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越女剑》——春秋
2、《天龙八部》——北宋
3、《射雕英雄传》——南宋
4、《神雕侠侣》——南宋
5、《倚天屠龙记》——元末
6、《碧血剑》——明末
7、《鹿鼎记》——清康熙年间
8、《书剑恩仇录》——清乾隆年间
9、《飞狐外传》——清乾隆年间
10、《雪山飞狐》——清乾隆年间
11、《鸳鸯刀》——大约为清乾隆年间
ikenjy
像疯子一样自由
按什么顺序都大致可以,不过我以前是先看射雕再看神雕,倚天,所以搞到心里一开始暗不爽,因为神雕里一开始杨过总是以为郭靖是坏的,什么全真七子那些全是垃圾,所以建议先看神雕。
王婷婷joyce
金庸老爷子已驾鹤西去,留下了14部皇皇经典武侠大作——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射雕英雄传》是儒家的正义、《笑傲江湖》是道家的洒脱、《鹿鼎记》是世俗的修炼,而《天龙八部》则是佛家的众生皆苦。许多人都认为《天龙八部》是金庸最好的小说,它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悲剧,陈世骧和夏济安曾用8个字总结:无人不冤,有情皆孽,书中所有人物都是一个个悲剧。
“天龙八部”是佛教概念,代表8种神话种族,分别为:天众、龙众、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呼罗迦8类佛教护法神,天龙八部代表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将其作为书名映衬着“无人不冤,有情皆孽”的主旨。那么我们来介绍八部分别对应的8个小说角色。
天众:萧峰,他本是契丹族人,因为父母被中原武林豪杰所害、自己被汉人抚养长大,因为武艺高强、侠肝义胆,成为了丐帮的帮主,声望极高,人称“北乔峰”。但当其身世被揭露,乔峰被诬陷杀死义父义母、授业恩师玄苦大师等人,被天下人误解唾弃,聚贤庄一役和中原武林决裂、众叛亲离,后来又亲手打死了自己最爱的人阿朱,最后萧峰为了逼迫耶律洪基放弃打宋朝,自绝于雁门关外。
龙众:段誉,段誉是云南大理段正淳的儿子,下一任大理国皇帝,和父亲一样,段誉也是一个情痴,对见过的每一个美貌女子都产生过美好的向往,比如钟灵、木婉清、阿碧和王语嫣,然而他也是全书中被“情”折磨得最惨的人。他不好武功,不爱皇权,最后却学得绝世武功,被皇位牢牢束缚。
夜叉:虚竹,他是一个和尚,但从头到尾都只是遵守戒律、不曾领悟佛法,他运气很好,习得一身逍遥派武功,当上西夏驸马、灵鹫宫宫主,一个平庸的身居高位、没有安全感,灵鹫宫有锦衣玉食但虚竹却重新回到少林寺种地。
而干闼婆对应阿朱、阿修罗对应慕容复、迦楼罗对应鸠摩智、紧那罗对应阿紫、摩呼罗迦对应玄慈方丈,阿朱被乔峰一掌拍死,慕容复费尽心思想要光复大燕最终以失败告终,鸠摩智醉心于武功绝学、最终却走火入魔功力被段誉吸走而武功尽失,阿紫爱上了自己的姐夫、萧峰死后她跳崖而死,玄慈方丈作为当年“雁门关事件”的带头大哥最终和叶二娘一起赴死。
“天龙八部”指的就是芸芸众生,金庸想说的是佛家的众生皆苦,整本书都在说8个字: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Etpm
金庸武侠小说顺序:《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雪山飞狐》、《飞狐外传》、《倚天屠龙记》、《连城诀》、《天龙八部》、《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记》。
《书剑恩仇录》是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是他的锋芒之作,这部小说与《碧血剑》差不多,人物相对都比较简单,性格单一,情节也不是很复杂,原因也非常清楚。《射雕英雄传》是“射雕三部曲”的第一部曲,也是成名作,而《神雕侠侣》是“射雕三部曲”的第二部曲,《倚天屠龙记》是金庸的“射雕三部曲”第三部曲。
《飞狐外传》是《雪山飞狐》的前传,两部都是非常现实的小说。《连城诀》是一批判社会的小说,深刻体现出了人类的贪婪、私欲、无情的一面,当然也有几位善良的人物身上体现了宽容、友谊、爱情等。
《天龙八部》和《鹿鼎记》都是金庸的巅峰之作,也是代表金庸的最高成就。而金庸的《笑傲江湖》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家国恩怨写到英雄情怀,再到儿女情长,金大侠几乎写尽。
原贴:金庸小说顺序
没有名字的名人
金庸小说顺序顺口溜: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是金庸除《越女剑》以外的14部小说的首字合称。
金庸小说顺序顺口溜及对应作品:
1、飞对应作品:《飞狐外传》
2、雪对应作品:《雪山飞狐》
3、连对应作品:连城记
4、天对应作品:《天龙八部》
5、射对应作品:《射雕英雄传》
6、白对应作品:《白马啸西风》
7、鹿对应作品:《鹿鼎记》
8、笑对应作品:《笑傲江湖》
9、书对应作品:《书剑恩仇录》
10、神对应作品:《神雕侠侣》
11、侠对应作品:《侠客行》
12、倚对应作品:《倚天屠龙记》
13、碧对应作品:《碧血剑》
14、鸳对应作品:《鸳鸯刀》
以上就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由来,还有一部是《越女剑》。至此,金庸一生共写过15部小说,可以说每一部都是经典。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之间的年代顺序关系:
按照故事发生年代来说最早的是《天龙八部》(宋神宗所处年代为北宋)
第二个是《射雕英雄传》(北宋末期,南宋初期)
第三个是《神雕侠侣》(南宋末期,元朝初期)
第四个是《倚天屠龙记》(元朝末期)
第五个是《笑傲江湖》(明朝)
第六个是《侠客行》(明朝后期)
第七个是《碧血剑》(明朝末期)
第八个是,《白马啸西风》(顺治时期)
第九个是《鹿鼎记》(康熙初期)
第十个是《连城诀》(康熙中期)
第十一个是《鸳鸯刀》(雍正年间)
第十二个是《书剑恩仇录》(乾隆年间)
第十四个是《雪山飞狐》(乾隆末期)
Lillian晕
金庸先生15部作品,连起来是一副对联,自然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越女剑》,这些作品之中,总有一个情节能够打动你,关于金庸笔下的细节,你记住多少呢?
4、先诛少林,后灭武当
这个佛像被转动,乃是明教光明右使范遥所为,如果没有范遥,这句话可能被其他门派看见,那么矛头自然就会指向明教。而这句话也是出自赵敏之口,不得不佩服她的文采。
但是关于宝刀和宝剑的秘密,却很少有人知道,屠龙刀和倚天剑,需要刀剑互碰,才能取出刀剑中的秘笈,进而号令天下,令天下莫敢不从。
雨丝cc
原贴:金庸小说该按什么顺序看
connie
我第一次看金庸小说是随便看的,没顺序,现在让我排序的话,推荐(先后排序)
首先
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首先看天龙是最好的选择,然后不管是从年代上还是从故事情节上讲,接下来适合看三部曲,因为射雕里面提及到了萧峰)
然后
笑傲江湖、碧血剑、鹿鼎记(碧血剑里的人物,比如说阿九在鹿鼎记里面出现了,我当初看完碧血剑后,为追寻阿九的结局,又马不停蹄地看了鹿鼎记)(其实笑傲江湖的顺序可以随便,它是独立的,笑傲是金书中的精品,所以先推荐了)
再看
书剑恩仇录、飞狐外传,雪山飞狐、(书剑恩仇录里面的人物,比如说赵半山后来在雪山飞狐中也出现了,所放在前面。另外,外传该放在雪山飞狐的前面看,因为它主要讲的胡斐父亲胡一刀的故事,发生在前)
最后
侠客行、连城诀、白马啸西风、越女剑、鸳鸯刀(这几部小说没有多少联系,顺序可以随便,白马写的很好,结局很唯美,是金庸短篇里面的精品,强烈推荐。最后鸳鸯刀,个人感觉可读可不读)
以上排序基本按小说发生的年代来排的,越女剑发生的年代最早,又是短篇,与其他小说关联不大,可以最先读,也可以放后面读,这个凭自己选择。
..。 '
原贴:金庸小说该按什么顺序看
tenniswhr
八部天龙是指天众,龙众、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呼罗迦。八部天龙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天众”及“龙众”最重要,故称为“天龙八部”。天龙八部是佛经中常见的“护法神”。
葛甲麒
“天龙八部”分别是指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金庸借用“天龙八部”这八种神道怪物的性格、命运,来一一对应书中的8个角色,指引他们的生命轨迹。其中:
天众(又叫提婆,与天神首领地位一致)是指丐帮帮主萧峰。
龙众(四灵之一,有四种,天龙,海龙,藏龙,雨龙。)是指大理皇帝段誉。
夜叉(又叫捷疾鬼,亦名暴恶鬼,有善恶之分:爱吃人的是恶夜叉,护持佛法的是善夜叉)是指四大恶人。
乾闼婆(香神,主要负责为寻香、嗅香、食香,不吃肉,以香气为滋养)是指阿朱。
阿修罗(有男女之分,女的端庄,男的丑陋,最大的特质就是疑心甚重)是指大燕太子慕容复。
迦楼罗(又名大鹏金翅鸟,最喜欢吃龙)是指鸠摩智。
紧那罗(头生一角,是帝释天的奏乐神,善歌舞)是指阿紫。
摩呼罗伽(大蟒蛇神,是人形蛇首的样子)是指虚竹。
苏格拉没有底
按写作顺寻
《书剑恩仇录》(1955
年)
《碧血剑》(1956
年)
《射雕英雄传》(1957-1959
年)
《雪山飞狐》(1959
年)
《神雕侠侣》(1959-1961
年)
《飞狐外传》
(1960
年)
《倚天屠龙记》(1961
年)
《白马啸西风》(1961
年)
《鸳鸯刀》(1961
年)
《连城诀》(1963
年)
《天龙八部》(1963-1966
年)
《侠客行》(1965
年)
《笑傲江湖》(1967
年)
《越女剑》(1970
年)
《鹿鼎记》(1969-1972
年)
按年代顺序
《越女剑》
东周
《天龙八部》
北宋
《射雕英雄传》
南宋
《神雕侠侣》
宋末元初
《倚天屠龙记》
元末明初
《笑傲江湖》
明(大概)
《碧血剑》
明末清初
《鸳鸯刀》
清初
《白马啸西风》
清
《鹿鼎记》
清
康熙
《书剑恩仇录》
清
乾隆
《飞狐外传》
清
乾隆
《雪山飞狐》
清
乾隆
未知
按篇幅
短篇:白马啸西风,越女剑,鸳鸯刀
中篇:书剑恩仇录,碧血剑,雪山飞狐,侠客行,连城诀,飞狐外传
长篇: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
(当就金庸作品里分的短中长)
原贴:金庸小说按什么顺序看最好
winterless
1.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一定要连着读,如果不连着读,顺序也别搞反了。
2.雪山飞狐,飞狐外传。这两部最好连着读。其实谁先谁后无所谓,写作顺序是雪飞,时间顺序是飞雪。但是都到了看小说的地步了,倒序一下又何妨?所以顺序无所谓。
3.鹿鼎记最好放在最后读。甚至于最后三部的顺序如果是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更佳。这样能体会到老爷子晚期对于武侠本身探索以及创作技巧到了巅峰(天龙八部),又到没有年代背景创作技巧几乎淡化但整部作品行云流水般的政治寓言(笑傲江湖),再到最后无侠反侠的封笔之作(鹿鼎记)。这三部与前面最大的不同在于,前面的小说你还能觉得他是在严肃的“写”小说,而这三部已经是老爷子在自我发问式的思考了。
除了这三点建议外,其他的没什么讲究了,随便看,都是好书。
原贴:金庸小说该按什么顺序看
想飞的猫2011
金庸小说顺序顺口溜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对应的顺序如下:
一、《飞狐外传》(1960年)
二、《雪山飞狐》(1959年)
三、《连城诀》(1963年)
四、《天龙八部》(1963年)
五、《射雕英雄传》(1957年)
六、《白马啸西风》(1961年)
七、《鹿鼎记》(1969年)
八、《笑傲江湖》(1967年)
九、《书剑恩仇录》(1955年)
十、《神雕侠侣》(1959年)
十一、《侠客行》(1965年)
十二、《倚天屠龙记》(1961年)
十三、《碧血剑》(1956年)
十四、《鸳鸯刀》(1961年)
十五、《越女剑》(1970年)
扩展资料:
金庸在行文时常会引用一些古典诗词,并运用的极富韵味,但其语言的主要魅力不在于此。
金庸的语言通俗,浅显,流畅,灵活生动,没有难认的字,难懂的词和艰涩的句子,语言的动作性强,极善构筑戏剧性场面,具有一种令读者忘记或忽略文字的速度感。读金庸小说时,迎面而来的是古朴、苍劲的感觉,初看似乎语不惊人,但愈展开愈魅力无穷。
金庸小说的语言,之所以看起来没有什么突出的特殊,那是因为作者并不追求风格的单一性,而是进行不同方式的叙述探索,不断改进和创造自己的叙述方式及语言风格,同时不断地拓展语言的疆域,丰富小说的形式美感。
drudenhaus
第一选择: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碧血剑—鹿鼎记
第二选择:书剑恩仇录—飞狐外传—雪山飞狐
第三选择:侠客行—连城诀—鸳鸯刀—白马啸西风—越女剑
爱旅游的小肥杨
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如果你是金庸小说的喜爱者,那么他的书名都包含啦。可以按这个顺序哦。也可以按朝代看: 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鹿鼎记-书剑恩仇录
ccxhnlg
人物,情节,线索,语言,背景,写作技巧,应从这六个方面,具体如下,望采纳
小说鉴赏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究竟怎样鉴赏小说,也许各人的情况不同,方法也会不尽一样,但我们觉得,从小说作品的构造入手来进行鉴赏是个好办法,它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减少盲目性,同时还可引导读者如何从迷人的故事中走出来并运用审美的眼光去进行鉴赏。那么,小说又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呢?我们同意“五要素说”,即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和语言。下面,我们即分别从这五个方面具体谈谈小说鉴赏的问题。
(一)人物的鉴赏
1.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
总体而言,文学塑造人物不外概括性表现(或称直接表现)与戏剧性表现(或称间接表现)两种类型。概括性表现就是作者对人物的思想倾向与性格特征进行直接评论,甚至明确地解释人物动机;戏剧性表现就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为过程来暗示,犹如戏剧演出一样让观众在人物自身动作的展览中获得某种启示。因此,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与评价这种概括性的叙述去把握人物,也就成为我们鉴赏小说人物最为直接的一个步骤。
2.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
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俗话说:“言为心声”,即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直接表白,至于作者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就更不待言了。另一方面,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同样不能忽视。比如阿Q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孔乙己为自己偷书所作的辩解,华威先生到处赶着开会,说起话来满口官腔,等等,都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要仔细分析。
3.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人物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活动的。鉴赏人物,如果离开了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就不可能正确地理解人物,更不能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这不仅是因为人物的个性形成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更重要的是,作者每塑造一个人物,都是把他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典型人物来塑造的。或者说,一个人物形象的成功与否,不但要看他是否有鲜明的“个性”,还要看他是否具有广泛的“共性”。而对人物“共性”的分析,就必须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考察。
前面我们谈到对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的分析,这是侧重在个性方面的,但是,如果只分析人物的个性而忽视共性,我们也就不能从中发现更多的人,这样的鉴赏就未免失之肤浅。反过来,如果只分析共性,把活生生的人物解剖成一个空骨架,也难以说明典型的普遍性,不过是一个时代精神的“躯壳”而已。
4.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人物作面面观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与分析一直停留在固有的静态的和单一的线性思维上,而且它几乎成了我们的审美鉴赏“习惯”。这主要是根植于特殊的社会环境,小说人物塑造几乎成了某种政治宣传的需要,因而人们鉴赏这类小说也不是甚至也不可能是从审美的角度去欣赏,这是不正常的。只有当我们对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作多角度的观照,诸如心理学的、社会学的、政治学的、美学的等,我们对这个人物的理解也就不再是那么浅薄、那么单一和那么乏味了。
5.从神魔鬼怪形象中悟出人情
中外小说都起始于远古的神话和传说,从而便开创了小说的神怪题材。神魔鬼怪形象在中外小说里面,均占有自己的一席地位。如何认识像志怪小说中的太乐妓、《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这一类艺术形象,应是小说人物鉴赏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
马克思曾经说过,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13页)。这就说明了神话的虚幻性与现实的真实性的辩证统一,或者也可以说,小说中的神魔鬼怪形象均应是生活中人物的变形,其本质是相通的。我们鉴赏小说中的神魔鬼怪形象,应当努力从中悟出人情才对。要理解神、兽、怪与人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的审美特点,注意把他们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之中去分析,切不能将他们排除在现实之外而孤立地去欣赏,否则就难以探求作者的真意。
(二)情节的鉴赏
1.找出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一般而言,故事情节从发生到结局,前后是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这种内在联系也就是贯穿在整个作品中的情节线索。只要找到了这条贯穿整个作品的线索,情节的来龙去脉也就容易把握了。这当是我们鉴赏情节的首要任务。不过,小说情节线索并不是指我们一般所说的时间线索或空间线索,而是指作品里的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例如鲁迅的《祝福》,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矛盾冲突,这就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线索。由于作品篇幅长短的不同以及作品内容的特点,小说情节线索又有主线、副线和明线、暗线之分。鉴赏小说情节,如能抓住情节的线索,把握其来龙去脉,将有助于我们在分析作品时统观全局,全面地把握作者的意图。
2.由事见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人物塑造服务
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作为人物运动的形式出现的。所以,鉴赏情节应该由事见人,将人物性格与情节联系起来分析。我们仍以《孔乙己》为例。孔乙己到酒店喝酒,周围的人对他嘲笑、与他争辩的情节,正是要表现孔乙己偷窃、迂腐的坏毛病;孔乙己教“我”“茴”字的四种写法和分豆给孩子们吃的情节,又是表现孔乙己的自傲和善良的品性;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腿后爬着到酒店喝酒,又谎称腿是跌断的情节,则表现他受欺凌的悲惨命运和讲面子的弱点。小说就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情节描写来完成孔乙己复杂性格的刻画的。阅读鉴赏时,要逐一分析,挖掘情节的意义。
3.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作品的情节是由若干个场面构成的,场面是由很多个细节组成的。分析场面和细节是鉴赏情节的进一步深入,同时也只有这样的情节鉴赏才显得具体、充分和中肯。请看老作家魏金枝对《阿Q正传》的一段情节分析:“写一个犯人在最后受判时画押,通常总是迟疑地颤抖地执着笔,无可奈何地画上一笔就算,鲁迅写阿Q的画押就大大不同,他写的画押却是独一无二的阿Q式的:一面是‘使尽平生的力气画圆圈’;而另一面却是‘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我看,即使没有看过《阿Q正传》全文,不知道阿Q平生为人,单就这一节画押来看,阿Q的麻木、无知以及精神胜利法,岂不是都尽情地表露出来,然而那只是一个最后判决的场面描写。”由此抓住场面和细节的情节鉴赏就不是浮光掠影地阅读了,应对我们有所启示。但有人阅读小说,只顾看热闹,单纯追求故事情节紧张曲折,而不想想作者通过一定的情节究竟提出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有何社会意义,又是如何解决的,等等,这就不得要领了。
4.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小说情节的生动曲折、波澜起伏和扣人心弦,应该说是所有优秀小说的显著特点。什么地方是伏笔,什么地方是照应,什么地方是有助于塑造人物的精彩描写,哪些地方是游离于情节之外、荒诞不经的“噱头”等等,都要细细加以赏析。例如《红楼梦》刘姥姥三次进荣国府的情节,即可看出它具有复沓回旋、含意深远的特点。这三次均是写同一个人物进荣国府,但每次却是各不相同。一进,只让刘姥姥见了王熙凤,借此给读者展示了荣国府这个诗礼簪缨之族、温柔富贵之乡的豪奢;二进,刘姥姥见了贾母,又是饮宴,又是饱览,让读者见到了荣国府也有各种矛盾,由此埋下了贾府即将败落的伏笔;三进,则那位曾向刘姥姥伸出援助之手的琏二奶奶也不得不向她呼救了,一层更深一层。鉴赏这样的情节,我们不仅要注意情节本身的变化,还要注意发掘情节所寓示着的主题意义。同时,又可看到,作者在组织情节时所显现出的胸有全豹、高屋建瓴的艺术特点。
(三)环境的鉴赏
1.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
环境描写不管它的直接作用如何,最终是为表现作品主题服务的。明末文学家王夫之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即一切描写景物的文字都在于写作者之情意。所以,我们鉴赏小说,就应注意从环境描写中揣摩作品的主旨。
在更多的情况下,环境描写可能主要是为展示人物的行动和命运以及刻画人物的性格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生动的衬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在《红楼梦》中,作者写蘅芜院的环境:“阴森透骨”,屋外长着“愈冷愈苍翠”的“奇草仙藤”,屋内“一色玩器全无”,像“雪洞一般”。这样的环境正好衬托出带着金锁而高唱“妇德法”的薛宝钗阴冷无情、装愚守拙的性格特征。这一性格特征的揭示,不仅透露出作者对薛宝钗其人的思想倾向,同时也可看出封建礼教虚伪性的一面,而这正是作品主题的内容之一。
环境描写一般是写实的,但有时也可能带有象征或隐喻的性质,这样也就自然地对主题起着一种暗示作用。
2.分析环境对人物形象的烘托
小说环境,不论是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与小说人物的思想与行动均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因为小说是以写人为中心,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烘托始终是最为基本的任务。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不能不注意理解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努力发掘它深刻的思想意义。环境描写对人物的烘托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前者叫正衬,后者叫反衬,这里不再细述。
3.分析环境对小说氛围的创造
小说感染读者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作家特别注意创造一种特有的小说氛围,而创造小说氛围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环境描写的渲染、创造和加强的。鲁迅小说《药》的开头是:“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在华老栓为儿子买“药”走在街上时:“……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这样的自然环境给人以死气沉沉、非常压抑的感觉,使人感受不出一点生命的活动。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我们还会进一步感受到1907年革命者秋瑾被害后的那种沉寂冷肃的氛围。
4.分析环境对小说情节的推动
因为小说以写人物为中心,而人物与环境的紧密关系,又导致特定的环境可使人物产生某种相应的行为动机,从而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在反映更为广阔、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小说中,环境是人物命运形成和演变的客观条件和原因,特别是西方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更是强调“这一个”环境中的人,强调环境对人物及情节的影响和决定作用,因而环境在小说中的这种推动作用会更加明显。
(四)主题的鉴赏
1.从作者背景看主题
要正确理解一部作品,有必要了解作家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背景。小说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也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表现。一部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总是与作家的身世、生活、思想感情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在理解小说主题时,必须“知人论世”,这个很重要。
鲁迅先生指出,《水浒传》与《施公案》《彭公案》《三侠五义》的思想内容之所以不同,是和时代有关的。“《水浒》中人物在反抗政府;而这一类书中的人物,则帮助政府,这是作者思想的大不同处,大概也因为社会背景不同之故罢”(《鲁迅全集》第8卷第352页)。如果不理解时代背景对作者的影响,从而造成对题材处理上的这一不同,也就不可能理解《水浒》的深刻主题。
2.从人物塑造看主题
小说作者运用各种艺术手段,都是为了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形象是作者生活经验的结晶,也是作家的生活态度的形象体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的形象,《红岩》中的许云峰与江竹筠的形象,等等,无不体现着作家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态度——他认为生活是这样的,人应当这样地去生活。当然,在这里,我们不难从作品对人物的刻画中,琢磨到作家打算让我们体会到的东西;这里,也正是我们理解小说主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杨沫在谈谈林道静的形象一文中,曾详细介绍了她塑造林道静这个人物的意图。她说:“我知道在文学作品中,表现这种主题和思想可以从多方面,用种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而我只能从我自己的比较熟稔的生活,用我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来表现。因此,我选择了林道静,写像她这样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怎样改造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过程。”这段话,较为明确地表明了人物与主题的紧密关系。
3.从情节发展看主题
小说写人不能离开人物活动的形式——情节,而情节又是通过一系列具有因果关系的故事来完成的。当然,故事的中心必须以某些矛盾为内容,矛盾怎样发展、怎样解决,无不体现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从这些看法中理解主题同样也是小说鉴赏中被经常运用的方法。例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是以追求人身自由、婚姻自主的小二黑和小芹同金旺兄弟为代表的封建恶霸势力,以及二诸葛、三仙姑为代表的封建落后意识的矛盾为主要内容的,这一主体矛盾最后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得到了解决,小二黑他们获得了胜利,这就表达了作者对封建迷信思想、包办婚姻的看法。抓住了这一点,主题也就好理解了。
4.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
小说的主题,虽然作者极力使它不显露出来,但作者在行文中总是要对自己所揭示的矛盾,以及所描述的人物等表现出一定的褒贬倾向或情感色彩。判断作者的这种情感色彩,是理解作品主题时所不可缺少的一环。孙犁的《荷花淀》这篇小说,是歌颂白洋淀人民群众积极抗日的,但这种情感作者始终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故事的叙述来暗示,在行文中也有所透露。如当敌人的大船追赶水生嫂她们时,作者写道:“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的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波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在这里,作者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我们是不难看出的。
5.从整体倾向看主题
在小说的主题鉴赏这个问题上,有一个最为根本的原则我们必须永远记住——整个作品,包括作品中的每一个标点和作品里总的气氛在内,都是主题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可以把整个作品看作是表现主题的具体的象征物!我们应当懂得,小说的主题,它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与小说诸要素紧密相关的整体体现。正因为如此,理解小说主题的方式方法也不仅仅限于以上谈到的几个方面,而应当是多侧面的、多角度的,小说的方方面面无不闪耀着主题的光彩。一部优秀的小说,其含义——即主题——总是全面渗透在整个作品中的。
(五)语言的鉴赏
1.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
语言描写是人物描写的一种重要手法,它通过人物语言的描绘刻画人物性格。精彩的人物语言描写,可以“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
___巳 陌 玍
张、李实为中国之大姓,由古至今均如此。人们在日常交往中总要说事儿,说事儿就难免不了举例。依常规这例可都应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也因此就出现了 张三、李四、王五、赵六之说。
还有种说法:张三,李四,王二麻子
呵呵这个只不过是民间顺口溜式的俗语,具体的出处现在是无法考证了。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和姓氏权贵或者人口数量无关
原贴:主题:金庸小说人物顺口溜
巴林
Rosalineஐ
keithtravel
文玩折扇中,有不少玩家喜欢使用的“术语”。玩久了之后,大家才会慢慢熟悉起来。
【寸】
是指合起来之后的整体长度(单位)。文玩折扇描述用到的寸,就是中国传统的寸,按照1米等于3尺标准而来,1寸≈3.3cm。(砚台中的吋则默认是英吋)。如9寸的扇子合起来之后长度大约30cm。
【方】
一般是指全部大小扇骨,也有使用股、骨字的。如9寸18方、9寸18骨(股),意思都一样,表示长度为9寸细骨16根大骨2根一共18根的扇子。
【排口】
指折扇大骨最宽处的宽度,或者需要使用的扇面每一折最宽处的宽度,单位默认为厘米。因文玩折扇种类很多,以及大骨材质有时候须依据原料来定尺寸,使得同一种长度规格的扇子可能出现不一样的“排口”标准,故折扇或扇面单独出售时,必须用准确的数值来确定以便配套。如当今红湘妃竹粗的原料不易见,制扇之后有的排口为1.6cm的。
【头】
扇头,是指手持的那一端,主要用于描述不同的“造型”时。如和尚头、古方头、葫芦头等,有一款特殊的造型叫做“燕尾扇”——名曰其燕尾,实则说扇头。
不夜侯
援引一篇美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折扇的 【寸】,指的是“整体长度”
多为9.5寸(九寸半) 1尺(10存)9寸 8.5寸 8寸等等
折扇的【方】多指【档】:也就是大小所有的骨加一起的数量
扇子不只有【方】,也有【单】
所有骨加一起双数为【方】单数为【单】
20方
18方
16方
9单
11单
排口多指折扇下面的最大宽度。
常见的尺寸有 3.3 2.5 2.0 1.8 1.6(多为20方秋扇)
下图分别为 3.3 2.0 2.5 1.8 1.6
头指的是手握部分,有大小头型,也有“花头”
传统小头型有挑灯方,古方,马牙头,琴方等等
传统大头型有 圆头,和尚头,水滴,大古方等等。
花头就比较多了,根据现在不同师傅的创新,头型大大小小可达上百种之多,大多以型取名。
因为是师傅自己创作的,所以爱叫啥叫啥。
可能大多数人有一个误会,以为排口是“头” 其实是相反的,其实排口是“尾”,甚至连“鱼尾,燕尾”的全称都应该是“鱼尾头,燕尾头”
所以你见大多数的扇子,在复杂的头型都没有“头大于排口的” 不然就犯了“头重脚轻”的忌讳。
selinazy
skyteamle
渔樵耕读
不羁
金庸小说顺序顺口溜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是金庸先生给自己所著的十四部中长篇武侠小说写的一副对联,由各小说名字的首字组合而成,横批是短篇小说“越女剑”。
代表阿福
1.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一定要连着读,如果不连着读,顺序也别搞反了。
2.雪山飞狐,飞狐外传。这两部最好连着读。其实谁先谁后无所谓,写作顺序是雪飞,时间顺序是飞雪。但是都到了看小说的地步了,倒序一下又何妨?所以顺序无所谓。
3.鹿鼎记最好放在最后读。甚至于最后三部的顺序如果是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更佳。这样能体会到老爷子晚期对于武侠本身探索以及创作技巧到了巅峰(天龙八部),又到没有年代背景创作技巧几乎淡化但整部作品行云流水般的政治寓言(笑傲江湖),再到最后无侠反侠的封笔之作(鹿鼎记)。这三部与前面最大的不同在于,前面的小说你还能觉得他是在严肃的“写”小说,而这三部已经是老爷子在自我发问式的思考了。除了这三点建议外,其他的没什么讲究了,随便看,都是好书。
阿 笨。
vivi小肚皮
shuaishuai
wjb05201069
gioialili
ssssteffie
evangelia
原贴:主题:金庸小说人物顺口溜
Emily819
原贴:金庸小说按什么顺序看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