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是以网络为基础平台,网络作者发表供他人阅读。这是一种新兴的小说体裁,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而出现。其特点为风格自由,文体不限,发表阅读方式较为简单。
通俗小说是以民间最喜爱的题材,以中国传统的艺术手法所写的。通俗小说语言的适俗性是通俗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
所以网络小说绝不等同于通俗小说,只是某些方面有些相同之处
《中国现代通俗小说思辨录》作者是当代中国研究现代通俗小说卓有成就的学者之一。《中国现代通俗小说思辨录》从作者几十年来对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研究体会出发,以问题的方式简明扼要地切入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多个关...
晨光无限
网络小说是以网络为基础平台,网络作者发表供他人阅读。这是一种新兴的小说体裁,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而出现。其特点为风格自由,文体不限,发表阅读方式较为简单。
通俗小说是以民间最喜爱的题材,以中国传统的艺术手法所写的。通俗小说语言的适俗性是通俗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
所以网络小说绝不等同于通俗小说,只是某些方面有些相同之处
原贴:网络小说就是通俗小说吗?
minminのz
应该承认,在香港小说中,通俗小说不仅数量多,质量上也出现不少上乘之作。在几十年中,香港的通俗小说形成了由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科幻小说、历史小说等多足鼎立的创作态势。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亦舒、李碧华的言情小说,倪匡、张君默的科幻小说,唐人、高旅、金东方的历史小说,都拥有相当广泛的读者。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一方面,香港的严肃小说不得不以半流行的方式来获取读者的认同;另一方面,香港的通俗小说却一直致力于通过与文化、历史、社会的关联来提高自己的文学品位。像金庸的武侠小说、唐人的历史小说、倪匡的科幻小说等,其流行并不完全是由于编故事的水平,作者还把他们对文化、历史、社会的思考灌注到小说之中去,因此也在不同的程度上体现出了严肃的一面。亦舒、李碧华的言情小说也努力越出鸳鸯蝴蝶派和台湾琼瑶式的言情小说的固有模式,她们塑造人物的功力,语言的功力,都丝毫不弱于那些写严肃小说的作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香港,这些属于顶尖水平的通俗小说作家;他们的作品质量并不在那些专事严肃小说创作的作家之下。从目前的情况看,他们在华语世界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也超过了香港的严肃小说作家。严肃小说的半流行,和通俗小说的严肃比,无形中模糊了二者之间的界限。再加上通俗小说在数量上所占的压倒性的优势,通俗小说在华语世界中所达到的高水平,这又在无形中使香港的严肃小说相对地说显得更为暗淡了。在一个很长的时期里,所谓香港是“文化沙漠”的印象,应该说和这一点不无关系。
现实社会
不是,
网络小说较随意,用一句流行的话说叫做:快餐小说。。
可以看了就马上扔掉的那种(其中也不乏有些佳做)
通俗小说是以民间最喜爱的题材,通俗小说适应大多人群观看,有语言通俗、情节贴近生活等特点。
原贴:网络小说就是通俗小说吗?
Qbe
明代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金瓶梅》
《水浒》
明初,《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又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从此,中国小说史以短篇小说为主转而进入到了以长篇小说为主的新时期。虽然短篇文言、白话小说一直在按照身的规律发展前进,并且时有佳发,时有高潮,但总体说来,其成就与规模则无法与长篇小说相比拟。“四大奇书”在所属各类题材中独占鳌头:《三国演义》既是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历史小说的典范;《水浒传》既是第一部全面描写农民起义的巨著,也是一部英雄传奇的典范;《西游记》既是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也是一部神魔小说的典范;《金瓶梅》既是第一部写世情的长篇小说又是第一部由文人独力创作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它们各自开创了一个长篇小说的创作领域。“四大奇书”的巨大成就深刻地影响着长篇小说的创作,以至形成了长篇小说创作的几个系列:《三国》系列、《水浒》系列,西游系列,《金瓶梅》系列,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影响着文化思想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这种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
原贴:明代长篇通俗小说有什么?
雯雯君的喵喵喵
谁说的,俺是网络小说的忠实支持者,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小说已经渐渐成熟了,可以说小说将会变成很多人离不开的东西。
通俗小说和网络小说有点像着是不可否认的,你知道网络小说现在为什么有怎么多人去看,是因为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太平凡了,我们想看一些充满传奇或有点不同常识的故事,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有了网络小说。
现在网络小说最红的就是那些不寻常的故事和一些搞笑的小说,这些故事能够让一些人打发时间,也能让一些人的心产生一点颤动。
网络小说和通俗小说就像白话文和文言文是一样的,大家最后还不是接收了用白话文写的小说,总有一天那些对网络小说有质疑的人会接受网络小说,因为时代在变化。
我的语气可能有点强烈,是因为我看小说有五年了,有太多我的长辈对我看小说充满着疑问,我想让别人好好认识认识网络小说。网络小说是有它的魅力的。你看了就会有感受了。
原贴:网络小说就是通俗小说吗?
美妮1217
原贴:四大名著是通俗小说吗
mittermeyer
是
【通俗小说】是小说的一大题材类型,它是满足社会上最广泛的读者群需要,适应大众的兴趣爱好、阅读能力和接受心理而创作的一类小说。通俗小说以娱乐价值和消遣性为创作目的,重视情节编排的曲折离奇和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的传奇性和超凡脱俗,而较少着力于深层社会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的挖掘。如,美国小说家米切尔的《飘》就最为典型。 主要分为言情、武侠和历史通俗小说。
原贴:四大名著是通俗小说吗
易
【通俗小说】是小说的一大题材类型,它是满足社会上最广泛的读者群需要,适应大众的兴趣爱好、阅读能力和接受心理而创作的一类小说。通俗小说以娱乐价值和消遣性为创作目的,重视情节编排的曲折离奇和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的传奇性和超凡脱俗,而较少着力于深层社会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的挖掘。如,美国小说家米切尔的《飘》就最为典型。 主要分为言情、武侠和历史通俗小说。
瑄~
同样是武侠小说,《水浒传》不但深入市井,还高居庙堂,被奉为文学经典,而大部分武侠小说只能看着眼馋。新派武侠的大佬,首推金庸。查老爷子的作品绝对不渣,但文学成就总是存在争议,有人觉得那就是新时代的经典,有人觉得终究是不入流的通俗文学。
毕飞宇的小说课说:我们常说文学是有分类的:一种叫纯文学,一种叫通俗文学。这里的差异固然可以通过题材去区分,但是,最大的区分还是小说的语言。《水浒》是一部打打杀杀的小说,但是,它不是通俗小说和类型小说,它是真正的文学。只有文学的语言才能带来文学的小说。那种一门心思只顾了编制小说情节的小说,都不能抵达文学的高度。没有语言上的修养、训练和天分,哪怕你把“纯文学作家”这五个字刻在你的脑门上,那也是白搭。什么是“文学的语言”?什么又是“只顾了编制小说情节的小说”?我们就对比一下《水浒传》和金庸的作品,比如说,他们是怎么写人物出场的。
在金庸的作品中,我个人偏爱的是《笑傲江湖》和《鹿鼎记》。《笑傲江湖》怎么写令狐冲出场呢?首先,是扮成了驼子的林平之,在一个茶寮里,偷听到华山派的人在谈论大师兄。从陆大有口中,我们知道,这个大师兄爱喝酒,还喜欢闹事,跟青城派打过架。同时我们也知道,小师妹很关心大师兄,两个人很暧昧。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大师兄很招人喜欢,每个人谈到他都开开心心的,气氛非常融洽。
突然,情况就急转直下了。恒山派的定逸师太闯进来了,第一句话就是:令狐冲那个小畜生在哪?原来,有人说令狐冲把小尼姑依琳抓走了。不仅如此,等到大家到了衡山刘正风家里,还看到天松道人受伤了、青城派的罗人杰死了,据说都是令狐冲干的。
那个饱受众人喜爱的大师兄,一下子就被打入了谷底,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就在所有人在讨论要怎么处置这只老鼠的时候,依琳进来了,她完成了令狐冲出场接力赛的最后一棒,把所有的真相都澄清了:原来令狐冲是去救人的,原来天松道人误会了,原来罗人杰更是死有余辜。一个豪放不羁、侠义心肠又聪明机灵的大师兄形象就完整地呈现出来了。
这一段写得一波三折,按周星驰老师的说法,叫:人生的大起大落实在是太刺激了。非常精彩,非常好看。对比一下,《水浒传》人物,比如林冲和武松出场,就有点平平无奇了。我们看第七回,写了林冲出场。林冲出场之前,鲁智深正拿着一根“头尾长五尺,重六十二斤”的浑铁禅杖,给身边的小泼皮们演功夫,大家都很惊叹:“两胳膊没水牛大小气力,怎使得动!”等到他耍起来的时候,大家也很凑趣:“众人看了,一齐喝彩。”这时候林冲出来了:怎么说呢?一个耍杖,一个喝彩,平平无奇嘛,路上遇到卖艺的也能看到这种场景。
再来看看武松出场:好像有点小波折,但对比一下金庸那两段,一点也不精彩,完全没有那种让人欲罢不能、百抓挠心的力量。总体来说,还是平平无奇嘛。但古天乐告诉我们,平平无奇有时候是很可怕的。平平无奇本奇《水浒传》第七回的名目叫“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既然花和尚都拔了垂杨柳了,那为什么还要设置一段耍杖的?为什么林冲不在鲁智深拔树的时候出现?反正地方是一样的。
乂游未尽
【通俗小说】是小说的一大题材类型,它是满足社会上最广泛的读者群需要,适应大众的兴趣爱好、阅读能力和接受心理而创作的一类小说。通俗小说以娱乐价值和消遣性为创作目的,重视情节编排的曲折离奇和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的传奇性和超凡脱俗,而较少着力于深层社会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的挖掘。如,美国小说家米切尔的《飘》就最为典型。 主要分为言情、武侠和历史通俗小说。
什么是通俗小说?在研究它之前,我们必须理顺它与通俗文学的关系。我们注意到,很多研究者在讨论通俗小说时,常常将“通俗小说”与“通俗文学”这两个文学术语混用,或者将“通俗文学”代指“通俗小说”,这已经造成了概念上的混乱。
对于文学,按经典的四分法分类,通常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各类中又可细分出许多样式,而小说只是其中一大类别。对于通俗文学,并没有统一的分类法,但多数学者对郑振铎先生从文体上进行分类的意见是趋于一致的。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将通俗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戏曲、讲唱文学、游戏文章等,这种分类法基本与四分法对应,可见通俗小说只是通俗文学中的一大类别而已。显而易见,用通俗文学代指通俗小说,势必扩大了通俗小说的内涵,使概念不够周延,这是一种逻辑错误。
“通俗小说”这个术语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创造,早在明朝末年,中国的一位杰出的编辑家和通俗小说作家冯梦龙,在古今小说·序中已正式使用了“通俗小说”一词,距今将近360年的历史。
通俗小说,应是以民间最喜爱的题材,以中国传统的艺术手法所写的,目前还不为纯文学家和理论家看重的小说。
这只是对郑振铎关于通俗文学界说的延伸,延伸过头又引出几分通俗小说的自卑和凄凉。
综合以上所引论的关于通俗小说的种种说法,正说明要比较准确地把握通俗小说,或者给通俗小说下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是很困难的。那么,是否可以给予一个更接近通俗小说特征的定义呢?我以为这是有可能的。
通俗小说是个相对概念,若要较为准确地把握通俗小说,不能不与“纯文学”小说从整体上作一番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
首先我们应看到,通俗小说与“纯文学”小说既判然有别又非水火不容,这种既对峙又相容的态势,使人们对两种小说样式的认识具有一定模糊性。上面所引用的一些观点,足以说明这一点。
通俗小说与“纯文学”小说的区分,可从发展轨迹、创作方法、创作动机、价值取向上看出。从两种小说的源流看,虽然共同发端于上古神话,通俗小说却是沿着传说——口传历史——市人小说——说话——话本小说——通俗小说一脉发展而趋于完善的,发展过程中通俗小说的文化积淀主要是世俗民众的奇趣、俗趣。“纯文学”小说是沿着先秦散文——志人、志怪——唐人传奇——笔记小说、文言小说一脉发展而来,它的文化积淀形式主要表现为文人墨客的雅趣、奇趣。从创作方法上看,“纯文学”小说选材具有宽广性、典型性的特点,通俗小说则偏重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偶见的、特殊的、曲折的、新奇的素材,选材面相对较窄,故而情节和人物多有似曾相识之感。“纯文学”小说不屑于程式化,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注重文字的精美,结构的精巧,内涵的深刻,而情节不构成它的本质特征。也就是说,“纯文学”小说不是靠故事情节的起伏跌宕、大起大落来媚悦读者。通俗小说则往往是遵循传统模式、情节密集、悬念迭起,富有浓厚的戏剧性色彩,娱乐消遣性表现得更为强烈。为增强传播效果,通俗小说比较注重语言的通俗性,尽可能用村言俚语、浅近易懂的具有那个时代特征的语言创作,但语言不构成它的本质特征。从创作动机看,“纯文学”小说追求审美趣味的雅致,蕴藉含蓄地表达作者对人类、对社会乃至自然界的某些总是独特而深刻的美学思考,因而“纯文学”小说能表现出鲜明的美文学风貌。而通俗小说主要是满足和适应世俗大众的精神文化消费需要,并不看重对个人性灵的抒发,故而作者常常为某种实利主义目的驱使,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编派一些富有传奇性、趣味性的故事,因此通俗小说表现出厚重的商品属性。从价值取向上看,“纯文学”小说常常流溢出理性的美感,具有塑造人类灵魂、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意义。而通俗小说有时能起到人生教科书的作用,但不具有向社会提供启发性或隐喻性艺术形象的任务,它主要是弘扬以论理道德为中心的通俗文化和民族精神,表现人世间的道德美、人性美、世情美、风俗美。
YT
一、通俗小说定义:
【通俗小说】是小说的一大题材类型,就是写法比较传统的、以讲述故事和刻画人物为主要目的的小说。它是满足社会上最广泛的读者群需要,适应大众的兴趣爱好、阅读能力和接受心理而创作的一类小说。通俗小说以娱乐价值和消遣性为创作目的,重视情节编排的曲折离奇和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的传奇性和超凡脱俗,而较少着力于深层社会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的挖掘
中国的通俗小说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神话。但是,什么是中国通俗小说,自古以来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直困扰着中国学术界,包括通俗小说的作者和研究者。
什么是通俗小说?在研究它之前,我们必须理顺它与通俗文学的关系。我们注意到,很多研究者在讨论通俗小说时,常常将“通俗小说”与“通俗文学”这两个文学术语混用,或者将“通俗文学”代指“通俗小说”,这已经造成了概念上的混乱。
对于文学,按经典的四分法分类,通常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各类中又可细分出许多样式,而小说只是其中一大类别。对于通俗文学,并没有统一的分类法,但多数学者对郑振铎先生从文体上进行分类的意见是趋于一致的。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将通俗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戏曲、讲唱文学、游戏文章等,这种分类法基本与四分法对应,可见通俗小说只是通俗文学中的一大类别而已。显而易见,用通俗文学代指通俗小说,势必扩大了通俗小说的内涵,使概念不够周延,这是一种逻辑错误。
“通俗小说”这个术语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创造,早在明朝末年,中国的一位杰出的编辑家和通俗小说作家冯梦龙,在古今小说·序中已正式使用了“通俗小说”一词,距今将近360年的历史。
二、通俗小说的特点:大众化品格、世俗化表达、娱乐性功能。
1、 大众化品格强调的是创作精神和价值取向。
2、 世俗化表达强调的是审美品味。
3、 娱乐性功能是通俗小说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能,其他功能无不由此派生或为此服务。
三、通俗小说的写作技巧:
1、选题
2、构思与情节
3、写作基础
4、文风(小说语言)
5、人物
6、故事:(1)故事逻辑性要合理(2)小说的过程必须至少有一条完成的主线和若干辅线(3)思想也是内涵(4)要有感官的刺激
7、节奏规律和要素。
Carrie南
通俗小说是相对与严肃文学而言的命名,最简单地说,凡是有明显的坏人,大都是通俗文学;凡是找不到一个明确的坏人,可能是严肃文学。当然有特例,比如《奥赛罗》[插图]就是一部有坏人的、经典的严肃作品。但大部分情况下,这个文学阅读的简单规律是靠谱的。
新文学登上文坛以后,将清末民初的作家作品称之为“鸳鸯蝴蝶派”,后来统称为“通俗文学”,他们作为明确的通俗小说起始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道德倾向明显
只要简单翻一翻“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就会发现,做坏事的人一定是道德败坏者,做好事的人则一定在道德上也是一个君子。所以说,“鸳鸯蝴蝶派”小说也可以称之为道德小说。
二、市场化的职业作家
他们写小说的目的不是为了启蒙众人的心智,而是靠卖稿子得稿费生存,文学创作一旦作为谋生得手段,其创作就必须服从于市场,不管这些作家心里是否甘心。比如,清末,“鸳鸯蝴蝶派”作家们对官场的腐败嬉笑怒骂;民初,“鸳鸯蝴蝶派”作家们反对袁世凯复辟;20世纪二三十年代,通俗小说作家们抨击社会乱象,嘲讽军阀政府。“鸳鸯蝴蝶派”作家们能够从各自的文化立场和做人的标准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批评,没有相对独立的经济空间根本不可能。
三、用新闻的手法写小说,美学上欠佳
比如,李涵秋在广陵潮中有一段话说得很明白,他说写小说的目的:“不过借着这通场人物,叫诸君仿佛将这书当一面镜子,没有紧要事的时候,走过去照一照,或者悔改得一二,大家齐心竭力,另造成一个世界,这才不负在下著书的微旨。”(第52回)也就是说,作者只是客观地描写生活,至于小说能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效果,那就靠读者自己了。“镜子说”符合新闻写作的“客观性”原则,却有悖于小说创作的“典型性”原则。与“镜子说”相匹配的还有他们创作中的“新闻采访法”。清末民初的通俗小说作家十分关注社会生活,他们把社会生活当作创作的源泉。
这样的小说曾被“五四”新文学作家斥之为“黑幕小说”和“记账式小说”,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通俗小说作家对小说的美学原则认识不够。
综上所述,通俗小说在价值观、市场化导向和写作手法上都有其明显的特征。
参考书目《中国现代通俗小说思辨录》
作者:汤哲声
2ttj
通俗小说是小说的一大题材类型,适应大众的兴趣爱好、阅读能力和接受心理创作的一类小说。它以娱乐和消遣为创作目的,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人物形象具有传奇性和脱俗性,一般较少着力于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和审美价值的挖掘,读起来轻松愉悦。
X_Yeeee
通俗小说是小说的一大类型,大致说来是有别于新文学创作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满足社会最广泛的读者群的需要,适合大众的兴趣爱好,阅读水平和接受心理而创作的一类小说。它以娱乐价值和消遣性为创作目的,重视情节编排的离奇曲折和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的传奇性和超凡脱俗,而较少着力于深层社会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的挖掘。他的主要类型有社会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历史小说。另外,风靡当下的网络小说与科幻小说也属通俗小说。
通俗小说在新文学产生以前,曾是文学的正宗,他的创作队伍和作品都相当壮观。其中,鸳鸯蝴蝶派当属主力军,另外,还有海派中的很多作家也为通俗小说的创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所有的通俗小说创作家中,我认为集大成者当属张恨水。他一生创作了蔚为壮观的通俗小说作品,也对通俗小说的创作做了很多的探索,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创作手法上,都为后来的作家们提供了很多借鉴。
通俗小说的发展,尤其是现代通俗小说,源于清朝以降的讽刺小说、人情小说、狭邪小说、侠义小说及公案、谴责小说等类型。与新文学创作比较来说,从文学方面看,通俗小说的政治功利性要弱些,商业目的性要强些;从趣味上说,通俗小说更倾向于消遣、娱乐、游戏;从创作方法上讲,通俗小说更具有明显的中国传统小说特征,模式化,程式化的倾向比较突出。这些是通俗小说区别于新文学的主要特征。
20世纪20年代,新文学的异军突起使得通俗小说创作不得不调整自己的步伐。这期间它主要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刚开始的通俗小说,是言情的时代。“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成了读者的口头禅,“画蝴蝶与罗裙,认鸳鸯于坠瓦”成了作家创作的最佳兴奋点。这个阶段的主要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血鸿泪史、余之妻、双鬟记,吴双热的孽冤镜、兰娘哀史等。以《小说月报》全面革新为标志,现代通俗小说跨入了二十年代初期到三十年代中期的发展成熟期。这个时期,通俗小说创作与新文学的 创作并驾齐驱。一九三六年十月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的签署,标志着通俗文学为新文学界所接纳和获得正面评价,文学的雅俗竞争逐步变为雅俗交流。三十年代后,通俗文学与新文学又有了进一步的交流。
对于通俗小说的作用,看法能够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评论界的说法也是各有千秋。新文学的发端时期,通俗小说遭到了猛烈抨击。譬如左倾路线对其的评价,他们认为:通俗小说具有大量的封建因素,通俗小说创作家是根据娱乐、游戏的目的来创作,抹杀了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另外,他们还指出,通俗小说中的言情、武侠作品把人引向堕落,危害极大。对于这些批判,个人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难免有以偏概全的倾向。在所有的通俗小说中,我们还是能挖掘出大量精品的。譬如金庸的武侠作品,无论是在语言表达上还是在结构编排上都能够说是堪称一绝,具有极大的文学审美价值。另外,像张恨水的《啼笑因缘》《金粉世家》等作品,在一定水准上反映了现实生活,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性。
部分通俗小说是具有一定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的。虽然,与新文学相比,通俗小说难登大雅之堂,但他的积极意义我们也不能所以忽视。
1、它在一定水准上反映了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理解意义。
2、使用白话创作,在当时具有进步作用。再者,它的创作手法和经验也被部分新文学创作者有意识的借鉴与发扬。
3、它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符合社会的需要。
所以,通俗小说在一定水准上也是有着它亮点的。以上所谈的多为个人对现代通俗小说的一些理解,放眼现在,通俗小说的创作能够说是与日俱增。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络小说持续涌现,网络小说家也层出不穷。这让我们看到了通俗小说发展的良好势图。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其中很多作品实属庸俗,算不上佳作。即使很多创作者实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但依旧有创新不足的缺点。但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创作者的不懈努力,通俗小说定能表现流光溢彩的局面。
添添天蓝
原贴:通俗小说的概念
爱溜达的猫
奸细J
原贴:四大名著是通俗小说吗
Tracey走天涯
原贴:什么是通俗小说?
皂皂
xiaoxiao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