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试天下;兰因璧月,是姊妹篇,文笔很好,女主角活泼开朗,放纵随性,男主角深藏不漏,是一部不错的经典小说。
丝丝春雨入梦来,身世浮沉犹如雨打翠萍,随着时间的流逝,地球的转动每个人都在演着自己不甘的戏,女主十分聪明几次绝处逢生,堪称厉害
乱世红颜梦,在战乱的年代竭力求生,跌宕起伏
醉玲珑,沉醉在两情相悦,倾心相许之中,就算是黑暗的时候,男主角和男配角仍旧坚持自己的原则,女主也很聪明,完美的处理了相公与情人之间的关系,平息了几次天下大乱的风波
绵绵小丸子大人
且试天下;兰因璧月,是姊妹篇,文笔很好,女主角活泼开朗,放纵随性,男主角深藏不漏,是一部不错的经典小说。
丝丝春雨入梦来,身世浮沉犹如雨打翠萍,随着时间的流逝,地球的转动每个人都在演着自己不甘的戏,女主十分聪明几次绝处逢生,堪称厉害
乱世红颜梦,在战乱的年代竭力求生,跌宕起伏
醉玲珑,沉醉在两情相悦,倾心相许之中,就算是黑暗的时候,男主角和男配角仍旧坚持自己的原则,女主也很聪明,完美的处理了相公与情人之间的关系,平息了几次天下大乱的风波
原贴:好看的女主小说,女主要强
jin62130890
无限越狱-(主神空间类,无女主角,完结。)
《不灭之旅》-(现代修真类,无女主角。完结。)
《武修成圣》-(现代修真仙侠类,一生追求武道巅峰,无女主角。完结。)
《网游之剑神无风》-(网游类,刚开始失恋,后,有一女主角,但被女主角背叛,不再相信女人,变成无感情人物,结局无女主角。完结。)
《我意逍遥》-(现代修真类,一心追求修心,无女主角。完结。)
《海贼王之海贼王》-(同人类,无女主角。完结。)
天帝江山-(未知?异世?无女主角。完结。)
西门吹雪纵横洪荒-(修真武侠类,一心追求剑道巅峰,主角无人类感情,无女主角。完结。)
《异世之无上大道》-(异世类,无女主角,完结。)
龙珠之成长之路-(同人类,无女主角,完结。)
《清虚》-(洪荒类,无女主角,完结。)
《问道混元》-(洪荒类,无女主角,完结。)
《神的诅咒》-(现代修真类,无女主角,完结。)
《别人的无限恐怖》-(主神空间类,存在,只为了活下去,主角冷血动物,无人类感情,无女主角。完结。)
极道毁灭-(武侠玄幻类,主角冷血动物,无人类感情,无女主角。完结。)
杀者无敌-(现代修真类,主角冷血动物,无人类感情,无女主角。完结??)
人形核武-(??类,无女主角,完结?)
人民公敌-(现代都市类,无女主角,把杀人犯罪当职业,完结?)
机器人修真-(科幻修真类,无女主角,完结。)
超级骷髅兵-(玄幻类,无女主角,完结。)
蔷@蔷
这篇是本人最喜欢的一部了,女主就强悍到无敌,从小女扮男装当太子,又聪明又漂亮,属于江湖文,掺杂了点宫廷文,读者在读这篇是时候或许会以为是NP文,毕竟女主优秀,喜欢她的人很多,但结局是一男一女的,女主始终爱的是男主,男主同样武功高强,结局喜剧.
女主女扮男装,容貌倾城,从小和自己父亲的好友学得一身武艺,长大后作为王爷保护自己的国家,男主对女主十分疼爱,结局虽然和女主角有关的亲人都死了,但男主一直和女主在一起,应属于喜剧!
倾冷月大作, 女主兰七有计谋,而且又漂亮,江湖人称"碧妖"女扮男装武功高强,和男主斗智斗勇,男主江湖人称"谛仙",武功和女主并驾齐驱.结局喜剧,
倾冷月大作,女主身份复杂,有一部分女扮男装,武功高强,且有计谋,结局喜剧
倾冷月大作,女主不但是江湖有名的"白风夕",也是风国女王风惜云,武功高强,有计谋,男主是和女主在江湖上并称的"黑丰息",也是丰国皇帝,男女主角一起打天下,结局男主为了与女主长相厮守而放弃半壁江山
穿越文,女主穿越后习得绝世武功,在武林大会上技压群雄,不但有"武林第一公子",更有"武林第一美女"的称号,男主是四个同时爱她的人之一,武功高强,四个国其中之一的皇帝,结局喜剧.
女主穿越后练就绝世武功,漂亮.性格冷漠,但不冷血,男主是一个国家是继承人,但在本文中是以一个杀手的角色出现,武功高强,结局喜剧,
女主从小女扮男装,在外习得一身武艺,是大将军的孙子,后来到学堂读书后遇到男主,男主武功很高,但在与男女之事却一窍不通,后来女主参军,男主一直辅助女主,结局喜剧!
女主是前世穿越到后世的,开始女扮男装作为男主的部下,男主冷血,聪明,有计谋,结局喜剧.
女主穿越后多重身份,练就绝世武功,性格善良,男主也是武艺高强,结局喜剧.
女主女扮男装,武功高强,男主是女主的师傅,后来两人在朝堂上为官,后来得知女主是皇帝是私生女结局喜剧.
女主也是强悍到不现实,非完结小说,女主从小女扮男装,外表艳丽,结局未知,应该是MP文
女主穿越到大将军最不受宠的四女儿身上,在穿越后就有一身绝世武功,男主是皇帝的第五个儿子,同样武功高强,结局喜剧.
女主是皇帝的妹妹,从小女扮男装,经营自己的事业,武功高强,男主同样武功高强.对女主很疼爱,结局喜剧.
这篇文有点长,但很精彩,女主前世是杀手,穿越到古代后几个国家的风云人物都被她的风采所迷,有计谋,身手了得,结局喜剧.
女主前世是一个大集团的老板,应被人陷害穿越到宰相家的八女儿身上,女扮男装经营自己是事业,男主不但是江湖的武林盟主"凤十三",也是朝廷中皇帝是秦弟弟"风清歌" ,结局喜剧.
本人觉得这篇文男主厉害多了,不但疼爱女主,武功高强,更是有实力有计谋,女主武功也不错,结局喜剧,
女主前世是杀手,男主温柔,武功高强,对女主始终如一,女主有计谋,结局喜剧.
女主前世也是杀手,穿越后遇到男主,一条千年蛇精,但男主对女主很忠诚,虽然刚开始想把女主吃了,但应女主聪明,使男主后来一直心甘情愿被女主虐,结局喜剧,带神话色彩.
穿越文,女主很有计谋,所以两个国家的皇帝都喜欢,男主是其中之一,结局喜剧.
女主穿越后武功高强,聪明有计谋,成为魔教教主,冷血,杀人如麻,但后来经男主的劝后放弃冷血性格,和男主归影.结局喜剧,
这四部几乎每部的女主都是武功高强,男主都是和女主齐名的风云人物,结局都是喜剧,本人比较喜欢第一和第四部.
外国的穿越小说,背景是奴隶时期,女主很有计谋,也很漂亮,男主是一个国家的国王,对女主很好,也是一代枭雄,结局喜剧.
女主女扮男装,很有搞笑天分,身边一直有一只白狐跟着,是男主的贴身侍卫,男主对女主疼爱有加,而且武艺高强,结局喜剧.
原贴:好看的女主小说,女主要强
Eunice
缚石 女主没太大武功,但却不能说不强,强大的是心智,无力掌握手中的权势,却把持得住自己;明明冷情,却又着独自的一股子固执。在权力的中心挣扎,看似柔弱,却总能看透一切,愿意无自己所在意的去拼上一拼。也是个敢爱敢恨有主见的主。结局有些遗憾吧。
孤芳不自赏 当初我也是奔穿越去的才看到的,但看了才知道不是,不过倒确是一篇好文,缺的不过是一个穿越的背景罢了,也不妨碍作者动用现代的知识,文笔不错。 女主绝对的强,不论才能还是心智,都不一般的强,但却不会失去真实感,建功立业,指点沙场,谁说女子不如男!
凤囚凰(不知道看过没,上面没写)绝对好文。总感觉和一般的文不一样。文笔很好,若没有看过,一定看看。
无方少年游 女主武功很高,坎坷很多,男主也很强大。半江湖半朝堂的
金屋藏妖 穿越到有妖魔有修真的地方 女主是人 却独独被男主当成妖收了去 女主可是很弱 却因种种经历变得强大起来 文笔属于比较轻松的 但到后来感觉还不错
废弃王妃 不知道看过没,比较虐的一篇,说实在开头有几章不怎么有趣,但总要有个铺垫和发展的的,情节还是不错的
若纪若离(原 纪展颜)算江湖吧 文章很搞笑但却不是小白文 往往搞笑中带着惊险或者煽情 女主有时看上去很白痴 但心很通明 鄙人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就是觉得靠后的情节有些缺乏波澜
祭祀的情人(原名 剑殇)【对此名,吾甚为郁闷,一点关系都没有】女主是现代一个庞大的偷盗组织中的,身世比较奇特,胳膊上天生生着一条丝,能断一切可断之物,天生神女。女主比较强,但情感问题比较纠结,总有一些话能打动人心的。【人们都笑飞蛾扑火,但是没有体会过那种蚀骨的寒冷的人,又怎么知道那一星豆光的温暖?】
逃之夭夭 这篇文章的女主很有意思 或者说作者很有意思 主角似乎总是看得很清楚 却总是希望迷糊的活在世上 和名字很匹配 总是在逃 逃权 逃险 逃争斗 逃情 轻功很好 打一开始就做好了逃的准备 因为女主无为的思想 所以不会主动 也不会太强势 但还是蛮有意思的 所以写出来
还有 笑看千秋 薄荷荼靡梨花白 千里东风一梦遥(这篇也是不错的)
墨莲 女主穿越到女尊时代 但偏偏遇到时代的怪胎---强势的男主角,文章不长,蛮有意思的。文有三部,三个故事,我觉得前两个比较好看 (墨莲 第二 第三个叫 男帝)【这个不太满足楼主要求 但也不是拿来凑数的 】
原贴:好看的女主小说,女主要强
星之
烈焰战神(跟傲风有点像的)
战神王妃(也是烈大的书,女主料事如神)
凤枭
狂颜驭兽行
流光溢彩(非穿越,但女主很强大)
无心二嫁
潇洒如风
王爷的弃妃
戏弄红尘之天下倾(真的很好看)
暴君,我来自军情9处
墨蛇狂情
醉玲珑(看过三遍还是觉得很好哈)
原贴:好看的女主小说,女主要强
冷眼向洋
[ 云狂 内容简介 ]
柳云狂,当世九大世家之一的柳家独子。
翩翩公子,俊美不凡,风流天下,招蜂引蝶,是为楚京第一纨绔子弟也
可是谁知道,此等不求上进的纨绔少年,实际却是个令人惊叹的超级天才,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通,更是天下间屈指可数的武道高手
谁又知道,这一笑惊天下,纵横世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惊才艳艳的人物,竟然会是…她?
世间风华尽在手,风云天下第一人!
一袭白衣,墨发飞扬
回眸一笑,问,天下男子,谁能抵挡?
===========
云狂:我一向明白,我从来都不是什么好人,我卑鄙无耻,阴险狡诈,手段狠辣有时候甚至伤天害理。可是,我想告诉你们,在我心里,有一个地方,装着我在意的人,他们是一些真心对我好,为我着想,为我付出的人。只要他们还全心为着我一天,我对他们便永不放弃永不抛弃,哪怕是和全天下作对!
[ 傲风 内容简介 ]
女主腹黑强大,冷酷狂妄,男装行天下
◆
秦傲风,威震大陆诸国的庞大世家,秦氏家族的三代直系血脉,与大哥天才傲天一样闻名遐迩,却是秦城著名的“废物七少爷”。
宅门深深,家族倾轧。
新生的她,女扮男装,身世如迷,因天赋奇差,被视为家族的废物,新生之后,她走上了强者之路,在大陆之上混得如鱼得水。
直到一日帝国都城,家主的矛头指向她珍视的小叔叔,一向默默无为的“少年”挺身而出,一鸣惊人,大放异彩,一举跃为绝世天才。
从此天下无数男女,为之疯狂…
◆
延绵万里的原始森林,黑雾笼罩的深潭沼泽,荒凉广阔的无尽大漠,无边无际的山脉草原,魔兽纵横,这是一个宏伟的奇幻世界。
此文的主题,并不止是爱情,还有感人的友情,励志成长永不放弃的心
同样是YY无限的文,文路轻快,女主强大,美男多多,结局一对一~
军师王妃 内容简介 ]
她,凌傲君,可是凌氏帝国总裁的侄女,黑道上最大帮会的幕后老大‘冷面圣君’,虽生性冷漠淡然,但也不用这么整她吧!在一次被截杀中让她穿越了……看在终于可以见到雪(她堂姐)的面子上,她忍!
上战场,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成为天下第一军师——莫君公子,她忍!!大不了将咱们的‘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让这些古人瞧一瞧。
入江湖,被迫成为武林中最大门派——圣仙门的门主,她忍!!反正她又不是没做过帮派的首领。
但这个一见面就命令她娶个女人的男人是怎么回事,她不过女扮男装而已,干嘛每次见面,都是一副她是’陈世美‘样子,三番两次不是要她娶这个女人,就是对那个女人负责。王爷,我也是女人啊!
他,欧阳谨轩,龙轩皇朝的谨王爷,战场上的‘冷面战神’,向来喜怒不形于色,第一次动心,那人竟是自己的皇嫂。这次,竟对这个无情的‘男人’,产生了不该有的想法,,难道他有断袖之癖?……原来‘他’竟是她——你注定是我的军师,是我的王妃,是我的最爱…
他,耶律鹰,沧辽国的太子,人称‘噬焰邪君’,一双红色的眼睛仿佛来自地狱的修罗,脸上总挂着邪邪的笑容—— 纠缠你,只为了打败欧阳谨轩,现在,为了你,我可以放弃一切,为了得到你,我可以不惜一切,用尽一切手段……
他,东方俊浩,天下第一富商东方山庄的庄主,俊朗如风,潇洒无拘,自命风流,流连花丛却从不付出真心,唯独对她——只要你幸福,我可以倾尽所有,只要能守在你身边,我可以牺牲生命…
他们,还有她们……争夺、阴谋、背叛、搞笑、幸福、甜蜜……一幕幕上演了……
[ 第一皇妃 内容简介 ]
她是天之骄女,一个传说、一场梦、一次穿越,让她来到三千年前的古代赫梯,从叛军首领到米特女王,她的冷静聪慧在这古老的时空中无往不利,却偏偏逃脱不了他狂肆的爱。
他为帝王,权力、狡诈、野心,一样不缺,但权力是为了保护她,野心是为了给她最好的一切,狡诈则是为了能够得到她。
命运注定了他们此生的相遇,更是千世轮回的因果,历史洪流潺潺,爱情缱绻绵绵,融合成那遥远的时空纷飞的一页。
女主角都十分睿智,聪颖,美丽!
原贴:好看的女主小说,女主要强
朴莜菲
datou731
推荐5本女主是嫡女的古言,附书评
1,书名:《簪缨世族》 作者: 缓归矣
小短评:一个被穿越之神眷顾的妹子,在爹疼娘爱兄宠中走向人生巅峰的故事。娘是当今的胞妹大长公主,爹是朝堂重臣,上有四个哥哥,女主聪明懂事又重感情。此文主要讲林家人,穿越重生极品以及宅斗、夺嫡各元素应有尽有,男主着墨不多但存在感强,还是哥哥姐姐亲戚们的故事更精彩些。文笔剧情都不错,无雷点槽点,属古穿佳作。
2,书名:《嫁时衣》 作者:卫风
小短评: 若要说史上最幸福的穿越女主是谁,赵小冬当然属第一。不是公主可是比公主得宠,却不用守着公主的规矩。不用参与宫斗,自有父亲哥哥宠爱的解决一切,不用参与宅斗,自有青梅竹马的丈夫解决一切。整体风格温馨清雅,有淡淡的宠溺,不会舔到腻人,而是恰到好处的, 让人心头温暖。
3,书名:《盛世荣宠》 作者:飞翼
小短评:女主穿成宗室贵女,被各种宠着长大的故事。无宫斗无宅斗。文里的皇宫相当有人情味,女主虽被各种宠但是性格大气蠢萌,不会令人讨厌。男主是个外表温柔的腹黑,不过对女主情根深种等了女主十几年。男女主相差十岁左右。1v1,全文无虐。
4,书名:《阿玖》 作者:春温一笑
小短评:阿玖的一生大概是所有女人的梦想,作为家中唯一一个女孩,出嫁前娘家千恩万宠,出嫁后婆家也是宠你非常,作为皇后依然可以没有妻妾之争,,,总之就是一个女主被所有人喜欢,不喜欢她的人都倒霉的故事,看的人身心愉悦,强烈推荐!
5,书名:一路荣华 作者:看泉听风
小短评:简单来说就是一个高门嫡女和一头寒门忠犬的爱情故事。宅斗基本算没有,在魏晋背景下,庶子女接近奴的设定,女主没啥好斗的。男女之间虽有着寒门贵族的差别,然而一朝倾颓,身份的转变,家人的离去,也很有看点。作者文笔佳功力深厚,看下来一点也不觉得违和,作者对古代世家的了解真的很透彻,家族兴衰与责任荣华的描写都很吸引人。大哥死的时候真的非常惋惜,这才是世家责任,宁死都不愿违背自己的信念。那个朝代真的既风流又有一种颓唐美,强烈推荐!
手插口袋不爱
潇然梦+无游天下录
少年丞相世外客
第一王妃
木槿花西月锦绣
兰陵缭乱
冷宫太子妃
寻找前世之旅
血族新娘
卫国公主
……
有些是自己看过的,有些是别人介绍的,前四本超级好看,推荐一下
原贴:好看的女主小说,女主要强
好吧再会
《妖孽》
《双阙》
《殇璃》
琼觞
神玉
《诛颜》
《风流》
缚石
《云狂》
且珍行
《玥影横斜》
天霜河白
《此心无垠》
《和亲公主》
《且试天下》
《江山如画》
《沥川往事》
流水迢迢
《兰陵缭乱》
花容天下
《天籁纸鸢》
《爱莫能弃》
午门囧事
《歌尽桃花》
《三救姻缘》
青莲纪事
风槿如画
《圈子圈套》
红颜不寿
《弦歌南望》
《香初上舞》
《媚者无疆》
《梦落繁花》
写意风流
黑色高跟鞋
月老的红线
花落燕云梦
无边风月居
《无方少年游》
倒霉就倒霉
《独钓寒江雪》
《云醉月微眠》
丘比特的箭
青山接流水
反正算我倒霉
《犹记惊鸿照影》
拈花一笑醉流景
《寂寞空庭春欲晚》
《不负如来不负卿》
向心公转花清晨
《若爱只是擦肩而过》
《骄阳似我》 顾漫/著
挽回
既然,爱
妖临天下
大约是爱
无花蔷薇
匪我思存
青山湿遍
午门扃事
杉杉来吃
两小有猜
总裁的换妻游戏
放弃你,下辈子吧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微若洁茹--云画扇,红泪未央
穿越之明月何须笑春风
Fego Ju
逆世女王,(综漫)超越次元,铁血女王进化伦,末世之双生花,亡灵阶梯,无限女神进化说,末世之涅凰,末世之五行仙法,额,本人最喜欢超越次元,不过那是个新坑,正在养肥中
麦兜响铛铛吃鱼丸
张小没
杯具王妃
辽宋纷争,契丹完胜。不是说分享美女吗?为何四个男人苦争一个庸色女子
魅上妖精皇后
她以为她终会成为他的妃,却阴错阳差在他皇妹的身体里重生!下嫁王爷!
总裁难消受
“做我的女人!”他霸道的宣布。“你休想!”这是她的宣告
前妻来袭(婚姻2)
签约出版 | 世间最凶猛的动物叫前妻。前妻究竟是什么动物,对婚姻的杀伤性有多大
风月:和月折梨花 乱世之中,我是谁的妖娆王妃?
帝姬:风暖碧落 最初,她是暗恋主人的小小侍女,而他是来府上做客的逍遥侠客。
《云画扇,红泪未央》 当她用另一个身份到他的身边,他能否认出她才是当年在梨树下和他约定终身的女子
美人妆:唯我独妃 当那个九五之尊向她敞开胸膛,撞上她迎风颤抖的长剑,一切,都变了。
《华清若水,花开尽》 连锦年,我曾经的驸马,代替我的父皇坐上九五至尊的位置。
《楚宫倾城乱》 她一介小小的亡国妃子,却被推到那个灭了自己国家,权倾天下的男人怀里。
夜未央,美人舞 洞房花烛夜,她却想着如何谋害自己的夫君夺取他的江山!
《空姐日记》 婚姻契约 darling,你还欠我一个微笑 瘦尽灯花
升入三万英尺的云底,是谁在说我爱你
苏橙橙以为,这些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她不过是一个人的单恋。
就是这种大智若愚,就像当初她安慰受伤的尹晓雪一样。总是以为自己站在一个可以称得上理智的高度上,可是爱情,哪一段爱情又是一个理智可以控制的呢?
她大抵也是因为上一段感情的伤才如此不敢爱也不敢表露吧。
狐狸的此篇日记还在继续。很多读者都在盼着结局,结局究竟会怎样,我看到评论中很多人都在这样问。可是我想说,结局固然让人期待,可是当有一天结局有了,不论是喜是悲,都还是会让人觉得失落的吧。
天空之城怎么走——婚姻契约
我是在这个春天将要到来却又忽然下起小雪的2月底,一个人躲在暖气充足的客厅,放着久石让的钢琴曲《天空之城》,从第一章开始看这部看似很平淡很主流的婚姻契约的。可是却看得不能慢下节奏。
文字上,可以说一点都不华丽,也并不出色。只能说,语句通顺,并且十分口语化。情节上,从开始的一场有始无终的暗恋,到接下来的刻意相亲,然后一纸契约就结了婚。这些都没有什么离奇,也不觉得出位。可是,为什么,就是想一直看下去,一直地,跟着女主角的时间,一分一秒陪她走下去。陪着她忘记那个颜波,然后陪着她爱上这个颜波。直到挫骨扬灰。
或许没有你想看的,这些书有些在红袖添香的言情大赛看过,还不错,不知适合你的喜好不...........
原贴:好看的女主小说,女主要强
ro川shan易123
1: 云狂
柳云狂,当世九大世家之一的柳家独子。 翩翩公子,俊美不凡,风流 天下,招蜂引蝶,是为楚京第一纨绔子弟也 可是谁知道,此等不求上进的纨绔少年,实际却是个令人惊叹的超级天才,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通,更是天下间屈指可数的武道高手 谁又知道,这一笑惊天下,纵横世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惊才艳艳的人物,竟然会是…她? 世间风华尽在手,风云天下第一人!
一袭白衣,墨发飞扬 回眸一笑,问,天下男子,谁能抵挡? =========== 云狂:我一向明白,我从来都不是什么好人,我卑鄙无耻,阴险狡诈,手段狠辣有时候甚至伤天害理。可是,我想告诉你们,在我心里,有一个地方,装着我在意的人,他们是一些真心对我好,为我着想,为我付出的人。只要他们还全心为着我一天,我对他们便永不放弃永不抛弃,哪怕是和全天下作对!
2: 傲风
秦傲风,威震大陆诸国的庞大世家,秦氏家族的三代直系血脉,与大哥天才傲天一样闻名遐迩,却是秦城著名的“废物七少爷”。 宅门深深,家族倾轧。 新生的她,女扮男装,身世如迷,因天赋奇差,被视为家族的废物,新生之后,她走上了强者之路,在大陆之上混得如鱼得水。 直到一日帝国都城,家主的矛头指向她珍视的小叔叔,一向默默无为的“少年”挺身而出,一鸣惊人,大放异彩,一举跃为绝世天才。 从此天下无数男女,为之疯狂…
3: 四分之三绝世美男
为什么老天就和她开了那么一个大大的玩笑呢?上天仁慈的给了她十八年的比较平静的生活后,在十八年后的第一天就无情的收回了她的平静生活,给了她最精彩的未来… 先是附到了一个绝世美男的身上,接着收了一只看上去可爱势力却吓坏人的贪吃帝王豹做宠物,还不小心收了管家世家的大少爷做管家。爱上她的美女数都数不清.后面的精彩有趣的冒险更是不少。她只是想平凡一点,难道这也
不行?
4: 狂帝
莫倾狂,龙麟国最为得宠的三皇子,丰神俊朗,懒散不羁,潇洒风流,京都上下闻之色变的最浑最煞的纨绔子弟,七国皇室子弟均恨得咬牙切齿的‘魔头’,文不成,武不就,最大的本事便是闯祸和整人,最大的爱好就是欣赏调戏美人,男女不限。
世人皆暗道,生儿若如三皇子,上吊总比气死强。
天下乱,销烟起!
她衣袍一挥,端的是狂妄无比,从一个神憎鬼厌的‘灾难皇子’化身为威赫整个凤天大陆的天极门创始人——圣尊,睥睨天下,叱咤九重,谈笑中,成就千古皇图霸业。
她执剑一指,狂傲一笑,金戈铁马,醉卧沙场,运筹帷幄之中,笑揽江山美男。 她狂,她傲,因为她有这个资本。
且看,来自异世的她在这七国并立的乱世中,是如何俘获无数位帅哥美女的心,大放异彩,建立不世奇功,写下最为传奇的一笔。
本文女主强大、腹黑、冷血、无情,却依然挡不住旺盛过度的桃花运,痴男怨女一箩筐,躲都躲不掉。
5:蔷薇天下
高贵的血统在她身上传承,
最优秀的智脑在她身边降临。
当先进的科技着陆异世凡尘,
当一个弱小的孤女拥有了匪夷所思的力量,
查米拉,
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大陆上,
又将掀起怎样的滔天巨浪?
6: 天纵妖娆
她是杀手界的传奇,她是令男人趋之若鹜的毒药,她是一个没有心的女人。一次意外让她的灵魂穿越到了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神魔大陆。 也许是神的恩赐,让她这一世得享亲情;也许是神的玩笑,让她这一世遭受灭门之祸。既然,她是被神遗弃的生命,那么化身为魔又如何?天地不仁,那么毁了这天地又何妨? 且看一个女子如何纵横异世,仗剑天下,翻云覆雨,惑乱红尘
7: 绝色帝师红颜
混迹黑道的她,被人称为胜利女神。
为人冷傲,淡漠是她的保护色,其实她一直希望有一个人可以和她逐鹿天下,并肩看天地浩大。
一朝穿越,她竟然成为了云染大陆最为出色的学院帝师,与一群将来要成为帝王的男人打成了一片,但是却没有一个人知道她竟红妆,只因她冷酷傲气,自有一股帝王的威严。
这是一片奇幻的大陆,有着不可思的异能和凶兽。
她一步一步走向世界的顶端成为众人心中的神。
众多的王者是她的门生,因为她是不折不扣的帝师!
8: 墨蛇狂情
当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现代黑女(黑社会女老大,偶简称‘黑女’),遇上一个不知什么叫‘口下留情’的墨蛇哥哥会怎么样呢?
当一条冷血自私,自认天下最坏的墨蛇哥哥,遇上一个比他还狂还傲的‘黑女’人类时,又会怎样呢?
哇哇
原贴:好看的女主小说,女主要强
丁莽子先生丶
原贴:好看的女主小说,女主要强
mailhu
原贴:好看的女主小说,女主要强
辰予O_one高考必
晓花猫儿
gogochanel
果亲王也就是康熙的十七子胤礼,他是康熙诸子之中结局比较好的一位,他也是雍正继位后,除了老十三胤祥之外最受雍正喜爱和信任以及重用的弟弟。
在胤祥英年早逝之后,胤礼是雍正最为喜爱和信任且还重用厚待的弟弟,正是因为雍正对老十七胤礼的喜爱和信任,所以雍正临终前将青年继位的弘历也就是乾隆托付给了胤礼,以胤礼和老十六胤禄以及张廷玉、鄂尔泰四人位辅政大臣,而胤礼则是首辅,并且雍正一再交代乾隆照顾好胤礼不要让他过度操劳,可见雍正对胤礼的喜爱。
胤礼少年好学温文儒雅胤礼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算是康熙人到中年才生的儿子,胤礼的生母为勤嫔陈氏,勤嫔家族出身比较低微,她的家族都是镶黄旗汉军旗包衣奴才出身,她的父亲陈希阂不过是二等侍卫,而且勤嫔在康熙时期一直是没有封号的妃嫔,直到康熙晚年才因为生有皇子被册封为嫔。
胤礼生母勤嫔家族出身地位不高,所以胤礼和生母勤嫔在父亲康熙面前也并没有受到重视,胤礼在康熙去世时已经年满27岁还没有任何封爵,也没有任何职务权力,可见这对母子在康熙时代非常不受重视。
当然胤礼不受父亲康熙重视也和他为人低调内敛有很大关系,胤礼师从清代大诗人沈德潜,简单的说一说胤礼的这位老师沈德潜。
沈德潜是清代非常有名的诗人,乾隆曾经非常赏识沈德潜,经常与沈德潜互赠诗词,而且沈德潜非常高寿活了97岁,从康熙初年一直活到乾隆中期。沈德潜年轻时期就是非常有才华,但是常年科举不中,终康熙和雍正两朝沈德潜都没有考中过进士及第,直到乾隆四年(1739年)67岁的沈德潜才考中进士,不过沈德潜生性开朗豁达,把这些看得非常淡薄,因此沈德潜在当时文坛素以豁达大度著称。
沈德潜在康熙中晚期曾在文学方面指导过胤礼,但并不是官方指派,因为沈德潜没有官职在身,所以胤礼是少年时期在民间与沈德潜结识,跟随沈德潜学习文学诗作,因此胤礼在文学方面造诣很深,而且深受其师沈德潜豁达大度的影响,胤礼在青少年时期也是非常豁达大度,温文儒雅。
所以胤礼在早年深受文学熏陶,无意于政治,也从不参与皇位之争,在康熙时期胤礼基本就是寄情于山水,工于书法,擅长诗词,更加喜好游学四方。
因此这样的胤礼又低调,又喜欢出去游学,还不过问政治,所以在父亲康熙时代胤礼没有担任过任何职务,也没有得到康熙册封爵位,可以说康熙在世时他可能很容易把胤礼这个儿子忘掉,毕竟20多个儿子,不出类不拔尖,老爹也很难记住你。
胤礼正是深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样的道理,所以他在康熙面前从来都是不声不响低调做人,也因此胤礼可以在康熙朝时期激烈的皇位竞争中独善其身。
雍正继位后对这位低调内敛的小兄弟格外喜爱和器重胤礼的性格确实非常豁达大度,而且对于权力真的是野心不大。其实胤礼也是有资本参与争夺皇位的皇子,虽然胤礼的生母勤妃陈氏娘家出身地位不高,但是胤礼的嫡福晋钮钴禄氏却是清朝政坛豪门。
胤礼的嫡福晋钮钴禄氏是康熙初年四大辅臣之一的遏必隆孙女,也是清朝开国功臣额亦都的曾孙女,她的父亲也是康熙朝权力比较大的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阿灵阿,她的姑姑是康熙的孝昭仁皇后,另一位姑姑则是老十胤䄉的生母温僖贵妃,可以说胤礼即是胤䄉的弟弟也是他的表妹夫。
因此来说钮钴禄氏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都是清朝盛极一时的权臣,是清代政治豪门遏必隆家族的一员。如果胤礼真的想参与皇位竞争,他嫡福晋钮钴禄氏家族可以给他提供很大助力,胤礼的岳父阿灵阿也是康熙给胤礼指派的老师,阿灵阿是“九子夺嫡”中强力支持老八胤禩的重臣之一。
不过幸好胤礼没有受到阿灵阿这个老师兼岳父的影响,他更多是受到他民间的老师沈德潜的影响比较大,所以胤礼没有想借助岳父阿灵阿家族的势力参与争夺皇位,更难能可贵的是胤礼也没有跟着岳父阿灵阿一起去支持胤禩,因此来说胤礼是既没有野心也无心涉及政治。
雍正继位之后对当初参与争夺皇位的其他兄弟打击很厉害,尤其是针对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打击最厉害,他俩更是被雍正褫夺爵位、削除宗籍、冠以恶名,囚禁迫害致死。
雍正一方面对这些不肯臣服和参与过皇位争夺的兄弟动用残酷手段,另一方面雍正也需要收拢皇室宗亲的人心,他需要对一些像老十六胤禄这样肯定听话肯臣服于自己的兄弟更好一些,所以低调内敛还非常有才华且没有野心的胤礼被雍正发现,他非常喜爱这样的兄弟。
因此生性豁达大度且没有野心,还很有才华的胤礼在四哥雍正继位后就迎来了人生的春天,而与自己的老师兼岳父阿灵阿形成了鲜明对比。
阿灵阿早在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就已经去世,但是阿灵阿当初与雍正的政敌弟弟老八胤禩关系太好了,所以雍正继位后非常憎恨阿灵阿,认为是阿灵阿助长了胤禩的野心同时还挑拨了胤禩与自己的关系。
因此即便阿灵阿当时已经死了很久,雍正还是在清算胤禩时将阿灵阿也列入清算之列,阿灵阿死后被雍正毁碑,雍正改立其墓碑为“不臣不弟暴悍贪庸阿灵阿之墓”。
其实阿灵阿按亲戚关系来算还算是雍正的亲姨夫,阿灵阿之妻乃是雍正生母德妃的亲妹妹,由此来说胤礼之妻钮钴禄氏与雍正也算是表兄妹关系,胤礼也是雍正的表妹夫。
即便如此亲戚关系,雍正依旧将阿灵阿次子阿尔松阿斩首,将阿灵阿家族全部流放宁古塔,当然,这其中不包括胤礼的嫡福晋阿灵阿之女钮钴禄氏。
因为雍正一面大肆诛戮阿灵阿家族,一面又对胤礼非常好,雍正刚即位就直接册封了胤礼为多罗果郡王,可以说胤礼都没当过贝勒和贝子,直接就是郡王起步,这都看出雍正对这位小兄弟的喜爱。
雍正诛戮阿灵阿家族时,还怕胤礼即其妻钮钴禄氏会产生担忧,雍正曾经亲自召见胤礼夫妇,当面向他们表示,阿灵阿家族所为与他们夫妇无关,以安胤礼夫妇之心。
雍正就是看中了胤礼性格豁达大度、低调内敛且没有野心,还比较有才华,所以雍正继位后对他是十分赏识,即位之初给胤礼加封果郡王的同时,雍正还让胤礼署理正黄旗蒙古都统事务兼署镶蓝旗汉军都统事务还兼任了理藩院尚书,可以说胤礼手握两旗大权还兼管着外交事务,权力非常大。
这只是即位之初雍正对胤礼的喜爱和赋予他的权力,这些事务只是雍正想让胤礼小试牛刀而已,算是看看胤礼有什么能力和多大本事。
胤礼也不负雍正的赏识,把正黄旗和镶蓝旗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处理外事也非常符合雍正的心意,这一下更是让雍正对胤礼喜爱非常。
到了雍正六年(1728年),雍正更是晋封胤礼为和硕果亲王,成为了亲王爵位,在之前胤礼的两旗都统职务上,雍正又让胤礼署理了镶红旗满洲都统和镶蓝旗蒙古都统,至此胤礼一人身兼三旗四都统职务,这时期的胤礼权力地位基本在雍正朝仅次于老十三胤祥了。
胤礼不止在权力地位上仅次于胤祥,在赏赐方面也基本和胤祥差不多,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曾让胤礼代替自己去祭祀社稷,这件事办妥之后,雍正在先赏赐胤祥一万两白银后,又以此为理由赏赐给了胤礼同样的银钱。
胤祥生母敏妃家族出身是包衣奴才出身,身份地位低微,在康熙时期都是没有名号的庶妃,只是在死后被康熙追封为敏妃,但是雍正当初十分喜爱十三弟胤祥,雍正在即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将胤祥生母家族全部抬出包衣身份,授予贵族地位,同时还立刻追谥胤祥的生母敏妃为敬敏皇贵妃,一下给胤祥生母连升两级,并且雍正打破了妃子不能从葬帝陵的先例,将胤祥生母葬进了康熙帝陵之中,与康熙同墓同穴。
清朝皇妃能陪葬帝陵就是由雍正为胤祥生母开创的先例而来,本来康熙生前根本就没有想过让胤祥的生母敏妃与自己合葬,而胤祥生母能被葬进康熙帝陵之中完全是雍正抬举进去的。
《清史稿》中记录雍正给出的理由也很强悍:雍正初,世宗以其子怡亲王允祥贤,追进封。
同样雍正对胤礼生母勤嫔家族也是如此,雍正即位时,胤礼生母勤嫔还在世,本来按照清宫规矩先皇驾崩,先皇生前的妃嫔有儿子的可以出宫由儿子供养,只有当这些妃嫔的儿子全都去世,才由现任皇帝接回紫禁城在宁寿宫中供养。
但是雍正没有让胤礼生母勤嫔出宫,而是他替胤礼将勤嫔供养在宁寿宫中,可以说算是雍正替胤礼供养老母,而且雍正还晋封勤嫔为皇考勤太妃,所以勤嫔在后世也被称为勤妃。
同时雍正也是跟提拔胤祥母系家族似的,将胤礼的母系家族由包衣出身提拔成了贵族,从这些都可以看出雍正对胤礼的喜爱可以说仅次于他最喜爱的弟弟胤祥。
雍正朝中后期胤礼替代已去世的胤祥成为雍正最信任和倚重的弟弟雍正八年(1730年)胤祥去世之后,胤礼更是进一步得到了雍正的重用,雍正让胤礼接管了胤祥生前所掌管的户部,胤礼在之前雍正七年(1729年)还兼管了工部,之后雍正又让胤礼兼管宗人府,可以说胤礼此时的政治权力达到了最高峰。
胤礼为人认真仔细,在处理工作事物上十分认真尽心尽力,最关键的是胤礼不贪恋权力也不贪恋金钱,这点最为让雍正所喜爱,所以雍正才会对胤礼格外的器重和赏识。
雍正曾经评价胤礼“实心为国,尽心竭力,而且品行端正,操守清廉”。
因此胤礼在老十三胤祥去世后,雍正朝中后期权力更盛,更是深得雍正所倚重,直到雍正临终前诏胤礼、胤禄和张廷玉以及鄂尔泰,向他们四人托孤,将青年乾隆托付给四人。
老十六胤禄和二十四阿哥胤祕是雍正除了胤祥和胤礼之外最喜爱的两个弟弟,但是他们俩比之十三和十七那还是差了一些,但是胤禄为人忠厚老实,也得到雍正信任,并且在临终前委以重任。
胤礼更是雍正临终时托孤的四大辅臣之首,也就是乾隆初期的首辅大臣。
由于胤礼工作兢兢业业,非常勤恳认真,而且雍正所赋予他的权力和职务还很多,所以胤礼非常劳累,因此雍正担心过多的工作会把弟弟胤礼压垮,怕胤礼步上老十三胤祥的后尘,所以在临终前一再叮嘱乾隆要善待和照顾好他的十七叔胤礼。
果亲王至性忠直。才识俱优。实国家有用之才。但平日气体清弱,不耐劳瘁。傥遇大事,诸王大臣当体之,勿使伤损其身。若因此而损贤王之精神,不能为国家办理政务,则甚为可惜。
——《清史稿》
乾隆即位后果然遵照其父雍正的叮嘱,非常善待和礼遇十七叔胤礼。乾隆刚即位之时,胤礼与胤禄以王叔之尊,拥护乾隆,率先带领群臣向乾隆下跪俯首称臣,乾隆对两位叔叔如此拥护自己十分感动,当即下旨,永久赐予胤礼和胤禄双王俸禄,御前免跪待遇。
庄亲王、果亲王便殿赐坐时俱行拜礼,朕心深为不安,二王皆圣祖仁皇帝之子,大行皇帝之弟,于朕为叔。行辈甚尊,岂可常行拜礼于朕前乎!
——《清史稿》
可以说胤礼在雍正和乾隆时期都是深受重用和礼遇,当然这也归功于胤礼非常好的脾气秉性,所以胤礼才能深得两代帝王的信任和倚重。
可惜胤礼还是劳心劳力步上了胤祥的后尘英年早逝乾隆即位后,胤礼为总理王事务大臣,工作量非常大,而胤礼为人又极为认真勤恳,外加胤礼本身就身体虚弱,所以乾隆特许胤礼不必每天入宫,平时在王府中处理事务,只需每隔一段时间入宫汇报即可,这是极为不同寻常的关照,也说明了乾隆确实遵照父亲雍正的遗嘱交代,对王叔胤礼格外照顾。
胤礼本身生性豁达,还很有文采,所以他也深受大侄子乾隆的喜爱,因此乾隆除了格外关照胤礼,还非常关心胤礼身体健康,经常派御医去给胤礼调养身体。
但是即便如此还是很可惜,胤礼在乾隆三年(1738年)还是步上了十三哥胤祥的后尘把身子熬垮了,英年早逝,年仅41岁。
胤礼一生只有一个儿子,还可惜夭折了,所以胤礼一生无子,在他病重期间,乾隆亲自到王府去探望胤礼,想到胤礼生前没有子嗣,如果就此一病而逝,那岂不是就后继无人了,所以乾隆当即与胤礼商量,把雍正最小的儿子也就是乾隆幼弟六阿哥弘瞻过继给胤礼为子嗣。
胤礼死后,乾隆果然找了十六叔胤禄商量将幼弟弘瞻过继给胤礼为嗣,经过议定最终将弘瞻过继给胤礼为子嗣,所以当胤礼去世后,乾隆追谥胤礼为果毅亲王,让幼弟弘瞻承袭了果亲王爵位。
其实乾隆让弘瞻承袭果亲王爵位也是有私心的,因为乾隆非常喜爱这个比自己小20多岁的幼弟弘瞻,而胤礼生前得到了雍正很多赏赐,家底十分丰厚,所以乾隆想让自己最喜爱的弟弟继承胤礼的家产和王爵,这样就把弘瞻的前途都安排明白了,弘瞻小小年纪就可以衣食无忧,一生都不用发愁了。
所以这么来看乾隆对弟弟弘瞻的疼爱也不次于父亲雍正对小兄弟胤礼的喜爱。
胤礼死后乾隆万分悲痛,并且乾隆亲自去为胤礼送灵出殡,还特意给胤礼加祭一次,并且乾隆让大儿子永璜和幼弟弘瞻披麻戴孝以孝子贤孙的身份为胤礼发丧。
写在最后从这些都能看出胤礼在生前死后都受到了雍正和乾隆父子的礼遇,这就归结于胤礼为人知进退,明得失,善于明哲保身,且性格还温和谦恭,所以在最是无情帝王家的情况下胤礼得到了哥哥雍正和大侄子乾隆的倚重和厚待。
胤礼的结局是康熙诸子中算是非常好的一位了,只可惜的是他的寿命太短,虽然深受两代皇帝倚重和厚待,却英年早逝,这是比较可惜的地方。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JollyJolly
果亲王,甄嬛传中最让观众喜欢的一个男主角,风流倜傥,出身高贵,最重要的是还痴情。
在剧中,果亲王和雍正帝宠妃熹贵妃产生了刻骨铭心的爱情,还生下了双胞胎孩子,最终被雍正得知后,被雍正下令用毒酒赐死。
这当然是电视剧中关于果亲王的情节,其实真实历史上的果郡王可没有和皇帝的妃嫔有绯闻,不仅没被雍正毒死,相反雍正对他礼遇有加。
雍正帝在临终前,将守护紫禁城的大权交给允礼,并且委任他在自己驾崩后,到乾清宫取出“正大光明”匾额之后的遗诏,当众宣读传位于弘历。
雍正的遗诏在提到允礼的时候,还特意交代弘历要照顾好果亲王。
从雍正对弘历的嘱托中可以看出,雍正确实很看重自己的这位十七皇弟,雍正认为允礼性格正直,才德兼备,是国家的栋梁之材,但是平时身体柔弱,不能太让他劳累,字里行间可见雍正对这位皇弟的关怀。
众所周知,雍正一向冷酷,登基以后对亲兄弟大多打压,但是允礼却得以在雍正继位后,委以重任,一路加官进爵。
其实雍正之所以对允礼如此厚爱,大部分原因在于允礼对于雍正来说不构成威胁。
允礼出生在康熙三十六年,他的母亲陈氏是满清包子衣二等侍卫之女,地位卑微,没有受到康熙的重视,一直到允礼成年,康熙才把陈氏册封为嫔。
母亲的出身注定了允礼在争夺皇位上毫无优势可言,而且康熙也并不喜欢允礼,允礼本身也没有政治抱负和手段,一心研究诗词字画,做一个富贵闲人。
康熙末年,允礼并没有掺和到九子夺嫡的争斗中,他一直醉心佛法,很少参与政事。
而且允礼在雍正帝当政期间,经历了雍正帝的一系列考验,一直兢兢业业,小心做事,深得雍正帝的信任,因此雍正临终前也不忘了嘱托弘历一定要善待果亲王。
果亲王不仅深得雍正重视,在乾隆继位后,同样受到重用,一直到乾隆三年病逝,终年41岁。
lucaszuo
雍正有没有特意嘱咐要照顾好果亲王,我不知道,因为我查不到任何有关这样的记载,无论是《清史稿》,还是清世宗实录,亦或是清高宗实录,我都找不到。所以是真是假不得而知。
不归虽找不到雍正特意嘱咐乾隆要照顾好允礼的记载,但从其他的一些记载可以看出,相对于雍正给予其他的兄弟的待遇,允礼得到的待遇可以说仅次于十三弟允祥。
雍正三年曾下诏:“果郡王实心为国,操守清廉,宜给亲王俸,护卫亦如之,班在顺承郡王上”,“实心为国,操守清廉”这个没啥好说的,个人觉得是恭维话。
最重要的是后面那句话“宜给亲王俸,护卫亦如之,班在顺承郡王上”,先不说以郡王爵领亲王俸,再配亲王级的护卫,这等待遇在康熙的子嗣中除了允祥,只有他得到,更甚者他在上朝时,班位还被排在顺承郡王上,要知道顺承郡王可是清朝的铁帽子王之一,地位尊崇无比,允礼能够以一个普通的郡王,位列一个铁帽子王之上,这就足以说明他受宠的程度。
最后雍正十三年,清史稿.允礼传载:“世宗疾大渐,受遗诏辅政”,雍正临死前,他与庄亲王允禄,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领侍卫内大臣丰盛额、讷亲,内大臣户部侍郎海望一起,被雍正任命被辅政大臣。能被雍正做为托孤大臣,允礼的受宠已无可置疑。
那么允礼为何会如此受宠呢?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早年间从来不参与到皇位的争夺中,即使他受到康熙的喜爱,他也对皇位从未表现出对其有兴趣的感觉,而是一直在游山玩水,四处游学,所以这么一个无欲无求的允礼自然受到雍正的格外看重。
再是允礼的办事能力的确蛮强的。正如雍正六年,雍正晋升他为果亲王下诏时所说:“果郡王为人直朴谨慎,品行卓然。朕即位以来,命王办理理藩院及三旗事务数年,王失志忠诚,毫不顾及己私,执持正理,概不瞻徇,赞襄朕躬,允称笃敬。王微有弱疾,虽偶尓在家调养,而一切交办事件仍然尽心料理。”。
雍正元年,雍正让允礼同渣齐、萨尔那等人一起修建康熙的陵寝“景陵”,他得到了雍正“甚属尽心”的评价。之后允礼在管理藩院,并兼管正黄旗蒙古都统事务、镶蓝旗汉军都统事务的数年时间里,他又得到了雍正“毫不顾及己私,执持正理,概不瞻徇”的评价。
也就是如此,在允礼如此会替雍正办事的前提下,他得到了许多其他诸王都未先是曾享受过的待遇。如雍正二年,先是八月初八日祭大社大稷,他代替雍正行礼,后初九日,胤礼又代雍正举行祭孔大典。
再如直至雍正六年,允礼一人就兼任正黄旗蒙古都统、镶红旗满洲都统、镶蓝旗汉军都统和镶蓝旗蒙古都统四职。而这些职务全部强加到允礼一人之手,这足以说明允许办事的能力是有多强。
当然无论允许的受宠是因为不恋皇位,还是办事能力强,他最让雍正放心的确是他的忠。如果不是他对雍正忠心耿耿,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没有站在雍正的对立面的话,恐怕无论他有多么的不恋皇位,亦或是办事能力强悍,他都逃不过二个字“弃用”。
shadow_CL
果亲王,也就是甄嬛传中那个,甄嬛喜欢的男子,后来把雍正皇帝给绿了的,到后来还被雍正皇帝赐下了毒酒,被害死的那个。
甄嬛传中的故事,当然不可能全都是历史史实,说实话,电视剧里面歪曲历史的地方多了去了,虽说正史也不是绝对正确的,但果亲王却绝对不是死在了雍正皇帝手里,不仅没有死,反而是雍正皇帝的亲信,死在了雍正后面,在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才因病去世。
雍正皇帝在即位以后,也是给了这位十七弟一些事情做做,果亲王在做事的时候,勤勤恳恳的,没有半分偏颇,也因此更受雍正皇帝宠幸,在雍正驾崩之前,还专门留下过遗诏,让弘历,也就是乾隆皇帝重用果亲王,厚待果亲王。
雍正皇帝排名第四,果亲王排名十七,两人的年纪也差了二十来岁,雍正皇帝为什么偏爱果亲王?首先不得不提的,自然是果亲王的站队问题,不管是哪个朝代,不管是怎样的统治,在合适的机会选择合适的队伍站队永远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果亲王在康熙年间,九子夺嫡的时候并没有参战,自知夺嫡无望的果亲王一开始就寄情山水,痴迷诗画,逍遥自在,说白了,也就是玩。
没办法,九子夺嫡的时候,果亲王才十几二十岁,想要参与夺嫡都没那个资格,年纪小,资历少。更惨的是,果亲王的母亲还是一个小小的宫女,也是因为生下了果亲王,才从一个小宫女转正成了一个地位最低的嫔,这样的背景让果亲王打一开始就谁都不靠。
雍正皇帝夺得皇位,多少显得有点出人意料,要知道,九子夺嫡的后期,最有希望坐上皇位的还是八阿哥,八阿哥手底下支持者很多,很多,这是八阿哥的制胜手段,但也仅此而已,康熙不喜欢这种做派,因此八阿哥的一切反而把自己推到了火坑里。
剩下的四阿哥与十四阿哥支持者就少了很多,在四阿哥,雍正皇帝登基以后,立马掀起了一阵狂风暴雨,多位兄弟都被雍正关了禁闭,贬为平民,多少要有人说雍正的闲话,于是乎,雍正就提拔了十七阿哥,也就是果亲王,来缓解一下严峻的局势。
刚开始如此,后来因为看到了果亲王个人的业务能力,就更是如此了,直到后来将果亲王提拔为了户部工部尚书,这都是果亲王用自己的兢兢业业换来的。
一直到乾隆登基以后,果亲王又被认命为了辅政大臣,自此,果亲王算是享受到了除十三阿哥以外,几兄弟中最大的殊荣了。
果亲王是雍正兄弟中少有的几个支持者之一,这也是不得不厚待的原因。
包子哥哥
果亲王后人对他的评价非常高:“实心为国,尽心竭力”,可见在众多兄弟当中品行是比较出众的。
爱新觉罗·允礼是雍正的异母弟弟,是康熙皇帝第十七之子。在爆发九子夺嫡之争,允礼那时年纪尚小,没有参与其中,所以允礼的结局算是不错的,最后得到乾隆宝宝关照,得以善终。
那么,允礼究竟是个怎样的人,雍正临终前要再三嘱咐弘昼照顾好他呢?
在九子夺嫡的这场大战中,四爷胤禛是大赢家,如愿以偿登上了至尊宝座。所以就开始对他的政敌进行整顿,残酷打击。尤其是之前参与夺嫡之争的兄弟们,更是不遗余力的打压。
但是对于没有参与夺嫡的兄弟也是关照有加,允礼不仅得以善终,而且在雍正朝不断受封,在乾隆朝也是关照有加。那允礼的为什么没有参与“九子夺嫡”中呢,这也是跟他性格和出身有很大关系。
允礼其人允礼是康熙第十七子,在九子夺嫡中之所以没有参与,一是允礼当时年龄较小,实力也有限。除了资历不足以外,也没有什么后台和背景。允礼生母是纯裕勤妃陈氏,出身卑微,康熙晚年时才给她晋封为嫔,所以允礼不具备资格,同时允礼在“九子夺嫡”中始终是保持中立的。
在雍正登基后,允礼是表示认可雍正这位刚上位的新君。因此也得到雍正的赏识和信任,雍正上位之后,允礼的人生就像开挂一样,受封不断,允礼得到了雍正的信任与支持,先后管理工部和户部。后来,雍正六年,雍正又封他为果郡王,奉命管理理藩院。
雍正时期,允礼得到雍正赏识和信任雍正朝廷处于内忧外患、暗流涌动状态。内患是夺嫡的权利斗争,政权在一定的程度上分化,导致政权不能正常运行。
雍正帝要一方面解决清王朝内忧外患的同时,还要防止来自八爷党和十四爷,这些政敌的暗算。自从雍正登基后,一直给雍正制造麻烦,密谋推翻雍正朝廷谋划,几乎没有消停过。
外患早在康熙在世之前,清朝为了常年支持青海和蒙古部族用兵,导致国库已是空虚,加上一些腐败官员让财政吃紧,清朝此时的财政,已经满足不了目前开销的状况了,更别说再支持蒙古部族的讨伐。
雍正不论是想解决内忧外患,还是防御来自八爷和其他兄弟的政敌巅峰,都必须积极稳住朝廷局势。特别是刚即位时要树立权威,让天下人信服,就需要靠自己的亲信创造政绩来,才让天下人信服他。
胤祥十三爷就是雍正的军事政绩的创造者,十三爷先被雍正帝委任管理户部,在经济运作上,因此十三爷胤祥掌控大清的财政大权,正好给雍正最大的支持。
后来,雍正派十三爷担任讨伐准噶尔蒙古事务负责人,胤祥十三爷给雍正的政绩和军事上创造了很多成绩。
雍正在位期间,胤祥十三爷一直就是雍正的铁杆亲信,但还有一个胤礼十七也算称上雍正左膀右臂。果亲王允礼因为工作卓有成效,兢兢业业,帮助雍正处理各种棘手事务,雍正对允礼相当满意,对果郡王为人评价也也非常高:质朴谨慎,品行卓然。
因此更是让雍正重任,同时,雍正刚上位时,皇位不算稳固,也需要有兄弟能够站出来分担朝政,以此来平息关于对自己“残酷打击兄弟”的负面舆论。
雍正所有兄弟中,除了怡亲王胤祥是雍正铁杆死党,还包括果亲王允礼和庄亲王允禄,还有一个最小的二十四阿哥諴亲王允秘,这几个兄弟都得到雍正的优待。
雍正是疑心很重的人,能得到雍正优待和信任的人,都是厉害的人物。雍正选择的忠于他的大臣,颇费了一番心思,要么是怡亲王胤祥既有能力又铁杆,要么就是像允礼这样的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做事,不具备对雍正皇位构成威胁条件。
雍正八年,积劳成疾的胤祥去世,这让雍正帝感到痛苦不已。当时西藏等地区也是叛军制造叛乱不断,清政府不可能完全依靠武力来解决,这样单方面很难解决本质问题,更达不到理想效果。
因此雍正把安抚苗疆、西藏等地的政策托付胤礼去办,胤礼把雍正帝交办的重要事情都完成的很出色,为保持雍正朝的边疆稳定,做出了贡献。
而且果亲王是一个身体素质不太好的人,雍正知道果亲王对自己没有威胁,雍正对其异常照顾。除了是念及兄弟感情与允礼的功劳,加上自身生病,身体又虚弱,更需要特殊的关照。
雍正嘱咐乾隆宝宝善待十七叔雍正为了弘历顺利继位,在选择顾命大臣,也是花了一番心思,所以雍正把允礼和允禄授命于顾命大臣,他们代表的是宗室的利益,让他们两个能帮助弘历连接宗室贵族的纽带,通过他们获得更多的宗室支持,这也是允礼的重要作用。
雍正十三年,处于病危状态的雍正帝告诉乾隆皇帝:要好好对待你的十七叔。
那么雍正为什么嘱咐乾隆要好好待十七叔允礼呢?一般认为原因有几点:
第一,胤祥十三爷是为了维护王事,积劳成疾英年早逝,雍正感到很痛心,而胤礼同样也是维护王事的人,且还健在,希望自己过世之后,胤礼不受任何政权替换的冲击,劝乾隆好好善待十七叔。
第二,雍正突然大悟,自身这一生争强好胜,为了达目的失去太多亲情,人之将死什么都看透了,感慨一切都是虚空,劝乾隆务必要顾及亲情,善待十七叔。
第三,以雍正的经验,他很清楚在朝堂一些倚重的大臣,都有举足轻重之作用,如果没有资历深厚的大臣来辅佐和帮衬,那很难坐稳位置。所以雍正认为胤礼最好的人选之一,能帮乾隆稳定朝政,而且又是亲信的叔叔,让乾隆和胤礼多亲近,有助于稳定朝廷局面,更是能帮助乾隆顺利权力的交接与过渡。
第四,为雍正觉得胤礼在政权上做出巨大贡献的,乾隆理应替他好好照顾好十七叔。
乾隆三年(1738年)胤礼去世,年仅42岁。想必这也是勤务王事导致的积劳成疾,跟十三爷一样造成的英年早逝。也有一种可能,就是雍正帝早早就发现十七弟胤礼余寿不多了,于是建议乾隆善待胤礼。
结语胤礼正如人们给他的评价一样:“实心为国,尽心竭力”,为雍正政权做出巨大贡献的胤礼,虽然到乾隆期,乾隆对他关照有加,又被任命为总理事务大臣,主刑部事务,还赐果亲王双俸禄。但果亲王本来身体不好,最终,跟十三怡亲王一样积劳成疾,造成英年早逝,有点惋惜。
—END—
(图片来源网络)
gorillaz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演绎中,皇四子胤禛有惊无险地接过康熙皇权后,并没有留在宫中为大行皇帝守灵而是立即返回潜邸,名为“躲避宫中晦暗不明的情形”,实则是想除掉掌握了自己太多阴暗材料的邬思道。就在雍正皇帝反复试探、邬思道拼命自保的关键时刻,张五哥进来汇报:
“启禀皇上,十七阿哥求见!”
张五哥口中的“十七阿哥”,就是电视剧甄嬛传中“果郡王”的历史原型——康熙帝皇十七子胤礼。
在康熙朝晚期的“九子夺嫡”事件中,皇四子胤禛不光有皇十三子胤祥的支持,还有皇十六子胤禄、皇十七子胤礼的暗中相助。虽然在《雍正王朝》的演绎中,胤礼未曾露面,甚至还不及有着数次露脸机会、台词机会的胤禄;但在真实的历史上,这位“十七阿哥”却备受雍正皇帝信任,一度手握重权,甚至在胤祥病逝后成为了雍正皇帝最为信任和倚重的皇室兄弟、胤祥的“接班人”。
那么,雍正朝时期的胤礼到底有多牛呢?
雍正元年四月,雍正皇帝下令晋封胤礼为“果郡王”,并命其管理“理藩院”。
“理藩院”,基本相当于现今的民族事务委员会,乃系朝廷管理蒙古、回族和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责任重大,对清朝皇权的稳固有着近乎决定性的巨大作用。胤礼之前的“理藩院”一把手,即为著名的权臣隆科多,由此足见雍正皇帝对胤礼的信任和倚重程度。
雍正二年八月,雍正皇帝下令“果郡王着照亲王给予俸银俸米”,也就是说,此时的胤礼已经开始享受“亲王”待遇。与此同时,雍正皇帝开始将部分八旗兵权逐渐交给胤礼掌握,行至雍正六年,胤礼同时兼任“正黄旗蒙古都统”、“镶红旗满洲都统”、“镶蓝旗汉军都统”、“和镶蓝旗蒙古都统”等四旗都统。
有清一朝,皇室宗亲兼任四旗都统者,唯胤礼一人而已!
雍正六年二月,胤礼晋封为“果亲王”;雍正八年八月,为大清王朝、为雍正皇权殚精竭虑、奉献一生的怡亲王胤祥病逝,胤礼便开始陆续接受胤祥生前的工作,从管理“户部三库”到“监管户部”,再到“监管宗人府”。此时的胤礼,已经被雍正皇帝当成了胤祥的“接班人”,成为了最为信任和倚重的皇室兄弟。
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皇帝驾崩于圆明园,临终任命胤礼和胤禄、鄂尔泰、张廷玉为“顾命大臣”,赞襄新皇乾隆处理国政。在雍正皇帝的传位遗诏中,有着这样一句专门针对胤礼的交代:
果亲王至性忠直,才识俱优,实国家有用之才。但平日气体清弱,不耐劳瘁,傥遇大事,诸王大臣当体之,勿使伤损其身。若因此而损贤王之精神,不能为国家办理政务,则甚为可惜。
除了怡亲王胤祥,能得雍正皇帝如此关爱,甚至在传位遗诏中给出专门“照顾指示”的皇室兄弟,恐怕也只有胤礼了。
只是,这里有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需要我们注意,那就是雍正皇帝为何在传位遗诏中专门要求后继之君和朝廷枢臣们“照顾”果亲王胤礼呢?
除了像对待胤祥一样的“兄长柔情”外,《雍正王朝》里的雍正皇帝有一句台词能解释这个问题:
为了给弘历留下一个安定的基业!
雍正皇帝留下的四位“顾命大臣”,由两位皇室宗亲——胤禄、胤礼和两位朝廷枢臣——鄂尔泰、张廷玉组成。其中,胤禄和胤礼能够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而鄂尔泰和张廷玉这一满一汉,亦能起到很好的制约、平衡作用。
只是,胤礼素来身体孱弱,一旦病逝必然引起朝野势力的重新布局,甚至是朝野震动,危及皇权。所以,才有了雍正皇帝的如此安排。
除了朝野局势的制衡作用外,雍正皇帝也真心希望胤礼能够成为乾隆皇帝的肱股之臣,甚至成为像怡亲王胤祥一样的“常务副皇帝”,为大清江山、乾隆皇权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好在,乾隆皇帝并没有在胤礼身上施行自己的一贯德行,并没有辜负雍正皇帝的交代:
乾隆元年,胤礼获赐“永享亲王双俸”、“御前免跪”。
乾隆二年,42岁的胤礼病逝,乾隆皇帝下令给予了至高丧葬待遇,除了派遣皇长子永璜“穿孝”外,还另赐“加祭一次”,赐谥号“毅”。而后,更是将自己的亲弟弟弘曕过继给胤礼为嗣,使得“庄亲王”一脉一直延续到清末。
参考文献: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清实录·世宗实录、清实录·高宗实录、《啸亭杂录》
悠悠游游
胤礼出生于康熙三十六(1697年),是康熙的第十七子。他出生后十几年,比他年长的许多哥哥便展开了残酷的夺嫡之争,年少的胤礼并没有参与其中,这也是雍正后来极为器重他的一个重要原因,彼时的胤礼就像一张白纸,没有受到夺嫡之争的冲击,而是无忧无虑的过着他的皇子生活。
胤礼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宫廷教育,他为人豁达宽容,纵情山水无欲无求,对皇权之争没有什么兴趣,所以并未被卷入夺嫡的政治斗争。胤礼九岁便随驾巡幸,跟随在父皇身边出巡塞外,由于康熙子嗣众多,且康熙晚年深陷诸子夺嫡的政治斗争,导致他直到康熙死了都没有受封,依然是个皇子。
胤礼品行端正、实心报国、操守清廉,雍正因此在诸多兄弟中最终选择了这个优秀的弟弟作为他的政治助手。雍正元年(1722年)25岁的胤礼被雍正封为果郡王署理礼藩院事,他也第一次摆脱没有爵位的尴尬,六年后又加封为果郡王。第二年主管工部事,次年总理户部三户,十一年管户部;十二年赴泰宁送达赖喇嘛回西藏,顺路问视各省驻防及绿营兵;十三年还京师,并携宝亲王弘历和庆亲王弘昼办理苗疆事务。可以说胤礼在很多岗位都历练过,能力突出事情都办的妥妥的,因此深受雍正的信任和器重。
雍正十三年(1732年)雍正病重,以果亲王胤礼与庄亲王允禄,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领侍卫内大臣丰盛额、讷亲,内大臣户部侍郎海望同受顾命,成为辅政大臣之一,此足可见雍正对胤礼之信任和器重,而当时胤礼的众多兄弟不是被雍正幽死就是被夺爵圈禁。胤礼是为数不多的在雍正朝得到重用的皇子。
雍正去世后胤礼继续得到了侄儿乾隆的重用和信任,乾隆元年胤礼身患脚疾行走不便,乾隆给予了十七叔在私氐办公的特殊待遇。乾隆三年(1738年)二月胤礼去世,乾隆悲痛万分,亲临果亲王府吊丧。胤礼死后无子,乾隆命以幼弟弘瞻过继给十七叔,承袭果亲王爵位。
闲庭
看过甄嬛传的朋友都记忆犹新,雍正皇帝是如何对付果亲王的。
其实,真实的历史却是雍正皇帝临终托儿子,一定要照顾好果亲王。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是三少,为你答疑。
说说雍正、弘历、果亲王的关系“千古一帝”,说的是康熙,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共61年。 康熙在位期间,取得了不错的历史功绩,自己在皇家也大势开支散叶,子女共有35个。不过,宗谱上记载的只有24个儿子。
老四,名叫胤禛,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老十七,名叫胤礼,就是后来的果亲王。
老四胤禛即位后,为了避讳,令他所有兄弟名中“胤”字辈的,改为了“允”字。所以,十七又叫允礼。
弘历,是历史上的乾隆皇帝,雍正皇帝的儿子。
低调的十七阿哥允礼低调,与他的出生有关。
允礼的母亲,姓陈,本来是一名宫女。有一次,康熙帝在皇宫里无意发现了有几份姿色的她,就临幸了允礼的母亲,因此怀上了允礼。
不过,康熙帝对允礼的母亲没有什么感情。就算允礼出世,她的地位依然没有变化。到了康熙57年,允礼的母亲才被升为勤嫔。
康熙帝对母亲没啥好感,对这个母亲生的儿子,自然也不会放在心上。尤其,康熙的儿子多的是。所以,直到康熙帝去世,允礼都没有被受封。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十七阿哥的允礼,完全掺和不到“九子夺嫡”事件中去。而且,当时的允礼还是个孩子,他的母亲也根本没有这份野心。
所以,允礼将精力主要放在学习上。
十七是个才华横溢的阿哥当年,“九子夺嫡”的编外之人允礼,因为年幼躲过了这场纷争。而且,允礼从小就体弱,无法真正地弯弓射箭,实现自己的价值。于是,他潜心学习,钻研诗词歌赋,在知识的海洋里修身养性。
聪敏好学的他,很喜欢诗文,喜欢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诗词里。春和堂集、静远斋集、奉使纪行诗集等等,都是允礼流传在世上的文笔。
十七阿哥,不仅才华横溢,而且秉性纯厚,品行卓然,对待感情上也是如此!
他一生只有两个妻子,一个是指腹为婚,另一个是允礼自己所喜欢的人 。过去的富豪之家,有个三妻四妾的很正常,独独这位王爷长情而专一!
这一特性使他在长大后,快速地融入到了四阿哥的阵营里,也得到了四阿哥的重用。包括后来的乾隆帝,都非常看重他!
雍正重用十七阿哥允礼允礼加入四哥的阵营后,雍正观察了很久。
他发现自己这位老弟直朴谨慎,做事尽心尽责,而且点到为止。也不贪恋权势,更不私下培植羽翼。说真的,雍正从心底很欣赏允礼,守本份、知进退。这样的人才,去哪找呢?
雍正元年,雍正皇帝封十七阿哥允礼为果郡王,管理藩院事。后来,又管理正黄旗和镶蓝旗的都统事务。接着又赐允礼白银一万两等等。
雍正6年,雍正称赞允礼忠心为国,封他为和硕果亲王!
雍正7年开始,允礼管理工部、户部、宗人府等事务等等。因为王爷允礼身体不是很健朗,雍正帝还特意下旨,责令允礼就在王府内办公,隔几天再进宫一次查看各部门的情况即可。
这种待遇,在当时不得不说是一种殊荣!
雍正12年,允礼奉旨到泰宁会见格桑嘉措,并在第二年的西藏地方宴会上,向格桑嘉措宣旨。
我们通过雍正皇帝对允礼的这些封赏,以及允礼担任的众多职务的背后,可以看出雍正皇帝对这位弟弟的信任和重视。
所以,雍正在临终前,一再嘱咐儿子弘历,要照顾好果亲王。
允礼和乾隆帝允礼为人平素淡薄,这是他顺遂人生的关键。
雍正死后,乾隆待允礼很尊敬,允礼主要负责刑部的管理。
在乾隆元年,乾隆帝为允礼的生母加徽号,并且赐允礼永远食亲王双俸。亲王双俸,那是的多么富有啊!
可惜的是 ,允礼的身体一直很弱。到了乾隆3年,42岁的允礼英年早逝。乾隆帝万分悲痛,亲临其丧。
由于允礼无子,乾隆将自己的亲弟弟,雍正的第六子弘曕过继到果亲王名下,继承果亲王的 一脉。
总之,果郡王本人,一直到去世,都位高权重,荣华富贵。
三 少 说 :
事实证明 ,雍正皇帝没有看错人,允礼值得他信任。
风痕
果亲王胤礼,可以说是除了怡亲王胤祥之外,雍正皇帝最为器重的兄弟之一。
《雍正王朝》中,康熙去世前已经向众位皇子宣布要传位于四阿哥,可是八爷党一众为了混淆视听,偏偏说是传位十四阿哥,这个时候就有一位年长的阿哥站了出来,不仅坚持说康熙是要传位四阿哥,并且与十阿哥大打出手,而这位阿哥就是十七阿哥胤礼。而在《雍正王朝》的原著小说《雍正皇帝》中,胤礼同十三爷一样,都是雍正的铁杆支持者,为了雍正登基不惜散尽家财做支持,并且在十三爷从从宗人府被放出来的时候,是同十三爷胤祥一起前往丰台大营夺去兵权,勤王护驾,为雍正的登基立下汗马功劳之人。
历史上的十七阿哥并没有参与康熙的“九子夺嫡”,一方面,是胤礼年龄较小,实力不足,另一方面,也是胤礼生母是纯裕勤妃陈氏,汉族人,出身卑微,也不具备资格,同时胤礼在“九子夺嫡”中也保持了中立。在雍正登基后,胤礼随即朝拜新君表示支持,因而也得到了雍正的信任与赏识,在雍正继位之后就被封为果郡王,奉命管理理藩院。
在雍正朝时期,胤礼得到了雍正的信任与支持,先后管理工部和户部,并在雍正六年(1729年)被晋封为果亲王。在雍正八年(1730年),怡亲王胤祥去世后,胤礼和雍正的另外一位弟弟,十六阿哥庄亲王胤禄成为雍正最为信任,也是最为倚仗和器重的兄弟。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去世前,胤礼被雍正委以顾命重任,成为雍正的“托孤之臣”。
乾隆皇帝登基后,胤礼总理事务,并且获得乾隆的不断封赏和极高礼仪待遇。乾隆三年(1738年)胤礼去世,乾隆将雍正皇帝第六子弘曕过继给胤礼,袭承果亲王爵位。
胤礼历经康雍乾三朝不断受封并且得以善终,在雍正的兄弟当中确实难得。
雍正临终前特意交代乾隆要好好照顾果亲王,除了因为胤礼在雍正朝时期的功劳,也与胤礼的身份和作用有着密切关系。果亲王胤礼在雍正在位期间,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辅佐雍正处理各种事务,因而得到了雍正的赏识和信任,同时,雍正也需要有兄弟能够站出来分担朝政,以此来平息关于自己“残害兄弟”的负面舆论,除了怡亲王胤祥,包括果亲王胤礼和庄亲王胤禄,以及康熙最小的儿子、二十四阿哥諴亲王胤秘,都得到雍正的优待。
而雍正特意交代乾隆好好照顾胤礼,除了是念及兄弟感情与胤礼的功劳,同时也是念在胤礼的身体状况并不好,需要特殊的关照,但是雍正更加知道的是,胤礼在乾隆继位初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来,是为了政局的稳定与皇权的顺利交接过度。
胤礼在雍正朝时期,特别是怡亲王胤祥去世后,成为雍正非常倚重的大臣,在朝堂之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他需要胤礼能够尽量帮助乾隆稳定朝政,顺利实现帝王权力的交接与过度。
二来,胤礼位列顾命大臣之列,是宗室成员的代表。
雍正为乾隆选择的顾命大臣,颇费了一番心思,而在他选择的这些“托孤之臣”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张廷玉代表了汉族士大夫阶层,是朝堂之上汉族官员的代表;鄂尔泰代表着是满洲官员。这两人不仅成为辅政大臣,并且雍正留下遗命要这二人配享太庙,为的就是让他们更够更好的辅佐乾隆。
而胤礼和胤禄成为顾命大臣,他们代表的是宗室王公的利益。雍正皇帝他们两个成为连接宗室贵族的纽带,通过他们是乾隆获得更多的宗室支持,这也是胤礼的重要作用。
三来,胤礼并没有子嗣。
胤礼一生并没有留下子嗣,这一点可以让雍正非常放心的将其委以重任而不用担心其对于皇权的威胁,同样,也正是因为胤礼没有子嗣,而胤礼也深受雍正的器重,所以乾隆为自己的叔叔尽孝,照顾自己的叔叔也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孝道之举。
蓝天的尽头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果亲王?这是那位?是不是甄嬛传里边那给雍正戴帽子的哪位?估计有一部分小伙伴瞅着这三个字一脑门的感叹号。
咋说呢?这果亲王搁历史上确实不显,介绍也就是简简单单那么几行字就过去了。
但能让大家伙记住的,估计也就是甄嬛传里那嬛嬛和果亲王之间的爱情。
那么历史是这样的吗?
你快拉倒吧!历史上的果亲王您就是给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这么干。
雍正那可不是一个好混弄的主,而且这位对自己的兄弟下手,没啥顾虑的,毕竟那老八老九老十这帮人,没有一个吃到好果子的。
所以电视剧里边的事,您就当瞅一乐呵,当不得真。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火把要问了:“也就是说题主这问题,不成立!毕竟雍正能对得起自己弟弟的也就是老十三胤祥!”
您这说得不对。
咋说呢?老十三对于雍正来说,这就是个特例,俩人好的可以蹲在一起吃土,都感觉乐呵,这兄弟俩的感情,那真不是盖的。
当年雍正登基,之后兄弟们要避忌讳,因为雍正叫胤禛,一帮子兄弟都要把这胤字改成允字。
就这事到了老十三的头上,雍正到是敞快:“咱哥俩谁跟谁呀!留着吧!”得,老十三名字没改,这算是雍正兄弟当中的头一份。
其实雍正对待自己个兄弟好的,不止老十三一个,这果亲王就是另外一个,当然这份亲情还是不及人家老十三的。
最典型的就是人家老十三那是铁帽子王,这顶帽子传下去就不代降级的,而果亲王这帽子是个软帽子,传一辈矮一级。
从这里咱就看出来这份感情还是有区别的。
那么这果亲王是个啥情况呢?果亲王在康熙三十五个儿子里边,排行十七,名叫胤礼。就这排行您也瞅出来,年龄小。
所以康熙年间九子夺嫡压根就没有他的份,一帮子哥哥们为了那顶皇帝帽子,拉帮结派扎成堆了,互相敌视,他也只能拉个小板凳,蹲在旁边安心做个吃瓜群众。
也就是说他的态度很明确:“哥哥们你们玩你们的,俺不掺和,你们尽兴就好!”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问了:“他在当中间就没有站队?”
咋说呢?还真没有,原因他有两个。
一个就是因为年龄小,没赶上被康熙提携的日子,也就是说历练不够,压根就不是康熙桌子上那盘菜,没资格参与到九子夺嫡的序列里边。
毕竟九子开始夺嫡了,他才十岁。
另一个呢?他这出生不好。皇宫里边,他是不仅讲究母以子贵,他还讲究子以母贵,就这俩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而果亲王的母亲是纯裕勤妃,陈氏,听这姓氏,大家伙就知道果亲王的母亲是汉八旗的人,当然她能够入宫,说明是上三旗的人。
就这身份搁到内务府,属于包衣奴才的身份。所以他的母亲开头是以宫女的身份进入皇宫里边的,因为有了果亲王,这才晋级了身份,成为康熙老婆堆里的一员。
所以这身份就抬不上面,而康熙就是个讲究身份出生的人,结果就是果亲王在康熙的面前没那么亲。
您如果不相信,可以翻翻果亲王的履历,他这辈子在他老爹康熙的手底下压根就没有得到啥像样的封赏,别的哥哥,什么贝勒啦,什么亲王啦这都有,可到他这里卡住了,啥都没有,就这情况一直持续到了康熙去世,都没有改变。
那么果亲王就知道他和这皇位那是八竿子打不着的距离。想也是白搭,九子夺嫡想要参与期间,您没点能为和依靠是不成的,而这能为和依靠就是来自于康熙的看重与否。您要真来个霸王硬上弓,真上,这就是找死的节奏。
看的明白,想的清楚,所以果亲王选择了很明治的做法——旁观。
得咧,既然果亲王没有参与到九子夺嫡当中去,雍正对这弟弟,也就没有下手,俩兄弟还保持着最起码的兄友弟恭。
后来的事咋说呢?老十七这人听俺分析完了之后,大家伙也能感觉的出来,这人不笨而且是个聪明人。
他虽然没有得到康熙的重视,但也没有自暴自弃,把功夫用到了学习上,才华横溢这四个字用到他的身上,还是蛮贴切的。
好了有了这些打底,咱接着说事。
而果亲王能够被雍正重视起来,这也是因为老十三的举荐。
雍正瞅着老十三的面子,咋也得用一下不是,所以开始的时候就给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凑活着看看吧!
啥官呢?就是管理蒙古,回族等等这些个民族的一个办事机构。大家伙一听这就是闲的没事的职务,雍正那个意思,也就是你不是想做点事吗?就这档子事,干也好,不干也罢,没多大关系。
毕竟这种机构,要么不出事,要出事,这就是天大的窟窿,皇帝就得亲自插手了。
咋说呢?这老十七也可以,去了之后,还真没把这官当个闲职来看,勤勤恳恳,认认真真的做事。
咱就说了,雍正这人不怕你这人笨,他怕你干事不认真,十七弟的表现,雍正很满意。
所以慢慢的这老十七就开了挂了,什么右翼前锋,什么前锋营等等,这官就开始加上去了,最后愣是做到了管理军事机构的职务,甚至掌管了工部和户部。
而这爵位那是一涨再涨的,直接涨到了亲王的位置上,这还不算,雍正给予老十七的奖赏,那动不动就上万两银子。
您要记住了雍正可不是个大气的主,扣扣索索的,要不他咋就能把康熙留下的八百万两的银子干成了六千万两呢?
所以从这些个表象上看,这弟弟确实有才能,而雍正也不吝啬,该给的这都给了。
所以雍正给老十七的评价也高
“幼从学沈德潜,豁达识体,不参与皇权之争。且又聪明持重……”咋说呢?雍正死了之后,他也担心这老十七受苦,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而他这儿子乾隆,雍正多多少少也知道。
所以为了老十七,雍正还专门写了遗诏,让乾隆照顾。
“果亲王至性忠直,才识俱优,实国家有用之材,但平日气体清弱,不耐劳瘁。傥遇大事,诸王大臣当体之,勿使伤损其身。若因此而损贤王之精神,不能为国家办理政务,则甚为可惜。”这就是雍正给乾隆最后的嘱托,所以从这里也能看出来,雍正还是很喜欢这个弟弟的。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charlence_ye
1735年,雍正驾崩,临死前留下遗诏,命皇四子弘历继位,也就是著名的乾隆皇帝,同时雍正在遗诏中也任命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四人为辅政大臣。在说到允礼时,雍正说他“至性忠直,才识俱优,实国家有用之才,”但因为同时身体不好,也特别嘱咐道,“诸王大臣当体之,勿使伤损其身。”凭着这道“保命符”,允礼在乾隆朝颇受优待。
允礼原名爱新觉罗﹒胤礼,后来雍正登基后,为避皇帝名字讳,改为允礼。允礼时康熙第十七子,生于康熙三十六年。当年九子夺嫡最激烈的时候,允礼满打满算也不过十五岁,年龄尚小。同时,允礼对皇位争夺也没什么兴趣,既没有站队八爷党,也没有站队四爷党,而是一直醉心于佛学和丹青之中,这使得康熙对这个儿子很不喜欢,所以备受冷落,连个爵位也没有混到。
但也正是因此,允礼在康熙晚年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始终置身事外,所以当雍正上台后对众兄弟残酷清算的时候,允礼反而毫发无伤,并逐渐受到重用,最后成为了雍正的左膀右臂,以致于雍正临死前将他列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那么为何雍正要可以交代乾隆和诸王大臣要照顾好允礼呢?
首先,当然是允礼出色的工作能力。康熙死的时候,允礼已经25岁了,他虽然没有争夺皇位,但并不代表他没有政治头脑。雍正登基之后,允礼很快就认清了形势,首先站出来对雍正行君臣之礼,承认了雍正的皇位。虽然雍正对这位小弟弟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但和雍正是过命交情的十三爷允祥保荐允礼,说他“居心端方,乃忠君亲上、深明大义之人。”雍正对其他兄弟狠毒,对十三爷的话却是言听计从,于是便开始重用允礼。
刚开始的时候,雍正交给允礼的只是一些修缮皇陵之类的小事,但允礼做的非常出色,雍正大为赞赏,不久便封允礼为果郡王,让允礼也捞到了王爵。同时,雍正让允礼接替了隆科多,负责管理理藩院事务。理藩院是专门管理蒙、臧、回等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肥差,但允礼对各蒙古王公及其他少数民族贵族送来的贿赂,一律拒之门外。而且事必亲躬,即使在生病期间也事无巨细的向雍正进行汇报,事情打理的井井有条。
雍正是最恨贪官的,当他看到允礼事情办的好,又不贪财,非常高兴,于是在雍正六年封允礼为和硕果亲王,并下旨称赞允礼“为人直朴谨慎,品行卓然,为朕之子弟及世世子孙之表范”,并特旨规定允礼的俸禄按照亲王标准执行。
后来,雍正整顿旗务,便让允礼接管了正黄旗蒙古都统和镶蓝旗汉军都统事务,允礼积极配合雍正,削弱了各旗主王爷的权力,收回了旗权,加强了皇权。直到这时候,允礼终于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得到了雍正的真正信任。所以,雍正临死前将辅佐新皇帝的重任交给了允礼,就是看中了他卓越的工作能力。
其次,是雍正和允礼之间的兄弟感情。雍正登基之后,很多兄弟都受到了他的严厉打击,其中八爷胤禩、九爷胤禟还被其折磨致死。但是,这并不代表雍正心中就没有兄弟之情,对那些不曾在争储斗争中攻击过他,对他现在的皇位又没有威胁的兄弟,雍正还是不错的。而对那些能真正帮助自己治理国家的兄弟,雍正也并不吝惜手中的爵位和权力。比如十三爷允祥,是在九子夺嫡中唯一支持雍正的,雍正对他就非常重用。
康熙虽然儿子众多,但死的死,囚禁的囚禁,真正能帮上雍正的兄弟没几个了。这个时候,雍正难免会更多的珍惜仅有的几个兄弟之情,善待他们。尤其是当十三爷允祥早逝之后,雍正痛失臂膀,必然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来帮他分担,允礼无疑是其中最好的选择之一。
除此之外,由于雍正对待几个兄弟手段十分残酷,无论朝野上下,还是皇家宗室,对雍正都有些不满,虽然不敢宣之于口,但心中总是多多少少有些意见,暗地里也出现了很多不利于雍正的议论。为了平息这种议论,雍正也需要拉拢剩下的几个兄弟,以显示皇家宗室之间的团结。
最后一条,应该是为了皇权的顺利交接。清朝自开国以来,从皇太极继位,到顺治继位,雍正继位,权力的交接过程都十分惊心动魄,期间阴差阳错,这才没有酿成大祸。雍正当然深深知道其中的厉害,所以他在死之前必须要为乾隆的继位做好安排。
为此,雍正甚至不惜对自己的儿子们下手。老三弘时很早就被他逼死了,老五弘昼则是因为“荒唐”,搞了一出“活出丧”的闹剧才得以保全。雍正之所以这么做,无非就是为乾隆扫清继位的障碍和风险。
雍正留下的四位辅政大臣也很有讲究,张廷玉和鄂尔泰都是朝中大臣,但前者代表了汉人,后者代表了满人。不过,考虑到君权与臣权的平衡,还需要有皇室的成员,也就是十六爷允禄和十七爷允礼。尤其是允礼的忠诚可靠,让雍正觉得非常放心,所以他才特意叮嘱,一定要善待允礼,就是希望允礼能够保着乾隆,坐稳江山。
以上,就是雍正临死前留下遗诏,叮嘱乾隆和诸王大臣一定要善待允礼的原因,其中既有感情因素,也有政治上的考量。当然了,政治目的是主因,兄弟之情是辅因。
乾隆继位之后,对自己这位十七叔并不怎么样。乾隆刚即位时,对允礼还是不错的,不仅让允礼总理事务,主刑部事务,而且还给允礼涨了工资,“永赐与亲王双俸”,也就是说允礼可以拿双倍工资。此外,乾隆还给了允礼一种超规格待遇,因为允礼有脚疾,行走不便,于是乾隆下诏说,以后允礼见到他可以不用跪拜,直接坐下来说话,而且也不用天天上朝,隔几天进宫一次汇报工作就可以了,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待遇了。
但是,允礼可能把乾隆的客气当真了,有一次乾隆正在跟大臣们开会,允礼进去后直接就坐下了,结果乾隆十分生气,当众训斥道,“虽为叔侄,亦是君臣,岂能如此毫无人臣之礼?”并为此事削去了允礼的“双倍工资”。
此事过后,乾隆不再重用允礼,允礼赋闲在家,无所事事,最终郁郁而终,中年42岁。允礼死后,乾隆十分悲痛,亲临其丧。后来,因为允礼无后,乾隆还把自己的六弟弘瞻过继给允礼,继承他的爵位。过了几天,乾隆还给允礼加祭了一次,谥曰“毅”,所以后人也多称允礼为果毅亲王。
我是林长风,专注历史问答,敬请关注!
melbleo
由于甄嬛传等影视剧的热播允礼和雍正后宫的关系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很多人可能也被影视剧误导,将影视剧误认为是历史。下面我们来大致看一下历史上真正的果亲王。
和硕果亲王爱新觉罗·胤礼,康熙皇帝十七子,因为雍正登基为了避讳改名为允礼,由于允礼的出身并不是很好,其母只是二等侍卫之女,虽然诞下皇子,但是直到康熙五十七年才获封“嫔”号,所以允礼平时一直谨小慎微。
康熙晚年众多皇子为了争夺皇位,展开了所谓的“九子夺嫡”,除了名义上的九位皇子之外其他成年皇子多少也被卷入夺嫡之争,比如“八爷党”的骨干成员就包括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四爷胤禛之所以最终能够登上皇位也离不开“四爷党”的帮助,除了我们熟知的十三爷胤祥,十六阿哥允禄和十七阿哥允礼也是四爷胤禛的同党。
胤禛登基后,大部分兄弟的结局都不太好,但是和胤禛关系较好的十三爷获封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十六阿哥过继给庄亲王博果铎,继承了庄亲王的爵位,十七阿哥允礼在康熙一朝都没有获得爵位,雍正即位后即受封郡王,雍正六年又进封和硕果亲王。
在平稳度过雍正一朝后,允礼和张廷玉、鄂尔泰等人成为顾命大臣,辅佐新君乾隆皇帝,乾隆登基后赐给果亲王允禄亲王双俸,还给庄亲王、果亲王上殿免拜的特权,乾隆三年果亲王允礼去世,乾隆遣皇长子永璜前往致哀。
允礼的一生没有波澜壮阔,平平淡淡勤勤恳恳,工作中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也没有较大的过失,至于甄嬛传中果亲王和甄嬛的爱情故事则纯属虚构,很可能是允礼曾长期在雍正私邸办事的经历引申出来的。
小峰
雍正其实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帝王,在他继位后凭借着自己的权力,将当初和自己争夺“嫡位”的各位阿哥一一铲除,就连他的胞弟都没能逃得过他的毒手,可是在这些阿哥中,雍正却对一位弟弟拥有着不错的好感,这个弟弟便是他的十七弟,也就是后来的果亲王。
根据历史的记载,果亲王和自己的这位哥哥关系是相当不错的,所以皇帝对他很是喜欢,以至于在后来自己病逝前夕,还告知下一任皇帝要好好的对待他。
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解开他们之间的不解之情。
源于这位弟弟的默默无闻和支持他的这位弟弟在众多兄弟中,排名为十七,可以说是比较小的了。十七第之所以会得到四哥的好感,这是因为他的默默无闻,以及沉默寡言所导致的,因为在那个时候的阿哥中,很多人都已经站好了队伍,你争来、我夺取,而这位弟弟的不表态和中立,则是在无意中得到了这位四哥的好感。
再加上他的身份是根本没有成为嫡长子的可能,则使得他们没有利益的冲突,使得他们的关系更近了一步。
据说,这位十七弟做事的风格过于认真和较真,所以因此得罪了很多的人。但是这种得罪都是一种鸡毛蒜皮的事情,如果和众多阿哥夺嫡的事情相比较,他的这件事简直就是轻于鸿毛,虽然他和雍正的感情不至于向电视剧中那样,为了哥哥和其他兄长大大出手,但最起码,他的哥哥对于这位弟弟拥有着不错的印象,而且在后期还或多或少的帮助过雍正继承大统。
善于做事的弟弟如果说,这位弟弟留给雍正的好印象是来自于“夺嫡之战”,那么他们之间的感情便是出于后来的共同战线。在他继位后,就马上给自己的这位弟弟封了一个爵位,然后又给了他一个可大可小的官职,这个官职是管理蒙古、回族等部事情的办事机构,就对于十七阿哥来说,这个官职其实不算是很高的,雍正最初的目的也不过是给弟弟一个闲职,让他有事可做,可这个十七弟即使在得到了这个闲职后,也还是勤勤恳恳的做事,即使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他都要做到最好。就这样,在十七弟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下,他看到了为弟弟的闪光点和优点。
后来在他的安排下,十七弟从最初的郡王爵位升为了亲王的爵位,后来紧接着还被哥哥委任了管理军事机构的职位,因为这位弟弟的做事越来越出色,再加上当时雍正急需自己人来牵制自己手下的大臣,所以在他当政了一段时间后,便安排这十七弟进入了六部做事,管理的是工部和户部。
要知道在古代的时候,六部等于是中央中最高的办事机构,掌握的权力是较大的,就工部和户部来说更是如此,我们从雍正给弟弟的职位就可以看出,这满满的都是对于弟弟的信任,对于弟弟做事能力的肯定。
害怕自己的儿子对十七弟下手俗话说,每一代的帝王都有着自己处理事情的风格,在登基后烧的三把火也可能是自己的臣子,也可能是自己的儿子,或是自己的叔父,所以当时快要驾崩的他,就是害怕自己的儿子会在自己死后,会因为其他事情对十七弟下手,因为当时雍正安排给这位十七阿哥的位置,是乾隆的辅政大臣,所以雍正担心的是,这位执拗的弟弟会和自己的儿子有矛盾,更害怕自己的儿子会因为要夺走权力对弟弟大打出手,所以他才会在驾崩前这么告诫儿子。
冰糖の梨籽
暗流涌动的雍正王朝
清朝康熙六十一年(西历1722年),康熙帝驾崩,临终前册立胤禛为皇位继承人——是为雍正帝。
雍正在位前后共计十三年,而这十三年里,雍正朝廷处于内忧外患、暗流涌动状态。
先说内忧。康熙晚年,关于清朝皇位继承人问题,导致了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前后有九个康熙帝的皇子,为了争夺皇位继承人,而卷入到权力争斗中,九子夺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清朝统治集团的分化,并且危害到了政权的正常运作。
再说外患。康熙帝晚年,清帝国常年对青海等蒙古部族用兵,导致国库空虚、财政吃紧,加之政权腐化等情况,清朝的财政,已经满足不了开销,更支持不起对蒙古部族的讨伐。
雍正帝登基以后,九子夺嫡仅仅是告一段落,诸如八阿哥、十四阿哥等康熙帝的皇子,密谋推翻雍正朝廷的活动,几乎没有停止过,而雍正帝要一方面解决清王朝内忧外患的同时,还要防止来自政敌的暗算。
雍正朝廷的左膀右臂雍正帝不论是想解决内忧外患,还是防御来自政敌的巅峰,都需要积极经营雍正朝廷。而作为皇帝,想要树立权威,让天下人信服,就需要拿出政绩,而皇帝的政绩,需要亲信的人帮自己去创造。
在雍正时期,雍正帝的朝政得以稳定,内忧外患等问题得以解决,主要依靠两个人:一个是胤祥(皇十三子),另一个,则是胤礼(皇十七子,后被册封为果亲王),此二人,堪称雍正帝的左膀右臂。
在雍正时代,胤祥先被雍正帝委任管理户部,掌控清朝财政大权,并在经济运作上,给雍正帝以支持,在雍正七年,还被雍正帝委任为讨伐准噶尔蒙古事务的负责人——这是胤祥在军事上,帮助雍正朝廷取得政绩。
雍正八年,积劳成疾的胤祥去世,这让雍正帝感到痛苦不已。
在九子夺嫡中,胤祥对雍正帝全力支持,而胤礼则置身事外。雍正帝继位后,胤礼选择支持雍正帝,为雍正帝效劳。
在雍正时代,雍正帝感念胤礼为人正直,于是委任胤礼负责理藩院的管理——在当时,西藏、苗疆等地区叛乱不断,清政府如果完全依靠武力镇压,是力不从心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因此雍正帝对苗疆、西藏等地主张采取安抚政策,胤礼完成了雍正帝交办的使命,为保持雍正朝的边疆稳定,做出了贡献。
雍正帝的遗嘱雍正十三年,处于病危状态的雍正帝告诉自己的继承人——后来的乾隆皇帝:要好好对待你的十七叔。
雍正帝为什么会在临终之前留下这样的遗言?一般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雍正帝觉大限将至,想起自身这一生的林林总总,感慨一切都是虚空,因此劝乾隆帝顾及亲情,善待胤礼;
第二:胤祥勤于王事,积劳成疾在雍正八年英年早逝,这让雍正帝较为惋惜,想起同样为维护雍正朝廷而付出且还健在的胤礼,雍正帝希望能让自己过世以后,胤礼不受政权更替的冲击,于是劝说乾隆好好对待胤礼;
第三:乾隆朝确立初期,需要一部分资历深厚且信得着的大臣辅佐,胤礼是最好的人选之一,让乾隆和胤礼多亲近,有助于稳定乾隆初期的朝政局面。
第四:为雍正政权做出巨大贡献的胤礼,在雍正过世的三年后(乾隆三年)去世。想必,也是因为辅佐雍正、乾隆父子导致的积劳成疾,而造成的英年早逝。而雍正帝很可能也发现胤礼余寿不多,于是建议乾隆善待胤礼。
-忽然之间-2011
雍正使用计谋将甄嬛和果郡王安置在一个屋子中,桌子上摆着一桌菜肴和一个特制酒壶,里面有一部分是让人忘却爱恨情仇的毒酒。二人都为了保护对方的性命对毒酒进行了“偷天换日”,结局是果郡王中毒而死。他用生命保甄嬛安全,这份不参杂质的爱情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流泪,这只是电视里的镜头。
在这里小姐姐告诉大家,在历史上雍正并没有毒死果郡王,果郡王允礼历经三朝 ,他比雍正还多活3年,雍正还在临死前交代弘历好好照顾允礼,使他到死享受荣华。
(果郡王剧照)
下面是雍正给弘历(乾隆)的遗诏:
“果亲王至性忠直,才识俱优,实国家有用之材,但平日气体清弱,不耐劳瘁。傥遇大事,诸王大臣当体之,勿使伤损其身。若因此而损贤王之精神,不能为国家办理政务,则甚为可惜。”从这份遗诏中可看出雍正对允礼的照顾和疼爱,临死不放心允礼的身体,安排弘历及众大臣体谅照顾他。
雍正为何对允礼如此照顾呢?在历史上,果郡王允礼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出生在紫禁城,是康熙帝的第十七子,也是他最小的儿子,雍正帝的异母弟。允礼虽然是康熙帝的老儿子,但康熙并不是特别喜欢他,据载,胤礼从康熙四十四年,九岁才开始随驾巡幸,一直到康熙驾崩,都没有受任何封位。
(历史上真实的果郡王画像)
一、允礼身份卑微对雍正构不成威胁
允礼的出身注定他得不到康熙的特宠,在所有人眼里他没有资本参与夺位,也因此保全了自己。他的生母陈氏出身卑微,汉族人,一个不起眼的宫女,康熙帝不宠爱她;他的外公陈希阂是个二等侍卫。在封建帝王家庭,母族的身份地位直接关系到孩子在父亲心中的地位,因母亲的卑微使允礼自然得不到康熙优待,他在众皇子中是个不起眼的皇子。在康熙生前,他几乎无事可做,什么没封上。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才干些主管宫内喇嘛念经与办造佛像的闲杂活。允礼并没有因为得不到大家的重视而自暴自弃,反而在学习上很用功,历史上的他也是才华横溢、聪明持重、温文尔雅。他闲暇时间就去游学,观赏山水,练习书法,攻读诗词。
(历史上的果郡王画像)
雍正最看重他的一点就是:他没有参与皇权争斗。雍正评价允礼:
“幼从学沈德潜,豁达识体,不参与皇权之争。且又聪明持重……”二、体弱多病,没有夺权的实力,雍正对他很放心
允礼从小多病,清圣祖实录、清世宗实录等史料都有记载,面对一个病怏怏的,没有什么权利地位的小皇子,谁愿意搭理他?另外他在性格上也是与世无争,所以没有大臣走进他的圈子为他绸缪皇权。他在年龄上比雍正小19岁。皇子们夺权时他才10岁左右,是个不起眼的小不点。
三、因他的才华、人品和能力雍正皇帝欣赏他
(雍正皇帝)
康熙1722年去世后,雍正胜出继承了皇位,允礼便有了他的开挂人生:雍正元年(1723年)四月初三封郡王,十六日正式封为多罗果郡王,五月二十七日,雍正命“以果郡王署右翼前锋统领”,隶属前锋营……雍正对他的封赏不断,动不动就封官进爵,赏银万两,使允礼在康熙年间没有得到的封赏在雍正这里全部加倍得到,所以允礼对这个年长他19岁如同“父亲”一样的哥哥非常的忠心,他在工作岗位上也是尽心尽力,忠于职守,帮助雍正永固江山。
雍正评价皇十七子胤礼:
“果郡王为人直朴谨慎,品行卓然。……王微有弱疾,虽偶尔在家调养,而一切交办事件仍然尽心料理。”“实心为国”“尽心竭力”“操守亦甚清廉。”由于他体弱,雍正帝命其在自己家工作,隔几天来宫中报道一次就行。允礼的小日子过的很舒服,这在当时是一种不同寻常的优待和殊荣。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所以雍正临终前交代弘历要好好照顾他的十七叔。可惜,允礼在四十二岁时就因病逝世了。他死后,葬于易州上岳各庄。
huabanyu32
康熙去世后,在非正常状态下,雍正继承皇位。由于继位有程序上的“瑕疵”,雍正的合法性饱受质疑。某种程度上而言,雍正皇位的稳固性,远超康熙在位的任何时期。
雍正的对手是诸位皇子,虽说都是亲兄弟,但兄弟之情不会就此淡化权力争斗的残酷性。封建皇权争斗的残酷性在于,它会将政治生涯之外的一切所纠缠进来,逼迫参与者采取任何非正常手段,甚至以消灭对方生命来达到目标,因此才会泯灭所有情感,包括父子兄弟之情。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朱棣的靖难之役,都是这种残酷斗争的写照。夺嫡失败的其他皇子,对雍正或多或少都有不满。其中,敌意最为明显的莫过于胤禩、胤禟以及胤禵。直到雍正四年,雍正才将这股力量彻底清除。在打击兄弟的同时,雍正也拉拢一批,这当中就包括怡亲王胤祥与果亲王胤礼。
胤祥在康熙朝被雪藏,但与雍正关系好。雍正继位,胤祥就成了大清的二号人物。相比胤祥的青云直上,胤礼就没那么幸运。胤礼是康熙的十七子,母亲为纯裕勤妃陈氏。在康熙的后宫之中,由于陈氏出生低微,仅是二等侍卫之女,因此后宫地位也很低。康熙三十三年,陈氏入宫时为宫女,直到康熙五十七年才被册封为勤嫔,这待遇甚至连胤禩的母亲卫氏也不如。
可能正是由于背景不如人,胤礼在康熙朝比较安分守己,既没混到爵位,也没参与皇权斗争。他从小接受严格的满汉教育,师从御用文人沈德潜。长大后,胤礼对藏传佛教产生浓厚的兴趣,曾专心研究佛学经典,还选编刻印了古文约选。
即使没有显山露水参与皇权斗争,但到了雍正朝,胤礼同样受到排挤,只是没有八爷那么悲惨。雍正不知是心虚还是本来就多疑,将胤礼看作八爷一党,并惩罚其到遵化守灵。好在胤祥深明大义,他向雍正说情,解了胤礼的危难。雍正元年,雍正认可了胤礼的才能,册封他为果郡王,并负责理藩院的事务。后来,雍正整顿旗务,准备收回旗权,便让胤礼接管了正黄旗蒙古都统和镶蓝旗汉军都统事务。胤礼配合着雍正,削弱了各旗主王爷的权力,加强了皇权。雍正见他办事用心,给他安排的差事也越来越重要,甚至让他代皇帝行祭祀礼。
雍正六年,雍正加封胤礼为和硕果亲王,并让他一人身兼多职。尤其是胤祥去世后,胤礼更加倍受恩宠,这主要是因为:一、胤祥去世,让雍正痛失臂膀,身边肯定需要人来填补。这个人既要有才能,还要得到信任,胤礼再合适不过。
二、雍正的兄弟政敌已经纷纷凋零,可以说朝廷上下已经没有对手。这时的他,也需要拉拢几位兄弟,显示出皇室内部的团结。
雍正在传位给乾隆时,还没忘关照胤礼,在遗诏上注明,让其位列四大托孤重臣之一。首先,这种殊荣,代表着雍正对胤礼生前的认可,既包括兄弟之情,也包含能力、忠诚度。考虑到弘历年轻,缺乏政治经验,雍正很有必要物色几个信得过的助手,胤礼也就顺理成章成了辅政大臣。
其次,为权力平稳交接而布局。清朝从开国到雍正朝,权利交接从来都惊心动魄,雍正对此深有体会。他虽用秘密建储制度,确立了弘历为接班人,但还未经过实践的检验。为了万无一失,雍正要做进一步的安排。四位辅政的大臣的选择,就是立储的补充。张廷玉代表汉人,鄂尔泰代表满人,然后皇室占两个名额,有他们撑场子,局面不会失控。当然,必须要是雍正觉得的忠诚可靠之人。
乾隆顺利地继承皇位,对胤礼也礼遇有加,又是亲王双俸、实际权力,又是御前免跪。乾隆三年,果亲王胤礼与世长辞。秋媚说:胤礼是康熙的皇子中,出生比较低,但结局比较好的一位。他在康熙朝被冷落,却躲过了雍正的清洗,还能身居高位;到了乾隆朝,虽英年早逝,却躲过了乾隆的鸟尽弓藏之举。
懒猫儿
爱新觉罗·胤礼(后改允礼),康熙第十七子,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卒于乾隆三年(1738)。雍正帝临终时,命允礼辅政,并交代弘历要照顾好果亲王。鉴于雍正对于自己兄弟的狠辣,自己的亲弟弟(允禵)还在圈进呢,为何对允礼厚爱有加?一个能让刻薄寡恩的雍正放心使用的亲王,何德何能?无非两点:
一、低调
康熙后期“九子夺嫡”时候,允礼其实已经逐渐成年,但他并没有参加这场腥风血雨的政治斗争,其母纯裕勤妃陈氏,汉军旗,康熙三十三年入宫,为宫女。康熙五十七年册勤嫔,而允礼在康熙有生之年并没有任何封号,可见其并不受宠。这也是他低调的原因。康熙年间,允礼远离政治斗争,将自己的心思放在佛经研究和诗文书画上。其他的争位皇子对他比较漠视。
二、务实
雍正继位后,为了显示自己的胸怀,加封了各个兄弟的爵位,允礼也在其中,最开始先是让允礼去修景陵(康熙的陵墓),雍正元年被封为果郡王,管理藩院事。理藩院类似于现在的外交部,管理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应该说是很器重他,当然也是试试他的成色。雍正三年,果郡王允礼因为尽忠报国,为官清廉而被雍正颁旨嘉奖。诏书内容为——“郡王实心为国,操守清廉,宜给亲王俸,护卫亦如之,班在顺承郡王上”。雍正六年,雍正帝下诏正式晋封果郡王允礼为亲王,允礼一路攀升,恰恰证明了自己务实且有能力的风范。
在整个雍正朝,允礼一直就是踏实肯干的角色,深得皇帝信任。
乾隆帝即位后,允礼的待遇再上一层楼——不仅让他总理朝廷事务,而且拿亲王级别的双份工资、宴会期间也不用跪拜自己(赐亲王双俸,免宴见叩拜)
乾隆三年二月初二,果亲王允礼因病去世,时年四十二岁。当日,乾隆帝亲自前往祭奠、怀念。因为没有子嗣的缘故,应庄亲王允禄等热人的请求,乾隆帝同意以雍正帝第六子弘曕为果亲王的子嗣,过继到果亲王的名下(这点倒是和甄嬛传一样)。
PS 有种说法允礼在夺位的时候支持了雍正,个人觉得可能性小,当时允礼没有任何爵位和职务,年纪尚轻,力量微不足道。而且后来允礼的亲王没有获得世袭罔替的资格(胤祥可是铁帽子哦)。
Somous
果郡王不是与甄嬛乱搞男女关系,被雍正察觉后,赐了一杯毒酒毒死了吗?怎么又复活了?难道喝了假冒伪劣产品了!
千万不要被电视剧误导了,真实的果郡王既没有与甄嬛勾勾搭搭,也没有与甄嬛有过肌肤之亲,也没帮雍正生大胖小子,更没被逼喝毒酒。他活的好好的!
后宫戒备森严,里面只有皇帝一个男人,连卫兵也只能守在宫外,不得擅入,否则杀无赦!果郡王根本不可能私会甄嬛,他们连见一面都难比登天,更别提给雍正戴绿帽了!
果郡王是康熙第十七子允礼,他比雍正小了整整十九岁,小了将近一代人;他比甄嬛娘娘小五岁,也不会喜欢大姐姐类型的吧。
允礼出身低微,他的母亲是一名普通宫女,属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类型的!康熙像是不知道有这个儿子似的,直到驾崩也没封他个官当当。
而且果郡王性格敦厚,与世无争,不喜权术之变,所以没有搅入九子夺嫡之争。他不偏不倚,闲云野鹤,始终远离政治漩涡。
雍正继位后,政权不稳,人心不服,皇宫内外盛传他矫诏篡位,残害手足兄弟。雍正急于消弭谣言,控制舆论。
于是,雍正将几位年轻兄弟全都封了王,并委以重任,这样允礼成了果郡王。
果郡王不负所托,干工作任劳任怨,十分卖力,虽然身体不好,但轻伤不下火线。这种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深得雍正赞许,称赞其为当代劳模。
果郡王命中无子,妃子生下一儿一女先后夭折,雍正怜其无后,就把六阿哥弘瞻过继给了果郡王。
可见,雍正是真心待这个兄弟的!
雍正临死前,遗命果郡王为辅政亲王,还要乾隆好好待他。乾隆三年,果郡王允礼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llx20051339
果亲王胤礼当年曾力挺雍正继位,因此他就成为了除老十三胤祥之外,最受雍正器重和信任的兄弟,而雍正临终前交代儿子弘历要照顾好果亲王,则是害怕他步了老十三的后尘。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么一个情节,在康熙皇帝驾崩时,交代将皇位传给皇四子胤禛,但由于康熙当时气若游丝,因此以皇九子胤禟和皇十子胤莪为首的几人,便借此机会,声称康熙要传位的是皇十四子,而不是皇四子。
关键时刻,有两名皇子站了出来,大声反驳皇九子等人,十分坚定的说康熙交代的是传位于皇四子,双方因此产生了激烈的冲突,皇十子胤莪还与其中一位反驳他的皇子当场扭打了起来。
而这名与皇十子胤莪打作一团的皇子,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康熙皇帝的第十七个儿子,皇十七子胤礼。
当然,在真正的历史上,皇十七子胤礼究竟有没有和皇十子胤莪打过架我们不得而知,但他确实曾坚定地支持雍正继位,因此,雍正才会在登基后,对这个弟弟极为信任和重用。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雍正在位期间,对老十七胤礼的感情,仅次于对老十三胤祥,而在胤祥因操劳过度,以至于英年早逝后,雍正更是唯恐老十七步了胤祥的后尘,因此,才会在临终前交代弘历务必要照顾好老十七。
胤礼对于雍正,在很多时候,更像是雍正的一个情感寄托。
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康熙皇帝的第十七个儿子胤礼出生,他的生母是一名汉人,为二等侍卫陈希阂之女。
在胤礼刚出生的时候,太子还是胤礽,比胤礼年长的其他皇子,得益于康熙皇帝在教育上的重视,皇子们不仅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并且具备了一定处理政务的能力,因此,当时大多数成年的皇子都已经担任起部分职务,并各司其职,共同为大清朝昌盛做着自己的努力。
但在胤礼长到十一岁的时候,也就是康熙四十七年,随着太子胤礽的第一次被废,众皇子为了争夺嫡位,暗中的角力便开始了。
随着情势的变化,争夺嫡位的皇子们逐渐分成了几大阵营,比如以皇四子胤禛为首的“四爷党”,以皇八子胤禩为首的“八爷党”等,几方人马你争我抢,造成了康熙晚年时期著名的政治事件“九子夺嫡”。
但在众多参与夺嫡的皇子之中,却并没有皇十七子胤礼的身影。
之所以没有胤礼的参与,有两方面原因,一来,当时的胤礼年纪尚且很小,前文也讲过,在太子胤礽被废那年,胤礼方才十一岁,虽说古人成熟的早,但胤礼这个年纪,还不没有太大的资格参与夺嫡。
当然,年纪只是一个很小的因素,第二个原因,才是比较重要的。
前文讲过,胤礼的生母是二等侍卫陈希阂之女陈氏,也就是说,这个陈希阂是胤礼的亲外公,但史料中关于他的记载极少,并且,从他的二等侍卫这个职位来看,就知道他并不是什么位高权重的人。
更何况,陈希阂还是一个汉人,虽说在康熙年间满汉通婚已经不算一个稀罕事,但作为康熙皇帝来讲,娶这么一个汉人之女,更多的是一种政治手段。
并且,康熙皇帝对于这个汉人妃子,也并不是那么重视,胤礼的生母陈氏是在康熙三十三年入的宫,在康熙三十六年生下了胤礼,但直到康熙五十七年时,才被康熙帝晋封为勤嫔。
也就是说,在胤礼22岁之前,他的母亲陈氏,都只不过是一个没有什么封号的妃子,而胤礼自己同样也是如此,直到康熙去世,胤礼也没有被封什么爵位,更别提什么职务了。
不被父亲重视,背后也没有什么庞大的家族势力支持,只能在紫禁城的高墙里,过着外人羡慕无比,自己则十分苦闷的生活,这就是皇十七子胤礼。
而他唯一能拿出手的,就是他是康熙皇帝的儿子。
所以,明白自己处境,并且颇有自知之明的胤礼,在看到太子胤礽被废之后,并没有什么行动,也没有加入任何一个阵营,因为胤礼知道,那些“游戏",远不是自己这个无人关注的皇子能玩得起的,一不小心,自己就可能万劫不复。
当然,如果以事后人的角度来看,当时的胤礼也并非没有一争之力,虽说他的生母陈氏地位不高,但他的嫡福晋,也就是他的正妻,可是一个很有身份的人。
胤礼的嫡福晋,是清朝的开国功臣遏必隆的孙女,而胤礼的岳父,正是遏必隆的第七子阿灵阿。
遏必隆的子女在康熙朝的地位都不低,阿灵阿袭封一等公,还担任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除了阿灵阿之外,遏必隆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康熙,次女为孝昭仁皇后,三女则为温僖贵妃。
也就是说,如果皇十七子胤礼真的要论亲戚的话,凭着他娶了阿灵阿的女儿这层关系,还是有很大的资源可以利用的,像康熙的第十子胤莪,就是因为他的生母是温僖贵妃,因此才会底气十足,成为了皇八子胤禩极力拉拢的对象。
但这一切似乎与胤礼并没有太大关系,哪怕是康熙皇帝还在世的时候,胤礼都一向以低调内敛示人,更多的时候,他都在学习文学诗作,很少参与到政治里面。
在这种情况下,胤礼的文学造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性情也变得更加豁达温和,但同样的,与世无争的胤礼也愈加不被康熙皇帝重视,这也就是为什么他直到康熙去世,都没能被封一个爵位的主要原因。
但有道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胤礼的人生中,也曾经经历过政治风波。
不过,这个风波并不是因他而起,而是因为他的岳父大人,也就是康熙朝的宠臣,雍正朝的罪人果毅公阿灵阿。
根据史料记载,在康熙晚年时期,因为太子胤礽的二次被废,让其他皇子均看到了机会,因此就形成了前文所述的几大党派,这其中的”八爷党“,曾经在一段时间里,风头极盛。
八爷党的首脑为皇八子胤禩,原本他因为生母的地位低,并没有太大的竞争机会,但在”九子夺嫡“的发展中,胤禩凭借个人的能力,以及常年积攒下来的口碑,在后期成为了最大的一个热门。
尤其是在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之后,当时因为皇长子胤褆因不被康熙帝所喜,自感争储无望的他,转头开始支持皇八子胤禩,同时,朝中的诸多大臣也在朝会上公开表示支持皇八子为储君,而在这些大臣之中,跳的最欢的就是阿灵阿。
而众所周知,”九子夺嫡“的最终结果,是皇四子胤禛胜出,成为了雍正帝,在雍正继位后,随即就展开了对曾经的政敌清算的行动,除了那几个曾与他为敌的皇子之外,曾经支持皇八子的大臣们,同样也被雍正算了总账。
但当时的阿灵阿,早已在康熙康熙五十五年时病逝,他去死后,康熙帝还十分感伤,并对其进行了厚葬,但即便是他死了,还是没能逃过雍正的清算。
雍正二年,雍正帝在朝会上对阿灵阿大加痛斥,指责其为”居心奸险,结党营私",之后,愤怒的雍正帝,下令将阿灵阿的墓碑上,原本康熙帝赐的谥号,改为“不臣不弟暴悍贪庸阿灵阿之墓”,最后,又将阿灵阿的儿子阿尔松阿的官职全部免除,发配到奉天看守陵墓去。
“本朝大臣中,居心奸险,结党营私,惟阿灵阿、揆叙为甚....蛊惑诸王是以日夜谋为造作无稽之谈相传闻,致皇考愤懑,莫可究诘,此朕与阿灵阿揆叙不共戴天之恨也。”---雍正皇帝
而在两年后,仍不解恨的雍正帝,又将阿灵阿的儿子阿尔松阿找了回来,先是抄家,后又将其斩首示众,最后又将阿尔松阿的妻子发配到宁古塔,直到乾隆年间才被放了回来。
按理说,作为阿灵阿的女婿,胤礼多多少少都会因为他的岳父而受到冲击,但实际上,从雍正清算阿灵阿开始,到最后将其子抄家问斩,作为女婿的胤礼,一点事儿都没有。
不仅他没事,包括他的妻子,也就是阿灵阿的亲闺女,同样也没事,并且,在处置阿灵阿的时候,雍正帝还专门找到胤礼夫妻俩,十分明确的告诉这对夫妻,不会因为阿灵阿而牵涉到他们。
因此,胤礼就这样安然地度过了雍正初年的风波,这和他曾经的低调内敛,并且在情感上支持雍正有很大关系,毕竟雍正这个人,向来都是眼睛里容不得沙子,如果这胤礼在当初但凡做出过一点与他岳父阿灵阿“同流合污”的事,那么等待他的,就会是和皇八子等人一样的结果。
最大的可能就是被圈禁至死,并且还会被雍正冠上一个类似于“阿其那”、“塞斯黑”这样带有侮辱性的称号。
但胤礼不仅没有受到冲击,反而在雍正登基后,开启了人生的第二春。
雍正元年,刚刚继位的雍正帝,就封他十七弟胤礼为果郡王,这在当时,可是一个相当非同寻常的待遇。
根据清朝皇子的封爵制度,皇帝的儿子们在成年后,皇帝会根据他们的表现进行封爵,表现优异的,则可以封为亲王,像雍正在当皇帝之前,就是雍亲王。
次一点的,就是郡王,再往下就是贝勒、贝子等,像听起来十分唬人的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则是在爵位中,最低等的存在。
从上述的等级制度就可以看出,郡王的地位是仅次于亲王的,因此,就说明了不是每一个皇子都会成为郡王的,在清朝的不少皇子里,可能熬了一辈子,也就是贝勒、贝子的份,这还是皇帝赏识的结果,如果不赏识,那就只能是一个不入流的奉恩将军了。
而前文也提到,胤礼在康熙去世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光头阿哥,没有任何爵位在身,但雍正一登基,随即就将其提拔为郡王,足以说明,胤礼在雍正的心里,地位还是很高的。
而雍正之所以封他,雍正本人给出的理由是胤礼“实心报国,操守清廉”,但明眼人都知道,还是因为胤礼在“九子夺嫡”时的表现让雍正十分满意,这才让他当了郡王。
当然,登基之初的雍正,此时最信任的还不是胤礼,而是他最“爱”的十三弟胤祥。
胤祥可以说是雍正的铁杆儿粉丝,不管是在是史料中,还是在相关的影视剧中,他都是雍正帝最坚定的支持者,可以说,“九子夺嫡”中间发生的风波,胤祥帮雍正扛下了不少。
因此,在雍正继位后,受到封赏最大的,就是老十三胤祥,先是被封为和硕怡亲王,之后又出任议政大臣,帮助雍正处理继位之初复杂的政治局面。
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那个时候的胤祥,那就是当时的他,就是大清朝的“常务副皇帝”。
但正因为几乎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胤祥的身上,让他整日处在繁多的公务之中,最终导致他因为操劳过度,身患重病,在雍正八年五月去世,年仅44岁。
胤祥的去世,对雍正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毕竟当年与他贴心的兄弟也只有胤祥一人而已,虽说子啊胤祥死后,雍正下诏令其配享太庙,但终归是不能改变胤祥已经离去的事实。
因此在,在这个时候,尤其是在清算了曾经与自己为敌的兄弟们之后,雍正十分需要一个情感上的寄托,也需要一个能让世人看到自己并不是一个“逼死兄弟”的君主。
而老十七胤礼,就成了一个十分合适的人。
先说在情感方面,胤礼虽不是雍正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但他在“九子夺嫡”期间的表现,在雍正看来是可圈可点,虽说史料中并未明确记载胤礼究竟有没有公开支持过雍正,但根据胤礼能在雍正继位之初,就被封为郡王这个事情来看,他当年肯定不仅仅是简单的各不相帮、独善其身。
所以,在情感方面,胤礼至少让雍正满意不反感,更不会厌恶。
另外就是个人能力方面,在胤礼被封为郡王后,雍正便委任他为负责外交事务的理藩院长官,这个任命,实际上是雍正锻炼胤礼的一块试金石,他要看看自己这个弟弟到底有没有能力。
而在任职期间,胤礼称得上是兢兢业业,将各项外交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得到了雍正帝的大加赞赏,并因功,在雍正六年晋升为果毅亲王。
也就是说,胤礼在能力上还是很有一定水平的,可能他比老十三胤祥会稍微差点,但也算是雍正一个很不错的助手。
情感上满意不反感,能力上也很优秀,再加上当年帮助过自己登基,因此,雍正就逐渐的对自己这个弟弟愈发重视起来。
而在胤祥去世后,不管是从情感上还是在当时的局势上,雍正帝需要一个心腹,以应对当时的复杂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雍正帝也只能选择他信任的老十七胤礼了。
因此,在此之后,胤礼的地位一升再升,同时也身兼多职,工部、户部、外交以及代替雍正帝视察等,都是那几年胤礼干的事情。
不过,雍正帝对胤礼还是留了个心眼,当然不是防着他的心眼,而是担心胤礼因为劳累,导致身体不适,再度步了老十三胤祥的后尘,说白了,雍正也是害怕胤礼英年早逝。
因此,在雍正执政晚期,雍正帝已经有意减轻胤礼的工作负担,让他能得到休息,从而保重身体,毕竟这失去最信任的兄弟之痛,他已经经历过一次,不想再经历了。
而到了雍正十三年,“工作狂”雍正帝再也坚持不住,在当年五月驾崩,在他临终前,将胤礼以及张廷玉、鄂尔泰和庄亲王允禄召至榻前,告诉几人日后要好好辅佐新君,这也就是这四人“顾命大臣”的由来。
“戊子,世宗疾大渐,召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领侍卫内大臣丰盛额、讷亲,内大臣户部侍郎海望入受顾命。”---《清史稿》
公元1735年九月,按照雍正皇帝留下来的遗诏,宝亲王弘历登基,是为乾隆帝,而在雍正帝的遗诏中,除了将弘历指定为继承人外,还特意提及,要弘历在日后照顾好果亲王胤礼。
之所以雍正会特意对此事进行交代,实际上还是深知胤礼的身体弱,担心将来他熬不住,步了胤祥的后尘,从这一点上来看,雍正对这个小兄弟,真的是相当不错。
那么,乾隆登基后,是不是按照他老爹交代的那样,把他十七叔照顾的很好呢?
在最开始的时候,乾隆确实对自己的十七叔尊重有加,但在他逐渐稳定了统治之后,就变得不是那么回事了。
乾隆刚登基时,对雍正留给他的顾命大臣,可以说是相当的尊重,尤其是对于胤礼,不仅委任胤礼总理宗人府事务,还让他打理刑部,同时又下诏“永赐与果亲王双俸”,并让胤礼在便殿接受召见时,免除叩拜之礼。
乾隆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他内心有多尊重胤礼,更多的是因为他刚登大宝,不管是统治还是权力,并不是很稳定,因此,他才会在这个时候,主动的对雍正留下来的旧臣示好,以便他们能无条件的支持自己。
但等乾隆的统治逐渐稳定,并且权力也基本掌握在自己手中之后,他就开始对胤礼等人敲打了。
据史料记载,胤礼在乾隆元年的时候,曾因病患有脚疾,行动上十分不便,得益于当时乾隆曾下诏命他免去行礼,这就让胤礼减少了不小的痛苦。
但在后来,某次依照惯例,胤礼等人在接受乾隆的召见后,乾隆就胤礼没有行礼一事十分不悦,不仅当着大臣的面斥责了胤礼,之后还下诏停止了胤礼双俸的发放。
这件事让胤礼在当时十分难堪,毕竟是乾隆曾下令他可以不行礼,如今却因此对他斥责,不过也幸好胤礼一直都生性豁达,对此并不太过在意,只不过自此之后,再见到乾隆时,都会认认真真的行礼了。
而前文也提到,胤礼的身体素质一直很差,加上多年的操劳,最终还是在乾隆三年因病去世,年仅四十二岁。
在胤礼去世前后,乾隆还别有用心的玩了一个局。
胤礼一生有两个福晋,但这两个福晋都没能为胤礼留下个儿子,其中嫡福晋曾先后生下一儿一女,但在生下来不久后便夭折,也就是说,胤礼其实并没有亲生的儿女。
到了乾隆继位的时候,他对外宣称说因考虑到果亲王没有子嗣,所以就把雍正帝的第六子(按序齿排)弘曕过继给胤礼当儿子。
而这个弘曕,恰恰是乾隆帝最喜欢的兄弟之一,把他过继给自己的十七叔当儿子,其实说白了正是乾隆的一个私心。
胤礼在雍正朝,曾多次受到雍正的赏赐,因此也就积累了可观的家业,并且,他还顶着亲王的称号,如果把弘曕过继给胤礼的话,将来继承家业,承袭爵位的自然就是弘曕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胤礼去世后,乾隆帝风风光光的为其进行了厚葬,而在葬礼结束不久,乾隆就下令让他最喜欢的弟弟弘曕承袭了果亲王的爵位。
通过这几件事,就能十分清楚的知道,乾隆对雍正交代他要照顾好果亲王这件事,做的并不是很到位,完完全全是出于政治需要而已。
综上所述,雍正在临终前交代弘历要照顾好果亲王胤礼的主要原因,是担心胤礼因为过于操劳患病,害怕他步了胤祥的后尘,因此才会特意对弘历进行嘱咐,而弘历在登基后,并没有严格按照雍正的交代去做,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但从整体上来说,胤礼的结局还是要比当年参与夺嫡的其他皇子要好上太多。
费常爱天
雍正临终前还会交代乾隆好好照顾“果子狸”?果亲王不是早让雍正借甄嬛的手给毒死了吗?
别傻了!你和我以前一样,都把电视剧甄嬛传当正史来看了,事实上不仅老十七死的比雍正还要晚三年(雍正卒于1735年,而果亲王允礼逝于1738年),而且在历史上雍正对他的这个十七弟非常好(基本上仅次于他的“真爱”十三阿哥允祥)。
回到正题,为什么雍正会这么好心让儿子善待老十七呢?要知道他可是连自己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允禵都不放过的人呐!当然是因为关系好!
置身事外,没有卷入“九子夺嫡”风波允礼的母亲是宫女出身,又是汉人,按照封建社会“母凭子贵”的说法来看允礼在康熙诸子中地位算是很低的了,可以说不具备夺嫡的先天条件。
再加上允礼年纪与皇兄们相比又小不少,是个毫无政治经验的“愣头青”,在朝中也无甚官职,又让他失去了夺嫡的能力。
这样一来他就阴差阳错地避开了康熙晚年血腥的“皇位争夺战”,让他在雍正心里起码就没留下坏印象。
因此雍正一上台就给了他这个弟弟一个“郡王”的爵位,让他管理藩院(清朝统治蒙古、回部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
工作勤勉,致恩赐不断因为工作卓有成效,雍正对他相当满意
果郡王为人质朴谨慎,品行卓然。朕即位以来,命王办理理藩院及三旗事务数年,王失志忠纯,毫不顾及己私,执持正理,概不瞻徇,赞襄朕躬,允称笃敬。—雍正不久允礼就在雍正的提拔下晋升为亲王,并且兼任正黄旗蒙古都统、镶红旗满洲都统、镶蓝旗汉军都统、镶蓝旗蒙古都统四个职务。
在雍正七、八年又接连管理了工部、户部事宜。
可以说此时的允礼可以说已经是雍正真正的左膀右臂了。
雍正十三年,雍正皇帝在弥留之际又害怕儿子弘历“太浪”,败坏了祖宗的江山社稷,于是命允礼辅政。
老十七就这样又成了“托孤重臣”,走向了人生巅峰。
为了掩盖自己屠戮手足的事实雍正登基不久就对当年参与过夺嫡的兄弟一一展开了清算,兄弟们或被罢官、削爵,或被圈禁,这让当时的社会舆论把他吹到了风口浪尖,说他“皇位来路不正”、“杀兄弑弟”的比比皆是。
为了平息这场风波他还专门写了一本书:《大义觉迷录》,对社会流言逐一进行了反驳。
但是仅仅只是这样雍正尚嫌不够,他觉得一切都不如行动来的实在,于是就对那些年纪较小并未参加“九子夺嫡”的弟弟们都封赏了一波以表明自己和兄弟们仍然是“手足情深”。
允礼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而已。
综上,允礼的受宠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他的运气,能力只是一小部分看来成功路上的一个人的运气也很关键,你们说呢?
鸢尾蓝
在甄嬛传中,果亲王是雍正很重用的一个人,果亲王也比较有能力,而且最重要的是没有叛逆心。光是有能力,没有逆反的想法,就足以让雍正赏识了。
当然电视剧和真实的历史肯定是不一样的,电视剧中是因为果亲王和甄嬛私通,以至于雍正一生气把他杀掉了。但是真实的历史中,雍正并不是要有意杀掉他的。在皇室之中,皇子们不因为皇位而自相残杀就已经很难得了,可是雍正为何还放不下果亲王呢?
历史上的十七阿哥并没有参与康熙的“九子夺嫡”,一方面,是胤礼年龄较小,实力不足,另一方面,也是胤礼生母是纯裕勤妃陈氏,汉族人,出身卑微,也不具备资格,同时胤礼在“九子夺嫡”中也保持了中立。
雍正临终前特意交代乾隆要好好照顾果亲王,除了因为胤礼在雍正朝时期的功劳,也与胤礼的身份和作用有着密切关系。
一来,是为了政局的稳定与皇权的顺利交接过度。
胤礼在雍正朝时期,特别是怡亲王胤祥去世后,成为雍正非常倚重的大臣,在朝堂之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他需要胤礼能够尽量帮助乾隆稳定朝政,顺利实现帝王权力的交接与过度。
雍正去世后胤礼继续得到了侄儿乾隆的重用和信任,乾隆元年胤礼身患脚疾行走不便,乾隆给予了十七叔在私氐办公的特殊待遇。乾隆三年(1738年)二月胤礼去世,乾隆悲痛万分,亲临果亲王府吊丧。胤礼死后无子,乾隆命以幼弟弘瞻过继给十七叔,承袭果亲王爵位。
再者胤礼并没有子嗣。胤礼一生并没有留下子嗣,这一点可以让雍正非常放心的将其委以重任而不用担心其对于皇权的威胁,同样,也正是因为胤礼没有子嗣,而胤礼也深受雍正的器重,所以乾隆为自己的叔叔尽孝,照顾自己的叔叔也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孝道之举。
心灵之约99
雍正帝在去世前,专门叮嘱即将继位的乾隆,让他好好照顾果亲王胤礼,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那么,雍正为何会对这个亲王如此厚爱呢?
果亲王胤礼是康熙帝的第十七子,也就是雍正帝的十七弟,他可以说是除了老十三怡亲王胤祥外,雍正帝最照顾和信任的王爷。
那么,为什么雍正弟会特意照顾自己的十七弟呢?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
第一个,就是为了给乾隆继位创造良好环境,确保政治稳定。
果亲王胤礼在雍正皇帝在位的时候,就是雍正皇帝非常信任的人,在朝廷上也有着高度的威信力,可以说是一位举足轻重的王爷。他辅佐雍正皇帝处理国家事务,受到满朝文武的敬重。也正是由于果亲王在朝中的地位,所以雍正皇帝为了确保新旧交替阶段的政局稳定,就要求乾隆善待他。其实也是为了乾隆好,避免他刚继位受到各方来的压力。
第二个,果亲王胤礼代表着顾命大臣中皇室成员的利益。
雍正为了确保乾隆顺利继位,于是挑选出来了几个顾命大臣。从这几个高级官员,就可以看出雍正的良苦用心。因为他们都代表着一部分人的利益,是各自利益群体的代表。
这几位顾命大臣中,不仅有满族官员代表鄂尔泰,也有汉族官员代表张廷玉,而果亲王则代表着皇室集团。正是这几股势力相互牵制,相互约束,才给乾隆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
当然,其中最为重要的还是皇室成员的利益,所以果亲王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个,就是果亲王胤礼没有儿子。
由于果亲王胤礼身体一直不太好,所以他一生都没有自己的子嗣。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让雍正帝对他格外的放心,毕竟他没有后代就不会有野心,也就不会对乾隆的皇位造成威胁。
也正是由于果亲王没有后继之人,雍正让乾隆多加照顾自己的皇叔,也体现了皇室的孝道。
雍正是这么说的,乾隆也是这么做的。在乾隆继位后,乾隆帝不但让果亲王总理朝政,还不断给皇叔赏赐封号。在乾隆三年,果亲王胤礼去世,乾隆还特意将雍正皇帝的第六子弘曕过继给了胤礼,让他袭承了果亲王爵位,也算是给果亲王留下了后代。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灰叔叔叔叔
果亲王胤礼是康熙第十七子,也是雍正最信任的两个弟弟之一,另一个是老十三胤祥,可是胤祥在雍正六年便英年早逝了。于是胤礼就成了雍正最为得力的助手。
其实,胤礼之所以得到雍正信任,与他的性格有关。在康熙王朝时,胤礼并没有参与皇位争夺,只爱文学写诗或四方游历。要知道,凡是参与争位的皇子,等到雍正上台后,全被一一清算,特别是八阿哥,被陷莫须有的罪名,成了阶下囚,在狱中被害死了。
雍正清算兄弟后,怕朝野上下妄议,说他针对自己兄弟,于是便拉拢几个兄弟,给予赏赐和重用,首要的自然是一直追随他的老十三胤祥。可以说,胤祥在雍正初期,大权仅次于雍正,执掌了好几个重要职务。
而平时谦虚有礼,又才学过人的胤礼也被雍正看中了。在康熙时期,胤礼连爵位都没有,一是他生母出身低微,二是胤礼自己不过问政事,所以,康熙几乎忘了他,因为康熙有二十几个儿子。但雍正偏偏喜欢胤礼的个性,一上台就派人寻找胤礼。
这是胤礼的聪明之处,他本有争夺皇位的实力,却没有争,他母亲虽说身份不高,但他娶的妻子却是康熙的权臣阿灵阿的女儿。当时阿灵阿拥护八阿哥争位,所以雍正十分痛恨。即使雍正做皇帝之前阿灵阿便死了,但雍正还在派人推倒墓碑,阿灵阿的家人也被发配到宁古塔受罪。
由于胤礼的福晋是阿灵阿的女儿,雍正怕他们拍心受到牵涉,于是特意召见两人,当面表示与他们无关。
胤礼从没有爵位在身,一下子被雍正封为群王。没几年又加为果亲王。胤祥死后,胤礼便成了雍正最有力的助手,而且胤礼才能强,又不贪恋权位,不贪财,深得雍正欢心。
当雍正临终时,便托孤给四位辅政大臣,排在首位的自然是胤礼,雍正知道胤礼一向身体不好,担心他累劳过度,步自己和胤祥的后尘,所以雍正特意交代弘历,即乾隆皇帝,要善待果亲王。
乾隆即位后,果然善待他的十七皇叔,许他御前免跪,又允许他不必天天上朝,可以在王府里处理朝廷事务。
胤礼温文尔雅,不贪恋权位,待人以诚又才能过人,同样深得乾隆喜欢,许多重要事务都交给了胤礼处理,还担心他身体出毛病,常常派御医前去王府给胤礼看病。
可惜,胤礼依然没能撑下去,在乾隆三年便死了。乾隆得知果亲王去世,十分痛心,亲自到王府办丧事,又亲自护送灵柩下葬。可以说,乾隆做到了父皇交代的善待果亲王使命,只因果亲王为人太勤劳,又一向身体不好,所以只活了短短四十一年便英年早逝了。
小布丁的幸福之旅
在甄嬛传中,雍正可没有放过果亲王,而是赐了毒酒,为什么会赐毒酒呢?这原来也怪不得雍正,因为果亲王和雍正的妃子甄嬛有染,并且还生下了一对龙凤胎。雍正只是怀疑他和甄嬛的关系不清白,也没有确切的证据,但伴君如伴虎,宁肯错杀也不会放过他。那么在真正的历史上果亲王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在历史上,果亲王确有其人,只是他不是被雍正所害。果亲王是在乾隆三年1738年时死的,年仅四十二岁。死在雍正之后三年,并且在雍正临终前特意交代弘历要照顾好果亲王,所以在正史上雍正是不可能赐果亲王毒酒的。果亲王并没有受到皇权之争的牵连,而是因患了脚疾而去世。
康熙在位时,九子夺嫡十分的惨烈,二十四个儿子,有九个儿子参与皇位的争夺,在这九个儿子当中,最后当然是爱新觉罗胤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如愿以偿的登上了至尊宝座,也就是后来的雍正。
雍正胜利了,那失败的这八个皇子以及有关联的人自然也不会有好的结局,他开始对这些政敌进行整顿,毕竟他们的存在就是对雍正的威胁,雍正自然会一一拔除,可为什么果亲王却能独善其身地得到雍正的爱戴,并且临终前还要交待儿子照顾好果亲王,这是要保果亲王一世安稳么?
果亲王并没有参与上一届皇权之争,在兄弟们都在为皇权争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他却整日与诗词歌赋为伴,过着怡然自得的日子。他豁达识体,智慧持重,不介入皇权之争,这从结局来看,不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他的与世无争不仅确保了他自身的安全,也成就了他日后的尊贵与福气。
正因为他没有参与皇权之争,雍正才对他另眼相看,并予以重任,封他为果郡王,任命他管理理藩院。允礼得到了雍正的看重和喜爱,人生就像开挂一般,受封不断,也因他对皇权并无争夺之野心,所以雍正才放心地将权力交给他。
第二,雍正不想留下残害手足的骂名九子夺嫡之中,雍正取得胜利,那么作为其他的皇子,其结局可想而知,所以剩下的八位皇子下场都很凄惨,并且都是被雍正以各种理由折磨致死。雍正这样的行为会落下口舌,在百姓的眼中这是一位心胸狭隘的皇帝,连自己的手足都容不下。
雍正为了堵住这悠悠众口,只要是没有参与皇权争夺的皇兄们皆予以重任,胤祥十三爷和允礼十七爷都曾得到过皇帝的重任。这两位皇兄可以称得上雍正的左膀右臂,他也想向世人证明,我并不是一个只会杀害手足的皇帝,之所以杀他们,那是因为都是该杀的。
不曾有谋反之心的,不只在我这一代要善待,并且我还要嘱咐我的一下代也要善待他们,所以雍正在临死时交代自己的儿子要照顾好果亲王。
第三,果亲王能力出众,曾为雍正江山做出巨大贡献有能力,又忠心,试问雍正又去哪里寻得这样的人才呢?允礼岁因脚疾年仅42岁就去世,想必这也是勤务王事导致的积劳成疾,雍正曾为了安抚苗疆、西藏等地,就派允礼去办理此事,并且出色的完成了任务,果亲王为保边疆稳定,做出了贡献。
雍正在临终前嘱咐经历要照顾好果亲王,正是因为果亲王曾为大清的江稳定做出贡献,并且还身体不好,所以特意做出交代。
雍正临终前为何特意交代弘历要照顾好果亲王?那是因为果亲王是值得雍正信任的人,其人忠心,并且没有其他的弯弯心思,雍正也因此特别的看重,也大胆地放权于他,在他离世后还安排果亲王为顾命大臣来辅佐弘历,果亲王为两代帝王江山做出贡献,功勋着著!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
P.H.Queenby
清雍正十三年,清世宗胤禛驾崩,弥留之际,胤禛召庄亲王、果亲王、张廷玉与鄂尔泰在榻前听诏,令四人为顾命大臣,匡扶皇位继承人宝亲王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帝。
在雍正帝留下的遗诏当中,对于自己的十七弟果亲王允礼做了格外的优待安排,他要求自己的儿子弘历,一定要好好照顾善待果亲王,这是非常罕见的,也看得出兄弟俩的感情。
清朝的皇帝当中,雍正帝算是名声不太好的一个,当然,胤禛的名声不好并不是说他把江山治理得不怎么样,而是说胤禛为人可能比较冷峻绝情。
从九王夺嫡开始,胤禛就与亲兄弟之间同室操戈,这样的事情一直持续到他即位后。
胤禛登基后,他继续以雷霆手段对付自己的手足,由于他的作风刚硬,使得各种关于雍正帝逼母弑父、矫诏之类的传言沸沸扬扬,似乎,胤禛的兄弟们都没什么好果子吃。
然而实际上,胤禛并不是对自己所有的兄弟都这样,他只是对当年与自己争夺储位的时候曾害过他的人,绝不留情,相对的,对那些支持自己的,还有在一边打酱油的兄弟都得以善了。
在胤禛众多的兄弟里,十七皇子允礼就是为数不多打酱油的成员之一。
允礼出身不高,而且在诸皇子争位的时候,允礼年纪还小,并没有掺和到当中去,对允礼这个年幼的弟弟,胤禛还是非常疼爱的,虽然比不上怡亲王,但也差不多了。
雍正帝登基后,还是需要自己的手足兄弟帮助自己,可皇室中大多数都与其不睦,胤禛能够重用信任的兄弟很少,而允礼很幸运的,成为了少数中的一位。
不仅是与胤禛没有争位的冲突,允礼才华横溢文武双全,的确是个人才。
雍正时代,允礼很得胤禛的器重,被接连册封为郡王、亲王,兼任两个旗的都统,还掌管着前锋营与国子监、宗人府,算得上是个极其受雍正帝信赖的皇族亲王。
雍正六年,最受雍正帝信任的怡亲王胤祥薨逝之后,雍正帝感觉自己失去了左膀右臂,他更加需要重新扶持一位皇家亲王,以巩固皇权,帮助自己治理江山。
毫无疑问,允礼是最好的选择,也是胤禛极少数能够选的选择。
正因为允礼深受雍正帝的信任和器重,所以在他驾崩之前,少不得交待让允礼帮助自己的儿子坐稳江山,毕竟相较于庄亲王与另外两位外臣,允礼更值得相信与托以重任。
按照雍正帝遗诏:“果亲王至性忠直,才识具优,实国家有用之才,诸王大臣当体之,勿使伤损其身。”这其实已经是将果亲王抬到了一个很高的地位。
不但委以重任,雍正帝还交待,不要让果亲王过于劳累,坏了身子。
果不其然,乾隆帝登基后,果亲王继续享受尊荣,并且执掌刑部,有亲王双俸,在雍正帝所有的兄弟里,果亲王毫无疑问是极少数最幸运的一个。
允礼能够得到重用,雍正帝这么看重,也是希望他帮助自己的儿子,以牵制位高权重门生众多的张廷玉还有鄂尔泰,以做宗室亲王与满洲勋贵的一个集中体。
因为果亲王的实力还是比较薄弱,雍正帝让乾隆帝好好对待他。
说到底,雍正帝特意交待乾隆帝善待果亲王,是因为这个弟弟的确非常优秀,能够帮助自己还有自己的继承人,并且兄弟俩确实感情深厚,才有了这样的安排。
lizhidewo
果亲王胤礼,雍正生前最为倚重和维护的十七弟。
康熙的诸多皇子中,后来的雍正帝四阿哥胤祯是个最受争议的皇子。
大清朝12位皇帝中,雍正也是最受争议的皇帝。
康熙的驾崩因雍正而成谜。雍正的登基称帝也是一个迷。雍正的身亡更是一个迷。他的身上总是有着太多的谜团,像是一团团浓雾一般把雍正紧紧的包裹在其中…
至于各中真实原委,也早已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为了统治,即位后的雍正极为残忍、霸道。残酷的镇压了曾经与他参与争夺皇位的八爷党的另外七位兄弟。将他们软禁在宫墙之内,直到雍正临终的那一天也没有将他们释放出来。
除了熬死了雍正终于等到乾隆登基的胤禵、胤䄉,在乾隆登基后释放出来获得自由外,其余五人全部被雍正软禁至死。
其中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据说是被雍正用毒害死的…
皇位之争何其残酷,在那至高无上的皇权面前,兄弟手足之情何其淡薄,手足相残也不足惜。
对于兄弟,雍正是极为残忍和防范的,对于百姓和江山社稷,他又是百般维护的,而四阿哥胤祯之所以能够在康熙众多的皇子中脱颖而出被康熙定为继承人,不单单是因为他能力超群,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
他有一个弘历这样的好儿子,而且倍受康熙的宠爱!康熙选择他作为皇位的继承人,免去了雍正死后的皇子夺权之争。雍正手段够狠,他能坐稳江山。他的儿子弘历够仁义,也能守得住江山。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上台后的雍正将与他争夺皇位的众多兄弟迫害和软禁起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将皇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但是在康熙的诸多皇子中,在雍正的诸多兄弟中,雍正却对他的十七弟果亲王胤礼格外信任与厚爱,甚至在临终之际也不忘交代弘历要他照顾果亲王,这是为什么呢?
果亲王胤礼,一个注定与皇位无缘的老好人胤礼(1697-1738年),母亲为纯裕勤妃陈氏,为汉族人。在大清这个极为注重皇家血脉的封建王朝,胤礼身上的汉族血脉注定了他与皇位无缘。
在四阿哥胤祯与八爷党的众多哥哥们,为了争权夺位拼个你死我活之际,这位懂事的小弟弟非常聪明的选择了中立,两边都不得罪。一是因为没实力,而是因为没必要。
争来争去的他也最多就是混一个亲王当当,谁也不帮的情况下,无论谁上台也不会对他过于计较,因为他是一个没有任何威胁的人。最差与最好的结局摆在那里,何必趟这汪浑水让自己遭罪?
对于八爷党,胤礼可有可无。对于四阿哥胤祯则不一样了,他的中立就是最好的帮忙了。因为此时的胤祯身边已经有十三阿哥胤祥这位铁杆盟友了,如果过多的皇子站在四阿哥胤祯这边,势必会引起康熙的反感。
皇位只有一个,如果你连自己的兄弟都搞不定,还怎么搞定大清的文武百官以及江山社稷?
所以,从康熙的角度看过去,四阿哥胤祯是势单力薄的,自然会引起他对胤祯的同情来。
况且,在康熙看来,这些所谓的八爷党与四阿哥胤祯之间,为争夺皇权而引发的明争暗斗不过是小孩子们的“过家家”罢了。
因为,皇位最终传位给谁,还不是自己的一句话?
所以,十七阿哥胤礼表面上的不站位,就是对四阿哥胤祯最大的支持,也许私底下早已结为同盟也说不定,只是一直在伪装罢了。
雍正重用胤礼上台后的雍正立即软禁了与他争权夺位的众兄弟,胤礼改名为允礼,封其为果郡王(仅次于亲王),管理理藩院(处理边疆事务)。
雍正六年加封允礼为果亲王,后分别掌管工部、户部,雍正去世前,特命允礼为辅政大臣,乾隆继位后,对他极为倚重任他为刑部尚书,于1738年去世。
对于果亲王的英年早逝,乾隆爷悲痛万分,为此还亲自去为他送葬…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看过电视剧甄嬛传的小伙伴不禁要问了:果亲王允礼不是与雍正宠妃嬛嬛如胶似漆,在给四哥雍正戴了一顶帽子后被雍正发现,结果被赐死了吗?
在此纠正一下,那只是电视剧里的狗血剧情罢了,只是为了放大雍正的冷酷与无情,不要当真了。
对于允礼本人而言,能力也相当不错,无论是雍正还是乾隆交付给他的事务他都能处理的很好,自然也可以为雍正、为乾隆分忧。
此外,允礼一直没有子嗣,属于无根之浮萍,雍正重用他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而且还可以堵住众人对他戕害手足的悠悠之口。
可谓是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记得给贰品点个赞哦,多谢。
wangmanjy
果亲王允礼也是通过电视剧甄嬛传让人们对他熟悉起来的。雍正临终前之所以特意交代弘历照顾好果亲王允礼,是因为允礼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雍正的信任有关。雍正在位期间,对众多的兄弟进行打压、圈禁,与其亲近的兄弟本就不多,果亲王就是其中少有的几个之一。同时,允礼也是雍正去世前为乾隆选定的顾命大臣,另外由于他本人身体一直多病,这也是雍正嘱咐弘历照顾他的原因。
雍正在临终前,将守护紫禁城的大权交给他的十七弟允礼,并委托他在自己驾崩后,到乾清宫取出“正大光明”匾后边的遗诏,当允礼和众大臣取出遗诏后,当众进行了宣读,雍正遗诏中提到允礼时说:“至性忠直,才识俱优,实国家有用之才,但平时身体不好,不能过于疲劳,诸王大臣当体之,勿使伤损其身。”可见雍正对允礼这个弟弟还是非常信任和关心的。
在甄嬛传中,允礼与雍正的熹贵妃有过一段不伦的过往,也算是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但这实际上是电视剧的演绎。现实中允礼出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熹贵妃钮祜禄氏生于康熙三十一年(1693年),熹贵妃比允礼大四岁,而且,在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熹贵妃钮祜禄氏就被康熙皇帝指婚给雍亲王胤禛,两人之间不可能有什么不清不楚的恋情。
果亲王允礼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七皇子,出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他的母亲纯裕勤妃陈佳氏,是满清包衣二等侍卫陈希阂之女,由于她的出身低微,虽然她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为康熙生下皇子,但依然没有得到晋封,直到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康熙准备晋封后宫中,六位年纪四十到六十岁,且生下皇子但未受封的嫔妃,陈佳氏才被晋封为勤嫔,但地位依然不高。
在后宫之中,历来讲究“子凭母贵”,陈佳氏的出身也严重影响了允礼的地位,可以说基本上是和皇位无缘的,有时候“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因为允礼有自知之明,没有参与康熙晚年的“夺嫡争储”,而是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佛经研究和吟诗作画上,安得做一个富贵闲人,这才使他在雍正继位后没有被清算,成为雍正皇帝少有的几个能够信任的兄弟之一。
允礼在康熙时期,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因为康熙儿子众多,允礼由于母亲的出身影响,并没有得到其父亲康熙的宠爱,很少有时间能够陪伴康熙,也只有康熙到木兰围场时,允礼才有机会接触到父亲康熙,终康熙一朝,允礼都没有获得任何爵位,在康熙去世时,他只是个皇十七子的身份,就知道他是多么的受冷落了。
康熙晚年,其儿子差不多都卷入了“争储”事件之中,在雍正继位以后,他对一些兄弟进行打压,甚至圈禁,雍正最为信任的兄弟就是十三阿哥允祥,由于允礼远离纷争,平时又与允祥交好,在允祥的推荐下,雍正决定对允礼“特加任用”,允礼也迎来了他事业上的“春天”。
雍正对允礼的使用一开始也是有所防范,并没有十分的信任,只是让其做一些修缮皇陵一类的小事,但允礼对雍正的安排尽心尽力,每次都完成的非常好,就逐渐赢得了雍正的赞赏,于雍正元年(1723年)四月,雍正封允礼为果郡王,这也让允礼对他的四哥更为感激,做事也更为卖力。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让允礼代替隆科多处理理藩院的事务,就是专门管理蒙、回、藏等少数民族的事务,主要负责清政府的边疆安定工作。允礼对这项工作非常认真,他事必躬亲,对雍正交代的每一件事都确保不出现一丝差错。雍正对允礼的工作非常满意,为了表彰允礼,在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将允礼的母亲陈佳氏由勤嫔晋为“勤妃”。
允礼多才多艺,他通晓满、蒙、汉、藏等多种语言,而且对佛法颇有研究,他还接受接受了佛教的灌顶之礼,允礼收藏了大量的佛教经典理论,并将其翻译成蒙古文进行传播,在雍正五年(1727年),他参与处理西藏的叛乱事件,在此期间受到了很高的评价。
允礼的诗歌水平也颇受称赞,著有多本诗集,如春和堂集、静远斋集等,在书法上,允礼也有较高的造诣,他受宫廷画师郎世宁的影响,在绘画上也取得不错的成绩,雍正皇帝就曾让他画过像,至今他的一些书法和绘画作品还被一些博物馆所收藏。
允礼正是通过自己的小心谨慎和认真做事,逐渐取得了雍正的信任,在雍正六年(1728年)雍正晋封允礼为和硕果亲王,并兼任正黄旗蒙古都统、镶红旗满洲都统、镶蓝旗汉军都统和镶蓝旗蒙古都统,可见雍正对他的信任是非常高的。
在乾隆继位的时候,允礼被雍正授予顾命大臣,在朝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乾隆皇帝为了避免出现皇族干预政事的情况,采取措施使诸王大臣远离权力中心,这也使允礼由朝中重臣慢慢的边缘化。不久,在乾隆元年,因为一件小事,乾隆皇帝借口下令停发了果亲王允礼的俸银,本来就体弱多病的允礼,造此刺激,由于心情郁闷,导致身体每况愈下,在乾隆三年(1738年)二月初二日,果亲王允礼因病去世,年仅四十一岁。
允礼去世后,乾隆皇帝又非常难过,因为果亲王的福晋所生的两个孩子都是早夭,所以,果亲王允礼并没有后代,于是乾隆将自己的六弟弘瞻过继给果亲王为嗣,承袭了果亲王的爵位。在甄嬛传中说这个弘瞻是甄嬛和允礼的私生子,但实际上弘瞻并不是熹贵妃所生,他的母亲是雍正的谦妃。
允礼由于其母亲出身低微,让其没有觊觎皇位的野心,又因为他谨小慎微,做事认真,得到了雍正的信任,所以在雍正朝他得以平安渡过,在雍正的兄弟中间,他的结局还算是不错的。雍正在临终前能够交代弘历善待的兄弟,也许只有允礼一个人吧。
三个相爱的少年
其实雍正和果亲王没那么好,之所以能够“厚待”果亲王胤礼,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没有参与“九子夺嫡”。
胤礼乃是康熙的十七子,出生于康熙三十七年,要比四阿哥胤禛,整整小十九岁之多。在胤礼十岁的时候,大清爆发了一次最为剧烈的皇族内部斗争,而且都是皇帝之子,这便是著名的“九子夺嫡”,以太子胤礽被废为标志。
因为年龄太小,胤礼无法参与其中,而脱离九子夺嫡的漩涡,这也是胤礼得以在雍正朝被善待的根源。
和雍正最好关系的兄弟是同为“夺嫡”之一的皇子爱新觉罗·胤祥。
胤祥和雍正不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反而是皇十四子胤禵和雍正才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可让人觉得这些关系惊奇的是,雍正和胤禵的关系并不好,和胤祥的关系却是最好。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胤祥后期退出了夺嫡大戏,获得了雍正的好感。
当然,胤祥和雍正的关系好,也和胤祥自幼被雍正抚养有关,兄弟二人关系亲密。
但同样必须要承认的是,当二人没有利益冲突,没有皇位冲突的时候,这种亲近才会显得纯粹,同样的,本来在康熙时期和雍正并没有那么显得亲近的胤礼,在雍正朝,乃至乾隆朝被厚待,也是基于这个道理。
根据康熙对儿子们的培养方法,胤礼是差不到哪里去的。
就例如太子胤礽,被康熙培养得七岁就能射老虎,康熙的众皇子们需要在六岁开始文武双全,胤礼作为晚出生的儿子,更逃不了康熙的“铁规”,不过胤礼的确做得不错,在众多皇子中比较突出。
胤礼最大的劣势是“生母的地位不高”。
胤礼乃是康熙和汉人陈氏所生,陈氏本来就只是一个宫女,直到了康熙五十七年才被册封为了“嫔”,这个时候,胤礼都已经快二十岁了,由此可见,在胤礼出生之后再到成人的时光中,他的生母地位不高,不仅是不高,而且很低。
恰好在大清,生母地位是衡量一个皇子地位的重要因素。
也可能是这个缘由,让胤礼干脆直接对“夺嫡”一事放手,胤礼一生热爱文学,爱好旅行,潇洒得不得了。
在康熙时代,胤礼对政治的涉及不深,为人懂事懂礼貌,这是对儿子们“提防”的康熙、对兄弟们互相“提防”的各位皇子们所喜欢的性格,所以康熙在胤礼九岁的时候就把他带在身边。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驾崩,京城发生了一系列的动荡,但都还是被雍正以及隆科多稳定了下来,皇位大统花落四阿哥胤禛之家。
雍正即位时,其实他身边的人才环境是一片狼籍,毫不夸张地说,除了主要的胤祥是站在他这边以外,他所有的兄弟都想着他“遭难”。
首先是十四阿哥胤禵,胤禵乃是雍正的同母兄弟,其次在康熙最后的几年时光里,被一致认为是“储君”,可谁知道当他远征西北的时候,康熙驾崩了,而且皇位还到了雍正的手里,胤禵不服气。
而胤禵的不满也没有那么简单,胤禵的背后,是“十四爷党”。
十四爷党乃是胤禵夺嫡的根本,十四爷党的前身是“八爷党”,这个八爷,正是康熙众多皇子中,能力最突出的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
胤禩也好,胤禵也好,他们能力突出,为人算是张扬,在朝廷收获了很多有助于他们的势力,反观雍正,在夺嫡的前期选择了“隐形”,他做事稳妥,但是没有搜集到一定的人才人脉。
在这样的背景下,胤祥必须被重用,其次就到了这个“潇洒王爷”胤礼,所以胤礼被重用,是雍正初期的政治决定的。
雍正元年,雍正以胤礼督办景陵有功的理由,册封胤礼为郡王,是为果郡王。
这个时期,胤礼的地位还是要比十三阿哥胤祥要低的,胤祥乃是“亲王“之位,而且还直接被雍正任命管理以及修复国家残破的经济和基础建设,胤礼则是负责了一部分军事的统领。
但总的来说,胤礼在雍正朝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在一个大阿哥、二阿哥等等九子夺嫡众多实力派人物都被囚禁的情况下,胤礼即便年轻,却已经难以埋没在人群中。
康熙对儿子们的培养方式,其实必然会造成“九子夺嫡”这样的局面,但这样高强度培养皇子的好处也在于,这些皇子“人人如龙”。
在雍正六年,胤礼终于被提拔为了“亲王”。
因为这个时候开始,胤祥为了大清的天下,把身体都熬坏了,怡亲王胤祥已经走到了人生的最后阶段,大清的经济被他修复了,基础建设也在逐步完善,但他的身体却坏了。
雍正七年,胤礼接过工部、户部的工作,总管经济和基础建设。
也是次年,胤祥去世。
胤祥之死,乃是为了兄长雍正,为了康熙之后的残局鞠躬尽瘁的结果,这也是雍正朝初期“人才稀少”的弊端。
关于胤祥去世,雍正很内疚,也很痛心,他下令胤祥的名字中的“允”改为“胤”,不必避讳他的名字,这个待遇乃是大清之最,前所未有,也后无来者。
胤祥去世这件事,让雍正更加珍惜在世的兄弟胤礼,既是出于兄弟情义的安放,也是出于政治需要的重视,胤礼和兄长雍正的感情升温,就正是在这一个阶段开始的。
在这后面的时间里,雍正不断给胤礼加强权力,一是让胤礼管理宗族事务,主政宗人府,其次则是让胤礼成为了外交王爷,对于外交事务也不断的发展。
雍正这样做,其实就是为了让胤礼成为顾命之臣,在雍正后期,胤礼和侄子乾隆打下了很好的关系,也是他后来和乾隆的关系基础。
雍正十三年,雍正去世,因为雍正创造了“秘密立储”制度,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的背后,写着储君的即位遗诏,上面提到的名字,正是雍正的第四子,宝亲王爱新觉罗·弘历。
弘历即位时,宗族内的顾命大臣有二,一是庄亲王允禄,二是果亲王允礼(胤礼),乾隆对于胤礼十分尊敬,本来在雍正时期,雍正就为果亲王生母陈氏加封了后宫品级,而乾隆登基之后更是再次加“徽号”。
这或许是雍正驾崩遗诏中,对乾隆的叮嘱有关,要求乾隆好好善待自己的十七叔胤礼。
在雍正的晚年,亲近的兄弟真的成为了他的“稀罕物”,虽然乾隆一辈子都在“叛逆”雍正,但最起码这件事,他还是和父亲雍正保持同样的看法,乾隆于是下诏,胤礼见到了乾隆不必跪拜。
胤礼成为了三朝老臣,在乾隆初期,帮助乾隆管理刑部和宗人府,也算完成了乾隆初起的政治基础的打造。
到了乾隆三年,胤礼才去世,乾隆对于这个叔叔的离去也是痛心不已,虽然自己早就想着一步步拿回在叔叔们手中的权力,但是胤礼没有儿子,对于乾隆十分疼爱,乾隆对于为他无私奉献的叔叔,感激无比。
于是乾隆将雍正的第六子,爱新觉罗·弘瞻过继给了叔叔胤礼,弘瞻就成为了胤礼一脉的传人,将先帝亲子过继给王爷,这份待遇可真的是非常之高了。
在此之后,果亲王的爵位被弘瞻传承,乾隆并没有让叔叔胤礼的辉煌断绝,这也是乾隆最为难得重情重义的一次决定了。
回顾九子夺嫡之下的环境,胤礼最后和雍正的关系走向温和,这是时代决定的。
当然这也和胤礼的出身有关,假若胤礼当年生母的地位极高,那么也难以保证胤礼不会去参与夺嫡之事,正是一系列的限制和偶然,才打造了这样的关系。
而且后来的胤礼没有儿子,在这样的背景下,胤礼将大部分热爱都放在了乾隆身上,所以乾隆也特别厚待这个叔叔。总的来说,胤礼最后的结局是一系列“悲哀”之下所酿成的“幸运”,正是一直的不拥有,才拥有了美好的结尾。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joqi
康熙晚年,诸子夺嫡,老四胤禛意外胜出。在康熙死后继位的雍正皇帝对他的众多兄弟展开了疯狂的报复,圈禁胤禩、胤峨、胤禵,胤祉,幽死胤禟、将胤裪降爵。但唯独对康熙第十七子,雍正异母弟胤礼极为器重,临死前还交代儿子弘历照顾好这个十七叔。
雍正为什么没杀十七弟?雍正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备受争议的一个帝王,因为他当初为了争夺皇位,将自己的各位哥哥全都铲除掉了,但是他却对自己的一位弟弟有着非常不错的好感,这个弟弟就是17弟,也就是果亲王。
雍正的这位弟弟一直对于雍正都是一种沉默寡言、默默无闻的付出,虽然在皇位的争夺中他并不表态,但是他却在无意中支持着雍正。
其实雍正没有杀他的原因是因为由于这位果亲王的身份是不可能成为太子的,所以他们就没有竞争的关系。而且这位国亲王在雍正的后期,对于雍正可以继承整个皇位也给予了很多的帮助。其次每一位帝王在上位之后,都会首先铲除对自己的地位有所威胁的人物,所以雍正在临终前害怕自己的儿子会杀死自己的兄弟,所以她特意叮嘱自己的儿子一定要照顾好果亲王。
历史上的十七阿哥并没有参与康熙的“九子夺嫡”,一方面,是胤礼年龄较小,实力不足,另一方面,也是胤礼生母是纯裕勤妃陈氏,汉族人,出身卑微,也不具备资格,同时胤礼在“九子夺嫡”中也保持了中立。
雍正临终前特意交代乾隆要好好照顾果亲王,除了因为胤礼在雍正朝时期的功劳,也与胤礼的身份和作用有着密切关系。
雍正临终前为何特意交代弘历要照顾好果亲王?一来,是为了政局的稳定与皇权的顺利交接过度。
胤礼在雍正朝时期,特别是怡亲王胤祥去世后,成为雍正非常倚重的大臣,在朝堂之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他需要胤礼能够尽量帮助乾隆稳定朝政,顺利实现帝王权力的交接与过度。
二、雍正为乾隆选择的顾命大臣,颇费了一番心思,而在他选择的这些“托孤之臣”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三,胤礼并没有子嗣。
胤礼一生并没有留下子嗣,这一点可以让雍正非常放心的将其委以重任而不用担心其对于皇权的威胁,同样,也正是因为胤礼没有子嗣,而胤礼也深受雍正的器重,所以乾隆为自己的叔叔尽孝,照顾自己的叔叔也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孝道之举。
后来乾隆登基,牢记雍正的嘱托,对果亲王很是关照,特别允许他可以在家里上班,每隔几天入宫报到一次即可。然而由于体虚多病,果亲王于乾隆三年(1738年)便因病去世,年仅42岁。
貓游记
果亲王名叫胤礼,是康熙皇帝最小的儿子,因为生母是汉族人,所以不具备夺嫡的资格,而且果亲王因为在帮助雍正夺位的时候出了力所以,所以一直被雍正器重,即便是雍正身死后,都被列为顾命大臣。
那么在雍正离世前,为何特意叮嘱弘历要照顾好果亲王呢?
除了果亲王的功绩以外,我认为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果亲王一生无嗣。
在古代宗法礼法十分严苛的时代,古人是十分注重孝道的,讲究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们现在有一句非常恶毒的词叫“断子绝孙就是这么来的)。
因此在古代没有子孙后低啊是一件非常被人瞧不起的,但是偏偏就是这样,果亲王胤礼一生都没有子嗣,没有人继承他的血统宗支。
当然我想,这应该不是果亲王自己不能生育的问题,我认为很大的可能就是为了能够让雍正皇帝安心。而雍正也是出于对胤礼的感激,所以在临终前告诉弘历,要好好照顾果亲王。
这也是为什么雍正偏偏选择果亲王为顾命大臣,因为果亲王对皇位是没有威胁的,是皇帝天然的盟友。
ws
和祖父康熙一样,乾隆皇帝也拥有四大辅臣。他们分别是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首辅大臣鄂尔泰、大学士张廷玉。这四大辅臣是雍正遗诏所指,其中果亲王允礼赫然在列,这是托孤重任,也说明了允礼在雍正心中的份量。表面上,雍正让允礼照看弘历,实则,雍正也暗示了乾隆:好好待你十七叔,他可是你我的贵人。雍正为何如此重视允礼呢。
这是因为允礼颇具才干,不仅未参与九子夺嫡,而且最后还站在了雍正这边。允礼生于康熙三十六年,康熙驾崩时,允礼已是七尺男儿了。尽管康熙对这十七皇子也十分喜爱,但要托付江山,允礼是没有资格的。而允礼自身对皇位也没有非份之想。在雍正继位的那晚,风声鹤唳,允礼也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选择。他不仅从身体上,也发自内心的接受了新皇四哥雍正。这可能就是雍正看重他的重要原因。
雍正元年,允礼被封为果郡王,备受重用。雍正认为他实心报国,操守清廉,雍正六年,允礼又进为亲王。允礼在雍正一朝,过得十分亮堂。雍正遗诏,又传允礼托孤重任。这也说明,雍正对允礼是十分信任的。
而在《雍正王朝》里,允礼与雍正的关系也是令人遐想的。雍正即位当晚,雍正竟然抽空约见了允礼。这说明,允礼对雍正继位十分重要。允礼在雍正执掌江山上,定是也起了十分作用的。总的来说,以雍正恩怨分明的性格,允礼定是对雍正有“恩”的。不然,雍正怎么对他如此之好呢,又是重用,又是托孤。而允礼,也因此荣耀一生,成为了人人羡慕的快活王爷,于乾隆三年病逝。这是允礼种下的美好结局,这其中又有多少秘闻,也留给后人无限猜度与遐想。
seashellya
不是甄嬛传里演的那样,果亲王允礼被雍正赐毒酒而死。历史上,允礼活到了乾隆三年。雍正皇帝对自己看重的人不管是朝臣还是兄弟,都真的“爱”到骨子里。
可能有人会说那年羹尧呢?不是被雍正宠上天,然后杀了吗?更有“捧杀”的言论出现。根据雍正帝给年羹尧奏折的朱批,雍正帝甚至赌咒“朕若负你,天诛地灭”的言辞。这可是正规写在奏折上的。一个皇帝如此说,年羹尧真的咎由自取。
另一边雍正帝对自己的兄弟也是掏心掏肺,幸运的是雍正一朝支持他的兄弟:胤祥,胤礼,胤禄始终尽心竭力办事,忠心不二。
胤礼——康熙朝
胤礼康熙三十六年出生,母亲纯裕勤妃陈氏,汉人,二等侍卫陈希阂之女。可以说,十七阿哥胤礼母家出身非常低微。
胤礼出生后,母亲也没有加封,虽然胤礼9岁就随康熙巡幸,但是直到康熙去世,25岁的胤礼也没有得封什么。
康熙没有给胤礼加封,也不能说这对母子有多不得宠。当时后宫晋封制度不是很完善,很多生了皇子的妃嫔都没有册封,八阿哥的生母也是。当然像德妃(雍正生母)这样特别受宠的晋封确实很快。
胤礼没有受到什么封赏也许也是好事。可能晚年的康熙整天被“九子夺嫡”困扰,也没有精力去注意胤礼当时比较年幼的皇子。或者,康熙故意这么做,留着给下一任皇帝给兄弟施恩。不管怎样,胤礼以擅长诗书绘画的形象示人,醉心文章。
胤礼——雍正朝
正史上,没有确切的史料证明胤礼在“九子夺嫡”中是中立还是雍正的追随者。根据小说和野史来看,胤礼一直保持中立,不站队,直到康熙驾崩夜,突然对雍正表忠心,与其说是为政治前途着想,不如说是“求生欲”。雍正登基已成事实,此时俯首称臣至少能保家人和自己平安,免于清算,如果被重用那就是意外之喜了。
兄弟之间又怎能不相互了解呢!雍正是什么性格,八爷党又是什么性格,饱读诗书也不傻的胤礼怎么也有一本账。从后面他尽心孝忠朝廷办事来看,说明在朝政处理上,一开始胤礼就是赞同雍正的方式方法而不是老八,只是没有表明立场。否则,“保命”之后完全可以做个不问世事的王爷。
雍正登基后,封胤礼果郡王,六年后晋封和硕果亲王,担任四个旗的都统,工作涉及工部,户部,宗人府以及西藏新疆事务。可以说,胤礼担大任,也异常繁忙。
不过,雍正一朝从皇帝到大臣都非常忙碌,超负荷工作。雍正皇帝真的是历史上非常勤政的皇帝,根据他留下来的奏折朱批1000多万字,真的不得不怀疑,58岁就去世是积劳成疾,还有他的左膀右臂怡亲王胤祥英年早逝也可能是累死。胤礼也是英年早逝42岁就去世了,离不开繁重工作的原因。胤礼的母亲陈氏,后尊封皇考勤妃,很高寿,一直活到了乾隆十八年。
所以雍正在位期间,他的兄弟确实忠心耿耿,胤禄更是管理宗人府,专门收拾不听皇帝话的宗室子弟。雍正临终,胤礼,胤禄也成了辅政大臣,虽然乾隆皇帝弘历当时已经二十多岁了,但是经验不足,需要皇叔的指导和支持。
雍正嘱托乾隆皇帝要照顾好胤礼,也是希望两好合一好,君臣一心,治理国家。
胤礼——乾隆朝
虽然果亲王胤礼正直壮年,但是身体不好,经常生病,乾隆皇帝特批他可以在府邸办公,这也是很罕见的照顾。
因“庄亲王、果亲王便殿赐坐时俱行拜礼,朕心深为不安……皆圣祖仁皇帝之子,大行皇帝之弟,于朕为叔。行辈甚尊,岂可常行拜礼于朕前乎……”
乾隆皇帝也是非常尊敬二位皇叔,便殿就免行跪拜礼。
乾隆三年,果亲王胤礼去世,皇长子永璜奉命穿孝,果亲王子女早夭,由乾隆幼弟弘瞻承袭果亲王爵位。
最后,果亲王一生,年少无心政治,追求文人墨客的生活,却被选中成为兄弟的左膀右臂,总理朝政,也算是善始善终,可惜英年早逝。
生活上,嫡福晋钮祜禄绮云,侧福晋孟氏,这跟甄嬛传情节有点像,只有孟氏生育一子一女,但是两岁之前夭折了。
zapia
受到“九子夺嫡”的影响,雍正皇帝继位之后,康熙皇帝的儿子大多遭到了雍正皇帝的打击,很多人都没能得到善终。不过雍正皇帝在打击跟自己作对的弟弟的同时,也提拔重用了跟自己亲近的几个弟弟,其中怡亲王胤祥和果亲王允礼就是雍正皇帝比较信任的两个弟弟。
允礼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七个儿子,允礼的母亲是汉族二等侍卫的女儿。由于母亲的出身低微,允礼在康熙皇帝在世的时候一直很低调,康熙皇帝也对允礼没有任何好感,一直到康熙皇帝去世,允礼都没有获得任何封号。因为不受父亲的宠爱,允礼也没有资格参加九子夺嫡的斗争。
雍正皇帝继位后,参与“九子夺嫡”之争的“八爷党”和“太子党”都受到了雍正皇帝的迫害,只有雍正皇帝的支持者十三阿哥胤祥得到重用。雍正皇帝日理万机,需要找一些兄弟来辅佐自己。因此在雍正皇帝继位后,允礼的地位就不断得到提升,从一个平头阿哥,一直晋升为和硕果亲王。
雍正皇帝是一个勤劳认干的皇帝,能够得到雍正皇帝重用的人,都是一些忠诚能干的大臣。允礼的性格踏实肯干,从雍正皇帝继位开始,允礼就兢兢业业的辅佐雍正皇帝处理政务。因为允礼为人忠厚,雍正皇帝对允礼的表现十分满意,经常给予允礼各种赏赐。
反观“八爷党”和“太子党”的成员,只要是稍微做错一点事情,轻则受到雍正皇帝的训诫,重了直接就被雍正皇帝圈禁。允礼没有参加“九子夺嫡”,是允礼受到雍正皇帝信赖的根本原因。而允礼忠诚能干的性格,是允礼能够在雍正时期受到重用的主要原因。
雍正皇帝去世的时候,任命允礼和其他几位重臣为顾命大臣。同时雍正皇帝还专门告诫乾隆:“果亲王允礼的身体不好,不要让他过多忙碌!”乾隆继位之后,对允礼十分的照顾,专门颁布诏书免除了允礼和允禄在便殿的叩拜之礼。
乾隆三年允礼因病去世,因为允礼生前没有儿子,乾隆皇帝命令自己的长子为允礼穿孝。之后乾隆皇帝又将雍正皇帝的幼子过继到允礼的名下,继承了允礼果亲王的封号。
雍正皇帝在评价允礼的时候,用了“尽心竭力”“实心为国”等赞美的词语。从雍正皇帝对允礼的评价不难看出,雍正皇帝之所以重用允礼,主要就是因为允礼是一个办实事的王爷。而且允礼没有参与“九子夺嫡”,又没有自己的后代,不可能对雍正皇帝的皇位产生威胁。相比于被雍正皇帝圈禁而死的“八爷党”和“太子党”成员,允礼确实是一个幸运的王爷。
bluesky
在甄嬛传中,果亲王就是绿了雍正帝的那位潇洒王爷,历史上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就来聊聊雍正和胤礼之间的故事。
爱新觉罗胤礼是康熙的第十七位皇子,出生在康熙36年,当胤礼出生时,皇四子胤禛已经年近20岁,谁也没想到年纪犹如父子的两人关系会如此亲近。
说到胤礼,很多人也许了解并不多,他有两个个非常明显的特点,直接关系着他日后的命运。
第一,胤礼母亲身份卑微。
胤礼的母亲陈氏是汉族人,是侍卫的女儿,在康熙33年时入宫成为宫女。清朝的紫禁城中最高贵的当然是满清贵族,汉族人地位极低,按照当时的情况来说就是下等人。
不少女子入宫都怀揣着被皇帝宠幸的梦想,陈氏就是其中的幸运儿之一,当康熙帝临幸陈氏时她仅仅是一名宫女,并且顺利怀上龙种,为康熙生下一位皇子,也就是胤礼。
值得注意的是,陈氏从怀孕到生下皇子这段时间,始终没有得到康熙的册封,并不像是影视剧中怀上龙种后马上就飞上枝头变凤凰,现实往往残酷得多。
康熙五十七年,陈氏终于等来了自己的册封,她被康熙帝封为勤嫔,这一年的胤礼已经20岁。理论上来说,为皇帝生下皇子应该是大功一件,陈氏在二十余年后才仅仅得到一个嫔位,究其根源是陈氏的出身太低。
清朝皇子的身份地位与母亲的位份直接相关,因此胤礼从小在宫中的地位都很低,福祸相依,正是在这种残酷的等级观念中,胤礼养成了聪明持重的性格,将影响其一生。
第二,胤礼非常有才华。
康熙在历史上的功绩评价很高,在教育子嗣上也同样让人深受启迪,他一直都非常重视对皇子的培养,比如让他们进行满汉双语学习,还要学习经书,作为满清起家的马背之术自然不能落下,骑射水平是重要的考核标准。
废太子胤礽在康熙的培养教导下,七岁年纪就能张弓搭箭射老虎,按照康熙的教育理念,皇子从六岁开始基本上都要文武双全。胤礼虽然地位不高,但是康熙对他的培养从不缺席,这也体现出封建社会中对儿子的重视程度。
从康熙四十四年开始,刚满九岁的胤礼就跟随康熙巡幸四方,一直近身受到康熙的教导,耳濡目染之间就让胤礼受到极大锻炼。按照常理来说,年幼聪慧的儿子跟随在自己身边,康熙无论如何也会给予他一定的封赏,然而事实上直至康熙驾崩,胤礼仍然没有得到任何封赏。
康熙是如何考虑的已经无人可知,也许是康熙晚年深受众位儿子争夺皇位的困扰,不愿让胤礼参与其中,这才没有赏赐任何封号。
凡事都有利弊,康熙强大的教育培养方式的确锻炼出很多优秀的儿子,也正是因为这些人过于优秀,为了得到皇位、争取自身利益而争相残害手足。
康熙晚年的夺嫡之争终于落下帷幕,皇四子胤禛登基成为雍正皇帝。雍正登基后面临着棘手问题,由于夺位前期一直处于蛰伏状态,手中的人才资源不足以面对政权交接初期的暗流涌动。
在雍正身边有两位皇子成为得力干将,一位是铁哥们胤祥,另一位就是胤礼。雍正能够与他们二位的关系亲近且信任,主要是因为两人对雍正忠心,没有利益威胁和冲突。相比胤祥,胤礼在雍正心中的地位要低不少,但是迫于登基之初的复杂环境,雍正同样也委托胤礼一些重要工作。
雍正登基的第一年,雍正以胤礼督办景陵尽心有功为理由,将胤礼册封为果郡王。胤礼从兄长这里得到封赏,但是此时与胤祥仍然是没办法相比较的,当时胤祥已经是亲王级别的。
胤祥是被委以重任,负责恢复清朝逐渐衰败的经济颓势,另外还有重要的基础建设工作。胤礼在成为郡王之后就负责统帅一部分的军事力量,在当时众多康熙皇子中算是突出亮眼的人物,毕竟很多人都被打压圈禁。
随着清朝经济的复苏转好,胤祥的身体状况却大不如前,因此胤礼担负的职责逐渐增多,在雍正七年的时候,胤礼已经被任命负责工部和户部,相当于接下了胤祥的工作。
第二年,胤祥就与世长辞,雍正对胤祥的辞世感到非常痛心,于是诏令胤祥不用避讳自己的胤字,这在清朝历史上都绝无仅有的,因为胤祥的功劳的确很大,康熙遗留下来的残局,雍正又缺乏可用人才,胤祥在关键时刻顶上了。
胤祥去世后,雍正也越来越相信胤礼,主要是胤礼办事忠诚牢靠,处理问题能力非常强,雍正开始放心大胆使用。雍正六年,胤礼被封为果亲王,负责清朝宗人府,宗族的事情都归胤礼,除此之外,胤礼还要管理与其他番邦的交流事宜,代替雍正视察各省的驻防情况。
公元1735年,雍正皇帝驾崩,鉴于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悲剧,雍正将传位诏书放在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后面,皇权顺利传递到弘历手中,也就是乾隆皇帝。
雍正在遗诏中为弘历任命了两个顾命大臣,一个是庄亲王允禄,另一个就是果亲王胤礼,准确说应该是允礼。在乾隆皇帝即位初期,胤礼发挥着定海神针的作用,受到乾隆皇帝的爱戴尊敬。
乾隆虽然一生都崇拜爷爷康熙,“忤逆”父亲雍正,但是对于善待胤礼这件事,乾隆遵从雍正的意思并且做得非常好,比如胤礼的母亲陈氏在雍正时期曾被加封,在乾隆时期再次加“徽号”,显示出乾隆对胤礼的态度。
公元1738年(乾隆三年),胤礼驾鹤西去,作为康熙的儿子,主要活跃在雍正时期,为朝廷做出重要贡献,深受雍正信任重用,在乾隆时期也恩遇有加。
胤礼去世后,乾隆命大阿哥永璜身穿孝衣,葬礼更是隆重,因为胤礼一生无后,乾隆将雍正幼子弘瞻过继给胤礼,以此来延续果亲王一脉。
jiajiazoe_
刚才看了好几篇文章发现都对雍正的兄弟胤礼有诸多误会,那么这误会来自哪里?很多人都看过甄嬛传对于里面的内容都信以为真,认为胤礼是被毒死的,其实这是不正确的,真实的胤礼并没有被毒死,反而是寿终正寝,一部甄嬛传不知道荼毒了多少人,
康熙爱新觉罗·允礼(1697年—1738年),原名爱新觉罗·胤礼,满洲正红旗人,清康熙帝第十七子,雍正帝异母弟,母纯裕勤妃。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卒于乾隆三年(1738)。康熙皇帝一生中有二十五个儿子,二十个女儿,由于上面已经有十六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了。所以胤礼排行十七,又称十七阿哥,因为下面还有十八子、十九子、二十子、二十一子、二十二子、二十三子,再胤礼面前他们就是自己的弟弟,胤礼自己又比他们大自然就是年长的,由于康熙一朝的九子夺嫡中包括了(大阿哥胤褆、二啊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琪其实并不算,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十三阿哥胤祥和十四阿哥胤禵)至于十五、十六和十七都是很幸运的,
果毅亲王允礼,圣祖第十七子。康熙四十四年,从幸塞外。自是辄从。雍正元年,封亦如
果郡王,管理籓院事。三年,谕曰:“果郡王实心为国,操守清廉,宜给亲王俸,护之,班在顺承郡王上。”六年,进亲王。七年,命管工部事。八年,命总理户部三库。十一年,授宗令,管户部。十二年,命赴泰宁,送达赖喇嘛还西藏,循途巡阅诸省驻防及绿营兵。十三年,还京师,命办理苗疆事务。世宗疾大渐,受遗诏辅政。
高宗即位,命总理事务,解宗令,管刑部。寻赐亲王双俸,免宴见叩拜。密疏请蠲江南诸省民欠漕项、芦课、学租、杂税,允之。谕曰:“果亲王秉性忠直,皇考所信任。外间颇疑其严厉,令观密奏,足见其存心宽厚,特以宣示九卿。”允礼体弱,上命在邸治事,越数日一入直。乾隆元年,坐事,罢双俸。三年正月,病笃,遣和亲王弘昼往视。二月,薨,上震悼,即日亲临其丧。予谥。无子,庄亲王允禄等请以世宗第六子弘適为之后。
从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再畅春园病重时,康熙的榻前有胤祉、胤祐、胤禩,胤禟、胤祹、胤祥、隆科多,在看屋子外面有庄亲王胤禄、果亲王胤礼,可见胤礼再皇位面前排外,毕竟上面有十四个哥哥,轮不到他这个弟弟。话说为什么要让乾隆照顾胤礼呢?是因为胤礼体弱多病身体又不好,而雍正对于胤礼这个弟弟还是比较信任的。不然不会说这样的,虽然比不上十三爷胤祥。看雍正对十三爷的评价就知道了
怡贤亲王允祥,圣祖第十三子。康熙三十七年,从上谒陵。自是有巡幸,辄从。
六十一年,世宗即位,封为怡亲王。寻命总理户部三库。雍正元年,命总理户部。十一月,谕:“怡亲王于皇考时敬谨廉洁,家计空乏,举国皆知。朕御极以来,一心翊戴,克尽臣弟之道。从前兄弟分封,各得钱粮二十三万两,朕援此例赐之,奏辞不已,宣谕再四,仅受十三万;复援裕亲王例,令支官物六年,王又固辞。今不允所请,既不可;允其请,而实心为国之懿亲,转不得与诸弟兄比,朕心不安。”
下诸王大臣议。既,仍允王请,命王所兼管佐领俱为王一等一员、二等四员、三等十二员,豹尾枪二、长杆刀二,每佐领增亲军二名
属,加护。二年,允祥请除加色、加平诸弊,并增设三库主事、库大使,从之。
三年二月,三年服满。以王总理
胤礼虽然也和胤禛比较亲近但到底不如胤祥,
七月,赐御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榜,谕曰:“怡亲王事朕,克殚忠诚,职掌有九,而公尔忘私,视国如家,朕深知王德,觉此八字无一毫过量之词。在朝诸臣,于‘忠勤慎明’尚多有之,若‘敬诚直廉’,则未能轻许。期咸砥砺,以副朕望。”七年六月,命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十月,命增仪仗一倍。十一月,王有疾。
八年五月,疾笃,上亲临视,及至,王已薨,上悲恸,辍朝三日。翌日,上亲临奠,谕:“怡亲王薨逝,中心悲恸,饮食无味,寝卧不安。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朕待王亦宜在常例之外。今朕素服一月,诸臣常服,宴会俱不必行。”越日,复谕举怡亲王功德,命复其名上一字为“胤”,配享太庙,谥曰贤,并以“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加于谥上。白家甿等十三村民请建祠,允之。
怡贤亲王死后还能配享太庙,胤礼就不行了两人获封的爵位也不同,怡贤亲王是在雍正元年封亲王,果亲王是在雍正六年获封亲王,怡亲王还是世袭的铁帽子王,还谥为“贤”,对于胤礼只有廖廖数字,
liuxin246
在电视剧甄嬛传中,女主角甄嬛一生共爱过两个男子,一个是心机深刻的九五之尊雍正皇帝,另一个则是雍正的弟弟,温和儒雅的果亲王。在剧中,雍正皇帝因无法忍受果亲王与甄嬛之间情丝难断,赐毒酒杀害了年轻的果亲王。
在电视剧甄嬛传中,女主角甄嬛一生共爱过两个男子,一个是心机深刻的九五之尊雍正皇帝,另一个则是雍正的弟弟,温和儒雅的果亲王允礼。在剧中,雍正皇帝因无法忍受果亲王与甄嬛之间情丝难断,赐毒酒杀害了年轻的果亲王。
在真实的历史上,确实存在果亲王允礼这位人物,他是康熙的小儿子,排行第十七,同时也是雍正同父异母的弟弟。
头两年的宫斗大剧甄嬛传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也了解到雍正皇帝的私生活。其中雍正的爱妃甄嬛是一位特别的女人,在她的一生之中不仅有雍正这样的丈夫,还喜欢雍正的十七弟果亲王允礼,最后处于防范之心,雍正赐毒酒害死果亲王。虽然是小说改编,但是现实确确实实有这样一个人,也是是雍正的十七弟。
果亲王是康熙的第十七个儿子,也是最小的一个,康熙在位之时,他对果亲王的态度不温不冷,虽然果亲王聪明懂事,但是康熙也没有给他任何封赏。其实原因是果亲王是官女子所出,当时果亲王出生之时,他的母亲还是一个宫女的身份,当时孩子的地位也取决于母亲的身份,所以康熙并不看中果亲王,甚至到康熙寿终也没有给他任何封赏。
后来雍正登基之后,为了保证自己的皇位坐得稳当,所以有意拉拢各位兄弟为他出力,从而很大方的封赐各位皇子官职,而且每一位皇子都得到了很好的封赐,比如雍正的强敌八阿哥允禩,也同样被封为廉亲王,虽然如此的大度,但是在他稳固基业之后就开始了铲除政敌残杀兄弟的行为,而且极为的残忍,那些曾经反对他的兄弟都被他害死,只有果亲王允礼幸免于难,果亲王是没有任何权利,而且一直没有掺和其中,所以雍正对他还有着一份兄弟之情,对他是非常好的,而且把允礼封为果亲王,可见雍正十分的在意这位弟弟。
雍正是一位性格冷酷冷漠的人,和其他人很不好相处,只有庄亲王允禄和果亲王允礼和他还合得来,而且对他没有任何威胁,所以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信任的。雍正之所以对果亲王极好,也是因为果亲王性格比较随和脱俗,而且地位低微,对权证毫无兴趣,更不会参加九子夺嫡之争。
加之果亲王身体情况不好,更没有人可以利用他反策雍正,所以雍正把他当成最要好的兄弟,处处照顾他帮助他,而且果亲王可以随意的进出皇宫,这也是雍正特批的。后来雍正寿终正寝的时候,在遗诏中还特意提及果亲王,交代乾隆皇帝要好好照顾果亲王,因为果亲王性格忠诚耿直,是国家需要的人才。
乾隆皇帝登基后,胤礼总理事务,并且获得乾隆的不断封赏和极高礼仪待遇。乾隆三年(1738年)胤礼去世,乾隆将雍正皇帝第六子弘曕过继给胤礼,袭承果亲王爵位。
胤礼历经康雍乾三朝不断受封并且得以善终,在雍正的兄弟当中确实难得。雍正临终前特意交代乾隆要好好照顾果亲王,除了因为胤礼在雍正朝时期的功劳,也与胤礼的身份和作用有着密切关系。
果亲王胤礼在雍正在位期间,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辅佐雍正处理各种事务,因而得到了雍正的赏识和信任。
三来,胤礼并没有子嗣。胤礼一生并没有留下子嗣,这一点可以让雍正非常放心的将其委以重任而不用担心其对于皇权的威胁,同样,也正是因为胤礼没有子嗣,而胤礼也深受雍正的器重,所以乾隆为自己的叔叔尽孝,照顾自己的叔叔也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孝道之举。
雍正这样的人可以对一个人这样开恩照顾,实属难得,所以果亲王是幸运的,正因为他的性格地位使他没有被卷入夺嫡之争,而且还得到雍正的关心照顾。
夕
引言:果亲王也叫果毅亲王,“毅”是谥号,康熙第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后来,为了避雍正的讳改为允礼。其实,雍正继位之初本打算找个由头整治他,但十三爷胤祥拼力保下了他,说他是“居心端方,乃忠君亲上、深明大义之人”。后来,事实证明胤礼配的上十三爷这句话,他用行动一步步赢得了雍正的信任和尊重,雍正对果亲王胤礼重用到了什么程度呢?
在雍正帝弥留之际,雍正将守护紫禁城的大权交给胤礼,并且安排胤礼在自己驾崩后,到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取出遗诏,当众宣读。所以,雍正临终前特意叮嘱接班人弘历一定要善待果亲王胤礼。那么,乾隆做到了吗?乾隆并没有做到,乾隆初期还很倚仗和重用果亲王胤礼,但后来却突然降旨停了果亲王的俸禄,这个消息让本来积劳成疾身体羸弱的果亲王胤礼遭受了严重的心理打击,从此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乾隆三年,果亲王胤礼过世,终年四十一岁。
可以说,十七阿哥胤礼是出了十三阿哥胤祥之外,最受雍正信任和倚重的一个兄弟。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十七阿哥胤礼在九子夺嫡后期暗中支持四阿哥胤禛,并且在最关键的时刻给予了胤禛支持,八爷党一伙硬说是传位于十四阿哥,等十三阿哥胤祥搞定丰台大营带着人进驻畅春园,八阿哥说遗诏不能读,因为十七阿哥还没有来,十三阿哥胤祥告诉他,十七阿哥正在带着丰台大营的兵马在园子外护卫,这句话彻底打灭了八爷制造乱子的所以机会。十七阿哥胤礼就是在后期投靠的胤禛,胤禛怕胤祥刚出来不熟悉情况,所以派十七阿哥胤礼协助他控制丰台大营。
《雍正王朝》里,十七阿哥胤礼被划为四爷一党,其实历史上没有这一回事,十七阿哥根本没有参与到党争中。而在电视剧甄嬛传中,十七阿哥胤礼被描述的更为夸张,这部剧里说他与雍正的熹贵妃也就是甄嬛娘娘有一腿,并且熹贵妃怀的孩子是胤礼的,这就完全属于瞎扯了,在历史,熹贵妃早在雍正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已经嫁给四爷了,而且熹贵妃比十七阿哥胤礼大五岁,年龄上也不符合。整部甄嬛传完全就是瞎扯,可以说雍正是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哪里有时间跟这个谈谈情,跟那个说说爱呢?雍正每天用来休息的时间也就几个小时而已。
我来具体说说果亲王胤礼是如何一步步赢得雍正的信任和尊重的,以至于雍正临终前特意交代弘历要照顾好他。
出身低微,温文尔雅,多才多艺果亲王爱新觉罗•胤礼,出生于康熙36年,康熙第十七子。他的生母陈氏是包衣奴才,地位卑微,即便是生下了胤礼之后,也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基本没什么存在感,也没个明确的位份,直到胤礼长大成人,康熙才晋陈氏为“嫔”位,由于母亲出身低微没有存在感,所以也注定了胤礼出身低微,没有任何夺嫡的优势。
基于这种情况,胤礼也没有任何夺嫡的心思和想法,因为他看到哥哥们争的都跟乌眼鸡似的,像他这种没有任何家族背景支持的人,参与进去稍有不慎很有可能连性命也不保。他知道自己处于什么位置,他没有八阿哥胤禩那样的抱负和手段,胤禩母亲是辛者库出身,出身也很卑微,但胤禩很有城府,很有谋略,关键是有九阿哥和十阿哥支持,这二位阿哥背后都有强大的家族势力,而且胤禩很会做人,人称八贤王。
而胤礼也不想掺和这些事,他做个富贵闲人也不错,所以,把时间都用在了作诗,画画,研究佛法上了,他还通晓满、汉、藏等各族语言,这为雍正以后重用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胤礼小时候师从沈德潜,沈德潜以作诗而闻名,他的诗讲究格调,他的遵旨是诗歌为政治服务,他认为“温柔敦厚”的诗才是上乘之作,胤礼受到沈德潜的影响,酷爱作诗,并且起了“春和主人”作为自己的号,他著有春和堂集、奉使纪行诗集等诗集,而奉使纪行诗集是他远行西藏时所做,在去西藏经过四川时,他还为杜甫草堂题四个字:少陵草堂!以表达他对杜甫的崇拜之情。诸葛亮的祠堂里也有他题的字:名垂宇宙!他题的这些字至今还保存完好。
胤礼敢到处题字说明他的书法造诣有一定的水平,并不是他身份的原因,他留下的书法现存于几个博物馆,他不但擅长作诗、书法,绘画也很有水平,他与清庭御用画家郎世宁的关系非常要好,胤礼还为雍正画过画像,得到了雍正的称赞。
胤礼热衷于研究佛教文化,少年时期拜康熙年间著名大喇嘛甘珠巴为师,后来又随藏传佛教的两个大活佛系统学习佛典,在藏传佛典方面非常有造诣。在他的哥哥们争夺皇位的时候,胤礼没有卷入漩涡中去,他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以上所说的事情中去,所以,历史上对于康熙末年这段时间的胤礼很少提及,大多都热衷于书写夺嫡之争这段。
康熙也真是看到了胤礼的这种性情,所以,没有勉强他学习参与到政务中来,也没有给他任何封号,到康熙去世他还只是皇十七子。胤礼完全不像深宫里走出来的皇子,倒像是个多才多艺的翩翩公子,所以,很多的影视剧把他的形象刻画的温文尔雅,风度翩翩。
由怡亲王胤祥保举,胤礼从最初的不被信任一步步取得雍正的信任成为托孤大臣雍正登基以后,对他当初站在他对立面的兄弟确实挺狠的,尤其是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这二人的结局确实挺惨的,相比较八爷党的另外二位成员十阿哥和十四阿哥相对还好一些,主要是十四阿哥是雍正一母同胞的弟弟,十阿哥为人没有城府,对雍正没啥威胁,而且十阿哥家族背景强大,这些是雍正考虑进去的,所以二人都被圈禁了事。就连一心著书的三阿哥胤祉都被雍正找借口圈禁了,因为三阿哥胤祉一直支持的是废太子胤礽。
雍正起初也想收拾十七阿哥胤礼来着,但胤礼和十三阿哥胤祥关系非常好,所以,胤祥拼力把他保了下来,胤祥说他是“居心端方,乃忠君亲上、深明大义之人”。雍正对于胤祥的话还是很给面子的,所以,他决定对胤礼考察一番,因为他对这个弟弟不太了解,之前忙着夺嫡,现在又忙着整顿吏治,推行新政。
虽然有了怡亲王的保举,但雍正对十七阿哥胤礼还是不信任的,对他有所防范,最开始雍正安排胤礼做的事情都是修缮皇陵之类的小事情,目的就是为了试试他的心和他的能力,而胤礼却完成的很出色,尽心尽力的办好雍正交代的每一件小事,雍正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久之后就加封他为果郡王。接着逐渐把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去办,而胤礼也很知趣,他感动于雍正的皇恩,更加卖力的去办差。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雍正开始着手让果郡王允礼取代隆科多处理理藩院的事物,理藩院就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可以说这个差事非常重要,专门负责边境事物,而且这个差事也算是肥差,允礼接手这项差事之后事必躬亲,对于每一件事都亲自过问,而且办事之前之后都在第一时间向雍正汇报,这项差事主要和蒙古、西藏等地打交道,所以,经常有蒙古王爷之类的给他送重礼,以求允礼在雍正面前美言讨情,但允礼却坚辞不受。
雍正一向最讨厌的就是贪贿,他听闻允礼的这些作为后,对他非常欣赏,也越来越倚重,雍正还下旨让他领亲王俸禄,并且给允礼的生母陈氏抬高了位份,晋升为勤妃。之后雍正把正黄旗、镶红旗、镶蓝旗三旗的军队交给胤礼来管,这就是充分的信任,也为怡亲王胤祥分担了不少压力。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雍正正式封允礼为和硕果亲王,雍正在谕告中称允礼“为人直朴谨慎,品行卓然”为“朕之子弟及世世子孙之表范”。
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怡亲王胤祥去世,而胤祥正是积劳成疾,胤祥病故后,雍正对果亲王胤礼更加倚重,很多重要的事情都交给他去办,如果雍正能多活几年,说不定允礼也能成铁帽子王。胤礼是雍正的首席托孤大臣,紫禁城的护卫大权交给胤礼掌管,可见他对果亲王允礼的信任程度,而且雍正留的遗诏也是由胤礼在正大光明匾后面拿出来当中宣读。
雍正在遗诏中特意交代:“允礼至性忠直,才识俱优,实国家有用之才”但平日身体不好,不能过于疲劳,诸王大臣当体之,勿使伤损其身”。因为怡亲王胤祥就是积劳成疾的,所以雍正特意交代弘历要照顾好果亲王胤礼。
果亲王允礼共有福晋钮祜禄氏和侧福晋孟氏两个妻室,钮钴禄氏没有生下儿女,而孟氏为允礼生下一儿一女,但都没有长大就夭折了,所以,胤礼一生没有留下子嗣,后来,乾隆把弟弟“圆明园阿哥”弘曕过继给允礼,为其延续香火。弘曕承袭了果亲王的爵位,后来因为贪财干预朝政,曾被被乾隆削了爵位,后来虽说有恢复了,但弘曕由于受打击,三十三岁就去世了。
写在最后果亲王允礼是深宫里走出来的多才多艺的翩翩公子,正因为他潜心研究诗文绘画佛法,所以没有参与到哥哥们的夺嫡漩涡中去,他从开始不被雍正信任,一步步通过自己的行动赢得了雍正的信任和尊重,最终成为托孤大臣。
虽说雍正托孤于他有着其政治用意上的考量,比如,让皇权顺利交接到乾隆这里,果亲王允礼并无子嗣,他最信任的怡亲王胤祥早就病逝,允礼就是代表人物。但雍正在内心对他有着充分肯定和信任,而且,允礼的身体就是在长年累月尽心尽力为雍正办差中熬坏的,所以,他特意交代弘历要照顾好果亲王。
Mademoiselle_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