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中国话剧百年第一戏中国话剧史的一座丰碑,它使24岁的曹禺一鸣惊人,使中国话剧走向成熟。中国话剧这一百年来,如果只选一部戏作为代表,则非《雷雨》莫属。它是中国第一部可读、可演的话剧,它的诞生打破了此前中国只能演国外话剧的局面;它是中国话剧史上演出最多、演出团体最多的杰作,是中国话剧百年史的神话和奇迹;《雷雨》几十年的演出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话剧导演艺术史和社会接受史,更是中国话剧表演的发展史。这些都使《雷雨》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话剧百年第一戏”。《茶馆》:“东方舞台上的奇迹”当代中国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老舍后期创作中最为成功的作品,被外国专家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当话剧后辈们不断以仰望的姿态回望这部经典时发现,剔除庞杂的情节转合、剔除特有时代的立场判断,游走于老舍笔端的其实是一种“大写意”式的蓄势而发的经典东方美学。1980年9月,《茶馆》应邀赴前西德、法国和瑞士三国演出,中国话剧第一次走出国门。到2004年5月27日,《茶馆》公演500场……一部三幕话剧,世俗百态、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浓缩了中国半世纪的沧桑沉浮,为后世留下一个巨大的文化背影。《屈原》:历史剧集大成者《屈原》不但是上世纪40年代革命历史剧最辉煌的代表作,而且在整个现代文学史上,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这部一气十天呵成的五幕历史剧,可谓话剧巨匠郭沫若历史剧当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集大成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郭氏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日本、苏联、罗马尼亚、捷克等国上演《屈原》共达600余场,创中国话剧在国外上演最高纪录。压迫:现代主义话剧的典范作于1925年冬天的独幕剧压迫,被洪深认为是“那时期创作喜剧中的惟一杰作”。该剧创造出了堪称典范的人物语言和最为人称道的剧作结构,在同期大多数粗糙、低质的作品中显得凤毛麟角一般可贵。丁西林的“世态喜剧”在他所生活的年代,并未得到应有的评价,压迫也不例外。事实上,以压迫为代表的丁西林喜剧,是中国最早成功尝试现代派话剧的典范,具有某种程度的“超前性”,在整个中国话剧史上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上海屋檐下》:抗战戏剧的嚆矢创作于抗日战争前夕的《上海屋檐下》,通过一群生活在上海弄堂中的小人物的悲惨遭遇,和他们的喜怒哀乐,揭露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暗示出雷雨将至的前景,力图使观众“听到些将要到来的时代的脚步声”。作者夏衍说这是一出悲喜剧。《上海屋檐下》因“八?一三”中日在沪开战而失去了上演的机会,直至1939年1月,才由怒吼剧社在重庆首演。但这部戏的产生,却是中国抗战戏剧的嚆矢,奠定了夏衍在中国话剧史上的重要地位。《白毛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延安时期戏剧成就的重要标志,是1945年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的优秀多幕剧《白毛女》。它虽说是一部新歌剧,但舞台风格却类似话剧,是话剧的表现形式与民谣巧妙结合的产物,成功地表现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它的出现及成功推广,为建国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话剧创作模式提供了示范效应。《于无声处》:新时期话剧发轫之作1978年11月16日,由上海工人宗福先创作的四幕话剧《于无声处》轰轰烈烈演出。20多年过去了,回顾话剧《于无声处》的演出和剧本的发表,以及它在全国的广泛传播,有几百万人通过报纸、电视和剧场,阅读和观看了这个剧本,艺术价值已经不是衡量它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它将当代文学从“文革”长达10年的文艺禁锢中解放出来,使濒临绝迹的话剧再度振兴,并一度走在各种艺术形式的最前列。《绝对信号》:小剧场运动先锋1982年11月,林兆华导演的《绝对信号》在北京人艺小剧场首演,开启了新时期小剧场运动的先河。这次成功的实验演出,成为转型期中国自己的话剧先锋,并在戏剧界引发了对小剧场戏剧的探索兴趣。剧作打破了传统戏剧观众与演员之间的固定交流方式;还打乱了传统话剧“现在进行式”的“顺时序”时间结构套式。《暗恋桃花源》:享誉亚洲经典作1986年,一部舞台剧《暗恋桃花源》奠定了台湾戏剧家赖声川(blog)及其表演工作坊在戏剧界的地位。此后的四度复排更让该剧成为享誉亚洲的经典之作,而集编、导于一身的赖声川,也因此剧蜚声海内外,被誉为“华语剧坛不可或缺的重量级人物”。《倾城之恋》:61年续写两个传奇入选“十大”的《倾城之恋》,指的是相隔61年时空的两个不同版本。张爱玲于1943年写成小说《倾城之恋》,翌年亲自将之改编为4幕8场的现代话剧,于12月16日由大中剧艺公司在上海新光大戏院献演。那一版话剧由朱端均导演,演员阵容强大,罗兰演白流苏、舒适演范柳原、韦伟演徐太太、海涛演印度公主、端木兰心演四奶奶……皆为一时红星。61年后,香港话剧团献演新倾城之恋,导演毛俊辉延伸了原著戛然而止的结局,将白流苏置于改革开放后的上
经典影视剧片段剧本
笑口常开大美人
IP热文本身就有一批粉丝基础和一定的热度,在网络上能引起不少的话题。这些对收视率和票房都是有帮助的。
去年的大IP《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不管是电视剧还是电影都引起了不少的话题,电视剧版几度上微博热搜,电影版虽然吐槽声不断,但是热度不减。
杨蝎子1989
IP火爆,既有政策和资本两双看的见的手的推动,也有年轻一代口味的变化,以及传统电视群体的分化和视频网站在影视剧采购中话语权重增加等多种因素。
小鲜肉代替老戏骨,颜值代替演技剧。
Zahra潇潇儿
首先,IP热文有着极大的流量基础,原著粉丝大部分会转化成影视剧的观看者,这对于作者和出品方是双赢的。影视剧的出品单位当然是希望能有更多的观看量和话题量,而IP改剧就很好的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一个人看到了蛋糕,就会有一堆人哄抢,当其他制作公司看到了IP改剧的利好,就纷纷买版权、改编、拍摄。但现在优质IP已然所剩不多,改编的影视剧两极分化也很严重。
其实以前IP改剧就一直存在,像琼瑶的作品、仙剑等,只不过近些年网文改剧比较盛行。其实改编对于编剧来说考验也是挺大的,对于一些影视剧,要做到不夸张,更适合影视化表现,既要保留原著的精华,还要改掉原著的不合理情节,还要让原著粉眼前一亮,就需要大量的改动甚至重写。这是非常需要功力的。不然也不会出现一些IP剧被吐槽的体无完肤,甚至被标榜成“雷剧”。所以不能绝对的说,是对编剧产生怀疑,而是对编剧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真正的专业编剧是不会被IP抢走饭碗的,中国这么多的人口,有思想的编剧还是存在的,而他们也是终究会发光的。
至于利弊,每件事都是有利有弊的。IP改剧在国外也是非常盛行的,像《变形金刚》、终结者、《哈利波特》。所以说IP改剧一直都存在,哪里都有,只是多和少的问题。所以当前的泛滥并不一定是坏事,只要有合理的规划,这一部分就会慢慢步入正轨。但如果缺少规划,那可能就会导致行业危机。
不喜欢阴天
原贴:爱情公寓的搞笑片段剧本
☔Call. me小宅-__
原贴:爱情公寓的搞笑片段剧本
铭天
原贴:爱情公寓的搞笑片段剧本
家在北緯21°
skysakani
Sarutobi
石头(商丘)
原贴:经典舞台剧剧本
佳唯
一只小小的甲壳虫
Janson
沿途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