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草根皇帝,世人想到的就是刘邦,就是朱元璋。大部分人对于这两个皇帝的印象,就是十分的爱杀戮,尤其是他们杀功臣,历来是被世人诟病。很多人还说,朱元璋杀功臣是给刘邦学的。
事实上真的是如此吗?
若是说朱元璋爱滥杀无辜,这个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是,若是说刘邦爱滥杀无辜,这就有点冤枉刘邦了。
要知道刘邦的一生封了140多个侯,这些侯都是得到了善终的。要说没有得到善终的人,最为有名的也就是几个王了,比如说: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和梁王彭越。
但是,这些人即便是被杀也是该死!
更何况这里面的人,很多本来就不是刘邦想要杀的,就说韩信吧,他是被萧何骗到了宫中,被吕后给灭族的。
当时的刘邦根本就不在朝中,他是去平叛北方陈郗的叛乱去了,刘邦回来之后,吕后告诉他,韩信被杀了。
刘邦当时知道这个情况的时候,他的的表现是既感动高兴,又感到惋惜。因为这样的一个人才,驰骋疆场打仗从来就没有失败的一个军事天才,竟然死在了一个女人的手里,刘邦为他的死感到惋惜。
再说梁王彭越,刘邦在平叛陈郗的叛乱的时候,他有叫彭越一起去,但是,彭越说自己有病,不能去。
很显然这是不给刘邦面子,不听刘邦调遣,刘邦很生气只能自己去了。事实证明没有彭越,刘邦也是可以打胜仗的。
到了刘邦胜利回来了,韩信也被吕后杀了。彭越感到害怕了,他赶紧找刘邦,给刘邦去道歉。
刘邦骂了他一顿,没有说杀他,而是把他给贬到了蜀地,是彭越在去蜀地的时候碰到了吕后,他想让吕后给自己去求情,看看能不能让刘邦改主意,不要自己去蜀地了。吕后将计就计,把彭越骗到了宫里,告诉刘邦彭越是一个老虎,这样的人是放不得的。随让刘邦灭了彭越的族,彭越就是这样被杀的。
一定程度上来说,彭越和韩信的死,都是和吕后有关!
再说了刘邦即便是杀彭越,也是他有错在先,毕竟作为诸侯王不听皇帝的调令,这个本来就是应该杀掉的。
最后一个淮南王英布,英布在韩信和彭越死后,他就害怕了。还没有等到刘邦找他的事情,他就开始谋反了。
刘邦不得不去平叛他,最后刘邦打败了英布,英布逃到长沙王小舅子那里,然后被小舅子给杀了。
所以说刘邦真没有杀几个功臣,说他杀功臣真的是冤枉了他。
在刘邦平叛英布的时候,刘邦受了箭伤。在后来的一年的日子里,刘邦是饱受箭伤之痛。可以说刘邦临死之前,身上的箭伤一直都是不断的复发的。他的死也是和受箭伤有很大的关系的。
为了减少刘邦的疼痛,吕后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一个神医。据史书记载,这位神医对治刘邦的病,还是很有把握的。
按道理说刘邦这样的人,若是找到了能够给自己医治病的神医,他应该高兴才对。毕竟这是关乎到自己能不能活命的问题。
可是,刘邦拒绝了这个神医。
他不但没有让神医给他治病,反倒把神医给臭骂了一番。
刘邦说的是“我本是布衣,手提三尺剑攻取天下,这难道不是天命?我的命是天给的,即使扁鹊在,也治不了我。
这说明刘邦知道自身的情况,他有自知之明,他的病,即便是扁鹊在世也是无能为力的了,这说明刘邦知道自己的大限就要到了。这一点刘邦做得比秦始皇要好,比汉武帝也要好,比大多数皇帝都要好。
最起码他不迷信仙丹之类的东西,他对生死看的很淡。
刘邦不让神医给自己治病,事实上就是在保护神医了,要知道在皇家里,若是医生看不好病,被杀的可能性都是有的。吕后这么好杀,若是把刘邦没看好,给看死了,吕后还不灭神医对族呀!
最后,刘邦不但没有为难医生,反倒是给了他黄金五十斤。
这就是很多人眼里,杀人不眨眼的刘邦。
关于刘邦不让神医给自己看病的这个小故事,苏轼也给过评论,苏轼说的是刘邦之所以能取天下,就是因为他不好杀人,喜欢容人。刘邦崛起于布衣,即使当了皇帝,其身上仍带有仅仅属于普通人的善良光辉。
可以说苏轼对刘邦的评价,还是很中肯的。
事实上刘邦赦免的人还有很多,甚至对于要刺杀他的人,他都能赦免,比如说刘邦女婿张敖的丞相贯高,就想要谋杀刘邦。
刘邦把他们抓起来,审这个案子,最后发现贯高是一个忠义之事,然后,他就动力恻隐之心,要饶恕贯高。
可是,贯高不想活了,毕竟他是策划过杀刘邦的活动的,所以,他还是选择了自杀,刘邦只能选择把他给厚葬了。
还有,韩信的谋士蒯通,他曾劝韩信谋反和项羽、刘邦三分天下。刘邦后来当了皇帝,知道了这件事,他就把蒯通给抓了起来。
蒯通说你不能杀我,当时韩信是我的主人,我对他忠心,为他出谋划策,这个是没有错误的。
若是你杀了我,就是鼓励部下对自己不忠。刘邦一听,说的还真在理。然后,也赦免了蒯通。
所以说刘邦并不是爱杀人的皇帝,他是能够容人的。而且刘邦确实是有一颗善良的仁慈的心。
还有项羽的部下季布,最终也是被刘邦赦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