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众星朗朗不如孤月独明,不是梁羽生先生在武侠小说中地位低,而是金庸先生太过耀眼。
我最喜欢的武侠小说家是金庸先生,每次拜读大作都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心情随着书中故事起伏,久难平静。
金庸先生的小说,我是全部都看过的,而且看了不止一遍。梁羽生先生的书我也看过,不过在看了几部之后,就没有了看下去的耐心,所以至今未曾把梁羽生先生的小说读完。
以个人文化修养来说,我是没有资格去评价两位先生的,我只能以一个读者的身份,讲一下拜读两位先生大作时,个人的感受。
一、情节设计。
读金庸先生的小说时,有一种感觉,里面的故事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衔接的非常紧凑,而且很多故事的设计,都是在被动中寻求主动,人物被剧情引着走,读起来非常畅快。
而读梁羽生先生的书就没这种感觉,梁羽生先生的小说,感觉像是一个老者,在讲述一段江湖往事,刀光剑影下的惊心动魄,似乎已经随着岁月减去了几分颜色,不如金庸小说那样鲜明、动人。
二、文化民俗的代入。
在金庸小说中,这类的情况是很常见的,金庸先生经常会用大量的篇幅,去写一些无关武侠,却深有文化内涵的事物。
比如说,《天龙八部》中段誉被困曼陀山庄的那一段,金庸先生借段誉之口,大谈特谈关于茶花的故事。其中“十八学士”这种茶花是有的,花瓣排列多为十八轮,而非小说中所写的十八种颜色的花。这也是金庸先生学识渊博,文采斐然的缘故,任何典故都能信手拈来,并加以改编,还让旁人看的津津有味,这就很见文学功底了。
而梁羽生先生的小说,这类型的故事就很少,偶尔写出来,也是寥寥几笔,未加深入解析,相对在这点上来说,金庸先生的小说就凭添了不少颜色。
三、人物的刻画。
先说点题外话,我读《盗墓笔记》还有《鬼吹灯》时,发现里面都有一个胖子,而且这两个胖子都心胸宽广,性格灵动,说话幽默有趣。我觉得,这类人物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让小说更有趣味性、可读性,毕竟谁都愿意自己的生活,过的有趣,而不是枯燥乏味。
金庸先生的每部小说,都必然有这样的人物,或者直接主角就是这样的性格,俗话说不打骂不热闹,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而在梁羽生先生的小说中,大多人物都显得中规中矩,不是说这样不好,只是这样一来,在阅读过程中少了些乐趣,读多了中规中矩的故事,难免会感觉疲倦,如果出现一个有趣的角色,会大大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对于一个喜爱阅读武侠小说的人来说,金庸小说的出现,自是人生一大快事,可如果少了梁羽生先生的著作,也难免会觉得人生有遗憾,两位先生各有所长,文坛地位同样重要,至于喜欢读哪位作家的作品,这就是个人爱好了。
坚持原创,我是驿城异客忆乡人,欢迎关注点赞,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