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遍意义上的文学来说,文笔和情节同样重要。对于网络通俗小说来说情节更重要,对于严肃文学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文笔和情节,而是情感。总体而言,对于现代创作来说,文笔和情节同样重要,最重要的还是写文时的情感,如果非要丢卒保车,情感和情节都不能丢,文笔可以之后慢慢打磨。
用南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的话来说:“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 ”文笔等文学形式要素如同化妆品,可以修饰容貌,但是真正顾盼神飞的美丽是由本来姣好的相貌决定的。文采是用来修饰言辞的,然而真正的言辞华丽是由作者本人的情性生发的。对于作文来说,情感要素是根本的经线,文辞是纬线,先定经线的中正,纬线才可排布。接下来具举些例子具体说明。
一、文笔更甚而不在乎情节布局的作家有吗?有。如沈从文、汪曾祺等。
比如沈从文、汪曾祺乃至废名、周作人、萧乾等京派作家。这里以汪曾祺展开讲讲。汪曾祺师承沈从文,以行云流水般冲淡平和、自然流畅的文笔著称,但是为文却不是很注重情节的雕琢。从中篇《大淖记事》《受戒》到短篇端午的咸鸭蛋等,大部分没有特别引人入胜的情节,而是采用一种追忆的说书式口吻,以电影镜头由远及近的视角慢慢展现一乡一隅的社会风俗和人文景观。读汪曾祺的文章,有如品一口清冽的绿茶,柔柔的带着清香缓慢流入口腔直到舒心暖胃,通体舒畅,我们记得住《受戒》里油腔滑调“六根不净”的和尚,记得住小和尚和英子情窦初开的懵懂情愫,却未必想起来具体的故事情节。这就是汪曾祺为文的特点:以情属文。将对家乡的热爱用一种饱含温情的柔和笔调输出,用清丽的文字,用追忆记录的方式展现社会历史风俗的优美图景。传递富有人文关怀的注视。“辨丽本乎情性”用来形容汪曾祺先生再合适不过。现放上汪曾祺短篇戴车匠供大家欣赏品味(图片截取自百度):
从这篇纪录片一样的短文我们可以窥见汪曾祺先生为文的总体特点。
图为汪曾祺先生在写作
二、擅长情节布局谋篇而文笔稍有欠缺的作家有吗?有。如茅盾、青年时期的巴金等。
注意,这里的评价文笔稍逊一筹只是相对于与他们同等水平的大作家而言,以及相对于他们本身能力而言在情节设计、布局谋篇上相比文笔更加突出,他们自身的文笔还是非常厉害非我们常人所能及的。这里主要提一下茅盾先生。
茅盾的对作品选材的注意力一直放在那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上,捕捉和传达那些新近发生的重大事实,将当代重要的政治经济事件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茅盾在这些事件尚未从当代人的印象中消退时,便将它们纳入和熔铸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他的大多作品都可以说是中国现代革命史的艺术的大事记,是纪实的文学报告,是中国现代革命史的现实主义的编年史。通过一个历史时期广阔、复杂的社会面貌的反映,以显示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茅盾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事性、纪实性和传记性的特征。其题材主题具有重大性与时代性。
茅盾
如《蚀》的第一部是在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的四个月后动笔写成的,第二部是在同年11月份开始写作,第三部写于1928年4-6月,仅仅在事件发生一年之后,就完成了对大革命经验的记录和艺术概括。而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真实反映了三十年代初中国农村“丰收成灾”的现实和农民的觉醒、反抗的过程。
在叙事方面,茅盾追求宏大而严谨的布局,他在小说中喜欢采用能够体现时代性的网状型结构形式。如作品《子夜》茅盾根据主题的需要,根据中心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来安排各种人物事件,矛盾冲突和环境场面,作品一开始就在吴老太爷的吊唁仪式上将所有重要人物推上前台,组成复杂的人物网络,以及在设下情节因果关系的伏笔,从而经纬交汇地建成《子夜》式的也是茅盾式的庞大的“网状结构”。所以宏大而严谨的布局、紧扣时代脉搏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就成为了茅盾先生写作最突出的特点。草蛇灰线的情节铺就和注重冷静客观的社会剖析要求茅盾必须要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布局谋篇写就恢宏巨制的能力,所以现代文学的长篇小说是在茅盾先生手中成熟的。《子夜》就是最显著的代表。
除了情节,茅盾先生也特别注意人物形象的塑造。他敏锐地根据时代变化和对阶级变动深刻的剖析,创作出了“民族资本家”和经历“欧风美雨”后思想转变的“时代新女性”形象序列。读《子夜》中对吴荪甫细致的心理刻画和行为描写,我们能体察到民族资本家身上的进取和软弱妥协,经商者的狡猾贪婪,读蚀三部曲又会对小资产阶级的新时代女性带有恨铁不成钢的唏嘘。情节布局和形象塑造功底之深,这些都是茅盾可以名列现代文学第一档文学家的资本。
但是,与此同时,茅盾的文笔比他出色的结构布置和形象塑造是稍逊一点的。首先他的文笔不是那种柔和灵动或是优美华丽的一派,深受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写作影响,茅盾先生的文笔更加写实,甚至有一点枯涩。受到以前在商务印书馆写文学评论工作经验的影响,在写作时也会带着理性而富有逻辑的分析式的语调,这样的文笔,在配合他动辄几十万字的大长篇而言,就显得不够流畅,不是那么好读了。
再说巴金,巴金晚期写《憩园》《寒夜》的时候艺术风格更加成熟,文笔也转向冷峻细密,深刻而沉郁。在早期写《家》的时候,青年巴金带着充沛的热情和书生意气,尽情挥洒至书中,形成强烈的感染力。或许他刻画的形象和情节衔接尚有缺陷,但是“以情动人”正是巴金当时写作最显著的特点,他常常借觉慧的口宣发议论,表现对现实生活的评价,在当时引起无数青年学生读者的共鸣。文笔稍逊而以情动人,青年巴金也是一个典型例子。
巴金
三、当代网文盛行时创作哪个重要?情节
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已经不是严肃文学独领风骚的时代,反而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网文创作才是最流行也是规模最大的创作趋势,这是文化商品化的表现,是文化与消费主义的结盟。
我看过的网文比较少,唯一真心追过的只有江南的《龙族》,但是江南本身在网文里也算文笔情节俱佳的作家,可惜后来老贼恰烂钱不好好写,三以后故事线越开越多不知道啥时候圆回来。
其他比较火的网文如《斗破苍穹》《斗罗大陆》之类没有完全追过,但是看过一点片段。大概还是以情节取胜的。
因为按照现在网文作品的创作模式,按字数计费,作者只有在有限的篇幅里创造尽可能大的世界观,用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更多读者追下去,然后将文字变现。“文似看山不喜平”,大部分人追网文都是图个消遣娱乐,在虚拟世界里完成自己现实中无法完成的美梦。宏达的世界观,出奇的人设,为了圆世界观而罗织密布的情节,都是吸引读者看下去的理由,因为这些要素很好的刺激了读者的好奇心和内心欲望,市场要素决定了创作者为读者服务,将精力更多的放在怎样利用读者阅读心理上。
情节设计需要的是想象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表述只要能讲清楚事情就行了。与此相对的是,文笔需要大量文学作品的阅读积累和持续训练输出,不是一朝一夕能达成的功底。相比之下,故事情节的设计门槛更低一点。
入门门槛低加读者需要,网文自然更注重对情节的设计了。
总之,要看你想写什么,文笔、情节、情感好比是拉动文学水平的三架马车,实际上缺一不可。如果参与网络写作急着变现的话就可以更注重故事情节和形象塑造,但是注入的情感和文笔的锻炼也决不能落下,不然小说会显得不够流畅或者味同嚼蜡,多读多写多想,这三方面的水平都会有所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