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种生产方式内部对立的两个阶级之间,不存在谁胜谁负的问题,至多不过是“改朝换代”。那最终结局只能是同归于尽,由新生产方式中的对立阶级所取代。
番茄小说下载后存到哪里了
chennalyu
主将无谋,累死千军。谋士大将再多,如果没有一个英明的主帅,结果都是失败的,李自成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抗战结束,国军气势如虹,只三年灰飞烟灭,毛主席的伟大就是这些事例表现的。
昔明/kuk
李岩是虚构的人物,历史上本没有此人。牛金星就是一个落魄的地主,宋献策乃一江湖人士,都不足以成大事。你看看刘邦身边的张良,朱元璋的刘伯温,都有经天纬地之材!当然,李自成也吴远远比不上刘邦和朱元璋。
紫渊恶魔
李自成的失败是农民阶级的落后性的必然结果。而牛金星、宋献策作为封建时代的投机文人、腐朽儒生,在义军创业中发挥正面作用;义军取得成功后争权夺利、破坏团结,起了反面作用。
而义军失败后,投降敌人甚至出卖义军甚至当镇压义军的急先锋,那都是儒家所谓追求功名、光宗耀祖的一贯作法。
李自成是农民阶级对地主阶级的阶级斗争。所以,地主豪强最恨李自成的义军,甚至超过了明朝和清朝朝廷。而作为地主豪强附庸的文人,更是通过文学作品、史书对义军极尽污蔑之能事。也就出现了张献忠杀光了四川人这样的历史记录。
大白菜的小肉球
可按以下几种方法将小说存到U盘:
1、小说如果处于打开状态,把U盘插上电脑主机,选择文件菜单,另存至U盘,点击确定。
2、如果已经以WPS的文件形式将小说保存到电脑了,可以在电脑要复制到电脑中的文件,在文件图标上右键,复制;插上U盘,打开计算机,打开U盘后,将小说复制粘贴至U盘。
3、先插上U盘,打开计算机,打开U盘;然后到电脑上找到要复制的文件,左键直接拖到U盘当中。
4、也可用快捷键: 选择要复制到U盘的小说,点击图标右键,CTRL+C;插上U盘,打开可移动磁盘,在空白处右键,CTRL+V。
在使用U盘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1. 确保使用环境的安全。
每次插上U 盘时应该对U 盘进行查杀,防止U 盘成为病毒传播工具。使用前,也要确保电脑处于无病毒状态,以免电脑病毒移植到U 盘,从互联网上下载资料后的U 盘,也必须先行严格杀毒。
2. 禁止随意插拔
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要直接插拔,要安全删除USB 后再拔出U 盘,不然会影响U 盘的使用寿命。
3. 注意做好备份工作
重要文件请自己留好备份,尽量做到不要用剪切来转移文件,这对数据将会造成间接性,偶然性或后果性的丢失或损坏。建议使用复制。
4. 最好使用USB 延长线
经常性的插拔U 盘,可能会导致电脑的USB 接口变形、松动,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应尽量使用USB 延长线。
5. 存删文件,尽量做到一次到位
当你使用U 盘进行文件保存时,最好使用压缩工具将多个文件压缩成一个文件后再保存到U 盘中;删除U 盘中的信息时,也最好是一次性选中多个地进行删除,这样可以避免多次访问U 盘导致物理介质的损耗。
6. 谨慎整理碎片
经常性的整理U 盘碎片,想法是好的,可这样做反而使得其反。如果你觉得有必要进行碎片整理,可以考虑将有用文件先临时拷贝到硬盘中,将U 盘进行完全格式化,以达到清理碎片的目的。
7. U 盘不用时,应该记得拔下
对于经常上网的朋友,很容易受到木马、病毒的攻击,造成U 盘数据不可恢复的破坏。所以,为了确保U 盘数据不遭受损失,最好在拷贝数据后将它拔下来;或者是关闭它的写开关。
原贴:如何把小说存到U盘里?
小刺猬00
您好,可以卸载的呀,长按软件就可以卸载的,有出现什么提示不能卸载吗?【摘要】
下载了番茄小说不要了怎么不能卸载?【提问】
您好,可以卸载的呀,长按软件就可以卸载的,有出现什么提示不能卸载吗?【回答】
卸载不了,【提问】
您好,是什么情况?出现了什么提示?或者哪一步不能操作?【回答】
长按以后出现卸载,但是点了后马上消失,并没有卸载。【提问】
卸载其他的软件没有这种情况,快手也是这样。【提问】
您好,这种情况可能是内存比较多,您不要退出,先停在那里等一会儿。【回答】
要不您下载一个番茄免费小说试试,看看能不能卸载?【提问】
您好,我下载试过了,可以正常删除的。【回答】
卸载其他软件时,长按后出现卸载,点卸载后会出现一个对话框,询问是否卸载,点击确定就可以卸载。但番茄没有,出现卸载字样后,你点卸载,该提示马上消失,根本卸载不了。【提问】
您好,那您在设置里面,找到软件再卸载【回答】
vimen
李自成把暴发富的嘴脸放大到了极致,历史上的起义有几个是为天下人的!!陈胜吴广!!两个让当时的汉天下对匈奴下跪了100多年,张角张宝!从这两锅开始天下人口锐减十之七八,隋唐十八路反王!!连李渊李世民都不算好人,他们更不算,至于黄巢!!一个披着人皮的屠夫而已,洪秀全!!当然他连人都不算因为他是典型的利己主义者,当天下乱为义者,得正,以乱天下而利己者,为害
Gru
牛金星和宋献策,乃李自成麾下首席谋士。
然而二人结局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皆与他们生前所作所为有关。
别看后来李自成的义军声势浩大,实际上他起兵十五年,前八年混得非常惨,两次被朝廷军队打得丢盔弃甲。
公元1637年,明朝派出10万大军讨伐各地义军。义军大败,张献忠直接率部归附明朝,而李自成的部队被打得仅剩17人,不得不躲到深山老林中休养生息。
在这期间,李自成深刻反思自己为何会落入此番田地,最后他发现,自己缺少真正派得上用场的谋士。
刘邦、刘备、朱元璋的出身不比他李自成高,但是刘邦有萧何、刘备有诸葛亮、朱元璋则有刘伯温。
而他李自成身边则什么人都没有,他需要一个这样的谋士。
因此,在第二年,他再次出山,意图东山再起的时候,特别留意招揽有见识的谋士。
不过情况并不乐观,毕竟当时有本事、有文化的人,都去考进士、入朝为官了。
剩下的大多是一些读死书的书呆子,根本派不上用场。
不过老天还是眷顾他的,真的让他找到这么个人。
此人既不是牛金星,也不是宋献策,而是李岩。
这李岩,与牛金星、宋献策的命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们从他说起。
这个李岩不简单,他是举人出身,据说其父亲曾经当过朝中高官,此时尚有争议,不过他确实颇有家产,在地方上也算个人物。
古装片里,一般这种人都喜欢欺压百姓。
但是李岩不一样,他古道热肠、乐于助人,当地方上闹灾荒的时候,他甚至拿出家中全部粮食救济灾民。
可惜他只是个举人,虽然也能当官,不过等轮到他入朝为官,估计大明已经没了。
因此,当李自成的队伍来到李岩所在的镇子上,李岩第一时间便报名投军。他希望以实际行动拯救这个乱世,还老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李自成当时手下急缺各种人才,毕竟前面说过,他被打得仅剩17人了,因此招人的工作他也要亲力亲为。
当他和李岩聊了几句,便发现这人不简单,估计是个高人。于是拉着李岩到一旁详谈。
李岩替李自成分析了天下局势,并告诉他如何壮大队伍,如何争霸天下。李自成惊为天人,授予高官。
李岩的加入,使得李自成的军队焕然一新。
李岩建议李自成礼贤下士、维护地方治安,同时广施仁义、收拢人心,李自成都听他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百姓纷纷拥护李自成。
而那句让李自成军队做大做强的口号“开了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就是出自李岩之手,可见其手段确实了得。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李自成对李岩那是言听计从。
而牛金星能够得到李自成的重用,则是得到了李岩的引荐。
这就好比萧何向刘邦引荐韩信一样,没有萧何,韩信就算有天纵之才,刘邦压根就不会知道。
所以说,李岩对牛金星有知遇之恩。
这牛金星也是个举人,原本在地方上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不过事实证明,他的背景不够硬,因为得罪了地方豪强,被削去举人身份,还要做苦役。
牛金星的生活一下子从天上掉到地下,其心情可想而知,必然恨透了这个朝廷。
以他的情况,明朝是混不下去了,于是当李自成的军队打到附近的时候,牛金星果断去投军。
他运气不错,刚好遇到李岩。一番交谈下来,李岩发现牛金星脑子灵活,有些见识,于是便将他引荐给了李自成。
虽然牛金星在明朝混得不怎么样,但是到了李自成这里,却很受待见。
对于天下大势、大战略这些东西他看不透,但是解决具体问题,他却颇有见解。他是一个十足的功利主义者。
如果要比喻的话,牛金星对于李自成来说,就像陈平在刘邦身边扮演的角色一样。
到后来,李自成对于牛金星的宠信甚至超过了李岩,最好的例子便是:李自成将自己女儿许配给牛金星,笼络之意非常明显。
前面说过,李岩建议李自成多行仁义、收拢人心。
在此基础上,牛金星提出了更加具体可行的方案: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
李岩是将仁义当做目的来实现,而牛金星则将仁义当做手段,由此可以看出李岩是个理想主义者,而牛金星则更加务实。
无论是少刑杀,还是赈灾民,其最终目的都是收人心罢了。而收人心是为了壮大队伍、扩张地盘,夺取天下。
这反而更对李自成的胃口,毕竟他是没什么大理想的人,起兵纯粹是因为过不下去了,他的目标就是过上好日子罢了。
因此,到了后来,李自成更喜欢和牛金星商量事情。
牛金星也没让李自成失望,每攻下一处地方,牛金星都亲自去说服当地的那些读书人,尤其是举人。
往往牛金星都被这些饱读圣贤书的读书人骂得狗血淋头,然而他却毫不在意,一如既往。
于是在李自成建国称王,建立“大顺”的时候,牛金星硬是为李自成搞出了一群文官。
顺便一提,这“大顺”的官制也是牛金星制定的,这可不是谁都做得来的,可见此人确实有些本事。
而宋献策能够到李自成麾下效力,并得到其重用,则是靠了牛金星。
与牛金星还有李岩不一样,这宋献策并非科班出身,既不是举人、也不是秀才。他虽然也算饱读诗书,但是与科举无缘。
好在他读书比较杂,对于“术数”颇有研究,于是以卜卦为生,周游四方。
在途中他刚好遇到了牛金星,此时牛金星已经在李自成麾下效力。
二人一番交谈,牛金星发现宋献策颇有见识,于是便将其引荐给了李自成。
如果说李岩是理想主义者,牛金星是功利主义者,那么宋献策便是他们二人的综合体。
宋献策既关心百姓疾苦,又渴望建功立业,他一心想要辅佐明君开创太平盛世。
不过宋献策很有自知之明,他明白自己底子薄,在学识方面无法与李岩还有牛金星相提并论,于是他另辟蹊跷,使用卜卦、谶语(可以理解为预言)来影响李自成。
比如宋献策第一次见到李自成的时候告诉李自成“流入顺河干,陷于十八滩。若要上云天,起自雁门关”。
然后宋献一句句地给李自成解释,告诉李自成他之前屡战屡败是天意,是老天在磨砺他,现在才是他建功立业的起点,此后他的势力将会做大做强。
我们知道,李自成此前两度被朝廷的军队打得溃不成军,虽然此时再次东山再起,但是他心里真的没底。
宋献策的一番话,给了李自成信心和动力。
同一个人做同一件事,一旦心态不一样了,取得的成果也将不一样。
这也就是为何李自成第二次东山再起后,越战越勇、捷报频传的原因之一。
而宋献策也凭借此事得到李自成的重用,被任命为军师。
李自成的三大谋士,李岩只会和李自成讲道理,牛金星只会和李自成讲利益,而宋献策不谈这些,直接和李自成说“天意”,往往能取得不俗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李岩、牛金星说的那些,也就能和李自成说说,换成和大顺军的将士,或者普通百姓说,那说了也白说,人家根本听不懂。
反而是宋献策凭借卜卦、谶语往往能起到鼓舞士气的效果。
比如宋献策提出“十八男儿当主神器”,使得李自成在百姓中的声望突然暴涨,人们踊跃加入大顺军,因此李自成的势力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他甚至打着卜卦的幌子,抓住过混入义军的“间谍”,至于这“间谍”是通过侦查发现的,还是压根就是演戏,就不好说了。
不过此举确实使得大顺军的士气高涨,人们都相信自己受到上天庇佑,自然勇往直前。
总之,在李岩、牛金星、宋献策三人的共同辅佐下,李自成的大顺军发展迅速,后来干脆夺下了北京城。
此时的李自成,走到了人生巅峰,此时他的手下可谓是兵强马壮(至少在他看来如此),而且拥有广阔的地盘。
在他看来,下一步就该登基称帝,然后开始品尝胜利的果实了。
也正是因此,进入北京城的李自成,开始变得安于享乐、不再从善如流了。
大顺军刚进入北京城的时候,李自成秉持一贯的态度,约束手下不可骚扰百姓、抢夺财物。
结果没过多久,他自己先把持不住了。
进入明朝皇宫后,他才知道什么叫人上人的生活,自己真的是没见过世面。
那金碧辉煌的宫殿,那后宫的莺莺燕燕,那数不尽的珍宝,简直让李自成看花了眼。
于是,后宫的嫔妃、宫女被李自成和手下将领分了,宫中财物也被分了,但是这还不够,大顺军可是有十几万人呢,这点钱自然杯水车薪。
不过这也好办,他把这事交给刘宗敏来办,刘宗敏就是个大老粗,能有什么办法?自然是谁有钱找谁要钱了。
当时城中什么人最有钱呢?当然是那些明朝的高官们了,于是刘宗敏将主意打到这些人身上,根据官爵明码标价要他们为大顺军“募捐”。
只要肯捐钱,大家都是兄弟,以后有事好商量。
如果不肯捐钱、或者实在没钱,没关系,刘宗敏准备了5000副刑具,他有的是办法让这些大臣们改变主意的。
正所谓上行下效,李自成、刘宗敏这些大顺军高层都这么胡来,那些底层官兵自然有样学样,去百姓家中“募捐”了。
朝局如此,正是李岩、牛金星、宋献策这些谋士出马的时候,结果由于三人的行事风格不同,其结果也也各不相同。
李岩觉得李自成这么搞下去不是个事,于是拉上宋献策一起讨论对策,最后向李自成提出三条建议。
其一,将大部分军队撤出北京城,并严令军队不可扰民。
其二,停止由刘宗敏主导的“募捐”活动。
其三,赶紧安抚吴三桂,就算无法笼络,也要全力避免其倒向清军。
这三件事明显都是当务之急的要事,每一件都关系着大顺军的存亡。
奈何李自成可没什么见识,完全意识不到这三件事的重要性,只是象征性地表示知道了,算是给李岩个面子,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至于牛金星,他确实进谏了,不过不是劝说李自成励精图治、振作起来,而是劝李自成登基称帝。
而且牛金星十分沉迷皇帝登基的那套礼仪,经常拉着李自成提前演练。
可以说,他是李自成登基称帝的幕后推手。这也就能解释,为何李自成后来被吴三桂还有清朝联军打败后,退出北京城之前,还要忙着搞个登基大典了。
而且牛金星和李自成一样,进入北京城后开始贪图享乐了。
毕竟他是个功利主义者,有这样的结果,其实并不奇怪。
所以,指望牛金星能把李自成往好的方向劝,简直痴人说梦。
李岩和牛金星都不行,最后只得宋献策出马。
他明白,李自成此时已经满脑子登基称帝的事情,和他讲道理是白搭。
事实证明,讲道理谏言那不是宋献策的风格。他直接找来李自成,一脸严肃的说有要事相商。
李自成一直觉得宋献策此人神神叨叨的,深不可测,因此不敢怠慢他。
宋献策告诉李自成,天象不对劲,很可能是刘宗敏和手下的人到处“募捐”违背了天意,应该赶紧叫停。
李自成当时忙着想登基称帝,他还真怕违背天意,搞砸了登基大典,因此听取了宋献策的建议,让刘宗敏赶紧停手、放人。
至此,北京城的混乱才得到了控制。
不过宋献策也明白,他能做的也就这些,如果管得太多,怕是会因此李自成的不快,
至于李自成,由于没有听取李岩的谏言,放纵刘宗敏欺负陈圆圆以及吴三桂家人。不仅没能收服吴三桂,还将他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吴三桂一怒之下,打着替崇祯皇帝报仇的旗号领兵出关,直扑北京。
李自成不得不停止操办登基大典,先率军消灭吴三桂再说。
吴三桂由于兵力处于绝对劣势,不是李自成的对手,无奈之下只得寻求清军援助,引来清朝援军一起出击,最终大败李自成的大顺军。
李自成退回北京城后,立刻举办登基大典,登基称帝,接着第二天就退出北京城,落荒而逃。
随后,李自成屡战屡败、且战且退,李岩眼看这样下去不是个事,于是提出分兵,由他去中州稳定局势,避免周围郡县闻风而降。
而宋献策也支持李岩的建议。
事实上,在北京城的这段日子里,宋献策就在反思,也许李自成并非明主,想要创造太平盛世,李岩比李自成更合适,于是希望能拥立李岩成事。
而此次分兵,李岩将脱离李自成的控制,等张献忠、清朝、李自成、南明打成一团的时候,李岩可以坐山观虎斗,慢慢发展势力,再逐步并吞天下。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宋献策万万没想到,牛金星这人太记仇了,早就想将李岩除之而后快。
原来,李岩当初在北京进谏的时候,就指责牛金星贪图享乐、误国误民。
牛金星此人,本事不大,却很爱面子,还记仇。于是他一直想找机会报复李岩。
然而李岩在大顺军和他地位相当,而且他能有现在的地位,靠的还是李岩的举荐,他不想被人说过河拆桥。
因此牛金星一直隐忍不发。
此时李岩提出分兵,牛金星看到了报仇的机会。
他私下告诉李自成,李岩这是想自立为王,有了异心,建议将其除掉。
当时很多归顺李自成的明军,大多离开了大顺军,要么南下去了南明,要么归附了清朝。
因此,李自成对于牛金星说的话深信不疑,于是采纳了牛金星的计策。
第二天,李岩收到李自成的邀请,前往其营帐中商量要事。
然而当他进入营帐,见到的确是牛金星。牛金星一声令下,营帐中涌入大批士兵,将李岩及其随行人员乱刀砍死。
牛金星心中的怨气是出了,然而此举直接导致大顺军中人心惶惶,很多将领都担心步了李岩的后尘。
此举加速了大顺军的衰败,导致了李自成的最终败亡。
而牛金星一看情况不妙,李自成的失败已成定局,于是他果断抛弃了李自成,投降了清朝。
不过,由于他在进入北京城以后的一系列表现,尤其是杀死爱护百姓的李岩,使得他在民间的名声极差,简直是声名狼藉。
即使清朝也不敢重用他,只是任命其儿子牛佺担任黄州知州。
于是牛金星便在牛佺的府衙里安度余生,不敢出门一步。
他心里明白,一旦出门,必定被百姓的唾沫星子淹死。这对于爱面子的牛金星来说,比杀了他还痛苦。
到了晚年,他想通了,要求后人在他死后,闭门教子,不要在出来做官了,虽然清贫,但是能少很多麻烦。
至于宋献策,他就比牛金星有气节多了。他是与清军作战到最后被俘的。
清朝自然也对其许以高官厚禄招安,然而宋献策拒绝了,他可不会认为清朝是什么明主,能开创什么盛世。
当然,他也不是李岩那样的理想主义者,也许是怕死,也许是有其他放不下的事情。总之,他最后和清朝应该达成了协议。
他并未入朝为官,替清朝做事。但是,他以卜卦者的身份成为了旗人,出入都有护卫相随,至少让清朝面子上过得去。
牛金星和宋献策,二人身份相仿,然而待遇却差距颇大。
牛金星追求名利,结果名利皆失。而宋献策追求着成就一番伟业,虽然没成功,但是在那个环境下,过得可比大多数人好很多。
为何二人的下场会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是十分值得我们深思的。
海囚
其实牛金星和宋献策就是个土炮,真正厉害的是李岩,李岩才是洋枪,而且李岩是真正的官宦世家。宋献策外号宋矮子,又矮又挫,奇丑无比,是个人见了就想打一顿的模样。牛金星和宋献策都是溜须拍马的好角色,拍马屁时常让李自成心花怒放,臭味相投,苍蝇总盯着马粪转。李自成为什么最后能成功,只要是归功俩个山,先是十三骑逃入商洛山,差点挂了,人家明朝以为他死了,后来发现没死,又把他围死了,不让他出来。河南饥荒遍地,流民无数,官府管不了,也不想管,所以李自成裹挟流民,那就挺吓人,哪有饭吃就往哪跑,像蝗虫一样席卷大地,打仗的时候流民当炮灰,最后才是李自成的老营精锐。李自成最后卷了好几十万人去了伏牛山,就是现在火爆了的老君山,在河南洛阳附近,他的部署好多都是当地的杆子,就是土匪,他得慢慢消化,在伏牛山蹲了很长时间才出来,最后几十万人出伏牛山,无人可挡。当时宋献策就搞了个十八子主神器,一下子把李自成搞的王命在身,天命所归,天选之子,那是王八吃秤砣,刚刚硬。这个时候,李岩就泼冷水,牛逼吹大了不好,而且李自成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根基,就像浮萍一样,走哪吃哪,打哪算哪,这怎么行呢。所以李自成不喜欢李岩,李岩才是真正打天下的良臣,牛金星和宋献策都只是个土鳖罢了。
朵@朵
牛金星挑拨了李自成和李岩的关系后,李岩被害。
牛金星半夜就跑路了。
随后清军在富池口半夜追上了李自成的部队,刘宗敏,宋献策等都被抓住。
宋献策据说清朝看重他的相术,没有杀他。
牛金星跑路后,后来一直隐居河南。
飞女奥娜
李自成的败亡第一是李自成自身的原因不学习。所占地方不有效治理,治理换用几百年前唐朝的节度使制度。第二军事上盲目自大,认为清军拿脚尖就能踢翻,和骑兵作战基本没有作战能力一战既溃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第二不纳良言,不广纳人才。虽然李自成身边有几个谋士,但是李自成自身原因身边没有几个像李善长,刘伯温这样的谋士,自己也听不进去和文人士族,地主官吏共存的谏言,基本得罪了天下的文人士族和地主官吏。所以李自成虽然打下了北京,实质上仍然是流寇本质没有变,一溃之下竟然没有一个根据地没有一个地方坚城可以修整立足防守,被清军的骑兵粘性战术打的一败定乾坤。
koyih
李自成本身就是羌族后裔,不是汉族;再者,心胸狭窄,土匪习性,没有政治抱负;次之,手下骄兵悍将,流窜作者,不足以得天下。必败!死于湖北通城,实属应该,祸害汉人的大明。
Flowersam
其实李岩这个人并不存在,或者说并没有类似张良、陈平、诸葛亮、刘伯温那样大的智慧和那样高的地位,特别是在进京之后发挥了什么作用。李自成进军北京带有很大盲目性和侥幸的意味,在处置明朝缙绅和官员方面,一直缺乏严格的制度,对满清更是疏于防范。特别是没有建立赋税制度,根据地建设也很不稳固,这样直接导致入京后的种种悖乱行为和山海关的大败。
刘宗敏为首的军人势力过大,以至为所欲为;牛金星、顾君恩、宋献策等文官的见识和地位较弱,缺乏必要的开基立业的制度建设,导致了大顺军像一阵旋风一股洪水,速来速去,成败就在一个春秋之间铸就,前不如黄巾军,后不如太平天国,令人叹息。
shimeihao
这要看你用的是什么下载的小说了,用电脑的话下载前就会提示你放在哪里,用手机浏览器下载的话,里面也有下载记录,长按也能找到存放位置,阅读软件下载直接能看。
原贴:我下载了小说,在哪里看?
cail1987
牛金星投奔了投降了清朝的儿子,苟全了自己的性命。他的儿子是清朝知府。
宋献策被俘后,靠占卜获了清军统帅的欢心,被释放了,重操算命旧业。
这两个人,均属无格之人,没有气节忠贞。尤其是牛金星,无品无才,对大顺有害无利。宋献策好歹有几次良言进谏,特别是劝阻李自成亲征山海关,是很正确的战略建言。
不会游泳的鱼iris
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正月初一,闯王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国,国号大顺,年号永昌。他自己改名自晟。改西安为西京。三月十七两路会师北京城下,于十九日破城,迫崇祯帝朱由检自缢煤山(今景山),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
要说李自成身边最重要的两个文人,我们说一定非牛金星、宋献策莫属。
天启七年(1627年)牛金星中举人,精于计谋。崇祯十三年(1640年)冬,李自成率义军入豫西,经过李岩引荐入李自成幕下,建议"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李自成采纳,遂成为义军领导集团的重要成员。义军占领襄阳后,改为襄京,牛金星为之建政设官。同年十月,义军"据河洛"之势已定,牛金星同众谋士议定"取天下"的战略战术。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时封牛金星为天佑殿大学士,相当于丞相,是闯军中少有的文人,牛后来又荐举了军师宋献策。
牛金星帮助李自成建设政权,筹划进军北京。三月十九日,义军占领北京,崇祯自缢,明亡。义军进京后,牛金星立刻就被荣华富贵冲昏了头脑,以宰相弄权,忙于筹备登基大典,建政设官,迎来拜往,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未能对时局采取正确决策,以巩固政权,为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制造了借口。
李自成在北京做了一天皇帝,1644年6月3日,在山海关一片石战役中战败的李自成回到北京仓皇登基,在武英殿举行登基典礼,封妻高氏为皇后,派丞相牛金星至天坛代为祭天。随后李自成被迫撤出北京,退至西安,后兵败通城九宫山,被当地乡民当贼误杀。
牛金星后改名换姓隐居于江西武宁县鲁溪深山老林当了道士,也有说清顺治二年(1645年)夏,牛金星与其子牛佺投靠清廷为官,牛佺官任黄州知府。牛金星在明朝官绅中名声极坏,清廷不便安排其职务,顺治九年(1652年),老死于牛佺官署中。临死前嘱牛佺曰:"赖弥缝之巧,得不膏荆棘,可幸。要,不可恃也,吾死,必葬香山之阳,闭门教子勿再出"。葬于香山之阳。”
而宋献策来到李自成农民军中后,积极出谋献策,才智非凡,深受李自成的敬重,凡战役战斗计划必先向他征求意见。宋献策精于奇门遁甲及图谶等术,李自成信若神灵。宋献策根据明王朝政治腐败,即借术数指出其"国运将终"。为了更快地建立农民政权,树立李自成的威望,他又提出"十八孩儿当主神器"的口号。此一口号的提出和宣传,对于动员争取群众,鼓舞农民士气,孤立明王朝统治者,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政权。宋献策助李自成商定谋略,设官守土,除暴安良,被封为"开国大军师"。进入北京后,牛金星不听宋献策的规劝,大批任用降官。
1644年4月26日,李自成率残军退回北京,下令杀吴襄全家三十余口。29日,在牛金星等的策划下,李自成在明宫武英殿即皇帝位。次日,即逃离北京。途中牛金星挑拨离间,害死了大将李岩、李牟兄弟,使刘宗敏气急出走,致使起义军军心涣散,宋献策因此出走,从此下落不明
cookie811
牛金星是明朝的举人,属于士绅阶级,与农民起义军原本八竿子都打不着。
但崇祯十年左右,有人状告牛金星,说他抗欠赋税、强占妇女,导致其功名被革,且还要充军服役。于是,牛金星就变成了一个落魄的戴罪文人。
关于牛金星在此后的人物事迹,现在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是根据部分史料的记载和民间传说捏合的传统说法。
崇祯十三年,李岩发现了落魄的牛金星。
后经李岩的大力推荐,牛金星成为李自成的二号谋士。
等到牛金星深受李自成的重用后,他又向李自成推荐了精通术数,平时以算命为生,为人占卜吉凶祸福得宋献策。
自此,李自成的三大谋士,李岩、牛金星和宋献策,齐聚于闯营。
他们一个擅长奇谋,一个擅长政务,一个擅长鼓舞士气。
如李岩为李自成提出了“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
牛金星为李自成撰写了大顺倡义天下征讨无道檄。(顺军的战斗檄文,几乎全是牛金星撰写的)
宋献策为李自成献上了“十八子主神器”。大肆宣传李氏当兴,为李自成招揽不少人心。
在他们的辅佐下,李自成打败孙传庭,在西安建立起大顺政权。后又东征灭了明朝,登基称帝,走上人生巅峰。
但正所谓“共患难易,同富贵难”。
李自成称帝后,牛金星眼红李岩的地位,视其为自己更进一步的绊脚石,不断在李自成面前说李岩的坏话。
同时,由于山海关兵败后,李自成反感李岩的忠言逆耳,对其慢慢疏远,不再信任。
于是,在牛金星的不断挑拨离间之下,李岩被李自成所杀。
听说李岩遇害后,大顺高层人心涣散,有些人悄悄离开了李自成。有些人则恨不得宰了牛金星。如刘宗敏就扬言“我见金星,既手剑斩之。”
这导致牛金星开始盘算出走,投降清廷。
顺治二年,在清军的围追堵截下,李自成被迫放弃西安,分道南下湖广。
在顺军转移的过程中,牛金星趁机带着儿子牛佺投降了清军。
见顺军的二号谋士来降,清廷高兴坏了。立即任命牛佺为黄州知府。不久后,又升其为湖广粮储道。
本来清廷也想给牛金星封官许愿,借以瓦解顺军的人心。但由于牛金星在士绅阶级心中的名声不好,而且他又是大顺朝宰相。清廷不想找麻烦,因而也就没给牛金星封官。
此后,牛金星一直靠牛佺养活。躲在儿子的府邸中,享受着老太爷的清福。
直至顺治九年,正常老死。
值得一提的是。牛金星在养老期间,给事中常若柱和吏科给事中杭齐苏,先后上书弹劾牛金星和牛佺。他们在上奏中说,牛金星曾弑君残民,牛佺借湖广粮储道之职,赃私巨万。两父子都该杀。
但顺治皇帝收到他们的奏疏后,不仅没对牛金星、牛佺父子俩任何惩罚,反而将常若柱和杭齐苏双双罢免了。
估计是知道自己能为官一方,且屡屡能躲过弹劾,全仰仗于父亲牛金星对朝廷还有一点点利用价值。
所以顺治九年,牛金星死后,牛佺立即辞官归隐。也逃过了杀身之祸。
至于宋献策的下场。他在追随李自成转战的过程中,与刘宗敏一起被清军俘虏。
刘宗敏对清廷无用,当即被斩杀。宋献策则凭借擅长算命忽悠的本事,获得清朝满洲官员的信任。
此后,宋献策继续靠替人算命为生,活得比牛金星还久。但具体去世时间不详。
第二种说法是当代一些学者对传统说法的质疑和更正。
宋献策的人物生平基本与传统说法一致,没什么好说的。质疑主要集中于牛金星。
据顾诚等专注于明史研究的专家的考据,李岩为虚构人物,历史上不存在这号人。
至于“李公子”,根据研究,李自成曾用过李炎、李延、李兖等名字。
当时所谓的李公子,应该是指李自成。
鉴于李岩为虚构人物,那么关于牛金星残害李岩的记载,则也应是虚构说法。
比较一个典型的佐证,就是大顺军从京城败退后,一直到牛金星降清前,刘宗敏一直都和牛金星在一起。两人关系挺好的,并未如民间传说的那样,牛金星因李岩被杀,气得要干掉牛金星。
至于牛金星的为人,也不该是传统说法中的那么卑鄙无耻。他之于李自成,贡献很大。
比如,牛金星为大顺朝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国家政治体制,包括军政、吏治、爵赏、礼仪以及铸币、赋役等。
曾引导李自成设官守土、安辑流亡。
还曾劝李自成“省刑杀、收民心”,以争天下。
他在担任谋士期间,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大顺军的流寇习性。为大顺军由游击队转变为正规军,为李自成建立政权立下汗马功劳。
不过,李岩是否为虚构人物,目前也还有较大争议。顾诚先生的研究,只是一家之言。
可能牛金星真的如传说中那样,是一个卑鄙无耻之徒。也可能如今天专家的研究,是一个还算合格的宰相。
雪莹_viva
李自成死后不久,清顺治二年(1645年)夏,牛金星当了叛徒,伙同儿子牛佺投靠清廷。他儿子当了黄州知府,他因人品、官品低劣,加上祸国,早已臭名远扬。前车之鉴,清廷没给他一官半职,害群之马,就算它是千里马也必弃之不用。给事中常若柱还曾上疏请求顺治帝杀了牛金星父子,牛金星用计谋躲过一劫,可以说牛金星的后半生是在担惊受怕中度过,在顺治九年(1652年),牛金星死在儿子的官署中。
felicia
李自成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两个谋士的误导。从朱元璋重用朱升、刘伯温等知识分子看,李自成所用之人,和朱元璋相差甚远。朱元璋用的是当代名儒和旷世奇才。李自成用的是江湖术士和算命神汉。李自成领导班子里,本来有李岩这样文武双全的人才,但他却偏听偏信牛金星之流的谗言,最后竟然杀害了李岩。这也看岀李自成的心胸狭窄。根本不是个统御四海的政治家。失败是必然的。李自成失败后,牛金星携财富岀逃隐身民间,宋献策也失踪。可见这两人根本不是什么辅佐闯王死战到底的文襄义士。
玛丽丽
牛金星的儿子投降满清,当了知府,牛金星虽然没有投降满清,但是也住在儿子的知府衙门里,估计他也是心灰意冷了,几年之后就病死了。宋献策据说是和刘宗敏一起被俘虏了,刘宗敏誓死不屈,被满清用弓绞死了。宋献策因为个子矮小,又黑又瘦,满清大将听说他是算命先生,所以法外开恩,直接释放了,历史记载从这里就断开了。
企鹅gaga8000
做为李自成两大智囊人物,牛宋二人结局历史上语焉不详。牛金星被认为于清顺治二年(1645)夏与其子牛佺投靠清廷,投降后牛佺官任黄州知府。牛金星因在明朝官绅中名声极坏,清廷不便安排其职务,于顺治九年(1652)老死于牛佺官署。一说逃遁,不知所终。
而宋献策据顺治二年闰六月初四日多尔衮收到阿济格的战报,称在武昌“又获伪汝侯刘宗闵(即刘宗敏)并一妻二媳,····及术士伪军师宋矮子(即宋献策),……其自成二叔及伪汝侯刘宗闵俱斩于军。但没说把宋献策怎么样。
谈迁在《北游录》纪闻下宋献策条记载他在顺治十年到北京后得知“满洲人重其术,隶旗下,出入骑从甚众”。
一说与刘宗敏同为清军所俘,刘宗敏遇害,宋献策不知所终。
老马
牛金星虽然饱腹诗书,但气量狭小。李自成进入北京后,大将李岩看不惯大顺军的腐化,便向李自成进言要谨防牛金星,牛金星十分恼怒。为了陷害他,牛金星设下圈套杀死了恩人李岩。此事传出,大顺军将领都大为震怒,牛金星见自己犯了众怒,带着儿子牛佺投降了清军。清朝没有委任他官职,而是任命他的儿子牛佺为黄州知府,他一直跟着儿子在黄州生活。一些前明遗老请求清廷处死牛金星,但被清廷拒绝。
牛金星知道自己是起义军的罪人,在顺治九年病逝之前,曾留下遗嘱给儿子说,希望子孙后代不要再出来当官了,低调做人就好,不要学我这样有始无终!
宋献策有两种不同版本的结果,一是明史记载,顺治二年(1945年),宋献策在武昌被俘,清廷十分欣赏他的才干,授以官职委以重用,出入前呼后拥,十分滋润。由于明史是清朝人写的,所以这个说法可能不一定真实。二是宋献策在李岩死后就出走了,干起了他的老本行,云游四方,替达官贵人算卦,没人知道他的下落。不管是哪个版本,宋献策在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失败后没有死,极有可能善终。
Molly_流浪花
在这个番茄小说软件内,下载好的游戏小程序都被汇通到同一个地方去了,因为在个人账户那个界面,就可以看到,一个名为小游戏的,那里就可以找到我们下载过的
诗颖于余语欲
enoka
好吧,附议,牛金星和他儿子降清了,宋献策隐居了。看起来,李自成一帮人,那就是可以同患难,不能共富贵,脑细胞太少,不能审慎推演事件走向,都在帮清廷送幸运值,武力值。
李自成一帮人格局太小,推翻崇祯,对他们来说,极可能是意外之喜,量小易盈,反致其祸。这种内部的祸乱,反而成就了大清气运。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基本上是儒家社会的套路。李自成失败的关键在于,狡兔未死,飞鸟未尽,敌人未亡,就开始了烹走狗,藏良弓,亡谋臣,活脱脱的一帮脑残,就像唱歌节奏没有把握好,总是快了那么一步,徒增后世笑料。如果跟着节奏走,就是节奏点踩踏得重一些,也是无伤大雅。
李自成是鲜活的反面教材。
快乐最崇拜
牛金星和宋献策之前,应该再加上一个李岩,因为李岩是李自成起义军的灵魂人物,而牛金星和宋献策则是李自成的左膀右臂。
李自成一生有过两次创业,第一次是在崇祯二年,他因为人生的诸多不顺而造反,前后搞了八九年,也得到了刘宗敏、李过和刘芳亮等优秀的武将,但奈何起义军只知道野蛮斗争,没有自己的灵魂,所以最后只能被明廷剿灭。
崇祯九年,这是李自成最惨的一年,他在杨嗣昌制定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 剿匪策略的严厉打击下,最后只得带着刘宗敏等十七人躲进商洛山中,在随后两年时间里,他是一点反抗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在山中娶妻生子过小日子,坐看天下形势的变化。
崇祯十一年,趁着清军第四次入关作战,以及张献忠在西南造反,李自成带着人从商洛山中杀出,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
那时候李自成只有两三千人,这些人都是蛰伏期间刘宗敏去招募的,而且大多数都是之前的残兵败将,因为招募新兵非常困难。
当时李自成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没钱没粮就没人愿意参加造反,进而无法攻城略地进一步扩张,所以他的第二次创业举步维艰。
这个时候,一个人物出现了,他就是李岩,一个出自于官宦家庭的举人,其父李精白曾是山东巡抚,但被魏忠贤陷害致死。
据明季北略记载,李岩是个文武全才,而且有侠士风范,以拯救天下苍生为自己的最高追求。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李岩都过着妻妾成群的富裕生活,但他其实并不满于此,而是在等待一个实现抱负的机会。
直到有一天,李自成起义军经过李岩的家乡,他知道机会来了,于是主动到军中找李自成聊天,结果李自成被他的才华所吸引,两人相见很晚,结为知己。
在李岩的帮助下,李自成确定了用政治和经济来推动起义军发展的策略。
具体说来,就是以“行仁义,收人心,据河洛,取天下”作为战略目标,实施均田免赋的优惠政策,广泛传播“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整肃起义军的军纪,“闯王仁义之师,不杀不掠”,百姓因此越发拥护起义军。
当然了,百姓不纳粮,不代表起义军不需要粮食,那么粮食从哪儿来呢?
答案是从富人那里得来的。
简单来说,李岩的意图是,团结大多数生活在底层的穷苦百姓,剥削少数生活在上层的官宦和富豪。
因此,李自成二次创业之后,广泛吸收河南和陕西等地的流民,对富人、尤其是明朝诸王和官员进行严厉打击,将得来的钱财用于军饷,这样一盘棋就活了。
就比如说,李自成在攻克洛阳之后,就将福王朱常洵给杀掉了,还将他的海量私产全部抢掠,一部分分给百姓用于收买人心,一部分则成为了军饷,用于进一步扩张。
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李自成起义军就从隐居商洛山的失落,看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
而这一切的功劳,非李岩莫属,他让起义军有了灵魂,也有了目标,这就是谋主带来的积极影响。
后来,在李岩的引荐下,牛金星加入起义军。
牛金星是天启七年的举人,是继李岩之后起义军中又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他的特点是工于计谋,与明朝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
事情是这样的,大约在崇祯十年前后,牛金星因为与一位亲戚发生了矛盾,结果被亲戚诬陷抗欠赋税、强占妇女18人,结果被官府革去举人身份,并发配充军。
在古代,考取功名的难度是非常大的,举人已经具备做官的资格了,再往前走一步就可以成为进士了,但牛金星的举人资格却被剥夺了,这让他很难接受,所以他对明朝官场黑暗是很不满的,他心中有恨。
恨,有时候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李自成如此,李岩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如此,牛金星就更是如此了。
牛金星来到起义军中之后,在李岩思想作为基本方针的前提下又做了补充,提出了“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的策略,也就是建议李自成要主动改变起义军杀伐太重、破坏太大的缺点,还要积极救济灾民,获取更多人的支持。
除此之外,牛金星还建议李自成大量启用举人,从举人来建立一套文官系统。
每次起义军抓获了举人,牛金星都要亲自前往游说,虽然他常常被忠于大明的举人骂得狗血淋头,但他依然不改热情,最后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起义军收揽了不少人才。
崇祯十四年,牛金星遇到了一个云游四方的术士,此人靠为人占卜为生,但其实这只是他谋生的手段而已,他其实是个学识渊博的谋士,富有韬略,是个大大的人才,这个人就是宋献策。
牛金星通过交谈得知了宋献策的才能,于是将其推荐给李自成,李自成如获至宝,立马封他为军师,每次打仗前必征求他的意见。
总结起来而言,宋献策的主要能力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宋献策擅长奇门遁甲及图谶等术,这些东西虽然是虚无缥缈的,但在现实角度而言也是有大作用的。
比如说,宋献策基于明朝的腐败程度,提出了明朝国运将终的结论,这给了李自成极大的信心,也提升了起义军的士气;
再比如说,宋献策为了加强李自成的个人威望,提出了“十八孩儿当主神器”的口号,所谓十八就是李,意思是李自成当为天下之主,这个口号的提出极大鼓舞了士气,在孤立明朝这件事上作用也很大;
第二,宋献策作为军师,确实很有谋略。
比如说,崇祯十四年起义军面对明将杨文岳的进攻,宋献策就提出了迂回战术,致使杨文岳所部疲于奔命,最后反被起义军所灭。
可以说,在很多场战役当中,宋献策都发挥了很关键的作用,他与李岩一起是李自成在军事上主要依靠的对象,并且两人也因此成为朋友,关系非常要好。
第三,宋献策还是个优秀的地下工作者。
当初,明廷为了瓦解起义军,曾派遣大量间谍到起义军中捣乱,但都被宋献策给一一揪出来了,其中不少人甚至被他策反,反过来帮助起义军刺探朝廷的情报,为起义军攻下北京立下不小的功劳。
有了李岩、牛金星和宋献策,以及刘宗敏等武将的帮助,李自成的巅峰很快就到来。
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李岩被封为制将军(官职与刘宗敏的权将军相当,但因为资历问题,实际地位略逊于刘宗敏),牛金星被封为天祐殿大学士(实际上的宰相),宋献策则被封为开国大军师。
仅仅过了三个月,起义军就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明朝就此灭亡。
历史上少有农民起义军覆灭一个王朝,但大顺却做到了,面对这样一份成绩单,大多数人都开始感到自满,只有少数人保持清醒。
在最初一段时间里,李自成尚能保持清醒,他除了纳一位宫女为妃子(窦美仪)、并送给臣子一部分宫女之外,其他过分的事情没怎么干,他还很明智地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因此京城秩序不错,工商业者也都正常经营。
并且,在宋献策的建议下,李自成“设官守土,除暴安良”,为稳固大顺地盘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但是,仅仅过了八天,胜利的喜悦还是冲昏了大部分人的头脑。
比如说刘宗敏,在他的坚持下,李自成不得不同意他实行酷刑拷掠的追赃政策,大量前明官员及家属死在他的屠刀这下,造成大顺统治区人心惶惶,这极大得罪了前明官宦和地方豪绅,为后来大顺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不仅如此,刘宗敏还抢了一个关键人物的家属,这个人就是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而他抢的人就是吴三桂最喜爱的小妾陈圆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吴三桂后来选择投靠多尔衮,站在了大顺的对立面。
再比如说,牛金星不听宋献策的劝阻,他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大批任用降官,这样就为内部团结埋下了隐患;牛金星还为了追求个人功劳,不断对李自成进行劝进,并且劝说李自成杀掉了吴三桂一家三十余口,这就为吴三桂引兵入关提供了借口。
事实上,刘宗敏与牛金星都是有才能的,但他们也都是有弱点的,这种弱点在创业的时候被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给掩饰了,但创业成功之后就在巨大的胜利面前现出了原形。
就拿刘宗敏来说吧,他打仗是一把好手,但就是没什么政治头脑,做铁匠时候养成的一身臭毛病,在当将军后一点也没改。
还有牛金星,他最大的缺点就是心胸狭窄,容不下比自己厉害的人,创业时期因为没时间你争我斗,所以这个缺点就没有显现出来,但创业成功之后他就开始排除异己,将功劳据为己有。
李自成本人也是如此,他入北京之后一度安于享乐,觉得世间舍我其谁了,所以他听不进去李岩的谏言了,在对拉拢吴三桂这个问题上,也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那就是他觉得吴三桂求着他,而不是他求着吴三桂,结果当然是谈崩了。
唯一保持清醒的两个人,就是李岩和宋献策了。
先说李岩,就在李自成、刘宗敏和牛金星等人沉浸在胜利的锣鼓声中之时,李岩上书李自成讲了四件很重要的、也是高瞻远瞩的事情,包括严肃军纪和招抚吴三桂父子这两件迫在眉睫的事情在内,但李自成竟然回复说知道了,之后就没有下文了,最终铸成无可挽救的大错。
还有宋献策,他作为李岩的好友,同样保持着冷静和清醒,并且做了很多努力去帮助李自成纠错,比如说劝阻牛金星任用降官;再比如说,他借天象示警上疏李自成“天象惨烈,日色无光,亟应停刑”,建议李自成阻止刘宗敏拷打前明官员。
但最终,李岩和宋献策所做的所有努力,被包括李自成在内的大多数人认为是格格不入和不合时宜的,他们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还为此付出了极大代价。
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在一片石战役中被吴三桂和多尔衮联军击败,之后他仓皇逃回北京登基称帝,于四月底逃离北京,而吴三桂和清军则马不停蹄的在后面追。
而随着起义军的不断失败,其内部矛盾也终于是彻底爆发了,李岩因此丧命,牛金星和宋献策的结局又如何呢?
事情是这样的,李自成带着众人一路逃走,半路上听说河南守军投降了清廷,他因此感到十分惶恐,便问李岩如何应对。
李岩觉得这件事很蹊跷,清军不可能那么快,所以他请求李自成给他两万人,让他去河南安抚军队,如果有叛乱者也可以及时平定。
牛金星知道这件事后,觉得铲除李岩这个最大竞争对手的机会来了,于是对李自成进谗说,李岩去河南是为了拥兵自立。
刚好那时候李自成因为遭受大败而猜忌心加强,所以他听从了牛金星的建议,下令将李岩给杀掉了。
而随着李岩的去世,宋献策对李自成十分失望,对起义军的前途也感到十分绝望,他甚至不无感慨地说,“恐此亦非真主,十八孩儿另有其人哉”。
自那之后,宋献策便开始沉默了,他不再献言献策了,只是跟着大部队一起走,毕竟他已经没地方去了。
关于宋献策的结局,明史中说他在顺治二年(1945年)于武昌被清军俘虏,但清军欣赏他的才华,所以没把他怎么样,还对其十分重用,委任他以官职,让他成为旗人,出入都有大批人保护,可以说是过得十分滋润了。
由于明史是清朝人写的,所以这个说法可能不一定真实,另有一个说法是宋献策在李岩死后就出走了,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不管是哪个说法,宋献策在起义军失败后没有死是肯定的,他极有可能善终。
至于说牛金星,他在害死李岩之后,与刘宗敏爆发了矛盾,进而引发了李自成与刘宗敏的矛盾,因此极大加速了起义军灭亡的速度。
顺治二年五月,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带人寻路的时候,被民兵武装姜大眼杀死,当年九月刘宗敏也在九宫山战斗的时候战败被俘,之后被杀。
李自成与刘宗敏之死因,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跟他们得罪官绅豪强不无关系。
事实上,起义军在败退的时候,曾向地方官绅豪强求援,但根本没人愿意帮忙,甚至组织民兵武装协助清军剿灭起义军,由此可见一斑。
而李自成和刘宗敏的这种落魄,正是源自于他们没有听从李岩和宋献策的劝谏。
就在李自成去世后不久,牛金星自知起义军必将失败,于是带着儿子牛佺投靠了清廷。
据记载,由于牛金星在明朝官绅中的名声很差,所以清朝并没有委任他官职,而是任命他的儿子牛佺为黄州知府,他一直跟着儿子在黄州生活。
据说,甚至有一些前明遗老请求清廷处死牛金星,但被清廷拒绝。
在牛金星生命的最后几年,他一直活在自责与内疚当中,因为他知道自己其实是起义军的大罪人,所以他在顺治九年病逝之前,曾留下遗嘱给儿子说,希望子孙后代不要再出来当官了,低调做人就好,不要学我这样有始无终!
总结一下,李自成起义失败后,牛金星和宋献策虽然都没有死,但他们所表现出的人品和格局是不一样的,宋献策因为失望而远走,牛金星则为了富贵投降清廷。李岩则是最可惜的那个人,竟然死于非命,从他的遭遇就可以看出起义军的结局了。
danaboarose
jethuo
Homia
咫尺天涯
淡淡微笑
你好,欢迎您使用宜搜+来离线下载小说或者在线阅读小说哦。 如果您的手机是安卓系统,目前您可以下载我们宜搜新推出的“宜搜+”app,“宜搜+”里面的小说分类跟原宜搜小说分类一样,并且提供离线下载,您可以将您喜欢的小说先进行缓存,之后再进行下载,同时“宜搜+”还提供新闻、小说和图片的阅读与下载,并且支持一键分享到微博、微信等,更人性化,同时也为您节省流量! 另外,您可以选择在线阅读,宜搜小说在线阅读有自动记忆功能,系统根据cookie自动保存用户阅读进度,很方便! 宜搜祝您生活愉快!
滕烋諪
公元前206,刘邦带领的队伍进了咸阳,秦三世子婴投降,大秦帝国灭亡。刘邦在咸阳约法三章,深得关中百姓人心。
项羽大军到了咸阳城外时,刘邦在“鸿门宴”上走脱,只好让出咸阳城给项羽。
项羽进进咸阳后“引军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殿……收其货宝妇女东去”。咸阳大火烧了三个月之久。
项羽在咸阳的杀戮与抢掠,与刘邦产生了强大的反差。他手下的人,包括范增都劝他,关中是个帝王之地,可成王事,项羽则说“富贵而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这一点是项羽目光短浅,不能成为一代帝王的最有力证明。
所以,秦灭亡后,后宫佳丽三千不知道有没有那么多,但是多被项羽与财宝一起掳走去了彭城(今徐州)了。
静小静
胜者王侯败者贼,秦国灭亡后后宫佳丽三千的命运可想而知了!
反对秦朝的联盟军队举行灭秦誓师大会,盟主楚怀王熊心同盟军的诸位将领盟誓称:
先入关者王之。
意思是指谁先打下函谷关,攻占秦朝国都咸阳,谁就是“关中王”。刘邦在盟军中属于名不见经传的将领,秦军主力全力针对大名鼎鼎的项羽。这让刘邦钻了空子,压力让项羽顶着,自己一路高歌猛进,秦三世子婴献出都城咸阳投降保全了自己和家族人的性命。(楚怀王熊心,秦末是一个放牧人)
刘邦如何处理秦朝皇宫的佳丽三千?刘邦进军咸阳时有几个重要的地方进行了保护:第一个是秦朝皇宫;第二个是秦朝的府库,也就是秦朝的国库,里面有金银和铜钱;第三个是秦朝国都的粮仓;第四个是秦朝国都的武器库。
刘邦保护秦朝国库和粮库是为了钱财和粮食,保证军队发展和以后关中的管理;保护武器库,可以武装人员,增加自己军队的战斗力;至于保护皇宫,则是想自己以后是关中王了,这座皇宫可以作为关中王的王宫,省事不用再建设了;后宫佳丽三千也可以自己享用。(佳丽三千剧照,非秦朝)
刘邦控制住主要要点后,自己就选择了几十个美女开始享乐了,毕竟刘邦已经50岁出头了,还没见过这么多顶级美女,要赶紧享受快乐人生。
第一个出来反对刘邦享乐的是樊哙。樊哙是有私心的,吕雉的妹妹嫁给了樊哙,让樊哙时刻盯着刘邦,不要四处沾花惹草。刘邦长此以往会忘记吕雉,自然樊哙姻亲的地位也会受到严重的威胁。樊哙的劝阻制止不了刘邦的享乐,张良来了劝诫后,让刘邦出了一身冷汗,再也不敢享乐了。为何?张良劝诫刘邦,楚怀王这个盟主没有多少实力,他的誓言“先入关者王之”是一句空话,真正说话算数的是实力强大的项羽。如果刘邦称汉中王,项羽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刘邦,必定灭了他。
于是刘邦提起裤子办理正事,在咸阳约法三章,自己的军队开拔出咸阳,到灞上驻扎。后宫佳丽三千,刘邦当时也许只带走了几个而已,其他都原封不动留在了秦朝皇宫之中,静静的等待项羽来接受了。(刘邦剧照)
项羽如何处理秦朝的后宫佳丽三千?项羽到来,理所当然的接手了咸阳,举办了一场“鸿门宴”,差点把刘邦宰了!既然项羽占据了咸阳,他就开始分封诸王,对于刘邦的封王还是遵照盟主楚怀王的誓言,封刘邦为“汉王”,封地却在巴蜀之地,这个地方是秦朝犯了罪的人经常发配的地区,当时认为不是一个好地方。(项羽火烧秦宫,形象图)
项羽的胸襟不够开阔,目光短浅,他对秦朝的皇宫没有多大留意,他当时说: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富庶的关中之地项羽不要,他把秦朝国库,宫殿贵重物品全部打包装车,运往他的根据地彭城(现在徐州),一把火烧了秦朝的宫殿。后宫佳丽三千怎么办呐?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上同):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项羽屠城、杀降、烧秦朝宫殿,后宫佳丽三千全部被项羽带回了彭城,他在咸阳只停留了数日而已!
对待后宫佳丽三千的处置,基本情况是如下安排的:
一、项羽后宫挑选一部分人做杂役、奴婢,也有可能成为项羽的嫔妃;
二、漂亮年轻的佳丽一般会按照军官的等级进行挑选,挑选的人数不一;
三、剩余的佳丽会安排给有功的下层军官和士兵,以此类推,分完为止。(项羽和士兵剧照,战争不是项羽一个人打的,要封赏,赏赐一个女人最好不过了)
秦朝后宫佳丽三千是战利品,地位非常低下,被项羽作为礼品大部分赏赐给下属了。
molookoo
秦始皇的后宫一直是一个谜,他从未立过皇后,有多少人也不清楚,而且在攻破六国之时,也抢了不少妇女珍宝。不过,等到秦二世胡亥即位的时候,却把秦始皇的后宫进行了大清洗。
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刘邦入关后来,刘邦打进咸阳城的时候,后宫数量应该已经是经过胡亥清理之后的弱化版了,不过数量级还是以千数,非常可观的。刘邦以一介亭长,哪里见过如此的世面,刚一进秦宫,便被秦宫的金碧辉煌和美女颜色给迷住了,甚至于玩起来就不打算走了。还得樊哙这个妹夫出来痛斥他,才清醒点,再加上张良的劝谏,刘邦终于把秦宫又重新封上,约法三章以争取民心,然后还军霸上,静待各诸侯的到来。
三、项羽到来等到项羽带着诸侯联军来的时候,刘邦算是把一个完整的秦宫献给了项羽,项羽倒是也不客气,烧了秦国的宫室,抢了秦宫的“货宝妇女”而去。不过,因为项羽带的是诸侯联军,想来项羽也不至于吃独食,给新封的诸侯王们一些好处也是必要的,不过具体怎么分,怎么处理,就很难说了。
四、彭城之战再后来,楚汉战争开始,刘邦率领五十六万诸侯联军攻破了项羽的彭城,又一次“收其货宝美人”,不过,刘邦的“幸福”总还是短暂的,“日置酒高会”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便被项羽的三万精兵打得丢盔卸甲,仓惶逃命。“货宝美人”自然又回到了项羽手中。
只能说,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命运都很难由自己掌控。尤其是秦宫的这些佳丽,三千也好,五千也罢,都只能算是一些不幸的可怜女子,在诸侯之间不断转手,却又很难外逃,毕竟逃出去,生存反而更难保障。
godblessbaby
秦始皇的后宫,一直是一个谜。后宫里有多少嫔妃,分别都是些什么人,这些后妃叫什么名字,《史记》中一概没有记载下来。
别说后妃的名字,就是秦始皇的皇后是谁,都不清楚。很多人说,秦始皇没有立皇后。就算没立皇后,正妻应该有一个吧。或者说,他娶的第一个老婆总是确定的吧为什么依然不清楚呢?
(秦始皇剧照)
在那个时代,嫡庶观念是非常强烈的,就算因为母亲赵姬的关系,秦始皇对女人很提防,但是他不可能不考虑嫡庶啊。我认为,很有可能是秦始皇有皇后,但《史记》并没有记载下来。
还有一点可以证明。秦二世的后宫是些什么人,秦二世的皇后是谁,也没记载。秦始皇因为母亲的关系,不立皇后。秦二世又是因为什么不立皇后呢?这些显然都是不太合规矩的。所以我认为,实际情况,很可能是因为司马迁没有得到相关的史料(项羽一把火烧光了),不清楚情况,因而没有记载下来。
可以确定的是,秦始皇后宫的人数是比较多的。因为当时秦始皇灭了六国以后,把六国后宫中的女人,都掳掠到咸阳,充实到他自己的后宫。
秦始皇死后,秦始皇的那些后妃是怎么处理的呢?历史上并没有记载。
不过从现在发掘的秦始皇陵的情况来看,有很大一部分后妃,是被殉葬了的。也就是说,在秦始皇死后,这些女子一起被拉进了坟墓之中。
当然了,也不可能完全殉葬。古人虽然有殉葬之风,但殉葬的数目也是要讲规矩的。当年秦穆公因为殉葬的人数比较多,而且其中还包括一些贤良的大臣,这件事也引起了后世的议论和批评。秦始皇死后,负责秦始皇墓葬的那些大臣们,他们不会不懂得这个规矩。
(赵姬剧照)
所以说,必然有不少秦始皇的后妃活了下来。这些后妃是怎么安置的呢?显然不可能把她们流放到民间去。皇帝的女人,怎么可能流放去民间,让她们随便嫁人呢?这样做,皇帝怎么受得了!也不可能让她们去寺庙里,当尼姑或者当道姑,因为那时候中国还没有宗教。
所以,我觉得,很可能这些嫔妃放在什么冷宫中藏了起来。给他们吃,给他们穿,等他们一直到老死。毕竟当时秦朝正在修建庞大的阿房宫,有那么多房屋来安置这些女人们。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以后,刘邦最先打进咸阳城。刘邦进了咸阳城后,第一件事,就是跑进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后宫去鬼混。后来,在张良和樊哙的强烈请求之下,刘邦才终于从后宫里出来。而且做到一毫钱不取,一个女人不带,同时和关中的老百姓“约法三章”。
但是,刘邦首先打进咸阳这件事,让项羽非常不满。他对刘邦兴师问罪,设下鸿门宴》,要处理刘邦。阴差阳错,最后没有处理成。
不过此后,项羽就冲进了咸阳,掌控了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后宫。那么项羽又是怎么对待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后宫的呢?
(项羽剧照)
《史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就是说,项羽一把火烧掉秦朝的皇宫,同时把秦朝皇宫中的财宝和妇女都全部抢劫去,运到东方他的皇宫彭城里。
本来有人告诉项羽,咸阳有王者气象,把都城安在这里最合适。但是项羽觉得如果人富贵了不“衣锦还乡”,如“锦衣夜行”,所以他要把都城放到自己的老家彭城,妇女和财宝也都掳掠到彭城去了。
不过历史上也没有记载,项羽的后妃有些什么情况,只说了一个虞姬。这个虞姬是哪里人?会不会是秦始皇或者是秦二世皇宫中的后妃,历史上都没有交代。事实上,项羽一生获得美女的机会并不多,除了秦始皇和秦二世的皇宫中有美女以外,其它也没地方获得。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可能虞姬就是咸阳宫中的。
不过后来,项羽的彭城又被刘邦给占去了。刘邦在彭城里花天酒地了一阵,接着刘邦又被项羽撵出彭城。但是不久,项羽又被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合围在垓下,最终项羽自刎于乌江边上。这个时候,跟在他身边的,只有虞姬一个后妃,而虞姬也自刎而死。
项羽彭城里面的那些后妃们,最终到哪里去了呢?历史上都没有记载。这些美女中,大约有一些充塞了刘邦的后宫,还有一些被刘邦的大将大臣们俘获。剩下的那些,可能流落到民间,或者在战乱中被杀死吧。
古代的女子,自身毫无地位,历史怎么会记住她们呢?
(参考资料:《史记》)
Yaly_Tong
秦始皇扫六合,一统六国,六国财产尽归其所有,当然也包括各国的妃子们,各国的后宫都迁到了咸阳,加上原秦国的妃子,七国妃子总数何止三千!
秦始皇一世而崩,按照秦始皇的遗嘱,大部分妃子为其陪葬。从其自命“始皇帝”可以看出,其认为自己比肩三皇五帝,一统天下之后,天下唯我独尊,即使其死了之后,也要建墓让众人陪葬,这才有了现在的兵马俑。当然,他的大部分妃子也一并随他下葬,供他在地下继续享乐。
刚才也说了,后宫妃子何止三千,秦始皇陵再大也容不下这么多人,但未陪葬的就留在宫中。她们的结局也不尽相同:有的留在后宫孤独终老,有的莫名其妙消失了,有的被下一任皇帝宠幸。
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评论!
yanying
就像政治不讲道德一样,历史从无正义——尤瓦尔·赫拉利
项羽和刘邦两个人都是既不讲道德也不追求正义的家伙。
当时,刘邦是看见了三千佳丽的,并且他还“使用过其中的某些佳丽”。
后来,他听樊哙所劝,毅然决然的撤出了秦始皇的皇宫,把一切原封不动的留给了项羽,包括后宫中的所有佳丽,也包括个别他使用过的佳丽。
这时候的刘邦非常感激他的小伙伴樊哙,樊哙问刘邦到:
“你小子是立志得天下呢,还是只想做一个暴发户?”
想得天下的刘邦扔下三千佳丽就走了,他要得天下,不要三千美女,至于他走后美女们的吃穿用度,衣食住行,他是不管的。
这些三千佳丽既不能上马打仗,也不能下地种田,还不会出主意想办法,一无所用,一无是处,就是消耗粮食的胃袋,消磨意气的妖物,人生的奢侈品,好看的装饰物,坏大事的妖精。
都留给项羽好了,让项羽去管她们吃喝住行,让她们去坏项羽大事去好了。
结果,项羽还真上了当:羽乃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其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宝货,略妇女而东。——汉书·陈胜项籍传收其宝货,略妇女而东,就是把秦始皇宫中的所有宝贝和一切女人都带回项羽的老家——彭城去了。
项羽真是不怕麻烦,不怕浪费粮食呀!
不过,项羽明显地比刘邦有人情味呀!如此的兵凶战危,项羽也并没有向刘邦那样视美女们为累赘。
至于最后?
楚汉战争也只打了四年而已,这些美女并没有跟着项羽享受多长时间和平。
项羽失败,这些美女大概率死于沟壑了吧,侥幸不死者,也一定是什么人的奴隶了吧!
她们这些人,连历史的垃圾堆都算不上,只能是垃圾堆下面的污泥而已。
对,尘归尘,土归土!
燕飞非洲
从古至今,最可悲,最可怜的莫过于后宫的妃子了。平时独守空房,自然些许寂寞空虚冷;若遇君王驾崩,轻则出家为尼,重则活埋殉葬;最坏的下场就是服侍亡国之君,要么被士兵轮流蹂躏直致死亡,要么从高高在上的地位沦为奴隶、丫鬟。因此可想而知,秦国灭亡以后,大秦后宫的三千佳丽的去向如何了。
老秦人奋六世之余烈,将纷乱的战国统一,结果不到三年就被胡亥霍霍完。若有九泉之下,胡亥定会被骂的连皮都没了。
胡亥在位以后,荒淫无度,对朝中大事自然是不管不问,全全交于赵高一人管理,自己负责干什么呢?那当然是,娶、娶、娶,因此可想而知胡亥后宫三千佳丽是多么的豪华!
不多久,天下六国后裔就开始反抗暴秦,各处起义军蜂拥而上。此时的大秦帝国岌岌可危,浑然不知的胡亥被赵高杀害。短短几天赵高又被子婴诛杀,但大厦将倾,谁又能力王狂澜呢?无奈的子婴向刘邦举起了亡国的白旗!
成王败寇,一切都是胜者说的算。刘邦看见大秦的财宝和后宫的三千佳丽顿时被迷住了,要不是张良、樊哙多次劝诫“打醒”梦幻中的刘邦。刘邦意识到此时的实力不足以与项羽抗衡,只能老老实实地交出“战利品”,悻悻地离开。
项羽对秦人可谓是恨之入骨,因此一进咸阳宫,就纵容自己的士兵烧杀抢掠,那些貌美如花的三千佳丽,自然沦为士兵的胯下玩物。
最后项羽一把火,烧光了咸阳宫,咸阳宫里遍地都是后宫女子的残骸!
总结:秦灭亡后,后宫三千女子的下场,要么被士兵杀死,要么被蹂躏致死,要么就随项羽的那把火葬身于这宏伟的咸阳宫内!
Ivy薇
秦始皇生前,后宫美女如云,扫灭六国后,又将六国王室妃嫔收进秦宫,称佳丽三千,一点也不夸张。秦始皇驾崩后,这些妃嫔大部分陪葬,有子女或年青有姿色的留了下来,待秦国灭亡后,那些有姿色的女子又被新贵所据有。
关于三千佳丽去了哪里?史书并没有记载。只是在史记.秦始皇本纪里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其中秦二世胡亥在秦始皇驾崩后下了一道圣旨:“先帝后宫无子者,出焉不宜!”。这句话很明确表明了秦二世的态度,是要将那些无子女的妃嫔殉葬。有没有可能将这些女子养起来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不宜”一词,表明了胡亥不允许先帝的妃嫔受他人染指,即不受玷辱的思想。除非受匈奴等游牧民族收继婚的影响,将那些有姿色的女子留下来,归新皇所有。但是这种可能性也不大,一是受制于伦理、舆论影响,二是受制于年龄影响。
秦始皇至公元前210年驾崩,享年50岁,育有24个公子和10个女儿。相比于三千佳丽的数目,这个子女数显得非常少。因此必有大批的妃嫔没有被临幸,也就是说有大批的妃嫔没有子女。将这些妃嫔殉葬,是胡亥做出的决定吗?肯定不是。我们知道,秦始皇东巡死于沙丘,李斯、赵高、胡亥均随驾左右,这个遗嘱应该是秦始皇作出的,胡亥只是遵旨而行。其实史书也没有记载秦始皇有这个遗嘱,但从他一贯的行事作风来看,完全有可能作出这样的遗嘱。理由一,强征六国的霸王性格;理由二,将六国珍宝和绝色美女虏掠而来的强烈占有欲,将人家国灭也就罢了,还要强占人家珍宝和妻妾;理由三,严刑峻法,不顾百姓人生自由的暴政作派;理由四,滥用民力服徭役,不顾黎民疾苦的冷酷心理。
以上仅仅是猜测,有没有事实根据来佐证这个猜测呢?有!经过对秦始皇陵区40多年的考古发掘,目前在秦始皇陵周围发现有99座小墓,这可能是秦始皇的妃嫔陪葬墓。考古人员发掘了其中10座,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在这些墓道的填土里发现不同数目的乱葬人骨,都是年青的贵族女性,身上都有精美的首饰。有的头骨破裂成洞,有的双腿分开变形,成了十字形,不少尸骸残缺不全。说明这些殉葬者被诱进墓室,当她们发现上当后奔涌而出,而此时墓道被堵,她们或被屠杀,或被活埋,死状异常惨烈。
秦二世胡亥也继承了他父亲秦始皇的冷酷传统,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胡亥即位第二年,“杀诸公子”,即屠杀了胡亥的23个亲兄弟,10个姐妹,这些人或被他逼去为秦始皇殉葬,或被迫自杀,或集体杀戳。之所以要将这些兄弟姐妹杀害,就是害怕他们揭露自已簒位的罪行,害怕他们威协自已的皇位。
秦始皇是我国封建社会伟大的帝王,他统一六国,奠定华夏基本格局;废封建、立郡县;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兴水利、修驰道,可谓功盖千秋。遗憾的是:由于太过急功近利,他的功业基本上靠武力和强制实现的,因此在他死后不久,由他一手缔造的帝国轰然倒塌,被刘邦捡了个大便宜。
auto战车
在古代,帝王都是非常享受的,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更有三千佳丽任他挑选,就这一点已经让很多男人非常羡慕了。“三千佳丽”或也许有点夸长了,可光是这个数字就已经证明帝王的后宫人数可谓不可想象。这么多人对于平常家庭养活都是问题,了对于帝王指之家,那就是“小菜一碟”。古代帝王都是这么过来的,秦国也不例外。秦国在的时候这些妃子佳丽自然跟着住在深宫大院里,可秦国灭亡后,这三千佳丽去了哪里呢?
绵延子嗣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三千佳丽为的都是绵延子嗣,古代重男轻女更是厉害,特别是帝王之家,儿子越多代表这个家族越兴旺。而作为一国之君,更是要从众多儿子之中择优而立。每一代君王都会有那么多妃子,可君王不在了,这些妃子又能去哪里呢?
即使皇宫再大,也扛不住这么多人呀。电视剧里经常演的都是把先皇的妃嫔们打发在偏僻的宫殿,可这也只是一少部分,并不是每一个妃子都是可以留在宫里的。
陪皇帝下葬君王去世,会陪葬很多金银珠宝,还有美人,这些美人就是君王生前的妃子了。一般陪葬的都是不受待见,没权没势的妃子,这些妃子是最惨的。君王在的时候不受宠,君王死后还要跟着陪葬,一辈子的青春就这样葬送了,真是可惜。可也没办法,就像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为皇帝守陵守陵跟现在的守孝差不多。听起来还算不错,终究是留了一条性命。可仔细想想,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活在这个世上,可是却被禁锢了自由,终日要守着一个死人,这种孤独没有人能体会得了,这一做法也可以让妃子们保留贞洁,一生只侍候皇帝一人。表面上看着比陪葬的妃子要好一些,可实际上也没那么轻松,各方面都有约束
不管是陪葬还是守陵,对那些妃子来说都是一种折磨,都是非常残忍的。这也是受当时的制度影响,实行了近千年之久。
sharpcy
历史上爆发过许多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但大多数都归于失败。传统的唯物辩证法说这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那么这个局限性在哪里呢?
我觉得是农民阶级不可能自立自主的承担推翻封建统治的目标,如果要完成,就得有一批人加入,这批人就是封建知识分子群体。 他们有这样几个作用,一是确立革命目标,从流寇主义到建立政权,二是设立官僚制度,建立统治秩序,三是扩大政治影响,收买人心,四是在军事战略上帮助统治者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扩大胜利。 李自成最后的失败就是他利用封建知识分子在这四个方面做得不够好。
例如,牛金星就是一个革命投机的知识分子,是在明王朝的追捕下才被迫加入革命队伍,等到革命成功后就迅速腐化堕落。具体的表现:一是牛金星进北京后认为大局已定,可以享福作乐,忙于招揽门生,拉帮结派,进行分赃,二是进谗言陷害另一知识分子李岩,李岩是大顺军重要的谋士,牛金星心生嫉妒,在李自成兵败山海关,众叛亲离,猜忌心越来越重时,牛金星进谗言,说李岩提出带领军队去河南,有离异之心,李自成遂设计诱杀,三是投降清朝,背叛李自成。 至于宋献策,史料记载其身高不足三尺,是个跛脚瘸子,相貌奇丑,但是会巫术,足智多谋,后被李自成拜为军师,李自成攻占北京后,志得意满,以为身边有一个这样长相的人在,不利于自己的帝王形象,遂在新政府组成中没有安排宋献策的位置,成了闲散人员。
宋献策亦不满,私下说马上天子,不满三年,最后投降清朝,康熙年间才死去。
特邀嘉宾:一枚蜻蜓thomaschu
这又是一个极富争议的问题。对于牛金星的归宿,曾有过一场异常激烈的讨论,即归隐说和投降说。一般依据清史稿·季开生传中常若柱奏称牛金星“力尽始降”,即认为他投降了清朝,并担任不小的官职。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侵权请删
隐居说:王兴亚对此提出质疑,他列举了若干条原因对降清提出质疑,并依据耿兴宗的遵妆山房文稿卷七牛金星事略一文认为牛金星并未降清,而是老死在其子牛佺的官署。其后,栾星又在牛金星事迹考辩(上、下)在王兴亚考证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清史稿》中常若柱的奏疏在清实录、《东华录》等史料中也有记载,而《清史稿》中则是“力尽始逃”而非“力尽始降”,相比《清史稿》,清实录和《东华录》的史料价值更高,也更可信。
降清说:依据《清史稿》的记载,牛金星最后投降了清朝。而针对王兴业和栾星的质疑,刘德鸿进行了数次反驳,针对王兴亚的质疑,主要史料是依据明清史料丙编第七本618页载吏科给事中杭齐苏于顺治四年八月十九日的题奏。
牛金星确实遁亡未知,不过依据三位先生的考证,更赞成栾星老师的观点,尤其《清史稿》和清实录对“历尽始降”和“历尽始逃”的记载。
参考文献
王新亚:牛金星降清说质疑,《文史哲》1980年第2期。
刘德鸿:牛金星降清有据——与王兴亚同志商榷,《文史哲》1980年第5期。
栾星:牛金星事迹考辩(上),《文献》1982年第4期;牛金星事迹考辩(下),《文献》1983年第1期。
刘德鸿:关于牛金星降清问题的讨论 牛金星降清考——与栾星同志商榷,《文献》1985年第2期。
栾星:为牛金星是否降清答刘德鸿同志,《文献》1985年第2期。
huhuuli
明朝末年陕北连年大旱,统治者不作为,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于是各地都在发生着农民暴动。李自成最初只是起义军的一个小角色,后来由于他自身有勇有谋,是块打战的材料,后来成为闯王的名下大将。由于自身队伍庞大,他已经足够建立新的政权。在1643年,建立大顺政权,没过多久明王朝就被其覆灭,就连皇帝明思宗都被逼得自缢而亡。看上去李自成的称帝之路还挺顺畅的,没有什么大的拦脚石。皇帝宝座哪里那么容易就能够坐上?
吴三桂造反后,他帮着清军对付李自成,李自成很快就失败了。在前期他能够如此顺利的干掉明王朝,当然也离不开他周围的那些追随者,这些追随者中就有牛金星和宋献策。世界上总是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很多人是非常愿意跟你一起享乐的,但能够跟你一起吃苦的人却不多。于是很多人就想知道李自成失败后,牛金星和宋献策去哪儿呢?大家都知道清军入关后,李自成的好日子就到头了。他手下的那些兵都是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民,他们的作战能力根本就不强。
李自成先是带着自家的部队从北京退出后,又跑到了西安,后来又跑去湖北那一带。他之所以到处跑,还不是因为清军容不下他。他手下的那些将士,看着自家君主犹如丧家之犬般的到处逃走,他们心里多多少少会有些动摇。当初跟着他干,本就是为了博一个前程。再说了“良禽择木而栖”,就连畜生休息都知道要找一块好的木头,更何况人呢?于是牛金星就悄悄地离开了李自成。
牛金星何许人也?此人才高八斗,所以后来中了举人。原本他是有大好前途的,可后来因为被人诬陷,由此他不仅丢了举人的身份,还被发放到偏远地区做苦力。这人可以说是倒霉透顶了。所幸后来他得了李岩的赏识,才有了接近李自成的机会。李岩何许人也?在当时他可是李自成极为器重的人。毫无疑问牛金星是一位合格的谋士,他在为李自成夺取大明江山的过程中,是出了不少力的。在李自成失败后,他带着自家的亲人去投奔实力强劲的清军。
宋献策后来沦为俘虏了。作为俘虏,他自然过不上好的生活。他为了活命,最终也是投靠了清王朝的。关于宋献策和牛金星二人的背叛,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当时李自成大势已去,跟着他干已经没有什么希望。 只是可怜了李自成,他算计了一生,也不过是个短命的皇帝。关于李自成的遭遇,我也只得感叹一句“人走茶凉,世态炎凉!”
tonyzhou
历史上每个王朝覆灭时,都会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明末时期也不例外,元末农民起义的领导人,就是李自成,按照史书上所记载,李自成刚开始只是明朝的一个驿卒,因为被下岗,加上社会上出现大动荡,李自成索性追随起义的高迎祥,成为反明的主力军,之后高迎祥被俘虏,李自成便继承了他的军队,自封为闯王,成为明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当然了仅靠李自成一人,也不大可能会拉起整支部队,身边也有能人辅佐。
要说李自成身边最重要的人,那么牛金星与宋献策,绝对是榜上有名,那么李自成死亡后,这两个人都是什么下场呢?自打起义后,经过好几年的奋战,李自成最终攻入了北京,大明崇祯皇帝上吊而亡,李自成在北京当了一小段时间的皇帝,却不料这时满族人入关,李自成所领导的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以至于没有打过清兵,被人赶出了北京城。也是从这时候开始,李自成就一直在走下坡路。
在逃亡的过程中,经常遭受清兵的围剿,他先是从北京撤退,又跑去了西安等地,之后辗转于湖北一带,当时被委任为大学士的牛金星,见李自成大势已去,认为跟着他没什么前途,于是带着儿子悄悄离开了李自成。其实牛金星在顺军中,也算是一位厉害人物,他前半生较为坎坷,在投靠李自成之前,他被人诬陷,结果被除去了举人的身份,还被发配充军。
原本牛金星人生就此了结,后面因为李岩的引荐,故而成为李自成帐下一位谋士,若是牛金星没有遇见李岩的话,那么他的人生估计会更加悲惨。不过牛金星却是恩将仇报,唆使李自成杀死李岩,所以李自成失势以后,牛金星带儿子离开,似乎也不是件让人意外的事情。牛金星脱离后,自然是去投靠了清军,朝廷为了收买人心,把牛金星的儿子封为黄州知府。
因为牛金星之前的官职过高,清朝廷不方便安排其官职,所以他一直住在儿子的府中,最终老死。不过另一位宋献策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是李自成身边的军事,顺军在长江边被清兵偷袭,李自成在战败的情况下,一直仓皇逃跑,虽然李自成捡回一条命,但是手下的刘宗敏和宋献策就惨了,战败双双被俘虏。这两个人被俘虏的下场也不同,刘宗敏是李自成身边最为器重的大将,故而被俘虏后,清兵第一时间用弓弦勒死了他。
宋献策只是一位军师,属于半路来投,所以对李自成也谈不上什么忠诚,只是乱世混口饭吃而已,而且宋献策这个人能说会道,所以被俘虏以后,满人免去了他的死刑,而是留在府中,让他干回自己谋士的老本行。李自成作为推翻明朝的直接人,牛金星与宋献策,更是他的左膀右臂,为其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只是让人没想到的是,李自成赢的快,输的也非常快,在残明与清兵的两边围剿之下,李自成的部队很快就一蹶不振,所以逃到湖北的时候,李自成手下其实已经没有多少兵马,而且跟随他的部分人,内心已经起了叛变的心,牛金星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现代有许多人说古人愚忠,其实并不是的,从牛金星这墙头草的行为来看,古人十分的聪明,知道趋利避害审时度势,虽然牛金星这个行为不可取,但也证明了他不是个认死理的人,相反有独特的眼光,看出了李自成肯定会败退,所以牛金星最终在满族人的统治下安享晚年,另一个宋献策也不差,虽然被清军给俘虏了,好在没有威胁到性命,至于李自成就惨了,他从北京逃出来以后,其实也就几个月的时间,就因病离开了人世。后面的事情相信大家也清楚,满人正式接手了中原王朝。
陳_小皓
李自成是明朝末期的风云巨星之一,他的出身非常平凡,只是明朝某驿站的一个小驿卒。但他在关键的时刻做出了睿智的选择,加入了高迎祥的起义军队伍。高迎祥和张献忠等起义军队伍跟明朝军队多次较量,有胜有败,还险些全军覆没。
高迎祥在同明军的战斗中被俘,李自成随后挑起了起义军的大旗,自封"闯王"。但好景不长,李自成大军攻进北京后没过多久,就迅速战败。李自成在败退途中,它的得力干将也同他分道扬镳。它手下最著名的帮手就是牛金星和宋献策,它们的人生结局却跟李自成有所不同。
牛金星和宋献策跟李自成最大的区别就是文化程度。牛金星是明朝的举人,举人虽然不如状元耀眼,但也是读书人里成绩比较好的。即使没有马上做官,也处于候补官的状态。牛金星最初的想法就是在明朝的行政体系里发展。但明末的官场风气已经非常糟糕,嫉贤妒能,互相陷害的事情不胜枚举。牛金星因为同别人发生了矛盾,结果被陷害,罚去边境充军。
牛金星是个普通的书生,士兵这份工作根本不适合他。他的文弱体质去军营里,早晚有一天要死在战场上。牛金星的处境可以说是"逼上梁山"了,无奈之下他投奔了闯王李自成的队伍。李自成身边的人大部分是莽汉,即使有识字的,文化水平也很低。牛金星来到李自成这里,几乎成了"首席文人",因此很快得到重用。
牛金星受到重用后,紧接着向李自成推荐了宋献策。宋献策也是有文化的人,但不是举人,平常以占卜为生。宋献策提出了一个"十八子主天下"的说法,暗示李自成就是"十八子",是命中注定的天子。牛金星推荐他,到底是出于友情,还是出于谄媚李自成的目的,很难讲。但牛金星和宋献策在李自成这里都受到了重用。
李自成重用文人的目的是治天下。如果大顺政权统一了天下,李自成身边这些战将普遍是不识字的人,文治就更谈不上了。李自成攻进北京后,牛金星和宋献策并没有帮助闯王稳定新形势,反而放手享乐。牛金星一天到晚琢磨的“大事”就是劝李自成登基,然后自己好做宰相,实现文人的终极理想。在这时候,宋献策反倒显得比较理智,或许是看到了李自成集团内部的腐化危机。
结果李自成在北京只待了不到一百天,就被吴三桂和清军主力赶出了北京。一路上连吃败仗,一直败退到了湖北。宋献策这时候也改主意了,说"十八子"不是李自成,而是李自成的手下李岩。牛金星就劝说李自成杀掉李岩。胜利的时候尚且无法团结一心,现在到了穷途末路,矛盾都激发了出来。最终牛金星被清军抓获,清朝封牛金星的儿子做了官,牛金星就在家养老,不问世事。宋献策凭借他的算命技能,获得了清朝的礼遇,清朝也想利用他来影响人心。总之,牛金星和宋献策的结局都还算是安度晚年,而李自成最终身亡。曾经的风云际会也成了落叶飘零,李自成和他的队伍成了一段传奇历史。
我是篱上青,欢迎吐槽,评论,点赞,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
旖旎源
一个跑路后苟且偷生,一个降清后荣华富贵。
公元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作为高级智囊团的牛金星和宋献策,也被许以高官,其中,举人出身的牛金星被封为天祐殿大学士,算命先生宋献策则被封为“开国大军师”。
随后,李自成挥师北上,在当年四月攻入紫禁城,但仅仅在紫禁城里待了八十几天,便不得不率领残部仓皇退走。
自此,曾经将崇祯皇帝朱由检逼上吊的大顺军,迅速的土崩瓦解,而在李自成命丧九宫山后,大顺军彻底宣告失败。
有道是树倒猢狲散,曾经为李自成出谋划策的牛金星和宋献策,在李自成失败后,都去了哪里呢?两人最终又是什么结局呢?
根据史料记载,这二人在李自成失败后,不仅活了下来,还活的挺滋润。
在李自成的农林军中,读书人并不多,而牛金星和宋献策算是文化程度最高的两位。
牛金星祖籍河南卢氏,其父牛垧曾担任过纪善,这个职位在当时属于正八品,专门负责为明宗室子弟讲授知识,由此可见,牛金星家里称得上是书香门第。
因此,牛金星从小就接受了比较系统的教育,据记载,其在幼年时,便能出口成章。
有了系统的教育,再加上本人比较聪明,牛金星在二十岁左右时,就考中了秀才,紧接着在数年后,又中了举人。
如果按照这个轨迹发展下去,牛金星会成为大明朝的一个官员,可能在熬上几年后,从地方混到京城,运气好的话,还有可能在退休之前混个大学士之类的,总之前途一片光明。
但很不幸的是,在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改变了他的一生。
崇祯十年,牛金星与自家一个姓王的亲戚发生了争执,起因只是一点小事,但两人从开始的谁也不服谁到最后大打出手,直至被扭送至官府方才罢休。
由于这个姓王的亲戚在当地势大,因此就对外宣称要给牛金星点颜色瞧瞧,在其不断的花银子运作下,牛金星被诬告为“抗欠赋税、强占妇女”,数罪并罚之下,被革去举人称号,充军服役。
这件事对于牛金星来说,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而通过这件事,也让他看到了当地官府的黑暗,因此,在三年后,好友李岩引荐他加入李自成的起义军时,他不假思索的就答应了。
彼时,李自成正在河南如火如荼的招募兵力,由于他在当时主动收留饥民,并开仓放粮食,因此应召着络绎不绝,每天从早到晚,都是各地前来投奔李自成的饥民。
“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
借助这个机会,李自成从一千多人,一跃成为了坐拥数万之众的大军,但队伍一大,各种繁杂的事项也随之多了起来,而李自成的队伍里,又大多是那些没念过书的人,因此,他就迫切的需要一些有文化的读书人,来帮助他出谋划策。
而前文提到的李岩,正是李自成在路过开封时,在一偶然的机会结识的。
李岩与牛金星一样同为举人,在加入李自成的队伍后,积极帮助李自成谋划,像“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这些舆论宣传口号,都是出自李岩之口,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李自成能从一千多人发展壮大,李岩功不可没。
除了帮助李自成积极策划之外,李岩也十分注重吸纳人才,他深知李自成的大顺军缺乏智囊团,因此,在得知好友牛金星身陷冤狱时,就向李自成举荐了牛金星,由此,牛金星便加入了李自成的队伍。
在成为大顺军一员后,牛金星也发挥出他重要的一面,他向李自成提出了“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的发展策略,得到了李自成的高度认可,并在推行后,也受到了良好的反馈,因此,他逐渐受到李自成的重视,其地位也越来越高。
到了崇祯十四年,牛金星为李自成举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宋献策。
宋献策又名宋康年,祖籍河南永城,他与牛金星一样,自幼极为聪明,学识也极为渊博,但他学的却不是四书五经,而是别人眼中的“旁门左道”,也就是“术数”。
说白了,宋献策钻研的,就是五行八卦之类玄而又玄的学问。
而在其学有所成后,便开始了云游四海,四处为人占卜吉凶的生活,在数年的游历中,宋献策也亲眼所见江河日下的大明朝,更看到了遍地的饥民。
而到了崇祯十四年,宋献策在回家乡的路上,遇到了牛金星,两人一番交谈,牛金星对宋献策的学识十分钦佩,便力邀其加入起义军,一番思量之下,宋献策最终同意。
自此,李岩、牛金星、宋献策这三位大顺军的高级智囊团已经到齐,在他们的提出的各种正确策略下,李自成迅速发展壮大,并在崇祯十六年打下应天,随后,更是大破明军孙传庭部,斩首四万余级,并最终攻破潼关,杀死孙传庭。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国号“大顺”,曾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智囊团成员,也被一一晋封,其中,牛金星被封为天祐殿大学士,等同于宰相,宋献策被封为“开国大军师”,两个曾经郁郁不得志的人,如今却荣登高位,不得不说,命运真是一个十分奇怪的东西。
但也从这个时候开始,曾经亲密无间的战友,却逐渐产生了间隙。
牛金星这个人,属于那种典型的善于察言观色之人,并且,其心胸极为狭窄,最见不得别人高过自己一头。
除此之外,牛金星还十分热衷于各种虚头巴脑的礼仪,他的这种行事风格,让好友李岩对此十分看不惯。
当然,李岩并没有因此去打击牛金星,毕竟两人曾经是好友,如今又一同共事,但他却没想到,最终自己会死在牛金星的手中。
公元1644年,李自成打进北京城,崇祯皇帝被迫自缢,进京后,牛金星就不断劝进李自成登基,并时常练习登基仪式。
牛金星这样做,其实完全是出于他自己的私心,他是一个读书人,古代的读书人最高的梦想,无非就是高官厚禄,光宗耀祖,之前因为被人诬告,他已经断了这个念想,如今跟随李自成居然打进了北京,看到明朝的覆灭,牛金星意识到自己位极人臣的机会来了。
因此,他才会积极地劝进李自成登基,只有李自成登基了,自己才会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文官之首。
但也就是他这种积极踊跃的劝进,给李自成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彼时,吴三桂正在山海关犹豫不决,究竟是加入李自成,还是投奔清军,让他一时半会拿不定主意,而在听闻李自成在计划登基仪式时,吴三桂就认为,这热衷虚名的大顺军难成气候。
而此时,李自成的部下,正在京城内大肆“追饷”,由于缺乏管束,大顺军的士兵们几乎等同于匪徒,在京城内横行无忌,当时李岩曾向李自成建议,要抓紧严肃军纪和第一时间招降吴三桂,但李自成却对此充耳不闻,仅仅用一句“知道了”就将李岩打发。
面对大顺军进京后的肆意妄为,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不仅仅是李岩一人,还有军师宋献策,他对刘宗敏等人严刑拷打明朝官员的行为十分担忧,认为此举必将激起反抗,因此,就借天象示警来上疏李自成说:“天象惨烈,日色无光,亟应停刑。”
难得的是,李自成还是听了宋献策的这个建议,下令刘宗敏等人暂停酷刑,并宽赦千余名明朝官员,只不过,此时做这些已经晚了。
由于吴三桂的家眷被抢,最终致使吴三桂决定联合多尔衮,共同对抗李自成,而此时的牛金星,还在积极地准备着李自成的登基仪式。
公元1644年四月,李自成招降吴三桂失败,不得不亲自带兵前去征讨,在当月二十一日,双方决战于山海关外,原本依照吴三桂本部的兵力,是敌不过大顺军的,但在多尔衮带领的满清铁骑的帮助下,最终击杀大顺军数万人,就连刘宗敏也被射伤,最终李自成仓皇而逃。
据说,当时李自成曾命坐镇北京的牛金星带兵支援,但最终牛金星并未前来,也是大顺军溃败的原因之一。
在李自成带着残部回到京城后,牛金星依然没忘记劝进其登基,最终在当月二十九日,经过牛金星的周密策划,李自成在武英殿即皇帝位,牛金星代李自成祭天于天坛。
而就在李自成登基次日,曾经如火如荼的大顺军,就如丧家之犬一般逃离北京城,向西安方向逃去。
在此之后,大顺军在清军的猛烈攻势下节节败退,期间,李岩曾提出他带领部分兵马去河南稳定局势,但向来对其有成见的牛金星,向李自成进谗言说李岩有异心,想自立为王,因此李岩遭到猜忌,最终被牛金星毒杀。
此举致使原本团结一致的大顺军内部,自此军心涣散,因此,很快就被清军一一攻破,到了公元1645年,大顺军已经是穷途末路,当年五月,李自成在行至九宫山时,被当地农民姜大眼杀死,至此,大顺政权基本上宣告覆灭。
而作为大顺政权的两个重要的智囊,牛金星和宋献策在李自成死后,又去了哪里呢?
李自成身亡后,牛金星第一时间离开了大顺军,随后不知所踪。
但根据《清史稿》记载,在顺治二年,牛金星的儿子牛佺主动投靠了清廷,清廷得知其身份后,不仅大力欢迎,还委任其担任黄州(今湖北黄冈)知府。
牛佺的投靠,有一种说法是出自其父牛金星的授意,并且,在投靠时还是父子二人一同前去的。
对于曾经李自成身边的头号军师,清廷自然是欢迎之至,本来想任命牛金星为官,但由于他在官员中的名声极差,尤其是那些投降清廷的明朝官员,更是视他如眼中钉肉中刺,因此,清廷为了平衡和维稳,也就不便于安排他职务。
因此,当时的牛金星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出来当官已经是没希望了,就连出个门,有时候也会被人指指点点,所以只能是待在家里闭门不出。
就这样,牛金星度过了其人生的最后阶段,在顺治九年,最终老死在儿子的家中。
而牛金星曾经的同僚,志同道合的宋献策,在李自成撤出北京后,看到李自成接连败北,再加上亲眼目睹李岩被杀,因此宋献策就对大顺失去了信心,也和牛金星一样,打起了离开的主意。
不过,他并没有成功离开,而是在顺治二年,被多尔衮的部下阿济格于武昌擒获,和他一起被擒获的,还有李自成的大将刘宗闵。
在此之后,刘宗闵被多尔衮处死,但宋献策仿佛消失了一般,再没有他的消息。
而关于宋献策的最后一个记载,是明末清初的学者谈迁,在顺治年间北上途中记录其沿途见闻的著作《北游录》中,提到他在来到北京后,听闻宋献策投靠了清廷,并且满人非常重视宋献策掌握的五行八卦占卜之术,因此,就对其相当重用,不仅“隶旗下”,还“出入骑从甚众”。
从谈迁的记载来看,宋献策在李自成失败后,日子过得还是挺滋润的,不知道当时的牛金星看到自己不能出来为官,曾经的同僚宋献策却荣华富贵,会作何感想?
总而言之,随着李自成的失败,大顺政权也随之土崩瓦解,作为曾经的高级智囊,牛金星和宋献策两人没有与李自成共存亡,而是各奔东西,一个在家里苟且偷生直至老死,一个则得到重用,享受着荣华富贵,不得不说,这对李自成而言,真是一个讽刺。
_pigpig
明朝末年,闯王李自成带领着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建立大顺政权,并攻破了北京。国祚276年的大明王朝,轰然倒下。在李自成占领北京仅仅数月,满清摄政王多尔衮便联合明朝总兵吴三桂入山海关,并于山海关大战中击败李自成。
李自成战败后退出北京,在河南、陕西等地组织武装抗击清兵。顺治二年(1645),李自成被清军两路大军击败,放弃武昌城逃往东南,在路上被农民误杀。不久,起义军宣告覆灭。
那么,李自成兵败后,他的两大谋士牛金星和宋献策去哪里了呢?
牛金星和宋献策都是李自成所倚重的谋臣,在起义军中地位尊崇、身份显要。他们一个是李自成所封的“开国大军师”,一个则是大顺王朝的丞相。关于他们在李自成兵败后的下场,存在着许多的争议和说法,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他们。
先说说牛金星,据说,他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1595)出生在河南省宝丰县,这一名称沿用至今。他的父亲牛垧在鲁王府担任纪善,也就是品级为正八品的一种属官,此外,他的祖辈宗族也出了不少在县上或王府任职的人,所以牛金星的家境还算殷实。
由于世代读书的家族传统,牛金星从下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二十多岁时,牛金星考中了秀才,到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时,三十出头的牛金星又考中举人,原本牛金星的人生轨迹应当是和父辈一样,努力读书学习,当上一任小官,然后了此一生的,但四十多岁时,一次变故改变了他的一生。
崇祯十年(1637),牛金星得罪了同县很有权势的士绅。于是被诬陷强抢民女、偷税漏税。在明朝末年的腐败吏治下,牛金星因为人微言轻而被革去举人身份,并发配到位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卢氏县服差役。三年后,李自成帐下的李岩引荐他加入起义军,他提出“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的方针,帮助李自成安抚和收拢民心。闯王
除了出谋划策之外,牛金星还为李自成推荐了日后他的重要谋士宋献策。
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便将牛金星封为天祐殿大学士。闯王的兵马攻入北京后,牛金星便一门心思唆使李自成举办登基典礼。结果,吴三桂便以此为借口入关,击败了李自成。
退回北京后,李自成便在武英殿仓促即位,牛金星则前往天坛祭天。第二天,这君臣二人便逃离北京,不久,牛金星带着儿子牛佺投降清朝,并于顺治九年(1652)去世。
与此不同的说法则是,牛金星没有投降,而是藏匿了起来,最后不知所终。
上文已经说到,宋献策是牛金星于崇祯十四年(1641)推荐给李自成的。他出生于河南永城,曾经以算命为业,精通奇门遁甲等术数。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的宋献策让放羊出身,学问不高的李自成十分佩服。
他重视宣传工作,用“十八孩儿当主神器”这样带有神秘感和迷信色彩的口号来发动群众,壮大了起义军的规模。也成功宣扬了明朝气数将尽、国运将终的"天命"。在宋献策的帮助下,李自成得以进一步发展,并得到了更大的支持。
宋献策还很有军事才能,崇祯十四年(1641),起义军攻打南阳。他提出迂回包抄的策略,大大消耗了明军的体力,并最终斩将夺城。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后,宋献策又展现出内政才华,他整顿风气、安抚百姓,派出许多官吏稳定地方,被封为"开国大军师"。
后来,李自成兵败山海关,又接连在定州、真定等地失利。宋献策便认为李自成并非他要辅佐的人,于是打算辅佐同为李自成帐下谋士的李岩。不过,李岩不久便被牛金星诬陷而死,他只得继续跟随李自成四处转战。
顺治二年(1645),清军将领阿济格在给多尔衮的战报中提到“获伪汝侯刘宗闵并一妻二媳……及术士伪军师宋矮子……其自成二叔及伪汝侯刘宗闵俱斩于军。”他所说的宋矮子便是宋献策。战报里只说斩杀了刘宗闵,却没说将宋献策如何处置了。
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在其著作中曾有宋献策一章,他写道:"满洲人重其术,隶旗下,出入骑从甚众。"
如此看来,宋献策靠着他的术数本事在满人中深受欢迎,地位也很高。
ryoto
一
明史中关于李自成的记载并不算多,并且其中有太多相互冲突和自相矛盾的说法。对李自成手下的谋士李岩、牛金星和宋献策的记录就更少, 很难以全面了解这三个人,因此这几个人就显得更神秘。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当李自成在商洛大山躲藏一年多后,就联合张献忠再次造反。李自成的军队杀入河南,兵力迅速增长到几十万之多。这时李自成认为自己以前总是失败,就是因为身边没有谋士。刘备半生漂泊,因为有了诸葛亮而三分天下;朱元璋有了刘伯温,才灭亡元朝建立大明。
于是李自成就在河南寻找饱识之士,来帮助自己成就一番大业。首先找到的就是李岩,李岩又找来了牛金星,牛金星又推荐了宋献策,这大概就是这三个人先后出场的顺序,也基本上确定了三个人在起义军中的地位。
二
李岩和牛金星都是举人出身,尤其是李岩是当地的富户出身,牛金星家境略差,但都是通过科举考试有功名的人,与官员同等地位。宋献策则相对而言,没有什么文化。但他的优势就在于长于卜吉凶祸福、造神,以此来鼓励起义军将士的士气,相当于现在公司中的企业文化专家。
李岩是三个人中最出色的一个,擅长做战略规划,他对当时天下的形势分析的最为准确。李岩曾建议李自成攻下一个地方后,要倚靠当地绅士建立当地的政权,加强地方治理,建立稳固的根据地。他告诉李自成,刘邦之所以能据有天下,就在于有关中这样的稳固大后方。每次刘邦打败了,关中都能源源不断的供应粮草和兵源,让他再度崛起。然而这条建议被喜欢流动作战的李自成否决了,也最终导致起义军失败。
牛金星则对于一些礼仪活动比较擅长。因此他在李自成军中,从事比较多的工作就是规划一下政府的官制和服装,最经典的就是策划一下李自成当皇帝的典礼。在1644年,李自成山海关战败后,在北京举行了称帝仪式后,还专门交待了牛金星代替他去祭拜天坛地坛。
宋献策最大的作用,就在于神化李自成,利用当时广大人民群众比较迷信的特点,让老百姓相信明朝就要灭亡了。只有李自成才是真命天子,只有李自成才能救天下。跟着李自成就能升官发财,就能丰衣足食。
三
当李自成被八旗军和明朝的官兵打得失去信心的时候,李岩决定回河南招募兵源,建立后方根据地,策应李自成。这时小心眼的牛金星就鼓动李自成杀了李岩,说这个人和其它逃跑的人一样有二心,要造反。
李岩死后,李自成身边再没有头脑很清晰的人了,文化程度最高的就只有牛金星了。然而这样的日子并没有坚持多久,牛金星和宋献策两个人在退却时逃跑,都被清兵给活捉了。
牛金星是一个文化人,只要投降清政府都会重用的。因此他毫不犹豫就投降了,因为明朝投降的那些大官们看不起他,清政府就只提拔了他的儿子牛佺担任了黄州知府,而没有给他官职。投降派是不得人心的,牛金星往日的老朋友都骂他是汉奸,连同族的人也不愿意见他,并把他开除族籍。
万念俱灰的牛金星就只能呆在儿子的官府中等死了,不知道他有没有后悔投降一事。在他临死时交待儿子:不要再当官了,回到老家关起门来,好好教育后辈读书就可以了。时年58岁。
宋献策游走江湖几十年,没有了李自成做靠山,自然还要靠老本行为生。他告诉清兵,他就是一个算命的。在最开始的几年里,宋献策就靠给清兵的官员算命为生。后来就不知所踪,或死于战乱,或隐居深山。
baolianj
李自成失败后,牛金星,宋献策都去哪里了?
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牛金星位居丞相,按说职位最高,但因为处于战时,实际是一个军政府,牛金星的丞相,当时次于权将军刘宗敏, 高于宋献策的军师职位。李自成从北京逃回长安之后,原来打算坚守陕西,但随着潼关,榆林,延安陆续失守,李自成就准备放弃长安,先撤往湖北一带,从蓝田过七盘岭时,天降大
雪,山高坡陡,湿滑难行,当时牛金星还随在军中,并作出一副高干姿态,面对艰难。进入湖北后,李自成打算叫牛金星以丞相身份,随大将袁宗第坐镇荆州一带,但牛金星早已经有了另心,在往上任途中失踪。李自成闻报狠狠地说“身为丞相,背君潜逃,如若抓到,绝不轻绕“!后来由于战事紧张,就再也顾不上寻找
了。不过,民间有传说,牛金星因为曾经杀害李岩,后来被出家隐居的李岩妻子--红娘子多方打听,找到隐藏极深的牛金星,把牛金星干掉,给李岩报了仇。宋献策则在富池口一战中,被清兵俘获,据说没有被杀,但宋献策也没有投降清兵,最后被英亲王阿济格释放了,宋献策就仍旧从事他以前摆摊算卦的营生。(13:09)
雪小懒
谢邀。
李自成是推翻明朝的男人,牛金星和宋献策就是背后辅佐他的男人,可谓劳苦功高。
然而,李自成胜得快,败起来更快,在清朝和明朝残余势力的打击下,很快一蹶不振,在这一过程中,牛金星和宋献策的归处,悦史君给大家解读一番。
牛金星原本是明朝举人,过得还不错,与反明是搭不上边的。
但他因与人发生怨气,被诬告充军,失去了一切,就加入了李自成的麾下。
牛金星是李自成队伍里少有的读书人,非常受器重,他也积极给李自成建言献策,并且还推荐了精通算命的宋献策。
宋献策不仅开脑洞算出明朝灭亡,还说“十八子主天下”,李自成也很信任他。
李自成打下西安建立大顺后,封牛金星为大学士,宋献策为军师。
紧接着,李自成又打进了京师,灭亡明朝,牛金星开始忙着摆宰相的架子,鼓动李自成登基祭天,还闹起内讧,宋献策很不满意。
吴三桂与清兵攻入京师后,李自成节节败退,宋献策认为“十八子”另有其人,就是李自成的手下李岩,开始跟李岩走,牛金星对李岩很不满,借机劝李自成杀了李岩。
李岩死后,宋献策出走,此后他的记载很零散,但有一点可以明确,就是他被清兵逮过去了,而且好吃好喝供着,悦史君觉得,应该是找到其他“十八子”了吧。
牛金星则在李自成败亡前夕,跟着儿子一起投靠了清军,但一生再没有什么作为,在家里养老去世而已。
应该说,这两个人都不是真正辅佐开国皇帝的人,李自成没有真正招到贤臣猛将,悦史君认为,这才是他迅速败亡的最重要原因。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作家,观止读书会发起人 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9我们一起努力!
童童
崇祯十七年二月,李自成出兵山西,农民军势如破竹,不到两个月时间便打到北京,没三夭工夫便把北京城打下了。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头戴毡帽,身穿淡青色衣服,骑着乌驳马,进入承天门;丞相牛金星、军师宋献策等人骑马相随。
在这样短的时期之内获得了这样大的成功,使农民军的大多将领如牛金星、刘宗敏等人,似乎都陶醉在胜利的云雾里去了。
牛金星,河南卢氏县人举人。关于他投奔李自成的时间,史料有不同的记载。一说他和李岩(李信)宋献策同在崇祯十三年投归李自成,一说他是在十四年经李岩所引荐。后一种说法较可信。可以肯定的是,两人之前就比较熟悉,甚至是好朋友,及至后来李岩却被他所陷害。
牛金星备受李自成器重,被任命为“天祐阁大学士”,官居丞相之职。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文臣以牛金星为首,武臣以刘宗敏为首,两人是李自成的左右二臂。但后来误了大事的,主要也就是这两位。
宋献策,河南永城人,也有史料说他是浙江人。通天文,精“术数”,善占卜。宋献策归李自成是牛金星所引荐。史书里说他象猴子,又说他象鬼,总之不象人。
“宋献策面如猿猴”,“宋献策面狭而长,身不满三尺,其形如鬼。右足跛,出入以杖自扶,军中呼为宋孩儿”。 如此描绘,确实是象猴象鬼不象人。
宋献策首次见李自成,就从袖口中上一谶语说:“ 十八孩儿兑上坐,当从陕西起兵以得天下 。”
“十八孩儿”意“十八子”即李字。“兑”在八卦方位图中是正西方的卦,其位为乾。乾是西北方的卦。李自成崛起于陕西,陕西地处西北,当于乾位,故言“兑上坐”。又“乾为君”,故言“得天下”。
李自成非常高兴,封他为“开国大军师”。
进了北京以后,李自成便住进皇宫。丞相牛金星忙着筹备登基大典,招揽门生,开科选举。将军刘宗敏所忙的是拶夹降官,搜括赃款,严刑杀人。大家纷纷然,昏昏然,俨然天下已定。近在身边的关外大敌,他们似乎全不在意。山海关仅仅派了几千兵去镇守,而几十万的士兵却屯积在京城里面享乐。
刘宗敏不仅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绑了来,更是看上了三桂的爱姬陈圆圆。 当初刘宗敏为了跟随李自成造反,杀了自己的两个老婆表示决心,现在打下北京城,他好像是要把早年的损失连本带利弄回来。
刘宗敏得到了陈圆圆,彻底激怒了冲寇一怒的吴三桂。
在浓厚热烈的的胜利陶醉当中,也有一二位清醒的人,李岩便是这其中的一个。明史李自成传记载:李岩唯独不拷打士大夫 ,牛金星等人很忌恨他。剿闯小史里也说:
“惟制将军李岩、弘将军李牟兄弟二人,不喜声色。部下兵马三千,俱屯扎城外,只带家丁三四十名跟随,并不在外生事。百姓受他贼害者,闻其公明,往起禀,颇为申究。”军师宋献策也看不惯牛金星、刘宗敏等人的所作所为,假借天象示警上疏李自成说:
“天象惨烈,日色无光,亟应停刑。”
李自成采纳了他的建议,来到刘宗敏的官署,见官署三个院子里,每次夹指百余人,“有哀号者,有不能哀号者,惨不可状。”
李自成对刘宗敏说:“已经有天象示警,宋军师说应当减少刑狱。这些人夹得太久了,适宜释放了。”刘宗敏承诺放人,第二天所有关押的人不论缴银多寡少,全部释放了,得宽赦者有一千多人。
李自成部在京城里忙了足足一个月,到吴三桂已经降清,并诱引清兵入关之后,四月十九日才由李自成亲自出征,仓促而去,仓皇而败,仓忙而返。这期间留守京都的丞相牛金星的生活却是“玉带蓝袍圆领,往来拜客,遍请同乡”,太平宰相的风度俨然矣。
李自成于四月十九日亲征,二十六日败归,二十九日离开北京,首途向西安进发。后面却被吴三桂紧紧的追着,先败于定州,之后又败于真定,一路损兵折将。这时候河南州县大多被明朝南京的武力收复了。
李自成召集诸将来商议,李岩请求率兵前往河南。牛金星背地里告诉李自成说:“李岩雄武有大略,不是久居人下的人,河南又是李岩的家乡,如果交给他大兵,以后必然不可控制。十八子那句谶语,难道就不是指的李岩吗?”
牛金星又趁机诬陷李岩想造反。李自成便令牛金星与李岩饮酒,在席间杀死了李岩。
宋献策十分悲愤,去见刘宗敏。刘宗敏也非常愤怒,说:“牛金星无一箭之功,竟敢擅杀两大将,必须要除掉他。” 农民军自此将相离心,开始分裂瓦解。 顺治二年秋九月,李自成在通城九宫山一村庄被杀,起义军彻底失败。不久,宋献策和刘宗敏等一同为清兵捕获。刘宗敏被杀。宋献策不知所终。
牛金星逃亡,后来和他儿子牛佺投降清朝,牛佺官任黄州知府;牛金星在明朝官绅中声名狼藉,清廷不便安排其职务,顺治九年,老死于牛佺官署中。
宋献策曾借术数预言明朝“国运将终” ,但后来登大位的却并不是他说的“十八孩儿”。李自成之所以能轻易攻下北京城,实在是明朝已无兵可守,京师长期缺粮饷 ,能登上城墙作战的士兵很少,只好用宦官补充。假如吴三桂勤王之师早点赶来,起义军能不能攻下京都很难说。李自成们被轻而易举的胜利刺激得昏头昏脑,对来自山海关方向的威胁完全忽视 ,虎狼窥伺却浑然不知;只顾忙着登基大典、搜掠钱财和追寻美女。李自成自不能和刘邦朱元璋可比,牛金星宋献策也不及张良刘伯温的深谋远虑,起义军最终失败作鸟兽散也是必然之事了。
李小狼
李自成在北京四十二天,发生了巨大变化。李自成的左右也因为李自成的原因而做鸟兽散。牛金星和宋献策,一个不知所踪,一个被吴三桂等杀害。
一个好汉十人帮,所有霉气一扫光李自成在崇祯十三年前,有如“惊弓之鸟”,成日里惶惶不可终日,因为明朝对起义军的打击越来越残酷。李自成有几次差点被消灭。但是,他又奇迹般地活了出来。到崇祯十四年开始,李自成碰上好运了。他得到了几个文臣武将。李自成就有了转机。
李自成势力上和作风上也来了一个划时期的改变。崇祯十三年后的李自成与崇祯十三年前的大不相同。势力的转变是由于多数饥民参加而急剧膨胀,而作风的转变是杞县举人李信的参加而进行整顿。李信改变了李自成的一切情况,起义军有了制度法规,也变得正规起来,不再是流寇主义作战了,对付起明朝军队也颇有成效。看来,人才是永远都是有作用的,得之者昌,失之者败。李自成得到李信(岩),他就走运了,李岩来了之后,又来了几个厉害人扬,李自成如虎添翼了。
李自成很重视李信,李信又推荐了举人牛金星,牛金星成了李自成军队的主谋。
李自成得此二人大喜,李自成改李信为李岩。牛金星又推荐卜者宋献策。
宋献策是个齐矮之人,身小心大,鬼点子特别多,身高三尺余。宋献策是术士,喜欢搞歪门邪道,他见李自成的第一句话就是高深莫测的:
十八子主神器,李自成大悦。
“十八子”,合起来就是姓“李”的,意思就是姓李的应该掌握神器,不是当皇帝又是干什么?所以,李自成大喜,李自成也想当皇帝嘛。但是,谁不知道这是术士忽悠人的把戏。
崇祯十四年,河南大旱,遍地都是饥民,他们都跟着李自成。李信、牛金星,宋献策帮助李自成治军治民,军队作风大变,参加起义军的人越来越多。李岩抓住机会对说李自成说:
取天下以人心为本,请勿杀人,收天下心。
所以李自成的军队发展特别快。李自成大喜,把李岩和牛金星提拔成为正副军师。
牛金星又推荐刘宗敏为将军,刘宗敏成了李自成的核心大将。
至此,李自成的主要干员李岩,宋献策,牛金星,刘宗敏,顾君恩等等,在李自成左右各尽其力,李自成的势力迅速庞大起来。
李自成的成功,就是靠他们的齐心协力才在短时间里,出陕西,下河南,进逼北京城的。
于是,起义军开始走上坡路,明朝的末日就到了。
进入北见京后,李自成封侯列官,部下开始离心离德了。李自成命令谷大成、祖有光等率众十万攻取河南。然后迅速打败明朝军队,进入北京城。李自成对这些朋友们封侯封官了。从这些官位里面,仔细一看,李自成的部下们开始搞山头主义,腐化享乐了。
牛金星被拜为" 大祐阁大学士" ,官居丞相之职;
宋献策被倚为" 开国大军师" ;
刘宗敏任一品的权将军;
李岩是制将军,只是二品。
按规则谓" 二品为副权将军,三品为制将军,四品为果毅将军" 来看,这待遇显然是有亲有疏的。这几个重要人物的官位而言,能力极强的李岩被李自成疏忽了。成了三品的制将军,位列末次。李岩他满意吗?
多数官吏和军队在北京城内享受生活,对山海关外的清军缺乏认识,对吴三桂没有拉拢过来,替日后的惨败留下了伏笔李岩与宋献策关系好。他们反对牛金星搞科举,反对刘宗敏不分轻重压榨明朝旧官僚把钱吐出来。
当牛金星和宋企郊辈正在大考举人的时候,而宋献策、李岩两人却在反对制科。
牛金星是丞相 ,他要搞这些东西也不看看是什么时候。李自成支持,李和宋就没有办法了。所以丞相牛金星是这样的气派:
大轿门棍,洒金扇上贴内阁字,玉带蓝袍圆领,往来拜客,遍请同乡。
李自成在北京的几十天,牛金星是过来一把丞相瘾,太平宰相的风度俨然如斯,足以表明,这个丞相短视。
宋献策反对刘宗敏在京城拷打明朝旧官僚,刘宗敏杀了大量的明朝官吏,李和宋看不下去了。术士就借用天象进行规劝。甲申传信录载有下列事项:
"甲申四月初一日,伪军师宋献策奏。……天象惨烈,日色无光,亟应停刑。"接着在初九日又载:" 是时闯就宗敏署议事,见伪署中三院,每夹百余人,有哀号者,有不能哀号者,惨不可状。因问宗敏,凡追银若干?宗敏以数对。闯日;天象示警,宋军师言当省刑狱。此辈夹久,宜酌量放之。敏诺。次日诸将系者不论输银多寡,尽释之。"
据这事看来,宋献策明明是看不惯牛金星、刘宗敏诸人的行动,一方面又借天象示警,他的作为阴阳家也只能以如此的姿态出现。李岩更是条陈了对关外满清人的担忧和对吴三桂等等人的拉拢措施。但是,李自成不能用。
李自成本不是刚愎自用的人,他很能纳人善言,而且平常所采取的还是民主式的合议制。北略卷二十载:
内官降贼者自宫中出,皆云,李贼虽为首,然总有二十余人,俱抗衡不相下,凡事皆众共谋之。
后来李自成的失败,实在不能让他负专责,而牛金星和刘宗敏恐怕有更多的过错。
刘宗敏这样的一等大将应该亲领人马去镇守山海关,以防吴三桂的叛变和清朝的侵袭,把追赃的事让给刑官去干。但是防守山海关的只有几千农民军,庞大的人马都在京城里享乐。一个月之后,吴三桂已经投降清军,并诱引清兵入关。李自成希望刘宗敏去,但是,刘宗敏不去,他不听李自成的安排,李自成不得已而置北京于不顾,于四月十九日才亲自出征。
将相离心,李岩被冤杀,李自成的官僚们烟飞云散李岩劝李自成以不杀收人心,到北京后令名,受人尊敬。后来京师沦陷,他保护懿安皇后,让她自尽以避免受辱。又独于士大夫无所拷掠,牛金星等人很恨他。定州之败,河南州县又背离李自成,李自成召将商议,李岩请率兵到河南去打开道路。牛金星阴告自成曰:
岩雄武有大略,非能久下人者。河南,岩故乡,假以大兵,必不可制。十八子之谶得非岩乎?
牛金星污蔑李岩欲反。李自成令牛金星摆酒给李将军送行,喝酒时,把李岩兄弟二人杀了。
于是“贼众俱解体。" 李自成的部下就此解体了,再也合不拢,被清军和吴三桂追击包围,各个击破。
李岩与李牟兄弟二人同时被杀,宋献策非常愤怒,他去见刘宗敏说了此事。刘敏大怒:
刘宗敏怒曰:‘ 彼(指牛)无一箭功,敢擅杀两大将,须诛之。‘
结果,李自成被 追回关中,由是李自成将相离心,宋献策他往,刘宗敏率众赴河南。
据李自成传记载宋献策和刘宗敏清兵所擒,遭了杀戮。李自成虽然回到了西安,第二年二月潼关失守,于是又回到" 流寇" 作战的姿态,然后被追到河南湖北,于当年九月牺牲于湖北通山县的九宫山,死时三十九岁(一六零六——一六四五)。残余部队归降何腾蛟,加入了南明抗清的队伍。丞相牛金星在李自成出北京后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爆米花
感谢悟空问答官方邀请!牛金星的下落我在之前的问答中有过详细的回答,在李自成退出北京,又数次败于清军之后,牛金星感到前途无望,于是同儿子牛佺私自脱离队伍一并投降了清廷,时间大约在1645年四月前后。牛佺原为大顺政权襄阳府尹,在投降清廷后被委任为黄州知府,后又升任湖广粮储道。因为此人在大顺政权中地位极其崇高,但在明朝官绅地主中名声极坏,又是清廷一直缉拿的“流寇要犯”,因此不便安排职务。就由其住在儿子牛佺的府第直到死去。
宋献策在大顺政权建国之后被李自成封为“军师”,他跟牛金星一样都是李自成文官阶层的左膀右臂,颇受重用。李自成兵败北京后,他跟着李自成于公元1645年四月下旬在距江西九江四十里处被清军攻入老营遭到重创。刘宗敏被俘,他与李自成的两位叔父赵侯和襄侯以及大批随军将领家属被清军俘获。刘宗敏和李自成的两位叔父当时就被清军杀害,宋献策却凭借他取得李自成信任的一套江湖占卜骗术投靠了清廷。据谈迁在《北游录》纪闻下宋献策中记载他于顺治十年到北京后得知“满洲人重其术,录旗下,出入骑从甚都”。换句话说就是他靠着这手坑蒙拐骗的把戏颇得清廷赏识,过得有滋有味。
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凭心而论,牛金星和宋献策都是封建社会千千万万落魄文人中的一个,若不是李自成的超拔重用,他们亦如那些普普通通的士子一样默默无闻于历史的长河中。虽然李自成未能最终定鼎中原,一统华夏,但他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誓死与反动腐朽的明政权斗争到底。但牛金星和宋献策二人,既没有感知李自成的知遇之恩,又未能将毕生奉献于伟大的革命事业。严格来讲,他们只不过是一个政治投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