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隋朝末年,元朝末年都发生过大规模动乱,但是很快动乱就结束了,并且又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大一统王朝。
比如,秦朝在公元前207年灭亡之后,到公元前202年刘邦已经扫平天下,也就五六年的时间就已经完成了新王朝的建立。
但有的时候就不是这样,西晋灭亡之后、唐朝灭亡之后都经历过长期的分裂和动乱。尤其是西晋灭亡之后天下迎来了数百年的动乱,从西晋灭亡的公元316年算起到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已经过去了200多年的时间。
但如果从公元291年八王之乱开始算,到公元589年隋朝军队攻入健康城俘虏陈后主为真正统一天下,期间的动乱已经持续了将近300年了。
那么,当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到了末年迎来动乱的时候,为什么有的时候天下很快就再次统一,而有的时候需要经历数百年的动乱才会再次统一呢?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社会组织结构还在,所以新王朝很快就能建立,而有的时候社会组织已经被打乱,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重塑过程,所以就慢了。
例如,刘邦统一天下并不是从零基础做起,他有两个基础。
第1个基础,汉朝制度继承的秦王朝,而秦朝的制度来源于从春秋开始逐渐形成的中央集权制。
其中比较典型的事件就是春秋早期齐国率先开始在管仲改革的影响下盐铁专营;战国初年天下各国纷纷置县。
而到了秦朝统一下之后,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法律、设立郡县制,并运行了十几年的时间。于是,一整套成熟的社会制度摆在了汉朝的面前。
刘邦只需要打败项羽之后把这套制度捡起来用就可以了。
第2个基础,分封制还在,并且也有中央集权的特色。
虽然当时的社会已经逐渐向中央集权方向转变,但是人们对王朝的认同感依然不够强烈。山东六国的老百姓仍然没有对秦王朝产生认同感,所以逆反心理极强。
好消息是,虽然还没有建立起大一统的思想,但具体到各诸侯国的旧地,人们对诸侯国领导下的中央集权制度却已经很认可了。
于是,刘邦在统一天下之后,将函谷关以东大部分地区继续保持当地处于封国的状态。然后,在封国内部采取的就是中央集权制度,以这种过渡的方式安抚了民心。
唐朝的经历也是如此,隋朝已经重新建立起了完整的被人们所认可的社会组织结构,当李唐王朝建立之后,只需要将几个大的反对者击败,然后天下就平定了。
反例是,有的时候王朝灭亡之后社会组织结构已经支离破碎,需要一个重新塑造的过程,时间就长了,最典型的就是西晋灭亡之后所造成的社会碎片化。
西晋的灭亡始于八王之乱终于永嘉之乱,本来永嘉之乱后社会结构还在,没想到又迎来了混战。
东汉以来,西边和北边的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其中有的人在内迁之后被同化了,但还有很多人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于是,当八王之乱开始之后西晋国力大衰,匈奴人率先起兵,并且在南匈奴贵族刘渊的带领下在公元311年歼灭晋军主力。
公元316年,匈奴军队攻入长安城,西晋灭亡,于是迎来了长达200多年的大混乱。这种混乱造成的结果就是,社会组织制度支离破碎,并且引起了规模空前的民族大迁徙。
比如,羯族人石勒建立赵国之后,羯赵政权将函谷关以东的数百万老百姓迁到关中地区,又将关中地区的数百万人迁到了函谷关以东,原有的组织结构荡然无存。
北方被前秦统一后才逐渐稳定下来,但多年战乱和文化冲突,难以形成统一的认同感和牢固的社会组织结构。
直到魏孝文帝改革,取得了大地主阶层的支持和各民族文化上的认同感,社会组织结构才重新塑造起来。
等到了杨坚建立隋朝,已经能够把经历了200多年磨合建立起来的社会组织结构直接拿来用了。同时,也让北方能够集中资源南下灭陈,统一天下。
所以,一个王朝灭亡后,动乱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社会组织结构还在不在,或者重新建立一套适应社会发展的社会组织结构需要的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