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大宝_小白
李志军,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泰州市中考语文命题组成员。现为靖江市新桥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陈宏,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靖江市名师工作室成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泰州市经典诵读委员会理事。主持编辑的校本教材孤山泥狗子获江苏省校本课程优秀成果评比二等奖,主编的“蹑云文学社”社刊获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一等奖。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多篇,个人教学网站“名师在线辅导”(http://www.mszxfd.com)访问量过万。现任教于靖江市孤山镇初级中学。
蒋光红,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泰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多次在市级以上教学比赛中获一、二等奖,已在国家级、省级报刊发表论文及文学作品100余篇(首),参编教辅用书12部。现任教于靖江市实验学校。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是从文学上对小说的定义。不过,学习了本单元的一组小说之后,相信你对小说一定会有更形象、更生动的诠释!
你可能会说——小说是一个见微知著的放大镜。可不!鲁迅笔下的故乡,只是“我”“别了二十余年”的那片故土吗?它又何尝不是20世纪20年代旧中国的缩影?鲁迅笔下的闰土,又何尝不是那个时代亿万农民的代表?那“凸颧骨,薄嘴唇”,像“细脚伶仃的圆规”的杨二嫂,又何止千千万万
原贴:小说是什么概念
希圖盼Hetupen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又叫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包括;以他人言行来反映人物等(又叫侧面烘托))
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节的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
原贴:小说三要素及相关知识
cjohnny
原贴:小说是什么概念
傲慢的上校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时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简单地说,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虚构性”,是小说的本质。“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小说竭力要挖掘的艺术内容,其感觉经验愈是新鲜、细微、独特、准确、深刻,就愈是小说化。“虚构性”与“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上述要素中最能体现小说性质的东西。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小说即“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干,追求;县令,美好的名声。)“琐屑之言”“浅识小道”,正是小说之为小说的本来含义。 桓谭在其所著《新论》中,对小说如是说:“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小说仍然是“治身理家”的短书,而不是为政化民的“大道”。) 班固认为小说是“街谈巷语、道听涂(同“途”)说者之所造”,虽然认为小说仍然是小知、小道,但从另一角度触及小说讲求虚构,植根于生活的特点。 清末民初,维新派梁启超等大力倡导“小说界革命”,小说理论面目一新。小说地位空前提高,乃至被奉为“国民之魂”“正史之根”“文学之最上乘”,再不是无足轻重的“街谈巷语”“琐屑之言”。
原贴:小说的一些相关知识?
花开堪折
小说知识点归纳]
一.人物描写
1.小说的人作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2.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外形进行描写的是肖像(外貌)。
3.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及语气声态进行描写的是语言。
4.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二.人物形象
1.小说的三要素是(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
2.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3.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三.故事情节
1.故事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上部分。
1 开端 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
2 发展 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
3 高潮 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工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励,最尖锐的阶段;
4 结局 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四.环境描写
1.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2.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
3.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4.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3)有些环境描写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小结:
1.小说的情节一般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情节的发展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了解人物在情节中各自表现,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2.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有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通过这些人物描写能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进而理解其反映的社会情况。
3.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交代事件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及场景,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渲染氛围,表达人物的心情、表现主题等。
原贴:小说的一些相关知识?
嘻哈的小米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文学是由语言文字组构而成的,开拓无言之境),往往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和再现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由于出版和教育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全面发展,已经失去其垄断地位成为大众文化的一支。产生了所谓的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之分。
文学类别
1、按体裁分为:口头文学、书面文学、网络文学三大类;
2、按时间分为: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他们的范围都是随着读者而不断迁移的;
3、按地域分为:外国文学,中国文学、台湾文学……
4、按读者分为:
a、 按年龄有儿童文学,成人文学等;
b、按读者群体及内容分为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民间文学、少数民族文学、宗教文学...
5、按内容分为:史传文学、纪实文学、奇幻文学、报道文学...
6、按表达体裁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戏剧、歌剧、剧本、民间传说、寓言、笔记小说、野史、童话、对联和笑话等;其他如史传、哲理、赋、骈文、小品文、文学批评、有文字剧情架构的电脑游戏(含游戏主机)与动漫...
7、按创作理念分为: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
susiechoi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县”乃古“悬”字,高也;“令 ”,美也,“干”,追求。是说举着细小的钓竿钓绳,奔走于灌溉用的沟渠之间,只能钓到泥鳅之类的小鱼,而想获得大鱼可就难了。靠修饰琐屑的言论以求高名美誉,那和玄妙的大道相比,可就差得远了。春秋战国时,学派林立,百家争鸣,许多学人策士为说服王侯接受其思想学说,往往设譬取喻,征引史事,巧借神话,多用寓言,以便修饰言说以增强文章效果。庄子认为此皆微不足道,故谓之“小说”,即“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浅识小道”,也就是琐屑浅薄的言论与小道理之意,正是小说之为小说的本来含义。
原贴:小说是什么概念
老羊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人物形象
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侧面描写通常以他人或事物来反映该人物,又叫侧面烘托。小说塑造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如鲁迅所说:“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人物。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艺术典型的镜子,看到、理解许多人的面目。
2.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节的一般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矛盾是有始有终,有起有伏,并有一定发展过程的,因而小说情节的展开,也是有段落,有过程的。这个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决定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有时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时也可颠倒或交错。
3.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一部好的小说总能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而不像科学报告那样枯燥乏味。作者总是能以优美的文笔、生动的描写和不可思议的想象把这个故事牢牢地刻印在读者的脑海里。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作用是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作用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小说分类:
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神话、科幻、公案、传奇、武侠、言情、同人、官宦等。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小说”起源
“小说”一词最早出现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庄子所谓的「小说」,是指琐碎的言论,与今日小说观念相差甚远。直至东汉桓谭《新论》:「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小说家」列为十家之后,其下的定义为:「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4]之所造也。」才稍与今日小说的意义相近。而中国小说最大的特色,便自宋代开始具有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两种不同的小说系统。文言小说起源于先秦的街谈巷语,是一种小知小道的纪录。在历经魏晋南北朝及隋唐长期的发展,无论是题材或人物的描写,文言小说都有明显的进步,形成笔记与传奇两种小说类型。而白话小说则起源于唐宋时期说话人的话本,故事的取材来自民间,主要表现了百姓的生活及思想意识。但不管文言小说或白话小说都源远流长,呈现各自不同的艺术特色。
小说的特点
价值性
小说的价值本质是以时间为序列、以某一人物或几个人物为主线的,非常详细地、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中各种角色的价值关系(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的产生、发展与消亡过程。非常细致地、综合地展示各种价值关系的相互作用。
容量性
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小说的容量较大,它可以细致地展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小说的优势是可以提供整体的、广阔的社会生活。
情节性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实例更加集中,更加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环境性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环境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发展性
小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1] 的:魏晋南北朝,文人的笔记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雏形;唐代传奇的出现,尤其是三大爱情传奇,标志着古典小说的正式形成;宋元两代,随着商品经济和市井文化的发展,出现了话本小说,为小说的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至今在古典小说领域内,没有可超越者,四大名著皆发于此。
纯粹性
纯文学中的小说体裁讲究纯粹性。“谎言去尽之谓纯。”(出自墨人钢就是创刊题词)便是所谓的“纯”。也就是说,小说在构思及写作的过程中能去尽政治谎言、道德谎言、商业谎言、维护阶级权贵谎言、愚民谎言等谎言,使呈现出来的小说成品具备纯粹的艺术性。小说的纯粹性是阅读者最重要的审美期待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光是小说,整个文学的纯粹性逾来逾成为整个世界对文学审美的一个重要核心。
原贴:小说的一些相关知识?
Jimmy
叙述和描写都是写人记事的一种基本表现手法。
叙述是作者对人物经历、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的表述和交待。叙述的手法有顺叙、倒叙、插叙。描写是作者对人物、事件、景物作具体生动的摹写。从描写对象上看,有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人物描写,还有社会、自然等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由于叙述和描写都是交错在作品中运用的,都是一种记叙性的陈述,因而阅读时二者不易分清,具体是叙述还是描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区别。 (1)应用对象的不同。叙述的作用,一般用于对人物身世、地位、经历等的介绍,对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的经过的交待。描写主要用于对美的风景、人物的形象、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物体的状态等方面进行刻画、描摹。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那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背影》) 在这次参加考试的二百多名考生中,有一个二十岁的考生陈伊玲,初试时成绩十分优秀,声乐、视唱、练声和乐理都列入优等,尤其是她的音色美丽,音域宽广,令人赞叹。(第二次考试) 第一段话是对父亲动作的描写。第二段话是陈伊玲第一次考试经过的概括性交待,是叙述。
(2)形象感不同。描写,是对人和事物的描摹,重视原来的模样、状态、情景,常常要绘声绘色,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形象感强。叙述只是交待人和事物的经历,缺乏描写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形象感。试比较:
风忽然大了,柳条吹动起来。
风忽然大了,那半天没动的柳条象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的摇摆,枝条象长出一截儿来。(《骆驼祥子》)
第一段话只是告诉人们,柳条在风中被吹动,到底怎么动,末作具体介绍,没有形象感,是叙述。第二段用了拟人、想象的手法,把柳条的动态再现了出来,给人的形象感非常强,是描写。
(3)线条粗细不同。描写是用细致的笔法构图,用的是细线条,犹如电影的特写镜头。
叙述是用简练的语言、明快的节奏来概述事情的经过,所交待的人和事是粗线条的。如:
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但是举得很慢,象是在举起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的,一点一点的,等到举过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在空中,一动不动了。(挥手之间)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回忆我的母亲)
第一段,对举手的动作用了形容词和重叠词,既写了所举帽子的颜色、式样,又写了举帽的速度、力度,用的是细线条,是描写。第二段对母亲辛勤劳动所作的农活的简单介绍,是粗线条,是叙述,而不是描写。
(4)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叙述对情节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包括时间、场面等大幅度的推进。长时间、多场面的变化,可用几句话叙述过去。描写,只是局部、片断上的变化,一般不能推进情节,即使有推进,也只是很小的推进。试比较:
普之仁领着我穿看茶花走,指点着告诉我这叫大玛瑙,那叫雪狮子,这是蝶翅翘,那是大紫袍……名目花色多得很。(茶花赋)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星罗棋布、玉立婷婷的荷花。红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带雨,皎皎无瑕。怒放的,嫩蕊艳黄;含苞的,娇羞欲语。再加上绿盖叠翠,青盘滚珠,好一幅迷人景色。(荷叶咏)
第一段话是写普之仁领“我”看茶花,转到写各种茶花。有“我”所看茶花的场景变化推动情节发展。第二段用描写,写荷花是写同一时间内各种荷花的形貌、状态等,不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5)是否使用修辞手法。描写,要突出描写对象。用比喻、对偶、拟人、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较多。叙述,一般不用修辞手法。如下面一段描写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大家注视着陈伊玲,嫩绿的绒线上衣,咖啡色的西裤,宛如春天早晨一株婷婷玉立的小树。(第二次考试)
Bororo鳗鱼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时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简单地说,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虚构性”,是小说的本质。“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小说竭力要挖掘的艺术内容,其感觉经验愈是新鲜、细微、独特、准确、深刻,就愈是小说化。“虚构性”与“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上述要素中最能体现小说性质的东西。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小说即“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干,追求;县令,美好的名声。)“琐屑之言”“浅识小道”,正是小说之为小说的本来含义。桓谭在其所著《新论》中,对小说如是说:“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小说仍然是“治身理家”的短书,而不是为政化民的“大道”。)班固认为小说是“街谈巷语、道听涂(同“途”)说者之所造”,虽然认为小说仍然是小知、小道,但从另一角度触及小说讲求虚构,植根于生活的特点。清末民初,维新派梁启超等大力倡导“小说界革命”,小说理论面目一新。小说地位空前提高,乃至被奉为“国民之魂”“正史之根”“文学之最上乘”,再不是无足轻重的“街谈巷语”“琐屑之言”。
原贴:小说的概念?
蘓小兔
姚记胡辣汤
冰凝
【小说的定义】http://baike.baidu.com/view/1942.htm
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开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的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时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简单地说,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可以说是延达思想和表达感情的另一种形式。
原贴:小说是什么概念
开司米柑
hintcnuie
摇摆
Ekcntrc_Dynamo
原贴:小说的一些相关知识?
香橙 らmm
原贴:小说的一些相关知识?
星空下
原贴:小说的一些相关知识?
helensharon
原贴:小说的一些相关知识?
东邪黄药师
原贴:小说三要素及相关知识
恒星
原贴:小说是什么概念
滴瓜达
美七
原贴:江湖的小说概念
一童小年一
学习知识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通过声音、文字、画面、交流、动手和综合体验学习知识。
其中,读书是文字学习形式,看视频是声音+画面学习形式。两种学习形式各有特色,我们可以都尝试一下,结合自身体验选择一种作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因为没有最好的学习形式,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形式,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如果让我在读书和看视频这两种学习形式中作出选择,我个人会选择看视频的学习形式。原因有三:一、看视频学习相对读书而言,不容易被外界打扰,更容易专注。二、视频中有声音、有形象实时在变化,使得枯燥的知识更加生动形象。三、看视频学习内容是经过授课者实践总结的,更加精简有效,学习时省时又高效。通常15~30分钟的视频能讲完一本书的重点,能讲完一个主题知识。
相比看视频学习而言,读书学习需要花费的时间较多,而且注意力容易分散。但书籍内容相对视频内容而言更加详细具体,而且便于后期翻阅回顾。
以上是我个人的见解,希望能帮助到你。
我是瓜师叔,一个生活在深圳热爱学习的文艺女青年,关注我,陪你一起成长。
deepjuly
你好,我是李大书!很高兴能为你解答。
对于读书得到的知识和视频得到的知识我觉得区别在于:阅读的时候,用到的主要感官是眼睛,注意力更容易集中,进而深入思考。不过文字的形式呈现比较枯燥乏味,阅读时更多需要投入想象力和精力。
而视频除了用眼看之外,还得用耳听,涉及到的感官越多,越容易分散注意力。有可能视频的形式 完全的视觉呈现,对于知识的理解上,要比阅读有优势,却不利于深度思考和消化。
所以,学习还是要因人而异,每个人教育背景.阅历不同,对学习力吸收能力也会有所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比一昧强调读书论更实际噢!
witchyany
感谢阅读,遛溜仔谈谈自己的看法。
视频获取知识视频获取知识,主要的途径是看和听。我们得到的东西经过至少两个级别的加工才到我们这里。
如果一个没有太多自己思考能力的人进行视频学习的话。那么他很可能得到了别人的想法。
当然也有视频的优势,速度快、范围广、准确率高都是视频获取知识的优势。
读书获取知识这个途径,我们需要的感官主要是眼和脑。如果看完一段话不理解的话,没法再往下读了。所以读书是可以进行深入思考的。而且,这种思考不受外界的影响。所以,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但我们需要注意的,视频中的知识准确率高的原因是经过了反复的打磨,而我们自己对于书中知识的解读是基于自己的局限性的理解,所以认知就上有了对与错(不能单纯的说是对错,可以这么说,随着认知提升和时间流逝,我们个体对于事情的认知会有迁移,无关对错,只谈利弊)。
读书获取的知识相对较慢,局限性大,但理解深刻,充分融合到自己的血液与生命中。
综上所述,视频:快、广、准。读书:深(深刻)、深(深奥)、深(深邃)。
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
zhangjinying55
我把读书得到的知识称作慢知识(遗忘慢),把视频得到的知识称作快知识(遗忘快)。在我这里没有慢知识好还是快知识好的说法,主要是针对知识类型划分,理论型知识之和技能型知识都可以从书本读书获得,视频得到的知识建议是技能型知识!
tedablog
书籍是可以我们一个人静下来慢慢品味的存在,能让我们从实际抽离,进入小说世界,环游一切。
而视频则恰恰相反,视频中学来的知识,大多是一些实用类的,是与我们生活接轨并息息相关的。
所以,我认为这两类各有各的优势,我们可以两者相结合,既品味书籍世界,也提高生活技能,充实我们自己。
Renee
你好,我是小鱼,很开心回答你的问题。
在我看来,一方面,读书的优势在于,得到的知识它是更高质量的,读书的本质是一个思考的过程,通过思考,你能够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另一方面,视频的优势在于,它十分方便。我们的生活现在依赖于网络,也习惯从视频中获取一些知识,视频可以在简短的时长下让我们了解更多的知识。
在我自己的观点中,读书获得的知识是比视频有深度的,因为经过了思考。视频获得的知识更为方便,却很容易忘记。
以上是我的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liruolan
一年,读100本纸质书,看96本书的视频讲座,从以下几个方面分享一下我的亲身感受。
成本 便捷度 品读感 阅读速度 收藏价值 信息获取度 信息理解度最近刚读完的这些书,其中的几本是在图书馆借的。
一、成本:纸质书籍成本高于视频类产品网络的普及,语音和视频等信息已在各主流媒体平台广泛传播,除免费的视频资源之外,即便收费,视频的价格也远低于纸质书籍。
二、便捷度: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程度,视频更灵活,普遍接受度更高。茶余饭后、小憩间歇、上下班路上等碎片时间,促使从视频获取信息的方式被普遍接受。相比之下,阅读纸质书籍场景环境更需固定,边界程度不如视频。
三、品读感:纸质书籍可以圈点翻折,生活融入感更强,书香、厚重、踏实,精神和灵魂的升华感更豁然。纸质书籍带来的书香围绕,拿在手中的厚重踏实感,午后的一杯咖啡,一杯清茶,一本书,带来的是生活的仪式感和惬意,在几个小时的时光中,可以让精神和心灵畅游和沉浸在文字的情感洒脱中,让灵魂随着一缕轻薄淡雅的情绪驶入另一个世界,这就是读书带来的平静幸福和淡定从容吧,这种品读感是声音或视频无法企及的。
四、阅读速度:读纸质书3-5小时;看视频讲座40-60分钟。目前选择一个休息日,放松一下心情,拿起一本书,渡过赏心悦目的3至5小时,便能一饱全书。
通过看视频的方式,讲书人或作者通过40至60分钟的时间提炼书中的框架和核心梗概,讲述给读者,交流和体验感有明显的提升。
五、收藏价值:爱书之人更愿收藏经典纸质著作。很多读书爱好者喜欢收藏图书,一方面是对书中内容的喜爱,能产生共鸣感,收藏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另一方面发行限量的经典书籍或作者签名的,有特殊意义的书籍可能会有增值价值。
六、信息获取度:纸质书籍更全面;视频概括感更高。读者阅读纸质书籍的时候可以自由的选择阅读的内容,可跳跃、可复读、主观控制感更强,内容的反映程度更加全面。
视频中讲书人采用短短不到几十分钟的时间以框架结构式的概括感,期望与读者产生共鸣,信息的触达直接,既视感强烈。
七、信息理解度:纸质书籍是以读着的视角对内容进行更自由的理解;视频是以讲书人的视角使读者被动的接受阅读纸质书籍对内容的理解更强,产生共鸣感的字句可反复品读,增加了理解的过程,以读者为中心的品位感更好,对文字所表达的意境可以多角度领会,对内容的理解也更加开放和自由。
视频更快速的呈现核心观点,但流水式的灌输,从讲书人的视角或以讲书人理解后的角度叙述给读着,这样也容易让读着产生先入为主的观点,使读者只被动的接受,可触达的认知深度和品位理解程度都不如纸质书籍好。
两种方式可以适度的结合,会增加品评视角,延展思维,让静止的文字灵动起来。
随时读书,随时与您分享读书的心得体会,养成有兴趣读书的习惯!欢迎评论与关注!
金砖小天真
原贴:小说的一些相关知识?
夏莎
原贴:小说的一些相关知识?
jackie朝晖
Justin
原贴:语文相关知识求助
包小喵
原贴:语文相关知识求助
桶森森
又译“元叙述”或“超小说”,又称“后小说”和“后设小说”。在希腊文中,“元”(meta)是作为前缀使用的,表示“在……后”,表示一种次序,如开会之后,庆典之后,讨论之后,因而也就带有表示结束、归纳、总结的意思。安德罗尼库斯在编撰亚里士多德文集时,就把哲学卷放在自然科学卷之后,并用“metaphisics”为哲学命名——在他看来,哲学是对自然科学深层规律的思考。“meta”一词表示“本原”、“规律”、“体系”的意思就这样逐渐明确和定型下来。
原贴:元小说的概念?
更绷的
原贴:高中知识和常识
leler
原贴:高中知识和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