的遗命把优昙仙花带给白发魔女,因此成了卓一航的隔世弟子,位列天山七剑之一。
张华昭的武器是降龙宝杖,擅长的剑法是武当的无极剑法和达摩剑法。最后张华昭与易兰珠成为一对夫妻,都是天山七剑中的侠客。
武琼瑶父亲是终南派名宿武元英之女,她则是“白发魔女”的关门弟子,受“白发魔女”悉心调教三年而出师闯荡江湖。
书中武琼瑶相对属于戏份较少的。但她的性格却不像其他几位那么忧伤坎坷,她性格开朗,剑法也随其师“白发魔女”凌厉狠辣,其中精彩一战莫过于大漠勇救李思永,恶斗成天挺。
成天挺在清廷高手中武功不亚于楚昭南,武琼瑶与之斗个旗鼓相当,足为“白发魔女”一派增添光彩。
哈玛雅骑术剑术两俱精妙,常驰聘于天山南北,因她喜欢披着红巾,在马背奔驰,故而江湖人称“飞红巾”。
自幼便是草原部落的公主,她个性中又有着几分骄傲、自我;而后作为草原盟主,她又具备作为盟主的统领、应变决断和责任;但在草原牧民眼中她是受大家爱戴的英雄,她身上有着塞外儿女的爽朗、大方、嫉恶如仇。
在哈玛雅心中有个挥之不去的名字就是杨云聪,也是她深爱的人,可惜有缘无分,所求不得,结果却也是一夜白头,从此遁隐深山。
“七剑”的七位侠义人物简介完毕,正像我们开头所说的七剑其实是指七个人,而并非七把武器上的“剑”,例如飞红巾不仅仅使剑,更多时候也使用长鞭。
起初武林中人本有“天山五剑”之说,“五剑”是指杨云骢、飞红巾、楚昭南、辛龙子和凌未风。杨、楚、辛三人死后,江湖把“五剑”扩大而称“七剑”。除了原有的飞红巾和凌未风之外,又再加上了桂仲明、冒浣莲、易兰珠、张华昭和武琼瑶五人。这七人共称“天山七剑”!
影视作品为了迎合观众心理则是为七把剑全部取了名字,分别是“莫问”、“游龙”、“青干”、“舍神”、“天瀑”、“日月”、“竟星”。故事改编也和原著颇有不同。
史宁边走边聊
七剑其实是指七位剑客,而不是指七把宝剑。至于电影《七剑下天山》为了影视改编的需要,杜撰出来所谓的莫问剑、游龙剑、青干剑、天瀑剑、舍神剑、竞星剑等七把剑,只是为了吸引观众噱头而已。原著当中实际只有两把剑,分别是游龙剑和断玉剑。
关于七剑到底是指哪七人,说法不一。普遍的说法是七剑指凌未风,桂仲明,易兰珠,冒浣莲,飞红巾,武琼瑶,张华昭这七人。这七人在江湖闯荡多年,留下了诸多英雄事迹后,最终一起归隐天山。
七位剑客的武功高低个人感觉排名如下:
第一名:凌未风。
凌未风是天山第二代掌门晦明禅师的关门弟子,其武功已尽得晦明禅师真传,超过了他的两位师兄杨云聪、楚昭南。凌未风幼遭大变,远循天山拜师学艺,出师后武功表现就极其惊人,多次击败包括楚昭南在内的一帮清廷高手。只是最后却中了暗算,被楚昭南削去了右手大拇指,无法使剑。但凌未风反而因祸得福,静心思索武功,创造出大须弥剑法等武功,进一步完善了天山派武功体系。中年以后的凌未风甚至一个人登上了珠峰,只是遗憾未能登顶,只在靠近峰顶处留下“人天绝界”四字,后来的吕四娘、冯瑛等人也未能做到他的程度。
第二名:桂仲明
桂天澜是当时武功仅次于晦明禅师的绝顶高手,他的养子桂仲明武功同样不凡。得到桂天澜悉心栽培后,桂仲明一出场就武功不凡,剑法造诣仅次于凌未风,后来又学了达摩剑法后,武功更进一步。他的武功大成的易兰珠有过交手,实力几乎不相上下,只是考虑到男女差别,将他排在第二。
第三名:易兰珠
易兰珠是天山派剑法集大成者,学全了正反天山剑法,在七剑原著中仅凭剑法就击败了天山叛徒楚昭南。到了晚年的易兰珠更是成了公认的江湖第一。
第四名:飞红巾
飞红巾哈玛雅是第一代白发魔女练霓裳的弟子,一身功夫已得了练霓裳真传,只是却爱错了杨云聪,导致一夜白发。飞红巾因为要带领部落抗击清廷,精力分散,因此在武功造诣上要稍差,她和楚昭南也交手多次,只是稍逊一筹,因次排于易兰珠之后。
第五名:张华昭
抗清名将张煌言之子,卓一航遗书传人,易兰珠的丈夫。他的武功主要是无极剑法和学自卓一航遗留下来的达摩剑法,武功相比易兰珠和飞红巾要低些许。
第六名:武琼瑶
武琼瑶是七剑中年纪最小的一个,她是终南派武元英之女,白发魔女练霓裳的传人。一身武功还是相当不错的,最出色的表现可能就是和武功不弱于楚昭南的清廷高手成天挺斗了个不相上下。
第七名:冒浣莲
冒浣莲是一代侠医傅青主的徒弟,冒辟疆与董小宛之女,才情过人,得傅青主传授无极剑法,功夫相对其他六人来说不算太高,但他的桂仲明的婚姻却很幸福。
个人看法,如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讨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lenpu
原贴:梁羽生小说内容
yellowstar
yingjie
Pusin
xiaoxi0060
红太阳下的罂粟花
虾米蛋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