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宋开始的吧 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鹿鼎记是他的封笔之作到清朝结束 开始最早的是北宋吧
历史题材电视剧观看顺序
不系之周
《越女剑》--春秋末年
《天龙八部》--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元佑九年/绍圣元年(公元1090年-1094年)
《射雕英雄传》南宋宁宗庆元五年-嘉定十四年左右(公元1199年-1221年左右)
《神雕侠侣》--南宋理宗绍定五年/六年-开庆元年(1232/1233年-1259年)
《倚天屠龙记》--1262/1263年。南宋末--元末明初
《连城诀》--明前中期,根据当时府县设置,还有宝藏年代推算。
《笑傲江湖》--明朝的起止时间为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到公元1644年(崇祯上吊)。
《碧血剑》--崇祯六年--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
《侠客行》--清初
《白马啸西风》--清初顺治年间
《鸳鸯刀》--清中前期
《鹿鼎记》--清康熙八年-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69年-1687年)
《书剑恩仇录》--清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四年(公元1753年-1759年)
《雪山飞狐》--清朝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这一天里——从早上 "东方红日甫从山后升起……"一直到"……月亮正圆……"。
《飞狐外传》-- 清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四年
原贴:金庸小说的历史顺序
小没
1.《越女剑》:公元前五世纪前叶
二.北宋后期
2.《天龙八部》:公元1094年前后
三.南宋中后期
3.《射雕英雄传》:公元1206年-1227年(郭母怀胎到铁木真逝世)
4.《神雕侠侣》:公元1239年-1260年(杨过出场到蒙哥归天)
四.元朝末期
5.《倚天屠龙记》:公元1337年-1360年(张三丰90岁到张无忌22岁)
五.明朝
6.《笑傲江湖》:估计是明朝中期
因为有武当派,而且书中官职是明朝的,并且书上插图中的男人都没有辫子,还
有在《鹿鼎记》中澄观老师侄曾想到“前朝有一位令狐冲大侠,以无招胜有招”,
那自然是明朝了
7.《侠客行》:明朝
因为有武当派,并且书中好象没有什么民族矛盾,而且书上插图中的男人都没有辫子
8.《碧血剑》:公元1634年-1644年(袁承志从10岁到20岁)
六.清朝
9.《鹿鼎记》:公元1670年-1689年
鳌拜死的时候史书上记载为1670年,韦小宝签订尼布楚条约后归隐,那是1689年
10.《书剑恩仇录》:公元1756年前后
因为《飞狐外传》中赵半山曾对小胡斐说过福康安在十年前被红花会抓住过
11.《飞狐外传》:公元1766年-1770年
由《雪山飞狐》推算,从胡斐13岁到17岁
12.《雪山飞狐》:公元1780年3月15日(阴历)
书上开头就写了“这是乾隆四十五年叁月十五”
13.《鸳鸯刀》:清朝
书上倒数第二段写道“满清皇帝听说这双刀之中,有一个能无敌於天下的大秘密”,
自然是清朝了
14.《连城诀》:清朝
这个没什么大道理,因为书上插图中的男人都有辫子,这可是金庸授权的,而且从
官职、地名上也可以看出是清朝
15.《白马啸西风》:清朝
adele39
金庸作品历史年代表:
1、《越女剑》——春秋
2、《天龙八部》——北宋
3、《射雕英雄传》——南宋
4、《神雕侠侣》——南宋
5、《倚天屠龙记》——元末
6、《碧血剑》——明末
7、《鹿鼎记》——清康熙年间
8、《书剑恩仇录》——清乾隆年间
9、《飞狐外传》——清乾隆年间
10、《雪山飞狐》——清乾隆年间
11、《鸳鸯刀》——大约为清乾隆年间
另外,《笑傲江湖》、《侠客行》、《连城诀》、《白马啸西风》没有明确的年代背景,如果要用金庸的话来说,那就是“没有时代背景的故事恰恰证明该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年代”。不过也有人经过严密的考证认为:《笑傲江湖》可能是明朝年间的故事,《连城诀》大概也是明朝年间的故事。但因为这只是推论,故没有列在上面。
原贴:金庸小说的历史顺序
香中萧鼓
提醒你怎么写吧。。。
《三国演义》是小说,不是历史书。。。
首先找本书,然后用简练的文字叙述书中的主要内容和精彩之处。(想凑字书的话,就多分析几个经典细节)。然后从中提取一定的道理(可以从写作方面或者历史故事方面)加以分析,然后结合现在的一些现实情况加以结合深化。。。1000字就有多没少了。。。。
liubh2000
越女剑 (战国)天龙八部(北宋)射雕英雄传(南宋)神雕侠侣(南宋)倚天屠龙记(元朝)笑傲江湖(明朝)侠客行(明朝)连城诀(明朝)碧血剑(明末清初)鹿鼎记(清康熙)书剑恩仇录(乾隆早期)白马啸西风(乾隆中期)飞狐外传(乾隆中期)雪山飞狐(乾隆晚期 涉及内容有明末李自成时期故事)鸳鸯刀(乾隆晚期) 以上皆自我理解
原贴:金庸小说的历史顺序
宅菜
这个寒假我读了《史记》。
这是一本能丰富头脑,补充知识的神奇的书。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这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此书也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对后来历朝历代的正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编织成了世世代代流传的史记。
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有着鲜明的个性。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文字让读者读起来仿佛置身于一个个优美的意境中。随着情节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为之而改变。喜着主人公的喜,忧着主人公的忧,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轻松幽默的语言,紧张刺激的情节,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各个时代的背景特色;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史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绘声绘色。
看《史记》就仿佛在作一次足不出户的历史旅行,领略了那个时代的一切,回顾了各种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事件。体会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
看《史记》就仿佛在读一本有趣的故事书。生动形象的历史人物有声有色的为你讲述他们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带领你进入他们的世界。
看《史记》就仿佛在和一个历史学家面对面的谈话。深深的被他那准确到位的语言所打动。在不知不觉中也增长了必要的历史知识,丰富了头脑。
《史记》是一本既生动有趣又能增长知识的值得一看的好书。
有些惭愧的说,作为一个高中生,我居然没有怎么仔细阅读过中国的历史,一直都无法由衷的感触些什么。但当我通读过《资治通鉴》后,我发现心中竟不住的汹涌澎湃。那些历史情节,仿佛历历在目。
盖世英雄陈汤,率领远征军,在首都长安遥远的西北,在距离三千四百公里外,中亚巴尔喀什湖西南,击斩匈奴郅支单于,砍下人头,向中央献捷时,指出:“胆敢冒犯强大中国的,距离再远,也要诛杀!”豪气上干霄汉。
千年之下,我们仍听到这个声音,为之热血沸腾。英雄们为了解放,为了和平,揭竿而起,奋勇抗敌,其精神可歌可泣,永垂青史。匈奴汗国最终向中国臣服,并不是全因为中国有此力量,更关键的是匈奴内部分裂。而这再一次向历史证明:一个不能团结的国家或族群,必然衰弱。匈奴如不分裂,郅支单于的人头,也不会悬挂高竿。
然而当中国前程似锦的时候,我们的君王们开始享受起衣食无忧的奢侈生活。在荒淫无度的生活背后,浮现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暴君,昏君还有那些腐朽的伪善的爪牙。他们的残忍,他们的自私,让我汗颜;百姓的呻吟,百姓的嘶喊,让我触目。于是人们在乱世中学会可自救。
中国帝王被杀,不自杨广开始,但杨广被杀,却是人民自救——聚众起兵、反抗暴政的结果。也是历史上第一次,人民自救转变为官员和军人自救的结果。杨广能力的高强,使人惊骇,他只用短短十三年时间,就毁灭其父杨坚建立起来的富庶强大无比的帝国,而且只用更短的五六年时间,就能迫使忠心耿耿的猛将勇士反叛,没有人能做得到这些,而杨广却做到了,他的奖状是一条绞绳。
每次政变,都引起屠灭三族的惨剧;每次兵变,更是死人山积——寿春一连发生三次叛乱,几乎空城。诡诈、残忍、勾心斗角,遍地是血。然而,那些不成才的野心家,只看到荣华富贵,却看不到血;只看到自己如锦的前程,却看不到人民苦难。今天还是炙手可热的神圣人物,明天霎时间变成国家蟊贼,全家斩首,还把千万无辜的男女老幼,也带入刑场。官员的尊严靠赤裸裸的军事力量维持,是和非、对和错,全看你是胜是败?人性急剧堕落,种下未来更悲惨命运的基因。
面对暴君的暴行,我们如果沉思,会忽然间汗流浃背。因为,如果换一下位置,我们真的可能就是他!这是多么可怕,权力能改变人性、扭曲人性、消灭人性,喝了不受制衡的权力的毒酒,美女都会变成青面獠牙,何况本来就有一颗邪恶的心灵,我们痛恨他们之余,还为他们痛惜:为什么让他们服下这种毒酒!
真的感谢司马光先生,假使没有《资治通鉴》,时到今天,恐怕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提供一个轮廓;作为一个读者,我是何等幸运。问题是,读史者的幸运,不一定是造史者的幸运,甚至往往是造史者的悲哀。因为我在这里听到了太多官员的假话谎言,和太多人民的哭声喊声。这就让我在缅怀历史的同时,也该从中学到些教训,不让历史重蹈覆辙。
黒子当当当
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
先来说说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至此,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他不赶尽杀绝的话,吕伯奢若真带了些人过来追杀他,可能曹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了。但是奸诈带来的只会是一时的小利,一直是奸诈的话,自然会遭到报应。后来董承一伙人便刺杀曹操,可惜事败了。后来陆续都有一些人刺杀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败了,否则这位曹阿瞒也不会叱咤风云了。曹操给我的启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诈。
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刘备一生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曹操奸诈,刘备仁义。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
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刘备则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家的将军,但他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来终于归到了刘门下,才使得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两次脱险。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
所以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买马,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创建事业,这才是成功之道。与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绍了,照说袁绍与曹操一战的时候,拥有明显的军事优势,但袁绍为人不重视人才,有许多忠臣在身边也不知道。他如果听忠臣的话,那曹操怎么可能胜得了他呢?而他却听信一些小人的话,致使败给了兵力较少的曹操。
三国演义还让我学到:要善于听取好的意见,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战为什么会败?我觉得还是因为没有听信好的意见,面对新来的庞统这个外人,他却毫不犹豫地相信了他的“连环计”,而面对另一个臣子对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说的是:“若敌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现在这个季节,不会刮东南风,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烧他们自己的营了”。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这个气象专家能知风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议,曹操也应该有所警觉呀,不然也不会败了。另外一次就是刘备在一片靠近水的树林中安七百里连营,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议,说敌人如果用火攻怎么办?但他没有接受,致使后来真的被陆逊七百里火烧连营。所以,能否正确听取他人的意见,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最终成败。
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人物,也给我许多启示。那些贪财,贪色的人,最终一定不会有好结果。董卓与吕布之所以会兵刃,还不是让一个小女子貂婵在中间挑拨离间,所以董卓便是败在了自己的好色上。曹操也有点好色,张绣投降后,曹操在营中寻乐,便找了张绣老婆来玩弄,后来张绣当然恼火,便暗算曹操,曹操幸亏命大,否则也被张绣结果了。
曹操修了铜雀台后,还要把东吴的“二乔”放于台上,于是便让孔明用这点激了周瑜,让周瑜决心出兵打曹操,曹操才有赤壁一败。三国中还有一些卖主求荣的一些人,也得不到好结果。与之相反的则是关羽了,他不贪财也不好色,得到了曹操的敬佩,也得到了千千万万读者的敬佩。若不是因为他一点点的骄傲,以及刘封的见死不救,他也不会死得那么早了。所以,我又知道了,为人不能贪财色,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刚正不阿的人。
三国演义中,还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比如研究历史的规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成败原因。毛泽东就曾经读了五次三国演义,原因大致也在这吧。名著是经得起反复阅读,反复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长。
PeppaPINK
你是要排15部小说的历史顺序:越女剑,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侠客行,连成决,碧血剑,白妈萧西风,雪山飞狐(飞狐外传),书剑恩仇路。
因该这样的,楼主给个分吧!!!!!本人是金庸的读者
原贴:金庸小说的历史顺序
圆圈圈
读《西游记》有感
今天我读了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这部名著是由古代一位名叫吴承恩的人写的。我们先来介绍一下他吧。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中了举人,嘉靖四十五年(1566)任浙江长兴县丞,晚年又被任为荆王府记善。
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创作系统和丰富的艺术经验的积累,也受外来的主要是印度佛教文学的影响。除了神仙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汉以来方士、道士然后是艺术家、民间艺人和文人的虚构。《西游记》的艺术虚构正是建立在传统艺术经验和这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和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也融入了作者自己的喜怒好恶。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神仙都是正义的化身,但在《西游记》中,吴承恩却将神与魔一视同仁,玉皇大帝、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释迦如来,都是被捉弄的对象,不少妖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形象,猴精孙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个。它是个玉帝口中的妖猴,不被天庭认可,但它率真可爱,不受天规约束,为了追求自由平等,它不惜大闹天宫,敢和天斗,敢和神争,它是我最喜爱的英雄。在《西游记》中,吴承恩还塑造了许多滑稽人物,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猪八戒,这是个取经路上最不诚心的人,动不动就要分行李回高老庄,还贪吃贪睡,偷奸耍滑,一路上闹了不少笑话,是孙悟空口中的呆子、夯货,但这个人物被吴承恩写得生动活泼,不但不惹人厌,反倒惹人喜爱。在这本书中我最不喜爱的人物是唐僧,这是个迂腐无用的人,不辨善恶,不分忠奸,孙悟空为了保护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而他却常受人挑拨,不去详察,动不动就念“紧箍咒”,还要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恨死他了。不过他身上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那就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惧艰险,勇往直前 。
蓝药水
《三国演义》-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为罗贯中所选编的历史小说,这本小说的内容多为北宋以至明朝坊的坊间书艺人所编,经罗贯中的整理和编辑后,就成了一本中外闻名的巨着,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书中的情节是以没落王族刘备为主导,故事是讲述他在偶然机会下,遇到了关羽、张飞两位豪杰,因为志同道合,所以三人于桃园结义,故事就这样开始,而以其后约九十年的晋渡江灭吴为终,其中一些情节,如「借东风」、「捉放曹」,都是家传户晓的故事,可见此书是如何的精彩,真的令人生再三阅读的念头。
我认为书中的人物是这部小说的灵魂,主角刘、关、张三人在其漂荡中原到建立蜀国的过程中充分表现了仁、忠、勇三种典范的英雄气概,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刘玄德携民渡江」、「美髯公千里走单骑」、「张翼德大闹长板桥」等情节,而书中的诸葛亮成了智的代表,天下变量尽在掌握之中,不得不提的是,姜维也被描绘成忠孝智义兼具的栋梁之才,而一代军事家曹操由忠于大汉变到大奸大恶的险恶丞相的心理变化也被描写得淋漓尽致,可见这部书对人物特征刻划之精细堪称古代长篇小说之首,真千古奇书也。
而三国演义一书,由宋朝开始有书艺人用之作题材,只不过都总是没有连贯性,不过何以我会言及书艺人?其实书中也有很多宋朝的影子。
三国演义中,最为所熟悉的都算是关羽了,关羽是书中最忠之人,而当代因为朝廷重用文人,因此不论任何读书人,都会追求忠君爱国的境界,「忠臣是英雄」这个道理令关羽与有鬼神之智诸葛亮并列,可见书中人物因「忠」的地位提升是如何明显,相对地,奸相曹操只因「挟天子,令诸侯」而成了千古罪人,这个情况大抵只会出现在尊儒的宋朝。
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是无容置疑的,但亦不是完全没有历史价值,只不过历史价值不在三国时期,而是由宋朝到明朝,因为三国演义是坊间的书籍,我们可以透过这本书了解当时的政治状况,像张飞这样的英雄出现,大抵是因为汉人在元朝时饱受欺压,百姓渴望有一位敢作敢为的英雄为之出头,张飞才会由温文儒雅宽大画家、书法家被改成敢作敢为的大老粗,而「张翼德怒鞭督邮」一事就可完全表达百姓对元朝官员的强权欺压有多大厌恶。
其实我还不知自己读了这本书多少遍,但是每次重看也有不同的趣味,更有不同的感受,我认为身为中国人,必须读中国四大名著至少一次,而四大名著中,红楼梦中有太多阴谋诡计,水浒中有太多过份豪气的情节,相比之下西游记及三国演义比较适合青少年看,不过除了文学价值外,三国演义更有助我们了解宋、元、明三代的文化,所以我极力推荐三国演义这一本好书。
Remember11
一、春秋时期
1、《越女剑》:公元前五世纪前叶
二、北宋后期
2、《天龙八部》:公元1094年前后
三、南宋中后期
3、《射雕英雄传》:公元1206年-1227年(郭母怀胎到铁木真逝世)
4、《神雕侠侣》:公元1239年-1260年(杨过出场到蒙哥归天)
四、元朝末期
5、《倚天屠龙记》:公元1337年-1360年(张三丰90岁到张无忌22岁)
五、明朝
6、《笑傲江湖》:估计是明朝中期
因为有武当派,而且书中官职是明朝的,并且书上插图中的男人都没有辫子,还 有在《鹿鼎记》中澄观老师侄曾想到“前朝有一位令狐冲大侠,以无招胜有招”, 那自然是明朝了 。
7、《侠客行》:明朝
因为有武当派,并且书中好象没有什么民族矛盾,而且书上插图中的男人都没有辫子 。
8、《碧血剑》:公元1634年-1644年(袁承志从10岁到20岁) 。
六、清朝
9、《鹿鼎记》:公元1670年-1689年
鳌拜死的时候史书上记载为1670年,韦小宝签订尼布楚条约后归隐,那是1689年 。
10、《书剑恩仇录》:公元1756年前后
因为《飞狐外传》中赵半山曾对小胡斐说过福康安在十年前被红花会抓住过 。
11、《飞狐外传》:公元1766年-1770年
由《雪山飞狐》推算,从胡斐13岁到17岁 。
12、《雪山飞狐》:公元1780年3月15日(阴历)
书上开头就写了“这是乾隆四十五年叁月十五” 。
13、《鸳鸯刀》:清朝
书上倒数第二段写道“满清皇帝听说这双刀之中,有一个能无敌於天下的大秘密”, 自然是清朝了。
14、《连城诀》:清朝
这个没什么大道理,因为书上插图中的男人都有辫子,这可是金庸授权的,而且从 官职、地名上也可以看出是清朝 。
15、《白马啸西风》:清朝
原因和前面的一样,书上插图中的男人有辫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原贴:金庸小说的历史顺序
kancamshop
1、《越女剑》——春秋
2、《天龙八部》——北宋
3、《射雕英雄传》——南宋
4、《神雕侠侣》——南宋
5、《倚天屠龙记》——元末
6、《碧血剑》——明末
7、《鹿鼎记》——清康熙年间
8、《书剑恩仇录》——清乾隆年间
9、《飞狐外传》——清乾隆年间
10、《雪山飞狐》——清乾隆年间
11、《鸳鸯刀》——大约为清乾隆年间
另外,《笑傲江湖》、《侠客行》、《连城诀》、《白马啸西风》没有明确的年代背景,如果要用金庸的话来说,那就是“没有时代背景的故事恰恰证明该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年代”。不过也有人经过严密的考证认为:《笑傲江湖》可能是明朝年间的故事,《连城诀》大概也是明朝年间的故事。但因为这只是推论,故没有列在上面。
原贴:金庸小说的历史顺序
icegirlyang
【万历十五年】
历史的另一种书写
--读《万历十五年》
明代的历史,因其扑朔迷离、跌宕起伏而被历史学家所关注。有关明代的史著可谓洋洋大观,如黎东方的《细说明朝》、孟森的《明代史》、当然还有吴晗的《朱元璋传》与《海瑞罢官》都对明代这段长达267年的纷杂历史作了细尽的载录。美籍华裔学者、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所著的《万历十五年》也是一部明史研究著作,该书从计划撰写到定稿,历时七年,1974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八年之后在中国大陆发行,是一部独到、严谨的史著。
在具体评述这本书之前有必要对书名作一交代。万历十五年是明代第十四个皇帝明神宗朱翊钧当政的第十五个年头,既公元1587年。这一年是极为平淡的一年(《万历十五年》一书英文名为"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中文直译为无关紧要的1587年),除了一些难以避免的灾患之外,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之上没有发生任何一件足以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事。但是作者却独独选择这一年作为其切入点,以全新的视角,新颖的形式,深刻的思想为我们揭示了明代历史进程中的一页,昭示了东方这个古老的帝国衰败的必然。
全书以人物为主线,分为七个章节,每一个章节都有一个主角,而这些主角的选择又涉及到社会不同的阶层,构成了明代中晚期社会结构的一个缩影。在这些人物中既有当时的最高统治者万历皇帝,又有权倾一时的重臣张居正;既写了当权的保守派官僚海瑞,又写了身为布衣的自由派知识分子李贽。而这些人物之间又暗藏着各种矛盾:有万历皇帝同群臣之间的矛盾,有各级官僚之间的矛盾,有保守派与自由派的矛盾等等。但是所有的矛盾都集中于一个矛盾即个人与体制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的存在导致了所有这些人物都具有一个共同点--最终的命运都具有悲剧色彩。如万历皇帝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在立储这个问题上却一直不能如愿,在与群臣争斗了数十年之后最终屈服,这种屈服表面上是向群臣屈服,实际上是在向体制屈服;又如戚继光为了建立新军和保卫国家,不得不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游离,这种游离迫使他投机取巧,巴结权贵,最终仍逃脱不了政治中的现实,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在书中,所有的人物,无论地位,无论善恶,统统都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他们或身败,或名裂,还有的身败兼名裂,没有一个功德圆满者。他们的个人理想、价值在一个大黑暗时代里被社会现实击得粉碎,而他们的人生轨迹也随之湮灭了。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民族的悲剧,这个悲剧一直延续到1840年而发挥成了极致。
明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朝代。西欧近代史的起点与明代的建立都在十四世纪,在此之前,中国的经济、军事、科技都还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到了明代灭亡的十七世纪中叶,古老的中国就明显落后了。这种衰亡是否已经为两百多年后鸦片战争的失败和近代史的屈辱埋下了伏笔?这是几乎每个涉及明史的人都会思考的问题。作者对此也进行了思考,他在后序中提到:"万历十五年公元为1587年,去鸦片战争尚有二百五十三年,但是中央集权,技术不能展开,财政无法核实,军备只能以效能最低的因素作标准,则前后相同。"那么造成这种局面的症结在哪里呢?作者又进一步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两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这正是《万历十五年》不同于别家史著的关键所在。有了如此的思想定位,那些深刻、一语中的地论述不断地从书中流泻而出。如作者在谈及海瑞时就提出"法律的解释和执行离不开传统的伦理,组织上也没有对付复杂的因素和多元关系的能力"这个当时的弊端;又如在谈及官僚阶层时,又尖锐地提出"官员们在道德的掩盖下争权夺利,导致文官集团的涣散,进而导致整个帝国无法治理"。诸如此类的论述很多,似乎这又是一本以暴露中国传统弱点为主的著作,但是这种"暴露"的目的是什么?作者自己这样评价:"《万历十五年》指出道德并非万能,不能代替技术,尤不可代替法律,但是从没有说道德可以全部不要,只是道德的观点应当远大。"由此可见作者这种"暴露"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检讨过去的错误,以作为现在乃至将来的借鉴,同时也告诉每一位读者应该如何保全中国传统中有价值的东西。
黄仁宇先生以深厚的史学素养和远见卓识,用大胆、平时的笔触评说明史,进而评述中国的历史。他在这本史著中赋予了历史真实鲜活的面容,不仅使人们可以清晰地体验到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倒退的较量,更重要的是给人们以遐想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细心的人们不仅可以从中品味个人人生的酸楚,而且还会发现隐藏于表面背后的历史积淀。用这种方式撰写历史,不仅能唤起人们对往昔的客观历史的记忆,更重要的是让人们从深厚的历史迷雾中走出,进而思索。读《万历十五年》给人现实意义上的启迪远在其史料价值之上。
librayefan
1.《越女剑》:公元前五世纪前叶二.北宋后期2.《天龙八部》:公元1094年前后三.南宋中后期3.《射雕英雄传》:公元1206年-1227年(郭母怀胎到铁木真逝世)4.《神雕侠侣》:公元1239年-1260年(杨过出场到蒙哥归天)四.元朝末期5.《倚天屠龙记》:公元1337年-1360年(张三丰90岁到张无忌22岁)五.明朝6.《笑傲江湖》:估计是明朝中期因为有武当派,而且书中官职是明朝的,并且书上插图中的男人都没有辫子,还有在《鹿鼎记》中澄观老师侄曾想到“前朝有一位令狐冲大侠,以无招胜有招”,那自然是明朝了7.《侠客行》:明朝因为有武当派,并且书中好象没有什么民族矛盾,而且书上插图中的男人都没有辫子8.《碧血剑》:公元1634年-1644年(袁承志从10岁到20岁)六.清朝9.《鹿鼎记》:公元1670年-1689年鳌拜死的时候史书上记载为1670年,韦小宝签订尼布楚条约后归隐,那是1689年10.《书剑恩仇录》:公元1756年前后因为《飞狐外传》中赵半山曾对小胡斐说过福康安在十年前被红花会抓住过11.《飞狐外传》:公元1766年-1770年由《雪山飞狐》推算,从胡斐13岁到17岁12.《雪山飞狐》:公元1780年3月15日(阴历)书上开头就写了“这是乾隆四十五年叁月十五”13.《鸳鸯刀》:清朝书上倒数第二段写道“满清皇帝听说这双刀之中,有一个能无敌於天下的大秘密”,自然是清朝了14.《连城诀》:清朝这个没什么大道理,因为书上插图中的男人都有辫子,这可是金庸授权的,而且从官职、地名上也可以看出是清朝15.《白马啸西风》:清朝
小小霜!
uksalford
原贴:历史朝代顺序
laughing丶
kacalins
叶叶心心
太子爱乌鸦wy
________穎兒丶
原贴:古代历史各朝代的顺序?
gmhjwz
原贴:古代历史各朝代的顺序?
riconeko
原贴:古代历史各朝代的顺序?
火页哥
原贴:古代历史各朝代的顺序?
溜边瘦鱼
01、龙虎斗京华
02、还剑奇情录
03、萍踪侠影录
04、散花女侠
05、联剑风云录
06、白发魔女传
07、七剑下天山
08、塞外奇侠传
09、江湖三女侠
10、冰魄寒光剑
11、冰河洗剑录
12、冰川天女传
13、云海玉弓缘
14、侠骨丹心
15、牧野流星
16、游剑江湖
17、弹指惊雷
18、绝塞传烽录
19、广陵剑
20、翰海雄风
21、龙凤宝钗缘
22、武林天骄
23、狂侠天骄魔女
24、风云雷电
25、鸣嘀风云录
26、大唐游侠传
27、女帝奇英传
28、慧剑心魔
29、风雷震九洲
30、武当三绝
31、草莽龙蛇传
32、剑网尘丝
33、幻剑灵旗
34、飞凤潜龙
35、武当一剑
书名 发表时间 连载报纸名(均在香港)
龙虎斗京华 1954年1月20日至1954年8月1日 新晚报·天方夜谭
草莽龙蛇传 1954年8月11日至1955年2月5日 新晚报·天方夜谭
塞外奇侠传 1955年至1957年 周末报
注:又名“飞红巾”
七剑下天山 1956年2月15日至1957年3月31日 大公报·小说林
江湖三女侠 1957年4月8日至1958年12月10日 大公报·小说林
白发魔女传 1957年8月5日至1958年9月8日 新晚报·天方夜谭
萍踪侠影录 1959年1月1日至1960年2月16日 大公报·小说林
冰川天女传 1959年8月5日至1960年12月18日 新晚报·天方夜谭
还剑奇情录 1959年11月日至1960年5月 香港商报·谈风
散花女侠 1960年2月23日至1961年6月22日 大公报·小说林
女帝奇英传 1961年7月1日至1962年8月6日 香港商报·谈风
注:又名“唐宫恩怨录”
联剑风云录 1961年7月3日至1962年11月25日 大公报·小说林
云海玉弓缘 1961年10月12日至1963年8月9日 新晚报·天方夜谭
冰魄寒光剑 始于1962年,不知终于何时 正午报
注:又名“幽谷寒冰”
大唐游侠传 1963年1月1日至1964年6月14日 大公报·小说林
冰河洗剑录 1963年8月24日至1965年8月22日 新晚报·天方夜谭
龙凤宝钗缘 1964年6月25日至1966年5月15日 大公报·小说林
狂侠·天骄·魔女 1964年7月1日至1968年6月23日 香港商报·说月
注:又名“挑灯看剑录”
风雷震九州 1965年9月22日至1967年9月28日 新晚报·天方夜谭
慧剑心魔 1966年5月23日至1968年3月14日 大公报·小说林
飞凤潜龙 始于1966年11月,不知终于何时 正午报
侠骨丹心 1967年10月5日至1969年6月20日 新晚报·天方夜谭
瀚海雄风 1968年3月15日至1970年1月21日 大公报·小说林
鸣镝风云录 1968年6月24日至1972年5月19日 香港商报·说月
游剑江湖 1969年7月1日至1972年2月4日 新晚报·天方夜谭
注:又名“弹铗歌”
风云雷电 1970年2月9日至1971年12月31日 大公报·小说林
牧野流星 1972年2月16日至1975年1月13日 新晚报·天方夜谭
注:又名“折戟沉沙录”
广陵剑 1972年6月3日至1976年7月31日 香港商报·说月
武林三绝 1972年10月1日至1976年8月16日 大公报·小说林
绝塞传烽录 1975年2月12日至1978年4月10日 新晚报·天方夜谭
剑网尘丝 1976年9月1日至1980年1月26日 大公报
弹指惊雷 1977年5月1日至1981年3月9日 周末报
武林天骄 1978年5月2日至1982年3月9日 香港商报
幻剑灵旗 1980年1月27日至1981年3月 大公报
武当一剑 1980年5月9日至1983年8月2日 大公报·小说林
楼主希望按历史朝代排序,可惜本人收集到的资料有限,在此希望抛砖引玉。 只能回答这些了。抱歉!。
cc198612
夜澜听雨
张三er的歌
秋日麦芽
原贴:求历史的所有朝代顺序。
原贴:求历史的所有朝代顺序。
momoko
橘子小orange
woaipippo
咔嚓。
garfieldming
0霹雳贝贝0
stevekerrcn
金庸作品历史年代表:
1、《越女剑》——春秋
2、《天龙八部》——北宋
3、《射雕英雄传》——南宋
4、《神雕侠侣》——南宋
5、《倚天屠龙记》——元末
6、《碧血剑》——明末
7、《鹿鼎记》——清康熙年间
8、《书剑恩仇录》——清乾隆年间
9、《飞狐外传》——清乾隆年间
10、《雪山飞狐》——清乾隆年间
11、《鸳鸯刀》——大约为清乾隆年间
另外,《笑傲江湖》、《侠客行》、《连城诀》、《白马啸西风》没有明确的年代背景,如果要用金庸的话来说,那就是“没有时代背景的故事恰恰证明该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年代”。不过也有人经过严密的考证认为:《笑傲江湖》可能是明朝年间的故事,《连城诀》大概也是明朝年间的故事。但因为这只是推论,故没有列在上面。
原贴:金庸小说的历史顺序?
阿黄intothewild
1、《越女剑》——春秋吴越争霸时期 ,主角直接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范蠡,也是唯一一部主角完全不会武功的武侠小说。
2、《天龙八部》——北宋 ,从乔峰和完颜阿骨打相遇的情况来看,这一时期是金国刚刚崛起的时代。
3、《射雕英雄传》——南宋,郭靖和杨康的名字由来就是北宋灭亡的靖康之耻。
4、《神雕侠侣》——南宋,金灭,蒙古崛起时期,宋蒙对峙于襄阳。
5、《倚天屠龙记》——元末明初,历史上的朱元璋和陈友谅都有出现。
6、《连城诀》明中前期
7、《笑傲江湖》明中叶
8、侠客行:明末清初
9、《碧血剑》——明末清初,作者虚构九难是崇祯的公主,袁承志是袁崇焕的遗孤。
10、《白马啸西风》——清初
11、《鸳鸯刀》——大约为清中前期
12、《鹿鼎记》——清康熙年间,历史上的少年康熙,智擒鳌拜、消除三藩等。
13、《书剑恩仇录》——清乾隆年间,虚构陈家洛和乾隆是同胞兄弟。
14、《飞狐外传》——清乾隆年间
15、《雪山飞狐》——清乾隆年间
原贴:金庸小说的历史顺序?
_天使出走
原贴:金庸小说的历史顺序
Dayyyy
原贴:金庸小说的历史顺序
一脸油墨
金庸小说表面上看的是武侠,背地里是人性,顺便还能学到历史知识。没错,金庸创作的武侠小说,都脱离不了其特定时代背景,那么按照历史年代的话,应该如何排序?
(一)春秋战国-《越女剑》
毫无疑问,金庸的《越女剑》取材于先秦古籍《吴越春秋》、《艺文类聚》、古典小说剑侠传、东周列国志演义,其时代背景是在春秋末期的吴越争霸之时。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记载:"越有处女,出于南林,越王乃使使聘之,问以剑就之术"。
越女善剑之事,在历史上也却又其事,在金庸小说中这名越女名为阿青,而传她一手精妙绝伦的剑术师傅,竟是一头山中老白猿,而越国士兵得到了阿青指点剑术之后,战力大增,终于一举战胜了吴国。
对比其他金庸武侠世界的设定,《越女剑》无疑显得格外质朴,因为这里是没有内功的,而越女以一敌千的剑术,则完全是招式上的取胜。
(二)宋辽夏金-《天龙八部》
在跨越了周秦汉唐之后,金庸的笔锋一转直接来到了五国对峙的纷争之时,北宋哲宗时期,公元1100年,辽国、北宋、西夏、大理、吐蕃五国之间轮番较量。而最有意思之处在于,此书的几个男主角也基本上分属五国重要势力:
乔峰是辽国的南院大王、虚竹是西夏国的驸马、而段誉是大理国世子,甚至是大理国王、慕容复是鲜卑后裔。之所以采取如此复杂的时代背景,也正是因为如此一来才能为国仇家恨、民族大义、儿女情长辗转腾挪。
这部书里,不乏很多经典的武功设定,内功成为武学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标准,尤其以虚竹为代表。
南宋时期,宋金对峙的时候,蒙古国开始崛起,时间跨度从宋宁宗到成吉思汗去世。射雕中的主人公是郭靖和黄蓉,神雕中则是杨过和小龙女,将所有矛盾融入在南宋和蒙古征伐的历史背景中,个人情感和民族大义之间的取舍,无疑使得两部作品提升到了更高的境界。
射雕的高手以五绝为代表,到了神雕时,郭靖和杨过也逐渐跻身于五绝行列,整体武力值水平很高。
倚天中,明教中有一个叫做朱元璋的家伙,将整部书定位到了明朝。此时蒙古人统治中原,汉人、南人备受欺压与凌辱,故而天下豪杰奋起反抗。书中主角是张三丰、张翠山和张无忌,最终在明教教主张无忌手中,完成了反元大业的初创。
笑傲中,明教变成了日月神教,但显然时代还在明朝。此时的日月神教已经变成了地下反派势力,而武林正派则是以五座山为名的五岳剑派。辟邪剑法、《葵花宝典》、独孤九剑这几部武功典籍成为经典,至于高手,则以东方不败为尊。
侠客中,时代大致在明朝中后期,关于石破天的设定很有意思,这是之前的主角完全不同。他看似痴傻,却练成了绝世武功,而且武功之高,几乎是已经到了玄幻的程度,这在金庸的书里是不多见的。而最后的结局也是突然间戛然而止,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鹿鼎记中的主角,突破了金庸以往的做法,韦小宝被塑造成一个贪财好色、油嘴滑舌的小人物,清廷、天地会、藩王各方角力的同时,让这么一个小人物在各大势力中游刃有余、步步高升,不得不说很有深意。
连城诀时代稍后,大约是在韦小宝隐居以后。主要情节还是围绕着一条主线展开,即所谓反清复明的宝藏。鸳鸯刀以两把宝刀为引,讲述了一个“仁者无敌”的故事,很是老套,是一篇挽救明报》之作。
(六)清代乾隆-《书剑恩仇录》、《白马啸西风》、《雪山飞狐》
书剑的主角是陈家洛,设定是乾隆的弟弟,却领导着反清的地下组织红花会,政治上的蹩脚,人品上的低劣,让人很难喜欢这个角色。白马的背景大体是在乾隆平定回疆时期,是一个寻宝的故事。雪山的主角之一福康安,也是乾隆有关,是其私生子。
原贴:金庸小说历史时间顺序?
笨虾
原贴:金庸小说的历史顺序
ms_liang
1.越女剑》--春秋末年
《天龙八部》--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元佑九年/绍圣元年(公元1090年-1094年)3.《射雕英雄传》南宋宁宗庆元五年-嘉定十四年左右(公元1199年-1221年左右)
4.《神雕侠侣》--南宋理宗绍定五年/六年-开庆元年(1232/1233年-1259年)
5.《倚天屠龙记》--1262/1263年。南宋末--元末明初
6.《连城诀》--明前中期,根据当时府县设置,还有宝藏年代推算。
7.《笑傲江湖》--明朝的起止时间为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到公元1644年(崇祯上吊)。
8.《碧血剑》--崇祯六年--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
9.《侠客行》--清初
10.《白马啸西风》--清初顺治年间
11.《鸳鸯刀》--清中前期
12.《鹿鼎记》--清康熙八年-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69年-1687年)
13.《书剑恩仇录》--清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四年(公元1753年-1759年)
14.《雪山飞狐》--清朝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
15.《飞狐外传》-- 清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四年
原贴:金庸小说的历史观看顺序?
飘飘
越女剑,春秋战国;
天龙八部,北宋;
射雕,南宋;
神雕,南宋;
倚天屠龙记,宋末元初;
连城诀,明中前;
笑傲江湖,明中期;
侠客行,明;(这个背景比较模糊)
碧血剑,明末;
白马啸西风,清顺治;
鸳鸯刀,清前期;
鹿鼎记,康熙;
书剑恩仇录,清乾隆;
飞狐外传,清乾隆中;
雪山飞狐,清乾隆中后;
原贴:金庸小说的历史观看顺序?
introlaughing
原贴:金庸小说的历史顺序
cherry511
原贴:金庸小说的历史顺序
Jason_Hao
原贴:金庸小说的历史顺序
小鹿斑比66
原贴:金庸小说的历史顺序
抱抱533
九尾狐
一九六零年:《苍穹神剑》、《剑毒梅香》、《残金缺玉》、《剑气书香》、《湘妃剑》、《孤星传》、《游侠录》。
一九六一年:《飘香剑雨》、神君别传、《月异星邪》、《失魂引》、《彩环曲》、《剑客行》
一九六二年:《护花铃》。
一九六四年:《浣花洗剑录》
一九六五年:《武林外史》
一九六六年:《绝代双骄》
一九六七年:《血海飘香》、《大沙漠》、《画眉鸟》、《名剑风流》
一九六九年:《多情剑客无情剑》、《借尸还魂》、黄衣人与铁仙姑
一九七年零年:《萧十一郎》
一九七一年:《欢乐英雄》、《流星蝴蝶剑》、《大人物》、《桃花传奇》
一九七二年:《风云第一刀》、长生剑、陆小凤、孔雀翎、《绝不低头》
一九七三年:凤凰东南飞、火拼萧十一郎、《碧玉刀》、《决战前后》、《多情环》、《银钩赌坊》、《九月鹰飞》、《七杀手》
一九七四年:霸王枪、《幽灵山庄》、《天涯明月刀》、隐形的人、《血鹦鹉》。
一九七六年:《白玉老虎》、《刀神》、《碧血洗银枪》、《大地飞鹰》
一九七九年:《新月传奇》
一九八一年:《飞刀又见飞刀》、《风铃中的刀声》、《剑神一笑》
一九八二年:《午夜兰花》
原贴:古龙小说历史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