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自己要描述一个怎样的人物,怎么样的情节,然后按照你的意思去写,并不是写到那了,再来想
小说难写吗
helena闪闪闪
1.理清思路.明确知道你要写一个什么体裁及题材的小说.
2.明确你自己究竟想要写出怎样的风格.(这一点我觉得很重要.每一个作家都有自己独特不一样的风格.确认你自己喜欢什么样的风格,自己适合什么样的风格很重要.
3.你需要什么样的写作手法.你说你很难开头.我不知道你是想怎样开头.举例:时间上来说.你是否会倒叙开头?或中间穿插其它时间片段?.....这些都和前两点有关.建议你自己先想清楚以上两点.相信你觉得开头很难下笔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加油.写作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希望你坚持下去.不断构思.一定会写出很棒的作品.
Knocker-up
人生有三件事,是杨明辉绝不能忍受的,头型不酷,女友不靓,以及,大清早被迫从被窝里剥离出来。
如果这时,不成形状的被窝再舒服一点点,倔强持续的手机铃声再难听一点点,隔窗洒入的阳光再明亮一点点,关键是,杨明辉闭着眼睛在枕头边胡乱摸索的手,准头再准那么一点点,你就会看到,一只崭新的手机,在初夏的清早,划着优美的弧线,越窗而出......
太连清
刚开始都一样的,不过些小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准备工作一定要好,先列出你要写的故事结构框架,人物的性格,命运等,开头可以用很多方法,比如前后照应,回忆,埋伏笔,先介绍故事背景,还有就是直接写中心故事等。主要是故事主人公的命运与社会生活的焦点,与环境人物的内心世界的交织,冲突等。再就是故事新颖,感情丰富,真情实感! 望见解!
克提斯的馒头卷
因为短篇小说字数有限,文笔不好的话便很难出色地将故事内容展开
短篇小说要求语言精练、短小精悍,内容上也有很大的要求
其实长篇小说也有难处,但多数人还是觉得短篇难写
heamd
短篇小说要求文字凝练,叙述简洁明了,
因为字数所限,要求故事性强,不能用华丽和复杂的文辞大段抒情增加美感
而长篇小说其实也很难写,譬如醉玲珑,文章67万字,字字珠玑,有条不紊地叙述,结构清晰,不拖沓,不小白。而绾青丝也不错,从内容上,但是,很明显的,第二部不甚冗长无聊,全文只宜消遣,不适合收藏。
长篇小说是构架和人物的性格表现至关重要
小说两者,长短篇都各有深难,写小说的人不易呀
JimCracker2010
细节是为人物个性服务的,所以不管些什么小说,先在心里塑造一个鲜明、完整、立体的形象是很重要的。然后尽量围绕人物的个性写吧,简练一点为好,没关系的废言就不要写了。
至于斟酌字句什么的就需要积累了,多多看看高手的作品,学习那种看似随意一两笔就能勾勒出一个鲜明的形象的能力吧。没什么技巧可言的,多积累。
PS:在下也是个半吊子,只会说理论,实践完全不行^^
原贴:小说细节很难写
carollai
短篇小说要一下抓住读者的心,对你的文笔框架内容人物的设计要求独到,让人看了有眼前一亮的感觉,马上知道你独特在哪了。
长篇要求就相对少点,你可以增加一些不着痕迹的废话,甚至采取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写法,而且有的东西就像是废话或扩句练习,很没意思。
我一般喜欢精炼概括的短片,看的太长容易打瞌睡。
得得地
1、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一起做游戏;
2、女生家没钱,男生家很富裕,男生每天给女生带水果、牛奶、好吃的;
3、女孩被欺负,男孩陪打架,受伤;
4、两人互相信任,女生觉得只要男生这一个朋友,男生觉得女生最善良。
诸如此类。
HohXil
真的不容易,尤其是网络小说,其实看一看好像很容易,说起来好像入门零基础,但是也是有它的格式和套路在里面的。
但是纠正一个点就是,并不是说写言情小说就一定要有感情经历。
因为言情小说虽然大多表面上是在写男女之情,但是任何一种小说,本质上在讲的是人性,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社交等。
所以,作为一个具备社会属性的人,一定能通晓感情,如果有了故事脉络,再加上格式,其实写言情小说也不难,难在于坚持。
虫子ADADADA
原贴:古诗的第几句最难写?
小缘
原贴:古诗的第几句最难写?
红袖添香
原贴:古诗的第几句最难写?
zlire
原贴:古诗的第几句最难写?
深刻龙卷风
原贴:古诗的第几句最难写?
曝光宇宙
原贴:古诗的第几句最难写?
jimrocky
原贴:古诗的第几句最难写?
快乐搞一搞
原贴:古诗的第几句最难写?
lzttlove
原贴:古诗的第几句最难写?
br829
原贴:古诗的第几句最难写?
夏了夏天
原贴:古诗的第几句最难写?
卡卡神游中
原贴:古诗的第几句最难写?
成都不二家
喜欢土豆
love_ys
刘浏
ld9g11
胭脂淚顏
Andycxh
原贴:小说细节很难写
为谁绽放那芳华
原贴:小说细节很难写
短尾巴狐狸
原贴:史上最难写的字有哪些?
mizzcat
谢谢邀请。是的,我读过孙过庭的书谱,也临写过章草,从我目前的水平来看,我觉得真草行隶篆五体中最难写的是草书。草书难点一是字的识认,二是熟练运用笔法的使转,三是线条要弹性有力。综上所述,草书是诸体中的最高境界,有机会我想偿试向草书发展。
zln1978
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
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这是黄诀百韵歌开篇对草书的概述。草书有三难:辨识难,使转难,创作难。
辨识难:学习草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识草。对没有接触过草书的人来讲,草书等于是从新学习的一种文字,不知道它的结构代用符,可以肯定的说,无法看得懂草书。草字符把多种楷书中的偏旁部首归为一个特定的草字符,大大提高了书写的便捷性。由于它的简化,必须记住草字符代表的偏旁部首写法。
使转难:草书的运笔需要连贯性。笔画间的连接靠熟练的运行完全。所谓使转,使指的是纵横牵掣,转指的是钩盘纡回。没有熟练的运笔技巧,很难把草书的使转交接完成。
创作难:草书的创作不同一楷书。楷书掌握了笔法和结构规则,就可以进行创作。因为它是静态的书体,只要按规则进行书写就可以完成创作。草书是动态的,在创作时需要有全局的构思。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临帖的时候写的很不错。而独立创作时则不是那么回事。原因就是创作构思欠缺。
草书的创作,不仅仅是掌握了笔法和临帖的惟妙惟肖。还要大量的观欣经典作品。并具有豁达开阔的胸襟。若拘泥于形质,则蹇顿凝滞。若狂放不羁,则浮躁虚滑,没有法度。我新出的专栏规范的草书,从王羲之十七帖开始,还有通向草书的秘诀:草诀百韵歌对草书的学习有详细的讲解。还有孙过庭《书谱》的学习方法。喜欢草书的朋友可以观看,对认识草书会有所裨益。
xiaoxiao_if
我认为草书最难学也最难写,但不是不可克服的,只要笔耕不错,长期坚持,正确临帖,就一定会厚积薄发。
难学和难写是肯定的。书圣王羲之的草绝歌第一句就是“草书最为难,龙蛇竞笔端!”,可见王羲之也认为草书是最难的书体,而且没有之一。那么草书为什么是最难的书体?因为草书较之于楷书、隶书、行书、篆书四种字体来说,不但具有不同的笔法、结体、章法、墨法等等,草书甚至还要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变化因素,我觉得大致有以下几个两个方面是草书难学、难写的主要原因:
1、草书的结体和章法难以掌控
“有草法,无定法”,这话不知道是谁最先总结出来的,不写草书的人会觉得这是写草书的人给自己放的烟雾弹,迷魂汤。
其实不是这样,这话很有道理,草书看起来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其实草书最讲究守法度,每个字必不敢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英雄一定要 有出处。
但是真要拿起笔上台创作起来,瞬息万变,气吞万物,闪转腾挪,纵横捭阖,每个字都可能会出乎意料之外,也可能很丑拙,也可能极俊美,换句话说,意思到了就行了。
2、草书讲求瞬息之间需要展现出某种意境
草书已经完全脱离文字知识传播功能,而独立于艺术之林。在我看来,所谓书画同门,书画同源,都是指草书而言,的确,写草书就如同创作一幅水墨画,不但要三五分钟解决战斗,而且要在点画之间,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之间,浓淡之间构筑出某种意境,或高山流水,或青烟古寺,或小桥流水,或家长里短,美人浣纱等等等等,您说这得有多难?
3、草书高度简化,出现很多必须死记硬背、又难以辨认的符号
有个有趣的故事是这样的,说是有位张丞相非常喜欢写草书,有一天,他忽然灵机一动,佳句偶得,赶忙准备笔墨奋笔疾书,用草书把诗句写了下来。然后命侄儿把诗句再用楷书抄录下来,侄儿遇到几个不认识的字,就问张丞相是什么字。张丞相反复辨认了很久,也没认出来自己写的是什么字,于是就责骂侄儿说:"你怎么不早一点儿问我,以致我也忘了写的是什么。"
草书就是这么神奇,情感所致,疾风暴雨,情感不再,烟消云散!这也是草书难学难写的重要原因,许多字已经简化得像西方语言的字母了,实在是不好学习,比如,叔、幸、皆、无等字的写法。
以下第一、二幅为王羲之书法局部,第三幅为张旭作品,供各位参考学习。
无聊小姐爱博物馆
是的,的确是草书最难学,最难写。之所以难学难写,是因为草书的成功与否,不在乎草书练的怎么样,而在于楷书,篆书这些书体的的工夫怎么样。没有基本功,草书是写不成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草书虽草,它的一招一式都有严格规定的。同时草书也是最抒情的书法艺术形式。“奔蛇走虺势入座,暴风骤雨声满堂”,怀素的诗句,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tianhan
中国的书法,草书是一个比较容易能够抒情达意的一种表现字体,由于草书具有的自由,在规则中可以挥洒的特点,我们很难将草书当做是一种最难书写的字体,而相反的是三种正体字:篆书,隶书和楷书,它们具备了点画规范和结体严谨,要从正体字的书写来抒发书家的情感,其难度会比草书高上很多,因此真正从书法书写角度来讲,最难写的不是草书,而是这三种正体字。
在历代的书法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行书和草书这两种字体占用了很大的一个比例。以此同时,楷书、隶书和篆书这三种字体的作品就少了很多。
从楷书的角度来讲,迄今为止整个中国的书法史将近4000多年,也只不过出现了四大楷书家。
从初唐的欧阳询到中唐的严真卿,以及晚唐的柳公权和元代的赵孟頫。而其间真正具有影响力的,不过是欧阳询和颜真卿二人而已。
正所谓大道至简,有些看上去越简单的东西,它往往是越复杂的。
正体字的书写要从规范中体现个性,比起草书的书写,来的更为困难。
从字体的演变历史来看,像楷书,它萌芽于汉代末期,流行于魏晋之间,到达隋唐的时候集大成达到巅峰,而从唐代以一直到现在,楷书的字形都未曾改变,能够称上改变二字的唯有习书写风格的不同而已。
因此,
提问者所问的草书是否为书法字体中最难书写的?个人以为应该不是,只要学过草书字体书写的人都能写出他自己个性的草书来。但是,像楷书类的正体字,我们日常都在使用。能够将之写出个性来的却寥寥无几。
以勒yvon
书法字体,传统讲共分行草隶篆书字体和楷书字体五大类 。在每一大类中又细分若干小的门类,如篆书又分大篆小篆,楷书又分魏碑唐楷之分,草书又分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一般会书法的人都写楷书,最难练习的是草书。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草书分为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
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章草是早期限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遍方,笔带横势 。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
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今草,是章草去尽波挑而演变成的,今草书体自魏晋后盛行不衰。到了唐代,今草写的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变百出,称为“狂草”,亦名大草。
到了今天,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草书符号的 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隶化笔法的横势倾向,为左右钩连的草化提供了依据。章草笔法用“一”形,今草笔法用“s”形。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运笔放纵、点画狼藉的又称大草或狂草。
为了便捷书写,经过漫长的约定俗成的过程,尤其是在篆书向隶书转化的时期,民间流行的草字的数量逐渐增多,写法逐渐统一,经过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终于产生了具有法度的草书,那便是章草,之后进一步发展成今草,狭意的草书就是指章草和今草。
自章草起草法就基本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草法既具有法度的规范性,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草书是笔画省略,结构简便的书体。二是,草书是以点画作为基本符号来代替偏旁和字的某个部分,是最具有符号化特征的书体。三是,草书的笔划之间字与字之间相互连带呼应,是便于快捷书写和便于表达书者情感的书体。
dongwawawa
草书是否最难学和最难写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可能与大家载然不同,因为我的回答是否定的,而且我摆出的理由或许也是书法和理论界朋友们好象从未有过的,下面请看我在这方面与别不同论说:
中国书法最难学、最难写的是草书吗?也许是,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觉,其实呀,书法中的篆隶楷行草,如果真的要学好学精其中任何一种都不容易,随便学个“半桶水”倒也容易,而且每个人的天资素质、理解能力和接受能为都是参差不同的。我觉得有些人认为草书之所以比楷书难学,主要原因是难记吧,草书的背临最难,而在对着临帖时候比楷书容易很多。
但也许你不会画画,连一点点所谓“造型能力”都没有,于是就说草书最难了,这样当然难啰,草书呀,“龙飞凤舞,笔走龙蛇”啊!发挥的空间是相当大的。那奔涌的激情和入化出神的表现,那种简结概括、连绵起伏的特点会让一些人无从入手、知难而退。但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所谓的难点正是最容易之处,越是千变万化特征越有激励他们参与竞逐的动力,,,可以讲能够准确临摹兰竹图的人临学草书就基本不是难事(解开了所谓草书难学难写之迷),至于背临这一关嘛,就看你的记忆力了(谁叫你年轻时不去记呢?),如今成千上万的汉字怎样记呀?不许乱写,乱写了,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一个人看得懂,就连你自己过两三年后也看不懂自己当时写什么。草书每个字的草法都有规侧,今天记住了,明天又记不起了(象有些人学英语记单词那样有人难记有人易记),当然还是有“偷工减料”的方法来应对的,今天有的书家写草书作品时先从草书大辞典中逐字逐句地查好,然后反复练熟得倒背如流后再正式书写作品,这样写出来的草书与古代名家如怀素、张旭等大家必然是天差地别的!唉,我就是象他们那样记不住草法呀!
在楷书还未出现的时候,草书就起源于汉代了,草书的笔画基础来自于隶书,通过笔画的简洁概括和连贯用笔而改进结构以达到书写快速的目的,能迎合和满足当时实际需要,如因军事频发、调兵遣将、情报传送而争分夺秒等,还有某些文人墨客们因文思泉涌不及徐记而快笔草就,或官府人员公务繁重须提高办事效率等等就是当时草书出世的理由。
为什么我说草书不是最难写最难学呢?为了说明草书不难学,我说出以下一个亲身体现:我经常在无聊时候拿着笔,有意无意间任意挥写“草字”(很多都是错别字),虽然没有成文成句和具体的内容,更未正规的按草法而写,但我在自己写自己时假设我已经掌握并熟记了每个字的草法,就可以象写国画如藤蔓、风竹兰草那样随心所欲地通过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轻重起伏来“预先”体现一下笔法、结构、章法、墨法和书写时情感表达和发挥的过程享受。其实这个“无意识”的挥写(不明白的人看见了都会说“鬼画符")习惯性举动会经常下意识的重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都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只是喜欢草书而已,喜欢草书又何以不用真功去正规练习呢?就是因为还有比学草书更重要的国画要学嘛,还有楷书等都是很吸引人去学的(先学楷书还是草书暂且搁下不论)。这个不经意乱写乱画的习惯虽然无益于草书的学习,但我从中得到了一个大胆而“超前”的不落俗套的实验(预演),让我证明出草书不难学,不难写(如果记得住每个字的草法)。
因此,草书难不难学是因人而异的,各人感觉不一样,而且学书法不是只图方便易学的,有志向的书法家不会终身只会练一种书体的,他们绝对不会在乎难不难学,反而是越难越要学,还要客观地根据自己需要广泛涉猎各种字体,创造自我风格。。。我这些话语不是理论,学书法的理论要求是很严格的,先学什么?后学什么?都应该有一定的讲究,如若不然就会错误引导后学者(但这又不是提问的范围,暂且省略吧)以上回答只是我个人的学习经验,我的个人感觉而已,如有不当请大家代为斧正,谢谢你们阅读!(注:图片来源于网上,如有侵权请告之于我马上删除)
梦幻画派创始人陈展鸣
二O二O年二日九日晚
sabrinass
中国书法最难写的是楷书,楷书最严谨,无论从字形结构,还是用笔方法上每一点都不能随意马虎。其它所有的字体想要写好,都必须先把楷书练好。写好楷书后,其它字体都会很容易。
蕾蕾的狗狗
是的,中国书法分五体,五体之中最难学、最难写的当然是草书!
我想先说个题外话,中国的方言最难学的是那个地方的话?我觉得应该是广东话,因为广东话不但发音与普通话大相径庭,语法习惯与汉语的基本规则也有所不同,甚至白话还有自己的独特文字。
王羲之草书作品(局部)
书圣王羲之的草绝歌第一句就是“草书最为难,龙蛇竞笔端!”,可见王羲之也认为草书是最难的书体,而且没有之一。那么草书为什么是最难的书体?因为草书较之于楷书、隶书、行书、篆书四种字体来说,不但具有不同的笔法、结体、章法、墨法等等,草书甚至还要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变化因素,我觉得大致有以下几个两个方面是草书难学、难写的主要原因:
王羲之草书作品(局部)
1、草书的结体和章法难以掌控“有草法,无定法”,这话不知道是谁最先总结出来的,不写草书的人会觉得这是写草书的人给自己放的烟雾弹,迷魂汤。
其实不是这样,这话很有道理,草书看起来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其实草书最讲究守法度,每个字必不敢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英雄一定要有出处!
王羲之(草书书法作品局部)
但是真要拿起笔上台创作起来,瞬息万变,气吞万物,闪转腾挪,纵横捭阖,每个字都可能会出乎意料之外,也可能很丑拙,也可能极俊美,换句话说,意思到了就行了。
2、草书讲求瞬息之间需要展现出某种意境草书已经完全脱离文字知识传播功能,而独立于艺术之林。在我看来,所谓书画同门,书画同源,都是指草书而言,的确,写草书就如同创作一幅水墨画,不但要三五分钟解决战斗,而且要在点画之间,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之间,浓淡之间构筑出某种意境,或高山流水,或青烟古寺,或小桥流水,或家长里短,美人浣纱等等等等,您说这得有多难?
有个有趣的故事是这样的,说是有位张丞相非常喜欢写草书,有一天,他忽然灵机一动,佳句偶得,赶忙准备笔墨奋笔疾书,用草书把诗句写了下来。然后命侄儿把诗句再用楷书抄录下来,侄儿遇到几个不认识的字,就问张丞相是什么字。张丞相反复辨认了很久,也没认出来自己写的是什么字,于是就责骂侄儿说:"你怎么不早一点儿问我,以致我也忘了写的是什么。"
草书就是这么神奇,情感所致,疾风暴雨,情感不再,烟消云散!这也是草书难学难写的重要原因,许多字已经简化得像西方语言的字母了,实在是不好学习,比如,叔、幸、皆、无等字的写法。
回答就到这里,顺祝大家安康!随文附上了几幅我的近期书法作品,请大家点评,永书我先行谢过。
绵羊国之瓜
可以这么说。为什么草书最难学?
因为从书体演变来看。篆书虽为古文字,比较难识,但易写。尤其小篆规律性极强。篆、隶、楷,同为正书。就是曾经都是一个或多个时期的官方规范书体。在临习中只要肯下功夫,就会有收获。
而草书并非如此。最早的古典草书叫章草,是东汉到魏晋流行了四百年的艺术书体,它是文化精英们脱离了实用功能,而发展出的重在欣赏与高层次交流的艺术书体。
后来稿草流行,文人书札多为之。发展为后来的今草书。草书脱于隶变,更加抽象化、符号化,难识又难写。
此外,没有天赋和才情,很难写好草书。尤其激情狂草,三千年来也没留下多少位著名人物,可见其难。
可以说,草书是高端艺术,窄众文化。写的人少,认识的人也不多,流行起来自然困难。古代众多书法巨匠宗师如颜真卿、苏东坡也多以楷行名世,很少涉足草书。明白草书难学的道理了吧?
EvaVloer
曾经有人当面问我学习书法,哪种书体最好学?与你提出的问题正相反。书体不同,意思大同小异。
在学习草书的过程中,有人认为草书线条流动感强烈,行笔龙飞凤舞,缠绕潦草,无拘无束,随意性比较大,于是乎就觉得草书是最好学的。可学了一段时间后,因不得要领,学无长进,又觉得草书是最难学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学哪种书体都一样。问题是怎么来学,是从什么地方“入门”的问题。找不到入门的路,自然也就难了。
草书是从隶书中演变而来,这就是说草书的法在隶书中,草书成熟于魏晋,写草书的大家又精于楷书,草书的法又在楷书中。我们明白了这些那就好办了。也就是说,学草书不能就草书而学草书,而是要先学隶书、楷书。从隶书和楷书中学到笔法,章法,从端庄严谨开始,学成规矩,然后才能“草率”,然后才能“隶(楷)溢而生草”,这样的“草”,有源有本。反之,从直接从草书学起,不知所以然,越写越“草”,所以会觉得草书很难学的。最主要的是难在无由着笔。也就是“门”在哪里。这就叫做无源之水,行不久远,无本之木,枝败叶枯。
由此可见,学书法学草书得法也就不觉得难了。
eaudemiumiu
谢悟空问答邀请:
是的,书法篆,隶,楷,行,比较易学,而草书是很难的,要有篆,隶,楷行四体的基础才可以学好草书。草书要撑握调和对比,比例关糸,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的各种变化。总之草书是中国书法最难学,难写的一种字体。
芒果佳
很高兴应邀!!!感谢邀请!!!
就问.中国书法最难学、最难写的是”草书”吗!我所答的评论就以下几个方面一一
其实很多人有一种简易的说法,有楷书基础,写草书应该不难。结果不是那么回事,草书如果没掌握好仍然写不好。因为在学习草书方法中必须先认识了解,中国书法草书古往今来从发展过程已有几千余年的历史了,草书由来也有历史记载,书法字典有书法名词解释理论依据一一
明--董其昌的草书↑
一)草书>为书写方便迅速而产生的一种字体。是草隶、章草、今草、狂草的统称。在我国汉朝初年,通行一种草隶,就是草率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书法,名为章草。到汉朝未期,据传为张芝变章草为今草,字的体势一笔而成,到唐朝,又产生了狂草,不仅一字一笔而成,甚至字字钩联,更难辨认。
二)章草>早期的草书,是汉隶的草写。是由草隶发展形成侣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书法。因书写便捷,广泛流行于东汉。其笔画仍有隶书波磔(捺笔挑势),每字独立,不连写。因当时章奏用这种字体,故名章草。也有说是由史游的《急就章》而得名的。这是一种误解。还有说是汉章帝爱好章书而得名的。
三)今草>草书的一种。由章草结合新兴的楷书写法发展而形成的草体。六朝时为与章草区别,故名今草。据说为东汉人张芝所创。字体没有章草的波磔(捺笔挑势),上下之间的笔势,往往牵连相通。偏旁栩互假借,辨认较难,故流行不广。
四)狂草>草书中最放纵的一体,相传渊源于东汉张芝,开派于唐朝张旭,得名于怀素。其特点是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为我国书法艺术创造了独特的风格。例如唐朝中叶的书法家怀素的自叙帖,字体就属狂草。怀素融合篆书笔法而有所创新,刚劲有力而又宛转自如;在行款、字型结体上,大、小、斜、正,互有呼应,奔放流畅,一气呵成,有如李白的诗歌,可以说是一种古典的浪漫主义艺术。但狂草不易辨认,流行亦不太广。
上四个名词解释.是学草书必须认识了解通懂草书从一开始到形成的演变过程由来是有历史遗留下来的。而上述四点中提到张芝、张旭、怀素,他们的草书都是什么特点哪?
张芝。字伯英,东汉大书法家,人称之为“草圣”。史记,张怀瓘书断云:“张芝尤善章草书,出诸杜度、崔瑷云。龙骧豹变,青出于蓝。又创为今草,天纵颖异,率意超旷,无惜是非”,“其章草金人铬,可谓精熟至极;其草书《急就章》,字皆一笔而成,合于自然,可谓变化至极”。张芝的突出成就在于今草,“学崔、杜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惜其迹不存。因王羲之番书论云:`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好之绝伦,吾佛及也"。张芝的墨迹见淳化阁帖,收有五帖三十八行。其中八月帖冠军帖享誉最高。
汉 张芝的草书一一
张旭。唐书法家。字伯高。精通楷书,草书最为知名,逸势奇状,连绵回绕,具有新的风格。颜真卿曾向他请教笔法,怀素继承和发展了他的草书,而以“狂草”得各,为后世学者所取法。碑刻有郎宫石记,草书散见历代集帜中。时以李白歌诗,张旭草书及裴旻舞剑,并称”三绝“。亦能诗。长于七绝,善写景色。
唐 张旭的草书肚痛帖一一↑
怀素>唐书法家。字伯高。僧。字藏真,本姓钱,长沙人。初励律法,后精心学书。精研勤学,秃笔成塚,以"狂草"出名。好饮酒,兴到运笔,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评者以为其书继承了张旭的笔法而有所发展,谓之“以狂继颠”或“颠张狂素”。存世法书有自叙苦一笋等帖。
唐僧怀素的草书食鱼帖一一↑
以上内容,对草书学者是必学通懂的起码基础知识。不能因为“我只要有楷.行书基础,一定不难”,错误.若不把基础知识学通悟明,那不会有收效的。写好草书功底难度要点不减楷书、行书功夫。
谢谢!!!
isechina
中国书法难学是篆隶楷行草,最难写的书法不一定。学习书法或写书法,不学习书法的法和书法遵循的法则,特别是书法的笔法,不懂其运转规律,那种字体,都不好学,也写不好,就是写三十年五十年一辈子,难于入帖,更难于出帖。从宋代后,有多少书法爱好者,书法喜欢者,大多数都淹没在写书法的历史的长河里。宋代后的书法名家,有几个超越晋、唐、宋的书法大家,不论从笔法上比,还是从汉字结体规律上看,包括字里行间、章法布局等法点法位,书法法度的严谨度,字的美感度,没有超越古人的,这是不争的事实。其差距的根本性原因,在于笔法精准度和笔法的灵变性、多变性上,笔法的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不变的是书法的法和书法遵循的规律,变的是书法的个性的展现。另外,书法上升到书法艺术,不论临写或创作那种字体,都是很难的,这里面充满着偶然现象,草书也是如此。所以说草书书法不一定是最难的。
芝士拿铁TC
草书,作为最高境界的书法艺术,涵盖了大多数书法中关于笔法,结字,墨法,章法方面的知识,单就一个字来说,千人千面,变化无穷,笔法,结字,墨法,章法,每个方面,都需要我们下功夫钻研,笔画,结字,墨法,章法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了草书是书法中最难的!以上属于个人见解!
蓝芷的新家
艺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表达。学艺术就是为了要把自己的生命表达出来,艺术提供了手段。中国千年传承的毛笔字,到现在已经成为挂在墙上的装饰品,没有了生命,没有了表达的功能,原因很简单,现代人用现代艺术已经可以表达了,一场大雪转晴不会再有一位现代人在家里铺纸磨墨寄出一张亦楷亦行亦草的便条问候彼此。书法、绘画过时了,我们可以看电影、电视剧,拍抖音,上头条,中国书法最难的不是真草篆隶楷的笔法,那是时间问题,难的是写字人的表达欲望还有几分?是否还有看书人。
Jirofish0824
持此观点的估计是受草决歌那句:"七书之中草最难"的影响了。当然,外行还有人觉得能写篆书才最厉害![呲牙]
相对而言,写草书要比其他书体讲究多一些,但难度也似乎并不算最大,至少它可以藏下自己的“拙"处。但楷书则不行,无论你会不会写,懂不懂书法,你都可以挑出别人的毛病。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楷书才是最难写好的
veve
相对说草书难,表现空间也大,章法比楷隶篆也更难弄。对点线面的要求更高,草书讲究流而畅,又要力透纸背,入木三分,这很矛盾。毛笔是软的,但写出笔画要有劲道,实在不易。社会上写行书的人很多很多,但写草书的人很少,这也说明了这一点,草书难学!
我媳妇贼败家
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一个书法爱好者,首先是一个中国文化的传承者、继承者、创新者,一个没有深厚的文化功底的人,学好书法艺术则难上加难。
学习书法艺术,有的人提倡首先应该从楷书(篆书或隶书)学起,也有人直接从草书学起。在这个问题上也是存在争论的,但是,就我五十多年的学习书法和书法教学的经验来看,个人观点还是应该先学习楷书而后在学习行书,而后再学习草书,比较合适,因为,毕竟楷书容易学成,尤其是楷书(篆书、隶书)的笔法功夫掌握好后,再涉行书草书,比较容易。反之,一个初学者,开始就学习草书,难度太大,尤其是笔法,根本无法达到,学起来难度系数更加大了,最终,难以达到目的。
书法艺术是有境界的,如果说楷书是书法艺术的起码境界,那么,草书就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所以,学习书法艺术难度最大就是草书,是一位书家苦其一生难以企及的最高目标。
chocolateyituo
应该说书法最难写的应该是正楷和行书,只有把基础练好了,草书也就轻车熟路了,只要记住草书的字法和笔法很快就能上道,所以说,草书不难,难的是基础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