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争鼎 强推 大争之世 强推 五胡烽火录 盗明 强推 大唐盗帅 铁血大秦 强推 盗宋 逐鹿 夏鼎 回到明朝当王爷 回到唐朝当皇帝 回到秦朝当皇子 官居一品 强推 回到战国之我是嫽毐 枕醉江山 调教初唐 1908大军阀 强推 大周皇族(其实不算) 大汉帝国 强推 北洋1917 斩秦 强推 楚氏春秋 江山美色 江山美人志 步步生莲 强推 宰执天下 强推 龙争大唐 强推 天下节度 将明 锦衣夜行 强推 大汉帝国风云录 强推 大唐军魂 强推 窃明 强推 狩猎大明 强推 立隋
历史的回顾在线阅读
[作品]俄语的数、数词和数量词研究
本书本着“学以致用”原则,从学术传承、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的角度,对俄语语法的难题——所谓“给我们带来极大麻烦”的“数、数词、数量词”,进行了广泛深入和全面的描述。它既与传统的描写语法相联系,又在许多方...
★雨后彩虹★
转贴自:一线高考
材料解析题解答三字诀
从近几年的高考情况看,考生在材料解析题上的失分较为明显。除了因为该项试题的发展呈现材料来源广、信息量大、设问角度活、考查功能全、能力要求高的趋势外,还有,一些学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没有掌握一套实际有效的解题方法,不能熟练解题的步骤。
一、读——是解答的前提
阅读理解材料是解题的必要前提,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
1.先读设问,后读材料。不少人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上这样做有很大的局限性,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甚至障碍更大,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方可。所以,先读题目设问,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明确。
2.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①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如1995年“三大发明题”开头的韩非子•有度载:“对回答第一问“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就至关重要。②读懂、读透材料。对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应读三遍:第一遍粗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要防止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就匆忙答题的毛病。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并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破解命题能力的考查方向。
二、找——是解答的关键
“找”就是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它往往是与“读”交织在一起的,而且方向是一致的,无需将两者截然分开。
1.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在找取每段每句的含义时,要注意抓取关键词语,不论题目所给的材料文字多少,无效信息和虚假信息的干扰程度多强,材料的含义往往就在几个关键词语上,它们是信息的集中表现,是解题时所要用的重点。当然,也别忘了有时关键信息还可能出现在材料的首尾,即材料的介绍和出处上,它有时会给解题以一定的暗示和启发。
2.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找取相似点。试题虽然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设问,但迄今为止,任何一道材料题的解答,都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不管材料多新,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关联,“貌离神合”于课本知识。这里的关联一是指试题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二是指试题的一两处设问需用课本知识来回答或确定大方向。确定了材料与课本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的关联,这样材料便与课本联系在一起,回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可以在课本中“对号入座”。
3.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材料解析题,顾名思义是要求把对问题的回答建立在对材料的分析应用上,突出运用材料论证,说明问题的特征和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以充分发挥材料本身在解题中的价值。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互相对照,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的行文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以纠正在答题时抛开材料或设问,随意发挥、答非所问的错误倾向。
三、答——是解答的落点
材料解析题的读、找只是为最后的解答作准备,答才是最终的落点。这个落点是否准确、恰当、完美,是否能够充分体现命题的意图,还要做到“六个注意”:
1.注意答好第一问。除了材料小论文外,每道材料解析题基本上有多个设问,设问间往往是相互紧密联系着的,而第一个设问的定位作答是否准确、完整,直接影响着下一问的作答。因此,第一问作答一定要细心推敲,力求全面准确。对起点设问的错认,将会误及后面的答案。
2.注意审准设问。在好多设问中,都有一些引导性、限制性词语对问题的回答作出限制要求,如“依据材料概括提炼”,“不得照抄材料原句”,“根据材料……谈谈认识”,“综合材料……得出结论”,“比较材料……”,“如何评价材料的观点”等。这些限制词语大体上代表了设问内容的本质含义和考查的能力要求,要给予充分注意,以防“南辕北辙”,造成“劲没使到点子上去”的局面。
3.注意设问分值。每个设问后的括号里都有一定的分值,分值大,回答要详尽一点;分值小,回答要简省一点;不能置分值于不顾,自己熟悉的问题虽分值小也大肆铺张,不熟悉的问题虽分值大却片言只语。
4.注意解析的完整性、层次性。材料题解答的完整性和层次性如何,直接决定着得分差别。如1997年第46题“谈谈你对西进运动的认识”,只答出掠夺印第安人或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给1分;两方面都答出的,给2分;答出两方面并指出推动经济发展是主导方面的,给3分。由此可以看出,对材料的解析要力求完整深入。
5.注意史学观点的运用。运用基本的史学理论观点分析材料的本质和规律,这是历史阐释能力的最高要求,在高考题中的考查呈上升趋势。1998年第46题“简要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教训”,就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和意志办事”。要从具体材料中得出这一基本观点,那就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思考问题。同时,运用史学观点进行材料分析,还可以有效辨别观点错误的材料,增强对历史事物的主观判断能力,全面理解作者的立场、意图、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利于对材料进行辩证、历史的分析、解决。
6.注意答案的简明扼要。对于材料解析题的文字表达能力,历年高考试题的要求都是很高的,通过每年的参考答案的评分说明是不难看出这一点的。材料解析题的答案要求言简意赅,条理清楚,逻辑严谨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另外,答案用语要规范,准确使用“应试语言”,不能滥用文学性的修饰语,历史卷不能当成语文卷。
高考历史问答题的审题方法
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历史高考试题的题型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其中的名词解释、选择搭配、列举题、识图填图、填空题都先后被淘汰,但问答题却一直保留下来,在每年高考试卷分析中,问答题的失分率可以说是最高的。其原因就是考生没有掌握历史问答题的审题方法,下面我就这个问题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审题的三个关键:
1.审题型。
题型决定着试题的解题思路和答题的格式要求。考题中经常出现的有三种题型:
(1)史论结合说明题。用史实概述说明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历史发展阶段的原因、性质、表现等等。如此而已996年高考试题第题:“概括指出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唐朝文化灿烂的原因、唐文化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2)材料问答题。它是材料解析题与问答题的结合。一般形式是要求考生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说明材料中某一观点,最后得出结论和认识。如此而已994年高考试题第题: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还会到来,无产阶级将获得最终胜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道:“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试结19世纪念0、60年代的欧洲大陆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基本原因和性质,阐述对恩格斯这一结论的理解。恩格斯观察历史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对原先的结论进行修正,说明了什么?
(3)比较说明题。一般形式是两个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从不同方面异同点的比较归纳。如1998年高考题第49题:“美国猖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相继取得胜利后,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成立了统一的美利坚合众国,而西班牙属拉美殖民地却建立起一系列独立国家。试从两个独立战争的背景和进程说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2.“断限”,也就是确定答题的范围。
准确无误的“断限”对准确理解教材,确定答题内容,紧扣题意,防止丢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断限”出现问题,将会失之毫厘,廖以千里。
历史问答题的“断限”在题干中表现为时间、朝代、国别、某一历史发展阶段等等,如上面1996年高考题第47题中的“唐朝”审题时不要和商朝或秦汉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相混。
3.找出“历史概念”,确定答题内容。
也就是本题要求回答的是什么、有几问。这是解答问答题非常关键的一步。由于题型的不同,对“历史概念”的审题思路和角度也有所不同。
(1)史论结合说明题。如上面1996年高考历史第47题,其“历史概念”是“唐文化灿烂辉煌的原因”、“唐文化的特点”和“唐文化的历史地位”,说明此题包括三问,要求用史实概括说明唐文化繁荣的原因、特点和历史地位。
(2)材料问答题。第一,首先要求考生要读懂材料,了解材料背景和引文出处及作者的阶段属性,再准确归纳出材料的基本史观和结论。如上面1994年高考题第43题其材料背景是欧洲1848年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洲资本主义世界状况,作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其观点是“19世纪中期,由于欧洲大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所以无产阶级不能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得最终胜利。”第二,再根据题意要求用“19世纪50、60年代欧洲大陆发生的重大事件”(即俄国改革、德意统一)的基本原因和性质阐述这一结论。
(3)比较说明题的“历史概念”主要是指从哪几方面进行比较。如上面1998年高考题第49题的“历史概念”,是从“背景和进程”两个方面说明统一的美利坚合众国和一系列独立国家出现的原因。
总而言之,题海战术,猜题压宝,都不能提高历史问答题的成绩,只有掌握了历史问答题的审题方法,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法宝。
历史考试中常见的思维性失误
1.思维僵化 难以延伸
高中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思维僵化,依赖性强,表现在对已有知识的感知、理解和巩固时难以形成思维延伸的结果。
2.思维不周 挂一漏万
学生在知识的巩固、理解与再认再现时,知识重组不到位,组织答案时丢三落四,挂一漏万。所以学生在有意识地培养思维能力时更应注重思维的精密性,力求思维活动的结果臻于完美。
3.思维狭隘 片面孤立
学生在对知识理解与运用时,常常看到问题的一个方面,或者思考问题时只朝一个思路发展,而没有宏观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这就要求学生注意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力争做到思维活动的开阔性、广泛性和完整性。
4.主观臆断 假设不当
学生在学习的思维活动过程中,往往容易按照自己主观设想的情况展开,结果造成失误。我们提倡积极思维,批判性的思维,但它必须是建立在正确而合理的知识分析的基础上,即平常所说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用科学严谨的分析结合正确的史实来论证假设的可行性,才能尽量避免主观臆断。
5.思维内敛 发散不开
学生在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时,既要注意思维的规范性,又要保证答案组织准确到位,通常表现出思维内敛。对此,学生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寻找答案的思维能力。
6.脱离情景 联系不当
历史命题越来越注重创设新的试题情景考查学生知识运用与思维应变能力。但学生在处理类似问题时总是觉得该问题似曾相识却又说不清道不明,最后导致思维游离于新情景与历史感性印象之间,从而联系不上最佳的答题方案。
7.思维紊乱 逻辑不严
学生在问题的解答中,其常规思维是以问题中的“疑”为线索,以方法为中介,通过质疑—存疑—释疑三大步使思维深化,而常见失误是逻辑思维不严密,答题条理混乱。克服这类失误关键在于培养思维的系统性、定量性,要求学生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手段进行严密的思考从而产生高度概括性、论证性的思维活动结果。
8.思维定势 无法变通
思维定势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起着规范性的凝聚与约束作用,使其难以摆脱原有思维意识和观念的影响,从而在答题解疑的过程中无法变通。
9.逆向思维 其意不明
在历史考试答题过程中,学生通常喜欢按照试题所展示的历史事物的发展进程顺向思考问题,而常见试题类型中有题干注明否定选项符合题意的,学生却不明其意或由于肯定性思维惯性的作用而造成失误,所以学生应突破惯常思维方式,努力按照试题考查的意图去精心组织答案。
10.思维单一 综合力差
在分析问题时学生应当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如相似思维法、溯源思维法、组合思维法、变换形式与角度思维法、设想思维法等不同方法。
掌握历史简释题答题技巧
简释题,题目小,形式多样,考查功能多,特别是开放性试题,它的答案既可以在课本中,也可以在课外知识中提取,它的答案不是惟一的。它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知识,也在某种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了以考查能力为主的命题思想。所以掌握简释题答题技巧是获得高分的保证。
简释题是上海高考历史试卷特有的题型,其“以人为本,倡导人文关怀,弘扬时代主旋律,凸现活的历史教育”,强调学以致用,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命题理念,已起到了引领全国高考与中学历史教学的潮流。它之所以受到高考命题者的推崇,在于它能引导中学师生摆脱思维定势。同时,还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初步的研究性能力及创新能力。
先为大家分析一下它的特点:
第一,题量和分值比重大。每题分值大约在5—6分之间,6题左右,因此它的题量和总分值都仅次于选择题。
第二,题文精干,形式多样,分为六种题型。题干不长,但取材内容丰富,且命题形式多样化,给学生答题留有充分发挥的余地。
第三,题目虽小,但考查功能齐全,它从不同角度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因此,从总体功能上看它的考查功能不亚于问答题和材料分析论证题。
下面就高三备考阶段该如何进行简释题复习,分析一下同学们在这一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文物信息题。2002年和2003年28题推出了以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和多元理解为目标的试题。从秦砖、汉瓦、画像石和唐三彩获取了哪些有效信息,这类题目机动性很大。体现了海派特色,而且影响到全国试卷。这些图片给人活生生的历史特点。一部活的历史展现在考生面前,彰显着人本主义的命题思想。
那么,学生在答题时要注意不能只看表面信息,如画中人在干什么,只知道秦砖、汉瓦的形状、文字、插秧、射猎场面,更要挖掘深层信息,知道当时制陶、建筑、绘画水平的提高等等。
第二,文献注释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对历史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考查内容为对联、诗词、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文字等等。例如2002年29题连昌宫词节录、2003年29题述怀节录。回答时请注意三个问题:
1、切忌只看前两句,后面不看,以为全懂了,按习惯去做,结果文不对题。
2、按要求回答,切忌不管几问,在第一问中全写完,二、三问便无话可说。
3、可以多写几句,但前后答案不能矛盾。原则上一句话一分。
第三,图片判断题。这类题目鼓励学生交流、学会宽容,打破“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例如2003年30题“美国历史上贡献最大的总统是谁”,它以开放式的姿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体现了史实是惟一的特性。历史结论和观念不是惟一的思想,这就是命题者的独具匠心。
大家处理这类题目时应该注意到:
1、明确题目要求; 2、提取有效信息; 3、不要因小失大。
第四,表格理解题。表格材料是通过各种数据构成的科学性、系统性材料,表格内容丰富,取材广泛,形式生动,材料直观,能考察学生依据史实观察,辨析、理解、运用史料的能力。表格是考查学生理解信息的最好方法。
此题有三种类型:双向表格、直柱图表、圆形图表。
长期以来,很多学生对此类题型的掌握一直不够好,主要体现为:①不会读表,抓不住主要信息。2003年33题是双向数字形式,继续强化了往年的读表题,如何把这些信息转化为文字,就要求学生掌握答题技巧,要求他们“横看纵比再综合”。一些同学看不到工农业发展速度之比,表现出阅读理解上的随意性,所以丢分很多。②有的同学把给的数字进行细算,浪费了很多时间。
第五,故事情景分析题。03年22、30题借用了英语翻译情景,体现了历史知识的跨学科应用。符合二期课改的理念。但目前我们的办学方向不是每个学科都要推广双语教学,中学教育的方向应该是进行素质教育。此类题目比较简单,它不单独出现,而是穿插在其它试题之中。2002年30题,拿破仑画像和一段材料也是故事情景分析题,解题时注意两个方面:①看完故事再写答案。②看材料时注意三个方面:
A.时间(什么时候);B.空间(什么地方);C.特点、(表面特点、深层特点)。
第六,多元理解题。它的特点是你对我也对,体现的是多元价值论。一个观点允许多数人赞同,也允许少数人持不同见解,都属合理现象。2002年31题,通过日本明治维新来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特征的理解水平,许多学生多元理解能力差,失分多。
处理这类问题时大家应注意:
1、注意对重要历史事实评价做到实事求是。 2、利用材料内容来提出或论证自己的观点。
总之,复习简释题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审题是前提:①明确题目要求;②获取有效信息;③注意限定条件。
2、答题是关键:①按问而答、偏重史实知识考查,写出准确的史实即可;偏重史论观点的,写出见解,并作说明评价。②扣题简答。就是简明扼要,不必展开逐点对应。
祝你考试成功!!!加油啊!!!
原贴:历史阅读题
郁&蓝
估计最后悔的就是鸿门宴了!那是最接近拿下刘邦,完成一统江山的。可惜连一个范增也不能容忍,最后落得个乌江自刎。
听了范增的话那就不是项羽了!肯定后悔了,自己做事情太绝,尤其是陈平还有韩信离开。
娟儿
这是一个假设的问题,在四面楚歌声中,我想项羽的内心世界是相当复杂的。从跟随叔父项梁起兵,势力由小变强,联合反秦义军,灭了秦国,项羽也因此傲视群雄。没想到的是在接下来的楚汉之争中,竟然败于刘邦。
项羽是个英雄,项羽能力也非常强。很多人说项羽有勇无谋,其实这个说法不对,项羽一生身经百战,几乎没有败绩。巨鹿之战以少胜多,直接迫使秦将章邯投降,秦名存实亡,破釜沉舟不仅仅是勇气和胆略,还有不同凡人的智谋。说项羽是个杰出的军事家,一点都不为过。
项羽亚父范增是个有奇谋的人,他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70岁以前也是个默默无闻的人。项梁起兵,他不顾年迈投奔了项梁。范增对当时的天下形势分析透彻。项梁战死后,范增成为了项羽的第一谋士,在项羽整个历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精准的看出了刘邦的野心,设计鸿门宴,想除掉刘邦,可项羽硬是不配合,让刘邦逃走了。
人无完人,刘邦如此,项羽也是如此。在项羽的眼里刘邦就是个小混混,成不了大器。因此他也不想用卑劣的手段除了刘邦,何况当时刘邦还是联军,这样做只能让世人笑话。项羽是英雄,英雄的PK只能在战场。刘邦在与项羽的较量中,始终处于劣势。
刘邦个人综合能力确实有限,正因如此,他做人比较随和,对身边的人也非常友好,遇事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的平台,让有能力的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手下人也适得其所,有成就感。项羽则不同,他自己综合能力特强,对手下人的意见采纳得比较少,养成了刚愎自用的性格。
范增的话,项羽还是很听的,但范增性格耿直,脾气古怪,说话直接,经常让项羽下不了台。这些弱点被陈平熟知,陈平本是项羽的手下,因在项羽手下不得志,投靠了刘邦,刘邦倒是非常欣赏他,让陈平感觉很好。针对项羽的弱点,陈平向刘邦献计,离间了项羽同范增的关系。范增感觉项羽猜忌他,不是耐心的去解释,而是拂袖而去,辞职不干了,刚愎自用的项羽自然任由他去,范增一气之下,病死在回乡的途中。
没有了范增的唠叨,项羽感觉轻松了许多。但在随后的战局中,项羽没有了核心智囊,无法统筹全局。战场上的项羽虽然还是可以把刘邦打得落花流水,但对形势的把控明显不足,以至于楚汉之争时,被刘邦钳制得首尾难顾。
韩信本来也是项羽的手下,在没有投靠刘邦前,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在萧何的一再举荐下,刘邦大胆起用韩信为大将军,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从刘邦用人来看,他明显要高于项羽。整个团队的架构也是层次分明,张良运筹帷幄,萧何稳固后方,韩信冲锋陷阵。项羽就没有这样的战略布局。
项羽之所以败于刘邦,不是个人能力不如刘邦,而是团队建设不如刘邦。刘邦集团虽然前期势力比不了项羽集团,但刘邦集团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发展规划愿景良好。项羽似乎没有这个想法,只是想灭了秦国,重新回到诸侯割据的时代。
说到这里,我有必要用一个词‘’格局‘’,项羽的心里想到的只是仇恨,秦人亡了楚国,他就把所有的秦人当成仇人,灭秦只是为了报仇,进入咸阳后,大气杀戮,失去了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刘邦就明显不同,他在进入咸阳后,接受秦三世子婴的投降,并发布诏告,安抚百姓,善待子婴,赢得了秦人的好感。
秦亡后,项羽自封西楚霸王,他的理想里,并没有秦始皇那样一统江山的规划,其实我们再看看范增的思想,也没有发现他如张良和萧何那样,对于项羽的嗜杀从未阻止。只能说范增只能是个战场的参谋,并不能给项羽远大的宏图。
项羽兵败乌江时,他并没有后悔不听范增的话,而是想到自己的一败涂地,无脸见江东父老。是面子害了他。
不會臉荭
不为人知的历史(乔尔·利维)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DpeDDETXr-DcJ40KNMCCg
密码:cnlq
书名:不为人知的历史
作者:乔尔·利维
译者:郭溥鋆
豆瓣评分:5.3
出版社:天津教育
出版年份:2009-8
页数:217
内容简介:
不为人知的历史讲述了:什么是亚特兰蒂斯?是一个有着重大意义和价值史前文明的传奇遗迹?荒诞派小说家没有恶意的杜撰?梦想家的哲学幻想?还是西方人共同编织的一个梦?如果它确实曾经存在过,它又会在哪里?爱得其所和卡登尼欧到底是不是莎士比士的作品?爱得其所是不是《温莎的风流娘们》的修订版?传说弗朗西斯·培根才是莎士比亚作品的真实作者?
我们已经知道太多的传奇故事,却从未仔细想过和这些传奇故事、传奇人物同样神秘的那些事物,还有那些同样参与历史、演绎历史的“道具”,有着怎样的下落……找到它们,历史会更加精彩……
作者简介:
乔尔·利维,自然科学、心理学、历史和超自然题材作家,著有多部作品,包括:《秘史》末日审判书真正有用提高智力骗局——骗子秘诀神话动物等。
しるし
文字的历史((苏联)B.A.伊斯特林)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VvWBgLhVcFgJDN-GP3a9qg
密码:ql5s
书名:文字的历史
作者:(苏联)B.A.伊斯特林
译者:左少兴
豆瓣评分:7.7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7-1
页数:528
内容简介:
文字是人类思维的载体。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语言习惯的差异,文字也自然呈现出纷繁复杂的面貌。文字的历史作者B.A.伊斯特林,根据书写符号与各语言要素胡对应关系,将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各种文字划分为五大类——句意文字、表词文字、词素文字、音节文字和音素文字,并对每一类文字的产生及发展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归纳总结其演化规律。本书对文字学知识的阐释深入浅出,同时提供了丰富的古代文字史料,是了解和研究文字史必不可少的经典著作。
作者简介:
作者:(苏联)B.A.伊斯特林 译者:左少兴
B.A.伊斯特林(1906—1967),俄罗斯书籍学家,语文学博士,教授。1931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文学艺术系,1931—1965年在全苏印刷工业研究院任研究所所长,自1934年起同时担任教学工作,1965—1967年在莫斯科印刷学院任图书专业和图书分类学教研室主任。著有《文字的产生和发展》(1965)和斯拉夫字母1100年(1963)。左少兴,生于1930年,北京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系教授。著有《俄语的数、数词和数量词研究》,编注译十七世纪俄国文学作品选读《俄语古文读本》,译著有《文字的产生和发展》《从东方到西方》俄国史教程(第三卷)契诃夫作品集:短篇小说幽默小品等。
背包在欧洲
《起源》([美] 大卫·克里斯蒂安)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O0iemj6cATyyIjNTocL_g
提取码:ky83
书名:起源
作者:[美] 大卫·克里斯蒂安
译者:孙岳
豆瓣评分:7.7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见识城邦
出版年份:2019-4-10
页数:340
内容简介:
人类的终极追问中,起源总是一个避不开的问题。
世界上有100多种起源故事,几乎所有的人类文化和宗教传统都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圣经·创世记上说万事万物是上帝创造的,中国的传世神话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古希腊神话中原始宇宙起始于大地女神盖亚等最早的神灵,印度神话里说众生之父梵天创造了宇宙万物,古埃及的起源故事开始于原始海洋神努恩,等等。
这些起源故事有一个共同目的,就是为当时的人们寻找一种对世界的整体性的解释。
与古代不同的是,今天的人们不再求助于传世神话,对世界提出整体性的解释,是科学家们在做的事,哥白尼、伽利略、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都为我们认知世界做出了颠覆性的贡献,但是我们至今没有一个基于现代科学的、长时段的、完整的现代版起源故事。
起源:万物大历史就是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在人类积累的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历史学等等的集体知识的基础上,为全球70亿人,重新编织现代的科学起源故事。
起源:万物大历史回归哲学-科学的传统,融通各个学科的新知识,讲述从宇宙大爆炸到地球形成、从生命起源到人类未来的138亿年的万物历史,不仅浓缩呈现了近百年来现代科学的成果,也开创性地提出宇宙开端、恒星诞生、恒星死亡生成新元素、太阳系形成、地球出现生命、智人问世、农耕时代、人类世来临等8个关键节点,以及“集体知识”“金凤花条件”“复杂性理论”“能量”“信息”“时间”等6个重要概念,更有人类历史是由集体知识推动的、宇宙的故事就是关于能量的故事、信息让我们面对复杂性并顺应能量的洪流跨越下一个节点等诸多创见。
追问起源大问题的永远是少数智者,但起源:万物大历史是写给大多数人看的,本书为全世界的读者编织了一个共同的宇宙演化而来的科学故事,虽然简洁,但对我们“人类中心主义”的世界观带来挑战。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我们奉为圭臬,但本书会让我们刷新认知,这句话应该改为:“万物是理解人类的尺度”。
-------------
见识丛书(见识城邦出品):
01时间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02太阳底下的新鲜事:20世纪人与环境的全球互动[美]约翰·R.麦克尼尔
03革命的年代:1789—1848[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4资本的年代:1848—1875[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5帝国的年代:1875—1914[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6极端的年代:1914—1991[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7守夜人的钟声:我们时代的危机和出路[美]丽贝卡·D. 科斯塔
081913,一战前的世界[英]查尔斯·埃默森
09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法]费尔南·布罗代尔
10基因传:众生之源(平装+精装)[美]悉达多·穆克吉
11一万年的爆发:文明如何加速人类进化[美]格雷戈里·柯克伦 [美]亨利·哈本丁
12审问欧洲:二战时期的合作、抵抗与报复[美]伊斯特万·迪克
13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美]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
14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平装+精装)[美]雅克·巴尔赞
15《瘟疫与人》[美]威廉·麦克尼尔
16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美]威廉·麦克尼尔
17奥斯曼帝国的终结:战争、革命以及现代中东的诞生,1908—1923[美]西恩·麦克米金
18科学的诞生:科学革命新史(平装+精装)[美]戴维·伍顿
19内战:观念中的历史 [美]大卫·阿米蒂奇
20《第五次开始》 [美]罗伯特·L.凯利
21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精装+平装) [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
22黑暗大陆:20世纪的欧洲[英]马克·马佐尔
23现实主义者的乌托邦:如何开创一个理想世界[荷]罗杰·布雷格曼
24民粹主义大爆炸:经济大衰退如何改变美国和欧洲政治 [美]约翰·朱迪斯
25自私的基因(40周年纪念版)(平装+精装) [英]理查德·道金斯
26权力与文化:日美战争1941—1945 [美]入江昭
27犹太文明:比较视野下的犹太历史 [美] S. N. 艾森斯塔特
28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 [美]尼尔·波兹曼
29从丹药到枪炮:世界史上的中国军事格局 [美]欧阳泰
30起源:万物大历史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31为什么不平等至关重要 [美]托马斯·斯坎伦
32认知工具:文化进化心理学 [美]塞西莉亚·海斯
33简明大历史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美]威廉·麦克尼尔 主编
34专家之死:反智主义的盛行及其影响 [美]托马斯·M.尼克尔斯
35大历史与人类的未来 [荷]弗雷德·斯皮尔
36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美]斯蒂芬·平克
37历史性的制式[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38希罗多德的镜子[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39出发去希腊[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40灯塔工的休息室[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后续新品,敬请关注……
--------------------------
【编辑推荐】
追问起源,就是追问存在的意义。融合科学和历史,讲述宇宙大爆炸至今的起源故事。比尔·盖茨推荐:终身学习者一定会喜欢这部万物大历史
1.一部不以人类为中心的历史是如何讲述的
大部分人谈到历史的时候,关注的是国家的兴衰、王朝的更替,视野之内也多是围绕人类讲述的历史。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特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影响至今。我们习惯了人类中心主义,却长久地忽视了人类史之外更长时段、更息息相关的宇宙、地球、生命的大历史。
近100年的科学成果,让我们可以更好地追溯和书写更久远的万物起源故事。起源:万物大历史打破人类中心论,从138亿年前宇宙诞生讲起,涵括万事万物。宇宙大爆炸、恒星开始闪耀、恒星濒死后新元素的产生、太阳及太阳系的形成、地球上出现生命、微生物和大型生物、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等等一一呈现,从138亿年前“砰”的一声大爆炸开启到6500万年前又“砰”的一声小行星撞击地球,作者用了全书1/2的篇幅精彩演绎万物的来龙去脉,这是非常罕见的。大卫·克里斯蒂安融通科学与人文,汇集数十门科学、艺术和人文学科的无数见解,用无边界的融通知识,编织了一幅贯通宇宙万物的演化全图。
2.把所有新知识融合到一本书里,给我们一个关于世界的整体性的解释有多重要
我们从我们祖先那里继承了对统一的、包罗万象的知识的强烈渴望。近100年来的科技进步,让我们对宇宙图景的探究和描绘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到1964年阿波罗8号飞船拍出的第一张月球照片,到基因的发现,再到登陆月球、发现引力波等等,科学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对于宇宙和自身的认知。
科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答案。起源:万物大历史是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在人类积累的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历史学等等的集体知识的基础上,为全球70亿人,重新编织一个基于现代科学的、长时段的、完整的现代版起源故事。这是第一部涵括全球万事万物的起源故事,它融通各个学科的最新知识,为处于全球化时代的我们提供智慧的指引。
3.大历史究竟是个什么历史
大历史是关于你和我从何而来的故事,是关于我们周围的一切如何形成至今的故事。比尔·盖茨说:“大历史可以为我们理解自宇宙大爆炸至今的一切历史提供框架。通常,在学校里,科学和历史是分开教授的——有专门的物理课,也有专门的讲述文明起源的课程——但是大历史打破了这一界限。每当我学到新知识,不论是生物学的、历史学的,还有其他任何一门学科,我总是会努力将它放置在大历史的框架中。再也没有其他课程会对我看待世界的方式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
起源:万物大历史是大历史学派创始人、极简人类史《时间地图》作者大卫·克里斯蒂安新作。立足现代科学讲述大历史,达到知识大融通,没有人比大卫·克里斯蒂安讲得更好。如今比尔·盖茨与大卫·克里斯蒂安共建的“大历史项目”课程已辐射全球数千所大学和中学,覆盖欧美、澳洲,以及香港、北京和上海等中国国际学校,让大学和中学教育发生着崭新的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译者孙岳教授为国际大历史协会理事、首都师大外国语学院教授,多年来致力于大历史研究,是翻译本书的不二人选,译文优美,清晰、准确,流畅可读。
4.这本书的精彩观点
○宇宙的本源是能量。物质由能量构成,它催生万物,催生原子、质子、中子,催生恒星和地球,并创造生命。人类的实践从本质上讲就是获取能量并利用它改变周围的环境,进而改变人类的进化。它支撑科技,发动战争,也催生文明。如今的化石燃料革命面临新的创新,能量的进步已然成为科技发展的主旋律。
○能量引发变革,信息指引变革的方向。宇宙中的一切变化都是信息,它是宇宙、自然和生命构成及演变的奥秘。信息与能量一起在人类历次重大的文明进步中扮演主角。信息可以代代相传,使知识量猛增。人类会创造和分享越来越多的信息,并利用信息以求得更大更多的能流和资源。到了现代,新信息使人类拥有强大的科技能力,让我们有能力利用化石燃料,将世界联成一体。
○人类史始于集体知识,它让人类与众不同。人类能够集体学习,让知识在一代人内部或是几代人之间都可以传播和共享。这是人类的特质,是一种全新的、更快速的“适应”环境的方法。当其他物种通过缓慢、耐心、共享基因来适应时,我们通过共享思想来适应。集体知识就是人类所共有共享的全部知识,是我们智慧的基础。集体知识是我们作为一个物种创造的源泉,也是我们独自拥有历史的原因。今天人类的集体知识已经达到一个巅峰。
○复杂性理论:现代起源故事的核心观念,对我们人类而言至关重要。每当宇宙间出现新的现象、新的特征甚至新的物种之时,也就意味着复杂性的不断提升,它是万物进化的一大奥秘。本书中的起源故事便围绕伴随复杂性不断提升的八个节点展开。
○金凤花条件:是一种很罕见的特殊前提和环境,“恰好”(刚刚好)容许某种新式复杂性出现。弄清复杂事物究竟如何涌现,以及涌现需要什么样的金凤花条件,对理解人类和世界的本质可谓意义非凡。
○时间:关于时间尺度,大历史有一个绝妙的比喻,让我们重新认识时间:如果把130亿年比喻成13年,那么宇宙大爆炸就发生在13年前,最早的恒星和银河系出现在大约12年以前,太阳和太阳系的出现在4.5年以前,最早的生命有机体出现在4年前,恐龙大约在3个星期前灭绝,最早的智人在非洲进化大约在50分钟以前,最早的农业繁荣大约在5分钟以前,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城市出现在大约3分钟以前,主导世界的现代工业革命发生在大约6秒钟以前,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大约2秒钟以前,人口到达70亿,第二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原子武器,人类登月,电子革命发生,互联网普及,等等,都只不过是最后1秒钟的事。
5.他们在推荐——
比尔·盖茨是大卫·克里斯蒂安的粉丝,更是“大历史项目”的全力支持者,他第一时间阅读本书,多次在gatenotes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大力推荐,并亲自为中文版撰写序言终身学习者一定会喜欢这部万物大历史。
本书获评2018年Goodreads最受读者欢迎“历史类”榜单第1名,全球30多个国家相继出版,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全球杰出教育家肯·罗宾逊爵士、七堂极简物理课作者卡洛·罗韦利、世界历史协会主席梅里·威斯纳、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所长刘钝教授、清华大学科技史系吴国盛教授、北大哲学系刘华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江晓原、社科院考古所许宏研究员、FT中文网专栏作家和经济人读书会创始人徐瑾等纷纷推荐。
--------------------------
【名人推荐】
我一直是大卫·克里斯蒂安的粉丝。懂得了人类从哪里来,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我们下一步要到哪里去。起源:万物大历史用最新的知识为你讲述万物的由来,让你对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处境有更深刻的领悟。
——微软创始人、盖茨基金会主席 比尔·盖茨(Bill Gates)
起源:万物大历史是目前我们对宇宙、太阳系、海洋、山脉和矿物、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诞生和发展,以及人类文化和成就的非凡结晶。它汇集了数十门科学、艺术和人文学科的无数见解,每一页都有引人入胜的想法,每一页都充满了惊悚小说的能量。在当今时代,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更清晰、更全面地理解我们在地球上的位置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这样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问世,可谓恰逢其时。
——全球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 肯·罗宾逊爵士(Sir Ken Robinson)
大卫·克里斯蒂安找到了一种令人惊叹的方式,利用历史来整理我们对世界的全部知识。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七堂极简物理课作者 卡洛·罗韦利(Carlo Rovelli)
起源:万物大历史这部非凡之作将我们自以为是的人类放在宇宙中的适当位置,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人类的文化和知识,即克里斯蒂安所说的“集体知识”,对于理解当下世界和塑造它的未来至关重要。
——世界历史学会主席 梅里• 威斯纳–汉克斯(Merry Wiesner-Hanks)
大卫·克里斯蒂安教授的这个起源故事讲得非常之好,他为我们提供了一门现代科学的短期课程。这是宇宙的简史,也是一部优秀的大历史作品。
——《华尔街日报》
这是我所知道的跨学科历史写作中的最好的一本,没有之一。如果今年你只读一本书,那一定是这本。
——时代周刊主编 CNN人气时评类节目主持人 法里德·扎卡利亚(Fareed Zakaria)
起源:万物大历史是具有智慧和勇气的长时段科学。
——《自然》杂志(Nature)
将宇宙的时间尺度缩小至十亿分之一,其肇始距今才13年8个月,生命之花出现在地球也就是3年零9个月,而人猿揖别不过发生在两天半以前。在这短短的时间段里,这个星球和人类社会都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从碳、氢原子和生命孢子中演绎出语言、思想与智慧,最终化成一出人类从畏惧、征服自然直至开始领悟必须与之共存的多彩大剧,但是他们能够继续生活在无忧的伊甸园里的时间只剩下3秒钟了。起源:万物大历史是当代科学的“创世记”,大历史的“警世恒言”,孙岳教授的译文准确流畅,值得推荐给每一位关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读者。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所长 清华大学特聘教授 刘钝
起源:万物大历史综合宇宙史、生物史与人类进化史、人类文明史,汇成一幅宏伟壮丽的天人史诗,开阔了史家的眼界,开辟了科学与人文交汇的新疆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眼光还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历史哲学。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 吴国盛
从种族主义、民族主义、人类中心论到万物共生论的序列,是教条弱化、视野拓展、自我解放、人性改良的进程,也是人类世中天人系统可持续生存的必由之路。起源和演化的故事讲了又讲,克里斯蒂安采用新理念,整合新数据,修订了旧版本,启发人们克服狭隘。如果不能走出困局,将来在地外文明者的大历史叙述中将无关痛痒地忽略人这个自负、好斗而且贪婪的物种。
——北京大学教授 博物学文化倡导者 刘华杰
起源:万物大历史出入于科学与历史之间,实际上是一种古代文明常用的叙述视角,只是内容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之上。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 江晓原
克里斯蒂安教授延续了他“大历史”的宏大叙事风格,从宇宙的最初时刻到人类起主导作用的“人类世”的来临,八大历史节点娓娓道来,高屋建瓴,读来令人畅快淋漓。就当下与未来的问题向历史求解,是人类探索自然和自身奥秘的永恒主题。回观这一探索的历史,从神话传说到区域史,到世界史与全球史,再到穷极人类乃至生物圈起源的“大历史”,思想认知与文明演进同步。“大历史”的发想与探索实践,何尝不是始于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世的重要成果之一?克里斯蒂安教授贯通的史观史识及其一系列作品,相较于既往碎片化的研究,无疑具有无可替代的里程碑的意义。读此书,可以让我们少些自满和狂傲,有所忌惮有所敬畏,仰望星空而踏实前行……
——中国社科院考古学研究所研究员、二里头考古队队长 许宏
宇宙学是名副其实的大历史,而大历史本质上就是起源,《起源》展示了与此有关的系统知识。宇宙是一个奇迹,也是一个意外,更是复杂系统不断涌现的结果。向前看,就是为了向后看,谈宇宙起源,其实为了理解人类未来。人类的伟大,恰恰在于其能从渺小的地方起步,集体学习,不断进化;我们终将明白,人类不是地球的起点,也不是地球的终点。
——FT中文网专栏作家 经济人读书会创始人 徐瑾
和比尔·盖茨一样,我也是大卫·克里斯蒂安的“粉丝”。在第一时间购得英文版后,我酣畅淋漓、欲罢不能地一周内读完《起源》。以区区300页的篇幅,本书完成了讲述138亿年宇宙史这一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作为大历史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对世界史的把握少有人及,本书则进一步展现了他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广泛阅读和深入思考。在克里斯蒂安生花的妙笔下,从宇宙起源到人类未来,关乎全球命运的大问题第一次变得如此引人入胜。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International Sociology Reviews主编 李钧鹏
如今,万事万物都好像加快了节奏,以至我们会不时感觉正在慢慢逼近某种即将发生的大变故,所以说我们在未来几十年具体做些什么在数千年的尺度上将产生重大影响,对人类自身以及整个生物圈都是如此。不管怎么说,我们现在正操控着整个生物圈的命运,可能做得很好,也可能做得很糟。
——本书作者大卫·克里斯蒂安
作者简介:
大卫•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1946— )
牛津大学哲学博士,曾专攻俄罗斯史及苏联史,自20世纪80年代起转向从大尺度钻研世界史,“大历史”(Big History)学派创始人,国际大历史协会首任创会主席。现任悉尼麦考瑞大学大历史研究所所长,麦考瑞大学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设计师兼首席主讲教师。2009—2013年,任韩国梨花女子大学“世界级大学杰出教授”。
2008年,克里斯蒂安与比尔•盖茨一同创设“大历史项目”(The Big History Project),旨在中学阶段推广大历史教育,目前已在全球——美国、澳洲,以及中国香港、北京、上海等——数千所大学和中学设立大历史课程。曾在世界各地做过多次大会的主旨演讲,包括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他所做的有关大历史的TED演讲18分钟读懂大历史(The History of Our World in 18 minutes)已有近1000万人观看。
主要著作有《时间地图》(Maps of Time: An Introduction to Big History)、极简人类史(This Fleeting World: A Short History of Humanity)、起源:万物大历史(Origin Story: A Big History of Everything)等,深刻影响了大众读者对人类历史的认知。
---------
译者简介
孙岳,历史学(世界史专业)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翻译教学及文史类跨文化研究,尤其是近年来更多致力于大历史研究。2014年被选为国际大历史协会理事会理事。主要译作有起源:万物大历史、大历史与人类的未来、历史学宣言、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合译)等。
雨后的一抹笑
在公元前3世纪以前,中东地区一直是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心,这一地区的发展沿着从城邦到地区性王国到洲际大帝国的轨迹前进,波斯帝国是上古中东诸文明的集大成者,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它的出现也是世界历史的一个篇章的总结。它的创立者居鲁士以其一生不断的征战、征服和他对被征服者的宽容而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印记。
原贴:居鲁士大帝的历史回顾
陌简轩
《历史的温度》(张玮)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lPJblsNJ6eSsvG2ahBuBwA
提取码: xw9i
书名:历史的温度
作者:张玮
译者:有2017年10月9印本
豆瓣评分:7.8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8
页数:552
内容简介:
历史是万花筒,每个人看到的不同,每个角度看到的也不同。有的人看到了残酷,有的人看到了温情。有的人看到了杀戮,有的人看到了救赎。有的人看见了别人,有的人看见了自己。有的人假作真,有的人真作假。
史书上的一段话、一个名字,在张玮的笔下呈现出一张张意想不到的面孔。
张玮书写的历史,亦正亦暖。正,是因为,在“馒头说”的一个个历史故事中,张玮都尽量用一种第三方、不带感情色彩的口吻还原当时的历史事件。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跳出当时的历史环境,现在用“上帝视角”去评价当时的人和事,这对当时的人来说,不公平。
而暖,是有趣、有温度,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生人勿近的,看似由时间、地点和一连串数据组成的历史事件,背后的主角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人性、有故事、有真的性情,风趣的文字让原本枯燥的历史变得活色生香。
作者简介:
张玮(网名:馒头大师),毕业于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复旦中文系文学学士,新闻系新闻学硕士。现任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运营、技术中心总监。曾做过11年体育记者,采访过三届奥运会,两届世界杯和百余项世界顶级赛事。后担任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数字传播中心主任,解放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总经理等。
业余时间打理微信公众号“馒头说”,以“历史上的今天”为特色,每天推送一个历史小故事。
目前该微信公众号拥有近20万爱好历史的读者。获凤凰网和“一点资讯”颁发的2017年自媒体“年度内容突破奖”。
grasshoppe
《历史的真相》(李国文著赵云华何言宏编 )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n7CV3-AUg_HeuBvTmMkLrQ
提取码:FVMJ
作者: 李国文 著 / 赵云华 / 何言宏 编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10-1
页数: 297
豆瓣评分:6.1
内容简介 :
《历史的真相》是“茅盾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之一,这套丛书共收入了8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的8部散文集,包括李国文的《历史的真相》、陈忠实的俯仰关中、刘心武的人情似纸、宗璞的《二十四番花信》、迟子建的我对黑暗的柔情、周大新的我们会遇到什么、熊召政的《醉里挑灯看剑》和刘玉民的爱你生命的每一天。“茅盾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是国内第一次将多位茅盾文学奖获奖者的散文以丛书的形式集中呈现,反映了他们散文创作的主要成就和独特风格。书中不仅包括他们过去的散文佳作,也酌选了每人最新的散文名篇。“茅盾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旨在向读者全面展示这些小说家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杰出成就,不仅体现了他们创作的另一个侧面,也以别样的视角反映出他们个人的心灵世界。
《历史的真相》收录的作品包括:皇帝与作家、刘项原来不读书、闲话建安七子、朱皇帝的残忍、义和拳百年祭等。
作者简介:李国文(1930—),上海人。中国作协第五届主席团委员,七届名誉委员,专业作家。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月食》、危楼纪事(之一)分别获全国第三、四届优秀短篇小说奖。著著有长篇小说《花园街五号》,短篇小说集第一杯苦酒、危楼纪事、《没意思的故事》等。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雪山穿冰☆
《历史的天空》(徐贵祥)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i1KGJdkNeh_Tbzjp3nPtA
提取码:6t9o
书名:历史的天空
作者:徐贵祥
豆瓣评分:7.9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0-4
页数:592
内容简介:
《历史的天空》内容简介:挣脱了日军的追杀,几个逃难的青年对未来的选择上分道扬镳了。找八路军的遇上了国民党,投国民党的撞上了八路军。阴差阳错的偶然成了命运的必然归缩。他们从此结识了自己未来的战友和敌人,从此走向了战争和政治,也从此有了一段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有了惊世骇俗的爱情故事和扑朔迷离的人间恩怨——昨天唇齿相依,明日反目成仇;阵前并肩御敌,幕后暗设陷阱;情同手足者在利益面前落井下石,势不两立者于患难之中肝胆相照 ……就在这旋涡一般湍急的关系纠葛中,小人最终落马,英雄脱颖而出。
激情抒写历史,真实还原英雄,谨以此书献给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草莽英雄“梁大牙”何以成为同名小说和电视剧《历史的天空》最受关注的亮点?一个“泼皮无赖”似的人物最终成为令人敬服的将军,这样的人会有吗?究竟这是一个“马背上的猴子”,还是战争对人的“异化”?!不如就让我们在茅盾文学奖得主徐贵祥的长篇力作——《历史的天空》中寻找答案吧!
写故事的-汪丹丹
《历史的天空》(徐贵祥)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ALVqdihErAFPgPAMzxbSmg
提取码:OLHT
书名:历史的天空
作者:徐贵祥
豆瓣评分:7.9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0-4
页数:592
内容简介:
《历史的天空》内容简介:挣脱了日军的追杀,几个逃难的青年对未来的选择上分道扬镳了。找八路军的遇上了国民党,投国民党的撞上了八路军。阴差阳错的偶然成了命运的必然归缩。他们从此结识了自己未来的战友和敌人,从此走向了战争和政治,也从此有了一段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有了惊世骇俗的爱情故事和扑朔迷离的人间恩怨——昨天唇齿相依,明日反目成仇;阵前并肩御敌,幕后暗设陷阱;情同手足者在利益面前落井下石,势不两立者于患难之中肝胆相照 ……就在这旋涡一般湍急的关系纠葛中,小人最终落马,英雄脱颖而出。
激情抒写历史,真实还原英雄,谨以此书献给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草莽英雄“梁大牙”何以成为同名小说和电视剧《历史的天空》最受关注的亮点?一个“泼皮无赖”似的人物最终成为令人敬服的将军,这样的人会有吗?究竟这是一个“马背上的猴子”,还是战争对人的“异化”?!不如就让我们在茅盾文学奖得主徐贵祥的长篇力作——《历史的天空》中寻找答案吧!
未知的以后198
军旅作品,严格意义上说应该叫军事文学作品,必须与战斗密切相关,具体说来,应以战争过程为载体,反映战争中的人物命运、道德、行为、意志等。传统上把军旅作品中战争题材的小说划分为两种写法:一是将战争作为背景,通过战争反映出人和历史的命运,例如《战争与和平》;另一类则是直接描写战争的场景,通过牺牲来表现战争的残酷和英雄气概,比如《红日》等。而获得第六届矛盾文学奖的《历史的天空》则是两者兼而有之,对于它的获奖自然是众望所归,最主要因为它是一部满理想激情的军旅华章。
《历史的天空》叙述的是一位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战斗艺术的高级将领梁必达(原名梁大牙)的成长过程,跨度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到“文化大革命”等不同时期,而重要笔墨落在前两个阶段,几乎占整部小说六分之五的篇幅。这部小说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细节生动,精彩故事一个套一个,一环套一环,让人不得不一口气读完而无暇顾及时间的流逝,众多情节让人过目不忘,极富中国小说的审美特质。难怪雷达先生说:“《历史的天空》以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以其个性峥嵘的主人公和环绕着主要任务各式各样的性格奇特的人物组成的群像,以其熟悉又陌生的叙述情景,以其大跨度的时空容量和出众的艺术概括力,触发了我们对历史和人生的沉思,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和审美的愉悦。”(《小说评论》2005年第4期)这得益于作家徐贵祥个人两次参战的军旅生活,战争经历和战争情感煮烫了他的血液,点化了他骨子里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军人职业的执拗尊重。行文至此,倏想起汪曾祺先生在自报家门——汪曾祺自传中的一段话:“在小说里,人物是主要的,主导的,其余的都是次要的,派生的。作者的心要和人物贴近,富同情,共哀乐。”我想徐贵祥先生一定熟稔此道,这也是此部小说成功的必然因素。
《历史的天空》采用两条线索叙述,即国、共两党两条平行线叙事,主要笔墨叙述梁大牙的成长历程。先从蓝桥埠米店小伙计——一个乡村无知的少年梁大牙带着伙计们杀了几个日军逃亡写起,本着打日本鬼子吃饱饭,梁大牙打算投奔国民党军队弄个“团长、司令干干”,而找到的是游击队的队伍,从此开始了他的革命人生,这自然是一个艰难而又曲折甚至危机四布的过程。战场上,梁大牙英勇杀敌,足智多谋,而又经常暴露出草莽英雄的特征——鲁莽、刚愎自用、个人英雄主义;非战场上,梁大牙经常与正统的、有理论的“布尔什维克”(不如小说中的张景普等党员)发生冲突。游击队领导人杨庭辉看中的就是梁大牙具有正义感、不怕死、重情重义这一亮点,力排众议,关键时刻重用他,在其遭受危机面临生死存亡时援救他,帮助他并给他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使梁大牙从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从残酷的战争中、从一个匹夫之勇的小伙计向一位成熟的文武兼备的军事指挥员迈进。特别是小说临近结尾,梁大牙当上人民解放军D军区司令员,在家宴上与Y国军事代表团团长——所谓的中国通切斯特顿的斗智斗勇,读后令人拍案称绝,过目不忘,而随后与陈墨涵的促膝谈心更见他的远见卓识。
梁大牙只是作家徐贵祥重点塑造的一个主人公,小说中还有一大批人物,比如重视人才,关键时刻力排众议的杨庭辉,比如光明磊落,真诚无私,正直坦白的张景普,比如对梁大牙起引导和劝诫、鼓励和警醒作用的王兰田和东方闻音,比如坚定执着,卧薪尝胆,为民族大义,书写悲壮历史篇章的陈墨涵,比如为打日本鬼子足智多谋、勇敢沉着的国民军人莫干山、高秋江等(可惜他们或被刘汉英秘密处死,或逃出虎口隐姓埋名),比如心胸狭窄得势整人的江古碑和坐山观虎斗、趁机排除异己的国民党军官刘汉英等等,无一不在徐贵祥的笔下呈现鲜活的状态,充满了理性和激情,人物性格的表现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条理清晰,真实自然。遂想起幼时所看的电影,其间一些高、大、全的英雄人物形象,给人只有一种概念化的感觉,只要你稍加留意,人物出场就能分出好坏,似乎他们的额头上写着好人坏蛋字样,这些能称得上“作品”么?
曾记得一位领导向我推荐《历史的天空》时说过的话,虽不能直接引用原句,大意为他是流着泪一口气读完的,读后为徐贵祥的鸿篇巨章击节称赞。他说霍邱人能整得出来,而岳西人就有些汗颜了,因为岳西是红色革命根据地,虽然我们有人写过王步文,后来也拍摄成同名电视剧,可是影响力极小,值得舞文弄墨之人深思。现在我也是一口气读完这篇军旅华章,心中不免为岳西文坛的小说创作有些忐忑不安,虽然岳西作家的散文、诗歌能走得出去,虽然岳西作家的小说也不乏大部头专著,但能与《历史的天空》抗衡的似乎还没有,也许不久的将来,岳西也能出现黑马级人物,这也是岳西人民所期待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在查阅2005年6月22日的文艺报后产生的,该报又一篇文章,题目叫做战争文学的一次正面强攻,作者唐韵先生说“徐贵祥早期的创作成绩并不显赫,但他顽强地坚持下来,并且最终冲上了军旅文学最险要和重要的高地,获得了荣誉”。岳西文坛目前士气正旺,各种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每次都有精彩的文章面世,只是小说方面似乎单薄了一些。作为平时也曾尝试小说写作的我来说,对于中国小说传统的继承是少而又少,这是一个明显的不足。读完《历史的天空》,我感觉到小说一定要尊重读者,强化故事性和可读性,因为人们常说某地文坛出了某位大家,某种意义上,似乎多指小说创作,就连历史上的四大名著也不例外,当然并非排斥其他文体,究竟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只是体裁的不同而已。
面对电脑屏幕,匆匆敲击以上文理不通的灌水文字,估当个人的一点体会,好在这只是个人的读书笔记。即为笔记,斗胆引用汪曾祺先生品文如品瓜的一段文字作结:“一个作品算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是一个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说它是瓜也行,说它是葫芦也行,只要它是可以吃的。”
原贴:历史的天空 阅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