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小说
燕飞雨落
fser2008
马的奔跑速度一般20~30公里,最高60公里,可以连续奔跑100公里。
古代设有驿站,每到一个驿站,换一匹马。按照这个速度计算,一天一宿就可以跑800里。
这已经是古代最高速度了,当代的高铁三个小时而已。
Miss Xue
嗯这样和你说把 如果你点击和月票那些东西够多 有进了那些什么什么榜的 那就很有可能被游戏公司看上买你的书名字 你看人家诛仙卖游戏版权600W啊 还有神墓 我都冲2009年等到现在啊 那些我们都知道的一宿很有名的小说都有同名的游戏 说明还是很赚钱的 反正如果你要一个月800的话 你把简介写的搞笑和猥琐一定 的话 点击就一定会多 还有啊 喜欢看搞笑一类的特别是玄幻的是有很多人 热切如果你想多赚点就不要和那些以前的书一样 就是什么 筑基
啊 然后什么渡劫 飞升期的 要有新意知道不 就血这么多了 如果我上面写的你都可以做到 那你就一定会成为大神的 真的 我进过那些大神的作者群讨论了几次的 高数你我也是写书的
秋小婕
无敌于天下
作者:
死明
简介:
第一百次告白失败,老套桥段捡太到虚拟头盔,从此游戏行,运势变了,人品有了,桃花也跟着来了,左拥右抱,秒怪千里外,看我多潇洒。
mcfling
我们看电视剧的时候,经常听到“八百里加急”这个名词。实际上,这是编剧不懂历史。八百里加急只是一种说法,古代历史上并不常见。整个中国封建王朝,也就出现了一次八百里加急。
同治年间,同治皇帝趁慈禧太后生病之际,给山东巡抚下了一道命令,启用了“八百里加急”,诛杀了大太监安德海。这次“八百里加急”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唯一一次“八百里加急”。
“八百里加急”实际上是古代传递官方文件的一种行为。古代紧急文书传递主要有“四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比较常见的有四百里加急和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则不太常见。
一般情况下,如果出现紧急情况,朝廷会起用六百里加急。比如,安史之乱爆发之时,唐朝便采用了六百里加急。用了六天时间,才将安禄山叛乱的消息传递到长安。
一般的文件不需要加急,各个驿站只需要正常运送即可。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朝廷会启用“四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和“八百里加急”。
无论是几百里加急,都需要人和马来传递。人和马都是生物,都需要休息、吃饭、喝水,不可能一直跑下去。
为了弥补这个不足,负责传送急件公文的士兵需要不停的换快马。即使不停的更换快马,想实现八百里加急也比较困难。六百里加急的时候,往往也会累得人仰马翻。
古代马匹驮着人跑步的时速也就是差不多30多公里。能够达到这个速度的马匹,已经算是快马。如果以每个小时跑60里来计算,跑600里也需要10个小时。这还不包括更换马匹、吃饭、休息的时间。
古代没有路灯,骑着马也不适合拿着油灯,晚上骑马的难度更大。一天一夜跑600里已经非常困难,所以“六百里加急”已经算是非常紧急的情况。“八百里加急”更是非常困难,完成的条件也非常苛刻。
“八百里加急”的困难非常大,并不意味着不可能实现,古代还是曾经出现过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急,跟现在的高铁比如何呢?
我们就按照现在理解的“八百里加急”来看看,“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急。仅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八百里加急”就是一天一夜要跑八百里。以每个小时跑60里计算,马跑完八百里需要13个小时。
理论上,一天跑完八百里也不是没有可能。这个速度在古代已经非常惊人,几乎是不能达到的数字。这个距离相当于从上海到合肥的距离,一般人可能要走十天半个月,“八百里加急”只需要一天。
由此可以看出,“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八百里加急”代表着古代的最快速度,在古代相当于现代飞机的速度,一般常人根本无法达到这个速度。
“八百里加急”代表着古代最快的速度。为了达到“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可以说是“跑垮了马、累死了人”,不是特别紧急的情况不会轻易使用“八百里加急”。一个王朝使用“六百里加急”的时候都非常慎重,更不用说“八百里加急”。
“八百里加急”代表着古代最高速度,在现代却只是一般的速度。一个普通人可以轻松的实现“日行千里”。一个普通人开车上了高速,只要四五个小时便可以实现“日行千里”。与高铁相比,“八百里加急”算是非常慢的速度。
高铁指的是时速在250千米每小时以上的列车。我们坐高铁的时候,可能会发现屏幕上的高铁时速。我在看高铁时速的时候发现,高铁的时速基本上都在300千米以上。
时速300千米以上的高铁并不是速度最快的高铁。我国部分高铁的速度甚至可以达到近500千米每小时。磁悬浮高铁时速甚至甚至可以达到600千米每小时。
我们就以时速为350千米为例,来看看“八百里加急”与高铁的速度哪个更快。
古代一里的长度和现代可能不一样。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古代一里大约为450米左右;有一段时间一里大约为560米。综合起来看,古代的一里和现代的一里差不多,都大约为500米。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就是现代的“八百里”。高铁一个小时大约可以跑350千米,大约为700里。如果是快速高铁,一个小时就可以跑800里。
高铁的驾驶员不止一个,大家可以轮着开,还有部分高铁是无人驾驶。理论上说,高铁可以24个小时不停的行驶,不受到黑夜和天气的影响。理论上说,高铁一天一夜可以跑8400千米,为16800里。
理论上说,高铁一天跑的长度是“八百里加急”的21倍。当然,高铁在下半夜也太运行。高铁一天的运行时间,大约也就是16个小时左右。
如果高铁连续不断运行16个小时,一天可以运行5600千米,大约为11200里,相当于“八百里加急”的14倍。
“八百里加急”代表了古代最快的速度,在现代却只是非常一般的速度。现在最快的速度当属航天飞行器。
“八百里加急”并不是传递货物或者人员,而是传递信息。现在传递信息的速度只在一瞬间。只需要一个电话,我们甚至可以将消息传递到地球以外。
Peggy
内容简介:
武朝末年,岁月峥嵘 ,天下纷乱,金辽 相抗,局势动荡,百年屈 辱,终于望见结束的第一缕曙光,天祚帝、完颜 阿骨打、吴乞买,成吉思汗 铁木真、札木合 、赤老温、木 华黎
私信你了
宝宝的兔兔
内容简介:
武之巅峰,是孤独,是寂寞,是漫漫求索,是高处不胜寒 凌霄阁试炼弟子兼扫地小厮杨开偶获一本无字黑书,从此踏上漫漫武道。 友情提示:这是一个持久的男人的故事,这也是一个淫者见淫,智者见智的故事。
父亲这些日子愁肠百结,做什么都不开心,希望这些消息能让他多些笑颜,我得早点告诉他去。”雪月一脸振奋地道。
杨开有些讶然地望着她,狐疑道:“我若记得没错,你不是很痛恨艾欧会长么?怎地如今却又这么关切?”
雪月笑了笑:“那是之前的事了,我恨他,是因为我必须时时刻刻保持这种形象,无法以真面目示人,无法按我自己的想法生活。可是现在不同了,这世上……有那么一个人,知道我的底细,能用正常的眼光看待我,这就足够了,更何况,他那么做也是在保护我,他是我父亲,我没有道理去憎恨他。”
说这些话的时候,雪月很甜蜜地笑着,似乎这么多年来被强加在身上的不幸,因为杨开的出现而全部烟消云散。
杨开也记得,她在失落之地之中说过,这世上只要有一个人,能用对待寻常女子的方式对待她,那她就满足了。
杨开微微动容,忽然发现面前这个女扮男装的尤物,要求竟是如此简单。
“艾欧会长到底遇到了什么事?”杨开问道。
雪月神色一黯,低声道:“是小娘的事……”
“小娘……”杨开愕然,不过很快反应过来,应该是艾欧会长的现任发妻。
雪月的母亲早已去世,那么艾欧现在的发妻她自然应该如此称呼。
雪月苦涩一笑:“父亲他虽然雄霸一方,但对感情之事却向来极为看重。尤其是对小娘,非常呵护,也是他最为疼爱的女子。一年前,小娘闭关冲击虚王境的时候出了岔子,导致走火入魔,经脉寸断,险些当场毙命,父亲用大神通压下了当时了危机,却依然没能让小娘全身而退,那一次之后。小娘便昏迷不醒。生命垂危,这一年来,父亲一直想方设法地想要将小娘唤醒,却没有成功。”
“突破虚王境的时候出岔子……”杨开悚然一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一位返虚三层境武者。若是在这种关键时候出岔子的话。是很容易丧命的,雪月的小娘之所以没有当场死亡,完全得归功于艾欧的强大实力。
恒罗商会会长。可是一位老牌的虚王两层境强者。
“那时候小娘的身体本来破损严重,根本就是无力回天之局,可是父亲用了逆天之物,将小娘强行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维持住了她的生机。半年前,他又用了某种神物,才将小娘的身体修补好。”
雪月说这话的时候一直望着杨开,虽然她没有明说艾欧到底用了什么,但是杨开也知道,能让人起死回生的宝物这普天之下唯有那么几种。
不死原液就是其中一种!
当时在失落之地中,那不老树上总共诞生了三滴不死原液,三位在场的虚王两层境商议瓜分了,其中一滴为倪广所得,一滴为紫龙所得,最后一滴鬼祖没办法得到。
杨开最后将整棵不老树弄走,那一滴也送与了鬼祖。
而紫龙拥有的那一滴,则被杨开留了下来。
半年前艾欧会长动用的神物,绝对是不死原液。
不死原液足以肉白骨,活死人,是世上最珍贵的疗伤圣药,是连虚王三层境都觊觎的东西。
带着一滴不死原液,就等着多带了一条性命,艾欧能不假思索地将之给雪月的小娘服用,可见他对其的感情之深。
“小娘的命虽然保住了,可依然没有醒转的迹象,这么长时间下来,父亲也找了许多炼丹大师来查探,他自己也仔细观察过,最终得出一个结论,那便是小娘的神魂已然受到了永久性的损伤,除非能炼制出虚王级的修补神魂的灵丹,否则根本不可能再醒来。而且……即便炼制出了那种灵丹,小娘醒转的可能性也不大。父亲这些日子为小娘的事情几乎殚精竭虑,我看着……也挺难受的。”
杨开静静地聆听着,慢慢地了解了事情的原委,沉声问道:“那些炼丹大师有没有说,要炼制什么灵丹才能起到作用?”
“太初转魂丹!”雪月沉声到。
杨开略一思索,便知道这灵丹需要什么材料,能起到什么作用了,因为太初转魂丹的丹方,就在丹道真解之中有所记载,不禁奇道:“这可是上古灵丹,你们恒罗商会果然人才济济,连这种灵丹都知晓。”
他若不是在帝苑之中无意间得到了丹道真解,也不会知道那么多上古灵丹的丹方。
可是恒罗商会这边却有人清楚,不愧是星域三大势力之一,底蕴非同小可。
“你也知道?”雪月讶然地望着杨开,忽然美眸一亮,开口道:“对了,你是炼丹师!”
当年她被玄阴葵水侵蚀昏迷,正是杨开炼制出一枚生有丹云的灵丹,将她救下来的,这么多年来她虽然一心扑在杨开身上,却一直纠结于如何找到他,如何表露心迹,完全忘记了杨开的另外一个身份。
直到此刻,才蓦然醒转。
不过很快,雪月美眸中的光芒又暗淡了下去,失落道:“那太初转魂丹据说是虚王级中品灵丹,必须得由虚王级炼丹师出手,才有炼制成功的机会。你虽然是炼丹师,怕也……”
雪月没有再继续说下去,并非是她不相信杨开的本事,只不过虚王级炼丹师的名头实在太过唬人了,放眼整个星域也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比虚王三层境武者还要稀少。
杨开年纪轻轻已到虚王两层境,拥有如此强大的武道修为,又怎可能在丹道上有太高的造诣?
杨开也没有解释太多,只是问道:“你那小娘平日对你如何?”
“小娘对我自然极好的。母亲去世之后,我便一直在她身边长大……她教我修炼,教我做人,她也知道我的秘密,以前小的时候,她偶尔还会背着父亲偷偷地带我打扮……”雪月的美眸里浮现出回忆的神色,脸上绽放着温暖的笑容,似乎是在回想什么甜蜜的事情,“不过每次打扮完,都得赶紧恢复原样,父亲不喜欢看到我女儿身的样子!”
杨开微微点头,从雪月的描述之中,也能想象出那小娘定是个贤妻良母般的人物。
“我去看看如何?”杨开提议道。
“你想去嘛?”雪月惊喜地望着他,“这样也好,你怎么说也是个炼丹师,或许能与别的炼丹师多多交流,看怎样才能缓解一下小娘的症状。我们商会也有自己供奉的虚王级大师,父亲大半年之前就已经派人去请了。”
“大半年之前就派人去请,到现在还没来?”杨开一脸惊诧。
“你也太小瞧虚王级炼丹师的架子了。你刚才没听我说么,那位大师在我们商会,也是供奉的身份。你自己也有宗门,应该知道供奉这两个字代表了什么意思。”
“明白了。”杨开微微点头。
供奉之地位,几乎要等同于太上长老,只不过比太上长老还要自由一些。
供奉拿着宗门或者某个势力给予的极为丰厚的报酬,平日里却什么也不需要做,即便是宗门遇到了灭顶之灾,甚至都可以袖手旁观,无人会指责什么。
可是太上长老就不同了,虽然地位也高崇无比,一声令下,宗门弟子莫敢不从,但那是要与宗门同生共死的,宗门有难,太上长老绝对不能坐视不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供奉的地位甚至要高过太上长老,因为供奉既可以得利益,还不必冒风险。
也可以这么说,太上长老是自家人,供奉是外聘之人。
以恒罗商会的庞大实力,再加上艾欧的面子,大半年前就派人去邀请,直到此刻也没有现身,可想而知那位虚王级炼丹师该有多大的架子。
即便如此,恒罗商会这边也不敢有什么怨言,艾欧也只是小心翼翼地催促了几次罢了,唯恐惹那位大师不快。
可直到今日,那位大师依然迟迟不现身,倒是有消息传来,他将在最近几日驾临水月星。
艾欧心急如焚地等待,哪有什么心情去见神荼,这也是神荼在水天城待了几日又灰溜溜地跑回来的原因。
他连艾欧的面都没见到,哪有时间说杨开的事情。
“不管怎样,先去看看吧。”杨开提议道。
“好,我带你去,相信小娘若是知道你的存在,定然也会为我高兴的。”雪月说着,擦了擦自己的眼角,有些泫然欲泣。
小娘在她心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甚至比自己的亲生父亲还要重要。
“别哭了,等会出去叫神荼看到,还不知道我们两在这里面做了什么呢。”杨开走上前,替她擦拭了下眼角。
温柔的动作和低沉的声音让雪月双颊飞红……
大厅的门轰然打开,杨开与雪月一前一后走出。
正在门前偷听的神荼等三人连忙朝后跳去,纷纷站定了,一脸疑神疑鬼地打量前方的杨开和雪月。
下一刻,神荼便心头一沉……
他赫然发现,自己的三弟此刻眼圈微红,似乎刚哭过一般,那让女子都嫉妒羡慕的俊美脸颊上还残留着让人遐想联翩的红晕……
江南籹仔
别以为只有现如今才有快递,你在江苏,从浙江买一样东西,走普通快递,也得两到三天。可是在古代,这种距离加加班,一天就能搞定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八百里加急。
其实古代交通压根就没那么发达,和现在一言不合就飞机高铁,那完全是不能比的。那个时候,最牛的交通工具,自然是马匹了。
为了实现快速传递消息和物品的重任,历朝历代都设置了驿站。所谓驿站就是专供官方快递员休息、换马、换人的地方。朝代不同,驿站的距离也各不相同。
比如说唐朝是每隔50里路就设置一个驿站,一般来说一整天不眠不休,不断换人接力跑,一天可以跑600里左右,这已经算是当时的极致水平了。汉朝的时候,一天只能跑400里。至于八百里加急,其实一直到清朝才实现。
八百里加急,在清朝以前,从技术层面上是搞不定的。毕竟封建时代始终是以马作为主要交通工具,这玩意儿不会伴随时间的流逝,越跑越快。
唯一能提高速度的方式,或许就是中间换乘的速度了。因为驿站里面可以吃饭、住宿、换马、换车、换人等等,每做一件事,都会消耗大量的时间。
一般运送物品,是不可能达到八百里加急的。除非是运送圣旨、奏折、信件等等轻便小巧的东西,还有可能。
快递员到了驿站,手里的东西立马交给已经在驿站等着的另一个快递员,就这么一个接力一个,中间除了传递东西的时间外,啥事情都没有,那是可以做到日行八百里的。
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闹得太欢了,军情十万火急,因此南方的战况,要想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京城,就必须要动用八百里加急。
此前清朝可没有这么多仗要打。就算平西北时,打了不少仗,可西北的驿站不仅距离远,而且少得可怜,速度自然也就不能跟中原地区比了,这就好比现在很多店家新疆不包邮,是一样的道理。
战争是技术革新的催化剂,这话一点儿也不假。正是由于太平天国闹了那么一出,才使得八百里加急,成为了现实。
刚才说了,在唐朝,日行六百里,那就是极限了。唐朝巅峰时期,有1639个驿站,超过2万人为驿站服务。
这个数据在现代看来,似乎很普通,毕竟三通一达,随便哪家公司都不止2万多员工。可那是在唐朝,而且那时候快递业务只服务于官府,民间压根就用不了。这数据就相当惊人了,由此可见物流业务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了。
唐朝每个驿站间隔50里,快递员每个时辰,可以到达下一个驿站。一天12个时辰,可以跑12个驿站,也就是600里路,这是理论数据,排除了路上遇到的一切麻烦。
因此在唐朝,曾经出现的巅峰数据,那就是安史之乱发生的时候,前线与唐玄宗所在的华清宫,相隔3000里路左右,情报员花了6天时间,就把消息传到了唐玄宗耳朵里。
可见每天走500里,已经是快递员们的极限了。毕竟还能有什么事情的重要性,可以超过安史之乱呢?难道是杨贵妃要吃荔枝吗?
现代交通工具中,飞机、高铁延误了,工作人员只会亲切地说上这么一段话:尊敬的旅客朋友们,我们抱歉地通知您,您所搭乘的某某航班或某某列车,由于天气原因晚点,请您耐心等待。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除非你买了延误险。
现代的快递业务,如果出现了延误的情况,一般来说,你也只敢呵呵一笑,不了了之。毕竟你敢给差评,就会有人来找你。
可是在古代,你要是敢延误了八百里加急,那真的对不起了,除非你的脑袋是不想要了。
刚才说了,八百里加急,在有战事的情况下,才会用到。很可能会直接累死快递员或者马匹。这就好像跟双十一时期,快递员们加班加点送快递一样,异常艰辛。
可是在路上,如果你延误了时间,从而造成了战事被耽搁了,那等待你的只有杀头了。那么怎么去查探你有没有偷懒呢?
其实很简单,由于战报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如果只派一路人送的话,万一路上被人给截获了,可就麻烦了。
因此清军常常会选择同时派好几路人马一同送情报,这么一来大家在合理的时间里到达即可。但凡有人严重拖延了时间,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很显然,驿站是朝廷设立的,主要就是为了方便朝廷人员办公所用。驿站里的驿卒,其实也算得上是有编制的事业单位成员了。
比如说,我们非常熟悉的闯王李自成,就曾经是明朝的一名驿卒,好歹有编制。可后来崇祯皇帝大裁员时,李自成不幸被裁了,无奈之下,才走上了起兵的道路。所以说,各路老板们,在裁员的时候,请千万慎重。
驿站只负责朝廷的事情,比如传达个圣旨,传递个情报,押送点官府的物品等等。既然如此,那民间传递书信和物件又该怎么办呢?
其实书信这方面,驿站是完全可以接私活的。八百里加急不是每次都能用到,正常每天跑个300里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所以说多下来的时间,完全可以接个顺风单,带上一两封书信一点问题都没有。
而且喜欢外出旅游的人,有关系的也可以借助驿站。比如大名鼎鼎的旅行家徐霞客先生,就曾经多次凭借关系,借助驿站的力量,一路上白吃白喝了好一阵子,完全有公款旅游的架势。
很多人觉得八百里加急基本不可能,主要是因为他们以普通的马匹来评估这件事。其实中国西北和北方的草原上,有很多千里马。
这就是为啥清朝能实现八百里加急的原因了。此前汉朝、唐朝、宋朝、明朝,虽然也有不少养马之地,但是千里马却很难得,哪怕有那么几匹,也都被王孙公子霸占了,很少会有用在驿站上的。
可到了清朝,辽阔的北方草原和新疆草原,都成了天然的千里马聚集地。他们可以在这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地寻找千里马,马儿的速度提升了,快递速度自然也就提升了。
新概念出游
书名叫凌天神尊。
凌天神尊为酷匠网签约作者海陈原创作品,小说发表于2019年8月,是一本玄幻科幻类型的小说。
扩展资料:
凌天神尊的简介:
一代霸天战帝叶辰,在人族存亡之时,与仙族的不死仙帝生死决战,却遭遇好兄弟的背叛,被其致命一击。但是没有死,反而通过轮回项链回到八百年前,觉醒的血脉心脏,被准岳父狠毒切除之际!叶辰激动又愤怒的在心中怒吼:“这一世,谁也不能切除我的血脉心脏,我将以无敌之姿重踏帝路,斩尽各族天骄!”
梓潼
古代的所谓“八百里加急”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因为在当时那样的交通条件下是无法达到所谓的八百里一天的。在古代官府传递信息情报等主要的的交通通讯是依靠设置在各地的驿站才,通过各地的驿站组成一条条直通京师的交通线路。而古代的交通条件有限,越是偏远的的地区路越不好走,有的山高林密有的,有的布满沼泽湖泊,还有的地方只能靠船出行,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要想达到800里一天,也就是400公里一天是基本不可能的。古代遍布于各处的的官方驿站最快的运输工具那就是马了,假设一天跑八百里,一天跑十个小时,那就是每小时跑八百里,也就是40公里,现在看来是很容易的,在当时却是很难做到的。因为马不是汽车,马在路上跑不可能一直跑,它毕竟是动物也是要休息的,也是要吃饲料的,以当时的马匹速度是达不到每小时40公里这样一个速度的。况且人也需要休息,不可能十个小时一直跑,这样情报没有送到,送信的人和马反而都先累死了,得不偿失。但是古代有三百里、四百里、五百里加急。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
古代的驿站情况
根据最新的考古资料显示,早在周朝时期就设有烽火台和邮驿传递情报的机构。之后的汉朝则是在每三十里设置一驿站,其主要负责人是三公中的太尉。从此后在历朝历代官府都会在各地要道设置相应的驿站作为官方的运输传递机构。
到了唐代,邮驿更是发展壮大,设遍了全国各地,并且把其详分为陆驿、水驿及水陆兼办三种。唐朝在各地共设有一千六百多个驿站,供职人员达二万余人。如唐代历史上的安史之乱,在天宝十四年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两地相隔三千余里,六天后安禄山造反就传到了京城,可见邮驿的效率。
到了元代,因为其统治的的疆域辽阔,为了维持统治的需要,元朝时又强化了驿站制度。在史书经世大典中就记载了,当时元朝的官府在各地设有驿站一千四百余处。
得到了明代,其制度又进一步发展,除了常规的邮驿外,还另设了递运所,加强了物流信息。最有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则设有驿站一千七百八十五处,京师设皇华驿,军机处公文上有如注明“马上飞递”,规定日行三百里,假如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日行四百里、五百里等,最高速达八百里,这种最快的时速,一旦到站就人仰马翻,精疲力竭。
为何不能跑到八百里
古代的驿站设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传递情报,把给地的情报汇总到京城,从而针对各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目的也是为了维护各地的统治稳定。所以一般情况下,驿站是只能公事用,而不能私事用的,否则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古代的驿站传递速度依据具体的需要而定,一般情况下都不会要求太快,因为人、马都是肉体都需要休息和补充精力,否则影响日后的行进。除非朝廷有特殊的要求而不顾休息,一定得在指定的时间内到达指定的位置,然后在驿站在换马匹继续传送直到到达京师为止。
特殊的情况一般只适用于国家出现重大的变故或者地方出现严重的叛乱和事件威胁到统治,只有在这样的的时候才会用加急的运输方式,而不顾人员和马匹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一般出现在战争时期,如清末的三藩之乱、太平天国起义等事件。
综上所述,在古代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用到八百里加急的,有其他加急的方式,除非是特别紧急的军情无法避免才能使用,不然人和马都受不了的。
贤云居
这么多字的据我所知没有,长一点的有凡人修仙传,仙逆,长生不死,知北游,都有4百万字了,也绝对是封神之作,百炼成仙写了7年,是我知道的写的最多字的,粉丝也很多,不过我还没看过,准备看
原贴:在八百万字以上仙侠小说
游拉拉
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时,常能见到“八百里加急”的剧情。一般来说,随着这个消息传到宫里的,还有乱成一团的臣子跟君主,以及颤抖着打开该讯息的手。
那么具体“八百里加急”有多急,跟当下的高铁比谁更快一些呢?答案肯定是比不上高铁的。
首先来统一一下计量单位,古代一般用的里,只等于现在一半的公里数,也就是400公里加急。
通过数据给出,高铁的时速大约在250-350公里不等,那么400公里加急算一天跑十个小时,时速就是40公里,差距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别说远远比不上高铁的速度,就连火车中的特快跟普快都赶不上,前者为140公里每小时,后者也能达到100公里每小时,也就最慢的绿皮火车的时速,跟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差不多。
站在现在的科技进程中来衡量“八百里加急”的话,相当于送消息的骑手坐着咣当咣当的绿皮火车,每一个小站还要休息和上下乘客,花去20分钟左右,从而完成日行八百里的要求。
这么一看,仿佛“八百里加急”一点都不急了,毕竟现在高速限速都有最慢不能低于时速60公里的要求,相当于现在的最低要求是古代的巅峰需求。
但是跨越时间长河来对比,其实是占了很大便宜,对他们是十分不公平的。
因为工业及电力的发展,放在人类历史上都是很大的突破。
比如大名鼎鼎的唐玄宗李隆基,为了讨好杨贵妃,派人飞马给她送荔枝,搁在当时的科技跟人力进展下,就是劳民伤财的昏君举动。
但放到现在,不就是跨省下了一单生鲜水果,两三天的时间里从南方送到内陆城市,这是一件十分稀松平常的事情。
再比如学子进京赶考,那得背着干粮跟草鞋,足足爬山涉水走上几个月才能到,哪怕是家里富裕,给买了脚程快的马匹,也要花上月余的时间才风尘仆仆的赶到考场。
可当下,别说异地参加一次考试,就算是出国留学,坐上一两天的飞机都能跨越时差了。
所以“八百里加急”要放到清朝以前的历史背景下,才能清晰地估摸出到底有多急。
首先“八百里加急”其实不是一个陈述词,而是形容词,它并不要求日行足量八百里一里地都不能少,而是表示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着急。
因为历史上只用过三百里、四百里、五百里跟六百里不等的加急,其中前三个算是比较常用,比如某地出了不得了的大事,就会根据着急程度等级不同,来选择日行的里数。
而六百里加急,只在唐玄宗遭遇安史之乱时,发出过“六百里加急”的命令。
为何如此火烧眉毛的大事,也没有启用“八百里加急”呢?
不是不想为,而是不能为。骑手通过骑着快马飞奔在官道上,当人马都累了,效率上不去的时候,会在驿站换人换马,以跑接力的形式把消息送到。
那么由于古代没有大型机械辅助修路,所以一是路况不够好,再来就是驿站建得不够密,所以硬件设施没跟上,就一直没有提速到“八百里加急”的档次。
据说“八百里加急”曾在清末使用过一次,是当时的同治皇帝载淳,趁着慈禧太后生病时,下令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让山东巡抚诛杀安德海。
这段历史不知真假,但仅是分析一下的话,同治皇帝要赶在慈禧太后身体恢复前,除掉对方的心腹,那可真是晚一点都不行的事情,由此也能看出“八百里加急”却是万分着急才会下的令了。
就这还需要建立在清末,官道及驿站已经配置相对完善的前提下,毕竟马的速度有限,即使是千里马,也不像当下的火车跟动车,可以随着科技的研发有新的突破,它们只要不基因变异,最快的极限速度,也就是时速几十里左右了。
所以“八百里加急”其实在影视剧中存在的要比真实历史里更多,就像剧中可以大侠吃饭都用金元宝跟银票付账,轻功能够不考虑地心引力,想怎么飞就怎么飞。
君王跟大臣之间的沟通,用“八百里加急”来交流也就没那么不可思议。
可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人物,却是实打实要计较现实因素来下决定,不然光说“八百里加急”,但把人跟马都跑到口吐白沫也做不到,依然是毫无意义的一件事。
可类似“八百里加急”一样急得四百里跟六百里,虽然能完成,但依然不是随便能用的。
首先,官道上也有平民老百姓日常行走,那急三火四一路飞奔的模样,会让一路的居民口耳相传,造成不可估计的恐慌情绪,这从而会让有心人士加以利用,再造成揭竿而起的行为,对于君王来说更是愁上加愁了。
再来四百或六百里加急不能任意使用的原因,就跟烽火戏诸侯一样,头几次点燃烽火,各方诸侯以为皇都出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提心吊胆的飞马过来救驾。
结果发现仅仅是为了逗爱妃一乐,大家灰头土脸地散去了。重复来上多次后,该效应的预警程度就自然下降,再没诸侯会把烽火当一回事了,说不定还会站在自家赏玩一番。
类比在四百里或六百里加急中同样如此,正因其格外严重,所以不是火烧眉毛的绝对大事,都是不能启用该命令的。
更别说”八百里加急“了,如果同治皇帝的那次启用真实发生过的话,千百年的朝代更迭中,也仅使用过一次,如果只是传闻的话,那更是一次都没有用过。
综上所述,“八百里加急”因为几乎从未启用过,所以是十万火急一样程度的规模。
忽略时间的长河,跟当下的高铁做一个横评的话,”八百里加急“以时速四十公里对比起250-350公里每小时的高铁,却是写信跟发短信一般悬殊的差距了。
葛德
我们在古装影视剧里时常会看到“八百里加急”的说法,这指的是驿站传递公文信息的速度。
众所周知,古代的公文信息传递靠得是驿站。也称为邮驿,后来演变为现代社会的邮局。
只是,古代驿站专门传递公文,特别是传达政令及军情。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
“驿”,指的是人乘骑马匹传递信息。驿站,就是供传递情报的人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秦汉时期,就已形成了驿传制度。所传递的公文分有等级,不同等级的公文由不同的人和马按缓急次序传递。
一般的公文,以每天 300 里的速度传递。如果是紧急信息,传送的速度可达到每天 400 里、600 里,最快就是“八百里加急”。
这里有个概念:每天多少里,是指通过驿站换人、换马之后,公文当天传递的总里程。
如果一个人一匹马,马不停蹄、快马加鞭,不歇气地拼命跑几百里,是个很大的挑战。人很累,马可能会被累死。
例如唐朝,从南方给国都长安的杨贵妃运输荔枝,为了保证新鲜,采用的就是“八百里加急”。
以致于经常累死邮差和马匹。这也成为劳民伤财的弊政,被人唾骂千年。
即使是千里马,也不可能每天都能保持日行千里的标准纪录,也得歇气、喝水、进食、休养。
因而才有了驿站,可以换人、换马接着跑,实现连续传递。
更何况,古代社会交通设施不像现代发达,会受到地形地貌限制。因而古代设有陆驿、水驿,需要跋山涉水。
就如我们现在开车跑高速一样,连续跑几个小时,人和车也最好停歇一下。否则对人和车都有伤害。因而就有了高速公路的服务区。
好,我们来看看古代的“里”相当于现在的多少距离。
古代每个朝代的度量衡标准稍有差异。
古代的“里”作为长度单位,又称为市里、华里。
古人曾经以三百步为一里,到隋唐时改为三百六十步为一里,沿用至明清未变。
那么我们就用三百六十步为一里的标准。
按这个标准,一步为五尺(约合现在的1.5米),一里等于150丈,约合现在的500米、0.5公里。
那么,“八百里加急”也就等于现在的400000米,即400公里。
日行千里的“千里马”,每天可以跑500公里。
再说现在的高速铁路即高铁。
根据2014年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是指设计开行时速250公里以上(含预留),并且初期运营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客运列车专线铁路(简称客运专线或客专)。
显然,“八百里加急”一天的传递距离是400公里,而现在的高铁在两个小时内就达到了。
所以这两者不可同日而语,差距显而易见。这就是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的结果。
achunyan
链接:
提取码: 6j6b
八百年前,明帝之子张若尘,被他的未婚妻池瑶公主杀死,一代天骄,就此陨落。八百年后,张若尘重新活了过来,却发现曾经杀死他的未婚妻,已经统一昆仑界,开辟出第一中央帝国,号称“池瑶女皇”。池瑶女皇——统御天下,威临八方;青春永驻,不死不灭。张若尘站在诸皇祠堂外,望着池瑶女皇的神像,心中燃烧起熊熊的仇恨烈焰,“待我重修十三年,敢叫女皇下黄泉”。
BoYoung
古代八百里加急,应该是出现敌国攻城,地方叛乱,或者重大的天灾人祸等情况才会如此。一般马批也不会跑到八百里,古代官方信息传递都是通过驿站,到一个驿站就会换一匹马。和高铁比,那肯定是云泥之别。高铁平均时速一般是300公里每小时,换算下来就是600里,也就是说高铁一个半小时就能到达800里,而一匹马一天最多也就跑300里,不算人员休整,更换马匹的时间,最快也要两天左右才能到达800里。一个多小时和两天,这差别可不是一般的大呢!
今天下雪
"八百里加急“是一个笼统的说法,以宋代为例,最快的“金字牌急脚递”,就是古代羽檄一般,每天可行五百里。
《梦溪笔谈》云;“驿传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
步递即用步行传递,这种方式是传递大物件;马递用马,但马递的马多是军队挑挑剩下的老弱病马,马递传递文书;最快的急脚递专门传递皇帝下达的紧急军务。
以急脚递笔式送军情的铺兵,要穿防雨衣,头插羽毛,身佩弓刀,腰系响铃,所骑之马颈脖上还佩铃挡。路上车马、行人听到铃声,皆须让道。下站听到铃声,立即备马待发。所递公文,均要装袋封记,挂不同颜色木牌表示缓急之别,如黄牌,黑牌等等,其中最快最急速的用金牌,这种泉漆金字木牌会印有八个字”御前文字,不得入铺“。
一般的军情,铺员到了急递铺后,会与此铺的人员交接,比如何时到的,物品损坏情况,然后再派人拉力传。金牌不用登记,只需换人换马昼夜不断的骑,只到目的地。
当年岳f接到的就是十二道金牌,逼岳f退兵的指令。
“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如古之羽檄也。以木牌朱漆黄金字,光明炫目,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日行五百余里。有军前机速处分,则自御前发下,三省、枢密院莫得与也。”
这种急速铺的模式,从元朝开始有了用人力跑步传递,马递也在沿用。到了明朝就彻底改为步递。
当然,铺兵大致跑十里到十五里左右,因为下一个急递铺就在眼前,交接到下一个铺兵,这个铺兵就玩命的跑。如此人力传递,速度大概是日行400里左右。
大家现在看某个镇的”某铺镇“的名称时,大致在明清二代,这里就是一个急递铺。
duanhengbin
《凌天神尊为酷匠网签约作者海陈原创作品,小说发表于2019年8月,是一本玄幻科幻类型的小说。
扩展资料:
凌天神尊的简介:
一代霸天战帝叶辰,在人族存亡之时,与仙族的不死仙帝生死决战,却遭遇好兄弟的背叛,被其致命一击。但是没有死,反而通过轮回项链回到八百年前,觉醒的血脉心脏,被准岳父狠毒切除之际!叶辰激动又愤怒的在心中怒吼:“这一世,谁也不能切除我的血脉心脏,我将以无敌之姿重踏帝路,斩尽各族天骄!”
Haijing1017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明朝有个快递员,因公司裁员丢了工作,从而走上了造反的道路,最后皇帝上吊王朝崩溃,此人便是李自成。
(快递小哥 闯王李自成)
李自成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赚的盆满钵满的快递业大佬,还是挥金如土的剁手党们,对快递小哥都要好一点,否则小哥一生气,后果很严重!
李自成是历史上最彪悍的快递员,但他并非第一个快递员。快递在 2000 多年前便已存在,古人称之为驿站,早已安排的明明白白,只不过交通工具由彼时的人,马,驴换成如今的车,船,飞机罢了。所以,那些和资本一起狂欢的快递业大佬们不必沾沾自喜,颐指气使,因为你们并不是快递的发明者和创造者。
(烽火台)
人类的大规模聚集,天然有信息传递的需求,烽火台就是信息传递的早期形式。烽即烟,火即火,白天放烟,夜晚放火,烟和火的多寡代表着敌人的数量,兵种和战略意图,不那么简单。
为博美人笑,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最后身死国灭,这虽然是个荒诞的悲剧,却也给我们呈现出了早期信息传递的真实场景。
(爱吃荔枝的杨贵妃)
周幽王玩火自焚,说明他并不懂如何讨女孩子欢心。唐朝有个叫李隆基的人就很懂这一套,要逗女朋友开心并不难,无非就是几斤荔枝几斤水果的事情,何必兴师动众去点烽火台?正所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然虽然方式不同,但结果似乎一样,一个身死国灭,一个抱头鼠窜!
(古代驿站)
烽火台是单纯信息的传递,驿站便有了快递实物的功能。唐朝时驿站系统已经相当完善,全盛时有驿站1639 个,从业人员 2 万多人,其中驿卒(快递员) 17,000 余人。同时唐朝对驿站的管理也十分严格,比如驿长每年要向官府汇报驿马的死损肥瘠情况,驿马死亡驿长要照价赔偿,那时候的马的价值可不比如今的小汽车低。
对驿卒的要求更是苛刻,比如文书晚到一天杖八十,晚到两天加倍,以此类推。若是重要军情的延误而导致战争失败,那么流放和掉脑袋就成为必然。所以,影视剧中风驰电掣,帅的掉渣的驿卒的生活其实很艰难,也很危险。
(玩命狂奔的驿卒)
唐朝的驿站每天普通传递需180 米,当然遇到紧急情况就要加快速度,所谓六百里加急, 八百里加急就出现了。
公元 755 年,“安史之乱”爆发,当安禄山在北京造反的消息传到正在华清宫泡温泉,吃着荔枝唱着歌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手里时,三千里路仅用了六天,每天 500 里,这是一个相当恐怖的速度。当然比起如今平均时速 250 公里的高铁,就太小儿科了,唐时的驿站跑一天,如今高铁一小时,唐玄宗要知道这个情况,不得郁闷死?
当然 6 天 3000 里,这也不是一人一马所能办到的。唐朝一般二十里设一驿站,按照规定,驿卒每到一处必须换马,即所谓
“换马不换丁”。到了一定程度也必须换人,这样人和马的更换才能保障信息的更快传递。当然遇到特殊情况,跑死马和累死人的情况也是会出现的。
驿站的传递速度取决于马,那么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千里马?这是一个让人着迷的问题,个人觉得是有的。千里马在史书上的记载特别多,出现频率特别高,岳飞在向宋高宗的奏折中就说自己有两匹千里马,只不过要用特殊的饲料喂养,从而向宋高宗建议人才的培养和重要性。岳飞是什么人?如果没有那可是欺君之罪,万一送高中喜欢千里马,你到哪里去找?秦桧等主和派正等着抓你的小辫子呢。
如果千里马真的存在,那为什么会遭到如此多的质疑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长度单位的不一,从而导致人们的认知偏差。历朝历代的度量衡其实是不一样的,比如春秋时期的一里约等于 300 米,也就是说春秋时期的千里马一天跑的不是 500 公里而是 300 公里。如今的马匹一天大约能行 150 公里,好的马能达到 200 多公里,这个差距是不大的。
另一方面随着交通工具,战争方式等的改变,马的应用场景变少,加之虎豹等大型野兽的减少,马的天敌也在减少,这样下来马的奔跑能力和耐力自然也会变化,这是生物进化论的普通规律。
(李自成)
言归正传,驿站是传递朝廷政令和军事情报的机构,是国之公器,普通百姓是不能随便用的,但封建统治阶级却可以夹带私货,比如给皇族送螃蟹送海鲜,给杨贵妃送荔枝等。
达官显贵也常常把驿站当成自己的私人交通工具和私人招待所,从而导致驿站传递朝廷政令和军事情报的效率变低,而驿站运营和国家财政负担却与日俱增,所以崇祯皇帝决定整顿清理驿站系统,李自成便失业了,这到底是谁的错呢?
杨梅cici
MauriceSun
首先我真心地说声:佩服,老者有此雅性,读惯古今,其次随送一联以解书荒:上联,觅石养性健体强身,下联,品玉观海听涛图乐。横批:马放南山。
irismmmm
贞观大闲人(历史+搞笑)
明朝伪君子
赘婿(节奏比较慢)
媚公卿(秦晋时候的故事,就是士大夫盛行,很璀璨的一段历史,毕竟是小说,所以应该是虚构的故事)
剑来(节奏比较慢,但里面的某些东西写的很好,要用心慢慢看,急躁的话估计看不下去)
春日宴、春闺梦里人、燕子声声里、风月不相关(同一个作者写的,还有几本,不过大概都知道了就不怎么想看了)
最后一个摸金校尉(脑洞比较大)
三寸人间(没写完)
牧神记(没写完)
还有更多就不记得了,凑合着看吧
八百年的老书虫遇到书荒,这是一个比较难伺候的主呀,就像是落难的帝王,好吃好喝的一定是不能满足了,只能寻找一些没名气,不太火的东西来碰下运气了了。
同样对于老书虫而言,相比那些火爆一时的网络小说,都被你一一宠幸了吧,那接下来就推荐几本内容不错,故事精彩,却没有大火的作品吧。
第一本(龙血战神),17k得作者风青阳的作品,据说是点击率过6亿的巨作。
第二本(胎楼)这是一本灵异小说,作者是一个女性名字叫做丫丫雅雅,这本小说总体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
第三本(大侠萧金衍)这是一部走古龙风的武侠小说,情节幽默风趣。
第四本(秒杀),是老牌作者萧潜,发布在17k的一部长篇小说,这本小说在17k的唯一缺点就是比较费血,没有一章是免费的。
第五本推荐一下笔者发布在今日头条的小说(剑起南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指点一下哦。
1324124
读书养志,观史思今。推荐几本看过的书给题主,希望能够帮到你~
*历史故事:明朝那些事儿,能把历史故事讲活,生动有趣不乏味~
*人物传记:毛泽东传,一位外国人写的中国伟人传记,客观公正,语言幽默~
*未来科技:未来简史,以现有的科学发现来畅享未来的种种可能,引人遐想~
*哲学思考:苏菲的世界,以奇幻小说的方式来展现哲学观点,使人不知不觉陷入其中~
*感悟人生:咸也好,淡也好,在平凡的生活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法律文化:法窗夜话,用一篇篇小短文、小故事来讲述厚重的法学理论,浅显易懂~
2760889966649
姚仙儿
HamHamHamburger
最后一个摸金校尉
作者:刘十八
摸金令,化妖符,点穴寻龙定尸魅。 人油烛,万年灯,幽冥宝塔震魔碑。 白毛指,桃木锥,浩瀚沙海禅石殿。 黑木椁,蝉丝被,枭雄别离醉美人。 死人经,三水坟,一将功成万骨枯。 北赢勾,南将臣,逆天改命碎星辰。 摸金校尉的故事,要从千年古村刘家屯开始说起…… 那一天,紫云山惊雷四起,天生异象,活人倒地,死人翻身……
星际盗墓
作者:古剑锋
七千年的墓穴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神秘?银河超级大国何以惊天巨变,谁是幕后黑手,武修者的极限到底是怎样的强大?一位风土星小矿工易水寒在地心邂逅了木先生,被收为弟子,从此踏上了探索千古连环墓穴道路,与那位历史上显赫一时的轩辕大公进行着一场又一场隔断时空较量,斗智斗勇,拼搏出不菲身家,然而星辉王朝木家岌岌可危,银河六大超级组织露出冰山一角,摩根族再度侵略,我们的小“盗墓贼”是否可以力挽狂澜?是否可以找出最后的大公墓穴?请看他如何睥睨天下,成就无上传奇!
Jason_
原贴:八百章到一千章的小说
庸人自扰Mike
在真实历史上,“八百里加急”其实并不存在。又或者说,“八百里”只是时人主观上认同的一个极限值、日行八百里是彼时畜力所能达到的极限速度,却很少能够真正达到这个极限值!
举个例子,唐王朝“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安禄山从范阳起兵六日之后,远在华清宫的唐玄宗李隆基便得到了消息。按照部分史料记载,两个相隔三千多里、六日到达,算下来就是日行五百多里。而这,基本上已经接近彼时的“极限速度”了。唐王朝规定:驿马最低要求日行一百八十里,最快日驰六百里。但这只是一个概念值,实际操作起来时是没有那么精确的。所以,前面提到的日行五百多里,其实就可以视为是唐王朝规定的“日驰六百里”这个“极限速度”了。
清王朝对于公文的传递速度同样是有明确规定的。如果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就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准时送达,否则相关人员将会受到严厉处罚。一般情况下,“马上飞递”的最低速度是日行三百里。如果遇上紧急公文,可以注明日行四百里、日行六百里。根据目前存世的史料来看,“六百里加急”已经是晚清时期火车进入中国之前清王朝公文传递的最快速度了。至于所谓“八百里加急”,清王朝并没有这样的说法……不过,清王朝的里并不是现在的500米、而是折合公制576米,算起来,所谓“六百里加急”其实远不止日行现代意义上的三百公里。
至于能不能赶上高铁,您认为呢?所谓“六百里加急”连晚清时期的“龟速”火车都赶不上,就更别说是高铁了。我们姑且按一里折合公制576米来算,日行六百里就是345600米。换算成公里就是345.6公里,差不多也就是高铁一个小时行走的里程而已……现而今,上高速踩几脚油门,也就两三个小时的事情。
请注意,这还只是在清王朝时期。像唐王朝那会儿,一里只约相当于公制531米,比清王朝还要短一些。而秦汉时期的一里还要更短,大约只相当于公制的416米……所以,所谓“六百里加急”看起来速度非常“快”,但那只是对于畜力而言的,与近现代的机械交通工具相比,连“龟速”恐怕都算不上,就更别说是跟现而今我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高铁了。
路遥
我是讲点历史小八卦,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最早期的公文和军情,主要依靠人力步递,故在春秋时期,人们把边境内外传递文书的机构叫做“邮”。邮距为25公里,是一个成年人当天能往返的距离。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所设置的“十里一亭”,是乡以下以维持治安为主体的行政架构,用于实现国家的行政管理和治安职能,而在交通干线上的“亭”又兼有公文通信功能,被时人称为“邮亭”。这种“邮亭”就是秦代以步行递送的通信机构。
汉代开始用骑马传递公文,有了驿站,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驿站相当于今天 高速上的服务区,一般每二十里就有一个驿站,驿使到了驿站可以吃饭喝水稍事休息,换匹马后继续前进传递文件靠马匹。
一旦要传递的公文注明“马上飞递”的字样,按规定每天三百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四百里,六百里甚至八百里。八百里加急相当于咱们现在的特急件,按要求必须使用快马,既紧急又涉及到保密,都是一人送到底,沿途驿站随时必有干粮和好马,换马不换人,人不能休息,换了马拿上干粮,吃喝全在马上,以最快速度送达。
很多人会以为,一天八百里,只是四百公里,骑马似乎很容易达到,但事实恰恰相反,想达到一日行八百里是做不到的。
首先来讲,马的耐力不强,冲刺跑只能维持几分钟,它的耐力比不过人类,人类具有超强耐力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体表毛发稀疏,可以用流汗的方式来散热,呼吸系统高度发达,可以用口腔辅助呼吸,两足直立行走,奔跑时内脏不受挤压,消化系统发达,饮食是杂食性,每天进食时间极少。
而马最大的问题是食草动物,本身消耗的热量非常大,而草能提供的能量太低,马匹一天进食时间非常长,在野外马匹一天有60%的时间在进食,夜晚都必须加餐,不然会掉膘,所以有马无夜草不肥的说法,再加上马匹休息的时间,实际上马每天能用在赶路的时间一般在7-10个小时。
这7-10小时,马也不能长时间奔跑,因为动物一般只靠舌头或耳朵,散热功能很差,有过追兔子经验的朋友就知道,兔子跑的速度非常快,但如果你不停的骚扰它,让它不得不一直跑,它很快就会“跑死”,就是死于中暑和内脏受挤压爆裂。
马全力冲刺奔跑,最快时速可以到五六十公里,只能跑几分钟,长时间冲刺跑,马很容易跑死,南京十运会12000米(12公里)速度赛马,19匹马中有11匹受重伤,其中广东队的一匹赛马被跑死。
而马正常跑,半个小时也必须休息,如果不顾马的死活,马最长可以连续跑一百里左右,匈奴等少数民族作战时,一般是一人配两三匹马,马匹轮换,保障马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不然只要一两天,一匹马就跑废掉了。
唐代规定驿站用于紧急公务的快马一天跑180里,折合时速也是二三十公里,纯从理论上讲,十小时左右就可以达到八百里,但是一到夜间,没有路灯只靠星月,速度必然减慢,它还受制于两个前提条件:
一是驿站的多少,多长距离能换马,直接决定了传递速度。一驿在不同朝代里程是不一样的。唐代20里,北宋时期一驿为15里。马可波罗记载的是,城镇之间每隔四十或五十公里之间一个驿站。
唐代最盛时全国有水驿260 个,陆驿1297 个。那时,专门从事驿务的员工共有20000 多人,其中驿夫17000 人。这是一支很庞大的邮政队伍。正因为有这么庞大的服务体系,才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保障唐皇供给。而明末,因为经济吃紧,朝廷曾裁撤驿递,就是减少驿站,把李自成给开除了,然后李自成同学就造反了。
另一个就是地形环境,在草原上纵马奔驰,跟翻山跃岭自是不一样的,唐代岭南荔枝三日可到长安,三国志里“槛车征艾”诏书一号发出,卫瓘在四川涪县10日左右收到,从长安到涪县2100里左右花了10天时间,主要原因当然是四川的地形更复杂的原因。
一个“八百里加急”就会牵扯到上千个驿站,近万人等待这个邮件。近千站点为一封信或消息服务,近万人彻夜不眠。基本上是沿途马会累死,而当消息送到目的地以后,一直不眠不休的送信人本身如果体质差一些的话,也会因为劳累过度而亡。因此,非到万不得已。比如边关告急、大规模的聚众造反这样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事件,是不会用八百里加急送信。
传递文书是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唐朝法律中对邮递过程中出现失误处罚非常严凡在驿途中耽误行期,应遣而不遣者,杖一百。文书晚到一天杖八十,两天加倍,以此类推,最重的处徒罪二年。耽误的是紧急军事文书,则罪加三等。重要的军情影响国家安危,连强盗打劫都不抢驿丁驿使。
历史上最快一次军情传递,也出于唐代,天宝十四年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传递速度就达到每天500里。按照这个速度推测,八百里须要两天才能完成。
所以八百里加急最快的速度,是驿夫以四十公里的速度骑马狂奔,吃喝休息都顾不上,虽然事情十万火急,但速度无论如何也无法跟高铁相比了。
zhangluting0412
杨贵妃当年吃到的新鲜荔枝,就是从岭南八百里加急送往长安城,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放到现在来说,这可是古代的最早的快递业务,相当我们今天的特件。
杨贵妃为什么这么喜欢吃荔枝呢?
可以从苏轼名诗中看出端倪:“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可见荔枝的甜美多让人垂涎,也难怪杨贵妃这么钟情于荔枝。
但荔枝并不容易保存,素有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
而荔枝是岭南佳果,距离长安城2100里左右,如果按照当时普通的物流每天120里来推算,起码要走十几天,那送到长安荔枝都要坏掉了。
因此荔枝对于当时的长安人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
不过以杨贵妃当时受宠的程度来看,就算是想要个月亮唐玄宗都会想办法满足她,更不要说区区的荔枝了。
于是唐玄宗动用八百里里加急服务,仅花了3天时间,就将荔枝上到杨贵妃的餐桌了。
而这个服务,在当时只有十万火急的军情才会动用,因为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和财力。
一、那么八百里里特急服务是如何运作的呢?据史料记载,唐朝在鼎盛时期,陆地上的驿站数量将近1300个,驿站的工作人员就有上万人为了不延误重要信息的传递,隔20里就会建一个驿站。
普通消息的传递要求每天要走6个驿站,也就是120里;加急件的要求是300里;十万火急的军情才会动用八百里加急。
紧急程度不同的信件,所有的马匹也会有等级差别,特级件当然是要用最好的马。
虽然有“千里马常有”的言论,但是真正的千里马数量还是非常罕见的,因此这些马的价格也不斐,通常不轻易使用。
送信件的工作人员通常被称为驿丁、驿夫、驿卒等,他们的薪酬非常低,但从事的工作非常繁重,不但要经受风吹晒,在寒冷的冬天遇上雨雪也不得延误时间,不然会受到非常严厉的惩罚。
在唐朝,规定驿鹰抵达驿站必须换马更行,不然杖责八十;如果执行任务的途中耽误行程,杖一百;文书晚到一天杖八十,两天加倍,以此类推……如果造成严重的失误,可能会被重撤职流放或被杀头。
但就算再快马,也不能等同于现代的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送件的马匹消耗大量的体力最终吐血而亡。
唐玄宗八百里里加急送荔枝给杨贵妃吃,也不知累死了多少马匹。可能读者会问,不是有驿站吗,换马不就行了吗?
但由于当时的法律非常苛刻,因此接到加急件任务时,所有相关的驿站都如临大敌,因为出了问题谁都担待不起。
特别是接到八百里加急件,所有人都会胆战心惊,不是所有的马匹都能每天跑800米。
如果接到了八百里加急件,驿卒只能玩命地跑来追速度,而且他们所有的吃喝拉撒都要在马上完成,才能挣取到更多的时间。
这时马匹的体能就会被过度消耗,当到达下一下驿站时,马匹就会倒地不起,因此跑死马列也是常有的事。
长时间在马上颠簸,驿卒的消耗也非常大,加上精神高度紧张,如果身体素质差一点,也可能会出现过劳死。
如此看来,八百里加急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与物力。很多朝廷若非到万不得已,比如这当中最多的是边关告急、大规模的聚众造反等,是不会动用800里加急的,因为这是劳民作财的做法。
而唐玄宗经常谎称有紧急军情,动用到八百里加急为杨贵妃送新鲜荔枝,最后导致国库亏空,这也是唐朝走向衰亡的原因之一。杨贵妃也因吃荔枝被世人唾骂。
虽然八百里加急在古代来说是极限的速度,但其实当时并没有达到800里速度。以岭南到长安城2100里的距离来算,3天时间送达,那每天的速度也只有700里左右。
就算是安禄山造反时,他所在的地方离长安城3000多里,花了6天时间将消息传递给唐玄宗,那这些马匹的速度每天也只有500里。
可能有读者要问,800里是多少公里呢?800里其实相当于现在的400公里。
那现在高铁的时速是多少呢?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目前我国开通运营的高速铁路最高时速350公里每小时,武广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郑西客运专线三条,试验速度最高可达394.2公里每小时;目前最快的有轨列车今后京沪高速铁路最高运营速度380公里每小时,这也是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列车。
比对数据后就不难发现,古人的八百里加急最快需要耗时一天,而我们现在只需花1个多小时就可以实现,而且行车的过程中非常平稳舒适,也不用遭受风吹日晒,损耗也极少。
由此可见,就算八百里加急在当时有多快,放到现在也只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事情。这不得不让人感叹科技的发达,真的为我们的出行与物流带来非常大的便捷。
马小莫
最高时速605公里,能一直跑。马最快能跑70公里每小时,但是不能跑太久。古代八百里加急,是每二十里一个驿站,换马换人,最快一天能跑一千里。
彤寶
八百里加急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得是驿站,一般每隔 20 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的字样,就必须按规定以每天 300 里的速度传递。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传送的速度可达到每天 400 里、600 里、最快达到 800 里。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这样,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拼命跑,也可以一日千里,“八百里加急”专用来表示紧急情况下的信息传递。
按照古代的里程,一里相当于450米,八百里就是360公里。在古代八百里加急已经非常快了,结合时代对比,古代的“八百里加急”足足比现在的快递快了几倍。
随着社会的发展,八百里加急已经在清朝慢慢取消,主要是因为汽车和电话的出现,已经不需要人马去送信了。如果放在现在,这八百里加急就相当于从河南到内蒙的直线距离,如今的快速就可以轻松达到,甚至我们坐高铁坐飞机几个小时就可以送过来。
Ryanpique
趁慈禧生病,同治皇帝给山东巡抚丁宝桢下了一道“八百里加急”,诛杀了安德海,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使用“八百里加急”。
八百里加急有多快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人们长途赶路,要么坐车(马车、驴车),要么骑马,要么乘船,要么走路。无论哪一种方式,速度都很慢。富贵人家,当然可以选择骑马,但是骑马对身体的消耗很大,富家子弟吃不了这个苦,所以他们更愿意坐马车。然而,马车很慢,比走路快不到哪儿去。寻常人家,更多的是选择走路。
在古代,人们长途赶路的速度有多快呢?我们举两个古代书生进京赶考的例子。
道光十七年12月初,左宗棠从湖南出发,第三次进京参加第二年春天的会试。这一次他雇了一个书童,在汉口遇到了同样是去参加会试的欧阳兆熊,俩人便一块赶路。道光十八年2月左宗棠和欧阳兆熊到达京城。从湖南到北京,用时不到三个月。
光绪十四年12月20日,丁治棠从四川出发,进京参加第二年春天的会试。他先是坐船到重庆,然后再坐船顺流而下抵达上海,再辗转到天津港,于光绪十五年的二月初七到达北京。从四川到北京,用时一个半月。值得注意的是,丁治棠是坐船去的,大部分路程都是沿长江顺流而下,所以速度比走陆路要快得多。
从长沙到北京直线距离大概1350公里,换算成里,是2700里。但是实际路线肯定要长于2700里,我们按3500里来算。左宗棠用时不到三个月,我们按80天算。那么他赶路的速度大概是每天44里。
而八百里加急,一天要走八百里,其速度是古代人平常赶路的18倍。
八百里加急有多难天宝十四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在范阳起兵。军情十万火急,地方官员马上用“六百里加急”给远在长安的唐玄宗上报消息。
送信的人快马加鞭,一路飞驰,中途换马不换人,吃喝全在马上,终于在第六天赶到了长安城。范阳到长安,两地相距三千里,在“六百里加急”的死命要求下才跑出五百里的平均速度。
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用“八百里加急”呢?一是唐朝只有“三百里加急”、“四百里加急”,最快只有“六百里加急”;二是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根本达不到“八百里加急”的速度。
别说唐朝没有,到了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宋朝也没有“八百里加急”。根据《梦溪笔谈》记载,宋朝的最快的急递日行四百里,只有打仗的时候才能使用。熙宁年间又增加了金字牌,日行五百里。当年秦桧一天之内给岳飞下了十二道金牌,说的就是这个金字牌。
在中国古代绝大部分的时间里,赶路的速度最快只能达到六百里。这六百里的速度,是靠一个驿站换一匹马,把马跑死、把人累死换来的。所以,除非十万火急,一般是不会用“六百里加急”的,更不要说“八百里加急”了。
八百里加急是如何实现的古代之所以能够实现“六百里加急”,甚至“八百里加急”,关键就在于驿站的存在。
周朝时,我国就有了烽火台和邮驿,用来传递军事情报。孟子·公孙丑:“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驿站是官营的,一般只能用来传递军事情报,能够为过往的送信人员提供食宿、换马服务。
到了清朝,进行赶考的举人也可以使用驿站。举人进京参加会试,可以去找本省的布政使要一笔盘缠,同时领一个火牌。一路上拿着火牌经过沿途的驿站,可以在驿站取马车一驾,然后在马车上插一个“礼部会试”的黄旗,就可以风风光光地进京赶路了。这架马车,名曰“公车”,代指进京赶考的举子,“公车上书”就是这么来的。
古代的驿站,一般每隔二十里设置一个,驿站的一应开支,均由官府承担,这是一笔很大的费用。比如唐朝,全国共有1639个驿站,人员共20000人;清朝共设置驿站1785个,人员两万多。这么多驿站,这么多人,再加上马匹、食宿、草料等费用,着实是一笔巨额开支。驿站的多少、邮驿系统的完善程度,也反映了一个王朝的兴衰强弱。
正是因为驿站运营的成本太高,所以驿站只能用来传递加急文书,用作军事用途,私人是严禁使用驿站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多么的奢侈,有这样的君主,大唐不亡才怪。
Amoy咔咔啾
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时,常能见到“八百里加急”的剧情。一般来说,随着这个消息传到宫里的,还有乱成一团的臣子跟君主,以及颤抖着打开该讯息的手。
那么具体“八百里加急”有多急,跟当下的高铁比谁更快一些呢?答案肯定是比不上高铁的。
首先来统一一下计量单位,古代一般用的里,只等于现在一半的公里数,也就是400公里加急。
通过数据给出,高铁的时速大约在250-350公里不等,那么400公里加急算一天跑十个小时,时速就是40公里,差距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别说远远比不上高铁的速度,就连火车中的特快跟普快都赶不上,前者为140公里每小时,后者也能达到100公里每小时,也就最慢的绿皮火车的时速,跟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差不多。
站在现在的科技进程中来衡量“八百里加急”的话,相当于送消息的骑手坐着咣当咣当的绿皮火车,每一个小站还要休息和上下乘客,花去20分钟左右,从而完成日行八百里的要求。
这么一看,仿佛“八百里加急”一点都不急了,毕竟现在高速限速都有最慢不能低于时速60公里的要求,相当于现在的最低要求是古代的巅峰需求。
但是跨越时间长河来对比,其实是占了很大便宜,对他们是十分不公平的。
因为工业及电力的发展,放在人类历史上都是很大的突破。
比如大名鼎鼎的唐玄宗李隆基,为了讨好杨贵妃,派人飞马给她送荔枝,搁在当时的科技跟人力进展下,就是劳民伤财的昏君举动。
但放到现在,不就是跨省下了一单生鲜水果,两三天的时间里从南方送到内陆城市,这是一件十分稀松平常的事情。
再比如学子进京赶考,那得背着干粮跟草鞋,足足爬山涉水走上几个月才能到,哪怕是家里富裕,给买了脚程快的马匹,也要花上月余的时间才风尘仆仆的赶到考场。
可当下,别说异地参加一次考试,就算是出国留学,坐上一两天的飞机都能跨越时差了。
所以“八百里加急”要放到清朝以前的历史背景下,才能清晰地估摸出到底有多急。
首先“八百里加急”其实不是一个陈述词,而是形容词,它并不要求日行足量八百里一里地都不能少,而是表示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着急。
因为历史上只用过三百里、四百里、五百里跟六百里不等的加急,其中前三个算是比较常用,比如某地出了不得了的大事,就会根据着急程度等级不同,来选择日行的里数。
而六百里加急,只在唐玄宗遭遇安史之乱时,发出过“六百里加急”的命令。
为何如此火烧眉毛的大事,也没有启用“八百里加急”呢?
不是不想为,而是不能为。骑手通过骑着快马飞奔在官道上,当人马都累了,效率上不去的时候,会在驿站换人换马,以跑接力的形式把消息送到。
那么由于古代没有大型机械辅助修路,所以一是路况不够好,再来就是驿站建得不够密,所以硬件设施没跟上,就一直没有提速到“八百里加急”的档次。
据说“八百里加急”曾在清末使用过一次,是当时的同治皇帝载淳,趁着慈禧太后生病时,下令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让山东巡抚诛杀安德海。
这段历史不知真假,但仅是分析一下的话,同治皇帝要赶在慈禧太后身体恢复前,除掉对方的心腹,那可真是晚一点都不行的事情,由此也能看出“八百里加急”却是万分着急才会下的令了。
就这还需要建立在清末,官道及驿站已经配置相对完善的前提下,毕竟马的速度有限,即使是千里马,也不像当下的火车跟动车,可以随着科技的研发有新的突破,它们只要不基因变异,最快的极限速度,也就是时速几十里左右了。
所以“八百里加急”其实在影视剧中存在的要比真实历史里更多,就像剧中可以大侠吃饭都用金元宝跟银票付账,轻功能够不考虑地心引力,想怎么飞就怎么飞。
君王跟大臣之间的沟通,用“八百里加急”来交流也就没那么不可思议。
可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人物,却是实打实要计较现实因素来下决定,不然光说“八百里加急”,但把人跟马都跑到口吐白沫也做不到,依然是毫无意义的一件事。
可类似“八百里加急”一样急得四百里跟六百里,虽然能完成,但依然不是随便能用的。
首先,官道上也有平民老百姓日常行走,那急三火四一路飞奔的模样,会让一路的居民口耳相传,造成不可估计的恐慌情绪,这从而会让有心人士加以利用,再造成揭竿而起的行为,对于君王来说更是愁上加愁了。
再来四百或六百里加急不能任意使用的原因,就跟烽火戏诸侯一样,头几次点燃烽火,各方诸侯以为皇都出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提心吊胆的飞马过来救驾。
结果发现仅仅是为了逗爱妃一乐,大家灰头土脸地散去了。重复来上多次后,该效应的预警程度就自然下降,再没诸侯会把烽火当一回事了,说不定还会站在自家赏玩一番。
类比在四百里或六百里加急中同样如此,正因其格外严重,所以不是火烧眉毛的绝对大事,都是不能启用该命令的。
更别说”八百里加急“了,如果同治皇帝的那次启用真实发生过的话,千百年的朝代更迭中,也仅使用过一次,如果只是传闻的话,那更是一次都没有用过。
综上所述,“八百里加急”因为几乎从未启用过,所以是十万火急一样程度的规模。
忽略时间的长河,跟当下的高铁做一个横评的话,”八百里加急“以时速四十公里对比起250-350公里每小时的高铁,却是写信跟发短信一般悬殊的差距了。
monicazyn
这问题问的特别扯,答案显而易见,肯定比不了现在的高铁,但是也想说说800里加急是怎么回事。
在古代最快的交通工具大概叫上马了,可能会比船的行进速度稍微慢一点,当然那也需要是顺水舟啊,逆水舟的话还没有马的速度快。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提到烽火台没错的,烽火台只能处理简单原始的信息,稍微复杂一点的信息根本就处理不了。
所以码还是主要的信息和交通传递工具。
那么马一天到底能跑多少呢?真的就像传说当中的日行千里夜走800吗?可以负责任说,这根本就不可能,首先马是一个动物,动物有生物性的要求和生物性的限制,400公里什么意思啊?400里地啊!早上骑着一匹马出发,第2天早上就出现在郑州,太原或者是济南,你认为有可能吗?
根据198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主持编写、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马驴品种志的记载,我国曾于1903年举办过一场北京至天津的长途骑乘比赛,赛程全长120公里。也就是240里地。
请注意这是比赛啊,这不是全天候的奔跑,全天候的奔跑,要远远低于这个速度,也就是说马一天一夜怜蠕传的话也跑不了多远,300公里撑死了。也就600里地,尽管是这个标准也是好多马,根本就完不成的。
所以800里加急啊,仅仅是一种说法,从海南到北京送一个文书。
按照现在自驾游的标准是2600公里,也就是5200里地。一匹日行千里的马,大概6天就到了,可能吗?显然不可能。
古代的道路条件特别差,路上还要面对各种问题,比如说马的饮食,马的生理标准,马会不会生病,然后有没有可以换乘的马,有了换乘的马,人能不能受得了?马和人都是这个标准吗?等等等等一系列问题都产生了,所以日行千里,夜走800,根本就是一个噱头。从海南到北京5200里地走,一个月,一天走160里地,这已经是很快的啦。
而且即便是这些条件都能达到,还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沿途是不是都有驿站?驿站,可不一定都是沿途都有的,如果遇到龙门客栈,你该怎么弄?可能就走不了了。
所以啊,不要想着马跑的有多快马,只是一个奔跑能力比较优越的家畜而已,并不是那么神化的。即便是马跑的有那么快,人也不可能一天24小时骑在马背上奔波。
感谢这个时代吧,我发的这些文字,此时此刻全天下的人都能看到,理论是这样的,但是有几个人愿意看呢?
alison_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就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的字样,就必须按规定时间以每天300里的速度传递。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传递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天400里,500里,最快达到800里。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最快最好的马。这样,即使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拼命跑,也可以达到一天千里,但这对人和马的体力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甚至可以说一日千里或是八百里加急。对人和马都是不计得失的,人和马必须一直跑一直跑,人体力不支换人,马跑死了换马。八百里加急专门用来表示紧急情况下的信息传递。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高铁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和今天得高铁比起来,是两个不同级别的比较。在速度,携带的物品重量,经济效益,成本控制上高铁都是完胜古代的驿站得。
sylviezhan
在这里,我要唱个反调,中国古代根本没有“八百里加急”,最紧急的情况就是“六百里加急”,因为古代以马匹为脚力的情况下,日行八百里是不可能实现的。“八百里加急”的说法是受了电视和小说的影响给人造成的误解。
现在人常说,“八百里加急”起始于安史之乱爆发之时。从范阳到长安,三千里路程,玄宗于动乱爆发的第六天得到信息,也就是说其实一天跑五六百里的路程,可以推断,当时使用的其实是最为紧急的“六百里加急”。
到了明清时期,对速度的要求更为明确。重要且紧急的朝廷文件,加盖兵部印鉴,按照“三百里加急”或“四百里加急”,每天须在何时到达某地的驿站,都有明确规定,驿使不能有任何马虎,稍有耽搁就会受处分。尤其是“六百里加急”,更是要换马不换人,一路高喊着到达目的地,路上吃饭休息都是争分夺秒,就怕不能按时送达信息导致脑袋搬家。一般执行一次六百里加急,驿使真的要脱层皮。
在清代,很少使用六百里加急,一旦使用,那绝对是国家要事。地方上给朝廷送六百里加急的文件,不外乎两件事,一是疆土的陷落或收复,二是封疆大吏的出缺。如施琅攻下台湾、南京被太平军占领及后来的曾老九打下天京,都是用六百里加急给朝廷奏报信息。1872年正值同光中兴,满清政府重用汉族大臣,先后平底了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又和列强保持了暂时的和平关系,国内的洋务运动又开展得如火如荼。在此时,慈禧突然收到江宁发来的六百里加急,没打开就已经近乎情绪失控,不用猜就知道,是两江总督曾国藩出缺了。
梦梦周
我很生气,为什么就这几个回答,还是乱七八糟的凑数的呢?有的人根本不查询史料,就可以信口开河。
1:到底有没有八百里加急?
我来回答,从驿站的设立开始,就没有八百里加急的说法和例子,有的说同治皇帝给山东巡抚丁宝桢下了一道“八百里加急”,诛杀了安德海,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使用“八百里加急”。
这只是个民间故事,或者电视剧演绎而已,很多创作者都喜欢引用这个故事,你抄我来我抄你,和抗战片的徒手杀鬼子一样,没有史料证实这个事情,
关于丁宝桢杀安德海,很少有这方面的史料可查,清史稿·丁宝桢传只有一段话:“(同治)八年,太监安德海私出山东,矫称采办御衣。宝桢奏闻,即饬属严拿,获之泰安,讯实具奏,得旨就地正法,并随从太监人役等,斩绞如律。
上述史料没有任何反应八百里加急的信息,所以这里就引出了“驿站”这个词。
2:清朝的驿站的设置,这个嘛,容易查资料,
清代驿务的管理归属兵部的专设机构——车驾清吏司,任命官员七人,主管全国的驿站。同时又在紫禁城东华门附近设有专门机构,由满汉两大臣会同管理京师和各地的驿务联系,下设马馆,专管驿夫驿马,又设捷报处,收发往来公文和军事情报。
清朝设驿站计为1785处,京师设皇华驿,军机处公文上有其包封封套因而被后人叫驿站封。但由于这些封套上面又常常标注有“马上飞递”、“马递”等字样,人们依据这些标注的字样又习惯称马上飞递封、马封,规定日行三百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日行四百里、五百里,甚至六百里不等,
驿传系统主要负责两项工作:一是官员的交通。二是公文的传递,也是驿站工作中最为重要者。
清朝相比明朝,清朝驿站体系发展的最大亮点是向东北、北部、西北、西南边疆地区的延伸,由京师至广州的驿程距离是5604里,到昆明为5910里,再经昆明至中缅边境也不过7000里。雍正时期,清朝与准部对峙时,北路由京师到喀尔喀蒙古科布多前线的距离是6280里,西路到新疆哈密的距离约为7100里。也就是说,以京师为核心的7000里(约为3000公里)大概构成了清朝在雍正时驿程的最远距离,这个距离也是清朝在当时军事指挥的最大半径。但至乾隆中期,京师至拉萨、伊犁和喀什噶尔的驿站距离则超过了1万里。
3:驿站的大小问题
驿站根据交通原因有大有小,如果是交通枢纽,那么就会很大,比如西巩驿古城南北宽320米,东西长240米,城墙高12米,有东西两个城门,西巩驿见证了这一辉煌。当时,驿站内有28名差役,45匹马,年支银1600多两,可见这是一座规模比较大的驿站。
而小驿站呢?只有三间房而已,房子旁边有马棚,也就能养三四匹马的样子,配置是驿夫三人,马四匹,如下图。
3:驿站的距离。这个要重点讨论。
有一些人说驿站彼此距离20里地,这太可笑和荒谬了,又是道听途说得来的数据,
清朝驿站和明朝驿站设置差不多,先看下明朝驿站的设置,明代在全国皆建有驿站,称为驿递,每隔十里置铺,铺有铺长;六十里设驿,驿有驿丞。沿线每60-80里设一个驿站,全国共有驿站1936个。
想必大家看到了这个数据, 明朝是六十里设驿站,那么清朝是不是呢?这个咱们看下边的证据和资料,直接上图,
上图是大清驿站分布图,你可以大概看下,无论东西南北,驿站设置的距离差不多,没有出现太大的空层,只有在很荒漠的边陲具体才很远,这里没有显示驿站之间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距离,
在继续看下图,乾隆时期宁夏驿站统计图,这个图数据是真实可信的,他至今还保存在宁夏邮政博物馆里面,有附近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大部分驿站都是60,70里地居多,只有很偏远的地方才能达到100里靠上,所以清朝驿站的距离多远,具体不一,大概按照60里地比较靠谱,20里地一个驿站太密集,成本多,距离近,根本没有必要,所以20里是驿站的距离是假的,
因为当时马为主要交通工具,60里地,快马加鞭,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就够了,有了问题一定要明白,马长时间跑的话,达不到风驰电掣的速度,长途的话,20公里/小时,已经很厉害了。
4:清朝送文书的时限
清代规定了各省公文传递的时限,其中朝廷谕旨加急者为每天三百里,特急者为每天六百里。然“六百里加急”会累死驿卒、跑死驿马,若非紧急军情,很少使用。
综上所述:八百里加急是一句戏说,根据六百里加急引申出来的句子,说明情况很紧急的意思,即使真的有八百里加急,一天跑八百里,也完全不能跟现代化的今天对比,高铁一个小时就可以四百多公里,相当于一个小时八百里,
所以古今对比,完全没有可比性。
sayurin
好的,非非空回答!
在影视剧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画面:
屏幕上尘土飞扬,一位手持马鞭的骑手边挥舞着鞭子,边大声哟喝着:“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随即便见烟尘滚滚,骑者一闪而过。
镜头里的场景,就是所谓的“八百里加急”。比起高铁来,快倒是没它快,但若是论谁更“急”的话,肯定要比现在的高铁要急得多!
一,首先说说什么是八百里加急。
古代有四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三者不仅有着日行里程的区别,更在于信息事态的严重性。
一般来说,速度越快,对马的品质选择就越高。显而易见,八百里加急的马是跑的最快的良驹。
按每天跑十个小时计算,每小时的里程就是八十里,也就是40公里。这样的速度在当今遍地都是高速公路的情况下,也许不算什么。但是,在古代崎岖不平的官道上,纵使开着如今的越野车,平均每小时能跑40公里就算不错了!
那么,一天跑八百里路,人跟马不吃不喝、不休息吗?
古代人当然有办法?
为了保证皇命下达的畅通、军情传递的及时,各个朝代都设立了专门的信息传递机构,那就是驿站。
驿站是个综合性的派机构,它除了承担传递信息的职责外,还是负责接待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兼有邮局、高速服务区与招待所的功能。驿站里备有食品、马匹、驿差等,24小时待命,一旦快马来就必须承担接力棒的义务。
很多人对河南省驻马店市这个名字感到好奇,其实驻马店就曾是南北交通要冲中的著名驿站,并因南来北往的信使、官宦在此驻驿歇马而得名的。
在驿站里服役的人,一般叫做驿丁、驿夫,他们为了混口饭吃,在烈日之下,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在倾盆大雨之中,都毫无例外地要身背文书袋,匆匆奔驰在驿路上。明末的李自成,年轻时就是一名驿丁。
驿站的设置都是经过历朝历代科学设计、逐步完善的。一般情况下,官道上每隔 20 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的字样,就必须按规定以每天 300 里的速度传递。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传送的速度可达到每天 400 里、600 里、最快达到 800 里。
所以说,传递紧急文件时,如果马跑不动或跑不快了,到驿站后就赶紧换上备用快马,这样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二,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什么情况下使用八百里加急呢?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八百里加急”只是泛指,并不是说每天就必须要跑八百里、少一里都不行。如果遇到特殊天气,加上道路湿滑,就更没准儿了。
举个例子来说,唐玄宗后期发生安史之乱时,安禄山是在范阳(今北京一带)起兵作乱的,距离首都长安近三千里。
叛乱发生6 天之后,各路驿站送来的消息就到了唐玄宗那里。可见,当时的传递速度达到了每天 500 里。这样子速度,在古代简直是不可想象。
同样在唐玄宗时,用“特快专递”为杨贵妃从岭南往长安输送荔枝,速度应该也慢不了多少。否则的话,荔枝到了杨贵妃口中,已是馊臭难闻了。
为了杨贵妃的口欲,当时如果有一千里加急,我想唐玄宗也一定毫不吝啬的启用。
实际上,仅仅靠人马一天行八百里,已经是达到了极限。所以每到一个驿站,就会换人换马。
要说做驿使也不容易,风吹日晒不说,仅仅是马匹快速奔跑的颠簸,一般人就受不了。所以,有些人到了驿站,就已经累得不像样,甚至下了马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另外,这个行业还有生命危险。在古代,但凡八百里加急就是非常紧急的状况,所以一路要喊话清理通道,那就给恶人或敌方的眼线带来了可乘之机,他们如果躲在暗处放冷箭,那重要的信件就会被劫去,信使也可能会表命。
后记
八百里加急相当于咱们现在的特快急件,为了保证最短时间内送达,人的吃喝全在马上,中途不得有片刻停留。当一份急件送到目的地时,甚至连马都有可能累死。而送信人如果体质差的话,也会因为劳累过度而亡。
因此,除了边关告急、某地发生大规模的聚众造反等严重危害国家安全之事,一般不会用八百里加急送信。至于某地发生各种严重的天灾甚至地震,也最多启用六百里加急。
当然,在交通及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下,这八百里加急早已蒙上尘埃。如今的网购,数千里之遥的物品,仅仅一两天就可到达。
所以,时代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会不一样。比如说,我们和万里之外的人通话、视频,现在觉得是司空见惯,可若是放在古代,则完全不可想象!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的点评!
包子草莓
800里加急?
连想都不要想!古代虽然口口声声地喊着我们的战马速度很快,我们的驿站速度很快,甚至能够快到800里加急,但这个数据绝大多数都是虚数。
事实上,800里加急是很难实现的一件事情。
这是古代的速度极限。
首先我们要明白在古代是没有火车飞机的,如果想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去,理论上来说只有两种方法:
第1种方法:走陆路。
这个陆路要么你就正常走,要么就是小步快跑,再要么就是骑着马或者牵头骡子来帮自己负担重物。
第2种方法:走水路。
要么乘坐着小船,要么就来一艘大船,但是水路的局限性更大,因为走到北方再碰巧赶到了冬天,水路是行不通的。即便是在南方,如果水路是逆行而上的话,也是行不通的,只有顺流而下才能够走水路。
除了这两种方式之外,其实还有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更为特殊,那就是飞鸽传信。
飞鸽传信有一个极大缺陷就是飞鸽自身的不稳定性,毕竟动物只是动物,想让动物完成人安排的任务,难度极大。
如果飞鸽跑丢了,且恰好传递的信息特别重要的话,那损失就很大了。所以古代但凡遇到什么特殊的事情,尤其是从朝廷的角度出发,比如某个地方闹饥荒了,再比如某个地方发生战乱了,这个时候必须通过驿站的方式进行传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陆路。
那既然如此速度,自然而然的就容易达到一个极限值。这个极限值,一般情况下达到400里左右就差不多了。
我们对照历朝历代的文献来看,不难发现古代一旦需要传递的事件特别重要或者时间特别紧急的时候,就会在这个文献上面做出明确的数字规定,比如每天以300里的速度传递。
除此之外如果遇到更紧急的情况,400里600里也是有可能的,而像800里加急基本不太可能,因为在古代文献当中很难有做到800里加急的文件传递。
我们以唐朝为例,唐朝的一些文献中就曾经说过驿站的作用以及送信件的人每天需要往返的行程。
按照当时唐朝相关的规定来看,普通的马一天最少需要跑180里左右。也就是说,如果遇到一封加急信件,但是这封加急信件的内容或者传递的信息并没有想象的那样重要的话,那么一天跑180里就差不多了。
除此之外,根据不同的情况也会有不同对等的要求。
尤其是叛乱、病变或者有大量流民的时候,这个最高值也不过是600里左右而已。
安禄山在叛乱的时候,唐玄宗居住的地方与安禄山叛乱的地方间隔了3000里左右,在这3000里的信息传递过程中,6天时间唐玄宗才知道安禄山想要反叛。当时的信息传递已经达到了整个唐朝的最巅峰时。因为安禄山反叛对于整个唐帝国而言带来的意义不言而喻,即便如此,唐朝的驿站就算是拼了命,送件人也只能达到每天500~600里左右而已。
千万不要小瞧这个数据,我们可能说一天五六百里路,这个距离实在是太短了,别的不多说,我骑辆摩托车,一脚油门下去几个小时就达到了。这些官员达不到的速度和距离,虽然说古代贫穷落后,但是基础设施也不至于这么差,举全国之力为什么每天往返的距离还是这么短呢?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有两点:
第1点:地理位置的巨大模糊和不确定性
大家要注意,虽然古代的时候,尤其是封建王朝统治时期,各种各样的驿站以及驿站的标准规格都有了,但是根本不能保证一条路是能够从头走到尾的。中间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而这些问题经过信息的实时传递就会出现更大的破绽。
举一个简单例子,比如古代的时候,某个驿站出了点差池,导致这个驿站关门了,就需要走到这个驿站之后,再左拐几十里才能到下一个驿站,而这件事情事发突然刚汇报给皇帝,皇帝那边还没有拿出具体的文献或者文献中又忘记标记了,一来一回的折腾送文件的人,就很容易耽误大量时间。
第2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有限
我们以唐宋元明清任何一个朝代来讲,想要短期之内把这封信件送过去,怎么送?
只能通过人力的方式送,除了人力的方式之外,唯一可介入的可能就是周边能够拿得到的动物。比如挑选几匹好的战马,并且把这些战马做上标签,每隔一段时间就换一批。
除了这些方式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方式能够加快速度呢?
答案是没有。或者说几乎没有。
在这种情况之下极大的限制住了文件的传递速度和传递效率,最终带来的结果就是一封信可能需要来回折腾个三五天才能够送到皇帝或者朝廷的手中。
送公文的具体流程。
大家要注意一点,古代但凡触及到800里加急或者与800里加急相类似的字词,一般情况下是送文件。
换句话来说除了文件之外送其他东西很难实现800里加急。
为什么?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南方生产了一个水果,这个水果的重量就达到了800斤,好,你拿着这个800斤的水果800里加急能送到吗?
当然送不到。
而且从古至今很少有无聊的皇帝通过800里加急来送一些无关重要性的食物或者蔬菜。
当然唐朝可能是个例外,毕竟杨贵妃曾经用过驿站的马送过荔枝。换句话来说800里加急也好,还是其他的运作流程也好,但凡是紧急物品,一般都是个文件,文件里面写好了内容给皇上或者朝廷送去。那再送这些文件的时候,有没有具体流程呢?
答案是有的,一般情况下要先判断一下这个文件的重要性,如果是特别重要,重要到了极限值,那么送文件的官差就需要备用两匹马或者三匹马。这几匹马是同行的,其中一匹马上可能装着粮食再或者这些粮食都放在了官差的背上,每骑一段时间就会换一匹战马。
除此之外,各个驿站也都计算好了精准时间,并且驿站里面养了很多体型健壮的马匹,到了驿站就换一匹马继续骑,这样通过不间断的来换战马来保证文件能够有效传递。
但是有时候不单单是要换战马还会有换官差的情况,比如从云南这个地方运一封文件送到北京去,但是任务特别紧急,云南送文件的这个官差在到了某一个驿站的时候,突然坚持不住晕倒了,那怎么办?
总不能等这个人醒了,然后身体恢复的差不多了,再把文件送过去吧,紧急文件而且尤其是加了红色血渍的文件,那可是人命关天的,所以需要再紧急召唤另一位官差进行一个简单的交接仪式,把文件抓紧时间送到北京去。
800里加急的几大优势:大家要注意,但凡是标记的800里加急的文件,在运送的过程当中都会享有很多的特权。
第1点特权:绿营好汉是万万不敢动念头的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的时候尤其是某些特殊时期,治安是非常不好的,甚至有一些人在拦路打劫。拦路打劫的时候真急了眼,不管你是什么人,只要他们想打劫那跑都跑不过去。
就类似于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一样,如果你不能够留下足够的买路财让这些绿营好汉感到满意,可能他们就拿起大砍刀来分分钟就了结了你。
但是800里加急,他们绝对不敢碰,为什么?
因为一旦劫持,甚至哪怕只是怠慢800里加急送件的人,导致送件的过程当中出现了时间偏差的话,那么与之相关联的人,最轻也得关进监狱,严重的可能直接来个诛灭三族,甚至诛灭九族。
800里加急就如同免死金牌一样,一般人是慢慢不敢动了。
第2点:送信的人可能会迎来仕途上的飞黄腾达大家要明白一点,信谁都可以送,但又不是谁都能送的。
虽然送信非常辛苦,但是在送信的过程当中,你可能会见到意想不到的人物,比如这封信是送给朝廷一个大臣的,在送信的过程中,这个大臣找你问话,如果你能够对答如流,又或者引起了朝廷中皇帝的注意力,一旦你做到了这一点,你就会发现送信非但能够让自己仕途飞黄腾达,而且还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但是也注意一点,一旦这个信不能够按时按点的送到朝廷当中,那么也就是你的死期了,对应不同朝代,对此都有极其严厉甚至苛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