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湖之三国争霸
祁青思魏波小说
[作品]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国民票选【五十大经典言情】系列。“平生不读五十大,读尽言情也枉然。” “治愈系”言情第一名。迄今为止,最受期待的暖男医生,四大男神之一的何苏叶陪你风景看透,细水长流。 这世间有两种最浪漫的感情:一种叫...
匆匆语
霸蜀 庄不周写的
重生魏延之子,雄霸后三国时代! 内有多智近乎妖的诸葛亮,外有三国第一奸司马懿,还有半敌半友的东吴大帝. 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
沨祎
荆棘舞
作者:
紫百合
简介:
在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里,所有的躁动都开始安静下来,整座城市变得静谧而安祥,宛如在母亲怀中恬静沉睡的婴儿。许多生活在这里的南方人已多年未见这样漫无边际的雪。大雪无休无止地持续下了整整半个月
原贴:校园小说男主姓魏,
ruiecon
原贴:夏悠 祁宇墨是什么小说
jasonmarz
宫斗剧如懿传的终极大BOSS终于上线了,她就是由李纯饰演的令妃娘娘卫嬿婉。
还记得《延禧攻略》中那个一路拼杀、笑到最后的魏璎珞吗?是的,如懿传中的卫嬿婉就是《延禧攻略》里的魏璎珞,只是,两部宫斗剧中,因为角色定位不同,两个令妃娘娘的差距也是相当的大。
要说卫嬿婉和魏璎珞的相似之处,那就是她们的出身了,同样是出身底层,魏璎珞刚进宫还比卫嬿婉体面些,魏璎珞是巧手的绣娘,而卫嬿婉则是内务府最底层的包衣奴才。
无论是魏璎珞还是卫嬿婉,她们上演的都是一个底层宫女励志爬上高位的故事,只是因为两个女子的本性不同,她们“晋升”的手段不同,当然结局也不同。
所谓戏如人生,不管是如懿传还是《延禧攻略》,虽然是宫斗大戏,但它传递的都是一股正能量,两部戏令妃这个人设定位不同,所以心如蛇蝎的卫嬿婉和勇往直前的魏璎珞,她们的差距大也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babeecho
今年全网热播的如懿传中的女主角魏嬿婉无疑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一颦一笑皆是柔弱情态,举手投足尽显妩媚婀娜”,而她的勃勃野心,狠辣心计更出于其美貌上。这样一个传奇女子,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吗?
电视剧虽然是虚构的艺术作品,但是其人物原型在历史确实是存在的。而魏嬿婉的原型则是 魏佳氏,乾隆帝妃嫔,嘉庆帝生母,后更是被追封孝仪皇后。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对这位皇后着墨不多,只是简单概括了她的生平: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内管领清泰女。事高宗为贵人。封令嫔,累进令贵妃。乾隆二十五年十月丁丑,仁宗生。三十年,进令皇贵妃。四十年正月丁丑,薨,年四十九。谥曰令懿皇贵妃,葬胜水峪。六十年,仁宗立为皇太子,命册赠孝仪皇后。嘉庆、道光累加谥,曰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恰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
这与剧中魏嬿婉的出身(父正黄旗包衣管领下人)和晋升之路(令嫔——令妃——令贵妃——皇贵妃——孝仪纯皇后)基本上是一样的。这里的令和巧言令色中的令是一个意思。令色,善其颜色,美善意。再加上魏佳氏能为史书所记载,留名至今,即便有母凭子贵的成分,但能够被册封为皇贵妃,已证明了她在高宗心中的特殊地位。高宗一朝,皇贵妃称号不过寥寥几人,皇贵妃不仅仅代表高贵的身份和皇帝的恩宠,同时也是辅助皇后,有一定管理后宫事务能力的体现。历史上的魏佳氏和高宗的关系虽没有剧中那么夸张,但相差不多。毕竟电视剧属于艺术加工,魏佳氏出生于雍正五年(1727年)九月初九,她比康熙五十年(1711年)出生的乾隆帝小十六岁,恩爱相知想来是有的,青梅竹马却属于艺术加工了。
无独有偶。今年8月上映的《延禧攻略》,可谓万人空巷。其中的女主角魏璎珞的创作原型其实和魏嬿婉是同一个人,都是魏佳氏。换句话说魏嬿婉和魏璎珞是同一人。这个答案想必一部分观众早有所知。毕竟两人的封号都是一样的,剧情也有相似的地方,和高宗的爱恨纠结,同舟共济都是亮点。
但剧中魏璎珞为寻求长姐死亡真相,入紫禁城为宫女,进而辅佐乾隆成一代明君等情节设定,则只能说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了。历史上的魏佳氏并无姐妹,倒是有两个兄弟。而后魏佳氏入宫成为贵人到贵妃,能为高宗出谋划策时,已在乾隆十年后了,高宗早已乾纲独断,哪里有多方掣肘?
其实说来魏佳氏,或者是令妃,另一位电视剧中的人物或者更让人熟悉,那就是还珠格格中的令妃。
参考文献:
1. 赵尔巽:《清史稿》
2. 郭梦頔:清代皇贵妃制度研究
3. 孟森:《清史讲义》
回答者:郑和,淮北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学士,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arieslake
如懿传中的魏嬿婉和魏璎珞是同一个人,历史原型都是后来乾隆的令妃!
魏嬿婉,由李纯饰演。小说如懿传中的后期主要人物之一,封号为“令”,电视剧版改为卫嬿婉。
与《延禧攻略》的正女一号正反比! 魏嬿婉心性阴柔,奸诈无两。从内务府的包衣奴才一步一步爬升到答应、贵人、贵妃,到摄六宫事的皇贵妃,可说是费尽了心思手段,她陷害他人,残杀皇子,手段残忍,心狠手辣,不惜一切代价与初恋情人决绝分裂。虽然接连生子,可到底失去了皇帝之心,成了紫禁城后宫里的摆设,最后阴谋诡计败落之后,被海兰等群妃集体告发,惨遭赐死,下场悲惨,全剧最大的反一号。
都是饰演一个人,因为剧的风格、女主光环不一样,所以在后宫的地位和命运侧重点都不一样!《延禧攻略》看得让人很爽快流畅,女主天下无敌;但是个人更偏爱如懿传的细腻和文化底蕴!
66小D
小说名是巨星问鼎
剧情介绍:
上一世是称霸世界的超级巨星,这一世是叛逆败家的落魄贵少。面对一心谋夺家产的叔婶,只知吃喝玩乐的狐朋狗友……容栩: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从三线小明星做起,自力更生,再登王座,横扫娱乐圈。
原贴:魏尧柳云封是什么小说?
云云
原贴:波克城市
音Yin
曼倩天涯的《色已成空》(校园,文笔极好,看这篇文后感觉对小说挑剔了很多呢。强推~~) 笙离的《一个人的欢喜与忧伤》,(又名时擦,校园,暗恋,和如是非迎的经年留影感觉很像) 笙离的《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温馨。男主是一个很可爱的中医,文章章节以中药命名,很有意思。) 李李翔的《初情似情》(校园,暗恋,女主因为母亲自杀而没考上清华那段看哭过) 陆观澜向莎翁致敬(情节安排有点像何以) Jassica《大隐隐于婚》(温馨) 木浮生《独家记忆》(师生恋,校园温馨,看完之后好想学俄语啊,但我二外已经选了法语了。。。,木浮生的衾何以堪和《良言写意》也很好看,男主都有身体的缺陷) 风羽你家有熊猫吗(“浥尘,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今生有你,吾愿已足。”温馨,番外感人) 八月长安《你好,旧时光》(又名玛丽苏病例报告,“玛丽苏”是一种“自以为是主角”的病,我们都是患者。当你感染时,无需惊慌,它只宣告成长的开始。 ) 八月长安《橘生淮南·暗恋》(这是一个关于暗恋的故事。只是这场暗恋的时间太漫长,长到足以唤醒每个有过暗恋经历的人的记忆。) 苏释你好,检察官(温馨,搞笑,师生有,顾西爵《最美遇见你》的感觉) 苏寞荆棘花向晚 盛世蔷薇,天上红绯(网游,还可以,不过没《微微一笑很倾城》好看) 一树梨花一溪月花开淡墨痕(清新高干文+冷静智慧女主+清冷沉稳深情男主) 如是非迎,顾漫是我很喜欢的作者,她们文风或温馨幽默,或甜蜜夹杂着忧伤,像如歌的行板 。看过的小说很多,凭记忆挑了风格轻快的几本,大多是校园的。个人最喜欢《色已成空》,接着是橘生淮南,时擦,(经年留影也超爱)。以后若想看其他类型的可以再问我的。
原贴:类似顾应允轩辕祁的小说?
马田
明英宗朱祁镇是个荒唐昏庸且无能的皇帝,而他的弟弟景泰帝朱祁钰则是拯救大明于危难之际的皇帝。
前一阶段热播的大明风华,再次将明朝的历史带入大众的视野。
大明风华刻画了多位明朝初年的皇帝形象,其中就包括了明英宗朱祁镇和景泰帝朱祁钰这对兄弟。
关于朱祁镇其人,可以说是堪称无能昏庸吧。土木之变是他的锅,这点怎么洗地都甩不掉。
在土木之变后,朱祁镇的所作所为,也同样是厚颜无耻。朱祁镇借助夺门之变再次上台后,他的“政绩”包括:
清洗了于谦、王文、范广、商辂、王纮等诸多忠臣,恢复王振的命运,重用曹吉祥、徐有贞这些奸臣,对喀喇沁的蒙古领主孛来忍气吞声等,足以证明这就是个垃圾皇帝。
至于景泰帝朱祁钰,则是一位拯救大明朝于危难之际的皇帝。朱祁钰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重用于谦,保护了北京城的安危。
这是需要一定政治勇气的。在当时,南迁的声音骤起,如果朱祁钰扛不住真的南迁了,那么华北地区就会再次落入蒙古人手中,等于是白送。
如果是昏庸无能的朱祁镇在台上,没准事情真的会向这个方向发展,等到明朝的自然是万劫不复的命运。
总而言之,朱祁钰最大的失误是没有狠心除掉朱祁镇,给了奸臣和他东山再起的机会。
蓝兰夕阳
随着大明风华的热播,明朝前期的几个皇帝又“火”了一把,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也火了一把。朱祁镇和朱祁钰都是明宣宗的儿子,而且明宣宗只有两个儿子。两个人都当过皇帝,明英宗两段皇帝生涯中间为明代宗。明英宗与明代宗的较量中,最后占据优势的明英宗,明代宗只是如流星一样在天空一闪而过。
明英宗是明宣宗的嫡长子,也是孙太后的儿子,他的出身绝对比明代宗要好。如果没有什么机缘巧合,明代宗永远不可能成为皇帝。土木之变中,明英宗兵败被俘,明朝处于危亡之中。朱祁钰在于谦、孙太后等人的支持下登上皇帝宝座,并打赢了北京保卫战。
瓦剌为了离间明朝,将明英宗放回。明代宗并没有将皇位还给了明英宗,而是将其软禁。七年之后,夺宫之变中明英宗复辟,明代宗退位。此后明英宗又当了八年皇帝。明英宗和明代宗是什么样的皇帝呢?
明代宗的功绩和历史评价要好于明英宗。
明代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皇帝。军事上,明代宗和于谦打赢了北京保卫战,使得明朝转危为安。明代宗设立兵器“准样图”,明朝武器和发放有了标准。
政治上,针对明朝内忧又外患的境况,采用积极合理的措施,巩固明朝江山。明代宗革新吏治,重用于谦、商辂等贤臣。明代宗吸收王振乱政的教训,着力限制宦官,清除宦官势力。明代宗善于纳谏,积极招纳贤能之士。明英宗时期的一些弊政基本上得到了缓解,明朝出现复苏迹象。
经济上,明代宗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适当减免老百姓的税赋负担,赈济老百姓、安抚流民。明代宗还特别重视治理水患,水患得到一定缓解。明代宗本人注意节俭,注意减免宫廷开支。明朝经济有了一定复苏。
由于明代宗的励精图治,明朝的恢复了国力,朝鲜、安南、暹罗等国纷纷来朝。
明英宗比明代宗要差很多。明英宗时期 明朝由盛转衰。明英宗在三杨的辅佐之下有一定成就。明英宗掌权之后,开始重用宦官王振。王振专权,明朝太监左右朝政。王振专权之后,朝政日益败坏。瓦剌大军打来之时,明英宗在王振的怂恿下决定御驾亲征。王振为了私欲,耽误了撤军行程,结果在土木堡被也先大军包围。土木之变明朝精锐军队几乎全军覆灭,永乐年间的重臣也基本上损失殆尽,明朝几十年的积蓄也大大消耗。
明英宗第二次当皇帝之后也没有多大进步,尤其是对待明代宗的态度非常令人心寒。明英宗将明代宗迫害致死,处死了对明朝有大功的于谦等人。明代宗一朝的势力基本上被清除殆尽。明英宗再一次登基之后,比第一次有所改善。但是比起明代宗还有一定差距。明英宗废除了宫妃殉葬制度,被认为是一项德政。
历史上,对于明英宗和明代宗两位皇帝的评价也不一样。总得来说,历史对明代宗的评价好于明英宗。
《明史》的赞曾经这样评价明代宗说:
景帝当倥偬之时,奉命居摄,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权而得其正者也。笃任贤能,励精政治,强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绩良云伟矣。而乃汲汲易储,南内深锢,朝谒不许,恩谊恝然。终于舆疾斋宫,小人乘间窃发,事起仓猝,不克以令名终,惜夫!
《明史》的赞曾经这样评价明英宗说:
英宗承仁宣之业,海内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杨、胡濙、张辅,皆累朝勋旧,受遗辅政,纲纪未弛。独以王振擅权开衅,遂至乘舆播迁。乃复辟而后,犹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前后在位二十四年,无甚稗政。至于上恭让后谥,释建庶人之系,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
奎T_T
朱祁镇和朱祁钰都曾是大明王朝的两任皇帝,他们虽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两。但为了皇位的争夺,兄弟两最终反目成仇。二次登上皇位的朱祁镇剥夺了兄弟朱祁钰皇帝的称号,直到朱祁镇儿子上位皇帝,才恢复了自己叔叔朱祁钰的皇帝称号。
朱祁镇是大明朝第六位皇帝,这哥们儿在位期间没有什么大的作为,相反倒是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挡道。著名的土木堡事件就是皇帝朱祁镇盲目听从太监王振的建议,亲自出征蒙古瓦剌部。悲剧的是非但没有打败瓦剌,而且损兵折将,最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皇帝朱祁镇被蒙古瓦剌给生擒活捉了。
有道是国家不可一日无君,朱祁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走马上任,被朝臣推举为大明王朝第七位皇帝。
上任之后的朱祁钰力挽狂澜,坚守北京,拒绝南迁,重用少保于谦等贤良志士守卫北京城,最终击败瓦剌对北京的进攻,使得北京城转危为安。朱祁钰在任期间,能够知人善任,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都做出显著贡献。一代明君名副其实。
可惜的是最后朱祁镇借助旧臣势力发动夺门之变,成功复辟,二次坐上皇帝宝座。朱祁钰不久病逝。
二次出任皇帝的朱祁镇不但杀害了少保于谦,而且对景泰时期老臣大肆迫害。重用曹吉祥,石亨等人。即使二次登基,依然没有新的建树,反而使得景泰时期恢复的国力损失殆尽。
leslycheung
我是帝国通史,我来回答:
整个大明王朝中,兄弟二人组先后当皇帝的比任何一个王朝都多, 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然而其他都是和平让位,只有大明朱家朱祁钰和朱祁镇两兄弟,却是掀起了腥风血雨。
一、客观的功过是非朱祁镇是为英宗皇帝,这个英字颇有讽刺意味。因为这位皇帝确实是一位“英豪”,率领大明王朝的精锐一鼓作气前去“天子守国门”,但他作为君王,却并没有死社稷的勇气,不但百家,而且沦为了囚徒,饱受凌辱。
这位九岁登基的孩童皇帝 ,长期处在极为压抑的环境下,朝政由张氏决断,成长由制度规范,他在失去本该拥有的快乐中成长起来,而这种从小培养出来的压抑感,使得其在当政之后开战了大肆的报复。而这一切,就奠定了英宗早年的当政基础,也成为了历史评价英宗朱祁镇的关键点之一。
瓦剌部的再次入侵,成为了点燃英宗心性火药桶的一根火柴,面对入侵,愿意我行我素的英宗皇帝和王振一唱一和,全面准备进入御驾亲征状态。历史上评价他宠幸宦官,这的确是一个皇帝最大的污点,但他是孩童皇帝,自小身边就是宦官内侍,如何不培养出信任呢?但这一切造成了他的失误,葬送了皇位。
朱祁钰,这位堪称大起大落的代宗皇帝,一个代字变充分彰显了其一生,代坐皇位是他的人生巅峰。朱祁镇在外,朝中无人主政,而瓦剌部全面进军,跨越长城兵临城下,随时都有亡国危险之时,朱祁钰登台,这位本是太平王爷的监国之人,摇身一变成为了皇帝。
二,可怜的皇帝就当时而言,土木之变和夺门之变构成了英代二朝的重大事件,其他事件都被这两件事关皇帝的大事所遮盖。朱祁钰和朱祁镇的历史评价,也在这两件事当中形成。朱祁镇以夺门登基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明皇帝,成为了能够得到自己认可的皇帝。因为在这之前他对皇帝职业无动于衷,但失去远比得到更能教育人,于是这位皇帝真正意义上登上了大明的舞台。
至于朱祁钰,只能说他是一位苦命的大明藩王,被无端卷入这场权力的游戏当中,又无奈被时局所抛弃。他刚拔上井研看了一眼,却又被朱祁镇给蹬了下去,在解决了大明王朝存亡危机之后,悄然退场。
蓝光 blue light
朱瞻基是个不偏心的好父亲。儿子就两个,两个儿子都当了皇帝。别人是兄终弟及,他们却有点不同。兄长正当壮年,弟弟却继承了皇位。这两兄弟就是朱祁镇和朱祁钰。这两皇帝的故事,还得从朱祁镇年幼时说起。
他们的爹朱瞻基求子路上艰难,多年未有子嗣。1427年孙氏生朱祁镇,次年母凭子贵孙氏册封为皇后。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驾崩,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朱祁镇继位。
第一次继位称帝,年仅九岁,年号正统。正统早期还是不错的,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贤臣“三杨”辅政。
三杨辅政“三杨辅政”中的“三杨”指的是杨士奇、杨荣、杨溥,这三位都是明仁宗朱高炽做太子时的东宫旧臣,在朱高炽与朱高煦争夺皇位的斗争中,立下重要功勋,故深得仁宗、宣宗父子的信任,长期担任阁臣,三人皆历仕五朝。为“仁宣之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正是在“三杨辅政”时期,凭借三人在文臣中超绝的声望,以及两代帝王的特别信任,内阁地位迅速提高,阁臣品秩提升,获得了“票拟”权,虽无宰相之名,而行宰相之实,俨然凌驾于六部之上,论权柄之重,六部尚书已不比阁臣。
杨士奇是“三杨”中最为重要的人物,他历任建文、永乐、仁、宣及正统五朝,长期把持内阁。在宣宗皇帝驾崩时,当时尚为太子的正统皇帝时年九岁,而杨士奇已经是古稀高龄,主少臣疑,作为一个身历五朝的勋臣股肱,杨士奇率群臣于文华殿谒见太子,口称万岁,以安群臣之心。可惜正统九年,杨士奇去世。
另二杨是杨溥与杨荣。都已年迈。
随之,张氏驾崩,三杨去世,朱祁镇开始放飞自我,宠信太监王振。
2宦官王振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事情还得从王振发迹说起。王振是蔚州人,曾经读过书,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原本他也想担任学官,可是家道艰难,生活难以为继。当时明成祖下旨,“许学官考蒲乏功绩者,审有子嗣,愿自净身入宫中训女官辈”,于是王振选择自宫,进入明朝皇宫之中。
由于朱元璋的规定,所以明朝的宦官都是什么文化的人,当过学官的王振显得鹤立鸡群,因此引起了皇帝的注意。明宣宗在位时,派王振负责教导太子朱祁镇。王振很聪明,每天都能哄得太子十分开心,因此得到朱祁镇的喜爱。
明宣宗去世时,太子也就8、9岁,一个幼子更加依赖王振。不过当时明英宗的祖母太皇太后张氏尚在,她还能压制着王振,有事没事叫去骂一顿。几年后张氏病逝,担任司礼监太监的王振,真正开始展示他的“才华”。
王振专权期间,做了不少坏事,那些凡是不迎合他的,都被他赶出朝廷,贬到地方,他还将朱元璋设立的那块禁止宦官专权的铁牌毁掉。明英宗对他可是言听计从、信任有加。“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就是此人。
3土木堡之变
蒙古骑兵在也先的带领下,对大明朝发起挑战。警报传来,朝廷震惊了!年轻的皇帝却很激动,太监王振也很激动。终于可以建功立业了。于是他怂恿皇帝御驾亲征。也许正值青春叛逆时期,尽管大臣们都反对,但是皇帝还是一意孤行,带着大太监王振,还有朝廷的文武百官和号称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走到半道上,发现蒙古军队实力还是很强的,
还是赶紧撤吧。王振不肯错过如此大好的光宗耀祖先生机会,于是,他想了一个很馊的主意,带皇帝家去他家看看。这皇帝要是去了,祖坟冒不得冒青烟嘛。
这么荒唐的事情,皇帝居然答应了。于是,大军调转方向,奔蔚县去了。
走到半道,王振又觉得:如果这几十万人去他们家。会把庄稼都踩坏了,老百姓会骂他。
于是,又劝说,皇上别去了。以后再找机会。
大军走到土木堡这个地方,被蒙古人追上了。结果,年轻的皇帝朱祁镇,成了蒙古人的俘虏。
皇帝被俘,群臣愤怒。找到这个罪魁祸首。明朝将军樊忠高呼:“吾为天下诛此贼!”然后用大锤将王振击杀。土木堡之变后,景泰帝即位。
4朱祁钰即位
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朝堂之上人心惶惶。明朝陷入空前危机。孙太后果断摈弃了部分朝臣的南逃主张,采纳了兵部侍郎于谦等主战派的意见。国无君主不利于政令、军令的推行及人心的稳定。
朝堂之上于谦用其浑厚的嗓音说道:“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
郕王生母吴氏,本是明宣宗之叔朱高煦的妾侍,明宣宗杀叔后占有了吴氏,私生一子,即朱祁钰。因此母子长期隐藏宫外,至宣宗死前才得到承认。本来朱祁钰只想做个无忧无虑的王爷,对帝位本不存奢望。
朱祁钰起初是不愿意接手这个烫手的“皇位”。于谦又正声道:“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朱祁钰从了。遥尊英宗为太上皇帝,改元景泰。
景泰帝朱祁钰他任人为贤,对王振的党羽进行打击,王振的侄子王山被凌迟处死,“族属无少长皆斩”,其他家族成员也遭到流放。
重用忠臣于谦。励精图治,选将练兵,击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江山社稷转危为安,又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使当时明朝社会由乱而治渐开中兴,可谓英明之主。
5太上皇回朝
京都保卫战取得胜利后,瓦剌的也先三天两头派人和谈,王直多次请求皇帝迎回太上皇。朱祁钰当时就不乐意了,坐上了宝座,如何愿意下来。
然而再不愿意,“太上皇”毕竟是明朝的“太上皇”在外族那里始终不合适。1450年,宣称北狩一年的明英宗终于回家了。景泰帝无意归还皇位,“太上皇”的车驾直接被开往南宫禁地,开始长达七年的囚徒生涯。
朱祁钰虽然贵为天子,然而太子却不是自己亲生的。权利这东西一旦沾上了就放不下来。
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他决定背负天下骂名废掉原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问题是,英宗的儿子朱见深当了太子后并没啥大的过错,想要废掉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于是景泰帝就先赐给诸大臣黄金白银,想借他们的口说出来,但最后还是没人说。
景泰时有个俗语,说“满朝升保傅,一部两尚书,侍郎都御史,多似柳穿鱼”,就是说景帝大量封官,笼络臣下的事实。
几经周折,景泰三年五月,代宗终于将侄儿朱见深废为沂王,将自己唯一的儿子朱见济立为太子了。
事与愿违,新太子才立了几个月,就得重病死了。这可是景泰帝当时唯一的儿子,对景泰帝打击可想而知。不仅斩断了他所有的希望和念想,让他陷入了绝望的境地。
6夺门之变
景泰八年正月,景帝病重不能临朝。大将石亨伙同都督张軏(yuè)、太监曹吉祥等密谋发动政变。
十六日夜,徐有贞、石亨等率领千余兵将毁墙破门入南宫,拥立英宗复归皇位。
英宗复位后,立即废景泰帝为郕王,软禁于西宫,一月后,景泰帝病逝。
英宗赐谥号“郕戾王”,并不许葬入皇陵。可见英宗对他弟之恨有多深。
7念念不忘
明英宗复辟后,对王振依然念念不忘,他下诏追复王振的官职,还命人“刻木为振形,招魂葬之”。北京的智化寺是王振所建,明英宗下诏,在寺内为王振建立旌忠祠,而且塑像祭祀,还书写碑文,为王振歌功颂德。王振死后的待遇,俨然如同他是为明朝殉国的英雄一般
朱祁镇对王振是“真爱”,忘记了亲葬大明几十万精锐之人是谁,又是谁造成自己被俘的耻辱。复位后不但不给王振定罪,既然还想给他立祠!这也只有昏君才能干这事了。
再多说一句,朱祁镇复辟之后还特地为太师也先在京城修庙祈福,屠戮大明子民无数的瓦剌太师也先,居然能在京师立庙,也是千古奇观!
8忠臣于谦被诛
于谦的贡献和地位在历史上早就有定论了,是绝对的忠臣和国之柱石,这点朱祁镇心里比谁都清楚,可即便如此,他还是必须要杀于谦,理由很简单,为了皇位的正统性。
于谦正是当年将朱祁钰推上皇位的主导者,如果他不死的话,那也就代表着朱祁镇是认可于谦当年推举朱祁钰是正当的,那么也就是否认了自己现在夺位的正当性,这自然是不行的。
还有一个原因就要关系到明朝的几个政治势力了,正是因为明朝的土木之变,让朝廷中的两大势力损失惨重,这两个势力就是武将集团和宦官集团,而这个时候由于打退了瓦剌的进攻,文官集团已经有了占据上风的势头了,而且还稳稳的压制了其他两个阵营的实力。
所以才会出现武将和宦官联合在一起扶立朱祁镇复位的事情了,而这场政变针对的就是当时的文官团体,而于谦正是他们的代表人物。结局可想而知了。
综上所述,这两位是怎样的皇帝应该很明朗了。
我是鼎鼎九公主!欢迎关注,精彩内容持续奉上。
明朝朱祁镇与朱祁钰都是悲惨之君,前者曾落入敌手、获释回朝后又被软禁,虽是后来夺位成功二次复位,但既改变不了曾经被俘之耻、又犯下冤杀忠良于谦之罪。后者被获释而归的兄长重新在奸臣帮助下赶下皇位,惨遭废黜不少忧愤而死,上演了一场手足反目、兄弟成仇的人伦之祸、冷酷无情的皇位之争,故朱祁镇和朱祁钰都是明朝悲惨之君。
浩然
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明朝第六位(1435—1449年)和第八任(1457—1464年)皇帝,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母为孝恭章皇后孙氏。
宣德十年,正式即位,年号正统。主少国疑,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操持,任用“三杨内阁”主理朝政,发动麓川之役,导致综合国力耗损。正统八年,正式亲政,励精图治,宠信王振制衡文官集团,导致宦官专权。正统十四年(1449年),御驾亲征,攻打日益崛起的蒙古瓦剌部,发生土木堡之变,兵败被俘。孙太后联合兵部侍郎于谦,扶持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赢得北京保卫战胜利。迎接明英宗回京,安置于南宫。景泰八年(1457年),策动夺门之变,废杀明代宗和少保于谦,复位称帝,改元天顺。任用贤臣,听取纳谏,仁俭爱民。追赠胡太妃为恭让皇后,释放建文帝后代,废除宫妃殉葬制度。
明代宗朱祁钰(1428年9月11日—1457年3月23日),明朝第七位皇帝(1449年―1457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玄孙,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母为贤妃吴氏,年号景泰(1450年—1457年)。
宣德三年(1428年),册封郕王。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明英宗兵败被俘。在兵部侍郎于谦和孙太后支持下,即位为帝,尊奉明英宗为太上皇。在位期间,知人善任,励精图治,重用于谦等人,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击退瓦剌的入侵,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推动明朝政治由乱而治,渐开中兴,可谓英明之主。接回太上皇朱祁镇后,幽禁于南宫,改立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景泰八年(1457年),夺门之变后,降为郕王,软禁于西苑,离奇去世,享年三十岁,谥号为戾,葬于北京西山景泰陵。明宪宗即位后,恢复皇帝名位,谥号恭仁康定景皇帝,史称明景帝。南明安宗朱由崧即位,加谥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庙号代宗。
朱祁钰是明朝迁都北京之后,仅有的一个没有被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
GabirriellaTroy
1.英宗在位期间,基本分三个阶段:初登大位时年仅九岁,年号正统,国事付于太皇太后张氏,三杨内阁秉政,政治清明,延续仁宣之治。亲政之后,奸宦王振乱国,朝政纷乱,北伐瓦剌致土木堡之变,皇帝北狩。后也先送归回朝,被囚于南宫七年,景帝病重,夺门归政,改元天顺,此间颇有善政。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即位之初在三杨的辅佐下颇有一番作为,延续了仁宣之治,只可惜三杨年事已高,待其淡出政坛后,宦官王振开始专权,恰逢瓦剌部也先大举入侵,在王振的怂恿下草率亲征,于土木堡被俘,被俘后尚能保持气节拒写招降书,随后由于后方于谦的英勇抵抗被也先认为没有利用价值,被放回,享有太上皇之名,却无权。趁景泰帝病重政变复位,大肆打压拥立景泰帝的于谦等人,但是尚能任用贤臣,并废除了洪武以来的嫔妃殉葬制度,被后世喻为德政。
明史评价:英宗承仁宣之业,海内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杨、胡濙、张辅,皆累朝勋旧,受遗辅政,纲纪未弛。独以王振擅权开衅,遂至乘舆播迁。乃复辟而后,犹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前后在位二十四年,无甚稗政。至于上恭让后谥,释建庶人之系,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
2.而对于景泰帝朱祁钰,剑桥中国明代史是这么评价的,景泰时期,即明景帝统治时期,普遍地被人们判定为恢复了稳定、由干练的大臣们卓有成效地治理、进行合理的改革以及为北京和北方边境制定正确的防御政策的时期。传统的历史学家也判定,与前十年邪恶无能的宦官不幸地把国事搞得一团糟的情况相比,它的政府要受到赞誉。但是新政体不仅仅是一个从宦官统治向官僚恢复权力的过渡。至少在景帝统治的初年,新的改革受到以兴安为首的高级宦官的支持,而且是与任何官僚或将领一样热诚的支持。更确切地说,新政体的力量必须被看成是“民族觉醒”的结果,即在土木灾祸之后人们对国家需要进行彻底重建的普遍认识。
而明宪宗对景泰帝的评价似乎更加的真实,毕竟景泰帝对待朱见深是真的不怎么样,宪宗这样评价:朕叔郕王践阼,戡难保邦,奠安宗社,殆将八载。弥留之际,奸臣贪功,妄兴谗构,请削帝号。先帝旋知其枉,每用悔恨,以次抵诸奸于法,不幸上宾,未及举正。朕敦念亲亲,用成先志,可仍皇帝之号,其议谥以闻。拔擢贤才,延揽群策。收既溃之士卒,却深入之军锋。保固京城,奠安宗社。申严战守之师,再遣奉迎之使。卒致也先悔过,先帝回銮。尊养之礼有加,谗间之言罔入。始终八载,全护两宫。仁恩覃被于寰区,威武奋扬于海宇。
《明史》:景帝当倥偬之时,奉命居摄,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权而得其正者也。笃任贤能,励精政治,强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绩良云伟矣。而乃汲汲易储,南内深锢,朝谒不许,恩谊恝然。终于舆疾斋宫,小人乘间窃发,事起仓猝,不克以令名终,惜夫
19840903
这真的是一对难兄难弟,哥哥要把明朝搞得要灭亡了,完全都是因为一时兴起还弟弟知道,哥哥被抓了之后,本来不想要当皇帝,但是见到国家灭亡了,于是在以前的帮助下,最终是当上了皇帝,还哥哥的话被别人撸走了,等他回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又当不上皇帝了,就等弟弟病死了才能够当上皇帝,这个就是他们最简单的版本。
历史上对于哥哥是非常的批判,但是对于弟弟的话还是非常的赞扬。朱祁镇是哥哥,朱祁钰是弟弟,他们都是皇帝,但是他们所作所为可谓是天差地别,哥哥是把皇帝当作了游戏,把整个国家都陷入了危难之中,而弟弟却拯救了整个国家。
朱祁镇在历史上可谓是被骂的要死,他不仅把国家弄得混乱,而且还杀死了最重要的人物于谦,而弟弟朱祁钰拯救了危难,在明朝可谓是中兴之君,历史上对他很多表扬。朱祁镇这个人以为自己武功非常厉害,想率领着几十万大军去攻打蒙古人,想想他祖宗朱棣那么厉害,可是自己没有本事,不仅把军队给赔了,自己又被抓住了,蒙古人见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于是抓住了皇帝,想让皇帝成为他的筹码。他让明朝的那些人把门打开好让他们进去,不然他们就要杀掉皇帝,这个时候要是放他们进来的话,明朝肯定就灭亡了,就像当初的靖康之耻一样。
当时的于谦站了起来,虽然知道当时兵力不足,但是还是拼命的抵抗他们,就当做皇帝没有存在一样,于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重新弄了一个皇帝,也就是朱祁钰,然后就开始抵抗蒙古人,在他的拼命的抵抗下,蒙古人最终是没有进来,最后只能够带着皇帝远走。
而新的皇帝面对这么大的混乱,开始治理了国家,把国家治理得津津有条开始全面的恢复了,而蒙古人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他们知道手底下的那皇帝没有用了,于是就碰他回来,这个时候挺尴尬的,但是原来的那皇帝称为了太上皇,在他回来之后弟弟死了,所以他又重新当上了皇帝。
但是他当上皇帝之后就立刻杀死了于谦,而且扶持了锦衣卫,在历史上大肆的去残残害忠烈,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名声,尤其是对那些坏人的重用可谓是坏到了极点。
几孤风月
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这是两兄弟,也是交替做皇帝的两个人。他们俩都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儿子,在明朝历史上,这对兄弟也是比较著名的皇帝。
朱祁镇被大家戏称为眀堡宗,为啥?因为他在土木堡之战中,被瓦剌人给生擒了。结果皇位就落到了弟弟朱祁钰身上,而朱祁钰做了8年皇帝以后,体弱多病又无子嗣,从瓦剌归来的朱祁镇再次发动政变,夺回了属于自己的皇位。
历史上对朱祁镇的评价之所以还不错,主要就来自于这个阶段。朱祁镇登基的时候才9岁大,还在玩泥巴的年纪,就要处理国家大事?这可能不太现实。
张太后是朱瞻基的生母,她到了明英宗时代就是太皇太后了,天下她最大,谁敢不买她面子呢?朱祁镇的生母孙太后也只能靠边站,国家大事全都由张太后一个人说了算。
这位张太后和她的丈夫明仁宗朱高炽一样,都是非常仁厚且有能力的人,她可不像吕后那样一心只为了自家的利益。
张太后在位期间,启用了三杨辅政。三杨分别是:杨士奇、杨荣、杨溥。这三位老臣一个比一个有能力,所以有他们辅佐,朱祁镇只需要坐在龙椅上打哈哈就行了。
这一时代延续了仁宣之治长达11年的时间,正统十一年,伴随着杨溥的离世,张太后和三杨全部去世,朱祁镇也正儿八经成为了说一不二的皇帝。
朱祁镇亲政以后,开始大肆启用宦官。宦官自幼跟着他一起长大,所以是朱祁镇身边最亲密的人,因此朱祁镇特别喜欢身边的宦官王振。
当时瓦剌人时常带兵南下,王振就怂恿23岁的朱祁镇带兵北伐。结果在土木堡之战中,明军20万大军死伤殆尽,朱祁镇被人也被瓦剌人给抓了。
皇帝被抓了,这可真是旷古奇闻。为此明朝一下子就乱了,大量官员主张南迁,把北方留给瓦剌人。唯独于谦走到台前,直言不讳地认为,谁让南迁,谁就该杀。
朱祁镇被抓走以后,瓦剌的领袖也先本来还想着要跟大明朝勒索点好处,结果在孙太后和于谦的支持下,朱祁钰居然成为了新皇帝。
朱祁钰和朱祁镇不是一个妈生的,他是庶出的孩子,本没有继承权。他自己也不想做皇帝,可这是赶鸭子上架了。在于谦和众将士的努力之下,总算是挡住了瓦剌的进攻。
朱祁镇在瓦剌吃好喝好,白白浪费了人家一年多的粮食,最后也先觉得把朱祁镇放回去扰乱明朝,似乎比留在自己这里或者杀掉要好得多。所以朱祁镇就被放回来了。
回来以后,朱祁钰就把朱祁镇册封为太上皇,将他幽禁在了南宫。并且不允许他随意出来,也不允许任何人随意去探望,相当于是坐牢,这一坐就是7年。
朱祁钰啥都好,就是没儿子。他当了8年皇帝以后,身体一下子就垮了,而且还没有儿子,这让大臣们看不到希望。
毕竟朱祁钰一死,要么太上皇朱祁镇复出,要么就是太上皇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继位。这两个人可都是活得好好的。
因此以石亨、徐有贞等人为首的投机分子们,果断在朱祁钰病重的时候,把朱祁镇从南宫给接了出来,让他再次成为了皇帝。朱祁镇一上台就杀掉了名臣于谦、范广,断了自己的后路。
朱祁镇再次掌权,这是石亨、徐有贞、曹吉祥、许彬等人的功劳,所以朱祁镇开始大肆封赏这帮人,可这帮人全是大奸大恶之人。
在这帮人的胡搞之下,大明朝盛世太平的局面,瞬间就垮了。朱祁钰在位期间,休养生息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家业,也被朱祁镇给毁了。
以至于经济垮塌,民间数十万人发动起义,所以说这糊涂蛋做皇帝,是真的不适合。他对历史唯一的贡献,那就是废除了殉葬制度。
朱祁钰对大明朝来说,那就是大救星。因为在大明朝即将丢了北方天下的时候,朱祁钰扛起了大旗,坚决抵抗瓦剌的入侵。
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朱祁钰挽救了大明王朝的未来,否则大明朝在朱祁镇这一代就亡国了。朱祁钰是庶出,本没有资格登基,所以他上台以后,非常谦虚,知道知人善任,也懂得虚心下问。
这么一来景泰时代的大明朝,要比正统时期繁华太多了。土木堡之战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也在朱祁钰的统治之下,逐渐开始消失。
朱祁钰重用于谦治国,这是非常正确的选择。此外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做出了改革,可谓是大明朝的中兴之主。
问题是,朱祁钰有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他没有儿子。不是他不孕不育,他有过一个儿子朱见济,可惜夭折了。此后就没生过儿子了。
皇帝没有子嗣,再加上他体弱多病,那就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因此大臣们一个个都倒向了太上皇朱祁镇。朱祁镇重新登基的时候,朱祁钰还活着,只不过是在病榻之上。
夺门之变发生了一个月以后,朱祁镇才想起来,自己的弟弟还在病榻上躺着呢!所以朱祁钰这个时候就去世了。
朱祁钰最大的悲哀,那就是没有对朱祁镇下手。囚禁他7年时间,只会增加他们俩之间的仇恨,对两人的关系没有任何好处,还不如给朱祁镇一个痛快的,难道你要囚禁他一辈子吗?
所以说朱祁钰实在是太心慈手软,如果朱祁镇这一脉被斩断了。那么大臣们也就只能依靠朱祁钰指定人选继承皇位了,谁还会发动什么夺门之变呢?
可惜朱祁钰迟迟没有这么做,或许是顾念兄弟之情吧,但是朱祁镇可不会顾及什么。人家被关押了7年之久,出来就是要发泄愤怒的,你正好撞在了他的枪口上罢了。
参考资料:《明史》
C_C小希
提起朱祁镇朱祁钰兄弟俩,真是令人唏嘘不已,真真是印证了“无情最是帝王家”这句话。如果把他们哥俩的事迹拍个片,其实再没有比兄弟恩仇记更合适的片名了。
朱祁镇和朱祁钰是同父异母兄弟,同父当然就是明宣宗朱瞻基,他不同的后妃生了兄弟二人,朱祁镇为兄,比朱祁钰其实也就大九个月,但是朱祁镇出生不久就被立为太子,如果不是后来的变故,君臣之分早已定下,朱祁钰大概也就是以富贵亲王终老。
然而老天弄人,明英宗朱祁镇即位的第十五年也就是他的第一个年号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五,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明军五十万大军土崩瓦解,朱祁镇被瓦剌军俘虏。明廷震动,为了防止国无长君导致政局不稳,特别是防止瓦剌军以明英宗为要挟达到自己目的,以兵部尚书于谦为首的大臣在孙皇后的支持下,拥立朱祁钰为帝,第二年改元景泰,朱祁钰就是景泰帝。之后,明朝打赢了对阵瓦剌的北京保卫战,明英宗做了一年整的俘虏,瓦剌看无利可图放回明朝,被景泰帝软禁于南宫。
然而,真实的历史总是比戏剧更有戏剧性,景泰八年正月十七,一群贪图富贵的投机家趁着景泰帝病重不起,拥立朱祁镇重登上皇位,历史上称之为南宫复辟或者夺门之变,明英宗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不几天,景泰帝不明不白的死去,官方说法是病死,但由于他的病情实际上已经开始好转,所以算是暴卒,所以很多史学家都是认为朱祁钰是太监奉了朱祁镇之命勒死的。这还不算完,朱祁镇还把朱祁钰彻底否定,他废朱祁钰帝号,仍为郕王,并给了“戾”的恶谥,有怙恶不悛之意。彻底否定朱祁钰的为人和施政,并将其葬于北京西山,没有进入天寿山明陵。
天顺七年,又是一个正月十七,朱祁镇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距离他夺门之变重登帝位整整七年。
朱祁镇前后在位22年,还当了一年俘虏、六年多囚徒,他冲龄继位,前期有三杨和太皇太后张氏主政,后来成人了又宠信宦官王振,酿成大祸。复辟后,他杀戮了于谦等忠臣,信用所谓的夺门功臣,最终酿成了曹石之变。总之他在位乏善可陈,是明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他废除了明朝妃嫔殉葬制度,算是做了一件善事。
朱祁钰在位七年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比他哥哥多,首先是支持于谦等忠臣打赢了北京保卫战,然后又重用于谦等正直的大臣改进军制,整修武备,劝课农桑,可以说如果不是被朱祁镇复辟,他的皇帝做的比朱祁镇好得多。他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处理朱祁镇的问题上,本来说好了他死后皇位又传给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的,而当他坐稳皇位后,反悔了,废除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立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后来早夭),可以说,如果他不这样弄,也许夺门之变不会发生,因为那样朱祁镇就是夺自己儿子皇位了。或者,他能像朱棣这样的君主,直接害死朱祁镇,绝了后患,他又做不出来,还是一个善良但是有点小气的人。
kltcxl
朱祁钰
他哥朱祁镇不被瓦剌他也当不了皇帝,朱祁钰知人善用,依靠于谦守住了京城,稳住了大明的江山,哥哥被俘,他也是临危受命,顶着压力上位。
上位后他很节俭,对灾区予以不同程度的减税,发展经济。当时水患多发,他也是派官员着手处理。
他在位期间,景泰蓝盛行。
外交上也做的不错,周边许多国家来京朝贡。
他做皇帝做久了就不想下来了,他想让自己的儿子也当皇帝,不惜贿赂大臣。其实做皇帝那么累,做个富贵王爷不是更好。
朱祁镇
当了两次皇帝,因为宠信太监王振在加上热血就下令攻打瓦剌,可偏偏不如祖先,打不过人家被俘了。过了七年才回来。
经历过灾难后也成熟了许多,回来当皇帝后开始重用贤臣,远奸佞,废除殉葬制度也算一件好事儿。
希阳U_NG
知识不够,闲话来凑。
这二位爷,那是实实在在的有故事。
大哥朱祁镇,用当年明月的总结很到位:打错一仗,杀错一人。这也是让人黑他的最大污点。
老弟朱祁钰,过渡皇帝,被人架上皇位,尝到甜头后,心思都在如何防着他哥哥身上。最后历经夺门之变。亮点是,重用了于谦,治理了黄河。
大哥朱祁镇
其一,打错一仗。正统十四年(祁镇大哥的年号),瓦刺挥兵南下,朱祁镇在大太监王振的忽悠下,御驾亲征。打算大大的干一仗。结果,让王振这啥也不是的玩意给坑了,结果是20大军死伤无数,朱祁镇自己也让人给逮住了,成了俘虏。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土木堡之变”。之所以让大家诟病,原因多为朱祁镇御驾亲征的目的竟然是觉得战争可以玩?残酷的现实告诉他,兵,着实不可玩也。还有一点就是,轻信王振,当时,但凡是个明白人都劝诫他不要去,关键是不听啊。以为朱棣大帝附体呢。
其二,杀错一人。其实,这个时间段的历史上最灿烂耀眼的本人觉得就是于谦了。因为这是货真价实的英雄,历史的节点,力挽狂澜的他,硬生生为大明续上了命,没有北京保卫战,也许就大明就不是亡于万历了。
土木堡之变后,皇帝被抓,最牛的军队也让人给打崩了,士兵军心涣散,再上王振那帮啥也干不成了,回来四处瞎说,撒播夸张于事实的谣言,大明王朝可以说是风雨飘摇,这时候,一帮主和谈判派出来了,干啥?迁都吧,往南迁,打不打的再说,先跑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时候于谦站出来了:主张迁都的,都该死。难道宋朝的事都不记得了?
于是,在于谦的力荐之下,大明朝迅速稳定下来,立了临时的皇帝——主心骨有了,制定作战计划——北平保卫战,筹集作战物质——通州军粮,这都干完了之后,部队的心气也上来了。有这么有自信的领导,还怕个鸟。
北平保卫战打响了,当然,过程十分震撼,人性的闪光点,会永远的被历史铭记。当德胜门在于谦身后缓缓关闭后,他已经站在了历史的光荣榜上。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身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各位有幸去杭州的小伙伴,别忘记去于谦祠,瞻仰一下这位英雄。
北平保卫战——胜!!!一说到于谦,有些刹不住。不说点又觉得你们体会不到他被冤杀究竟是多大的冤。
没错,等朱祁镇再登上皇位的时候,于谦被他杀了。
怎么杀的?最开始有人说得杀于谦啊,朱祁镇说不能杀,于谦有功啊。可是,又有人说了,他必死不可,他不死你名不正言不顺啊。没办法,朱祁镇一上头,杀了。事后发现后悔,也晚了。
其三,是个好人。有多好呢?他临死前不忍心看那么多无辜之人一起赴死,于是违背了祖训,废除了殉葬制度。也许,在做俘虏的那段时间里,他经历了最难面对的生死。对人,对己,对生命的尊重。
他性格好,做俘虏都能和看守人处成铁子,最后还甘心为他背叛也先。不得不说,不是真心实意,能处到那份上吗?还有一点,他和钱皇后的爱情故事,也是一段佳话。国产爱情故事,等待和爱。
其四,夺门之变 差点把这个忘记了,在徐有贞石亨等人的策划下。朱祁镇在被软禁七年之后。再次登上了皇位,统治大明王朝。
朱祁镇就到这了。
老弟朱祁钰
其一,防他哥。我他哥被抓后,大明决定要再立一个皇帝,这差事就落到他头上了,一开始他不爱干,作为皇室子弟,这孩子觉得做皇帝不咋地,也不是想干啥就干啥的。所以不想干,没招啊,太后都下诏书了,让你干你就得干。
没成想,这一干,上瘾了。
不干不知道,一干吓一跳啊,这差事好啊,尝到甜头的他心里一直有根刺啊,因为这皇位他是捡来的,随着于谦打了胜仗,眼瞅着他大哥朱祁镇没啥利用价值了,要回来,那他大哥回来他咋整,心里别扭不。于是,他基本就是不想他哥回来,能拖就拖,别人觐见就当没听见,或者顾不上,偶尔还得亲自出手设置点障碍。没成想,出来个能人,靠张嘴真把他哥接回来了。
朱祁钰不乐意啊,老不乐意了,派人接他哥时候就整了两匹骡马,一台车。一回来就给关南宫里了,也就是软禁起来了。到什么程度呢,好像吃喝都得皇后做手工才行。可见这皇位到底有多大的魅力。
几年后,朱祁钰有病了,他哥夺门之变,重新拿回来皇位。他这位过渡皇帝,也就彻底过度过去了,没有陵寝,最开始也没给谥号。
他在位这几年,放权给于谦,打赢了瓦刺,稳住了江山。顺便治理了黄河。再有就是防他哥。
以上就是两位爷的故事。是非功过,交给历史,你是如何看待他们的呢?
PS,网络配图,如有侵权,速删!!!
西木子1225
朱祁镇:善良聪慧,恩怨分明,治国无能
朱祁钰:世人心性,治国有道
两人成长轨迹是不一样的,朱祁镇是根正苗红孙太后的儿子,亦是宣宗皇帝朱瞻基的嫡长子,所以出生四个月就被立为太子。
讳祁镇,宣宗长子也。母贵妃孙氏。生四月,立为皇太子,遂册贵妃为皇后。——明史*本纪第十从小生于温室,长于温室,要风就有风,要雨就有雨,成长是极其顺意的。
而朱祁钰却不一样,他的母亲是个罪籍奴婢,是原来汉王朱高煦府上的一名奴婢吴氏,在宣宗朱瞻基御驾亲征,生擒了叔父朱高煦时,随意宠幸的,并赦免她的罪带回京城,放在太监陈符的家中住着。此事记录在罪惟录里。
(朱祁镇与朱祁钰)
所以朱祁钰的生长环境是不一样的,私生子的心理是怯懦自卑的。 因此,他们两位兄弟后来的那些所作所为,就很好解释了。
顺风顺水长大的朱祁镇,对于寒酸长大的弟弟朱祁钰是有一种优越心理的,而且基于弱者更受同情的心理。继承大宝的朱祁镇多次照顾他的弟弟朱祁钰。
正统五年时,朱祁镇命令户部,给郕王:“岁禄一万石,今在京岁支米三千石钞万贯……”。九年,“又赐郕王祁钰钞一万贯。”——明实录又因为成长环境太过顺意,所以朱祁镇成长为一个理想性热血青年,在王振的鼓动下,朱祁镇觉得踏平瓦剌大军就是小菜一碟。
安排了弟弟镇守京师后,大咧咧的御驾亲征。 为何说朱祁镇这次出征是大咧咧的?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朱祁镇根本就没有详细的谋划,大军仓促之间集结,只带了一个月的口粮。
连敌人是什么情况还没搞清楚就出发,在大同摸到了敌人一些情况,又畏缩的想带着50万大军跑路回京师。结果,瓦剌骑兵大军把他们包围在土木堡。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变”。
(被俘虏的朱祁镇)
土木堡兵败后,朱祁镇被也先俘虏了。也先想把朱祁镇当作开门童子,专门赚开明朝城池。可惜,明朝大臣们明显不是傻子,赶紧立了一个新皇——朱祁钰。
朱祁钰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能有当皇帝的时候。一个私生子能逆袭当家主之位?这于情于理于法,都不可能出现的情况。然而,在土木堡之变后,一切都顺理成章: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
于是,心理卑微的朱祁钰被于谦等一干大臣扶上了皇帝之位。
“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于)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明史》(卷170)史书里的“惊谢至再”,说明朱祁钰是卑微心理发作,突然听说他要当皇帝保家护国了。这等大事,令他心里惊恐并且一再推辞。(或许朱祁钰也有想宋徽宗禅让给宋钦宗时的情景心理)
(朱祁钰)
但是,朱祁钰坐上皇位,并且北京保卫战胜利之后,他就深深迷上了权力的滋味。
所以私心作祟,他根本就不想接回被俘虏兄长,怕回来后抢他皇位。后来在于谦等大臣保证不抢他皇位的情况下,才不情愿的接回朱祁镇。
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曰:“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帝顾而改容曰:“从汝,从汝。”——《明史》而且,迷恋上皇位的朱祁钰,把哥哥的儿子朱见深废除了太子之位,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可惜,不久之后,朱见济竟然死了。
本来灰溜溜回来的朱祁镇,没什么颜面见大臣,也甘心待在南宫里被软禁。
但是,废太子之事,令朱祁镇心里起了怨恨,再加上他弟弟令人砍伐南宫里的树木,更是令他心里恐惧不已,以为这个弟弟要杀害他。
后来,景泰帝病了,又因为无后代继承皇位。而朱祁镇不但身体健康,而且还在南宫软禁期间又生了两个儿子。
一些大臣心里就活络了,为了捞取从龙之功,开始阴谋复辟。 景泰帝之死,是明朝人畏忌莫深的话题,一般史书上说的是病死。但也有一些史料从明实录里推测,景泰帝是被勒死的。如寓圃杂记、罪惟录等。
“是月十有九日,郕王病己愈。太监蒋安希旨,以帛扼杀王,报郕王薨。”——罪惟录(南宫复辟)
南宫复辟之后,朱祁镇恨极了这个弟弟,不但降回郕王,还把他的谥号定为为戾。人说死者为大,可朱祁镇却把他死去的弟弟最后的尊严都抹掉,定了个恶谥号。
然后,朱祁镇释放了被囚禁了50多年的建庶人朱文圭,下令废除了殉葬制。所以捞了个英宗的庙号。
所以,明史评价朱祁镇:“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明史评价朱祁钰:说他前面力挽狂澜,中兴大明,是明君景象。但是换太子之事,令世人对他印象改观,又把哥哥囚禁在南宫,更是让兄弟情尽。
笔者评:朱祁镇继承了大笔家产,可是因为知人不明,在土木堡之变后丢失了使用权。他弟弟却在临危时刻,继承朱祁镇的大笔家产。
见证人是于谦。 后来,朱祁镇回来后,想要回这笔家产,弟弟却不想还回。还想把这笔家产传给儿子。
所以朱祁镇怒了,恨这个贪心的弟弟,复辟后不但不准死去的弟弟进皇陵,还把见证人于谦也杀了。其中最冤的就是于谦了。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梁生
tooooto
【我是浮生若浅,很高兴和您一起探讨!】
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兄弟俩,随着电视剧大明风华的播出,成为了近期热烈讨论的对象。电视剧呢,始终是带有艺术加工的部分,历史中的他们究竟是怎么样的皇帝呢?
哥哥被抓 弟弟登基这同父异母的兄弟俩呢,本来可以兄友弟恭,和谐地共存着。可是呢在明英宗在位的正统十四年,年少气盛且满腔热血的朱祁镇御驾亲征瓦剌,却因为种种原因,兵败土木堡,损失了明朝精英战力,甚至连明英宗自己都被瓦剌生擒。
一时间明朝廷陷入一片混乱,被朱祁镇留下来监国的异母弟弟朱祁钰,临危受命,在群臣和孙太后的支持下,朱祁钰登基为帝,尊哥哥朱祁镇为太上皇。登基后,明代宗朱祁钰肃清明朝廷内部存在的问题,对外打赢了北京保卫战,让瓦剌人将俘虏的明英宗送回明朝。
于明朝而言 朱祁钰略胜一筹做人方面,朱祁镇和朱祁钰兄弟俩都不是坏人,尤其是朱祁镇,根据史料记载,朱祁镇对身边的人都十分信任和善待,而朱祁钰呢,虽然有了私心让他眷恋皇位不肯放手,但是他却无意伤害哥哥和侄儿。
可在当皇帝这方面,朱祁镇就远不如朱祁钰了。朱祁镇登基后,前期有张太皇太后及一干老臣辅佐,朝政还算清明,一些奸佞小人也不敢妄为。待到他们相继离世后,年少气盛的朱祁镇开始了“宠信奸佞小人”之路,当然了这其中也不乏打败仗、杀忠臣等等,包括土木堡之变折损明朝精英战力,自己也被俘虏,最后致使明朝陷入混乱。
而朱祁钰在明朝危亡之际接过烫手山芋,清除阉党势力,招贤纳士,重用贤臣,厉兵秣马,打退瓦剌,让明朝廷重新稳定下来,重新步入正轨,于明朝而言,是大功一件,若是当时没有朱祁钰,明朝可能就此灭亡也不一定。
最后再提一句,比起朱祁钰,朱祁镇确实有很多问题,但在景泰八年复位成功后,他做了一件他祖父和父亲都未曾做的事——废除殉葬制度,不得不说,这项不人道的制度废除后,还是值得点赞的。
curemi
明英宗朱祁镇差点断送了明朝江山,其弟朱祁钰临危继位,力挽狂澜,保住了明朝江山社稷,为中兴之君。英宗趁朱祁钰病重时,其儿子朱见济又死了,发动了夺门之变,南宫复位成功。后来让英宗的太子朱见深继承了皇位,为明宪宗。
永远的7玥22日
朱祁镇(1427年-1464年),两次登基,在位共计22年,期间疯狂过,无知过,被俘过,被关过,复辟过等等,一生充满着悲剧的神奇色彩。本来是接手的大好河山,因偏信王振,给自己的帝国带来了足以灭种的灾难。
这一切反对抗争的主角并不是这位高高在上的皇帝,他能做的仅仅是被俘虏时面南而坐,他做的也只有这些。相信他之前,他之后的皇帝没有人想要经历他的经历。
打错一仗,信错一人,杀错一人可能是对他最全面的描述了。幸运的是,当朝的宫妃们遇上了这位传奇皇帝,得以在皇帝驾崩后,不用再为之殉葬,是这位二次登基的皇帝废掉了几千年的殉葬制度,这点对他来说无疑可以赢得一个大大的赞,好在朱祁镇当皇帝后期,任用贤臣,听取纳谏,仁政爱民,释放建文帝后代才不至于使后代给他上更难听的谥号,也算是对他不高的褒奖吧!
再说说朱祁钰,因哥哥朱祁镇外出征战,被授予监国之职,但是他没有想到哥哥一去竟然给了他一个天大的馅饼。在哥哥被俘,整个朱家帝国面临倒掉的危机时,被掌权人士拥立为帝,结果业已登基便尝到了世间最美好的一切,废侄子太子位,囚禁太上皇哥哥,这些为朱家所不齿的事情他几乎都干了,好在他任用于谦等人,及时拨乱反正,励精图治,又使大明王朝重上正规,他的功绩是不可被遗忘的,由于朱祁钰的一手整顿与改革了大明在土木堡之变中慢慢恢复,渐渐中兴,也算是英明之主。
然而一切美好的东西在1457年的夺门之变后全部反转了,被夺位,被囚禁,离奇去世,也算是让英宗报了仇,不过总体来说朱祁钰确实有两把刷子。
龙小猫
明宣宗朱瞻基作为皇帝,他的一生一共只有两个儿子,他们分别是朱祁镇和朱祁钰。但是这两个儿子都当过皇帝,而且朱祁镇还当了两次,这在明朝中是没有过的。 朱祁镇作为朱瞻基长子,在其父亲朱瞻基去世以后,他自然而然的就当了皇帝。一开始,皇位坐的倒也顺利,
公元1446年,也先实行了东进战略,并率领骑兵攻打兀良哈三卫,这时候的明朝竟然不做任何反应,也先“破兀良哈”威胁朝鲜的手法给兀良以重创,三卫被迫就范。也先的这次东征,完全破坏了明朝“断其左臂”的策略,因此明朝的西方门户被打开。
当时明朝上下,一片混乱,这时候“皇帝不急太监急”作为太太的王镇就游说皇帝朱祁镇御驾亲征,皇帝被说的一时也没了主意,迫不得已只能带兵御驾亲征,因此作为皇帝的朱祁镇,陷入了更大的一场灾难“土木堡之变”朱祁镇带着明军10万浩浩荡荡的出征,这次战役的最大优点就是起到了一个震慑的作用,但是这位皇帝好像不怎么会带兵,不但自己被敌人打败,而且还被俘虏了(这简直太丢人啦)。
明英宗出征以前派弟弟朱祁钰镇守北京,他本以为自己能凯旋而归,没想到却成了阶下囚,皇帝被俘,作为太监的王振被愤怒的明朝的将领打死,因为是他怂恿皇帝出征的,不出征就不会有这事。王振被打死了还不算,他的尸体还被万人踩踏,顿时“尸暴血流”而在北京的王振家族,上上下下不分男女老幼,哪怕是一只蚂蚁,均被朱祁钰处死。
一年多以后,也先见朱祁镇没有什么利用价值,居然把他放了回来。但是回来归回来,皇位已经不是他的了,大明的主人已经变成了他弟弟朱祁钰的啦。这件事情也是孙太后安排,张太后觉得朱祁镇被俘肯定凶多吉少。不如另选新主吧,所以就选了朱祁镇唯一的弟弟朱祁钰。
对于一个做惯了皇位的人是不能忍的,于是朱祁镇在公元1457年发动了“夺门之变”然后朱祁镇胜利重登皇位,朱祁镇的再次就位也连累了一个人那就是于谦,这次事件致使于含冤而死。
总结:明朝的皇帝有好多奇葩,朱祁镇和朱祁钰兄弟俩也不例外,陷入权力的争夺,最后弄得你死我活,实在是悲哀,朱祁镇作为皇帝,他并没有主见,做事拖泥带水。竟然受了一个太监的怂恿,做事不考虑后果,因此成为明朝第1个被俘虏的皇帝,而朱祁钰呢,俗话说“居安思危”朱祁钰在哥哥回来的时候,他就应该想到,总有一天他会和自己争夺皇位,他应该事先安排好的,结果他却没有安排,且在这场事件中他败了,败的不是那么好看,没有危机意识的人,失败也是在所难免的。
改名了xyz
明朝朱祁镇与朱祁钰是怎样的皇帝?
朱祁镇和朱祁钰都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儿子,本来朱祁镇作为明宣宗的长子继承了皇位,但后来弟弟朱祁钰也坐上了皇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历史对兄弟俩做皇帝时的表现又是怎么评价的呢?
1、朱祁镇幼年继位,太皇太后张氏掌权,三杨辅政
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也是明朝第六任和第八任皇帝。
因为明宣宗体弱,所以朱祁镇作为长子,在出生才四个月就被立为了皇太子。
宣德十年(1435年),朱瞻基去世,年仅9岁的朱祁镇就做了皇帝,他的母亲孙氏被尊为皇太后,皇太后张氏被尊为太皇太后。
新君初立,国事都掌握在太皇太后张氏的手中。
尽管如此,张氏却不重用自家人,她重用老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担任内阁辅臣,有三杨在,明朝一度很安定。
但好景不长,正统五年(1440年)到正统十一年(1446年),“三杨”和太皇太后张氏先后去世,朝廷政治开始走下坡路。
2、朱祁镇听信宦官亲征瓦剌,土木堡战败成俘虏
少年天子朱祁镇长大了,没了太皇太后和“三杨”的束缚,他想效仿自己的父亲,大展拳脚,但是他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听信身边的宦官王振的谗言。
朱祁镇没有多少上战场的经验,却御驾亲征瓦剌,大军出征却天公不作美,一直下雨,到了大同发现尸横遍野,就打算打道回府。
可都出来了,王振哪能那么容易放朱祁镇回去。
为了给自己长面子,王振说服朱祁镇让大军绕道走自己的家乡蔚州。
可中途又怕大军踩踏家乡庄稼,又要求大军原路撤回,结果辎重跟不上,只能在怀来城外的土木堡原地驻扎。
瓦剌军追上明军,将朱祁镇困在土木堡,军心动荡,瓦剌也先假意议和,朱祁镇上当,然后就成了瓦剌的俘虏。
在这场战役中,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等大臣战死,可谓损失惨重。
3、朱祁钰临危受命继位,保卫北京,封朱祁镇为太上皇
朱祁镇成了瓦剌的俘虏,但大明朝不可一日无君,于是在于谦为首的大臣们的建议下,孙太后同意拥立朱祁钰为皇帝,并尊被俘的朱祁镇为太上皇。
瓦剌也先想要通过朱祁镇,向明朝要好处,可没想到明朝这么快就立了新君,恼羞成怒,挥师攻打北京。
眼看到了国破家亡的生死存亡之际,明朝全国上下齐力一心,在于谦等文臣武将的反抗下,北京保卫战大获成功,瓦剌最后只能退走大漠。
第二年,新皇帝朱祁钰改元景泰,朱祁镇被俘一年,瓦剌也先想要和明朝求和,并愿意将朱祁镇放回来,可是朱祁钰不愿意。
虽然朱祁钰最后还是心不甘情不愿把朱祁镇接回来了,但朱祁镇一被接回来后就被囚禁在了南宫。
朱祁镇被朱祁钰关了7年,在这七年里,他的弟弟朱祁钰重用于谦等人,将大明朝治理的井井有条,但随之而来的是他野心的增长。
朱祁镇废掉了皇太子朱见深(朱祁镇的儿子),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但朱见济很快就夭折了,皇储之位一时之间空置。
到了后来,朱祁钰自己身体也不好,卧床不起,朝堂上下人心惶惶。
4、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复位当日处死于谦
景泰八年,朱祁钰病重,武清侯石亨、太常卿许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贞以及宦官曹吉祥,密谋拥立太上皇复位。
徐有贞和石亨率兵千人先后控制长安门、东华门,然后将南宫大门撞开,众人跪倒在地,口呼“请陛下登位。”
朱祁镇就这样又做回了皇帝,复位后,朱祁镇在当日就处死了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然后将朱祁钰废为郕王,软禁在了西苑。
朱祁钰不久就去世,去世时不满29岁。
综上所述,论朱祁镇和朱祁钰两位皇帝的历史评价如何?按客观事实说,朱祁镇土木堡之变,让明朝损失惨重。
朱祁镇自己被俘不说还让瓦剌也先差点打进北京,虽然有于谦等人在保住了国家,但已经动摇了明朝根基,所以朱祁镇历史评价不高。
而朱祁钰,在哥哥朱祁镇闯了大祸后被拉出来做皇帝,不仅重用于谦等人保住了北京,还将国家治理的有声有色,可以说得上是明君了。
双子大叔
古语有云:“一山不容二虎”,一国也不能有二君。在一个朝廷中,若是同时存在两位皇帝,那会闹出天大的笑话。
但是在我国历史上的明朝时期,就存在过一朝同时有两位皇帝的情况,也就是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时期。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要从“土木堡之变”说起,正统年间,北方的瓦刺开始侵扰明朝的边疆。
当时明朝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而年仅二十几岁的朱祁镇正是意气风发之时,加上宦臣王振的怂恿,朱祁镇便决定亲自出征,不管朝中大臣如何反对他都听不进。
果不其然,朱祁镇在土木堡战败被俘。而古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孙太后与朝中大臣便拥护朱祁钰为皇帝,是为“景泰帝”。
然而朱祁镇只是被俘而非被废,这样从名分上说,明朝就有了朱祁镇和朱祁钰两个皇帝。而瓦刺那边呢?本来是想以朱祁镇作为谈判条件的,谁知道明朝干脆换了个皇帝。八年后,明代宗病重以至于不理朝政,整个皇宫人心惶惶。景泰八年正月十六日夜,大内太监曹吉祥、武清侯石亨、太常卿许彬等朝中大臣率领亲兵、家丁等数千余人发动“夺门之变”。
他们的目的便是帮助朱祁镇复辟,重新夺回皇位,虽遭抵抗但最终还是成功了。朱祁镇上位后又是抓捕当初拥护朱祁钰之臣,又是改年号。
然而他却唯独没有在成功复辟的当天废除朱祁钰皇帝的称号,直到半个月后的二月初一,朱祁镇才下旨“废帝为郕王,迁西内”。不久后,朱祁钰暴毙而亡。
由于把持朝政的需要,我们能够理解在朱祁镇被瓦刺俘虏时,为什么需要第二位皇帝朱祁钰,严格来说并不算一朝二帝,毕竟做决策的还是朱祁钰。
五芒星
说那么多背景啊 ,额外资料啊。也叫人很不想看。 熟悉明史的都知道,土木之变。朱祁镇被俘了。朱祁钰临危受命,做了皇帝。 本来关系很好的哥俩。等回过头来,知道了做皇帝的好处。不愿意接哥哥回来。等哥哥被臣子们接回来。直接往南宫一送。也算是软禁了吧。 南宫是什么地方,元朝旧宫殿。又旧又闭塞。说白了就相当于一个老房子。没办法,一个大败仗在那摆着呢。说什么也不好听。 朱祁钰一大败笔就是在立储的问题上,弄得太小气了。原本就是哥哥的儿子是太子,等自己上来了,把哥哥的儿子废了。立自己的儿子。按说这也无可厚非。可是,自己的儿子病死了,始终生不出儿子。就把太子的位子空在那,要等自己在生出儿子。(封建社会,家国天下,那讲究的是男子承习香火。继承祖业。) 在当时,朝野上下。对这事有很大诟病。 在对待哥哥的问题上,也是太失人心。南宫就一棵大树。平时就是乘凉用的。怕人借用大树内外沟通。直接就给砍了。 朱祁镇送了一把随身携带的金刀(匕首)给身边的宦官。马上就被当成图谋不轨把宦官给抓了。幸好这宦官骨头硬,到死也没乱说话。不然,估计就借着这由头把哥哥朱祁镇办了。 到最后,干脆把南宫封死。门锁灌上铁水。留一个小孔送些残羹剩饭。后来实在不方便,(治病啊等其他问题。进不去又出不来)。这才打开。 吃的上面肯定是不行,不然钱皇后也不会去带人做针线活来补贴南宫了。从前的大明天子,现在吃的不如从前就算了。饭菜质量(残羹剩饭肯定是有的),份量还不够。 七八年的时间下来,当哥哥的心。自然是一点点凉下来了。 皇帝也是人,皇帝也有七情六欲。种种下来,就有了后来的夺门之变。 朱祁镇又当了皇上,该报仇的报仇,改报恩的报恩。 原来真的是挺好的哥俩,天下至尊的位子前面。可能都迷失了原来的方向了吧。
胡萝卜坐飞机
朱祁镇算是为传奇皇帝,兵败被俘,回朝之后又能复辟登基,可谓是皇帝中第一人,千百年间能做到如此的皇帝也就这么一位。
朱祁镇在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事情就是两件一个就是土木堡之变断送了明朝当时基本上所有的精锐部队,二是废除殉葬制度。在夺门之变复辟之后,也基本可以做到亲贤臣远小人,也是提拔了一批贤臣,只是杀于谦一事一直被后人所诟病,但是为了自己皇位的合法性,也不得不为之。
《明史》中是这么说的:
英宗承仁宣之业,海内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杨、胡濙、张辅,皆累朝勋旧,受遗辅政,纲纪未弛。独以王振擅权开衅,遂至乘舆播迁。乃复辟而后,犹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前后在位二十四年,无甚稗政。至于上恭让后谥,释建庶人之系,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属于有错但是不大,虽无太大的功绩但也最后免除殉葬也算是盛德之事。在我看来,也许还是当年名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的评价更为贴切,这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个好人。
朱祁钰在历史上最著名的事情就是一力支持于谦,最后赢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明史》赞曰:
景帝当倥偬之时,奉命居摄,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权而得其正者也。笃任贤能,励精政治,强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绩良云伟矣。而乃汲汲易储,南内深锢,朝谒不许,恩谊恝然。终于舆疾斋宫,小人乘间窃发,事起仓猝,不克以令名终,惜夫!简单来说就是这是一个好皇帝,功绩很高,但是由于被夺位,所以可惜了。算是个悲情皇帝吧。本来就是被逼上位,带领明朝渡过了最危急的时刻,也许当时他唯一对不起的就是那个被他囚禁南宫的哥哥朱祁镇把。也正是因为这个导致自己也被夺位。但是就算朱祁钰接回朱祁镇,好好对待他,就不会有这场政变吗?也不可而知了。、
历史没有如果,皇位之争的残酷在今人看来是无法想象的,所以一切都已成定局的时候,后人其实也无法评断谁是谁非了。
漫天流萤
四字概括:白璧微瑕。
何为白壁?临危受命,与众贤臣将士扶大厦于将倾,上不愧宗庙;内官不肆,内监独以兴安为著,安有廉操,中不愧宫廷;内政修明,外战却敌,下不愧百姓。
何为微瑕?不是不归政与朱祁镇,论大义,朱祁钰这个皇帝不是篡位而来,而是临危受命,朱祁镇出征之前便命其居守,朱祁镇北狩之后,太后命其监国,后来廷臣合议,推其继位,太后允之。
上北狩,太后召百官入集阙下,谕曰:皇帝率六军亲征,已命郕王临百官。然庶务久旷,今特敕郕王总其事,群臣其悉启王听令。
廷臣合辞请皇太后日:车驾北狩,皇太子幼冲。古云: 国有长君,社稷之福。 请定大计,以安宗社。 太后允之。
会都指挥岳谦,出使瓦剌,回京后口传帝旨,令郕王继统。王始受命。…………遥尊帝为太上皇。(这个口信的真实性存疑,主要是想表达后面的遥尊帝为太上皇)
微瑕在于其废朱见深而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这件事情做得不地道,并且在当朝引起了很大的反对。客观来讲,这件事没什么好洗的,如果要黑朱祁钰,最好的角度是这个,至于说不归政朱祁镇,没太大问题,人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便能犯下任何罪行,更何况皇位?软禁了朱祁镇七年,居然还能让朱祁镇活蹦乱跳、没出什么“意外”,只能说朱祁钰心肠真好。
景帝之贪位薄兄,自造夺门之祸,固帝之德失,但由人民言之,亦可曰帝之家事,且无残害之行。较之成祖之处建文及其嗣,仁暴悬殊。然至易储事作,人心颇不直帝,而一时意气相激,恩怨相功,议论不一。
有人拿朱祁钰和朱祁镇作对比,拜托!朱祁镇这种货色比得上景泰帝?内政外交什么的就先不说了,这个太欺负朱祁镇这种弱鸡了。只看看家庭内部事务,朱祁镇奉为父师的太监王振是什么货色,景泰帝一朝唯一比较有名的太监兴安是什么水平。
人情淘淘,侍讲徐珵大言曰:“验之星象,稽之天数,天命已去,唯南迁可以纾难。”尚书胡 不可。兵部侍郎于谦力主保卫北京,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请速召勤王兵,誓以死守。”尚书王直、学士陈循是谦言,力赞之。太监兴安亦厉声曰:若去,陵寝将谁与守?
安有廉操、,且知于谦贤,力护之。或言帝任谦太过,安曰:为国分忧如于公者,宁有二人!
兴安唯一被诟病的就是佞佛,这一点,有小害,却无大过。
朱祁钰算明君,特别是在明朝这种史上皇帝水平最差之一的朝代中,更是难能可贵,明英宗这个庙号给朱祁钰是很合适的,至于朱祁镇,给个明幽宗顶天了。
飘飘裙起舞ing
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是兄弟俩,他们都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儿子,并且都做过皇帝。
古代皇位继承大都按照嫡长子继承制,那么为什么作为弟弟的朱祁钰会坐上皇位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发生在俩兄弟身上的故事吧。
一、朱祁镇幼年登基由“三杨”辅政,太皇太后掌权明宣宗朱瞻基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孝恭孙皇后生的朱祁镇,另一个是吴贤妃生的朱祁钰。
朱祁镇是长子,朱瞻基身体弱,在朱祁镇四个月的时候就册封他为皇太子。
之后朱瞻基38岁早早去世,年纪还小的朱祁镇就坐上了皇位。
虽然新君年幼,不利于稳固国本,但是当时有“三杨”辅政,加上国家大事都由太皇太后张氏掌管,大明朝一度国泰民安。
不管是边防、吏治还是经济,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随着正统五年到正统十一年,“三杨”和太皇太后张氏的相继去世,国家的权利转移到少年天子朱祁镇手里,政治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二、朱祁镇土木堡之变被俘,朱祁钰临危受命做皇帝朱祁镇亲政后,十分宠信身边的宦官王振,王振在宫里兴风作浪。
明太祖朱元璋时北征驱除鞑虏,明成祖朱棣时迁都北京,天子镇守国门,到了明宣宗,瓦剌逐渐强大,并通过朝贡骗取明朝的赏赐。
因为赏赐按人数算,到最后瓦剌竟增加使者数目到3千人。
王振为此鼓动朱祁镇御驾亲征,去打瓦剌,朱祁镇也想效仿自己的父亲,给自己树一下威望,于是就把儿子朱见深立为太子,让弟弟朱祁钰监国,自己御驾亲征去了。
朱祁镇带着20万人的军队出证,可是连下大雨,大军到了大同就粮草供应不上了。
朱祁镇慌了打算撤军,可王振不想错过给自己长面子的机会,让军队在撤军时绕道走自己的家乡蔚州,走到一半又担心军队踩踏庄稼,要求军队按原路撤回。
就在大军行至怀来城的土木堡这个地方时,大军随地驻扎,却等来了也先军队的追击。
朱祁镇被困在土木堡,也先假意议和,后又将明军一举歼灭,就这样朱祁镇成了瓦剌的俘虏。
皇帝被俘,大明朝堂上下忧心忡忡,但国不可一日无菌,在于谦等大臣的拥护下,朱祁钰被推上了皇位。
本来能坐上皇帝之位是很开心的事,但是朱祁钰继位,朱祁镇留给他的是一个烂摊子。
瓦剌本来是想用朱祁镇来问大明朝要好处的,现在一看明朝换了皇帝,而手里的朱祁镇变成了太上皇,没了利用价值,于是一气之下挥师攻打北京。
面对瓦剌进攻,朱祁钰在于谦等文臣武将的辅佐下,誓死保护京师。
君臣一心联合抗战,最后瓦剌被打败退兵了,朱祁钰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三、太上皇朱祁镇回明朝,“夺门之变”后再做皇帝打退瓦剌后,朱祁钰按理说坐稳了皇帝之位,心里应该很安稳,可是他却一直忧心忡忡,因为还有个太上皇朱祁镇留在瓦剌不知道该怎么办。
其实瓦剌在兵败后想把朱祁镇送回来,和明朝求和,但是朱祁钰不愿意,他怕朱祁镇回来会抢他的皇位。
朱祁钰让杨善去探查朱祁镇的消息,可没想到杨善竟然把朱祁镇给接回来了。
朱祁镇被接回来后,朱祁钰显然很不高兴,他把朱祁镇软禁在南宫,且持续了7年时间。
除了软禁朱祁镇,朱祁钰还废掉了皇太子朱见深(朱祁镇的儿子),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结果朱见济却夭折了。
到了景泰八年,朱祁钰病重,皇储之位又空着,朝堂上下为今后何人做皇帝担忧。
这时候,武清侯石亨、太常卿许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贞、宦官曹吉祥等人拥立朱祁镇复位。
在石亨和徐有贞的帮助下,朱祁镇很快掌控了长安门和东华门,并且众人在撞开南宫大门后,跪在朱祁镇的脚下,口呼“请陛下登位”的话,朱祁镇就这样再次坐上了皇位。
朱祁镇复位后,废朱祁钰为郕王,将他软禁起来,还在当日就处死了于谦,一代功臣就这样死去,实在可惜。
四、朱祁镇和朱祁钰做皇帝时的功过,历史如何评说?朱祁镇:
1、朱祁镇少年时做皇帝,亲信宦官王振,亲征瓦剌被俘,损兵折将,有损明朝根基。后又瓦剌进犯,差点导致明朝覆灭,这是他犯的第一个错误。
2、朱祁镇在朱祁钰病重时发动政变,并不顾手足之情将朱祁钰囚禁,这是他犯的第二个错误。
3、朱祁镇将于谦、王文等忠臣处死,这是他犯的第三个错误。
虽然朱祁镇复辟后也有废除殉葬制度,平定石曹之乱的功绩,但总体来说他的历史评价不怎么样。
朱祁钰:
1、相比起朱祁镇,弟弟朱祁钰临危受命,重用于谦等忠臣良将,驱除瓦剌保卫京师,光这点就远胜朱祁镇很多了。
2、不过朱祁钰也有他的不足之处,他在坐上皇位后,将接回明朝的朱祁镇软禁,还废掉原来的皇太子朱见深,私心和野心都很重。
不过总得来说,朱祁钰是一位明君。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啦,希望对大家有用。
安格_灵
英宗在位宦官王振专权导致土木堡之变,大明差点亡国,而后被俘多年,弟弟临危继位然后想传位给自己儿子但是儿子不幸夭折了,此时英宗已经回国被弟弟软禁多年,在石亨徐有贞等小人的提议下挑了个最差的时间夺了弟弟的权,因为当时代宗没有子嗣,而且活不长了,只能传位给英宗的儿子,而英宗儿子还小,等于过不了多长时间英宗啥也不用干就能当太上皇,权力还是自己的,这样一来玩了一招脱裤子放屁,当然鼓动夺权的小人们最后也没啥好下场都被回过味来的英宗灭了,不过英宗临终时取缔了殉葬的恶俗,说到底,英宗能力不行,但是是一个好人吧。
ladybaby
越伤心越er
霸蜀 庄不周写的
重生魏延之子,雄霸后三国时代! 内有多智近乎妖的诸葛亮,外有三国第一奸司马懿,还有半敌半友的东吴大帝. 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
honghaier
“你害了他,我就让你在他的灵堂前受尽地狱的折磨!”郝连祁暗红色的眸子里流窜出不屑和讽刺,说着指了指遗像,那是他从小到大的兄弟,这里的二把手,却因为那个男人死无葬身之地,连尸体,也不曾给他留下。
cjp1314
Sunny小虾
原贴:伏波将军的伏波小说主角
0尚善若水0
Leaf冬暖夏凉
类 别:穿越小说 作 者:马涵
[惊世傻弃妃]内容简介
惊世傻弃妃, 傻郡主大名如雷贯耳,十七岁芳龄智商不如五岁孩童,爹不疼、姐妹欺负,被耍得吃沙啃泥给颗糖就叫奶奶。
皇上赐婚,王爷要娶傻郡主?天下哗然,等着看好戏。王爷又怎么会甘心成为天下笑柄?
没有婚礼,没有迎亲队,连炮仗都不放,拜堂礼也省了。洞房花烛,王爷的爱妾命三壮男替王爷入洞房,哪知傻郡主反抗一命呜呼。
再次醒来,她不是以前的她,无所谓地接过下人递来的休书,从此,大放光彩,惊才、惊国、惊天下!
谁欠她的,连本带利讨回来!
王爷对她倾慕难自拔?当他知道她曾是他休弃的傻王妃,不知道是什么表情?
“看在你痴傻的时候,都爱慕本王的份上,本王可以赏你个妾做做。”他在对她施舍。
见她不语,他凝起眉,“侍妾一衔入不了你的眼?”
“不是。”
“那你答应了?”他喜上眉梢,表面不动声色。
“是你入不了我的眼。”
当朝权贵,临国太子,无数男女为她前仆后继,王爷心焦,可别人更心急。倾尽江山,换不来她回眸一顾。被狠狠伤过的心,还能为谁绽放光华?
小说里面有祁云
上官惊鸿惊才艳艳,倾世无双,声名远播,多少男子羡煞了皇帝祁云能娶得如厮美卷。
女子则羡慕上官惊鸿红颜好命,一代优秀帝君竟然一生未立妃,无女人能近身,独宠她一人。
原贴:哪部小说里面有祁云
小懒猫出游
原贴:祁黄羊是什么时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