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是一部什么长篇小说
方小康
2.长篇小说
小说的一种样式。篇幅长,容量大,情节复杂,人物众多,适于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物的成长历程,并能反映某一时代的重大事件和历史面貌。在篇章结构上,一般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成许多章节;篇幅特别长的,还可以分为若干卷或部、集等。如《红楼梦》、《人间喜剧》等等。
小说的一种.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情节复杂,人物众多.能够在比较广阔的范围内多方面的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因此优秀的长篇小说常常被称为"时代的百科全书."长篇小说的特点:1.广泛的确反映社会生活.2.多方面的描写人物性格.3.有复杂的情节和结构.
晓书斋
一成为第1259位粉丝
呼兰河传主要写了20世纪20年代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呼兰,以及普普通通的人的普普通通的生活,是作者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城作传。呼兰河传的简介如下:
呼兰河传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
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萧红写作呼兰河传的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末期,而呼兰河传故事发生的时间应该是20世纪10年代中期前后,那时,日军还未侵略中国。呼兰河传单本的创作,于1938年开始于武汉,1940年完成于香港。
艺术特色:
呼兰河传有三重视角,一个是童真童趣的儿童视角——“我”,孩子看不清事件的内涵,于是产生了“陌生化效果”;一个是成年叙述者视角,叙述者是处在一种超然的境界,与小说中人物保持着距离;第三个是萧红视角,萧红视角是居高临下的;
原贴:呼兰河传主要内容50字
Sagase
还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全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感动了一代人,可视作她的代表作,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导演吴贻弓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也获得了巨大成功《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初版1960年
bluesky23
《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他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主人公英子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一段上个世纪初北京人的生活。
这个是小学五年级《城南旧事》的简介,课本并收录了书中的片段冬阳 童年 骆驼队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 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选自《城南旧事》序言) ”!
百科里是这样介绍的: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初版1960年。全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可视作她的代表作。导演吴贻弓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也获得了巨大成功,还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感动了一代人。
内容简介:
它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睦的一家。《城南旧事》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 “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它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二十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来大学生回了老家,再也没回来。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后来,被赶出家门的兰姨娘来到英子家,英子发现爸爸对兰姨娘的味道不对,英子很伤心,想了一个办法,把兰姨娘介绍给德先叔,使他们俩相爱,最后他们一起乘马车走了,爸爸很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宋妈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英子随着爸爸的离开,真正地体会到了自己的责任,真正的长大了。 小英子作为一个主要人物出现在影片中,当她发现大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时,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灵就愈发显得孱弱。缠绕在影片中那种无往不复的悲剧轮回也就更加令人触目和深省,这也正是影片显得丰富厚重的关键之笔。
毛孩有福气
长篇小说字数:十几万字的(这算是长篇小说字数的底线了),更有上百万字甚至几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如此长篇小说还可分为小长篇(一般的在十几万到三十万字间),中长篇(一般的是五六十万字),大长篇(一般要在八十万字以上),超长篇(一般的要达到一百五十万字)巨长篇(往往是几百万字数的,像二百多万字,三百多万字甚至过五百万字的)。
只要这本小说反映的事情很多,内容很丰富,字数也够的话就算是长篇小说了。不限类型。长篇小说,小说的一种样式。是篇幅长,容量大,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结构宏伟的一类小说。
原贴:什么是长篇小说
血狼湖
第一章:写呼兰河的自然风光以及它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那是一个既僻远又热闹的小城,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大泥坑",它常常淹死一些禽兽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治。有的说应该拆墙,有的说应该种树,但没有一个人说要填平的,尽管填坑并不难,可却没一个愿意。
第二章:写当地人们"精神上的盛举"——风俗民情。一共五节,第一节写"跳大神";第二节写七月十五鬼节的河灯;第三节写台子戏;第四节写庙会;第五节小结,这些盛举都是为鬼而做的,只是跳秧歌是为活人预备的。
第三章:写祖父与祖母。我的祖父已年近七十,他是一个慈祥、温和的老人,家里面只有祖父最关心我,他常教我读诗,带我到后花园游玩,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的动了,祖父就拉着我,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穷的快乐。
第四章:写“我”家,共五小节,每个小节就是一个完整的言说序列。该章节,从“我家”的后面转到前面,以“一进大门”的正面视角为观察点,勾勒前院的整体格局,并按相应的空间顺序,逐一点出几户人家:养猪的、漏粉的、拉磨的、赶车的。
第五章: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她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成天乐呵呵的,可胡家想给她个下马威,总是无端打她,左邻右舍也支持胡家的行为,都说应该打。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人的话,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只见她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去了。
第六章:我有一个亲戚叫"有二伯",他是个老光棍,性情非常古怪,同人不大爱打腔,却喜欢同石头、麻雀、黄狗谈天。听祖父讲,二伯三十年前就到了我家,日俄战争时,多亏有二叔在,才守住了家,他最怕人骂他"绝后",只要听到有人这样骂他,就会伤心的大哭起来。
第七章:人们都管拉磨的那个邻居叫"冯歪嘴子",他不但会拉磨,还会做年糕。然而,冯歪嘴子的幸福生活遭到了邻人们的羡慕和嫉妒,大家都说王大姐坏,谣言层出不穷,冯歪嘴子受尽了人们的冷嘲热讽。
过了两三年,王大姐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因难产死去,冯歪嘴子常常含着眼泪,但他看到两个孩子,“大的孩子会拉着小驴到井边去饮水了,小的会笑了,会拍手了,会摇头了。给他东西吃,他会伸出手来拿。而且小牙也长出来了。”“微微一咧嘴笑,那小白牙就露出来了。”呼兰河传到此结束。
原贴:呼兰河传七个章节主要内容
自由鱼Violitta
长篇小说
小说的一种样式。篇幅长,容量大,情节复杂,人物众多,适于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物的成长历程,并能反映某一时代的重大事件和历史面貌。在篇章结构上,一般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成许多章节;篇幅特别长的,还可以分为若干卷或部、集等
原贴:什么是长篇小说??
岁月磨坊
《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他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主人公英子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一段上个世纪初北京人的生活。
这个是小学五年级《城南旧事》的简介,课本并收录了书中的片段冬阳 童年 骆驼队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 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选自《城南旧事》序言) ”!
百科里是这样介绍的: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初版1960年。全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可视作她的代表作。导演吴贻弓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也获得了巨大成功,还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感动了一代人。
内容简介:
它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睦的一家。《城南旧事》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 “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它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二十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来大学生回了老家,再也没回来。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后来,被赶出家门的兰姨娘来到英子家,英子发现爸爸对兰姨娘的味道不对,英子很伤心,想了一个办法,把兰姨娘介绍给德先叔,使他们俩相爱,最后他们一起乘马车走了,爸爸很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宋妈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英子随着爸爸的离开,真正地体会到了自己的责任,真正的长大了。 小英子作为一个主要人物出现在影片中,当她发现大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时,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灵就愈发显得孱弱。缠绕在影片中那种无往不复的悲剧轮回也就更加令人触目和深省,这也正是影片显得丰富厚重的关键之笔。
很全面了,希望你能满意。
冈萨雷斯
读呼兰河传有感
向倬贤
早听妈妈说过,读完呼兰河传就像看了一部悲剧结尾的电视剧一样让人难以释怀,总想找人说说,总想找人分担分担。
暑假来临之际,我就迫不及待地阅读了这本书。文章一开始就写“严冬封锁了大地”,在这样的季节里,地皮冻裂了,人手冻裂了,就连小狗也冻得整夜整夜地叫,最直接的景物描写,一下就带我走进了寒冷的呼兰河小城,在这个小城里生活着一群平凡而又无知的人,他们照着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而思索,而生活。跳大神,唱大戏,放河灯,他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鬼神身上,一年四季他们老老实实地接受苦难加注在身上的考验,风霜雨地,受的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着自然的结果。尽管每个人的人生都在禁受着一年四季的考验,但至少也该有奋斗和抗争吧,又怎么可能逆来顺受呢?可见呼兰河小城它就是一座没有思想和精神的死城,即使天上的太阳有时显得特别大,那也是没有温暖的。
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依然是祖父和祖父的园子,祖父就像那仅剩的一缕阳光,温暖着作者幼小的心灵,在这个园子里,作者就像那园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蝴蝶……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成长;在这个园子里作者的世界绝不是那房子里的狭窄世界,而是宽广的;在这个园子里作者的笑声不知有多大,自己都会感到震耳了。在这里,“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童年永远是最纯真,最美好的岁月,即便是作者后来有悲凉凄苦的人生,但这些美好的回忆依然温暖着她,支撑着她。
小说最让我心情低沉的是小团圆媳妇之死,作者虽没有具体写她挨打的过程,可是那“不分昼夜,一直哭很久……”可见她禁受了怎样的摧残和毒打。到后来不哭了,愚昧而又迷信的婆家人左次右番地请胡仙,跳大神,闹神闹鬼,周围的人也说长道短,说死说活的,只到把十二岁的小团圆媳妇整死。小说中另一个让我佩服的人物就是冯歪嘴子,他是个敢于追求又敢于抗争的勇敢者,当不幸降临,他失去了最爱的妻子还要抚养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左邻右舍都说他这回可非完不可时,他却照常地活在世界上,照常地负起他那份责任。他就像是注入呼兰河小城的一股新鲜血液,让人振奋,让人改变,让人不向命运低头。
“从前那后花园的,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物是人非,人去楼空,好一派荒凉凄惨的景象。这让我想去李清照词
原贴:呼兰河传主要内容50字
僵尸小白
小说的一种。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情节复杂,人物众多,能够在比较广阔的范围内多方面的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因此优秀的长篇小说常常被称为“时代的百科全书。”长篇小说的特点:1.广泛的确反映社会生活。2.多方面的描写人物性格。3.有复杂的情节和结构。
原贴:什么是长篇小说
yali
原贴:什么是长篇小说
lilly_ying
小说的一种。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情节复杂,人物众多,能够在比较广阔的范围内多方面的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因此优秀的长篇小说常常被称为“时代的百科全书。”长篇小说的特点:1.广泛的确反映社会生活。2.多方面的描写人物性格。3.有复杂的情节和结构。
原贴:什么是长篇小说
萌小兔和熊先森
第一章:呼兰小城并不怎么繁华,只有两条大街。十字街上有着饰店、布店、油盐店、菜店、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东二道街上有火磨,有学堂,有碾麻房、豆腐房、染缸房、扎彩铺。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大泥坑”,它常常淹死一些骡马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治。有的说应该拆墙,有的说应该种树,但没有一个人说要填平的,尽管填坑并不难。地居边陲的呼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街第二章:呼兰河的精神盛举——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逛庙会。人有病就跳大神,敲鼓、杀鸡,人们都赶来看。七月十五鬼节,呼兰河上放河灯,和尚道士在河沿上打起场子做道场。人们倾城而出到河沿上去观河灯。每当丰收或干旱不雨,就要唱台子戏来求雨或谢龙王。一到唱戏接姑娘唤女婿,热闹得很。场上打架的,吵架、调情的,看热闹的,戏不一定要看,戏场是一定要去。庙会上,人们虔诚地在爷爷庙跪神,到娘娘庙求子。庙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货物、玩具,各样好吃的。这些盛举都是为鬼而做的,并非为人而做的。 第三章:我的家是寂寞的,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快七十了。我的童年生活是寂寞的。我家的花园是荒凉的。家里面只有祖父最关心我,我寸步不离他,他常教我读诗,带我到后花园游玩,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穷的快乐。第四章:我们有几家邻居,西边的一间破草房租给一家喂猪的;还有一间草房租给一家开粉坊的,他们常常一边晒粉、一边唱歌,过着很快乐的生活;厢房里还住着个拉磨的;粉坊旁的小偏房里还住着个赶大车的胡家。跳大神是为了治病,但那唱词冷森森,越听越悲凉第五章: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她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成天乐呵呵的,可胡家想给她个下马威,总是无端打她,左邻右舍也支持胡家的行为,都说应该打。胡家就越打越凶,时间也越打越长,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人的话,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洗澡时,很多人来看热闹,只见她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去了。 第六章:我家的亲戚有二伯,他是个老光棍,性情非常古怪,同人不大爱打腔,却喜欢同石头、麻雀、黄狗谈天。听祖父讲,有二伯三十年前就到了我家,日俄战争时,多亏有二叔在,才守住了家,他最怕人骂他“绝后”,只要听到有人这样骂他,就会伤心的大哭起来。第七章:人们都管拉磨的那个邻居叫“磨官冯歪嘴子”,他不但会拉磨,还会做年糕。有一次,我去磨坊买年糕,看到里面炕上躺着一个女人和一个小孩,原来冯歪嘴子成家了,那女人就是同院老王家的大姑娘王大姐。然而,冯歪嘴子的幸福生活遭到了邻人们的羡慕和嫉妒,大家都说王大姐坏,谣言层出不穷,冯歪嘴子受尽了人们的冷嘲热讽。过了两三年,王大姐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因难产死去,冯歪嘴子常常含着眼泪,但他看到大儿子已会拉驴饮水,小儿子也会拍手笑了,他就不再绝望。在儿子身上,他看到了活着的希望。呼兰河传 - 相关评论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茅盾萧红的呼兰河传,1937年冬天在武汉动笔,1940年冬天在香港完成。呼兰河传对呼兰河城的散落追忆,植根于萧红在寂寞中道出的言说。这种言说,塑造了属于萧红个人的“新方言”。——文贵良萧红在香港写的呼兰河传感人至深,我阅此书后,径去浅水湾她墓前凭吊一番,深恨未能得见此才女。——金庸呼兰河的人们默默忍受着风霜雨雪在现代文学史上,萧红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她从生存本身意义上展现人们的生存困境,视角独特,她的文字成为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绝品。 呼兰河传以梦幻般的笔法勾画了一个平静而饱含幽怨的寂寞世界,宛如掠过无声黑夜的璀璨极光,堪称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永垂不朽的经典之作。呼兰河传是一串凄婉的歌谣组成的梦幻诗篇。萧红把自己对生命的体验与感悟,孤独与忧伤、寂寞与怅惘,真诚地
融入一篇篇追忆,透过浑朴简婉的笔调与洗尽铅华的轻淡词句,愈发烘衬出那个幽暗、冰冷的、令人窒息的时代……呼兰河传是作者在阅历了人生之后写的一本童年回忆录。她在这部长篇小说里,不仅以朴实细腻的笔法,描绘了自己的童年生活,而且也真实生动地勾勒出故乡人民的生活场景。她用素描的手法,朴素地描绘出东北农村那种富有地方色彩的风俗画。她鞭答了那些愚昧保守但又自得其乐的农民身上的弱点,歌颂他们之中那些勇敢善良、追求自己幸福的人们。除此之外,她还毫不留情地描绘了我国农村由于长期受到封建主义思想的统治而造成的种种弊病:盲目地反对革新和大多数人的甘愿当看客,以及喜欢虐待违反传统习惯的人与事,非常轻视做人的基本权利而可笑地敬鬼神。她一方面描绘出这种令人窒息的生活,另方面又留恋自己记忆中的童年,对儿时的生活流露出一种牧歌式的情调。呼兰河传 - 版本介绍1.呼兰河传1941年,桂林上海杂志图书公司出版。
2.呼兰河传1942年,桂林松竹社再版。
3.呼兰河传1947年,上海寰星书店出版。该版收有骆宾基的萧红小传和茅盾的〈呼兰河传〉序。
4.呼兰河传1954年,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
5.呼兰河传1979年12月,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6.呼兰河传1980年代(具体年月不详),香港新文学研究社出版。繁体竖排。
7.呼兰河传1987年5月,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
8.呼兰河传(连环画版)1990年,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绘画者——侯国良。该书获第三届连环画金奖。
9.呼兰河传·生死场1993年9月,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呼兰“萧红文化节”丛书一种。
10.呼兰河传1996年4月,沈阳沈阳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七卷本“萧红作品精粹”中的一卷。
11.呼兰河传2000年7月,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丛书中的一种。
12.呼兰河传2001年1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新文学碑林”丛书中的一卷。
13.呼兰河传,2001年11月,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该书为中国戏剧出版社“中国现代名家名作文库”丛书“萧红卷”一种。该卷的呼兰河传实际是萧红作品的合集,收录了萧红的部分小说和散文。
14.呼兰河传2003年1月,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该书为“现当代名家游记散文摄影珍藏版”丛书中的一卷。
15.呼兰河传2003年8月,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该书为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纪念珍藏版”。
严格按照呼兰河传中描写恢复的萧红故居16.呼兰河传2004年1月,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为浙江文艺出版社的“世纪文存摩登文本”丛书一种。
17.呼兰河传2004年5月,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为“现代文学名家纪念馆”丛书中的一卷。
18.呼兰河传·小城三月2004年9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复旦大学出版社“经典文库”丛书一种。
19.呼兰河传2005年1月,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为“现代文学经典文库”丛书中的一卷。
20.呼兰河传2005年1月,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为百花文艺出版社的“现代文学名著原版珍藏”丛书一种。复制了1947年上海寰星书店出版的呼兰河传。
原贴:呼兰河传七个章节主要内容
暗香迷茫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本文中,我为大家整理了呼兰河传的主要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呼兰河传主要内容
呼兰河传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东北小城呼兰的种种人和事,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
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
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呼兰河传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原贴:呼兰河传主要内容50字
水杯lfj
呼兰河传主要写了20世纪20年代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呼兰,以及普普通通的人的普普通通的生活,是作者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城作传。呼兰河传的简介如下:
呼兰河传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
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原贴:呼兰河传主要内容50字
我就爱chan
第一章:写呼兰河的自然风光以及它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那是一个既僻远又热闹的小城,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大泥坑",它常常淹死一些禽兽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治。有的说应该拆墙,有的说应该种树,但没有一个人说要填平的,尽管填坑并不难,可却没一个愿意。
第二章:写当地人们"精神上的盛举"——风俗民情。一共五节,第一节写"跳大神";第二节写七月十五鬼节的河灯;第三节写台子戏;第四节写庙会;第五节小结,这些盛举都是为鬼而做的,只是跳秧歌是为活人预备的。
第三章:写祖父与祖母。我的祖父已年近七十,他是一个慈祥、温和的老人,家里面只有祖父最关心我,他常教我读诗,带我到后花园游玩,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的动了,祖父就拉着我,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穷的快乐。
第四章:写“我”家,共五小节,每个小节就是一个完整的言说序列。该章节,从“我家”的后面转到前面,以“一进大门”的正面视角为观察点,勾勒前院的整体格局,并按相应的空间顺序,逐一点出几户人家:养猪的、漏粉的、拉磨的、赶车的。
第五章: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她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成天乐呵呵的,可胡家想给她个下马威,总是无端打她,左邻右舍也支持胡家的行为,都说应该打。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人的话,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只见她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去了。
第六章:我有一个亲戚叫"有二伯",他是个老光棍,性情非常古怪,同人不大爱打腔,却喜欢同石头、麻雀、黄狗谈天。听祖父讲,二伯三十年前就到了我家,日俄战争时,多亏有二叔在,才守住了家,他最怕人骂他"绝后",只要听到有人这样骂他,就会伤心的大哭起来。
第七章:人们都管拉磨的那个邻居叫"冯歪嘴子",他不但会拉磨,还会做年糕。然而,冯歪嘴子的幸福生活遭到了邻人们的羡慕和嫉妒,大家都说王大姐坏,谣言层出不穷,冯歪嘴子受尽了人们的冷嘲热讽。
过了两三年,王大姐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因难产死去,冯歪嘴子常常含着眼泪,但他看到两个孩子,“大的孩子会拉着小驴到井边去饮水了,小的会笑了,会拍手了,会摇头了。给他东西吃,他会伸出手来拿。而且小牙也长出来了。”“微微一咧嘴笑,那小白牙就露出来了。”呼兰河传到此结束。
扩展资料:
呼兰河传作于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作者是天才而短命的女作家萧红。
这部小说描写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小镇呼兰(哈尔滨市呼兰县)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
小说的语言洗炼,毫无刻意雕饰的痕迹,一般都是口语化的语言、很短的句子,而且还运用了一部分当地的俗语,更是增强了语言的描摹功能,很有表现力,使得描写人物、事件、景物非常生动而形象,读者很容易就进入了小说的境界,而且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开篇这几句“严寒把大地冻裂了。人的手被冻裂了。天再冷下去:水缸被冻裂了;井被冻住了。”几乎都是口语。再看这一句: “那粉房里的歌声,就像一朵红花开在了墙头上。越鲜明,就越觉得荒凉。” 独特的比喻和意象,增强了语言表现力。
参考资料:
原贴:呼兰河传七个章节主要内容
katherineh
她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但也是寂寞的,她的活动地就是后院的那个大花园。在这座大花园里,作者和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干活,童年的生活充满了乐趣。萧红在离开家乡来到香港后,她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用自己那轻盈的文笔写下了这篇文章,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但处处是故事。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
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扩展资料:
呼兰河传,叙述以“呼兰河”为中心场景的乡土人生的小城故事,展示的是“北中国”乡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即20世纪10年代中叶前后小镇民众的生态与心态,是一曲国民灵魂改造的挽唱。
呼兰河小城的生存环境封闭窒闷,死气沉沉,除了老胡家的大孙子媳妇“跟人跑了”和有二伯提及的“俄国毛子”这一出一进外,基本上是与外界处于完全隔离的状态。这样偏远闭塞的生存环境必然带来小城物质生活的原始落后以及芸芸众生精神世界的愚昧麻木,而芸芸众生的精神麻木又反过来加剧了小城生存空间的封闭落后。二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呼兰河传有三重视角,一个是童真童趣的儿童视角——“我”,孩子看不清事件的内涵,于是产生了“陌生化效果”;一个是成年叙述者视角,叙述者是处在一种超然的境界,与小说中人物保持着距离;第三个是萧红视角,萧红视角是居高临下的,读者可能看不见她,但她随时会出来发议论,有时连议论也不发,但读者可以感觉到萧红的情感波动。
参考资料来源:
原贴:呼兰河传主要内容50字
nokiswife
主要内容:呼兰河传共七章,第一、二章对呼兰河城风情的描绘,第三、 四章是“我”童年的回忆,展现“我”在呼兰河城度过的童年时光。第五、六、七章则是由景物转到人物,写出了团圆媳妇、冯歪嘴子、有 二伯等一系列悲惨的故事。
拓展资料:
1、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2、呼兰河传主题思想:小城故事——国民灵魂的挽唱。呼兰河传,叙述以“呼兰河”为中心场景的乡土人生的小城故事,展示的是“北中国”乡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即20世纪10年代中叶前后小镇民众的生态与心态,是一曲国民灵魂改造的挽唱。
3、呼兰河传有三重视角,一个是童真童趣的儿童视角——“我”,孩子看不清事件的内涵,于是产生了“陌生化效果”;一个是成年叙述者视角,叙述者是处在一种超然的境界,与小说中人物保持着距离;第三个是萧红视角,萧红视角是居高临下的,读者可能看不见她,但她随时会出来发议论,有时连议论也不发,但读者可以感觉到萧红的情感波动。
原贴:呼兰河传主要内容50字
小早
这个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我觉得这篇小说不太好概括,不过根据我的想法来写主要内容应该这样:先写祖父和祖母,再从各个角度去描写呼兰县的荒凉,接着写小团圆媳妇死亡的事情,然后写有二伯的故事,再写磨倌冯歪嘴子,最后交代故事结局。
我的主要内容概括:共59字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原贴:呼兰河传主要内容50字
揪揪线小姐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初版1960年。全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可视作她的代表作。导演吴贻弓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也获得了巨大成功,还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感动了一代人。
布丁
呼兰河传有三重视角,一个是童真童趣的儿童视角——“我”,孩子看不清事件的内涵,于是产生了“陌生化效果”;一个是成年叙述者视角,叙述者是处在一种超然的境界,与小说中人物保持着距离;第三个是萧红视角,萧红视角是居高临下的,读者可能看不见她,但她随时会出来发议论,有时连议论也不发,但读者可以感觉到萧红的情感波动。[9]
1、儿童视角的“陌生化效果”
萧红儿童视角的使用,是从艺术的角度来考虑的,因为儿童视角可以达到“陌生化效果”。儿童感受世界的混沌性、单纯性往往更能接近事物的真相,看到成人看不到或不愿看到的隐秘世界,也能看到被成人忽略或遮蔽的生活细节。
在呼兰河传中,众人都说小团圆媳妇有病,抓来公鸡,烧了开水,要用大缸给团圆媳妇洗澡。只有“我”说:“她没有病,她好好的。”并且跟小团圆媳妇一起玩,“‘我’给她一个玻璃球,又给她一片碗碟,她说这碗碟很好看,她拿在眼睛前照一照。她说这玻璃球也很好玩,她用手指甲弹着。”小团圆媳妇“看见‘我’,也还偷着笑”,并且孩子气地对“我”说:“等一会你看吧,就要洗澡了。”两个孩子哪里知道“洗澡”会把命洗没了。还有,小团圆媳妇的辫子分明是她婆婆剪掉的,但是“她的婆婆说这团圆媳妇一定是妖精。就说,睡了一夜觉就自己掉下来了。”所有人都相信婆婆所言,而“我”却说:“不是的,是用剪刀剪的。”
“我”和小团圆媳妇是儿童之间的交流,从而暴露了小团圆媳妇“没有病”和头发是婆婆“剪下来的”真实,儿童看不到或者说预料不到事情发展的残酷和恐怖的结局,造成对成人内心世界的遮蔽,达到了“陌生化效果”。而读者在这距离中有了思索的空间,反而使恐怖事件更加触目惊心。萧红小说儿童视角的运用,制造出惊愕和新奇感,从而看到人间的真面目。儿童视角还可以使异常沉重的悲剧有了一丝轻松,也达到了一种陌生化。如“我”看到有二伯被父亲打倒在地上,“有二伯就这样自己躺着,躺了许多时候,才有两个鸭子来啄食撒在有二伯身边的那些血。那两个鸭子,一个是花脖,一个是绿头顶。”有二伯挨了打,受了气,没有地方发泄,就骂狼心狗肺的“兔羔子”,在“兔羔子,兔羔子……”的骂声中,“于是‘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了大白兔,‘我’听见有二伯说‘兔羔子’,‘我’想到一个大白兔,‘我’抱着那大白兔,‘我’越看越喜欢,‘我’一笑笑醒了。”从儿童轻松、喜悦的叙述中,更加感受到有二伯凄惨的命运。
呼兰河传中写“我”看到冯歪嘴子一家,数九寒天屋里水盆都结了冰,新生的孩子没有衣服穿,只能盖着面袋睡觉。“‘我’想那磨房的温度在零度以下,岂不是等于露天地了吗?这真是笑话,房子和露天地一样。‘我’越想越可笑,也就越高兴。”儿童视角的“越想越可笑”的“陌生化”描写,更使读者感到一种无法遏制的悲哀。
用儿童视角进入历史,感知呼兰小城,可以呈现出生活的原生态:“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的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在这里,大自然特别孩子气,“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自由自在。对祖父的描写也是为了表现这种自由自在,祖父在萧红眼里,也是一株自然生长的植物。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遇到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你看天空飞个家雀”。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帽给取下来了。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边,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他说:“家雀叼走了你的帽啦。”大自然和祖父的自然状态与折磨小团圆媳妇的杀人者和“看客”形成鲜明对照。[9]
2、成人叙述者的超然与“间离”
成人叙述者是超然视角,对呼兰河人无视生命的现状表现出一种与己无关的态度:“他们对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地长大,长大了就长大,长不大就算了。”如写卖豆芽菜的王寡妇儿子死了的情形:“忽然有一年夏天,她的独子到河边去洗澡,掉河淹死了。虽然她从此以后就疯了,但她到底还晓得卖豆芽菜,她仍还是静静地活着,虽然偶尔她的菜被偷了,在大街上或是在庙台上狂哭一场,但一哭过了之后,她还是平平静静地活着。”
染房里两个徒弟为了争一个女人而死了人:“其中一个把另一个按进染缸子给淹死了。死了的不说,就说那活着的也下了监狱,判了无期徒刑。但这也是不声不响地把事就解决了,过了三年两载,若有人提起那件事来,差不多就像人们讲着岳飞、秦桧似的,久远得不知多少年前的事情似的。”
造纸的纸房里死了一个孩子:“再说那造纸的纸房里边,把一个私生子活活饿死。因为他是一个初生的孩子,算不了什么。也就不说他了。”叙述人用这种淡然、超然的态度,叙述着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故事,从而与所叙述的事件产生了一种“间离”。[9]
3、萧红视角的嘲讽与批判
在小说的潜层,是萧红的视角,萧红的视角从两个方面体现,一个是作品中时时出现的议论,大多夹叙夹议,是凌驾人物之上的,与小说中人物有距离;一个是涌动着的、浓烈的、按捺不住的情感,使读者为之动容。萧红说:“‘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如何,为什么这样悲凉。”这是典型的萧红视角,因为儿童不会用“荒凉”、“悲凉”这样的词,超然的成人视角也不会用“荒凉”、“悲凉”去形容情感,只有萧红视角才说出这样包含情感的话。
萧红的视角会在作品中情不自禁地发议论,如第一章写东二道街的大泥坑,“这泥坑子里面淹死过小猪,用泥浆闷死过狗,闷死过猫,鸡和鸭也常常死在这泥坑里边。”甚至马也经常陷进去,“一年之中抬车抬马,在这泥坑子上不知抬了多少次。”有时人也掉进去了。但是,“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若说用土把泥坑来填平的,一个人也没有。”这后一句话就是萧红的议论。
这样的议论在呼兰河传随处可见,如写漏粉的人:“他们一边挂着粉,也是一边唱着的。等粉条晒干了,他们一边收着粉,也是一边地唱着。那唱不是从工作所得到的愉快,好像含着眼泪在笑似的。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己以为得意。不得意怎么样?人生是苦多乐少。那粉房里的歌声,就像一朵红花开在了墙头上。越鲜明,就越觉得荒凉。他们被父母生下来,没有什么希望。只希望吃饱了,穿暖了。但也吃不饱,也穿不暖。逆来了,顺受了。顺来的事情,却一辈子也没有。”
萧红视角的议论与成人叙述者的超然叙述是不同的,成人叙述者一般不会用“人生是苦多乐少”、“越鲜明,就越觉得荒凉”这样带感情的用语,这样的用语是萧红真实感情的流露。[9]
散文化的叙述结构
呼兰河传第一、二章主要通过对呼兰城的风土与人情的叙述,展现出了一幅大泥坑、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等优美的画卷。第三、四章转换角度,写“我”在后花园的无虑的童年生活和对祖父的无限依恋;第六、七章则又分别以有二伯、小团圆媳妇和磨倌冯歪嘴子为主角讲述他们的悲惨故事。
由于该作品并不立足于给某人立传,而是给作者记忆中的呼兰城立传,所以这七章都并无标题作为内在的逻辑联系,彼此之间独立,均可单独列章,且没有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除了回忆的“我”外,连贯穿始终的人物也没有。
以第一章为例,作者不是写某一家、某一事,而是写到全城。先写繁华的十字街,再写西二道街与东二道街,最后写那小胡同里的人生。写东二道街时,也没有突出、典型的故事情节,只是絮絮叨叨地写了那个横在街心、淹死人畜的大泥坑,写卖豆芽的王寡妇因儿子淹死而发疯,发疯后还是每天平平静静地去卖豆芽菜,随后又写染缸房,两个青年学徒为争一个妇女,一个把另一个按进染缸淹死,这件事很快就被人淡忘。在这里,作者并没有刻意追求故事过程的扣人心弦,只是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用一种率真的方式描绘出来。
呼兰河传的散文化叙述结构,除了淡化情节之外,也与文本中大量儿童视角的叙事模式的存在有关。儿童视角指以儿童的眼光来看待周遭,例如文本中对于呼兰城的各样风俗的回忆以及“我”和爷爷在后花园的甜美生活的回忆,便是典型的儿童视角。“由于儿童对叙述者身份的承担所带来的叙述上的变化是多方面的,文本呈现的是儿童眼里的成人的世界,他们感受的直觉性所形成的文本自然趋于碎片化。”儿童的视角具有主观色彩浓厚、理性思维弱化的特点,而且看待事物也往往是散点透视的,逻辑性不强。但正是这种碎片式的、逻辑性不强的儿童视角,正好无意中契合了原本就琐碎、庸常的呼兰城人的生活状态,因此呼兰河传的结构既与生活原状相吻合,又与童年视角相契合。这种儿童意识流导致了结构松散,情节淡化,使小说呈现出了散文化的结构特点。
在呼兰河传中,凭个人的天赋和感觉来进行创作的萧红打破了传统的严丝合缝的结构章法,通过自由联想将这些看似破碎的生活画面连缀起来,进行无边的伸展,成就了一种非情节化的散文风格。这种看似无组织的组织、无结构的结构,正是中国散文“行散而神聚”的精髓所在。[10]
散文化的叙述情调
萧红在呼兰河传中,不仅用饱含深情的笔墨追忆了往昔,而且也表达出了对温暖和爱的痴痴追求。因而,在整个呼兰河传的叙事中,作者一直都将抒情的笔法渗入到叙事文体中,使其叙述模式充满了散文化的情调。
在呼兰河传中,萧红表达情感的方式多样化。有时借景抒情,有时融抒情于叙事之中,情感浓烈之时,则直抒胸臆。如写放灯之后的情景:“这时,再往远处的下流看去,看着,看着,那灯就灭了一个,再看着看着,又灭了一个,还有两个一块儿灭的。于是就真像被鬼一个一个地托着走了。打过三更,河沿上一个人也没有了,河里边一个灯也没有了。”整段的文字没有传统意义中的故事情节,没有完整的结构,没有固定不变的人物,连描绘景象也不甚重要了,而是借那场面的流动,传达出抒情主人公的惆怅情绪。一种繁华过后的凄凉,从那明明灭灭的河灯油然而生。
又如在文本中,作者写及因生病小团圆媳妇而“跳大神”,文中只用简短的语言写道:“过了十天半月的,又是跳神的鼓,当当地响,于是人们又着了慌,爬墙的爬墙,登门的登门,看看这一家的大神,显得是什么本领,穿的是什么衣裳。听听她唱的是什么腔调,看看她的衣裳漂亮不漂亮。跳到夜静时分,又是送神回山。送神回山的鼓,个个都打得漂亮。”
然后就是抒情性极强的话语进行了总结:“若赶上一个下雨的夜,就特别凄凉。寡妇可以落泪,鳏夫就要起来彷徨。”并进一步写道“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如何,为什么这么悲凉。”“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在这里,萧红使用了中国传统的白描手法,只是粗粗勾勒几笔,平淡如水的现实生活尽显。
萧红借“难以忘却”的童年回忆来抒发内心无法排遣的寂寞情怀,使得呼兰河传充满了散文化的情调。[10]
散文化的叙述语言
旅居他乡、久病缠绵的萧红在呼兰河传中,用诗一般的语言叙尽了对故土和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怀念之情。在这里,萧红遵循着她一贯的创作特点,打破常规,不追求故事情节的曲折蜿蜒,也不追求人物形象的典型突出,其叙述语言与传统小说的叙述语言完全不同,充满了散文化的特点。
呼兰河传散文化叙述语言首先表现在大量的散文式的景物描写上。如在小说的开头,作者这样写道:“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便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这里,完全用了散文化的叙述语言勾勒出一幅呼兰河的冬景。又如小说中对火烧云的场景描写,没有华丽的辞藻与过分的渲染,但却对火烧云进行了细致而生动的描写,勾勒出一幅北方乡村的落日图。正是这些散文化的语言,给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作者记忆中的故乡的画面。其次,小说的散文化的叙事语言还表现在小说中大量的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呼应上。例如,第四章第二节起句是“‘我’家是荒凉的”。第三、四节的起句是“‘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第五节的起句重复用“‘我’家是荒凉的”,到了第六章第十三节的起句重复用了“‘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又如在第六章里也是这样的运用,有十一节的起句都带有“有二伯……。”萧红正是用这种语言实现她的小说理念,这阳关三叠式的语言,在细微差别中重复,犹如音乐主题的反复出现,不仅强调了挥之不去的印象,并呈现出萦回不散的艺术魅力。
另外,在呼兰河传的“尾声”里,作者还这样写道:“‘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在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散文化的叙述语言,不厌其烦地絮絮叨叨地叙述了祖父年龄与自己年龄的变化,不仅强烈地流露出对祖父的热爱与怀恋之情,而且以弦外之音告诉读者人世间生生死死的单调重复,表现了作者对岁月易逝、人生无常的叹惋。
又如在第三章写后花园生活时,作者这样写道:“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边。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这完全是一种纯粹的散文语言。用这种散文化的“童言”来叙述,虽无助于情节结构的引人入胜,但别具韵味,写出了小女孩“我”童年时代对祖父的依恋,同时也写出了对童年依稀美好往事的无限怀恋,如诗如画一般。
萧红通过选择独特的节奏和韵味的语言,完成了从句子到句子,从段落到段落直至整个篇章的结构安排,并表现出舒缓、忧郁的美感。
萧红以其真诚的自我表达和突破传统创作模式的创新精神,自由地吟唱出对生命的感悟,体现出她对世事不同寻常的洞察,在散文化的优美意境中写出了其寂寞人生的酸甜苦辣。[10]
嘟嘟哈宝宝
呼兰河传主要写了20世纪20年代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呼兰,以及普普通通的人的普普通通的生活,是作者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城作传。呼兰河传的简介如下:
呼兰河传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
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萧红写作呼兰河传的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末期,而呼兰河传故事发生的时间应该是20世纪10年代中期前后,那时,日军还未侵略中国。呼兰河传单本的创作,于1938年开始于武汉,1940年完成于香港。
艺术特色:
呼兰河传有三重视角,一个是童真童趣的儿童视角——“我”,孩子看不清事件的内涵,于是产生了“陌生化效果”;一个是成年叙述者视角,叙述者是处在一种超然的境界,与小说中人物保持着距离;第三个是萧红视角,萧红视角是居高临下的。
原贴:呼兰河传主要内容50字
机车昕手
长篇小说字数:十几万字的(这算是长篇小说字数的底线了),更有上百万字甚至几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如此长篇小说还可分为小长篇(一般的在十几万到三十万字间),中长篇(一般的是五六十万字),大长篇(一般要在八十万字以上),超长篇(一般的要达到一百五十万字)巨长篇(往往是几百万字数的,像二百多万字,三百多万字甚至过五百万字的)。
只要这本小说反映的事情很多,内容很丰富,字数也够的话就算是长篇小说了。不限类型。长篇小说,小说的一种样式。是篇幅长,容量大,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结构宏伟的一类小说。
原贴:什么是长篇小说
大板
第一章:写呼兰河的自然风光以及它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那是一个既僻远又热闹的小城,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大泥坑",它常常淹死一些禽兽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治。有的说应该拆墙,有的说应该种树,但没有一个人说要填平的,尽管填坑并不难,可却没一个愿意。
第二章:写当地人们"精神上的盛举"——风俗民情。一共五节,第一节写"跳大神";第二节写七月十五鬼节的河灯;第三节写台子戏;第四节写庙会;第五节小结,这些盛举都是为鬼而做的,只是跳秧歌是为活人预备的。
第三章:写祖父与祖母。我的祖父已年近七十,他是一个慈祥、温和的老人,家里面只有祖父最关心我,他常教我读诗,带我到后花园游玩,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的动了,祖父就拉着我,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穷的快乐。
第四章:写“我”家,共五小节,每个小节就是一个完整的言说序列。该章节,从“我家”的后面转到前面,以“一进大门”的正面视角为观察点,勾勒前院的整体格局,并按相应的空间顺序,逐一点出几户人家:养猪的、漏粉的、拉磨的、赶车的。
第五章: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她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成天乐呵呵的,可胡家想给她个下马威,总是无端打她,左邻右舍也支持胡家的行为,都说应该打。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人的话,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只见她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去了。
第六章:我有一个亲戚叫"有二伯",他是个老光棍,性情非常古怪,同人不大爱打腔,却喜欢同石头、麻雀、黄狗谈天。听祖父讲,二伯三十年前就到了我家,日俄战争时,多亏有二叔在,才守住了家,他最怕人骂他"绝后",只要听到有人这样骂他,就会伤心的大哭起来。
第七章:人们都管拉磨的那个邻居叫"冯歪嘴子",他不但会拉磨,还会做年糕。然而,冯歪嘴子的幸福生活遭到了邻人们的羡慕和嫉妒,大家都说王大姐坏,谣言层出不穷,冯歪嘴子受尽了人们的冷嘲热讽。
过了两三年,王大姐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因难产死去,冯歪嘴子常常含着眼泪,但他看到两个孩子,“大的孩子会拉着小驴到井边去饮水了,小的会笑了,会拍手了,会摇头了。给他东西吃,他会伸出手来拿。而且小牙也长出来了。”“微微一咧嘴笑,那小白牙就露出来了。”呼兰河传到此结束。
原贴:呼兰河传七个章节主要内容
2ReUp
大致上来说,短篇的约两万字,超过十万字的就可以叫长篇,而且一般都在二十万以上,甚至几百万字,中篇介于两者之间,字数也较为灵活,一般为三五万到十万字
另外,作家沙汀说:“我认为小说之分为长篇、中篇和短篇,主要的差异并不在于字数,而在于表现方法。”
书生
1、小说简介
《城南旧事》是著名台湾女作家林海音最具影响力的成名作。本书以其以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于1960年出版。全书通过作者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二、三十年代旧北京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思念。1983年上映的由导演吴贻弓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风靡海内外。
2、内容简介
全书由《城南旧事》代序忆儿时、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入选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题爸爸的花儿落了)(入选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九单元第一课,题迟到)(入选鲁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八课,题爸爸的花儿落了)(入选沪教.七年级下册第9课)、冬阳·童年·骆驼队(为城南旧事的出版后记,选入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6课)(选入西师版小学六年级下册5课)六部分组成。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时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它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院里,住着英子温暖的一家。它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
3、社会影响
《城南旧事》一书既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城南旧事》为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之一,该书系既是有史以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集大成出版工程,也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化积累与传承工程,又是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精品重塑新生的推广工程。
《城南旧事》是一代人的回忆,却带给世世代代人以感动与震撼,在进驻当当等图书网店以来,备受读者热捧,好评颇多。
我爱青山绿水
长篇小说,一般在10万字以上。
中篇小说,一般在2-10万字。
短篇小说,一般在2万字以内。
原贴:什么是长篇小说
坝上村树
zheasy
第一章:写呼兰河的自然风光以及它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那是一个既僻远又热闹的小城,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大泥坑",它常常淹死一些禽兽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治。有的说应该拆墙,有的说应该种树,但没有一个人说要填平的,尽管填坑并不难,可却没一个愿意。
第二章:写当地人们"精神上的盛举"——风俗民情。一共五节,第一节写"跳大神";第二节写七月十五鬼节的河灯;第三节写台子戏;第四节写庙会;第五节小结,这些盛举都是为鬼而做的,只是跳秧歌是为活人预备的。
第三章:写祖父与祖母。我的祖父已年近七十,他是一个慈祥、温和的老人,家里面只有祖父最关心我,他常教我读诗,带我到后花园游玩,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的动了,祖父就拉着我,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穷的快乐。
第四章:写“我”家,共五小节,每个小节就是一个完整的言说序列。该章节,从“我家”的后面转到前面,以“一进大门”的正面视角为观察点,勾勒前院的整体格局,并按相应的空间顺序,逐一点出几户人家:养猪的、漏粉的、拉磨的、赶车的。
第五章: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她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成天乐呵呵的,可胡家想给她个下马威,总是无端打她,左邻右舍也支持胡家的行为,都说应该打。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人的话,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只见她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去了。
第六章:我有一个亲戚叫"有二伯",他是个老光棍,性情非常古怪,同人不大爱打腔,却喜欢同石头、麻雀、黄狗谈天。听祖父讲,二伯三十年前就到了我家,日俄战争时,多亏有二叔在,才守住了家,他最怕人骂他"绝后",只要听到有人这样骂他,就会伤心的大哭起来。
第七章:人们都管拉磨的那个邻居叫"冯歪嘴子",他不但会拉磨,还会做年糕。然而,冯歪嘴子的幸福生活遭到了邻人们的羡慕和嫉妒,大家都说王大姐坏,谣言层出不穷,冯歪嘴子受尽了人们的冷嘲热讽。
过了两三年,王大姐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因难产死去,冯歪嘴子常常含着眼泪,但他看到两个孩子,“大的孩子会拉着小驴到井边去饮水了,小的会笑了,会拍手了,会摇头了。给他东西吃,他会伸出手来拿。而且小牙也长出来了。”“微微一咧嘴笑,那小白牙就露出来了。”呼兰河传到此结束。
扩展资料:
呼兰河传作于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作者是天才而短命的女作家萧红。
这部小说描写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小镇呼兰(哈尔滨市呼兰县)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
小说的语言洗炼,毫无刻意雕饰的痕迹,一般都是口语化的语言、很短的句子,而且还运用了一部分当地的俗语,更是增强了语言的描摹功能,很有表现力,使得描写人物、事件、景物非常生动而形象,读者很容易就进入了小说的境界,而且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开篇这几句“严寒把大地冻裂了。人的手被冻裂了。天再冷下去:水缸被冻裂了;井被冻住了。”几乎都是口语。再看这一句: “那粉房里的歌声,就像一朵红花开在了墙头上。越鲜明,就越觉得荒凉。” 独特的比喻和意象,增强了语言表现力。
原贴:呼兰河传七个章节主要内容
sabrina_y_y
原贴:呼兰河传七个章节主要内容
godlovefirfir
原贴:呼兰河传主要内容50字
SpanishLullaby
原贴:呼兰河传主要内容50字
小露lulululu
原贴:呼兰河传主要内容50字
chiangxiaoying
原贴:什么是长篇小说??
风过荒原
原贴:什么是长篇小说??
shivatang
原贴:什么是长篇小说??
小米
1、小说简介《城南旧事》是著名台湾女作家林海音最具影响力的成名作。本书以其以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于1960年出版。全书通过作者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二、三十年代旧北京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思念。1983年上映的由导演吴贻弓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风靡海内外。2、内容简介全书由《城南旧事》代序忆儿时、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入选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题爸爸的花儿落了)(入选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九单元第一课,题迟到)(入选鲁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八课,题爸爸的花儿落了)(入选沪教.七年级下册第9课)、冬阳·童年·骆驼队(为城南旧事的出版后记,选入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6课)(选入西师版小学六年级下册5课)六部分组成。“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时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它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院里,住着英子温暖的一家。它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3、社会影响《城南旧事》一书既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城南旧事》为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之一,该书系既是有史以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集大成出版工程,也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化积累与传承工程,又是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精品重塑新生的推广工程。《城南旧事》是一代人的回忆,却带给世世代代人以感动与震撼,在进驻当当等图书网店以来,备受读者热捧,好评颇多。
兔子曼
第一章写呼兰河的自然风光以及它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
第二章:写当地人们"精神上的盛举"——风俗民情。
第三章:写祖父与祖母。
第四章:写“我”家。
第五章: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第六章:我有一个亲戚叫"有二伯",第七章:人们都管拉磨的那个邻居叫"冯歪嘴子"。
剥了壳壳吃米米
《金瓶梅》借《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故事为引子,通过对官僚、恶霸、富商3种身份为一体的封建时代市侩势力的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托古讽今,
揭露出明代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较深刻的认识价值。 《金瓶梅》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内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吏恶霸乃至市井间的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西门庆原是个破落财主、生药铺老板。他善于投机取巧,攀附权贵,在县里包揽讼事,结交官吏,知县、知府都和他有往来。 他不择手段地巧取豪夺,聚敛财富,荒淫无耻,无恶不作。 但由于他有官府做靠山,尤其是攀结上了当朝宰相蔡京并拜其为义父,不但没有遭到应有的惩罚,反而步步高升。这些描写,反映了明代中叶以后,朝廷权贵与地方上的豪绅官商相互勾结,剥削百姓、聚敛钱财的种种丑恶黑幕。
《金瓶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个人创作的长篇小说。从此,文人创作成为小说创作的主流。 《金瓶梅》之前的长篇小说,大多是取材于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金瓶梅》从这一模式中走出来,以现实社会中 的人物和家庭日常生活为题材,使中国小说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日臻成熟,在题材、结构、表现手法上给《红楼梦》以巨大影响。
《金瓶梅》的思想内容存在着一些严重缺点。作者对于暴露的黑暗现实,缺乏鲜明的爱憎感情和严肃的批判态度。 小说对剥削阶级的堕落糜烂生活肆意渲染,特别是大量露骨的色情描写,产生了不良影响。 在解释人生和社会生活方面,有宿命论思想和虚无观念。全书有些描写过于繁杂,不够精练。
。
meiziyu529
Eachel
原贴:(1/2)急求这几本名著TxT格式! 草叶集, 当你老了,呼兰河传, 倾城之恋, 挪威的森林,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