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一百单八将的排位,是《水浒传》的一大隐秘,也是其主题思想很重要的一部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搞明白了梁山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等于基本上读懂了《水浒传》。否则,就只能陷入“水浒阴谋论”这个“鬼打墙”的怪圈,无法说服别人,也无法说服自己。
那么,梁山一百单八将是怎样排定座次的,其中又隐藏着怎样的玄机呢?
梁山好汉按照老子之意排定座次
施耐庵写《水浒传》恐怕没有那么多致语,书中的很多赞诗不一定是出自原著作者之手笔。但是,细读《水浒传》的致语,有的还真是一语道破天机,点明了施耐庵的创作意图及主题思想。比如,梁山好汉经过两轮排名之后,容与堂本《水浒传》中就有这样一首赞诗(致语):
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对夫妻,与叔侄郎舅,以及跟随主仆,争斗冤雠,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
这段“致语”很长,只能摘录上面这么一点了。在这段赞诗中,核心内容讲的就是“等贵贱,均贫富”,对“替天行道”进行最直接的解读。
所谓“替天行道”是老子的朋友秦佚赞美老子的话,老子主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梁山好汉大排名不分贵贱,不论贫富,不讲亲疏,以有余补不足,所遵循的就是老子的“天道”。
因而,书中称赞梁山大好汉是天罡地煞的精华,是人杰地灵的完美聚义。
在《水浒传》开篇故事中,施耐庵也早就预伏了这段“致语”所称道的故事。当洪太尉打开伏魔之殿的大门,见到宫殿中央“遇洪而开”的石碣时,书中写道:却不是一来天罡星合当出世,二来宋朝必显忠良,三来辏巧遇着洪信,岂不是天数?
什么是《水浒传》中的“天数”呢?赵匡胤出世时,施耐庵说是“感得天地循环”,这便是“天数”。赵匡胤做了皇帝,陈抟老祖以手加额称颂“天下从此定矣”。《水浒传》中的“天数”就是“天下太平”。因而,施耐庵交代,“天数”就是“上合天心,下合地理,中合人和”。
梁山好汉大聚义,就是按照《水浒传》的“天数”完成了妖魔重聚。这些妖魔上合天罡地煞,中合时机地利,“保境安民”,更合天道人心。
因而,梁山好汉排定座次,便是“天地之意,物理数定”,是“替天行道”主题下的必然结果。
那么,施耐庵又是怎么让梁山好汉按照“天地之意,物理之数”依次落座的呢?
先有一百单八将排位,才有梁山好汉故事
此处,先提一提最后一个加盟梁山的好汉皇甫端。
我早就读过一篇讲皇甫端入伙的文章,说的是此人仓促上梁山,是因为书到终局时,施耐庵忽然发现少写了一人。因而,临时加了一个皇甫端凑数。
这个说法的出现,恐怕与当时的《水浒传》版本有关,大约是依据的是贯华堂七十回本。这个版本到梁山大聚义排定座次后就结束了,皇甫端上山毫无作用。
即便是续书征四寇也没有皇甫端更多的故事,最后还草草了事的交代了紫髯伯的去处,做了宋徽宗的“弼马温”。
其实,施耐庵的《水浒传》肯定不止七十回(或七十一回),原著极有可能是与天罡地煞之数相合的一百单八回。在此后的故事中,必定有皇甫端的重头戏。
我曾经写过皇甫端的解读,通过“紫髯”、“幽州”、“东昌”、“貌若番人”这些信息,断定最后一个上梁山的皇甫端,隐喻的就是明成祖朱棣及其靖难之役,及其东昌之战。《水浒传》写到这里,大约就要开始比较显性的隐喻大明王朝的秘史了。
这明显是施耐庵的有意设计,必定是先有皇甫端,然后讲东平府、东昌府的故事。以此倒推,则必然是先有一百单八将,并且依次让他们对应上天罡、地煞,然后,按照这一设计,开讲梁山故事,到大聚义的时候,才能准确的让每一个人按照故事诡计落座。
因为,梁山好汉的排名有一大总规则,那就是:人物故事对应绰号,绰号对应星号,星号决定排名。
施耐庵先依据一些蓝本故事,筛选出三十六人,稍微调整他们的绰号,以绰号的含义与三十六天罡星的含义形成对应关系,决定了三十六天罡的排名。
比如,阮氏三兄弟在蓝本故事中并不是亲兄弟,而且排名最高的人是阮小七。施耐庵把这三个人写成了三兄弟,就得调整他们的座次。蓝本故事中,阮小二是“短命二郎”,阮小五是立地太岁。而“短命二郎”与天罪星的意思比较接近(二郎神犯过天条),阮小二就得上应天罪星了。
阮小五绰号立地太岁,太岁是悬在命运头上的一把利剑,对应的是天剑星。假如照搬蓝本故事的绰号,那么,天剑星就得排在天罪星之前,也就是阮小五的座次要高于阮小二。
为此,施耐庵便调整了他们的绰号,阮小二变成了“立地太岁”,对应天剑星,阮小五反倒做了阮家老二,绰号“短命二郎”对应天罪星,便排在了阮小二之后。
这样确定梁山好汉的绰号、星号、位置之后,便按照这个设计讲故事,这样才能全面统筹,故事线索全部归结到最初的设计上来。
因而,梁山好汉的座次排定总原则,就是人物故事对应人物绰号,人物绰号上应天罡地煞,天罡地煞原本就有固定的位置,梁山好汉等于是“凭票入场,对号入座”。
《
水浒传》没有“阴谋论”但却有“阴谋”
《荡寇志》是一部品位极其低劣的反《水浒传》小说,这部小说不仅从肉体上摧残梁山好汉,还从道德人品上污蔑一百单八将。书中,逆转施耐庵的“天地之意,物理之数”,把梁山排位说成是宋江主谋,伙同萧让、金大坚等人伪造了一块石碣,决定了梁山一百单八将的座次。
这部被绝大多数人以为极端无耻的小说,其中的“阴谋论”却被无限的加以利用,反过来攻击施耐庵的原著。俞万春真的无耻到神通广大,其阴魂不散,借尸还魂的本领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如今,他的无耻“水浒阴谋论”竟然成了解读《水浒传》的主流观点,施耐庵这部伟大的英雄史诗,继续被俞万春污蔑、蹂躏。
施耐庵原本就写得非常清楚,决定梁山排名的是大唐洞玄国师,梁山上的那块石碣,就是大唐洞玄国师国师所立。宋江即便要作伪,那也得带着萧让、金大坚等人穿越到唐朝,买通第二十代张天师一并造假。
《水浒传》写得如此明白,为何就有人相信俞万春的胡说八道呢?
施耐庵绝对没有“水浒阴谋论”,而是通过一百单八将的座次,讲述梁山好汉的故事,并且在故事中隐藏历史真实。如果一定要说《水浒传》中有“阴谋”,那就是这部书中讲述了两段历史。一段历史,就是北宋的兴亡史。另一段则是明朝靖难之役,尤其是建文帝的去向迷踪。
我觉得,天罡系列主要以讲述北宋历史为主,地煞系列则偏重于明朝的这段秘史。同时,天罡地煞联合降妖除魔,一百单八将全部肩负着“历史责任”,交替隐喻两段历史。因而,我说《水浒传》是一部英雄的史诗。
这个问题,我已经讲了很多次,此处不再重复。但却要以地煞中的几个人物,再稍微讲一讲《水浒传》中隐藏的“阴谋”。因为,这些“阴谋”也涉及到梁山好汉的排名问题。
地煞中的几个关键人物的座次问题
第一个要讲的,是排在地煞第一位的朱武。如果按照梁山“人物故事—绰号—星号—排名”的对应关系,朱武以“神机军师”来对应“地魁星”,恐怕对不上号。神机军师、“地魁星”这两个概念根本就不同义,而且,施耐庵的原著中,朱武不通阵法,毫无智谋,做不了军师。但是,朱武为何就领衔了七十二地煞呢?
因为,朱武千真万确就是“地魁星”,这个人物与洪太尉一道,是隐喻“朱洪武”的。这一点,已经获得了比较普遍的认同,此处不多讲。
黄信这个人物绰号是镇三山,他哪里镇得了三山?黄信其人,我也做过比较详细的解读,这里说直接的,他所隐喻的是太子朱标。
接下来就是病尉迟孙立了。孙立的排位争议最大,也是攻击宋江造假,打压异己的一把利剑。
施耐庵特地把孙立由蓝本故事的三十六人下放到地煞第三名,是要与朱武、黄信一道组成祖孙三代的关系,隐喻因为朱洪武立孙子为皇帝,因而导致了靖难之役。这一场大明朝的内战,与赵匡胤结束五代战争,迎来天下太平的“天道”相违背,施耐庵予以了严厉的抨击。
施耐庵说,朱洪武“误走”了妖魔,立了孙子做皇帝。天下纷乱,建文帝生死不明,这就惩罚了朱洪武的逆天而行,朱标这一脉就“丧门”了——这就是黄信手中丧门剑的隐喻。
再说说险道神郁保四,这个比较特别的人名,说的其实是“欲保四”,也就是保朱元璋的四皇子朱棣。施耐庵特别给梁山安排了一个岗位:专一把捧帅字旗。
在白沟河之战中,朱棣处于非常不利的局面,眼见得就要大败。但是,李景隆的帅字旗忽然折断,六十万帝师顿时陷入混乱,朱棣反败为胜。
这是一段历史迷案,从后来李景隆开城迎接朱棣入城的事实来反观帅字旗折断,便有人怀疑李景隆有意帮助燕军。所以,郁保四、白胜、时迁、段景住排在了地煞最后的位置上,照应了地煞前三名的人物。
有意思的是,按照天罡地煞排名,段景住是最后一位,按照职责分工排名,郁保四则是最后到岗的。这就意味着七十回书之后,就要非常明显的开讲有关朱棣、建文帝的故事了。因而,皇甫端“匆匆入伙”,因而,《水浒传》被腰斩。
以人物、绰号、星号、座次隐藏历史,这是梁山好汉排名的又一大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