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这一类小说主要还是理解其中的意思,可以对照典故和字典
古典章回体小说是什么
高瑞杰-
分章回叙事的长篇小说就是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小说由宋元时期“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由于“讲史”很难在一两次“说话”中把一段历史兴亡争战故事讲完,“说话人”就分次连续讲述,每次“说话”前用题目向听众提示本次主要内容,这就成了章回小说回目的起源。我们阅读章回小说,经常可看到“话说”“且说”和“各位看官”字样,这就是章回体小说与“话本”之间承继关系的体现。经宋元两代长期的积淀,元末明初出现了一批较为成熟的章回体小说,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到明代中期,章回小说更趋成熟,出现《西游记》、《金瓶梅》等作品。清代,章回小说继续发展,《红楼梦》是其艺术高峰。由于章回体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强的中国民族特色,一直是中国读者所喜爱的文学样式。现在我们较为常见的明清及近代章回体小说,大致有文言体章回小说,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方言体章回小说,如清代韩子云的《海上花列传》,全文多用吴方言;弹词体章回小说,如陶贞怀的天雨花;排偶体章回小说,如清代陈球的燕山外史等。
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讲史”就是说书的艺人们讲述历代的兴亡和战争的故事。讲史一般都很长,艺人在表演时必须分为若干次才能讲完。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章回体小说中的一回。在每次讲说以前,艺人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体小说回目的起源。章回体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和“看官”等字样,正可以明确看出它与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经过长期的孕育,在明代初年出现了首批章回体小说,其中著名的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这些小说都是在民间长期流传,经过说话艺人补充内容,逐渐丰富,最后由作家加工改写而成的。明代中叶以后,章回体小说的发展更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西厢记》、《金瓶梅》等著名作品。由于社会生活日益丰富,这些章回体小说的故事情节更趋复杂,描写也更为细腻,它们在内容上和讲史已没有多少联系,只是在体裁上还保持着讲史的痕迹。这就是清代写作的《红楼梦》还是有“看官”、“且说”等词句的原因。
章回小说格式介绍
章回小说介绍
1.为中国长篇小说的一种传统形式。
2.源於宋代平话,确立於元末,以长篇小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为成熟标志。
3.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少则十几回、几十回,多则百馀回。每回前用两句对偶的文字标目,称为「回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如三国演义第一回正文前标有「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每回末有「……如何,且看下文分解」,如三国演义第一回本「毕竟董卓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4.一回叙述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段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
5.这类小说段落整齐,叙事清楚,符合民众的欣赏习惯,便於读者间歇阅读,故其形式为明、清两代长篇小说所普遍采用。
参考:百科
原贴:章回体小说的特点.
fengjinlongmail
原贴:章回体小说形式特点
suri
1、《水浒传》的故事源起于北宋宣和年间,描述了宋江、吴加亮(吴用)、晁盖等36人起义造反的故事。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版块结构小说,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
2、《三国演义》是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的《三国志》、范晔《后汉书》、元代三国志平话、和裴松之注的史料,以及作者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写成。现所见刊本以明嘉靖本最早,分24卷,240则。清初毛宗岗父子又做了一些修改,并成为现在最常见的120回本。
《三国演义》故事开始黄巾兵起义,结束于司马氏灭吴开晋,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汉、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展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并成功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3、《西游记》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有大闹天宫等故事。此后写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
书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画生动,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并且《西游记》富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其隐含意义非常深远,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可以从佛、道、俗等多个角度欣赏,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4、《红楼梦》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八十回后部分未完成且原稿佚失。
《红楼梦》讲述的是发生在一个虚构朝代的封建大家庭中的人事物,其中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通过对一些日常事件的描述体现了在贾府的大观园中以金陵十二钗为主体的众女子的爱恨情愁。
而在这同时又从贾府由富贵堂皇走向没落衰败的次线反映了一个大家族的没落历程和这个看似华丽的家族的丑陋的内在。
扩展资料
“四大名著”是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因为并没有谁公开提出这个概念,一般把《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小说叫做“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继承载着无数文化精华,在浩瀚如烟的古典小说领域中如四座屹立不倒的高山,任沧海桑田如何变幻,其伟岸身姿始终不被湮灭。不论是在艺术手法还是在思维深度上,它们都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是悠悠中国文学史上灿烂辉煌的一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大名著
推荐于 2019-09-14
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
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
有帮助,为TA点赞
无帮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20个回答
淘宝四大名著原著版千万商品,品类齐全,千万别错过!
淘宝超值四大名著原著版,优享品质,惊喜价格,商品齐全,淘你满意!上淘宝,惊喜随处可淘!
m.taobao.com广告
四大名著连环画-淘宝千万商品,省钱省力更省心,轻松购物!
根据文中提到的四大名著为您推荐
四大名著连环画尽在淘宝,看得见的真材实料,让人爱不释手!全网低价,实惠到家!
m.taobao.com广告
更多专家
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是什么?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马上提问
最美的花火 咨询一个高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lanqiuwangzi 咨询一个高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garlic 咨询一个高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188****8493 咨询一个高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篮球大图 咨询一个高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动物乐园 咨询一个高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AKA 咨询一个高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一生必读的60本书-京东图书,集精品书,迎爱书人!
一生必读的60本书,「京东图书」品味生活,享受阅读,领略文字之美,让心灵成为智慧所在!
广告2021-08-01
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及其。作者是什么
《红楼梦》—— 前八十回作者曹雪芹,大约生活在清朝康熙末至乾隆中叶,满族正白旗人。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后四十回作者是清朝的高鹗,也有人说是程伟元。 《三国演义》——罗贯中,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府清徐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生卒年不详,名彦端,字子安,号耐庵。籍贯:兴化白驹场人(今属江苏)。 《西游记》——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 扩展资料1、《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版块结构小说,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 2、《三国演义》故事开始黄巾兵起义,结束于司马氏灭吴开晋,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汉、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展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并成功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3、《西游记》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有大闹天宫等故事。此后写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书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画生动,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并且《西游记》富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其隐含意义非常深远,众说纷纭,见仁见智。 可以从佛、道、俗等多个角度欣赏,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4、《红楼梦》讲述的是发生在一个虚构朝代的封建大家庭中的人事物,其中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通过对一些日常事件的描述体现了在贾府的大观园中以金陵十二钗为主体的众女子的爱恨情愁。 而在这同时又从贾府由富贵堂皇走向没落衰败的次线反映了一个大家族的没落历程和这个看似华丽的家族的丑陋的内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大名著
28赞·1,215浏览2019-08-19
我国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是。作者依次是,
红楼梦 曹雪芹 后续高鹗 水浒传 施耐庵 三国演义 罗贯中 西游记 吴承恩 2.解释: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受人们赞颂,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出处:宋·林景熙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
12浏览2019-08-06
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是?
《红楼梦》—— 前八十回作者曹雪芹,大约生活在清朝康熙末至乾隆中叶,满族正白旗人。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后四十回作者是清朝的高鹗,也有人说是程伟元。《三国演义》——罗贯中,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府清徐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生卒年不详,名彦端,字子安,号耐庵。籍贯:兴化白驹场人(今属江苏)。《西游记》——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
lanlan723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历史演义”,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历史上兴废争战、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衍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三国演义》是《三国志通俗演义》的简称,描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兴起与灭亡的历史过程。《三国演义》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有一个漫长的成书过程。三国结束后不久,就有了陈寿的《三国志》,刘宋裴松之为之作注。裴松之引用魏晋人的著作达二百一十余种,资料详实,极大地充实了《三国志》的内容。与此同时,关于三国的各种传说、故事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到元代时,便形成了一部全相三国志平话,这是迄今所能见到的关于三国故事的第一部小说定本。罗贯中正是综合《三国志》、民间传说和全相三国志平话等最终写成了《三国演义》。可见《三国演义》是在长期的、众多的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由作家加工整理完成的。即所谓“世代累积型”小说。关于《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的生平资料,目前知之甚少。明代无名氏的录鬼簿续编记载说:“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据此可见他籍贯太原,大约生活在1310至1385年之间。相传他颇有政治抱负,而且是施耐庵的“门人”。其材料如果可靠,他的这些经历对他的创作是有一定影响的。他写的作品很多,除《三国演义》外,今传世的还有长篇小说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遂平妖传》;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一说《水浒传》是他和施耐庵合写而成。《三国演义》的版本较多,其中明代的嘉靖本,是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三国演义》版本。书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共二十四卷、二百四十节。每节有七言回目一句。而《三国演义》最通行的版本是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一百二十回修改本。
lisayan1006
章回体小说由宋元时期“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由于“讲史”很难在一两次“说话”中把一段历史兴亡争战故事讲完,“说话人”就分次连续讲述,每次“说话”前用题目向听众提示本次主要内容,这就成了章回小说回目的起源。我们阅读章回小说,经常可看到“话说”“且说”和“各位看官”字样,这就是章回体小说与“话本”之间承继关系的体现。经宋元两代长期的积淀,元末明初出现了一批较为成熟的章回体小说,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到明代中期,章回小说更趋成熟,出现《西游记》、《金瓶梅》等作品。清代,章回小说继续发展,《红楼梦》是其艺术高峰。由于章回体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强的中国民族特色,一直是中国读者所喜爱的文学样式。现在我们较为常见的明清及近代章回体小说,大致有文言体章回小说,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方言体章回小说,如清代韩子云的《海上花列传》,全文多用吴方言;弹词体章回小说,如陶贞怀的天雨花;排偶体章回小说,如清代陈球的燕山外史等。
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讲史”就是说书的艺人们讲述历代的兴亡和战争的故事。讲史一般都很长,艺人在表演时必须分为若干次才能讲完。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章回体小说中的一回。在每次讲说以前,艺人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体小说回目的起源。章回体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和“看官”等字样,正可以明确看出它与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经过长期的孕育,在明代初年出现了首批章回体小说,其中著名的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这些小说都是在民间长期流传,经过说话艺人补充内容,逐渐丰富,最后由作家加工改写而成的。明代中叶以后,章回体小说的发展更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西厢记》、《金瓶梅》等著名作品。由于社会生活日益丰富,这些章回体小说的故事情节更趋复杂,描写也更为细腻,它们在内容上和讲史已没有多少联系,只是在体裁上还保持着讲史的痕迹。这就是清代写作的《红楼梦》还是有“看官”、“且说”等词句的原因。
章回小说格式介绍
章回小说介绍
1.为中国长篇小说的一种传统形式。
2.源於宋代平话,确立於元末,以长篇小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为成熟标志。
3.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少则十几回、几十回,多则百馀回。每回前用两句对偶的文字标目,称为「回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如三国演义第一回正文前标有「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每回末有「……如何,且看下文分解」,如三国演义第一回本「毕竟董卓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4.一回叙述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段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
5.这类小说段落整齐,叙事清楚,符合民众的欣赏习惯,便於读者间歇阅读,故其形式为明、清两代长篇小说所普遍采用。
参考:百科
原贴:章回体小说的特点
vyyuanvy
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是:《三国演义》。
作者:罗贯中。
内容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njslamdunk
原贴:章回体小说的特点
中年宅妈
原贴:章回体小说的概念是什么?
康康最好了
明清时期历史演义小说繁荣兴盛,并在艺术形式、创作方法、思想倾向和人物描写方面,表现出一些共同的创作特点:章回体的艺术形式;以实为主、虚实结合与崇实翼史的创
章回体小说《水浒传》
作方法;宣扬儒家学说的思想倾向;理想化与类型化的人物形象。这些创作特点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及思想原因。
艺术特征:可叙述性,要求情节连贯,故事完整,意向明朗,叙事角度基本上是第三人称
形式特征:散韵结合,散文是主体,韵文的过渡、装饰,韵文有以下几种情况:a全书开场和收尾,以诗或词做和做结b每回开场,大都无诗或词,但结尾一般是两句七言诗c正文中也适当插入诗词
叙事特征:注意听说关系a章回小说前有一个人话,叫“契子”b注意保存讲说的痕迹c采用“卖关子”、“吊胃口”手法在情节关键处嘎然而止。
原贴:章回体小说的特点
筱雪童鞋
原贴:章回体小说的特点
℡〇nLy
分章回叙事的长篇小说就是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小说由宋元时期“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由于“讲史”很难在一两次“说话”中把一段历史兴亡争战故事讲完,“说话人”就分次连续讲述,每次“说话”前用题目向听众提示本次主要内容,这就成了章回小说回目的起源。我们阅读章回小说,经常可看到“话说”“且说”和“各位看官”字样,这就是章回体小说与“话本”之间承继关系的体现。经宋元两代长期的积淀,元末明初出现了一批较为成熟的章回体小说,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到明代中期,章回小说更趋成熟,出现《西游记》、《金瓶梅》等作品。清代,章回小说继续发展,《红楼梦》是其艺术高峰。由于章回体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强的中国民族特色,一直是中国读者所喜爱的文学样式。现在我们较为常见的明清及近代章回体小说,大致有文言体章回小说,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方言体章回小说,如清代韩子云的《海上花列传》,全文多用吴方言;弹词体章回小说,如陶贞怀的天雨花;排偶体章回小说,如清代陈球的燕山外史等。
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讲史”就是说书的艺人们讲述历代的兴亡和战争的故事。讲史一般都很长,艺人在表演时必须分为若干次才能讲完。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章回体小说中的一回。在每次讲说以前,艺人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体小说回目的起源。章回体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和“看官”等字样,正可以明确看出它与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经过长期的孕育,在明代初年出现了首批章回体小说,其中著名的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这些小说都是在民间长期流传,经过说话艺人补充内容,逐渐丰富,最后由作家加工改写而成的。明代中叶以后,章回体小说的发展更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西厢记》、《金瓶梅》等著名作品。由于社会生活日益丰富,这些章回体小说的故事情节更趋复杂,描写也更为细腻,它们在内容上和讲史已没有多少联系,只是在体裁上还保持着讲史的痕迹。这就是清代写作的《红楼梦》还是有“看官”、“且说”等词句的原因。
章回小说格式介绍
章回小说介绍
1.为中国长篇小说的一种传统形式。
2.源於宋代平话,确立於元末,以长篇小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为成熟标志。
3.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少则十几回、几十回,多则百馀回。每回前用两句对偶的文字标目,称为「回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如三国演义第一回正文前标有「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每回末有「……如何,且看下文分解」,如三国演义第一回本「毕竟董卓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4.一回叙述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段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
5.这类小说段落整齐,叙事清楚,符合民众的欣赏习惯,便於读者间歇阅读,故其形式为明、清两代长篇小说所普遍采用。
参考:百科
原贴:章回体小说形式特点
hevia
章回小说是长篇小说的一种,章回小说往往分成三大类,即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怪异。大多数的章回小说都是历史演义,顾名思义,这类的章回小说都是以历史为基础而编写出来的。
扩展资料:
章回小说的每一回合的标题往往是一个对仗工整、整齐划一的概括性词句,比如《三国志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立首功”,都能极好地概括出每一回大致上的内容。这也符合了当时民间艺人为了吸引听众而使用这样的标题来点明内容。标题一般也比较简略,使人通俗易懂。
章回小说的开头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引首类、楔子类、缘起类。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章回小说
原贴:章回体小说的概念是什么?
蟹蟹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一千多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1]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实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七年级下册历史书上也讲了的,《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篇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啊,请这位亲翻阅翻阅历史资料吧,或者是看看原著啊!
Joyi.
段段之间有小标题联接。
文章中会出现‘且说’‘听下回分解’等字样。有点类似于我们所说的评书。
文章段落鲜明。
其实章回体小说也就是分“几回书”这样的文章。
只要文笔够扎实,运用到现代小说中不成问题。加油哦
原贴:章回体小说的特点
Andy1903
中国十大古典文学名著包含《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西厢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牡丹亭》、《离骚》、《金瓶梅》。
1、《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或编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势力,最终走向悲惨失败的宏大故事。
全书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2、《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
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3、《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4、《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
5、《西厢记》叙写了书生张生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仕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该书具有很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作者写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写情与欲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写青年人自身的愿望与家长意志的冲突;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
全书体制宏伟,用了五本二十折连演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古代杂剧中是罕见的。该剧情节引人入胜,形象鲜明生动,文采斐然,极具诗情画意。
6、《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7、《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8、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9、《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
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0、《金瓶梅》,中国古代长篇白话世情章回小说,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约在明朝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书名是由小说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各取一字合成的。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的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体现当时民间生活的面貌。
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内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间的地痞、流氓、宦官、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较深刻的认识价值。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
freya_mo
中国十大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西厢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牡丹亭》、《离骚》、《金瓶梅》我国著名的现代大文豪茅盾先生,曾经把这十本古典文学作品推荐给立志于文学事业的青年作家,作为启蒙必修课。
中国十大古典名著代表了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深受各个时代的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喜爱,是中华民族广为流传的经典之作。 十大古典文学名著为16开精装,正文用60克黄胶版纸以深紫色香墨特别印帛,体现了千古文学名著的古色古香和高档典雅的品位。 中国文学出版社肇始于1951年,是我国对外译介中国文学作品的国家级专业出版社,在国际上享有声誉。此次该社出版的中国十大古典文学名著以其包装、印刷、版本等方面的独特品质,一经推出,即受到海外华侨的热诚赞誉。 我们特将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精品的中国十大古典文学名著奉献给大家,以示新世纪珍藏纪念。 中国十大古典文学名著版本由中国国家图书馆提供,并由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单位专家、教授点校。
中国十大古典名著代表了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深受各个时代的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喜爱,是中华民族广为流传的经典之作。
十大古典文学名著为16开精装,正文用60克黄胶版纸以深紫色香墨特别印帛,体现了千古文学名著的古色古香和高档典雅的品位。
中国文学出版社肇始于1951年,是我国对外译介中国文学作品的国家级专业出版社,在国际上享有声誉。此次该社出版的中国十大古典文学名著以其包装、印刷、版本等方面的独特品质,一经推出,即受到海外华侨的热诚赞誉。
我们特将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精品的中国十大古典文学名著奉献给大家,以示新世纪珍藏纪念。
中国十大古典文学名著版本由中国国家图书馆提供,并由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单位专家、教授点校。
我随你动
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一种, 是分章回叙事的白话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点。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章回小说是长篇小说的一种,章回小说往往分成三大类,即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怪异。大多数的章回小说都是历史演义,顾名思义,这类的章回小说都是以历史为基础而编写出来的。
扩展资料:
章回小说的每一回合的标题往往是一个对仗工整、整齐划一的概括性词句,比如《三国志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立首功”,都能极好地概括出每一回大致上的内容。这也符合了当时民间艺人为了吸引听众而使用这样的标题来点明内容。标题一般也比较简略,使人通俗易懂。
章回小说的开头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引首类、楔子类、缘起类。
参考资料来源:
原贴:章回体小说的概念是什么?
speed170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按照成书顺序)这四部巨著。
1、《水浒传》的故事源起于北宋宣和年间,描述了宋江、吴加亮(吴用)、晁盖等36人起义造反的故事。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版块结构小说,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
2、《三国演义》是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的《三国志》、范晔《后汉书》、元代三国志平话、和裴松之注的史料,以及作者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写成。现所见刊本以明嘉靖本最早,分24卷,240则。清初毛宗岗父子又做了一些修改,并成为现在最常见的120回本。
《三国演义》故事开始黄巾兵起义,结束于司马氏灭吴开晋,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汉、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展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并成功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3、《西游记》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有大闹天宫等故事。此后写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
书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画生动,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并且《西游记》富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其隐含意义非常深远,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可以从佛、道、俗等多个角度欣赏,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4、《红楼梦》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八十回后部分未完成且原稿佚失。
《红楼梦》讲述的是发生在一个虚构朝代的封建大家庭中的人事物,其中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通过对一些日常事件的描述体现了在贾府的大观园中以金陵十二钗为主体的众女子的爱恨情愁。
而在这同时又从贾府由富贵堂皇走向没落衰败的次线反映了一个大家族的没落历程和这个看似华丽的家族的丑陋的内在。
扩展资料
“四大名著”是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因为并没有谁公开提出这个概念,一般把《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小说叫做“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继承载着无数文化精华,在浩瀚如烟的古典小说领域中如四座屹立不倒的高山,任沧海桑田如何变幻,其伟岸身姿始终不被湮灭。不论是在艺术手法还是在思维深度上,它们都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是悠悠中国文学史上灿烂辉煌的一笔。
参考资料:
华炜晟
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体裁。它的特点是分回标目、分章叙事、首尾完整、故事连接、段落整齐。章回小说是在宋元长篇讲史平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与讲史有直接的关系:章回小说作为相对独立的单元的“回”来自于讲史的次或段;章回小说的回目来自于讲史开宗明义的题旨;章回小说由“话说”、“看官”等构成的虚拟的说书场景来自于讲史的叙述方式。我国章回小说的内容十分丰富,至少包括五种类型:讲史型、神魔型、公案型、世情型、武侠型等。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历史演义”,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历史上兴废争战、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衍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三国演义》是《三国志通俗演义》的简称,描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兴起与灭亡的历史过程。《三国演义》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有一个漫长的成书过程。三国结束后不久,就有了陈寿的《三国志》,刘宋裴松之为之作注。裴松之引用魏晋人的著作达二百一十余种,资料详实,极大地充实了《三国志》的内容。与此同时,关于三国的各种传说、故事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到元代时,便形成了一部全相三国志平话,这是迄今所能见到的关于三国故事的第一部小说定本。罗贯中正是综合《三国志》、民间传说和全相三国志平话等最终写成了《三国演义》。可见《三国演义》是在长期的、众多的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由作家加工整理完成的。即所谓“世代累积型”小说。关于《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的生平资料,目前知之甚少。明代无名氏的录鬼簿续编记载说:“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据此可见他籍贯太原,大约生活在1310至1385年之间。相传他颇有政治抱负,而且是施耐庵的“门人”。其材料如果可靠,他的这些经历对他的创作是有一定影响的。他写的作品很多,除《三国演义》外,今传世的还有长篇小说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遂平妖传》;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一说《水浒传》是他和施耐庵合写而成。《三国演义》的版本较多,其中明代的嘉靖本,是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三国演义》版本。书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共二十四卷、二百四十节。每节有七言回目一句。而《三国演义》最通行的版本是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一百二十回修改本。
月色红崖
章回体小说的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或“节”。少则十几回、几十回,多则百余回。每回前用单句或两句对偶的文字作标题,称为“回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
每回开头以“话说”、“且说”等起叙,每回末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之类的收束语,一回叙述一个较完整的故事段落,有相对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如,《三国演义》就是以“回”为单位的章回体小说。
扩展资料
经过长期的孕育,在明代初年出现了首批章回体小说,最早的是长篇章回体小说是《三国演义》。其中著名的有《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这些小说都是在民间长期流传,经过说话艺人补充内容,逐渐丰富,最后由作家加工改写而成的。
明代中叶以后,章回体小说的发展更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金瓶梅》等著名作品。由于社会生活日益丰富,这些章回体小说的故事情节更趋复杂,描写也更为细腻,它们在内容上和讲史已没有多少联系,只是在体裁上还保持着讲史的痕迹。
参考资料来源:
原贴:章回体小说的特点
纯净水的透明色
凹凸曼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按照成书顺序)这四部巨著。
1、《水浒传》的故事源起于北宋宣和年间,描述了宋江、吴加亮(吴用)、晁盖等36人起义造反的故事。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版块结构小说,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
2、《三国演义》是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的《三国志》、范晔《后汉书》、元代三国志平话、和裴松之注的史料,以及作者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写成。现所见刊本以明嘉靖本最早,分24卷,240则。清初毛宗岗父子又做了一些修改,并成为现在最常见的120回本。
《三国演义》故事开始黄巾兵起义,结束于司马氏灭吴开晋,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汉、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展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并成功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3、《西游记》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有大闹天宫等故事。此后写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
书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画生动,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并且《西游记》富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其隐含意义非常深远,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可以从佛、道、俗等多个角度欣赏,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4、《红楼梦》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八十回后部分未完成且原稿佚失。
《红楼梦》讲述的是发生在一个虚构朝代的封建大家庭中的人事物,其中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通过对一些日常事件的描述体现了在贾府的大观园中以金陵十二钗为主体的众女子的爱恨情愁。
而在这同时又从贾府由富贵堂皇走向没落衰败的次线反映了一个大家族的没落历程和这个看似华丽的家族的丑陋的内在。
扩展资料
“四大名著”是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因为并没有谁公开提出这个概念,一般把《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小说叫做“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继承载着无数文化精华,在浩瀚如烟的古典小说领域中如四座屹立不倒的高山,任沧海桑田如何变幻,其伟岸身姿始终不被湮灭。不论是在艺术手法还是在思维深度上,它们都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是悠悠中国文学史上灿烂辉煌的一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大名著
落花残叶
四大古典名著分别是:《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
《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或编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扩展资料:“四大名著”是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因为并没有谁公开提出这个概念,一般把《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小说叫做“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此四部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难分高低的,都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
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
参考资料来源:
韩小冬
章回体,原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外在叙述体式,称为章回体小说。后也应用于其它媒体领域,比如:章回体新闻、章回体影视剧。
章回小说的每一回合的标题往往是一个对仗工整、整齐划一的概括性词句,比如《三国志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立首功”,都能极好地概括出每一回大致上的内容。这也符合了当时民间艺人为了吸引听众而使用这样的标题来点明内容。标题一般也比较简略,使人通俗易懂。
扩展资料
讲史一般都很长,艺人在表演时必须分为若干次才能讲完。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章回体小说中的一回。在每次讲说以前,艺人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体小说回目的起源。章回体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和“看官”等字样,正可以明确看出它与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经过长期的孕育,在明代初年出现了首批章回体小说,最早的是长篇章回体小说是《三国演义》。其中著名的有《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这些小说都是在民间长期流传,经过说话艺人补充内容,逐渐丰富,最后由作家加工改写而成的。
明代中叶以后,章回体小说的发展更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金瓶梅》等著名作品。由于社会生活日益丰富,这些章回体小说的故事情节更趋复杂,描写也更为细腻,它们在内容上和讲史已没有多少联系,只是在体裁上还保持着讲史的痕迹。
原贴:章回体小说的概念是什么?
花开de半夏
每回开头以“话说”、“且说”等起叙,每回末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之类的收束语,一回叙述一个较完整的故事段落,有相对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如,《三国演义》就是以“回”为单位的章回体小说。
扩展资料
经过长期的孕育,在明代初年出现了首批章回体小说,最早的是长篇章回体小说是《三国演义》。其中著名的有《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这些小说都是在民间长期流传,经过说话艺人补充内容,逐渐丰富,最后由作家加工改写而成的。
明代中叶以后,章回体小说的发展更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金瓶梅》等著名作品。由于社会生活日益丰富,这些章回体小说的故事情节更趋复杂,描写也更为细腻,它们在内容上和讲史已没有多少联系,只是在体裁上还保持着讲史的痕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章回体小说
原贴:章回体小说的特点
慢生活
章回体小说由宋元时期“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由于“讲史”很难在一两次“说话”中把一段历史兴亡争战故事讲完,“说话人”就分次连续讲述,每次“说话”前用题目向听众提示本次主要内容,这就成了章回小说回目的起源。我们阅读章回小说,经常可看到“话说”“且说”和“各位看官”字样,这就是章回体小说与“话本”之间承继关系的体现。经宋元两代长期的积淀,元末明初出现了一批较为成熟的章回体小说,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到明代中期,章回小说更趋成熟,出现《西游记》、《金瓶梅》等作品。清代,章回小说继续发展,《红楼梦》是其艺术高峰。由于章回体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强的中国民族特色,一直是中国读者所喜爱的文学样式。现在我们较为常见的明清及近代章回体小说,大致有文言体章回小说,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方言体章回小说,如清代韩子云的《海上花列传》,全文多用吴方言;弹词体章回小说,如陶贞怀的天雨花;排偶体章回小说,如清代陈球的燕山外史等。
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讲史”就是说书的艺人们讲述历代的兴亡和战争的故事。讲史一般都很长,艺人在表演时必须分为若干次才能讲完。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章回体小说中的一回。在每次讲说以前,艺人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体小说回目的起源。章回体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和“看官”等字样,正可以明确看出它与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经过长期的孕育,在明代初年出现了首批章回体小说,其中著名的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这些小说都是在民间长期流传,经过说话艺人补充内容,逐渐丰富,最后由作家加工改写而成的。明代中叶以后,章回体小说的发展更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西厢记》、《金瓶梅》等著名作品。由于社会生活日益丰富,这些章回体小说的故事情节更趋复杂,描写也更为细腻,它们在内容上和讲史已没有多少联系,只是在体裁上还保持着讲史的痕迹。这就是清代写作的《红楼梦》还是有“看官”、“且说”等词句的原因。
章回小说格式介绍
章回小说介绍
1.为中国长篇小说的一种传统形式。
2.源於宋代平话,确立於元末,以长篇小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为成熟标志。
3.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少则十几回、几十回,多则百馀回。每回前用两句对偶的文字标目,称为「回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如三国演义第一回正文前标有「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每回末有「……如何,且看下文分解」,如三国演义第一回本「毕竟董卓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4.一回叙述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段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
5.这类小说段落整齐,叙事清楚,符合民众的欣赏习惯,便於读者间歇阅读,故其形式为明、清两代长篇小说所普遍采用。
参考:百科
原贴:章回体小说形式特点
吉祥
章回体小说几大特点:段落整齐。
段段之间有小标题联接。
文章中会出现‘且说’‘听下回分解’等字样。有点类似于我们所说的评书。
文章段落鲜明。
其实章回体小说也就是分“几回书”这样的文章。
只要文笔够扎实,运用到现代小说中不成问题。加油哦
原贴:章回体小说的特点
糖瓜喵
分章回叙事的长篇小说就是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小说为中国长篇小说的一种传统形式。源於宋代平话,确立於元末,以长篇小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为成熟标志。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
原贴:章回体小说的概念是什么?
某某人ABC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英文名字: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翻译为:三个国度的传奇故事),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为四大名著(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三国演义》全书出现以前,中国各类小说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几十个字。《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中国小说由短篇发展至长篇的原因与说书有关。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撰写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到辗转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态上有所不同。这种源出众手的小说,后来还有浪漫小说《红楼梦》和另一讲史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对后来的小说相信有一定的启导作用。
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papaver
原贴:章回体小说的特点.
*小逸*
原贴:章回体小说的特点.
清风西来
SepJF
章回体小说是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
“讲史”就是说书的艺人们讲述历代的兴亡和战争的故事。 艺人必须分为若干次才能讲完。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章回体小说中的一回。 讲说前,艺人要用题
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此即章回体小说回目的起源。章回体小说中常见的“话说”和“看官”等字眼,便反映出它与话本的继承关系。
章回体小说的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 每回前用两句对偶的文字标目,称为“回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如《三国演义》第一回正文前标有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每回末有“……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一回叙述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段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
。
原贴:何谓章回体小说?
lncgj
原贴:章回体小说的特点
串串珠
原贴:章回体小说的特点
三千忘川如奈何
mandrake520
概念:
分章回叙事的长篇小说就是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小说为中国长篇小说的一种传统形式。源於宋代平话,确立於元末,以长篇小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为成熟标志。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
原贴:章回体小说的概念是什么?
tanyaa
原贴:章回体小说的概念是什么?
waner佟医生
原贴:章回体小说的概念是什么?
sylnevia
gabby-ge
木已成舟
taita
贼米米
是《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和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卉宝儿
echo_weng
Jessie
西方文化是一种极端文化,一切都讲求极端。
对于战争,西方讲求极端杀戮。
中华文化是一种均衡文化,一切都讲求均衡。
对于战争,中国讲求均衡不战。
美国重武器,中国重战略。
武器越先进,杀伤力越大,在战争中,这就是追求极端。
战略越高明,破坏力越小,在战争中,这就是追求均衡。
三辫
西方古典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对战争的描写极不相同。虽然都是写战争的场面与战争中的人物,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作家所处的历史环境不同,民族精神气质不同,审美观不同,对战争所持的观点不同。故而,不同国家的作家笔下的战争风云各具特色!
先从中国的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说起。三国演义所写的战争范例是十分著名的。例如袁曹的《官渡之战》从力量对比上,袁绍可谓是兵多粮足。号称军马七十万,而且占有地理优势。而曹操领军只有七万,粮草不济,处于劣势地位。但由于曹操的老谋深算,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先集中兵力袭击袁军的粮库,火烧粮草及军用物资,并设计诱敌,动摇袁军的士气,然后各个击破,全歼袁军主力!在《三国演义》中,这种火烧,水淹,离间,袭烧粮草等计谋方法的写作手法,在我国有关战争描绘的古典小说中,几乎成了惯用的方法。
在吴蜀的彝陵之战中,吴军连败十次,即使蜀军赤膊上阵,吴军还是纹丝不乱,促使蜀军产生骄横,焦躁,疲惫,松懈之情绪漫延滋长,结局是刘备全军覆没!象这种布局谋篇的写法,在外国文学作品中,实不多见。象《三国演义》等古典作品那样,以写战略战术著名的“火烧赤壁“,水淹七军,火攻水攻,天时地理,等详细算划的种种诡计善变场景设制,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大特色!在中国古典战争文学中还存在另一特点是,着重写个人英雄主义!突然,“军中闪出一彪人马,为头一员大将,为头一条好汉!相貌堂堂,威猛异常,有万夫不挡之勇"。这种英武壮气,力扛千鼎的脸谱化写作也成了常规!“说时迟,那时快,手起刀落,一颗人头落地。"这也属于常见的场面!纯属老套!正面军队总是所向无敌,势如破竹,敌对一方也总是溃不成军,望风而逃!这跟中国小说起源于评话说书艺术有很大的关联。古时代的那些说书人,在市场上设桌讲书,为了招来听客,故弄玄虚,一惊一乍。讲得有声有色,惊险英武的故事往往吸引人吧!古代战争之险奇,真有小说中说的那么些场景,我们已不得而知了!小说总是写得名声大震了!
外国古典作品对战争的描写就不同了。列夫托尔斯泰有一名言:要完整地描写一种战争场面是不可能的,只能写出战争对于人的印象"!这句话有充分的道理,因为的确从来没有人看到过整个战争的场面,个人观察到的只是战争中的局部场景。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名著《巴马修道院》写拿破仑的滑铁卢战役场面,很有名。他写的战争场面就是通过投奔拿破仑的青年法布利斯所亲身体验的场景:一是真实感,无论是尸体的脏脚,还是被炮弹炸得血肉横飞的惨状,都给人以战争逼真的感觉。再就是整体感,整个战场的兵力调动和战役之中双方的情绪混乱状态,在眼中所出现的情景和预想中的战争恰恰相反!司汤达没有对滑铁卢战役作整个描绘,而是通过后卫部队产生的一系列骚乱,来勾划出法军的溃败。最关键的一点是:通过法布利斯这个人物的内心体验,表现了他对战争的态度。从最初的年青人的高尚冲动,一下子跌落到“美梦破灭“!
托尔斯泰描写的第一个战役,是射恩拉格本战役。拿破仑十五万军队一举歼灭奥国四万人之后,直向库图佐夫率领的四万军队扑来,想一举歼灭俄军,这时库图佐夫只派手下带领四千人迂回阻击,整个俄军撤出战场,这个大调动,没有波澜起伏的埸面,只是通过秘书安德烈的眼中所見,使人感到是十分真实。保罗金诺大会战,整个战线上的官兵情绪,包括普通士兵对战争的态度,对这场关系到家国存亡的可恐怖的战争,军队上下表现出奋勇拼命的英雄气概!会战的场景的一幕幕,都是通过彼埃尔这双眼晴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这就显得更真切动人。与中国传统小说不同,托尔斯泰写的不是将领统帅的如何英雄豪气,而是更多地写普通战士的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下级军官的英雄无畏。炮兵中尉屠升在孤军无援的情况下,就凭几门火炮,阻击法军的进攻!而在我们的古典战争小说中似乎见不到一般士兵的英雄行为。而且,托翁的小说中写了贪生怕死的军官,小偷小摸的士官,爱贪小便宜的士兵的心理。这也是外国古典作品与中国古典小说的不相同之处!
应该指出:外国古典描写战争时,一定程度上带有它的人道主义精神因素,充满着对战争的不满和谴责,这也有别于中国古典中的那种英雄好汉主义吧!总的来看,各民族有各民族的欣赏习惯,审美要求!
最爱波斯菊
以前看古典小说的战争场面,最想不通的就是战争方式――两边排开阵势,一边出一个大将,谁把谁砍了,就是胜家。关羽张飞级这样的牛人,只要带仨瓜俩枣的殘兵,也能把曹魏的十万雄兵撵得象兔子。当然,阵法也还是有的,三国演义、水浒、杨家将和说岳全传都有不少描写,但阵法成败的具体环节,依然决定于双方武将的PK。战争胜负和双方军队的数量、素质好象不相干,大军的对峙,被浓缩成了武将的角斗。这是小说的手法,事实不可能如此。
但即便古典小说式的描写里,也没多少军事将帅是真正死于砍杀的,杨业、关羽这些人都是兵败而亡。政治统帅战死的更凤毛麟角,除非在全军覆没以后。
但西方历史有很大的不同。政治统帅亲自上战场,动真格的拿刀砍人。所以,老大在战场上挂了的情况比比皆是。比如英格兰国王哈罗德、理查一世,玫瑰战争时双方的老大约克和萨默赛特公爵,都是真正的马革裹尸。
皇上出马,在中国古代是“御驾亲征”,有重大的象征意义,并不指望皇上有超人的武功。非举足轻重的战争,皇上不仅不需要,也不能随便出征。明朝的正德皇帝颇好厮杀,为了过瘾给自己降格封了个“威武大将军”,亲征四个月,以伤亡600多名士兵的代价打死了16名鞑靼军人,但毕竟是胜仗。可是正德皇帝却被指为不务正业、有损天威、败坏礼制,成了昏君的典型,史家更从中看到“明亡不远矣”。
但比他早300年的英格兰国王理查一世,却博得了完全相反的名声。理查当了10年国王,只有6个月呆在国内,剩下9年多都在国外过打仗的瘾,最后也是被箭射死。却得了“战神国王”和“狮心王”的美誉,在英国历史上代表着浪漫的骑士精神。
除了老大在战争中的角色不同以外,军队骨干的构成区别也很大。中国古代上战场的都是征来的泥腿子,很多乱世出名的战将,都是泥腿子或下层小吏出身,以军功卓著博取功名,关羽张飞袁崇焕曾国藩左宗棠都是这样,没听说世家子弟踊跃参军的。
但在欧洲,和国王这个全国最大的领主上阵砍人一样,各个封建领主、骑士往往构成了军队有生力量的核心。玫瑰战争的时候,就发生过双方普通士兵互相手下留情,贵族们血腥PK的事。有一年英法战争,处于逆境的英国国王甚至向法王提出单挑,虽然法王拒绝了(法王不傻,他可不想让决斗化解已形成的军事优势,但最后却惨败),但老大之间角斗决胜负确实成了一个选项,有理由相信这种事真正的发生过――老外这搞法才是真正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式的。
这种作战方式,有时候后果会很严重。亨利五世征服法国的时候,一时兴起把俘获来的法国贵族杀了个精光(这很违反当时的战争规则,通常的作法是交银子换人。前述狮心王理查一世被法国俘虏,就花了英格兰好几年的财政收入才换回自由),结果法国的贵族阶层差不多就这样给报销了。
这两种军政制度区别很大。欧洲的军人很专业,骑士阶层是从小训练的职业军人,打仗是他们至高的义务和荣誉;古中国没有军事贵族,泥脚子是主力。从这一点看似乎欧洲军队的职业化程度很高。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的话,结论可能正好相反。如果套用企业制度的话,古中国军队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相分离的,在政治统帅与文官制度外,有一批被称为“武将”的职业经理,类似于今天各国的军事制度。欧洲中世纪是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二合一,打起仗来是老大出头,更象黑社会火拼。所以,俺认为,显然,虽然古中国的军人可能不如欧洲职业化,但古中国的军事制度却更加专业化,中国有“文死谏,武死战”的说法,便是这种分工。
特别重要的还有两点。首先,这种分工使专制王朝最脆弱的部分、最高领导核心――皇室脱离了战争风险,不至于在一场战术性的冲突中断送王朝政治资源。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刘邦、汉武帝、曹操、李世民、朱元章这样的人在战场上被搞死了,对他们的帝国意味着什么。其次,军事统帅也避免了战死的危险,使他们能够发挥运筹帷握的特长,比如张良、诸葛亮。貌似有点像现代军队的参谋本部。
这种专业化的军事制度,可能是古中国的军力能够一直扩张到畜力时代的极限――青藏高原和沙漠的制度原因。反观西方,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整个中世纪,并没有一个超级王朝一统欧洲。
中国式的极权王朝还有个擅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点,即动员社会各阶层、倾全国资源组织战争。但有个严重的后果,就是整个社会卷入战争的深度和广度空前大,被战争破坏的程度也空前大。史载数十年的三国混战使中国人口从两千多万锐减为七百多万;明末的战乱使四川人口“百之存二”(人口减少98%,说法不尽相同),以至需要“湖广填四川”。不仅如此,前朝的文明成果也付之一炬,古中国很多科技成果都被一代又一代人反复发明/发现,例如指南车/针,从老祖宗黄帝到东汉张衡、三国马钧、南北朝祖冲之、唐朝金公立、宋朝燕肃和吴德仁,据说都拥有发明权!洛阳开封这样的古都历经空前繁荣-空前衰败的周期,好似橡皮筋一般。
欧洲的战法由骑士阶层和贵族主刀,下等人干点步兵后勤的活,或随军作仆人打打杂给主人收收尸。这种搞法,如前所述,往往使一国的统治精英付之一炬,但社会总成本却小得多。科技、文化、法律、城市得以薪火相传,水准越来越高。
青豆写的书
西方古典战争小说和中国古典战争小说的区别是什么?
首先,选材不同。西方国家很小,所发生的战争都是领地之间的纷争,例如小说斯特凡大公。而中国的古典战争小说,多是乱世中的群雄争霸。例如《三国演义》。
其次,战争描写的场面不同。西方古典战争小说重点描写宫廷纷争和局部战争场面,没有具体人物战略谋划的内容。而中国古典战争小说,战争场面宏大,具体人物谋略战争的刻划细节比较突出。
最后,西方小说没有正义和非正义概念,战争就是战争,胜者王侯败者寇。而中国的古典战争小说,倾向性在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的淋漓尽致。^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