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其实有剧本,出生前就知道
别闹
原贴:有谁知道感人的小品剧本
karendove
除了整个剧情自然流露以外,我想更令人肃然起敬的是他们信仰的精神。与名利无关,与身份无关,放下自己与自然合为一体,五体投地。试问我们这些身在大都市的人们,即使信念里有对信仰的敬畏,崇拜。很少有几个人会放下面子屈尊下跪,更别说是磕长头了。回头细细想想,我们才是最可怜的人,向往于名利却不得名利,无休止的索取,而思想里始终没留下那么一片净土,以此来告慰灵魂的宽恕。
远山朦胧
原贴:真爱一生的剧本来源
beyondclouds
qqyy
原贴:剧本之女生知道男朋友出轨
虫仔特攻队
原贴:关于人狗亲情的剧本
跳哥
1、按照导演张扬的话说,冈仁波齐是一部“真实电影”。他未将其命名为纪录片,或许是因为其中的故事有明显编排演绎的成分:从临盆前拜山、途中分娩,到老人死于朝圣之旅。包括途中的撞车细节,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完全没有相撞瞬间的镜头,貌似也是个制造出来的假车祸现场。
2、西藏一直是很多人心中的神秘之所,藏传密宗也是佛教诸多分支中最让人琢磨不定的一宗。北京的朝阳区不是也被仁波切占领了吗?能把密宗信众的朝圣样貌以接近真实的状态表达出来,加以适当编排的戏剧冲突,就能吸引钢筋水泥中过活的都市男女的好奇心。这是这部电影成功的最核心因素。
3、素人本色出演,增强了这部电影的真实感;略有浮夸但却能增强信仰说服力的情节设置,带给观众更大的震撼力。所以这部片子,看下来一点都不累,也不觉得拖沓。西藏是我们每个人的异域,它能满足我们无限的神秘想象。
4、我比较不喜欢朴树演唱的这部影片的主题曲,这暴露出制作团队的底蕴:你在躲避什么,你在挽留什么,你想取悦谁呢,你曾经下跪,这冷漠的世界,何曾将你善待,所以你厌恶危险,坠入厄运深渊,输掉一切,你两手紧紧抓着,如同身处悬崖,你小心翼翼地,以为你拥有着,貌似人生圆满,能不能 彻底地放开你的手,敢不敢 这么义无反顾坠落……
这他妈完全偏离了朝圣的藏民信众视角,莫名其妙的无病呻吟。哦,词作者是朴树,真他妈没文化!
5、最厌烦的是那些文化人的影评,上升到赞叹朝圣精神的套路上。虔敬或许值得尊重,但临盆前的朝拜,其实是愚昧。道理很简单。佛教最怪力乱神和带有压迫性的一支,就产生在最封闭的西藏。
——喜欢请点击右上角关注,还等啥呀阿裏アリ
边缘化题材,抓住观众的猎奇心理
冈仁波齐着眼于西藏的朝拜之路记录,这种题材在之前也有,但是在现在商业电影充斥的圈子中,显得特别突出。
我现在要解释一下标题中的“猎奇”,其实用好奇心理更准确,如之前二十二选题也有这种心理。
今年暑假做好了一切准备要去西域之境西藏领略那雪山之巅,但是还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没去成很遗憾。当我看到冈仁波齐这部电影时,我内心的苗头又开始萌芽了,信仰是什么?是我一直想去西藏寻找的东西。去看看朝拜人的虔诚的面孔,是多么的坚定。在未来,山高水长,我一定会去拉萨、林芝、纳木错等地方去寻找向往的精神。
不给予导演的个人想法,观众可以理解为是拿藏族人朝拜的信仰来博取眼球,也可以理解这是致敬朝拜的执着与虔诚,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千种看法。这就是这部片子给观众带来的多元价值观,评价很高只能说好评占了大多数,大多数更愿意跟随片子去感悟朝拜之路,有自己内心的信仰。
整个电影通片使用有源声音,从头至尾没有添加任何主观音乐,唯有朝圣队伍的真实地行走。
小怪兽
你可以悲歌,却无法解脱。时间是一把刻刀,握在你手中。既然都完成了,还要刀做什么?青春无悔,埋葬风光。呐喊的歌者,无心的洒脱。人世走一遭,是为寻开心。心是什么?好多人在路上,走着走着就迷路了……
冰淇淋蛋挞
关于冈仁波齐,我才看过不久~先说结论,我觉得很好看,对于走过318国道的我来说,满满都是回忆
十一个藏民用一年时间,从芒康出发,磕两千五百公里的头,去神山冈仁波齐朝圣。
他们之中,有终生未走出大山,寄望于来世的老人。
有即将临盆的孕妇
有杀生太多怕遭报应的屠夫
有尚且懵懂的九岁小女孩。
有渴望大千世界的十八岁少年。
这支奇怪的队伍,让我想起一句对《西游记》的调侃,“这是一个和尚、一只猴子、一头猪和一条鱼取经的故事”。
他们有着怎样的过往?会遭遇什么考验?
说实话,光这个设定,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西藏在我的心中就是信仰和坚持的象征。导演的想法也很独特,因为没有剧本,电影里的“演员”自己都不知道他们会做什么,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朝着圣地前进。电影中有人老去,有人新生,这种生命的自然循环让人震撼。尤其是当你知道电影里的生老病死都是真实的时候,你会感到自己的渺小,我们的生命永远都不会超越自然和信仰。
这是一场心灵之旅,虽然朴实但却震撼人心,没有都市的浮躁矫情,没有俗世的纷扰物质!对我来说 ,相当于看了一部西藏回忆录 。我敢肯定,如果没有到过西藏的经历,没有走过318国道,没有对藏族的了解和热爱,没有一种情节,很多人会在电影院睡着。
对此,我只能说,懂得人自然评价高,不懂的人就是去睡觉的,自然评价低~
凯文橙
从市场经济学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物以稀为贵。而这部电影恰恰论证了这个理论。
1.单从这部电影的结果来看,可以算得上中国电影行业前进的很大一步,给那些搞文艺片的人带来了兴奋和希望,文艺片在中国还是有很大市场的。
2.电影内容本身的神秘性,虽然一直以来去西藏旅游的,玩的人很多,但是直观去用电影语言表达西藏人生活的不多,这部电影算是比较细节的展现了他们的生活
3.电影内涵,关乎生命,关乎信仰。故事的开始是为了完成老人的心愿,相约一起去朝拜,十几号人从起点到终点,有生命的终结,也有生命延续,有近乎迷信的相信,但是那恰恰是那个落后的地方人最崇高的信仰。
SOFIAShan
一方面,心情太浮躁,冈仁波齐正好可以抚慰一部分人的心情、感受一下清净
如同大刘在《三体》中一再强调的理念:信仰是有力量的。冈仁波齐虽然是由素人出演,但是这些淳朴的藏民,信仰是虔诚的、信念是坚定的,镜头中展现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只言片语点点滴滴,都是源于自然、发自内心,特别容易触动终日奔波忙碌于世事凡俗中的都市人群
另一方面,冈仁波齐肯定是有“小剧本”的,否则不成纯纪录片了
单调枯燥的朝拜旅途中,如果仅以磕长头作为单一主线、以壮丽的藏区景色作为单一背景,剧情方面不添点“花”的情况下,很难吸引观众眼球。张扬和剧组一直宣传的没有剧本,应该是真实的,但是在长期的跟拍过程中结合实际加上和演员的沟通,穿插上道路遇险、孕妇生产、路人偶遇攀谈等等“人为”情节还是很有必要的。最关键的是,11位素人演员,“各司其职”,各有不同的经历遭遇,完全符合张扬拍摄前对影片角色的设想:这也太巧了...
“赎罪”的屠夫看着蚂蚁车坏了、集体唱着歌曲兴致昂昂地翻山这一段很“带感”很多人抨击冈仁波齐消费情怀,我是完全没有这种感觉,就像俞飞鸿在十三邀访谈里的“大白话”:到了年纪大了才发现,其实生命本身是件毫无意义的事,我们活的有滋有味,其实就是因为它本身没有意义...
冈仁波齐,挺符合这段话的“意境”
Sagase
导演张杨这两天在微博上的热度居高不下,而究其原因,则是因为一名自称“三毛转世”的文艺女青年在微博上自称与导演张杨曾经在一起,并且公然示爱。并感谢其妻子,将张杨照顾的很好。该视频一出,瞬间引爆网络。人们似乎还没搞清张杨是谁,就已经在网上开始热议。而对于喜欢电影的朋友,对张杨这个名字应该不陌生。在去年中国电影市场上曾经出现一部非常优秀的影片,它的名字叫做冈仁波齐。该影片利用固定镜头辅以远景、全景、中景,来表现藏区人民在恶劣条件下,坚持朝圣的这么一个故事。该影片引起许多评论家和观众的热议,该片的导演还因此被中国导演协会表彰为“年度导演”,而这个导演就是张杨。
张杨出道时便一鸣惊人,他的处女作作品是1997年的爱情麻辣烫。这部电影由高圆圆、徐静蕾主演,展现了当代城市人的爱情和生活。毫不夸张地说,这部影片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经典影片之一。而张杨这部处女作作品,让其获得第1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和第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不得不说,这样的起点是非常的高了。
而导演张杨并没有因为爱情麻辣烫的成功,变得迷失方向。时隔一年,便创作出让人惊艳的《洗澡》。提到这部影片,必须提到一个奖项。大家都知道冯小刚导演有一部影片叫做《我不是潘金莲》,该影片不仅在第64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还帮助范冰冰拿到了自己第二个A类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而正是因为冯小刚和范冰冰在网络上极高的关注度,也使得人们对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有了认识和了解。那为什么要提这个电影节呢?因为张杨凭借他的第二部电影作品《洗澡》和第五部电影作品《向日葵》两获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银贝壳奖”。
而张杨的成就还不只有这些,他在2007年是曾经执导过一部公路电影《落叶归根》,这部影片由赵本山主演,讲述了民工老赵为使好友老刘死后“落叶归根”,一路上历尽艰难将老刘尸体运回老家的故事。这部影片不仅让其获得台湾金马奖观众票选最佳影片奖。还让他摘得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独立影评人(全景单元)的最佳电影奖。由此可见,张杨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位电影人。可以称得上是,国际大奖收割机型导演。
从张杨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是个非常关注中国社会变化和中国普通老百姓生活的一位导演。他专注于人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表达。例如他通过拍摄飞越老人院展现老人院里一群老人为了实现各自人生最后的价值,作出种种冒险,从而表达老年人自身精神需求的社会现状。再比如讲述了在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10个普通藏族人和一个孕妇一起从家出发,前往2500公里以外的冈仁波齐朝圣的冈仁波齐,通过影片的拍摄,他展现藏区人民的真实生活,让人们关注信仰这件事。这些影片给观众们带来的思考,具有非常高的社会价值和人文教育作用。也因此很多观众评价张杨:他是一位具有强烈使命感的电影人。
而对于一个文艺女青年而言,爱上满腹才华的男性导演,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只是谁都没想到,女青年通过网络将她与张杨之间的事情,公诸天下。张杨对此事不作回应,而女青年已经剃发斩断情丝。我们无法得知当事人的真切感受,只能通过张杨的电影,去探寻那个答案吧。
u571
对于冈仁波齐这部纪录片,我用四个词来归纳,“商业、猎奇、真实、细节”
十一个藏民用一年时间,从芒康出发,磕两千五百公里的头,去神山冈仁波齐朝圣。他们之中,有终生未走出大山,寄望于来世的老人。有即将临盆的孕妇。有杀生太多怕遭报应的屠夫。有尚且懵懂的九岁小女孩。有渴望大千世界的正直年少的青年,中间还有新生命的诞生、长者的逝世、遭遇车祸、碰上山石滚落等事件。
而这支奇怪的队伍和事件,让我想起了《西游记》,它是一个和尚、一只猴子、一头猪和一条龙去西天取经斩妖除魔的的故事。是不是很相似?他们都充满了猎奇性。
它虽是一部带有极强导演个人创作色彩的作品,但从一开始,投资人李力、张昭都对其有或多或少的商业考量,曾成功操作过大圣归来喜马拉雅天梯宣发的路伟,也将经验再次施展到冈仁波齐上面,让电影直达核心观众。可以说,有了张杨导演背后的这三个男人,才得以让艺术片冈仁波齐更具商业价值,浮出水面,更多观众得以看到这部佳作。
但是,片中的一个片段有些过于煽情,过于商业化,那就是在路程还剩100多公里的时候,行李车被撞后,一行人用人力来拉一段行李车,磕一段头,直到到达目的地。
除了影片人物设定的猎奇,藏族的风土人情也有猎奇点。比如藏族人民的衣食住行、信仰、西藏朝圣路途中的独特风光。这些都是观众们所想看到和了解的。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对西藏有所向往,只是因为被各种各样的原因所羁绊着而不能成行罢了。而导演以纪实的手法来拍摄剧情片,试图在商业与文艺中找到一个节点。
影片拍得很西藏,按照一个汉族人的品味来说。雪山,草地,玛尼堆,318国道本来就是一条流动的风景线,朝圣,转山,磕长头,藏民司空见惯的行为对于外人来说确实充满了神秘的美感。
以前的很多西藏题材电影,局限于猎奇,把西藏素材作为猎奇成分加以展现,可冈仁波齐却不仅仅只是猎奇,它是实实在在用藏族人视角拍的。
这个电影虽然讲的是跟信仰有关的东西,但是他希望这些信仰的东西它实际上是融入到真正的日常生活里面,张扬如是道。
冈仁波齐中有几个情节,虽是编排,我却觉得异常真实。
一是朝圣者居然经常犯懒。
片中有一幕,屠夫正磕着头,突然就睡在了路上,不愿再动弹,想休息一会儿,直到小女孩经过时,说了一句“加油”,他才爬起来。正是这一句加油,让我们有一种浓浓的熟悉感,虽然这只是导演的编排,但是确实是朝圣者们的经历。而这种虔诚信仰和懒惰人性的冲突,在我看来,比侃侃而谈更真实。
二是朝圣者的爱情
还有个情节,朝圣者到了拉萨后。年轻小伙和理发店的漂亮小妹聊上了,走的那天,小伙依依不舍,答应会回来找她。
三是小朝圣者的童心
片中小女孩在冰封的湖面上和母亲划冰板玩,母亲拉着小女孩,周边凿冰的人笑看的,好不温馨,整个湖面上都洋溢着小女孩的笑声非常和谐。
这一刻,我才知道,这些看似“脏兮兮”的朝圣者,原来和我们一样,是普通人。他们也会追求漂亮女孩,也会换上时髦的衣服、穿上运动鞋,充满了青春活力。
朝圣的故事在张杨的脑袋中生长了十几年,不仅与他26年前第一次进藏,感到的自由精神有关,之后每一次回到西藏,一路上见到的风土人情都催化着这个电影种子的萌芽。
“我以后会拍一个真正的磕着长头朝圣的电影”,带着这样的念头,张杨先后两次将“朝圣”的心愿带入自己的电影故事。一次是《洗澡》,摇着转经筒的藏族老人,带着孙女在圣湖边完成了洗澡的最后愿望;一次是《昨天》,电影中原本设计了“一条副线是一组朝圣的人,从青海出发,磕着长头去拉萨。
片中有着一生一死的两个故事。生是孕妇在朝圣路中产子,取名丁孜登达,寓意长命百岁。死是杨培爷爷在路途中意外去世,被葬在冈波仁齐山下。
从纪录片《少数派》中得知,片中孕妇产子的情节,是真实发生的。“一位宝宝在路程中诞生,取名叫丹增,带着宝宝朝圣很辛苦,所以他们计划在拉萨长时间停留。”而杨培爷爷的意外去世却是假的,是导演安排的。
了解了这样的幕后故事,回过头再来看冈仁波齐,才明白到影片中所欠缺的那一点是什么。(可以看看纪录片少数人)
片中只刻意放大了藏民作为朝圣者的一面,却并没有深入探究他们内心的想法是什么,信仰对于他们而言,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我们无从得知。退一步讲,我们观众想看的是什么呢?只是朝圣者本身吗?
错,我们想看的是朝圣者所信仰的内核,他们的精神。
一部电影总是避免不了缺点,冈仁波齐而也不例外,但它无疑是一部真诚的电影。它更是让我们领略到西藏的人文风景,了解到了远方有着一群群朝圣者正朝着他们的信仰虔诚的叩首。
而我们呢?
爱塔传奇
关于剧本没有剧本的电影,你觉得会拍成什么样?这个问题在电影诞生一个多世纪的今天来看,似乎有些荒谬。即便不是身处电影行业的人,大概也晓得:讲故事,最低限度也要有个草稿在那里。剧本是不断打磨完善的故事草稿,不论是商业电影还是文艺电影,剧本都是骨架,剧本是辅助导演拍电影的重要工具之一。电影冈仁波齐的导演张扬面对媒体时,提到拍的时候没有完整的剧本摆在面前,有的只是一些根据人物基本特点可能出现的故事线索脉络。整部影片的情节,张扬没有刻意人为干预,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做了一些符合情节发展的剪辑。跟拍冈仁波齐用去了张扬和团队一年的时间,这一年里,他们每天看着11位素人走七八步、拍三次手、俯冲趴向地面、双手合十举在头前,起身,重复这系列一动作。24小时里,11位藏民没有过多话语,只有这一连串简单动作,重复再重复。老实说,作为一名观众,仅是坐在银幕前,看这11人在风雨霜雪的路上一步一步用尽浑身力量,都已无法用准确的言语描述那四面八方扑向自己的悸动澎湃,更何况是亲自跟11个人走了一遍,亲眼看过11个人是如何做到这件只是看看都觉得不可思议的事。导演张扬在这部影片上的功劳,在于没有硬套一个剧本,而是顺着它原本的样子,不刻意、不强加,出落成了它该有的样子。关于素人你能想象如果冈仁波齐的演员,换成从头到脚名牌傍身,不是在机场拍大片就是在去机场拍大片的路上的那些明星们来演,成片是怎样一番样子么?没看过冈仁波齐11名素人演员的时候,或许你脑中还有几帧零碎的可能性画面,但看过11个素人这一版的冈仁波齐后,我相信你很难把影片再跟任何一位明星关联起来。那画面太违和,不敢想。11位素人本色出演,在观众来看,这是一部距离自己很远的朝圣故事,在11位藏民眼里,这就是他们的寻常人生,他们不需要拿捏怎样表演,他们不过是在做家人、朋友以往做过的:转山,祈愿。关于评价11位藏民,各怀心事从芒康家乡出发,奔向共同的圣地目标转山,去祈福、去许愿、去解脱、去新生。圣地有多远?2500公里,他们一路一步一步,全身伏地叩拜着前进,一点一点靠近四大教派认定的神祗所在,冈仁波齐。转山朝圣是藏民人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相信,转山能够带来福气,能够洗清罪孽,能够得到神的庇护。360多天,每天太阳东升西落,11位藏民叩拜、拆搭帐篷、熟饭烹茶、诵经、睡觉,身体面对一切考验,心灵得到无限慰藉。单调重复的土壤里,信仰之花破土冲天。在那样一种环境里,人心安稳平和,他们懂的自己归属于自然,相信哪怕在跪拜途中为一直蠕虫让路,都不是什么稀罕事情。他们不与万物争抢,他们在即定轨道上一步一步行走,他们的灵魂饱满坚定。这样的人生,对于那片土地之外的人来说,连想都没有参考案例,当这些人,通过电影见识了朝圣的过程之后,很难不被感动。
2017.09.19 00:30
衡·Isabella
BangBangBunny
我看冈仁波齐这部影片是一个很巧合的原因。之前并没有特别关注过这部影片消息,只是因为喜欢朴树的一首歌,刚好这首歌是冈仁波齐主题曲,所以我就看了这部电影。
简单介绍一下这部电影,是今年6月20日在中国上映的,主要讲述的内容是11位藏民历时1年,长达2000多公里的朝圣之路!
首先这部电影应该拍了挺久了,在2015年的时候就入围了多伦多电影节的当代世界电影单元。在这里我为什么强调这个时间呢?主要原因是我认为这部影片的内容是不受时间的限制的。我想这应该是它评价高的一个原因,我认为一部好的电影应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然后,就是这部电影打破了人们平常固有的一些认知(至少是改变了我的想法。)
平常生活中没什么机会接触到“朝圣”,自己的有关经历也仅限于和家人一起坐车去南岳衡山上香。看到藏民们“五体投地”,“三步九叩”说实话内心是特别惊讶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信仰能让他们虔诚成这样!
最让我感动的还不是他们,不论刮风下雨,道路曲折,风里,雪里,水里坚持行走……
或是小朋友,孕妇
微笑的行走。
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的不求于现状!
可以想象他们朝圣一年,吃不好,睡不好,一路身体的疲惫,这么辛苦,所求应该不简单吧!
但影片里讲述的是他们带来了很多人的心愿,所求不过所有人平安幸福,或者为自己赎罪,或者只仅仅是想来朝拜神山!
他们就是普通的一群朝圣的人,在我们看来觉得他们做了一件很伟大或者很艰辛的一件大事,在她们看来可能就是生活,是人生中必须经历的一件有意义的事。
他们会在朝圣中途去打工凑路费,会帮患有腿疾的房东去磕头获赠免租金居住,会对洗发店的女孩产生好感!
因为没有剧本所以更真实,因为都是素人所以表达更真切,影迷们需要看到真实,有血有肉的故事!
frand
冈仁波齐:你思想这么复杂为什么非要装纯真?
原创 乱而且乱弹 2017-07-08 09:49看张杨的新片冈仁波齐,首先被一行前去朝圣的藏人磕长头的身姿吸住了眼球。
无论男女,随着雪白的护手板三声脆响,合十的双手依次掠过额头、面部和胸前,唰地一下身体如一道深色的闪电瞬间葡伏着蹿将出去,依旧是合十在额头的姿势,之后迅速跃起,豹子般灵魂敏捷。这样的身形衬以巍巍雪山弯弯山路烂漫原野,再有雨雪雾的渲染和日月灯光的烘托,好看!真的好看!
这才发觉原来大多数藏人的身姿是如此有内涵:颀长、刚健、充满力量,无论男女,腰部灵活有力,长腿长臂,寻常劈柴、拉车、烧火似乎都有舞蹈的韵味,一个驻足一个回首都是一个剪影一个雕塑。在他们裹得严严实实的长袍之内,有一条有力量会说话表现力极为丰富的躯体,尽管他们的表情都是那样单纯甚至漠然。
影片另一个亮眼之处是藏民之间天然的信任、友好和亲热。一样的服饰和语言,一样的信仰,一样的生活方式,“同胞”本身就是一张通行证。无须别的证明,就可以随时得到一个温暖的“过来喝茶”的招呼,“到我家去住”的邀请。前去朝圣的一行人一路之上也在随时帮助别人,给更遥远地方来的朝圣客送上自己的糌粑,帮老人犁地。朝圣的小姑娘用手机给家里打电话,奶奶、妈妈、姐姐、哥哥,每个人都是同样的话:“我想你了。你想我了吗?”
影片一定拍得很艰苦、可想而知。感谢张杨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了解藏民以神圣为日常的生命常态。然而看到网上因此片扑面而来的信仰鸡汤,乱弹君不由得想说:有这个必要吗?既然你思想这样复杂,就没有必要假装纯真。
以我们开放的世界、多元的思想、每天不期而遇的新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以及我们探索未知的好奇心,你觉得你还可以回到那种单纯信仰的活法中去吗?说实话,看到影片中虔诚的男女一步也不能少、一步也不能错的虔诚地朝圣山进发,乱弹君内心由衷地羡慕和长叹:有信仰的人是有福的,哪怕是跋山涉水、爬冰卧雪,但身累心不累,他不用忧虑房子票子孩子,不用忧虑市场行情的好坏和复杂的人事关系,他把一切都交给了神,自己只要磕好头就够了——但这样的幸福,平凡如你我者只能望洋兴叹了!而且,除了他们单纯愉快的心境和生龙活虎的身体,乱弹君没有看出其他愿意用现在的生活去交换的东西——我还是更中意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尤其更中意比较复杂的思想和比较独立自由的灵魂。
而且不要迷信信仰,信仰能带来和平和善良,但同样也能带来战争和拉仇恨。
Pei
6月份,冈仁波齐在影市上映,这部电影聚焦了藏区普通人民的朝圣,这关乎于信仰。而当时的影市,进口片轮流坐庄,虽然口碑不佳但打的国产片毫无还手之力。此时的影市,就像没有信仰的人,在盲目中徘徊。而冈仁波齐的出现,让许多影迷看到了华语电影人的信仰
正因如此,许多影迷纷纷力挺这部纪录片,认为这是国产电影的一片“净土”。于是,这部电影凭借着“严肃”的题材“真实”的情感拿下了近亿票房,这也直接催生了皮绳上的魂走入院线。与此同时,这也是因为电影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档期以及很贴切的营销。
六月份的进口大片表现并不强势,反而因为质量不佳屡屡诟病。这冈仁波齐这样的电影看到了机会,因为从题材的选择上来看,电影能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又因为纪录片的“真实”,让电影贴上了“良心”的标签。所以,电影就可以在影市具备了票房爆发的基础。
而且电影此后也引发了一定的争议,例如贩卖民族风情、消费民族信仰。随着电影的上座率持续走高,票房开始逆袭,这种声音也就越大,这让电影带有一定的话题性,从而有助于电影吸引观众走入影院。但是从冈仁波齐的角度来说,朝圣的意义究竟应该如何去对待,一个生完孩子的产妇在冬天趴在地上朝圣,究竟应该去褒奖还是批评,没有人可以给出一个公正且准确的答案。所以,特殊群体背后必然需要放在一个较为特殊的语境下去解读。
但电影还是凭借着它的纯真获得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可,总的来说,就是满足观众”猎奇“,小众题材的消费,纪录片的真实好感,电影的良心制作。
【娱乐独角兽】系头条问答签约作者
小小流浪梦
2017年上半年最火的电影除了战狼2,就是那部看完后会有种辞职归隐感觉的文艺片冈仁波齐。
不管你有没有看过这部“无聊”的电影,狒狒今天都必须讲讲这部电影里的11个朝圣者主演们(全是没有经过表演学习的素人)。
▶ 一位父亲刚刚去世,想要完成父亲生前和叔叔去朝圣心愿的领路人;
▶ 一位照顾哥哥孩子大半生,想完成自己最后朝圣心愿的72岁老者;
▶ 一个想要给之前在家里做工去世的人祈愿的三口之家,其中包括一个九岁的孩子;
▶ 一位一直宰杀牲畜而觉得罪恶很深,想要救赎屠夫;
▶ 一对妻子已经怀孕八个月的夫妻,想要给孩子和未来祈愿;
还有次仁曲珍的妹妹以及两个都是十几岁的小伙子...
在这条朝圣之路上,从芒康到冈仁波齐,2000多公里,最平凡普通的11位藏民,没有争吵,没有抱怨,没有退怯,每走7、8步就全身匐在地上磕一次头,历时一年终于完成了这次的朝圣之旅。
尽管每个人去朝圣的起因都不相同,但在这条朝圣之路上从始至终都抱着为天下众生祈福的使命。而所有人的坚持,都源于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于信仰的坚定。
一个磕头的故事,没有几句台词,全程安静的电影,在晚上10点,影厅仍是座无虚席。这部小众文艺的公路暖心电影的出名,不仅仅因为它的独特——用朝圣作为主题。
最令人暖心的是,冈仁波齐后,这11位real演员,做了一件更加暖心的事!
文青们说,大学没挂过科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没去过丽江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没谈过一场轰轰烈烈恋爱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没有在埃菲尔铁塔前跳广场舞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而狒狒作为西藏的忠实粉丝,我必须为西藏打call:没去过西藏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西藏,一个神圣的地方,去过西藏的驴友们都称它天堂,因为它有最蓝的天空,最洁净的水,最真实的信仰。
但是,他们却想对你说:
1.
2.
西藏的路,每天会接待成千上万的人,而一个人怎样才为人呢?我想,到了一个地方,他应该成为这里的文化和气息。
我自认为是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或者说我的信仰一直居无定所,也许是因为精神世界的贫瘠,才会被一次又一次的震撼!
在这个社会中,没有信仰的人占大多数,所有愿望似乎都是无处安放的,那些颤抖着失温的日子,我们或许也曾恳求过不知所踪的神明,希望自己能走过这些伤痛和苦难。
我问过很多人,为什么去西藏?大多数人说为了净化心灵,为了心中的那份信仰。当他们回来后,一边赞叹着雪域高原的壮丽美景,一边却向我抱怨说:西藏沿途怎么到处都是成堆的垃圾?
我很纳闷,为什么他们从来闭口不谈这样的环境是如何造成的?
因为拍摄冈仁波齐,11位主演有幸走出小村庄,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他们也因此看到了不一样的家乡——遍地都是垃圾。
蓝天白云下不是一片青草绿地,而是塑料垃圾;圣湖雪山旁不是一片洁净,而是易拉罐瓶。家乡已不再是自己印象中的美丽,天路似乎不再照耀,一阵昏暗。
当他们在垃圾里五步一拜,十步一跪,秃鹫在巨大的垃圾场上盘旋,无处落脚,场面震撼扎心!
所以,冈仁波齐后,他们选择继续走在朝圣的路上!
你是否相信一个人微不足道的力量,可以改变一种现象?
我们的野心不大,想把西藏的垃圾全部带走;我们的力量很小,所以需要你口口相传;我们擦不亮天路,但我们能照亮内心。
和他们一起
【美丽公约,擦亮天路】
题外话:
参与朝圣的11个素人,从影片2013年11月拍摄完成至今已经3年半,这些朝圣的人们已经回到了普拉村。
屠夫江措旺堆在磕头之后,腿脚比以前利落了,不再杀牛宰羊;尼玛扎堆一家没什么变化,杨培爷爷依旧在山上放羊;斯朗卓嘎依旧放牛砍柴做家务,普通话退步了,目前没有生育;在朝圣路上生下孩子的次仁曲珍又生了第二个孩子,如今大儿子丁孜登达已经3岁多了;仁青旺佳由于身体原因,仍然在家放羊,见过世面之后,他更成熟了;达瓦扎西离开村庄,到大理、拉萨打工至今……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N29度(HTIT-N29)
erinpan
岗仁波齐观后感:看完此影片就像喝了一杯平淡无奇的水一样,没有文艺片的悲天悯人和美国大片的峰回路转或动人心魄的故事情节,你需要静下心来体验镜头下每一个细节带给你的灵魂深处的震撼,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一个充满了哲学的影片。如果不能够静下心来或者没有信仰你一定会觉得这个影片就是一场充满了愚昧的旅行。一个生活在西藏偏僻部落的小山村里,人们都有着自己生活的苦恼,快要生产的孕妇,家徒四壁觉得杀生过多罪孽深重的屠夫,自幼残疾的少年,等等人组成了的朝圣队伍就像是大千世界百态人生的缩写,朝圣的路上一开始大家也充满兴奋,夜晚围坐在帐篷里讨论着一天磕头下来的感受,然后在虔诚的念经休息。每一次停下来都要在路边摆三块石头标记,无论到哪里休息,最后都要回到停止的地方继续开始,一步不多,一步不少!细细的去品味,我们经常说的因果,善良,苦中作乐都在朝圣的路上有所体现。路遇不舍得让驴拉车的朝圣者体现生命价值的平等,在遇到老人指点他们朝圣的不好之处,每个人都虚心接受然后帮老人种地,老人在种地前的评价,给予收获,时代变迁,善良都在这一段看似平淡无奇的朝圣路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途中他们经历严寒酷暑,却依旧保持初心,心怀感恩和善良,原谅了因要去挽救生命的撞车司机,然后唱着歌自己拉车前去朝拜,经历了出生与死亡。到达布达拉宫时每个人都没有表现的喜悦只是平静的祈祷,最后到达冈仁波齐神山开始沿着山转!这也让我想起了西方神话故事里的西西弗斯推着石头上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可以选择放弃,但是信仰是根植于灵魂深处的,所以西西弗斯依旧每日推着石头向着那看似就要成功却永远也不会成功的道路上前进,我想西西弗斯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在不可抗拒的命运面前依旧展现出不屈的姿态和抗拒的精神。就犹如围着神山朝圣,是因果,也是信仰。是反抗也是归顺。就像朝圣者路程中歌中所唱“好命运的人都去做了喇嘛,我的命运不好才去了远方”。电影中有太多的细节值得品味与回想,我不能够一一的讲解。建议还是要自己去观看,你也一定会有与我所理解的不同的收获,看完此篇最大的感受就是“此生修行终觉浅,天道哪止五丈深!”信仰一词不知何时变成了宗教的代名词,我理解的信仰就是根植于灵魂深处的,与宗教无关,就像你的呼吸一样!只是在通过宗教的形式把信仰表现出来就更有一番深意。
老夏
身体是你灵魂的庙宇,供奉了谎言,欺骗,罪孽,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转山是对灵魂的救赎,是对自己的谅解,当你五体投地时你放下了成就,放下了权势,甚至放下了生死,你不在是谁的领导,谁的父母,你只是神的孩子虔诚的洗涤你的灵魂。
chaos
冈仁波齐看完了,带着平静的心情看的,剧中西藏的地理风貌令人震撼,风土人情令人温暖,一路的叩拜令人起敬,藏人的平和随缘的性情令人艳羡,对待生死的平静淡然让人感动。他们对生活的追求是平安顺遂,但遇到不测也不怨天尤人,只是平静地去接受去应对,他们把一切看成自然,他们尊重自己也敬畏自然 ,他们对物质没有过多的追求,没有贪婪的欲望,只求满足日常所需,更无闹市的焦虑,他们的内心充满关爱、怜悯、善良、慈祥和无论遇到任何境遇的平和心境,这一切都是因为心中有信仰。累了就休息,养足了精神就继续修行;没钱了就停下来挣,挣够了就继续走;有车就用,没车了就推;有娃就生,生完继续叩拜,一切来的去的都那么自然,叩拜已是藏人生活中信仰仪式。
全剧以朝圣为主线,描写了藏人一路向圣地的叩拜过程,期间遇到了各种人生体验。张扬第六代导演,试图用这一浓缩的场景阐释藏传佛教的内在含义,给身疲惫焦虑的都市人一些启发,用白描的手法表达,效果更加真实动人,题材不错,但私下觉得还有可以完善之处,如果导演能更加深刻的理解佛教的话,这部片子可能更加震撼人心。
瓢虫
冈仁波齐,那是一座山,却是一片最纯的信仰。 片子113分钟,看之前犹疑,会不会是很慢的那种打瞌睡片。结果很神奇的愿意把它看完,节奏紧凑、故事细腻,不同人物凑在一起却不散乱,适合自己静静看,丝毫不想在中间评论什么去打破整个画面。
影片讲述一群芒康的村民在听闻其中某一家要去朝圣的消息,也纷纷想要加入,有耄耋老人,有身怀六甲孕妇,有不满十岁小女孩,有宰牛的汉子。影片情节很简单,朝圣前的一系列准备,朝圣路上发生的故事,到了拉萨后的朝拜,继续前往圣山磕头。 没有任何惊心动魄,全是藏民生活的细节。一路遇到同样目标的藏民,简单的一句“来喝茶,休息一下”就串起了这群共同信仰的人。他们的生活那么简单,耕种朝圣,一辈子也不会有金钱的大求。他们的生活又是那么复杂,耕田时要带上贡品敬天地,朝圣磕头时一定要把头磕出包才体现心诚,简单的生活内容充满仪式感。 最后,当那位耄耋老人在给冈仁波齐神山磕完头的夜晚里安详睡去,再也不醒时,我真切感受到生命的巨大力量可能都在最后能否归于宁静。
影片英文翻译我觉得很到位,灵魂之路(感觉我译的不完美),道出了这部片的本源,666
徽溪小菜
1.朴实的素人,更有真实感
2.写的就是他们的生活,信仰,朝拜就是藏民生活的一部分,那种不顾千难万险到达圣地的信念,让人感动
4.团队合作,各有分工,充满温情,这个团队有孕妇,有老人,有小孩,有朝圣路上出生的新生命,有死亡,有疾病,就像我们的人生,但一切是那样真实,那样质朴,质朴得让人想流泪
5.沿途素不相识的人互相帮助
夏添、
没有剧本,素人出境,作为一部剧情片来说,这是大胆的尝试。不过,冈仁波齐最大的特点反而不是剧情,是它的“伪纪录片”属性。
同样有“伪纪录片”嫌疑的是同期上映的关于狼与人关系的《重返狼群》,一个把狼放回大自然的故事。这些影片看上去都非常写实,人物,故事,风景,镜头,都是纪录片的配置。它们与纪录片最大的区别是,真拍与摆拍。看上去同样的内容,是否摆拍直接决定其艺术价值。
为什么摆拍的纪录片效果要打折?因为真善美的三个维度里,真是第一位的,去了真实的基础,感动就会是虚假的。回到冈仁波齐,不远千里,朝圣拉萨,风雪无阻。这本是非常好的题材。即使作为纪录片,NHK的同题作品也非常到位。但这部摆拍的电影会让观众发生怀疑,对刻意提供这种信仰奇观的主创大打折扣。
一个比较是在最近上演的另一部纪录片二十二。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纪录片,有多真实呢?没有任何摆拍,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愿,零度创作。导演说,怎么才能不二次伤害当事人?把他们当做你自己的亲人。这一点,就是创作者的自觉。
所以,一个好的题材,一种好的表达方式,获得相对好的口碑,这自然不够。一切创作都有必须遵守的前提和底线。冈仁波齐最大问题是纪录片外壳故事片的核,以信仰的名义丢掉对信仰的尊重,沦为一种大型的观光秀。这样的创作多了,投机取巧者会越来越多。
并不是别人不能这么记录贩卖,只是他们有底线和自觉罢了!
北京的多多
小老虎菲菲
原贴:百度知道产品广告剧本
selika
原贴:有谁知道感人的小品剧本
言言言言言不出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