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了,官方的二十四史,小说形式的清 蔡东蕃的中国历代历史演义。还有东周列国志等等。
长篇历史评书都有哪些
肥罗小屋
1、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应该是诗经了,他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编辑整理。
2、春秋的最重要文学作品应该是《离骚》了,文化名人自然就是屈原。
3、然后是秦朝,文学作品不多,主要是秦始皇对文化发展道路的阻碍造成的,最严重的如焚书坑儒。
4、汉朝最著名的文体是赋和四言诗。辞赋大家司马相如,代表作长门赋和子虚赋。四言诗著名的诗人是曹操,短歌行是他的代表作。还有个不能不提的就是曹植,他在诗和赋两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七步诗和《洛神赋》让后人称颂。
5、魏晋南北朝的总体文化水准没有达到汉朝的高度,但是诗和书法有了很大发展,比如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这一时期的文化名人最著名的是陶渊明和谢灵运。
6、唐朝,诗的国度,文化名人数不胜数,大李杜,小李杜,白居易,王维、骆宾王、刘禹锡,韩愈,柳宗元,王勃,崔护。主要的文学作品请参考唐诗三百首。
7、五代十国的历史上,文化的发展处在了一个缓慢的过程。这一时期提得起来的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了。李煜把词这种市井间的通俗艺术搬到了朝堂之上,为宋朝的宋词大发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8、宋朝就是诗词的海洋了。最著名的是宋词,但是很多词人也在诗人之列。三大词人: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另外著名的还有黄庭坚、秦观、陆游、苏辙、苏洵、欧阳修、王安石、岳飞。
9、元朝的主要文学形式是元曲和戏剧。但是元曲虽然和唐诗宋词并称,但个人觉得并没有达到前两者的高度,始终只能是混迹于街头市井。元曲的四大家大家也同时是元杂剧的大家,他们就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10、明朝也有一大批文人,诗词歌赋样样行的。比如明朝三大才子解缙、杨慎、徐文长,还有广为流传的江南四大才子唐寅、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
11、清朝的代表作无疑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其艺术成就至今无法被超越。诗词上,老实说只有纳兰性德和龚自珍比较著名。纳兰性德代表作都在《纳兰词》里收集,龚自珍的也都收录在了己亥杂诗里。
在水中央的飛魚
长篇历史传奇小说:大码头
以四川清末历史文化为背景,以袍哥社会之恩怨情仇为情节,描写刻画了西川一隅——新津大码头曾经的辉煌与悲壮,再现了一个小世界在水运年代的繁华与寥落。小说主线在轰轰烈烈的四川保路运动中展开,主人公哥老会首领侯宝斋临危受命,聚集十万同志军血战清军,其事突然,其情危急,战斗过程悲壮决绝,令人慨叹。小说副线则叙述了四川袍哥社会的生活,其中的爱恨情仇、忠肝义胆,乃至鬼蜮伎俩,皆以波澜诡谲的方式展开。
长篇历史传奇小说:霍老五
长篇历史传奇小说:花花皇帝
原贴:长篇历史传奇小说有哪些?
guoguo
很多啊,例如:《论语》(孔子):2.《老子》(老子);3.《孟子》(孟子);4.《墨子》(墨子);5.《庄子》(庄子);6.《荀子》(荀子);7.《韩非子》(韩非子);8.《孙子兵法》(孙子);9.《史记》(司马迁);10.《资治通鉴》(司马光);11.《汉书》(班固);12.《三国志》(陈寿);13.《春秋》(孔子);14.《国语》(左丘明);15.《战国策》(作者不详);16.《周易》(作者不详);17.《山海经》(作者不详);18.《海国图志》(魏源);19.《论衡》(王充);20.《徐霞客游记》(徐霞客)。《三国演义》 作者罗贯中 《水浒传》 作者施耐庵 《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四库全书》作者纪晓岚 《牡丹亭》汤显祖 《孙子兵法》 作者孙傧 〈老子〉作者李耳 〈老残游记〉 老残 〈 蘖海花〉 〈官场现行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
原贴:中国古代历史著作都有哪些
veronicakevin
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应该是诗经了,他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编辑整理。
春秋的最重要文学作品应该是《离骚》了,文化名人自然就是屈原。
然后是秦朝,文学作品不多,主要是秦始皇对文化发展道路的阻碍造成的,最严重的如焚书坑儒。
汉朝最著名的文体是赋和四言诗。辞赋大家司马相如,代表作长门赋和子虚赋。四言诗著名的诗人是曹操,短歌行是他的代表作。还有个不能不提的就是曹植,他在诗和赋两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七步诗和《洛神赋》让后人称颂。
魏晋南北朝的总体文化水准没有达到汉朝的高度,但是诗和书法有了很大发展,比如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这一时期的文化名人最著名的是陶渊明和谢灵运。陶渊明的诗在他死后开始变得脍炙人口,最著名的作品是《桃花源记》。谢灵运是谢玄的孙子,从小聪明伶俐,是中国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主要作品入东道路、登临海峤初发强中、酬从弟惠连,登石门最高顶、
小语宝贝
文哥仔
金史撰成于元代,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始末的重要史籍。
金史修成以后得到了许多学者的好评。学者们一般认为,金史在二十四史中虽谈不上是上乘之作,但在元末所修三史中却是最好的一部。清代史学家赵翼评论说:金史叙事最详略,文笔亦极老洁,迥出宋、元二史之上。(《廿二史札记》卷27)《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说:元人之于此书,经营已久,与宋、辽二史仓促成书者不一样,所以本书首尾完备、条例整齐、简约而无疏漏、周赡而不繁芜,在宋、辽、金三史之中,是最为完善的。确实,与宋、辽二史相比,其优点是比较突出的。
金史之所以得到较好的评价,主要在于它纂修的准备时间比较长,有了比较好的史料准备。与辽相比,金代修史制度要完善得多。有记注院,掌修起居注;秘书监设有着作局,掌修日历;还有国史院,掌修实录和国史。其实录编修最为完备,太祖以下除卫绍王、金哀宗之外,均有实录;除此之外,还有记载金朝先世的先朝实录3卷;生前未称帝,死后追加尊号的世宗生父睿宗、章宗生父显宗也都有实录;此外还修有国史,包括皇帝本纪及功臣列传;金宣宗时,因害怕蒙古军的再次进犯,金由中都(今北京)迁往开封,这些历史文献也随之携至汴京。汴京被蒙古军攻克之后,当时依附于蒙古,并参与了攻汴战斗的汉族地主军阀张柔颇具远见,在其他蒙军将士争抢金帛财宝时,他却来到金史馆,将金朝实录及其他秘府图书运回了家中。这些图书文献在中统二年(1261年)被献之于朝廷。天兴三年(1234年)正月,蒙宋联军攻克蔡州,金朝灭亡了。元朝建立后,金朝遗老王鄂不但向元世祖忽必烈提出了修辽、金二史的建议,而且开始着手搜集、整理金代的历史资料。卫绍王朝没有实录,现在卫绍王本纪中的材料都是中统三年王鄂收集的;金朝迁蔡州之后,史书记载中断,也是因为王鄂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着有汝南遗事4卷,才得以将这一段亡国的历史始末记载下来。因而金代历史文献保存得比辽朝多而且完整,加上金朝其他文人也注意搜集金代史实,如金末文人刘祁着《归潜志》、诗人元好问着壬辰杂编(今已佚)等也保存了不少金代史实。可见元末修金史,既有实录、国史为根据,又有王鄂等人的搜集、补缀,还有刘祁、元好问等人的着作可直接资以参证,其所依据与《辽史》纂修时所据要丰富多了。加上这些资料又已经过不少人的加工整理,使编纂者易于着手,这与《宋史》撰写时面对一堆数量庞大、毫无整理的原始材料又不一样。于是金史比辽、宋二史高出一筹,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十四史》
历次修金史,除依据张万户献上的实录外,还有就是金朝末年两位学者的着述,即刘祁的《归潜志》和元好问的壬辰杂编。金亡以后,元好问以编史为己任,听说金实录在张万户家,就向他表示,愿修金史,希望看到金实录,但没有如愿。不过,他没有灰心,并且说:“不可令一代之迹泯而不传。”于是就在家里着述,“凡金源君臣遗言往行,采摭所闻,有所得辄以寸纸细字为记录,至百余万言。”名之为“野史”,即壬辰杂编一书。刘祁的《归潜志》也是元代编写金史的主要史料之一。元好问和刘祁二人亲身经历了金末的丧乱之事,书中所论都是耳闻目睹,且二人文笔又好,所以金史中有关金末历史的记载,写得十分生动,使人读之历历如见。
在编写体例上,金史也有创新。书中的本纪第一卷,不是从阿骨打开始,而是以世纪为开始,追述阿骨打以前十代的事迹,便于读者对女真先世在氏族部落时的社会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本纪的最后一卷,又增加了世纪补,用以记述熙宗的父亲景宣帝、金世宗的父亲睿宗、金章宗的父亲显宗。这三人原来都是大臣,只是由于他们的儿子做了皇帝,不便列入诸臣传,所以又立世记补。这种体例,后来为《元史》、《明史》所效法。金史里还可以看到交聘表,这是用表格形式把金与宋、西夏、高丽等国和战,以及它们之间的往来诸事,一一记录下来,读起来一目了然。
金史以“实录”为依据,史料翔实可信。如在记述金与辽的往来和征战中,对金统治者所用的诈谋诡计等,都能如实地叙述;对金朝统治阶级的残暴、荒淫、互相倾轧,也能比较充分地揭露。
金史的志书内容比较详细,共有三十九卷,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弱。其中的河渠志、兵志、《食货志》、选举志、百官志五种写得不错,能反映出金朝社会的基本特征。
金史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有的重要人物没有列传,甚至无记载。如金初建策阿骨打称帝的渤海人杨朴,是阿骨打身边重要的谋臣,金建国之初,“诸事革创,朝仪制度,皆出其手”,这样重要的人物为什么在金史中只字未提呢?大约不会是疏漏,而是不愿把阿骨打称帝这件开创金朝基业的事,说成是渤海人的主意。有的重要事情没有记载,如天会十年(1132年)金立的伪齐迁都汴,十二年(1134年)金、伪齐合兵伐宋等,都是金国大事,金史中一概不书。此外,金史列传中的人名杂乱,一人多名或译名不一的现象很多。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三百万字,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西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其他政权,共1362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作为历代君王的教科书,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都不可以和《资治通鉴》媲美。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所谓“史学两司马”。南宋史学家王应麟评价说:“自有书契以来,未有如通鉴者。”
宋末元初胡三省评价此书:“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通鉴不特记治乱之迹而已,至于礼乐、历数、天文、地理、尤致其详。读者如饮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
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著书之难中高度评价《资治通鉴》和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称赞这两部著作“皆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
王鸣盛认为:“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读十七史,不可不兼读通鉴。通鉴之取材,多有出正史之外者,又能考诸史之异同而裁正之。昔人所言,事增于前,文省于旧,惟通鉴可以当之。”
通鉴亦有高度文学价值,曾国藩撰成《经史百家杂钞》一书,其中选录《资治通鉴》11篇。曾国藩评价此书说“窃以先哲惊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之《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评价通鉴时说:“司马温公通鉴,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结构之宏伟,其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势不能不据以为蓝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温公亦伟人哉!”
毛泽东自称曾十七次批注过《资治通鉴》,并评价说:“一十七遍。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噢。恐怕现在是最后一遍了,不是不想读而是没那个时间啰......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编写的......通鉴里写战争,真是写得神采飞扬,传神得很,充满了辩证法。”
《明史》
《明史》,是清代官修的一部反映我国明朝(1368—1644年)历史情况的纪传体断代史。全书336卷,其中目录4卷、本纪24卷、志75卷、表13卷、列传220卷,其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宋史》,但其修纂时间之久,用力之勤却大大超过了以前诸史。修成之后,得到后代史家的好评,认为它超越了宋、辽、金、元诸史。清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卷31中说:“近代诸史自欧阳公《五代史》外,《辽史》简略,《宋史》繁芜,《元史》草率,惟金史行文雅洁,叙事简括,稍为可观,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
赵翼
近代诸史自欧阳公《五代史》外,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廿二史札记》
白寿彝
《明史》是一部史料价值较高的正史。《明史》修纂日久,又有前诸史修纂之经验,成为二十四史中较好的一部,尤其是隋、唐以后诸史中,更为突出。—— 《中国通史》
余秋雨
《明史》后来成为整个二十四史中写得较好的一部,这是我们直到今天还要承认的事实。——山居笔记 · 一个王朝的背影
刘庭华
《明史》体例严谨,首尾连贯,材料翔实,文笔简洁,舛误很少,是自清代以来史家公认的一部质量上乘的史著。相反,《元史》的编修,由于迫于朱元璋政治需要的压力,历时11个月共331天,31人参加,组织领导工作紧迫、匆忙、粗乱,近180万字的巨著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草成,根本没有时间来核对史料的真伪和问题的分析比较。确切地说,《元史》是史官们迫于政治压力抄撮而成的。因此,《元史》的舛误甚多,内容前后重复、互相矛盾的地方随处可见。——中国历史是干部的教科书
后汉书
《后汉书》由南朝刘宋时的范晔(398年-445年)所著,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作),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的195年历史。《后汉书》新增加了党锢传、宦者传、文苑传、独行传、方术传、逸民传、《列女传》七个类传。在列传方面,《后汉书》除了因袭《史记》、《汉书》的列传外,还新增了党锢、宦者、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和列女七种列传。
后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章怀太子李贤注,此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宏所著的《后汉纪》,简明周详,叙事生动,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后汉史。北宋时,有人把晋朝司马彪续汉书志三十卷,刘昭注,与之合刊,成今天《后汉书》。
《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首先,他在帝纪之后添置了皇后纪。东汉从和帝开始,连续有六个太后临朝。把她们的活动写成纪的形式,既名正言顺,又能准确地反映这一时期的政治特点。其次,《后汉书》新增加了党锢传、宦者传、文苑传、独行传、方术传、逸民传、《列女传》七个类传。范晔是第一位在纪传体史书中专为妇女作传的史学家。尤为可贵的是,《列女传》所收集的十七位杰出女性,并不都是贞女节妇,还包括并不符合礼教道德标准的才女蔡琰。
《后汉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如八十列传,大体是按照时代的先后进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为两汉之际的风云人物。其后的九卷是光武时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将领。《后汉书》的进步性还体现在勇于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颂正义的行为方面。在王充、王符、仲长统传中,范晔详细地收录了八篇抨击时政的论文。《后汉书》一方面揭露鱼肉人民的权贵,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刚强正直、不畏强暴的中下层人士。《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后汉书》自有其特点。从体例上看,与《史记》和《汉书》相比,有一些改进。在本纪方面,它不同于《汉书》的一帝一纪,而是援引史记·秦始皇本纪附二世胡亥和秦王子婴的先例,在和帝纪(和帝刘肇)后附殇帝(殇帝刘隆),顺帝纪(顺帝刘保)后附冲、质二帝。这既节省了篇幅,又不遗漏史实,一举而两得。在皇后方面,改变了《史记》与《汉书》将皇后列入外戚传(吕后除外)的写法,为皇后写了本纪。这样改动,符合东汉六个皇后临朝称制的史实。
在列传方面,《后汉书》除了因袭《史记》、《汉书》的列传外,还新增了党锢、宦者、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和列女七种列传。这些列传既是新创,又反映了东汉的实际情况。如东汉一代党锢大兴,许多比较正直的大臣都以结党的罪名被杀;另外,东汉的宦官多参与朝政,杀戮大臣,是党锢之狱的主要制造者。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东汉王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范晔根据这些史实,创立了党锢和宦者两个列传。为列女立传,最早始于西汉的刘向,范晔在刘向的启发下增写了《列女传》,这在正史中是第一次出现。他写《列女传》的宗旨是:“搜次才行尤高秀者,不必专在一操而已。”他的《列女传》中,有择夫重品行而轻富贵的桓少君、博学的班昭、断机劝夫求学的乐羊子妻、著名才女蔡琰等,不拘于三纲五常的界域。《后汉书》的列传,还往往打破时间的顺序,将行事近似的人写成合传。
如王充、王符和仲长统三人,并不是同时代的人,因为他们都轻利禄而善属文,行为近似,所以合传。
《新唐书》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全书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新唐书》前后修史历经17年,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完成,《新唐书》修成后,其主编曾公亮曾上皇帝表“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其旧”,认为这是本书胜过旧唐书的地方。《新唐书》在体例上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这是我国正史体裁史书的一大开创,为以后《宋史》等所沿袭。自司马迁创纪、表、志、传体史书后,魏晋至五代,修史者志、表缺略,至《新唐书》始又恢复了这种体例的完整性。以后各朝史书,多循此制,这也是《新唐书》在我国史学史上的一大功劳。
新唐书》主要作者宋祁、欧阳修是北宋一代文宗,著名文学家。宋祁及其兄宋庠,在当时有“二宋”之称,宋人《东轩笔录》说宋祁“博学能文,天资蕴籍”;欧阳修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为其特长。他们笔下的功夫当然不同一般。
《新唐书》以清新质朴的语言特点为后世人赏识。也有了巨大的影响。
《史记》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后来,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历十余年而完成。《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通史,不但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文学影响
《史记》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从总体上来说,《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大规模作品,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和多种可能性。
《史记》所写的虽然是历史上的实有人物,但是,通过“互见”即突出人物某种主要特征的方法,通过不同人物的对比,以及在细节方面的虚构,实际把人物加以类型化了。
在各民族早期文学中,都有这样的现象,这是人类通过艺术手段认识自身的一种方法。只是中国文学最初的类型化人物出现在历史著作中,情况较为特别。
由此,《史记》为中国文学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人物原型。在后代的小说、戏剧中,所写的帝王、英雄、侠客、官吏等各种人物形象,有不少是从《史记》的人物形象演化出来的。
在武侠小说方面,除了人物类型,它的体裁和叙事方式也受到《史记》的显著影响。中国传统小说多以“传”为名,以人物传记式的形式展开,具有人物传记式的开头和结尾,以人物生平始终为脉络,严格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并往往有作者的直接评论,这一切重要特征,主要是渊源于《史记》的。
后世小说多以《史记》为取材之源。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孙皓晖的《大秦帝国》和寒川子的战国纵横。
戏剧方面,由于《史记》的故事具有强烈的戏剧性,人物性格鲜明,矛盾冲突尖锐,因而自然而然成为后代戏剧取材的宝库。
据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所载,取材于《史记》的剧目就有180多种。 据李长之统计,在现存132种元杂剧中,有16种采自《史记》的故事。其中包括《赵氏孤儿》这样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名作。已经失传的类似作品,当然更多。到后来的京剧中,仍然有许多是取材于《史记》的,如众所周知的《霸王别姬》等。
宋元时期,随着中国戏剧的形成与成熟,《史记》的内容与艺术也影响到戏剧创作。例如宋元戏文有赵氏孤儿报冤记;元明杂剧有冤报冤赵氏孤儿(元·纪君祥)、卓文君私奔相如(明·朱权)、灌将军使酒骂座记(明·叶宪祖);明清传奇有窃符记、易水歌(清·徐沁);地方戏及新编历史剧有《搜孤救孤》(京剧)、《卧薪尝胆》(汉剧越剧)、和氏璧(同州梆子)、完璧归赵(京剧)、《鸿门宴》(京剧 川剧汉剧秦腔)、萧何月下追韩信(京剧 川剧 汉剧 秦腔)、《霸王别姬》(京剧)、《大风歌》(话剧)。
在传记文学方面,由于《史记》的纪传体为后代史书所继承,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历史人物传记。
虽然,后代史书的文学性显著不如《史记》,但其数量既浩如瀚海,如果将其中优秀传记提取出来,也是极为可观的。
此外,史传以外的别传、家传、墓志铭等各种形式的传记,也与《史记》所开创的传记文学传统有渊源关系。
原贴:中国古代历史著作都有哪些
隔壁阿嬷家的喵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比较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原贴:文学历史都有什么
┢東東┪
黑Y米
tulipa
羽逸之光
雪
屋屋屋:]屋
藏香
hihil_hl
花甲背包客
王妃叫表妹叫文文
keiko762
toyokoyi
原贴:涞水县都有哪些历史典故?
Nicky Yuen
原贴:涞水县都有哪些历史典故?
包子哥哥
原贴:新乡都有哪些历史典故?
Cecilia.Y
原贴:新乡都有哪些历史典故?
林杨胜蓝
原贴:新乡都有哪些历史典故?
焦圈豆汁
这是我所知道的
杜康的酒圣,这都不用我说吧。
史圣是司马迁,光凭史记就知道了。
商圣是范蠡,相信你们小时候也看过这部动画片,我就是因为这部动画片才喜欢上的薛之谦,他出生平凡,但文韬武略……
偷偷的告诉你们主题曲是薛之谦唱的哟!
医圣是张仲景,想想我们小时候也听过张仲景的故事,比如说冬至。
那书圣肯定就是王羲之了,骄若惊龙,这个我们从小就知道就是描写王羲之的书法。
那画圣肯定就是吴道子了,这个就不用我说了吧。
诗圣就是杜甫,小时候被数时可没少骂他跟李白啊!
肯定还有其他的圣人,不过这我就不知道了。
这是我所有知道的,如果谁有更多的话可以在下方评论留言哟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圣人?
yuncky
我是尘观,我来说一说
我国历史上的“十圣”
酒圣:杜康,夏朝帝王,传说为酒发明者。
文圣:孔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史圣: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一书的作者。
草圣:张旭,唐代书法家,他擅长草书,对旧隶的草体造诣更深。
医圣:张仲景,名机,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东汉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对我国医学发展影响很大。
武圣: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山西省)人,东汉末期蜀国大将,重义气,精武艺,后人尊其为“关圣”、“关帝”。
书圣:王羲之,字逸少,晋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人,是东晋时著名的书法家,主要伤口有《黄庭经》、《兰亭序》等。
画圣:吴道子,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唐朝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有“吴带当风”之美誉。
茶圣:陆羽,唐朝人,以嗜茶著名,著有《茶经》三卷。
诗圣:杜甫,字子美,号少陵,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杜工部集》。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圣人?
Arpelsx
在中国历史中,提到“圣人”,一般而言就是文武二圣:文圣人孔子和武圣人关羽!文圣人自不必说,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提出“仁”、“礼”等思想。周游列国,广收门徒,其言行思想被学生收录租《论语》,被中国历代王朝尊为文圣、万世师表。
今天来说说武圣。
在中国历史上共有三任武圣,分别是周朝姜太公,三国蜀汉大将关羽,南宋名将岳飞。
第一任武圣就是姜子牙太公,他辅佐文王武王平定天下,建立周王朝,立下不世之功和千年基业。因此,姜太公被授予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武圣的,在南宋以前姜太公一直作为武圣被推崇。任期大约为2200多年。
第二任武圣就是岳飞岳武穆。岳飞作为南宋名将以一己之力扶起大厦将顷的南宋,横扫大金百万雄兵,然而被宋帝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杀害。任期550多年。
第三任武圣就是关羽关二爷,关羽成名要比岳飞早,为什么确是第三位武圣呢?那是因为他的名号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三国演义》和小说的渲染,在明末随着小说和典故文章的兴起,关羽的故事就开始广为流传,加上各种评书、说故事的形式在民间迅速流传,加上对他故事情节的渲染和美化,关羽以明星的形象迅速走红。清政府为了强化对汉人的统治,开始塑造二爷最令人称到的“忠义”形象,并在康熙年间剥夺岳飞的武圣名号而改册封关羽为武圣。从此二爷就正式接任第三任武圣至今!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圣人?
vivi赢了赢了
张良是历史上的一个圣贤君子,子:子房,他的名字跟他的人一样,有智谋,深谋远略,谦虚好学。在选择老板方面,为什么他选择了平民百姓出生的刘邦,不选择贵族出生的项羽呢,因为刘邦能听懂张良说的话 ,但是项羽杀气太重,太自我,如果让项羽到了天下,那么老百姓没有好日子过。 。。。 张良要求刘邦要爱护老百姓,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刘邦做到了。在张良的帮助下,汉高祖刘邦的天下日益昌盛,在得到天之后,在封功论赏上,张良要求刘邦封赏给刘邦最痛恨的人雍齿,让所有其他官员死心塌地跟着刘邦。刘邦对张良以先生称呼,所以朝中的其他人对张良更加敬重了。 。。。。。。 可是张良还是那个谦谦君子的张良,从来不会居功自傲。也不会妒忌人才。当他看到韩信有危险,千方百计劝他离开,可惜韩信……。知道韩信被杀,感觉这么一个好人才就因为性格太自傲被杀,张良无不痛惜。因为张良对待人才他总是惺惺相惜,所以张良一起同朝的没有不夸张良的很好为人处世的 。。。。。最主要张良处处为老百姓谋福祉,也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最想做的事情吧。后来他看到韩信之死觉得自己该归隐山林了,要求刘邦让他辞职养老,刘邦答应了。老百姓在那个时候能过着安稳的日子都是因为张良的智慧,后来老百姓和张良后代盖了一座-张良庙,记念张良,张良庙也是受国家保护的。张良可以说说历史上的旷世奇才,也是一个谦谦君子,淡泊名利,所以可以称得上是圣贤君子。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圣人?
grace_tbo
文圣:孔丘;武圣:关羽;茶圣:陆羽;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酒圣:杜康;史圣:司马迁;词圣:苏轼 ;亚圣:孟轲; 医圣:张仲景;乐圣:李鬼年;曲圣:关汉卿;棋圣:黄龙士;诗圣:杜甫; 画圣:吴道子。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圣人?
岚星月
人类历史上有五位圣人,第一位叫老子 ,第二位叫耶稣基督 ,第三位叫释迦摩尼 ,第四位叫穆罕默德 ,这四位都是公认的圣人 ,有大批的信徒,他们的学说能够解释天地万物 ,解释人的生老病死 。第五位圣人是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 ,以谦卑的心态自愿放弃总统权力 ,开创了现代人类文明。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圣人?
在路上的犹太人丶
说几个全世界都有公认的吧。在“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人物100强排行榜”中,有几位圣人的影响力排名,远远超过成吉思汗和亚历山大大帝这样伟大的帝王。
1.『默罕默德』伊斯兰先知。在他手上一本古兰经开始传遍世界,要说古今中外谁的粉丝最多,非他莫属。
2.『孔子』儒家圣人。影响了大中华文化圈两千多年,至今还在影响着世界五分之一左右的人们。
3.『释迦摩尼』佛教创始者。佛教在世界历史上传播了几千年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至今主要集中于亚洲。
4,『牛顿』哲学家、科学家。奠定了近代科学的基础体系。他的一小步,人类文明的一大步。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圣人?
朗萨langsa
请问什么叫圣人?何来神圣之人?历史从来是人民创造的。伟人也是人民中的一员。所谓圣人都是根据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而神化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之所以纪念伟人,不是歌功颂德,而是不忘国家民族,不忘根本,弦扬正气,砥砺前行。将伟人所主张的一些诸如三纲五常一类埲为圣经就只能阻碍社会的展了。当然,闲来无事是各人的自由。而将曾国藩这样的反人民,镇压太平天国的侩子手和民族败类也吹棒为圣人就只能自讨没趣了。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圣人?
不爱吃渔嘚猫
中华五千年历史,出现的圣人数不胜数,被封圣的人物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文圣:孔子
武圣:关羽
智圣:诸葛亮
谋圣:张良
兵圣:孙武
匠圣:鲁班
茶圣:陆羽
书圣:王羲之
画圣:吴道子
剑圣:裴旻
大圣:老子
元圣:周公
酒圣:杜康
医圣:张仲景
诗圣:杜甫
草圣:张旭
亚圣:孟子
科圣:张衡
商圣:范蠡
宗圣:曾子
复圣:颜回
述圣:子思
算圣:刘洪
史圣:司马迁
乐圣:李龟年
棋圣:颜子卿
诗圣:苏轼
曲圣:关汉卿
药圣:李时珍
雕圣:杨慧之
字圣:仓颉
鬼圣:蒲松龄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圣人?
李专哟西
历史上的圣人太多了吧!在次列举一二,算是抛砖引玉吧!
至圣:孔子
亚圣:孟子
医圣:张仲景
画圣:吴道子
诗圣:杜甫
词圣:苏轼
书圣:王羲之
兵圣:孙武
武圣:关羽
剑圣——裴旻
茶圣:陆羽
草(书法)圣:张旭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圣人?
GreenDay
答题之前看了很多回答,基本上我都不认同。因为真正的圣人因该是能从思想上改变个人的圣人。历史上是出过不少个个领域的杰出人物,比如医圣孙思邈,茶圣陆羽,兵圣孙武等等。可是他们的杰出贡献都不如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一个思想界的圣人,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历史,习惯,甚至举动。下面我就举例说说几个思想界的圣人。
伊斯兰教的创世人穆罕穆德。可能很多中国人不知道他的名字,可大家天天看新闻,中东的问题基本都和伊斯兰教有关,真正的中东第一圣人。
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这个人大家可能相对熟悉,佛教的影响无处不在。中国人很多都信佛,小编的老婆明天也要去做俗家弟子了。佛缘到了。
耶稣,耶稣。天主教的创始人,直接影响了西方世界的信仰。啊门。一个西方世界最伟大的圣人。
爱因斯坦。科学界的第一圣人,相信没有几个人会反对这个说法,爱因斯坦的理论影响着人类的未来。
请关注,历史的遗迹和轮回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圣人?
kensnow
这个问题还是我来吧,看了几眼其他的回答,略显凌乱。
中国古代,有许多圣贤君子,这些君子中大致可以分为三档或者四档。
现在是在手机上答题,输入比较麻烦,我就往简单一点写,采用三挡划分法,但思路格局是一样的。
1圣贤明君
这一类,专指帝王类,含先秦时期的天子,诸侯国国君。对这些帝王,两汉之前可以看谥号。两汉之后的谥号大部分都失去了客观公正,要综合史籍。
大禹,商汤,周文王,汉文帝,唐太宗,明孝宗(弘治)等。
2贤臣明相
这个也可以看谥号,特别是宋之后被追封“文正”的大臣,例如范仲淹,司马光,耶律楚材,李东阳,曾国藩等等。
以及宋之前的,如周文公,荀彧,诸葛亮,魏征等。
3品格人君
主要看个人品格,就是因为个人品格高尚而流传后世的。可以参考三字经、二十四孝等典籍或故事。
例如孔融让梨,王祥卧冰求鲤,柳下惠坐怀不乱,等等这些。
还有一些在民间舆论中评价很高,例如赵氏孤儿、包拯等。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圣人?
xuhan
文圣孔丘--万世师表
武圣关羽--义薄云天
史圣司马迁--史家之绝唱
诗圣杜甫--不废江河万古流
书圣王羲之--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画圣吴道子--丹青妙笔
医圣张仲景--泽被万世
药圣孙思邈--圣手神医
酒圣杜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茶圣陆羽--寂寂燃灯,相思一磬声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圣人?
lpeddie
南阳南都帝乡,南阳美名扬!
1、谋圣姜子牙——吕国(今南阳西)人。
2、商圣范蠡——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
3、科圣张衡——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卧龙区石桥镇)人。
4、医圣张仲景——南阳涅阳(今河南南阳镇平、邓州一带)人。
5、智圣诸葛亮——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沂南)人,躬耕于南阳卧龙岗(一说今襄阳隆中),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圣人?
chrestos
我国历史上有“十圣” :
酒圣:杜康,夏朝帝王,传说为酒发明者。
文圣:孔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史圣: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人,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一书的作者。
草圣:张旭,唐代书法家,他擅长草书,对旧隶的草体造诣更深。
医圣:张仲景,名机,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东汉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对我国医学发展影响很大。
武圣: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山西省)人,东汉末期蜀国大将,重义气,精武艺,后人尊其为“关圣”、“关帝”。
书圣:王羲之,字逸少,晋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人,是东晋时著名的书法家,主要伤口有《黄庭经》、《兰亭序》等。
画圣:吴道子,阳翟人,唐朝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有“吴带当风”之美誉。
茶圣:陆羽,唐朝人,以嗜茶著名,著有《茶经》三卷。
诗圣:杜甫,字子美,号少陵,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杜工部集》。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圣人?
画风清新酱
在中国历史上,相传有部名典,,奇门盾甲,,这部书籍起源于汉代,在周易预测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和延承。为现代日常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奇门遁甲流传了十几个世纪,经久不哀。在汉高祖時期,张良用奇门术,缚左刘邦一统天下,后姜子牙西岐兴周灭纣。又三国時期诸葛亮立鼎三国。称为三大圣人。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圣人?
Dennis-BC
至圣孔子
文圣欧阳修
武圣关羽
诗圣杜甫
词圣苏轼
书圣王羲之
草圣张旭
史圣司马迁
茶圣陆羽
酒圣杜康
医圣张仲景
药圣李时珍
智圣东方朔
曲圣关汉卿
月圣李龟年
棋圣黄龙士
亚圣孟子
兵圣孙武
画圣吴道子
谋圣张良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圣人?
¢无厘头ぞぼ
什么是圣人?
孔子尊尧舜周公为圣人,然后司马迁也是明摆着说自己继圣人之道,王阳明也是如此,剩下的有不知道的,毕竟中国五百年一出圣人,王阳明和司马迁中间隔了一千年左右,应该也有圣人。曾国藩不能算圣人,半个也是零。袁隆平只能说他的一生功德无量,但算不上圣人,因为他没有继圣人之道,而且圣人在人文上的造就极高,袁隆平也没有这点(功德很高了)。但不要误解,圣人就是圣人,他不是有功的人都能称圣人,但是也不一定不是圣人的人就没有可以与圣人功绩比肩的人。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圣人?
winbobo
帝圣伏羲、炎帝、黄帝,字圣仓颉、许慎,易圣文王、周公,谋圣姜尚、鬼谷子,道圣老子、庄子,儒圣孔子、孟子,商圣范蠡,兵圣孙武、孙膑,墨圣墨子,法圣韩非子,史圣司马迁,武圣关羽、岳飞,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僧圣玄奘,画圣吴道子,诗圣杜甫,文圣韩愈,词圣苏轼,曲圣关汉卿,游圣徐霞...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圣人?
牛奶の咖啡
儒家
儒家主要强调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公、孔子为传续儒门道统的圣人之代表。而颜子、孟子、子思和曾子,还有一些先贤大儒,只能被视为境界接近圣人的人(虽然他们有时也被尊称为圣人,但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圣人。)
佛教
佛教中的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等得道者,类似其它宗教中的圣人。但是这些得道者,基本上都超越轮回与人世,不生不灭,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只能说是“圣者”。
道家/道教
道教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辩问中说:“俗所谓圣人者,皆治世之圣人,非得道之圣人,得道之圣人,则黄老是也。治世之圣人,则周孔是也。”道教形成初期,人们视黄帝与老子等道家始祖为道教圣人。被信徒供奉的后天得道仙真亦可称为道教的圣人
其他
在先秦百家争鸣的时期,墨子等哲学家也被其弟子尊为圣人
基督教圣人
按照罗马天主教教义,圣人是指一些已经死去、如今与基督一同在天上的人;他们在世度圣洁的生活,有高尚的德行,死后被教廷册封,尊奉为圣人。特伦多大公会议信经表示,信徒该求圣人为他们转求天主,也该尊崇圣人遗物和圣像[来源请求]。其他宗教也主张向圣人祈求。有些宗教声称,属下的全体成员都是无罪的圣人。圣经多次提到圣人或圣徒。圣经把基督手下144000位受圣灵膏立的门徒称为圣徒。
桑特里亚教圣人
天主教中对圣人的崇拜是古巴桑特里亚教的基础。在桑特里亚教中,圣人与约鲁巴神话中的神是一体,在教堂中他们受到圣人的崇拜。在桑特里亚教的节日上,他们被崇拜为神。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圣人?
清舞
华夏五千年,圣人两个半:周公、孔子、王守仁。
一、周公旦。
中国历史上,对华夏文明贡献最大的王朝有二:一是周王朝。二是隋朝。
商王朝野蛮、原始、落后。周王朝建立后,周公制周礼。
正如《礼记》所言,周礼包括诸多内容。
有道德规范:“道德仁义,非礼不成”;还有公俗良序:“教训正俗,非礼不备”;以及法律制度:“分争讼辨,非礼不决”;社会伦理:“君臣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师学之道:宦学事师,非礼不亲”;政治军事制度:“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追远慎终:“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庄。”环境保护:“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
通过儒家经典《春秋左传》可知。周王朝执政者忠于人民、人民没有丝毫奴性、言论自由。周王朝已经有今天欧美国家的陪审团制度。
周公还是人类法治思想的鼻祖和奠基人。已经具备立法为民、司法独立、疑罪从无、不罪无辜思想的萌芽。
二、孔子。
孔子对自己作为的评价: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即继承周礼。
儒家思想就源自周礼。
先说孔子的贡献。
除了众所周知的创立私塾,传播文化。启民智、立民德外。还有其他鲜为人知的贡献。
孔子最早提出革命一词——汤武革命,革之时大矣!革命就是推翻暴政。
孔子才是《九章算术》得作者。汉文帝时,儒家大师张苍重修毁于秦火的儒家算术,为《九章算术》。其中包括方程式勾股定理等内容。
考古出土的战国竹简中,有算术书残篇。其中的数学知识远比秦朝先进。其内容与《九章算术》完全一致。可见,张苍仅仅是《九章算术》的重修者,而非作者。其作者应当是圣人孔子。
孔子主张立法为民,司法独立,疑罪从无,不罪无辜。以疑罪从无为例子。孔子疑罪从无利于被告的无罪推定论,继承自周礼的疑罪从轻。
孔子向弟子仲弓教授法治思想时,曾引用《尚书》之言:“大辟,疑,赦。五刑,疑,赦。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其依据是“死者不可生,断者不可续”,所以在审案时要“求其所以生之,不得其所以生,乃刑之。”
《尚书》中原本还有罚款,疑罪从轻,以民责代刑责。孔子鄙弃了罚款。还为疑罪从无,提供了理论依据。
孔子疑罪从无利于被告的无罪推定论,比古罗马领先了300年。比西方法治思想奠基人孟德斯鸠领先了2200年。客观上也体现了儒家对最基本人权——生命权的尊重。与法家“刑用于将过”的宁枉勿纵主张针锋相对,水火不容。
聂树斌因自行车颜色与罪犯相同,被以强奸杀人罪枪毙,体现了法家的宁枉勿纵。二十年后,聂树斌被宣判无罪,体现了儒家的疑罪从无。这是中国法治史,乃至华夏文明史上一次巨大的进步。
法家是法治的死敌。孔子才是人类法治思想的鼻祖。
孔子不仅是东方的圣人。更是全人类的圣人。基督教统治欧洲的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一切文明进步的思想皆被扼杀。无数思想家、科学家、异教徒被处死。儒家以人为本的思想传到欧洲后,才有了批判基督教的欧洲文艺复兴。
欧洲文艺复兴后,禁锢人们思想的枷锁被打开后。才有了欧洲社会的巨大进步。若无孔子,欧洲万古如长夜。
孔子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名了方向——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三、王守仁。
王守仁,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余姚县人。明代儒家大师,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创立阳明心学。王阳明思想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
孔子和王阳明思想被日本继承者,并运用于实践。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圣人?
普遍被认可的,中华历史上有十大圣人。
酒圣:杜康,即少康,传说为酒的发明者。
文圣:孔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史圣:司马迁,字子长,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作者。
诗圣:杜甫,安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认诗人著有《杜工部集》。
医圣:张仲景,东汉著名的医学家,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对我国医学发展影响很。
武圣:关羽,字云长,东汉末期蜀国大将,重义气,精武艺,后称其为“关圣”、“关帝”。
书圣:王羲之,字逸少,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
草圣:张旭,唐朝书法家,擅长草书,对旧隶的草体造诣很深。
画圣:吴道子,唐朝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有“吴带当风”之美誉。
茶圣:陆羽,唐朝人,以嗜茶著名,著有《茶经》三卷。
另外,还有一个亚圣孟子,可谓是十大圣人之外的又一圣!
感谢您的关注,我是美食作家周六六,关注六六,健康长寿!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圣人?
胖子萌
酒圣-杜康、至圣-孔子、道圣-老子、兵圣-孙武、亚圣-孟子、、法圣-韩非子、武圣-姜尚、岳飞、史圣-司马迁、乐圣-李龟年、医圣-张仲景、药圣-华佗、孙思邈、李时珍、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茶圣-陆羽、草圣-张旭、诗圣-杜甫、词圣-苏轼、曲圣-关汉卿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圣人?
jo?lin?cho?w
中国历史上称圣的人还挺多,各行各业都有,有书圣、诗圣、词圣、酒圣……等等。但按照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的标准衡量,有两个半圣人的说法。两个是孔子和王阳明,半个是曾国藩。
孔子,思想家,教育家,创立儒家学派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台南孔庙对联:“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和乾坤。”“三不朽”第一人。
王阳明,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心学之集大成者。影响遍及华人之所居。王阳明的故居有一副楹联为:“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
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毛泽东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也有对联总结曾国藩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人生在世,立德、立功、立言,能立其一,定名传百世,三者尽立,必为圣人。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圣人?
民民迪迪
什么是圣贤,君子呢?我认为是德行大大超过他的才智的人,首推竹林七贤。
魏晋时期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他们几个人,他们不堪朝廷的压迫,转而追求狂放、超脱,以不作为来抵抗司马朝廷。
他们经常在竹林里饮酒,长啸,喝的酩酊大醉,有时衣衫不整,时常大哭大笑,宴饮游乐,靡而不淫。
说起来他们应该最不像偏偏风度的道德君子,但是他们的德行是高尚、淳朴的,他们大都精通才艺,狂放不羁,誓死不为朝廷利用,保持了道德上的纯洁、完整性。
他们并不是真的消极避世,行事荒诞,而是不满现实,又无力改变,之好追求性格上的自由,越名教而任自然。
这便是圣贤君子的模样了吧?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圣人?
阿崴
中国有两位公认的圣人,文圣孔子,修习六艺,规范人文,为天下帝王师。武圣关羽,大道关羽,武艺超群,义薄云天。从世界范围来看,佛祖释迦牟尼是一位,他大德大智,灵满乾坤。耶稣是一位大圣人,其灵智接于天,其善慧于地,广受万千信徒的衷爱。默罕默德是伊斯兰教的创史人,不拘泥古人,敢做敢为,甚称世之典范。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圣人?
蛋炒饭哥哥
我觉得孔子,孟子大儒算上圣人,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真够能够做到大仁大义的又能有几人,又有多少人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在面对利益面前又有多少人能够禁得住诱惑呢,其实觉得古时候能够为了贞洁大义失去生命的人还是很多的,放到现在,还有几人能够做到的呢?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圣人?
海天白云
至圣孔子,诗圣杜甫,医圣张仲景,武圣关羽,药圣李时珍。
1、至圣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2、诗圣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3、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4、武圣关羽
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被称为“美髯公”。
早年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辗转各地,和刘备、张飞情同兄弟,因而虽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关羽仍然借机离开曹操,去追随刘备。赤壁之战后,关羽助刘备、周瑜攻打曹仁所驻守的南郡,而后刘备势力逐渐壮大,关羽则长期镇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与曹仁之间的军事摩擦中逐渐占据上风,随后水陆并进,围攻襄阳、樊城,并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军,将前来救援的于禁打的全军覆没。关羽威震华夏,使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以避关羽锋锐的想法。
但随后东吴孙权派遣吕蒙、陆逊袭击了关羽的后方,关羽又在与徐晃的交战中失利,最终进退失据,兵败被杀。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民间尊其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
5、药圣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
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圣人?
pandaHOO
【篇一】历史故事长篇文字版
骊山上的烽火
周宣王死了以后,儿子姬宫涅(音niè)即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什么国家大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乐,打发人到处找美女。有个大臣名褒珦(音bāo xiàng)劝谏幽王,周幽王不但不听,反把褒珦下了监狱。
褒珦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褒家的人千方百计要把褒珦救出来。他们在乡下买了一个挺漂亮的姑娘,教会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来,献给幽王,替褒珦赎罪。这个姑娘算是褒家人,叫褒姒(音sì)。
幽王得了褒姒,高兴得不得了,就把褒珦释放了。他十分宠爱褒姒,可是褒姒自从进宫以后,心情闷闷不乐,没有开过一次笑脸。幽王想尽办法叫她笑,她怎么也笑不出来。
周幽王出了一个赏格:有谁能让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赏他一千两金子。
有个马*鬼叫虢(音guó)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鬼主意。原来,周王朝为了防备犬戎的进攻,在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骊音lì)一带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如果犬戎打过来,把守第一道关的兵士就把烽火烧起来;第二道关上的兵士见到烟火,也把烽火烧起来。这样一个接一个烧着烽火,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来救。虢石父对周幽王说:“现在天下太平,烽火台长久没有使用了。我想请大王跟娘娘上骊山去玩几天。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火点起来,让附近的诸侯见了赶来,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许多兵马扑了个空,保管会笑起来。”
周幽王拍着手说:“好极了,就这么办吧!”
他们上了骊山,真的在骊山上把烽火点了起来。临近的诸侯得了这个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赶快带领兵马来救。没想到赶到那儿,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大伙儿都楞了。
幽王派人告诉他们说,辛苦了大家,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王和王妃放烟火玩儿,你们回去吧!
诸侯知道上了当,蹩了一肚子气回去了。
褒姒不知道他们闹的是什么玩意,看见骊山脚下来了好几路兵马,乱哄哄的样子,就问幽王是怎么回事。幽王一五一十告诉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
幽王见褒姒开了笑脸,就赏给虢石父一千两金子。
幽王宠着褒姒,后来干脆把王后和太子废了,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原来王后的父亲是申国的诸侯,得到这个消息,就连结犬戎进攻镐京。
幽王听到犬戎进攻的消息,惊慌失措,连忙下命令把骊山的烽火点起来。烽火倒是烧起来了,可是诸侯因为上次上了当,谁也不来理会他们。
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浓烟,夜里火光烛天,可就是没有一个救兵到来。
犬戎兵一到,镐京的兵马不多,勉强抵挡了一阵,被犬戎兵打得落花流水。犬戎的人马像潮水一样涌进城来,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伯服杀了。那个不开笑脸的褒姒,也给抢走了。
到这时候,诸侯们知道犬戎真的打进了镐京,这才联合起来,带着大队人马来救。犬戎的首领看到诸侯的大军到了,就命令手下的人把周朝多少年聚敛起来的宝贝财物一抢而空,放了一把火才退走。
中原诸侯打退了犬戎,立原来的太子姬宜臼(音jiù)为天子,就是周平王。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没想到诸侯一走,犬戎又打过来,周朝西边大多土地都被犬戎占了去。平王恐怕镐京保不住,打定主意,把国都搬到洛邑去。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洛邑在东边,所以历把周朝在镐京做国都的时期,称为西周;迁都洛邑以后,称为东周。
【篇二】历史故事长篇文字版
张骞通西域
汉武帝初年的时候,匈奴中有人投降了汉朝。汉武帝从他们的谈话中知道一点西域(今新疆和新疆以西一带)的情况。他们说有一个月氏(音yuè-zhī)国,被匈奴打败,向西逃去,定居在西域一带。他们跟匈奴有仇,想要报复,就是没有人帮助他们。
汉武帝想,月氏既然在匈奴西边。汉朝如果能跟月氏联合起来,切断匈奴跟西域各国的联系,这不是等于切断了匈奴的右胳膊吗?
于是,他下了一道诏书,征求能干的人到月氏去联络。当时,谁也不知道月氏国在哪儿,也不知道有多远。要担负这个任务,可得有很大的勇气。
有个年青的郎中(官名)张骞(音qiān),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首先应征。有他一带头,别的人胆子也大了,有一百名勇士应了征。有个在长安的匈奴族人叫堂邑父,也愿意跟张骞一块儿去找月氏国。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就派张骞带着一百多个人出发去找月氏。但是要到月氏,一定要经过匈奴占领的地界。张骞他们小心地走了几天,还是被匈奴兵发现围住了,全都做了俘虏。
匈奴人没有杀他们,只是派人把他们分散开来管住,只有堂邑父跟张骞住在一起,一住就是十多年。
日子久了,匈奴对他们管得不那么严。张骞跟堂邑父商量了一下,瞅匈奴人不防备,骑上两匹快马逃了。
他们一直向西跑了几十天,吃尽苦头,逃出了匈奴地界,没找到月氏,却闯进了另一个国家叫大宛(在今中亚细亚)。
大宛和匈奴是近邻,当地人懂得匈奴话。张骞和堂邑父都能说匈奴话,交谈起来很方便。他们见了大宛王,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个富饶强盛的大国,这回儿听到汉朝的使者到了,很欢迎他们,并且派人护送他们到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再由康居到了月氏。
月氏被匈奴打败了以后,迁到大夏(今阿富汗北部)附近建立了大月氏国,不想再跟匈奴作战。大月氏国王听了张骞的话,不感兴趣,但是因为张骞是个汉朝的使者,也很有礼貌地接待他。
张骞和堂邑父在大月氏住了一年多,还到大夏去了一次,看到了许多从未见到过的东西。但是他们没能说服大月氏国共同对付匈奴,只好回来。经过匈奴地界,又被扣押了一段时间,幸好匈奴发生了内乱,才逃出来回到长安。
张骞在外面足足过了十三年才回来。汉武帝认为他立了大功,封他做太中大夫。
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各国的情况。他说:“我在大夏看见邛山(在今四川省,邛音qióng)出产的竹杖和蜀地(今四川成都)出产的细布。当地的人说这些东西是商人从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贩来的。”他认为既然天竺可以买到蜀地的东西,一定离开蜀地不远。
汉武帝就派张骞为使者,带着礼物从蜀地出发,去结交天竺。张骞把人马分为四队,分头去找天竺。四路人马各走了两千里地,都没有找到。有的被当地的部族打回来了。
往南走的一队人马到了昆明,也给挡住了。汉朝的使者绕过昆明,到了滇越(在今云南东部)。滇越国王的上代原是楚国人,已经有好几代跟中原隔绝了。他愿意帮助张骞找道去天竺,可是昆明在中间挡住,没能过去。
张骞回到长安,汉武帝认为他虽然没有找到天竺,但是结交了一个一直没有联系过的滇越,也很满意。
到了卫青、霍去病消灭了匈奴兵主力,匈奴逃往大沙漠北面以后,西域一带许多国家看到匈奴失了势,都不愿意向匈奴进贡纳税。汉武帝趁这个机会再派张骞去通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和他的几个副手,拿着汉朝的旌节,带着三百个勇士,每人两匹马,还带着一万多头牛羊和黄金、钱币、绸缎、布帛等礼物去结交西域。
张骞到了乌孙(在新疆境内),乌孙王出来迎接。张骞送了他一份厚礼,建议两国结为亲戚,共同对付匈奴。乌孙王只知道汉朝离乌孙很远,可不知道汉朝的兵力有多少强。他想得到汉朝的帮助,又不敢得罪匈奴,因此乌孙君臣对共同对付匈奴这件事商议了几天,还是决定不下来。
张骞恐怕耽误日子,打发他的副手们带着礼物,分别去联络大宛、大月氏、于阗(在今新疆和田一带,阗音tián)等国。
乌孙王还派了几个翻译帮助他们。
这许多副手去了好些日子还没回来。乌孙王先送张骞回到长安,他派了几十个人跟张骞一起到长安参观,还带了几十匹高头大马送给汉朝。
汉武帝见了他们已经很高兴了,又瞧见了乌孙王送的大马,格外优待乌孙使者。
过了一年,张骞害病死了。张骞派到西域各国去的副手也陆续回到长安。副手们把到过的地方合起一算,总共到过三十六国。
打那以后,汉武帝每年都派使节去访问西域各国,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交往。西域派来的使节和商人也络绎不绝。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过西域运到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后来人们把这条路线称作“丝绸之路”。
【篇三】历史故事长篇文字版
马谡失街亭
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又经过两年准备,公元227年冬天,就带领大军驻守汉中。因为汉中接近魏、蜀的边界,在那里可以随时找机会进攻魏国。
离开成都的时候,他给后主刘禅上了一道奏章,要后主不要满足现状,妄自菲薄;要亲近贤臣,疏远小人;并且表示他决心担负起兴复汉朝的责任。这道奏章就是历有名的《出师表》。
过了年,诸葛亮采用声东击西的办法,传出消息,要攻打郿城(今陕西眉县),并且派大将赵云带领一支人马,进驻箕谷(今陕西褒城北),装出要攻打郿城的样子。魏军得到情报,果然把主要兵力去守郿城。诸葛亮趁魏军不防备,亲自率领大军,突然从西路扑向祁山(今甘肃礼县东)。
蜀军经过诸葛亮几年严格训练,阵容整齐,号令严明,士气十分旺盛。自从刘备死后,蜀汉多年没有动静,魏国毫无防备,这次蜀军突然袭击祁山,守在祁山的魏军抵挡不了,纷纷败退。蜀军乘胜进军,祁山北面天水、南安、安定三个郡的守将都背叛魏国,派人向诸葛亮求降。
那时候,魏文帝曹丕已经病死。魏国朝廷文武官员听到蜀汉大举进攻,都惊慌失措。刚刚即位的魏明帝曹叡(音ruì)比较镇静,立刻派张郃带领五万人马赶到祁山去抵抗,还亲自到长安去督战。
诸葛亮到了祁山,决定派出一支人马去占领街亭(今甘肃庄浪东南),作为据点。让谁来带领这支人马呢。当时他身边还有几个身经百战的老将。可是他都没有用,单单看中参军马谡。
马谡这个人确是读了不少兵书,平时很喜欢谈论军事。诸葛亮找他商量起打仗的事来,他就谈个没完,也出过一些好主意。因此诸葛亮很信任他。但是刘备在世的时候,却看出马谡不大踏实。他在生前特地叮嘱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能派他干大事,还得好好考察一下。”但是诸葛亮没有把这番话放在心上。这一回,他派马谡当先锋,王平做副将。
马谡和王平带领人马到了衔亭,张郃的魏军也正从东面开过来。马谡看了地形,对王平说:“这一带地形险要,街亭旁边有座山,正好在山上扎营,布置埋伏。”
王平提醒他说:“丞相临走的时候嘱咐过,要坚守城池,稳扎营垒。在山上扎营太冒险。”
马谡没有打仗的经验,自以为熟读兵书,根本不听王平的劝告,坚持要在山上扎营。王平一再劝马谡没有用,只好央求马谡拨给他一千人马,让他在山下临近的地方驻扎。
张郃率领魏军赶到街亭,看到马谡放弃现成的城池不守,却把人马驻扎在山上,暗暗高兴,马上吩咐手下将士,在山下筑好营垒,把马谡扎营的那座山围困起来。
马谡几次命令兵士冲下山去,但是由于张郃坚守住营垒,蜀军没法攻破,反而被魏军乱箭射死了不少人。
魏军切断了山上的水源。蜀军在山上断了水,连饭都做不成,时间一长,自己先乱了起来。张郃看准时机,发起总攻。蜀军兵士纷纷逃散,马谡要禁也禁不了,最后,只好自己杀出重围,往西逃跑。
王平带领一千人马,稳守营盘。他得知马谡失败,就叫兵士拼命打鼓,装出进攻的样子。张郃怀疑蜀军有埋伏,不敢逼近他们。王平整理好队伍,不慌不忙地向后撤退,不但一千人马一个也没损失,还收容了不少马谡手下的散兵。
街亭失守。蜀军失去了重要的据点,又丧失了不少人马。诸葛亮为了避免遭受更大损失,决定把人马全部撤退到汉中。
诸葛亮回到汉中,经过详细查问,知道街亭失守完全是由于马谡违反了他的作战部署。马谡也承认了他的过错。诸葛亮按照军法,把马谡下了监狱,定了死罪。
马谡自己知道免不了一死,在监狱里给诸葛亮写了封信,说:“丞相平日待我像待自己的儿子一样,我也把丞相当作自己父亲。这次我犯了死罪,希望我死以后,丞相能够像舜杀了鲧还用禹一样,对待我的儿子,我死了也没牵挂了。”
诸葛亮杀了马谡,想起他和马谡平时的情谊,心里十分难过,流下了眼泪。以后,他真的把马谡的儿子照顾得很好。
诸葛亮认为王平在街亭曾经劝阻过马谡,在退兵的时候,又用计保全了人马,立了功,应该受奖励,就把王平提拔为参军,让他统率五部兵马。
诸葛亮对将士们说:“这次出兵失败,固然是因为马谡违反军令。可是我用人不当,也应该负责。”他就上了一份奏章给刘禅,请求把他的官职降低三级。
刘禅接到奏章,不知该怎么办才好。有个大臣说:“既然丞相有这个意见,就依着他吧。”刘禅就下诏把诸葛亮降级为右将军,仍旧办丞相的事。
由于诸葛亮赏罚分明,以身作则,蜀军将士都很感动。大家把这次失败当作教训,士气更加旺盛。这年冬天,诸葛亮又带兵杀出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包围了陈仓(今宝鸡东),杀了一个魏将;第二年春天,又出兵收复武都(今甘肃成县)、阴平(今甘肃文易西北)两个郡。后主刘禅认为诸葛亮立了功,下了一道诏书,恢复诸葛亮的丞相职位。
【篇四】历史故事长篇文字版
司马懿装病
诸葛亮死后几年里,蜀汉对魏国只采取守势。魏国的势力强大起来了,但是它的内部却发生了*。
魏国的大将司马懿,出身大士族地主。曹操刚刚掌权的时候,曾经征召司马懿出来做官。那时候,司马懿嫌曹操出身低微,不愿意应召,但是又不敢得罪曹操,就假装得了风瘫病。曹操怀疑司马懿有意推托,派了一个刺客深夜闯进司马懿的卧室去察看,果然看到司马懿直挺挺地躺在床上。
刺客还不相信,拔出佩刀,架在司马懿的身上,装出要劈下去的样子。他以为司马懿要不是风瘫,一定会吓得跳起来。司马懿也真有一手,只瞪着眼望了望刺客,身体纹丝儿不动。刺客这才不得不相信,收起刀向曹操回报去了。
司马懿知道曹操不肯放过他。过了一段时期,让人传出消息,说风瘫病已经好了。等曹操再一次召他的时候,他就不拒绝了。
司马懿先后在曹操和魏文帝曹丕手下,担任了重要职位。到了魏明帝即位,司马懿已经是魏国的元老。由于他长期带兵在关中跟蜀国打仗,魏国兵权大部分落在他手里。后来,辽东太守公孙渊勾结鲜卑贵族,反叛魏国。魏明帝又调司马懿去对付辽东的叛乱。
司马懿平定了辽东,正要回朝的时候,洛阳派人送来紧急诏书,要他迅速赶回洛阳。
司马懿到了洛阳,魏明帝已经病重了。明帝把司马懿和皇族大臣曹爽叫到床边,嘱咐他们共同辅助太子曹芳。
魏明帝死后,太子曹芳即了位,就是魏少帝。曹爽当了大将军,司马懿当了太尉。两人各领兵三千人,轮流在皇宫值班。曹爽虽然说是皇族,但论能力、资格都跟司马懿差得远。开始的时候,他不得不尊重司马懿,有事总听听司马懿的意见。
后来,曹爽手下有一批心腹提醒曹爽说:“大权不能分给外人啊!”他们替曹爽出了一个主意,用魏少帝的名义提升司马懿为太傅,实际上是夺去他的兵权。接着,曹爽又把自己的心腹、兄弟都安排了重要的职位。司马懿看在眼里,装聋作哑,一点也不干涉。
曹爽大权在手,就寻欢作乐,过起荒唐的生活来了。为了树立他的威信,他还带兵攻打蜀汉,结果被蜀军打得大败,差点全军覆没。
司马懿表面不说,暗中自有打算。好在他年纪也确实老了,就推说有病,不上朝了。
曹爽听说司马懿生病,正合他的心意。但是毕竟有点不放心,还想打听一下太傅生的是真病还是假病。
有一次,有个曹爽亲信的官员李胜,被派为荆州刺史。李胜临走的时候,到司马懿家去告别。曹爽要他顺便探探情况。
李胜到了司马懿的卧室,只见司马懿躺在床上,旁边两个使唤丫头伺候他吃粥。他没用手接碗,只把嘴凑到碗边喝。没喝上几口,粥就沿着嘴角流了下来,流得胸前衣襟都是。李胜在一边看了,觉得司马懿病得实在可怜。
李胜对司马懿说:“这次蒙皇上恩典,派我担任本州刺史(李胜是荆州人,所以说是本州),特地来向太傅告辞。”
司马懿喘着气说:“哦,这真委屈您啦,并州在北方,接近胡人,您要好好防备啊。我病得这样,只怕以后见不到您啦!”
李胜说:“太傅听错了,我是回荆州去,不是到并州。”
司马懿还是听不清,李胜又大声说了一遍,司马懿总算有点搞清楚了,说:“我实在年纪老,耳朵聋,听不清您的话。
您做荆州刺史,这太好啦。”
李胜告辞出来,向曹爽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说:“太傅只差一口气了,您就用不着担心了。”
曹爽听了,不用提有多高兴啦。
公元249年新年,魏少帝曹芳到城外去祭扫祖先的陵墓,曹爽和他的兄弟、亲信大臣全跟了去。司马懿既然病得厉害,当然也没有人请他去。
哪儿知道等曹爽一帮子人一出皇城。太傅司马懿的病全好了。他披戴起盔甲,抖擞精神,带着他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率领兵马占领了城门和兵库,并且假传皇太后的诏令,把曹爽的大将军职务撤了。
曹爽和他的兄弟在城外得知消息,急得乱成一团。有人给他献计,要他挟持少帝退到许都,收集人马,对抗司马懿。但是曹爽和他的兄弟都是只知道吃喝玩乐的人,哪儿有这个胆量。司马懿派人去劝他投降,说是只要交出兵权,决不为难他们。曹爽就乖乖地投降了。
过了几天,就有人告发曹爽一伙谋反,司马懿派人把曹爽一伙人全下了监狱处死。
这样一来,魏国的政权名义上还是曹氏的,实际上已经转到司马氏手里。
【篇五】历史故事长篇文字版
曹植七步成诗
孙权占了荆州,杀了关羽,怕刘备报复,就派使者给曹操送了封信,表示愿意归顺曹操,并且劝曹操顺应天命,趁早即位称帝。
曹操接到这封信,就随手递给他的心腹大臣看。他微笑着说:“孙权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炉火上烤哩。”
自从汉献帝迁都许都以来,朝廷大权和兵权全掌握在曹操手里。曹操要废掉汉献帝,自己称帝,还不容易?可是他考虑到汉室虽然衰落,还有个正统的名义,怕自己做了皇帝,还有人心里不服。所以他认为孙权劝他称帝,是成心要让他为难。
他沉思一下,又说:“如果真有天命的话,我就做个周文王吧!”意思就是让他的儿子来做皇帝。
这件事过了不久,曹操旧病发作,请医服药都没有用,终于死在洛阳。这一年,他六十六岁。
曹操死后,太子曹丕继承他做了魏王和丞相,掌握朝廷大权。曹丕即魏王位以后,有人告发他的弟弟、临淄侯曹植经常喝酒骂人,还把他派去的使者扣押起来。曹丕立即派人赶到临淄,把曹植逮住了押回邺城审问。
原来,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的妻子卞(音biàn)后生的。曹操不但是个政治家、军事家,又是个文学家,兄弟俩也擅长诗文,文学把他们父子合称为“三曹”。曹植从小聪明非凡,十几岁时候,就读了不少书,能写很出色的文章。有一次,曹操看了曹植的文章,有点怀疑,问曹植说:“这是你请人代写的吗?”
曹植跪下来说:“儿出口成文,下笔成章。怎么会叫人代写呢。父王不相信,可以面试。”
曹操试了曹植几次,觉得他果然才华出众,因此对他特别宠爱,多次想把他封为王太子,只是因为有些大臣反对,才决定不下来。
曹丕怕自己地位不稳,想方设法讨曹操欢喜。有一次,曹操出外打仗,曹丕、曹植都去送行。临别的时候,曹植当场念了一段颂扬曹操功德的文章,大家听了十分赞赏。
有人在曹丕耳边小声说:“大王要离开了,你只要表示伤心就是了。”曹丕果然抹着眼泪向曹操告别,曹操很受感动,也掉下了泪。
这件事使曹操觉得曹丕文才虽然不如曹植,但是心地老实,对他有感情。再加上左右侍从替曹丕说好话的人不少,曹操宠爱曹植的心渐渐变了。
曹植是个不注意小节的人。有一次,他竟在王宫里坐着车马,私自打开王宫外门出去。这件事可违犯了宫里的规矩。
曹操听了这件事,大为恼火,把管宫门的官员办了死罪。
又有一次,曹操派曹植带兵出征。曹丕得到消息,事先送酒食去,跟曹植一起喝酒,让曹植喝得酩酊大醉。正在这时候,曹操派人找曹植去,连催几次,曹植还没醒来。曹操只好把派曹植出征的事取消了。
打这以后,曹操就打消了把曹植立为太子的念头。
曹丕做了魏王以后,仍旧忌恨曹植。这一回,就抓住机会把曹植抓起来,要处曹植死罪。
他母亲卞太后知道了,着急得了不得,连忙在曹丕面前,给曹植求情,要他看在同胞兄弟份上,宽恕曹植。
曹丕不能不听母亲的话,再说,为了一点小事杀了兄弟,自己也不体面,就只把曹植的临淄侯爵位撤了,降为一个比较低的爵位。
据说,曹丕把曹植召来以后,为了要惩罚他一下,要他在走完七步的时间里做出一首诗。如果做得出,就免他一死。
曹植略略思索一下,就迈开步子,走一步,念一句,随口就念出了一首诗:
“煮豆燃豆萁(音qí,豆茎),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听了,觉得自己对弟弟也逼得太狠,心里感到惭愧,就免去曹植的死罪。
曹丕做了魏王,不像他父亲那样怕人家议论。就在这一年秋天,由他的亲信联名上书,劝汉献帝让位给魏王。
汉献帝做了三十多年的挂名皇帝,接到大臣上书,就宣布让位,改称山阳公。曹丕的亲信大臣还隆重举行一个“推位让国”的禅让仪式,表示汉朝的皇权是献帝自愿让的。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朝,就是魏文帝。到这时候,东汉王朝才正式结束。
原贴:历史近代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