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局恐怕还是会比李云龙好。
《亮剑》里楚云飞这个人物角色,立场不同,但是性格极其刚烈,肯定不会像常乃超那么就地转职去给李云龙当老师。进了功德林,自杀自绝于人民尚不至于,不过改造什么的,基本不用想,楚云飞情智双高,出生优渥,又勇于投身抗战,说明人家上能安享富贵,下能吃苦牺牲。除了脸皮不够厚,基本没啥缺点。国共之争,于大是国体立场之争,于个人是信仰道统之争,其间无可调和,就像大家会理所当然知道要是李云龙倒霉被俘,不可能被党国改造一样,咱们也别指望能改造楚云飞这样心智的人,路是他自己选的,民族大义无亏,私人品德不低,你拿好吃好喝软化他,他安之若怡,理所当然的享用,你拿拷打枪毙威胁他,他思想上鄙视你,肉体上也扛得住。他文化水平摆在那,也有自己所思所想,当时的情况,我党也不能说没有能从文化水平和思想境界上碾压楚云飞的人,但是有这种能力的人,摆到功德林去当管教,肯定是没条件做到的。
那么负责功德林管教的基层干部战士,对于楚云飞这种顽固抵制改造的坏分子,除了政策上该给的待遇标准,再多一丝一毫笑脸都别指望,以楚云飞的眼光和自制能力,功德林里曾发生过的国军俘虏暴力抗法,他显然不会参与,也不会组织,甚至不会支持,只是因为他不会做这种看不出成功希望,还把自己折进去的事。所以想在这方面找他把柄,也没什么希望。
唯一的转机,同样会是发生在抗美援朝期间,这时楚云飞一定会竭尽所能,为志愿军献计献策,正如他当年在抗日大义下,会帮助和支持李云龙八路军一样,这同样是楚云飞心中义之所在,不过别的,就别多想了,该帮的帮完,他楚云飞照样还是那个顽固抵制改造份子,不过,从这时起,管教的干部战士,因该对他会客气很多。
你说我说了这半天,说的这些,那他楚云飞不是该更倒霉吗?历史就是那么可笑,功德林是高级战犯管理所,在特殊时期,却居然是最不受冲击,最能严格按政策办事的单位,楚云飞要是扭着脾气,在里面顽固抵制改造,能混到最后给放出来,那才是他楚云飞的运气,在外面的功臣,在里面积极接受改造,被提早特赦的人,在那个年代,反倒是凋零的最快的人群。反而是功德林,是当时最能给楚云飞提供保护的一方净土。
要是能熬到最后出来,那时社会空气就算略微缓和了,最起码肉体冲击和打击,肯定不会落到楚云飞这样的死老虎人群头上,他也可以混个特史档案调研员的身份,安静低调的再吃几年安心饭,等改革开放,不好意思,人家楚云飞可就是有确切海外关系的当红大佬了,以他的情商和智商,这时候又有本钱,无论上出去,还是留在国内,都又是能站在时代潮头的人。
楚云飞这个人物,原本也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才在宽松的社会氛围下,逐渐在作者内心世界积累起来的,可以正面反应国军抗日将士的一个形象,他的文艺价值,甚至还要高于李云龙,在他之前,只有《血战台儿庄》,是正面反应国军将士抗日的作品,不过那是背后有特殊政策所背书支持的,有其特殊的使命和作用,普通人并不被鼓励去完成类似作品。
经二十年改革开放,积累了足够的自信,楚云飞这个角色的出现,标志了一种允许每个人正常视觉去客观评价历史,容许那些历史上,与我们立场不同的角色,同样以正面形象出现,可以正确评价他们的历史功绩,令人欣慰的,就是这股潮流最先惠及的就是当年正面战场上的抗日将士们。
同时楚云飞这个角色的出现,还包括当时我们军迷圈,主流对于海峡对岸蓝营的一种认可和支持,近半个世纪的时光淘洗,国共恩怨当中血腥味终于散去,那些当年还曾你死我活的老战士们,双方幸存者开始真正相逢一笑泯恩仇,那些回乡探亲的老兵归来,身边各地拉投资的最多,次多的就是采访记录当年彼方视角的各类公私文史类人员。
我们的历史,终将铭记自己族群的英雄,惟愿从此之后,英雄不再即流血又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