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的文学家。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
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35岁曾中进士, 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
三国演义》三遂平妖
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 著”之一的《
水浒传》。
苏州城阊门外,怀胥桥北施家巷有一户施姓人家,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
之常的后裔。这一支传到施耐庵的父亲已是十四世。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 施家添了一个男丁。一位老秀才给婴儿起了个名字,叫彦端,意思是这孩子长大
了,定是位行为端正的才子。 这个襁褓中的彦端,就是后来写出千古名著《
水浒》 的施耐庵。
施耐庵7岁时,家里贫穷,无法上学。但他天资聪明,刻苦好学,经常借书看,
遇到不懂的就向当地比较有学问的人请教,有时还到学府去旁听。 就这样,他读了 《
大学》《
论语》《
诗》礼等许多书。13岁时,已能在大庭广众之中,对答如
流,下笔琳琅。
施耐庵13岁那年,父亲把他送到私塾读书。 私塾先生是个武举出身的老人,壮
年时因打抱不平,误伤了一个蒙古人,才隐姓埋名,到此地教书。
一天早上,施耐庵到后院内听见风声,却不见树叶飘动,他对着门缝朝院内望
去,原来是先生在练功。先生手舞钢鞭,风声“呼呼”,人影难分。
先生练完鞭后,又打起拳来,只见他挥掌向一块大石劈去,“咔嚓” 一声,
掌到石裂,施耐庵惊呆了。 先生练完功后见到他,问他为什么呆在这儿,施耐庵 见瞒不过去,只好直说:“学生看先生练功入了迷,站在这儿发呆。”并求先生教 他武功。
先生不肯教他,施耐庵并未灰心,从此他每天早起偷看先生练功,白天学习,
晚上就模仿着练,这样坚持了三年,竟也练出了名堂。
有一年清明节,先生放学生一天假,让他们到郊外春游。 施耐庵和同学正在赶
路,忽听到“救命”的喊声,原来是个恶少在强抢民女,好多来劝阻的人都被恶少
打伤了。施耐庵见了,怒火中烧,他赶忙上前喝道:“光天化日强抢良家女子,天 理难容,快放了她! ”那恶少见是个书生,不放在眼里,举起一块石碑,朝施耐庵猛砸过来。 可施耐庵并不慌乱,闪身跳出圈外,同时挥掌朝石碑劈去,只听“咣
当” 一声,石碑劈成两半。 那恶少大吃一惊,见势不好,吓得抱头鼠窜。施耐庵刚 要追,被先生叫住。
施耐庵连忙跑来,跪在先生面前说:“学生出来惹事了,望先生恕罪。 ”可先
生并没有责备他,还称赞道:“我因几个败家的徒弟而冷了心,本不想再收徒,今 见你如此见义勇为,我就收下你这个徒弟吧。”从此,施耐庵在老先生精心培养下, 不仅能写一手好文章,还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春,年已36岁的施耐庵上京应试。天从人愿,秋闱 一举告捷,不久,朝廷派施耐庵到钱塘担任县尹。但是,只当了两年,由于不愿昧 心事权贵,他便愤然辞官而去。
施耐庵从钱塘弃官回来,在苏州城东南隅的施家桥开学授徒。四乡八邻,纷纷
慕名前来投师。 一天,一位商人领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前来拜谒施耐庵。这个商 人姓罗,是山西太原人,经常往来于苏杭做生意,久闻施耐庵大名,这次专程把儿 子罗贯中带来投师求学。 施耐庵见贯中生得眉清目秀,谈吐温雅,心中十分喜爱。
冬去春来,施耐庵痛感自己有志救民,无处展才。有一天,他路过书铺,看到
不少手抄兀人话本,其中有一^本名叫张叔夜擒贼,是讲梁山泊宋江等一^百零八
人故事的。 他不惜高价买了回来。打算以此为线索,把其他有关梁山泊故事的话本 内容加以糅和,写出一部江湖豪客传。
施耐庵在施家桥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写作和修改江湖豪客传上,眼
看全书即将写完,他又觉得书名不够含蓄,想换一个。 罗贯中看出了老师的心思, 就向他建议说:“老师,书名就叫《
水浒传》吧!”施耐庵觉得这个意见很好,说: “水浒,就是水边,含有‘在野’的意思,还有典故,诗经上有‘古公禀公,朝来 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是歌颂周代发祥史的。 这书是写起义英雄的,叫它 ‘水浒’,非常合适!”
施耐庵死后,罗贯中把施耐庵留下的书稿做了番整理后,即刻动身到全国的刻
书中心——福建的建阳去,准备把《
水浒传》刻印出来。 可是,这里所有的书坊没 有一家敢承受。
过了 150年,才由坊间刻印出版。可惜的是,这个最早的《
水浒传》版本,几
经改朝换代,人世沧桑,现在只剩下一个五回残本。 明万历十年,有个化名“天都 外臣”的人,根据民间抄本,自己写了个序,重新刻印问世,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
的古本《
水浒传》。
施耐庵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小说家,他在小说《
水浒传》中塑造了 108位栩栩 如生的英雄人物,他们的故事在民间久久流传,《
水浒传》也成为我国古代四大 名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