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是成人童话。童话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真实抗日战争的小说
鹭鹭
要说暗器,最厉害的暗器就是枪。武侠小说再怎么天马行空那也是要讲时代背景的,热兵器时代,什么暗器飞镖之类的统统都被火气替代了,谁还在讲暗器有多厉害,那就是神剧了。
Princess .
抗日武师刘飞针,抗日战争中的东方不败,一根飞针杀退4名日本兵
飞针作为武器在平常人看来似乎是无稽之谈,但有一人却做到了,而且他的战绩无人能超越。
他就是抗日武师刘飞针。
1932年,刘飞针出生在鲁西南一个农民家里,其父是当地著名的武师。刘飞针自小跟着父亲习武,3岁时练习大洪拳、6岁时出手已经不凡,7岁时开始练习硬气功。
4岁那年,其父开始教他学习家传绝学“口吐飞针”。练习飞针非常辛苦,要将7根针左三右四放在嘴里,吃饭睡觉不准吐出,每天对着门板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嘴被刺破、溃烂、牙齿松动等情况经常发生。经过几年的苦练,终于小有成就。10岁时,他遍访名师,练习了梅花桩、黑煞掌等功夫。
15岁时,刘飞针的飞针绝技大功告成,已经能够成功将飞针射出、击穿屋瓦了。
1944年,刘飞针当起了县大队长赵克宗的警卫员。在一次掩护队长撤退的战斗中,他用飞针击退4名鬼子兵,成功完成了掩护任务。
从此,刘飞针的名号在鲁西南大地打响,人称其为抗日武师刘飞针,真名反而无人再提及。
1950年3月28日,许(世友)司令听说了刘飞针的大名,将他请到驻地要与他比试功夫。
面对着一个18岁的少年,许司令迅速连打三拳,但都被刘飞针轻松躲过。紧接着,他们又比试了飞针绝技。许司令用枪,刘飞针用针。
比试的目标是打眼前的一棵树,比赛开始后,许司令迅速连发三枪,刘飞针也快速射出三根针。
比试的结果,刘飞针技高一筹,针针中树而且比枪快。
“你赢了,小刘,想不到你的针比枪快。”许司令拍着他的肩膀赞许道。
“不,司令,我的飞针张口即出,您要掏枪、上膛击发,所以慢了。飞针威力不如子弹,所以还是手枪厉害。刘飞针赶紧回答道。
1950年3月,在许司令的推荐下,刘飞针来到北京成为了特种保卫班的一员。1962年,刘飞针凭着一身本事,陪同首长访问了印度尼西亚。
70年代时,一日本柔道高手来中国切磋交流。刘飞针用飞针绝技打败了日本武士的流星镖,挫败了日本武士的锐气。
日本武士不服气,又提出比拳劲。比赛规则是一人一拳,看谁先倒地,刘飞针欣然应战。
在比武台上,刘飞针先挨了日本武士三拳,被打退了几步。随后,他卯足力气,一拳将日本武士打滚下台,打得日本武士爬不起来。他的这一拳,打出了志气、打出了国威。
1970年5月,一个泰国武找上门来要求切磋,刘飞针三拳将该武师打倒。刘飞针最后一次与外国人交手是1986年中秋,一个自称是当年被打败的泰国武师的师叔前来报仇。
泰国武师偷袭刘飞针,打断了他两根肋骨,刘飞针用飞针射中了武师的腿部,又击中了他的胸口,将武师打得口吐鲜血,败退而回。
刘飞针一生无败绩,飞针绝技出神入化。但他行事相当低调,离休后在家传授儿子技艺,很少出门招摇。
1989年4月,儿子刘侦锋被特招入伍,他的飞针绝技一时间被战友纷纷效仿。但由于练习太难,很多人都只得其形、不得其神。
刘侦锋表演飞针穿玻璃
复员到地方之后,刘侦锋凭借飞针绝技成为了缉盗高手,多次破获大案要案,令众盗贼为之胆寒。
1993年在元宵联欢晚会上,刘侦锋当着主持人和千万观众的面,表演了用1根飞针穿2个鱼缸的绝技,惊呆了众人。中国权威的力学研究所对刘侦锋的飞针绝技进行过专门测试,发现其飞针速度达到了29米/秒,针头压力200兆帕。
功夫
这是迄今为止,人力投掷针头的最佳成绩。当年,吉尼斯世界纪录将其收录其中并颁发了证书。
刘飞针父子之绝技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中华武术之博大精深可见一斑。
507667000
感谢邀请。
这个肯定有,也必须有。而且现实中也有。
英昭,一位现实中的暗器高手。亲眼见过,可惜视频在上一只手机掉进厕所也一起没有了。
昏暗的夜色下,二三十米,连续甩手发镖三支,命中手掌大小的靶。靶是硬木,插的很深。看这准度和杀伤力,估计命中脑袋不是问题,也足以插穿颅骨。
我也从小习过棍术,后来拳击玩二十年。加上高大的身躯,业余圈里玩玩基本也没啥对手。但是若是和他放对。我自认死的肯定是我。
幕乱乾坤
武侠小说里暗器虽说有点夸张 但也是来自中国传统文化故事里 只是作者夸张放大了而已 。就像现在不也是有飞刀投石之类的表演么
R_iS
抗日战争间谍类的小说有间谍那些事儿《风声》风语刀尖《暗算》。
1、间谍那些事儿
间谍那些事儿首发于起点中文网,作者是谍海幻影,讲述了很久以前,有个男孩站在北京的街头,目睹一辆辆悬挂各色国旗的防弹轿车扬尘而去。
冷暖几度秋,他没想到多年后,在非洲的一次防务外包中,为了救下一个相逢的女孩而擅自变更了行动计划,酿成情报高官一死七伤的事故,从此他在情报界销声匿迹。
2、《风声》
《风声》由当代作家麦家创作,发表于杂志《人民文学》2007年第10期,首次出版于2007年10月。该小说讲述了中共地下工作者“老鬼”的故事。
小说以日伪追查打入其内部的“老鬼”为切口,将特情、侦破等故事要素与小说艺术、人性的发掘和谐地熔铸一炉,故事发展扑朔迷离、险象环生,充满理性与情感的高强度较量。
3、风语
风语讲述的正是中国黑室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惊世骇俗的数学奇人,天才破译家。他手无缚鸡之力,却令人谈之色变。
他不识枪炮,却是那场战争中最大的战斗英雄;他在纸上谈兵,却歼敌于千里之外;他孤身一人,但起的作用却抵得过一个野战军团;他门外有重兵把守,抽屉里有各种保健良药,却依然生死有虑。
4、刀尖
刀尖作者是麦家。该书是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耗时八年打造的一部心血之作,根据真实历史事件,忠实还原了中共王牌特工尘封七十年的传奇故事。
5、《暗算》
《暗算》首次出版于2003年。《暗算》分为听风者、看风者、捕风者三部分,每部分含有若干故事章节,有七个叙述者,都以第一人称分别叙述了自己的故事,而以叙述者之一的记者“麦家”巧妙地将其串联起来。
小说通过这种诡异迷离的叙事方式和幻疑莫测的悬念情节,展示了一个有别于人们固有印象的特工世界,重新诠释了特工的悲剧宿命。
原贴:抗日战争间谍类的小说
几米
《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才进行再发挥,进行夸张、美化、恶搞、丑化等等。其实这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历史演义小说都是虚实相间,穿越恶搞;古今兼顾,讽古说今;一段故事,说两朝事情,一个人物,兼具两朝特点。《三国演义》把这种艺术方法发挥得很好,一方面,既尽量地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明朝社会肯定有与三国人物相似类型的人,所以又尽量去符合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夸张、美化、恶搞、丑化等等,给予读者一些启发或引导,照顾到读者希望增长见识,统治者希望巩固统治的需要。从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套路可以知道,《三国演义》不但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三国历史的真实面貌,还反映了许多明朝社会内容。 三国时代是迥然不同于明朝的一个时代,三国时代没有青楼和赌场,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奉行儒家文化,宣扬仁、义、道、德、礼、信、忠、贞、孝、廉、真、善、美,是很单纯、很典型的汉文化;而明朝有大量青楼和赌场,虽然儒家文化是官方推崇的文化,但佛教却是朝廷把控政局的定海神针,在佛教超越国界的强大影响力面前,宋朝、元朝时代的官场和战场都成了游戏场,浪漫主义风行,岳飞遭遇莫须有罪名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民间实际奉行的更是以市井文化为主,骄、奢、淫、佚、假、丑、恶、作奸犯科、强取豪夺思想在民间可以广泛宣扬。三国时代与明朝时代相比,统治思想、官场风气、社会生态、世态人心差别巨大,古今对比强烈,能充分发挥历史演义小说穿越、恶搞的艺术特点,让文字更诙谐有趣,人物形象更有艺术张力,知识含量更丰富。三国时代最适于作历史演义小说,所以《三国演义》是第一部被集结成书的历史演义小说。
《三国演义》描写的英雄不像英雄,小人不像小人,战争不像战争,“写其书中所崇拜之人,往往费尽力气,仍无丝毫是处:如写刘备,成了一个庸懦无用的人;写诸葛亮,成了一个阴险诈伪的人;写鲁肃,简直成了一个没有脑筋的人”。三国风云人物都成了徒有其名、华而不实
?之徒。反而李儒、王允这些龙套角色,虽然文字不多,却给人一种大隐隐于朝,背景深厚神秘,幕后坐庄老手印象。其实在三国时代,刘备、曹操、袁绍才真正是背景深厚神秘,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人物。“大隐隐于朝,幕后坐庄老手”这样的角色只有在隋唐之后,宗教组织得到大力发展之后才会出现。战斗写得比较儿戏,经常出现单挑场面,不符合三国历史,三国时代战斗都是混战,单挑场面在隋唐时代才开始出现。战争场面和战争谋略基本都是虚构的,《三国志》很少描写战争场面和战争谋略,虚构情节一般都不符合三国时代特点,而更符合宋朝、元朝的时代特点,其中写了很多比较隐蔽的整蛊情节,曹操、刘备、关羽被整蛊得特别惨。罗贯中参加过元末农民起义的战争活动,其描绘的战争场面可能是元末农民起义战争的战争场面。“战争不像战争”指的是《三国演义》描写的战争不像是三国时代的战争。从《三国演义》可以看到,在宋朝和元朝的官场或战场上,性格和志向类似曹操、刘备、关羽、岳飞的忠良人物往往会遭受整蛊和算计。 《三国演义》五分史实,五分虚构,虚构情节有许多恶搞内容,以第一回为例:玄德看招兵榜文时,张飞在背后历声说话,是恶搞刘备。张飞对刘备说:“吾颇有资财”,是恶搞张飞和刘备。刘关张结义配桃花,是恶搞刘关张和“结义”两字;张飞说:“我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是恶搞张飞,张飞“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最多只会说“我庄后有一园”。“桃园结义”桃园两字还昭示了更恶毒的恶搞行为,一般人想不到,与上火有关。 《三国演义》开创了历史演义小说的先河,是“用浪漫主义的想象'改造'史实的范例”,在唐传奇故事把佛教文学艺术初步本土化基础上,进一步把佛教文学艺术应用到历史演义小说领域。自此以后,文人纷纷效仿,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大部分都已写成了各种历史演义小说,但成就都没有超越《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在对三国态度上,尊刘反曹鄙吴是民间的主要倾向,而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和皇室正统思想,尽管这些旧有观点已不容于今日。清人毛氏父子批改三国演义时,把明代流传下来的版本中不实讥望、怪力乱神之处删除勘正。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称:“因为三国底事情,不像五代那样纷乱;又不像楚汉那样简单;恰是不简不繁,适于作小说。而且三国时底英雄,智术武勇,非常动人,所以人都喜欢取来做小说底材料。” 而书中亦刻画了近二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则被塑造成一位“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主要以个人恩怨为前提。刘备则被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而当中的战争,手法多样,读者往往感到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被认为是波澜起伏、跌宕跳跃,使人读来惊心动魄,将史书上所没有的情节描写得十分细致。不过,前33回写了从桃园结义到曹操统一北方的24年,71回半写了刘备三顾茅庐到诸葛亮死于五丈原的27年,而以后的46年只用了15回半就草草收场。 由于《三国演义》在民间的流传范围、影响程度,都可谓是中国古代历史小说中独一无二的,这就造成了普通民众,甚至一部分专家学者对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也就是小说所描述的历史时期的概况、事件、人物缺乏正确的常识,从某种程度上说,小说《三国演义》的内容在国人心目中已经占据了真实历史的地位,这种现象在近来的电影、文学作品中都有所反应。民间也一直对这类现象有不少争论。 非凡的叙事才能,全景式的战争描写,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浅近的文言,构成了《三国演义》的主要特色。
白龙马7系
一、二者的基本概念。
1、生活真实。生活真实是文学理论概念。文学作品中“狭义的生活真实”,主要指实际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人和事,即人物和事件合乎生活的常情常理,也就是合乎客观生活的规律和法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原生态”,是原汁原味的生活,是没有经过加工提练,没有经过人的大脑主观意识过滤的生活。它是自然的,原始的,粗犷的,真实的。广义的“生活真实”包括狭义的生活真实、历史真实和科学真实。文学作品中的科学性,即科学真实,指的是用自然规律来检验文学作品中的某些叙述和描写,要考虑作品中所写的景物、器物、人物的活动是否符合科学性,是否符合人与物的自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史实,对文学作品的真实性、严密性的思考不能不包含着对科学性的思考。历史真实就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人与事,乃至历史事件。
那么,什么样的作品可以采用生活真实呢?从创作实践来看,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历史题材,自然主义、写实主义等作品要求用生活真实,如果脱离了生活真实就不符合题材要求和写作要求,观众欣赏时就会说胡编乱造,弄虚作假。但是,即便这些题材和手法可以表现生活真实,但也与原始真实生活有距离。文学概念的生活真实,即真实性原则,不是模拟和照录生活中的真实事件,而是概括和开掘其中具有生活意义的真实事件。即便是纪实文学和报告文学,也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言行都全部写上。“自然主义” ,是文艺思潮的一种。形成于十九世纪下半叶。要求艺术家冷静观察,单纯地记录,以追求作品的绝对客观和准确,并拒绝在作品中分析,评判,还试图用自然科学规律特别是生物学的规律来解释人和人类社会,故往往忽视对事物的本质进行艺术概括。“写实主义”一词早在十九世纪初的哲学领域即已出现,但直至一八三六年新闻记者蒲朗许使用这个名词,才确立了写实主义的美术基础,写实主义要求正确、完全、忠实地描写当下生活的社会环境,譬如库尔贝等画家利用写实的技法,描绘当时不太被重视的农民和劳动者,所代表的理念恰巧与学院理念反其道而行,成为具有革命性的开创之举。超写实主义又称超级写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和照相写实主义,源自并兴盛于美国,其后波及世界各地。60年代末至70年代,作为世界现代艺术的中心,美国艺坛出现了莱斯利、克洛斯(绘画)、安德烈、汉森(雕塑)等人,其作品的逼真程度让人如面对照片或真人。日益发达的科技和丰富的材料为这种风格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新写实主义Neorealism 。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意大利兴起的一个电影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有罗贝多.罗赛里尼、狄西嘉、鲁奇诺.维斯康堤等。这类的电影的主题大都围绕在大战前后,意大利的本土问题,主张以冷静的写实手法呈现中下阶层的生活。在形式上,大部分的新写实主义电影大量采用实景拍摄与自然光,运用非职业演员表演与讲究自然的生活细节描写,相较于战前的封闭与伪装,新写实主义电影反而比较像纪录片,带有不加粉饰的真实感。
生活真实的意义。生活真实是基础,是文学创作的来源,任何艺术都来自于生活真实。没有生活真实作基础,一切文学艺术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任何文学艺术如果脱离了生活真实,靠主观臆想,胡编滥造,就没有了真实性,也就谈不上艺术真实。这就是生活真实的意义。
2、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是指艺术家从生活真实中提炼、加工、概括和创造出来的,通过艺术形象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本质、规律的社会生活的真正面貌。艺术真实是艺术作品应具备的重要品格,是艺术职能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条件,是作家艺术家追求的终极目标。它是艺术作品善和美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作品艺术生命力的保障。艺术真实直接来源于社会生活。艺术家以生活真实为基础,按照生活发展的必然逻辑和自己的美学理想,对生活进行提炼加工和集中概括,以反映生活的本质真实。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净化、深化和美化,它比生活真实更集中,也更能深刻地显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比如《红楼梦》,它就做到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统一,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是艺术真实的最高典范。
艺术真实的意义。艺术真实是艺术家主观思想和客观生活真实辩证统一的结晶。它源于生活真实,又高于生活真实。它可以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基础,也可以以生活中可能有的人和事为基础进行艺术创造,达到艺术的真实。也可以采用典型化方法,把一类人一类事集中到某一人或某一事上,完成典型塑造。艺术真实并不要求照像式地复制生活,也反对照搬生活的某些现象。艺术真实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比如李白的诗歌,丰富的联想,极度的夸张,组成了他诗歌艺术的独特风格。因此,艺术真实并不排斥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它允许虚构,允许写想念或幻想的事物。但是,任何想象与幻想,都还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生活中虽然不一定有其事,但它却符合生活逻辑。它的真谛在于艺术形象与社会生活内在规律和内在逻辑的艺术吻合。在艺术创作中,不管运用何种艺术方法和手段,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是其共同的原则和要求。能否从生活真实达到艺术真实,取决于艺术家是否具有进步的思想、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娴熟的艺术技巧。
二、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区别及联系。
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虽然是两个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简单地说,它们之间的区别是:(1)生活真实是自然形态的、纯客观的东西,艺术真实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是主、客观的统一。比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就不是生活真实中的人,他是一个猴子,但又具备人的性格与特点,有人的思维和行为。因此,说孙悟空是一个艺术典型。(2)艺术真实是生活真实典型化和审美化的反映。它们之间的联系是:生活真实是基础,就是说,艺术真实必须以生活真实为基础,脱离生活真实的艺术真实是虚假和编造,不能引起人们的喜爱与共鸣。艺术真实是生活真实的提练和升华。艺术真实源于生活真实又高于生活真实,是文学艺术家追求的终极目标。先谈谈它们之间的具体区别。举个例子,广大农村在新时期的生活是生活真实,一年到头,春播夏种,秋收冬藏,辛勤劳动。过去要交农业税,国家从前年取消了农业税,作家张中把这一事件写成电视剧本《喜耕田的故事》,搬上了银幕,就成了艺术真实作品。在中央一台黄金时段播出后,反响很好,收视率很高。这就是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
再谈谈它们之间的联系:
1、生活真实是基础。这是因为,所有艺术都来源于生活。文学艺术既不是作家头脑中固有的,主观臆断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世界上所有艺术都是生活的反映,没有不反映生活的艺术作品,不管是文学艺术还是绘画雕塑艺术,还是电影电视艺术。不过反映的形式有所区别而已,有的直接鲜明,有的曲折隐晦,有的则错误地或歪曲地反映罢了。《天下粮仓》热播的时候,主创人员被邀请到影视俱乐部录了一期节目。海燕好象没去。吴子牛以一个极为不雅的姿势坐在那里畅谈创作感言。有观众提意见说,卢焯和蝉儿坐在城外三天就不去厕所么?许多电视剧被老百姓骂为不真实,假。骂得好,骂得对。在宾馆里憋出来的瞎编乱造的剧本应该直接扔进垃圾箱。大家比较喜欢《亮剑》,为什么?因为《亮剑》写得真实,符合生活逻辑。大家还喜欢《高山下的花环》,也是因为它的一些细节非常真实,比如梁三喜临死时掏出的帐单,就符合八十年代初农村老百姓的生活实际。王玉梅演的梁三喜的妈,也就是广大农村老太太的典型。
反映生活是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即便是原始社会的陶碗陶罐上的图案和花纹,也是来源于原始生活的。由于生活的原始与简单,其图案和花纹也很简单。我在淄博看到一些汉代的瓦当,那上面有水的图案,有花草的图案,还有一人牵一只羊的图案。其实这都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中国画历来强调“以自然为师”。社会生活是艺术的来源,而且是唯一的源泉,这是全部艺术的实践证明了的真理,也是文学创作的一条基本规律。我们在阅读作品时,经常见到有读者回贴说:“不真实,是虚构的”。这就是违背了生活真实性原则。
2、生活真实不等于艺术真实。社会生活是庞杂的,混乱的,原始的,粗糙的。如果完全照搬生活,必然是不讨好的。因此,要把生活真实上升为艺术真实,还必须要一番加工提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再造功夫。作家的头脑就是加工机,就是蒸溜器,就是过滤器。“生活真实”是艺术反映的对象,并且是“艺术真实”赖以形成的客观基础和必不可少的材料,但“艺术真实”不等于“生活真实”,它是典型化了的“生活真实”。
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是艺术创作的典型化过程。作家、艺术家只有在先进的世界观指导下,对生活材料进行认识、分析、选择、概括,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才能进而完成由个别到整体,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飞跃。正因为此,“艺术真实”比“生活真实”更真实。这里举一首诗歌,是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网黑岩的作品乡泥:乡泥
把乡路背得滚瓜烂熟的不是书生
也不是寂寞开无主的蝴蝶
而是乡泥。这些不仅仅是穷乡僻壤才有的
乡泥,都不是燕子为筑巢而衔来的
而是和苦菜花、青青菜一样土生土长的
因为怀乡,它把家乡揣在怀里
把家乡的路揣在怀里
把路两旁的乡野揣在怀里
不留一点点寂寞。
这些乡泥,一生要读多少书
摘取多少句子,才把自己醉在这里
它的亲昵,固然没人理睬
可它能记住多少位父老乡亲的名字
从它怀里走出的人
都要从那一点一滴的乡泥里摘取记忆
至到长成奇葩,开成花蕊,让夜雨
打湿芭蕉。
难免,从这里经过的车轮
都要从它怀里陷下去,越陷越深
用多大的引擎,也难以从胶住的思念里
拔出来。本乡本土的,城里的,熟悉的,
陌生的人,几乎都被它养育过
难怪,从这里经过时
他们的裤腿,都要被它的热情粘住,
他们的裤脚,都要被他的朴实染湿
不论染湿一点点,还是濡湿一大片
都是一种认人为亲,都不得不让你
以双足作印,揽下对乡泥的大片情怀
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由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的变化过程。
生活真实不等于艺术真实。这是因为:
第一、生活与艺术之间总有一段距离的,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要经过作家头脑的加工提炼,要有艺术实践活动。再举一个例子,咱们的会员诗人李丹平的诗歌。同样是在孟良崮参观,他却写下了这样的艺术作品:孟良崮“不是这里最高的山,却是这里最高的碑。枪声撤了,坟茔驻扎了下来。满山坡的石头,都朝山头,跪着 。”蒙山竹:“清瘦的,几乎只剩下骨头了。 砍了, 也有节。”
第二、生活本身也不能说都反映了本质。社会生活频繁复杂,有些生活是琐碎的,粗糙的,细微的,不连贯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混杂在一起。有些生活是表象而根本不反映生活本质。所以,对生活素材要做分析鉴别,由表及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加工。这就是典型化过程。作者选材不能剜到篮里就是菜,也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生活。要有所区别,有所鉴定,有所选择。只有那些反映了生活本质的材料,才算得上是合格的、真实的。否则,只不过是素材,是毛坯。我在网络上看到许多散文作者在描摹生活方面很卖力,有点近乎自然主义的描写。但总感到个人色彩太浓,不够典型化,与艺术真实相差悬殊。这样的作品就达不到公开发表的水准,只能在网上传阅。这方面的例子也有,苏铁的鳌山湾的金桂山庄
临海的群山是滋润的
山里的村庄是滋润的
村乡的秋雨是滋润的
雨中的聚会是滋润的
满眼的绿怎样构图都是绿
满地的蓝怎样创意都是蓝
满天的雨怎样取景都是雨
满怀的情怎样感动都是情
他们从不同地方来
带来了丰沛的雨水
两天下了三百八十毫米
有座水库要鼓坝
防洪形势紧
是不是诗人中间有属龙的
快签署一道命令
停止了这场连绵不休的暴雨
他们从不同单位来
带来了丰收的作物
十二人出了二十本书
有位老兄荣获冰心文学奖
创作形势好
是不是作家中有属牛的
快振臂一喝
终止那文学界喧嚣的浮躁
我带着眼睛来
我带着耳朵来
我要带着心去
沉甸甸的作物画满了眼睛
看着我 看着我
一句话也不说
我得对着眼睛说好多好多话
不要让青春冷了场
这首诗也不能说不好,而是太写实,缺少概括,缺少艺术加工。同样是参加笔会,写出来的诗歌大相径庭。
第三、必须深入生活,加强生活实践,才能获得生活本质。经历过的就是实践过的。试想,如果朱自清没有小时候家庭生活的经历,又怎么能够写出《背影》那样感人的散文呢?这就是真与实践的关系。这里的真是经过艺术加工的真,是反映生活本质的真;这里的实践,是艺术实践。当然作者不可能把所有生活都体验,有些不是作者亲历亲为,是所见、所闻,这也算是实践。把这些原始的材料提练加工的过程,反复修改的过程,也是艺术实践过程。散文不允许虚构,不能象小说那样,可以虚构一些情节。但是,不允许虚构不等于不容许艺术加工。散文如果没有艺术加工,照抄照搬生活,那也必定是不讨好的,也是劳而无功的。这个道理与照像和摄影一样,照像是复制生活,而摄影则要剪辑和蒙太尔。也就是说,要有后期制作的艺术加工。有些初学者不懂散文的写作过程和原理,老是将生活原封不动地照搬上来,结果是费力不讨好,读者不买帐。因为作者没有搞清生活的本质是什么,把一些个别现象当作了生活本质。而有些作者虽然把自己经历的最悲惨、最痛苦的事写上来,也没引起读者的共鸣,比如自己的兄弟打架斗殴被人家砍了一刀,真实倒没人怀疑,但这件事有啥社会意义呢?还是因为那仅是生活的个别现象,不能反映生活的本质。所谓生活的本质,是指那些典型的、带有普遍性的、规律性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东西。
3、艺术真实总是高于生活真实的。第一,艺术真实是带着作者主观倾向性的生活真实。由于艺术是经过作者头脑加工提炼生活得来的,这里边已经有了作者的思想意识活动和意识形态。作家往往是从生活真实的原则出发,高度概括了一类人和事,是杂取了许多同类的生活,然后加上自己的思想观点,再写到作品里。而这种倾向性是通过细节缓缓流露出来的,不是那种口号式的表白。若不是这样,那就是作者偷懒或不懂艺术。这也是写手与艺术家的区别。第二,艺术真实是经过作者加工提炼后的生活真实。它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这里的素材已经成为题材,这里的细节已经是典型化了的细节,这里的语言已经是标准规范化的语言。借用数学上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差”,这“差”往往就是作家、艺术家所鼓吹推崇的一种道德境界,或是一种开掘的思想深度。“差”越大,演绎的难度自然也越大;反之,“差”越小,艺术真实太接近或等同于生活真实,作品也就越是缺乏深度,缺乏感染力。综上所述,我们在进行文学作品创作的时候,任何人物的塑造、情节的记叙必须牢记一句话:“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
4、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活真实是基础,艺术真实是追求的目标。谁也离不开谁,不能把它们搞成两张皮。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度,是一个创作难题。中国文学史上有“形似”与“神似”的争辩,形似太过,则会产生自然主义,太强调神似又容易脱离实际。齐白石有一段著名的说法:“作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为欺世,太似则媚俗。”后来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就是,以形似为基础,重在神似。艺术真实以不脱离生活真实为原则,脱离生活真实的东西如空中楼阁,如沙滩上的建筑。但盲目地追求生活真实,而忽略了文学创作的目标,也会迷失方向。
三、如何处理好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
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生活真实,什么是艺术真实,以及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那么,接下就要探讨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一个成熟的作家,应该是把二者完美结合的艺术家,既有深厚的生活阅历,又有高超的艺术概括能力,善于从生活真实中提练加工出富有本质意义的创作素材,从而创作出优秀文学作品。前人总结了很好的经验,谈创作体会的文章也很多,但根据我的研究,不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观。为什么搞文学创作也要懂哲学,因为哲学是指导一切科学的科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难以写出真正的艺术品。比如,写历史题材的作品,你要反映或再现那个时代的历史真实,如果没有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观的指导,可能就会歪曲历史,违背历史真实性原则。再比如,你写现当代的社会生活,如果没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作指导,你对现实的把握可能就要走样,因为你的思想不正确,你没有把握住现实生活的主流和本质,抓住了一点支流末节,就大做文章,结果犯了政治上的错误,或者说主题思想不过关。反映现实生活,如果没有用现实主义的手法,不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规律,就有可能滑向反现实主义的泥坑。因此,作家要多学点哲学,不断开阔眼界和思想,成为生活的思想家。有的作者告诉我,老是觉得个人写的东西缺乏思想和深度。什么原因呢?我看主要是读哲学太少,理论思维和逻辑思维不够。除了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外。我建议多读点中国儒家、道家和禅学,或者印度传来的佛教,这对文学创作是很有益处的。不读儒家著作,就不知道中国的伦理道德和为人处事方法;不读道家即老庄的著作,就不知道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就会陷入人生的种种苦恼;不读禅学和佛教,就不知道人生六道轮回之说,就难以理解禅意人生,禅是一种境界,一种机锋,一种棒喝。读了禅学,诗歌的品位就上升一个台阶。孔孚的新田园诗大家都喜欢,他的诗好在什么地方?其实,就是好在他的诗歌有一种禅学的意蕴。
第二,坚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提练生活,把生活真实当基础和源泉。深入生活,是老生常谈,有的会员会说,我们整天都在生活,吃喝拉撒睡一样也不少,怎么还要俺深入生活?但是,我敢肯定,即便你天天都在生活,却不一定发现生活中的美,也不一定认识了生活的本质。作家就是要从大家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发现美,开掘生活的本质。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深入观察生活,是写作的一项基本功。一是要善于观察。作家要有一双犀利的眼睛,善于从日常生活中繁杂琐碎的事物中发现美,即便是别人观察过写过的事物,也能找到新的角度和能成为艺术的东西。艺术家总是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某些人和事中蕴涵的艺术特质。怎么样使艺术真实不脱离生活真实?古今中外不少文学艺术家都作了探索。苏格拉底说:“看来我们对于写作这些故事的人,应该加以监督,……因为他们所讲的既不真实,对于未来的战士又是有害无益的。我们应该把真实看得高于一切。”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再现生活是艺术一般性格的特点,是它的本质。”二是要高度概括,典型化就是高度概括的手法。杂取各种人共同的性格特点,然后集中到一个人身上。比如阿球正传,就是杂取了众多农民的性格,然后集中到阿球身上,把中国农民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三是模拟现实生活。这是允许的,性格塑造可以高度概括,但细节却要模拟生活。我最近看到一个留学生写的文章,里边谈到三种方法,即直接的感官刺激、语言同调、思维同步。我是比较赞同这个观点的。散文也好,小说也好,要想获得艺术真实的巨大感染力,就必须在细节上模仿生活,在语言上做到同生活中的原型人物一样的语言语调。在思维上也要同步,一个农民的思想不可能有市民的思想,一个将军也不同于一个士兵。有些作品叫小孩子说大人话,就有点滑稽可笑。关于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鲁迅先生曾说过一段十分精辟的话。他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必竟原来有雪花,就含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那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变成笑话了。”
不仅要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而且要主动深入生活,到生活中去提炼、挖掘、概括本质性的东西。有的作者觉得没的写,我看主要就是缺少生活积累,生活的底子不够。那么,深入生活就成了补课的第一任务。有的作者不是没有生活,他有一定的生活阅历,但还是写不出,肚子里有货倒不出,这就是善不善表达的问题。还有的作者有了一段生活,也写了一些东西,但再写下去,就感到捉襟见肘,没多少写头。这说明他已经透支了生活,需要赶快深入生活,补充养料。我曾劝一位作者多出去走走,见多识广才有写头。老是身边的人和事,等把亲朋好友都写完啦,还写什么呢?有的作者说,我有生活,也有观察生活的能力,也掌握了一些艺术技巧,那为什么写出来的东西还是不受欢迎呢?这是因为缺少创造,你写的东西,人家也写了,你没有超过人家的地方,所以就雷同,就一般化。艺术具有不可模拟性,是这一个。即个人风格、个人气派,独立思考、独出心裁、独辟蹊径,独树一帜。
三是遵循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要把艺术真实作为追求的目标。文学艺术说到底是意识形态范畴,既然是意识形态,是精神产品,那么,精神产品就有精神产品的创作规律。从哲学上讲,是逐步深化自己的认识,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这样的认识规律。因为任何作家对客观存在和客观真理的认识都不是一次完成的,都有一个从表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有的老作家劝青年作家要沉得住气,不要看到一点就写,有一点小感想就写大部头,要多读书,多积累,思考成熟再写。写诗歌要遵循诗歌的创作规律,诗歌是高度概括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讲究意境和意象的创造。有的作者写的诗歌,没有诗味,把分行的诗歌连在一起就是散文,就在于对诗歌这门艺术还不了解,对其创作规律还没有把握。写小说讲究人物塑造,一篇小说,人物塑造任务完成了,性格突出了,血肉丰满了,人物写活了,小说就成功了。有的作者小说只讲故事,不塑造人物,故事讲完了,人物还是没有站立起来,那么这篇小说就是失败的。有的作者注意了塑造人物,但由于对生活观察不够,写的人物雷同化,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那也不算成功。还是对生活真实没有体验好。有的作家受文革“三突出”的影响,写出来的人物是“高大全”式的人物,还是因为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缺乏深入了解,不能把这一个与那一个区别开来。写散文,要讲究思想、在场和诗意,这是我这几年在网络上学到的新散文理论。所谓思想,就是思想到位,一篇散文如果没有思想,就像白开水,那是没有味道的,读者是不买账的。那种无主题散文更是误人子弟的提法。思想是散文的神,所谓形散神不散,这个神就是思想。自古以来,我们中国就有文以载道的传统,这是唐代韩愈提出来的。我国先秦散文的巨大成就,就在于思想深刻。所谓在场,就是要求作者在生活现场,不是现场办公,而是现场体验,写出你的感受,写出你的亲历亲为,写出你的思考。这一点与写小说不同,小说要求作者退场,要退避三舍,退得越远越好。散文却要求作者在场,现场感强的散文,必定是有真情实感的散文,有深厚的生活阅历,有高兴或痛苦挫折的亲身体验。所谓诗意,就是富有激情,用诗的语言写散文,整篇散文充满了浓厚的诗的意境。
关于虚构问题。这是文学艺术创作中必不可少的手法。即作家在一定世界观的指导下,为了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某种感情的需要,对于观察积累的生活素材,予以调整安排,加工提练,集中概括,并运用丰富的想象,创造意境,塑造人物的整个过程。除了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等不能虚构外,各种小说和诗歌都是可以虚构的。但是,虚构绝不是脱离生活的随心所欲的凭空捏造,而是借助分析综合,联想想象,对现实生活的加工改造。使作品中的人物、故事,既像现实生活那样真实可信,又比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更强烈、更集中,更具有艺术感染力。这就是说,我们在运用虚构手法时,一定不要凭空编造,要以生活真实为依据,要反映生活的本质,要善于发现美,做到“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要让读者在你所塑造的人物中看到自己或某类人的影子,这样的文学作品才算是成功的作品。
有人向我提出散文能不能虚构的问题,我认为,在总体上来说,散文是不允许虚构的,散文的生命在于其真实性。但是,如果照像般地复制或模拟生活,那就谈不上艺术真实。既然散文是经过加工创造出来的艺术,那么,在一些细节上就应当允许虚构,人名地名也可以虚构,其中的人物也不必受真名实姓的限制,只要符合生活逻辑,虚构就是允许的。如果说散文注重艺术真实了,那必定是遵循了这一创作规律的,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的。就是说,散文的基本材料是真实的,不是虚假的。散文的意境和情景是虚构的。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lee890209
三国演义3分实7分虚,博望坡 新野其实是刘备烧的,不是诸葛亮,诸葛亮重在政治才能,军事不是他的长项,诸葛亮被确立为蜀汉军事一把手其实是因为法正死了,之前刘备的第一军师不是诸葛亮不是庞统而是法正,根本没有七擒孟获这一说,赤壁之战完全是周瑜的功劳,跟诸葛亮无关,而且周瑜很大度,没那么小气,跟诸葛亮也没什么交点,郭嘉遗计定辽东其实是曹操想的,曹操才是那个时期最雄才伟略文武兼备的政治家,六出祁山中前三次魏国的统帅都是曹真,不是司马懿,曹真的军事才能其实在司马懿之上,了解那个时期的历史千万别看演艺,要看三国志,就好比看商纣时期历史也千万不能信封神榜,帝辛其实是一个很伟大的帝王
tou0596
GoblinAngela
icefable
蘐菲
MK路过蜻蜓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个芦花村,小雨来就住在这个村里。雨来喜欢在还乡河里游泳,他的仰浮本领最高。
秋天,雨来上夜校了,老师教他们念:“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雨来深深的记住了这句话。
一天,鬼子来“扫荡”了,爸爸到区上去集合,妈妈去东庄了,雨来一个人在家背课文。 突然,交通员李大叔闯进来,雨来把他藏进了缸下的地洞。李大叔对雨来说:“把缸搬回原处,你快跑,对谁也不许说!”雨来把缸搬好,刚跑出去,敌人就来了,他们把雨来抓了起来。
一个扁鼻子军官两眼红红的,给他糖和金戒指,问他:“你看见一个人跑进来没有?”雨来坚持说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火了,抓着雨来的耳朵向两边拉,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还打了雨来一拳,雨来疼极了,但还说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气极了,嗷嗷叫着:“拉出去,枪毙!”
河沿上响起了枪声,乡亲们难过极了,李大叔更是悲痛万分。
突然,雨来从河里露出了小脑袋。原来枪响之前,雨来趁敌人不防备一头扎进水里,因此雨来没有死。
。
xiao红帽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个芦花村,小雨来就住在这个村里。雨来喜欢在还乡河里游泳,他的仰浮本领最高。
秋天,雨来上夜校了,老师教他们念:“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雨来深深的记住了这句话。
一天,鬼子来“扫荡”了,爸爸到区上去集合,妈妈去东庄了,雨来一个人在家背课文。 突然,交通员李大叔闯进来,雨来把他藏进了缸下的地洞。李大叔对雨来说:“把缸搬回原处,你快跑,对谁也不许说!”雨来把缸搬好,刚跑出去,敌人就来了,他们把雨来抓了起来。
一个扁鼻子军官两眼红红的,给他糖和金戒指,问他:“你看见一个人跑进来没有?”雨来坚持说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火了,抓着雨来的耳朵向两边拉,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还打了雨来一拳,雨来疼极了,但还说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气极了,嗷嗷叫着:“拉出去,枪毙!”
河沿上响起了枪声,乡亲们难过极了,李大叔更是悲痛万分。
突然,雨来从河里露出了小脑袋。原来枪响之前,雨来趁敌人不防备一头扎进水里,因此雨来没有死。
。
Pierrot_10
jinneeche
1:中日长江大决战(孙挺信)
2: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军(孙挺信)
3:血染辉煌(马振犊)
4:重睹大后方文坛芳华(孙善)
5:八年抗日外交风云录(尹家民)
爱吃火锅的悟空
原贴:抗日战争间谍类的小说
小凝爱大鱼
原贴:抗日战争间谍类的小说
最快乐的旅行
1940年11月29日中午,已经沦陷三年多的北平城东皇城胡同里面,连续传来七声枪响,当日本宪兵和伪警察闻讯赶到时,有两名日本军官已经倒在了血泊里。消息传来,日寇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中将都快疯了,因为被刺杀的这俩军官虽然军衔不高,却是大有来头:日本天皇裕仁的特使、日本贵族院成员、陆军中佐高月保和乘兼悦郎,两个家伙还都是男爵。
(多田骏剧照)
这俩家伙为什么来北平得瑟呢?原来在1940年5月间,我八路军奋勇发起了百团大战,华北日伪军遭到沉重打击,日本军界对多田骏中将的指挥能力颇多微辞,多田骏脸上挂不住,一边纠集兵力进行报复,搞所谓的“百万大战”,一边上书裕仁为自己辩解,大概意思是华北方面军兵力稀薄,这事真不赖我。多田骏是个中国通,他曾经受聘北洋政府担任过陆军大学的教官,也是鼓吹侵华的狂热分子,毕业于陆士第15期,比“荣耀16期”的冈村宁次、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还高一届。
尤其是七七事变爆发时,多田骏时任参谋本部的参谋次长兼陆军大学(日本的)校长,是辅佐70多岁老眼昏花的参谋总长载仁亲王的主要助手,所以跟日本皇室、军队高层的关系很深。朝中有人好做官,裕仁接到上奏后非但没有指责他,反而还派出两名特使前往中国华北进行“宣抚”,以示对华北的控制得力和对多田骏的勉励,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高月保和乘兼悦郎两人,都是日本贵族子弟。
高月保和乘兼悦郎来到北平后,多田骏当然不敢怠慢,对这两个家伙照顾得非常周到,安排居住在孙中山1924年来北平时所住的行辕:“和敬公主府”,也就是今天东城区张自忠路7号四合院。这两个贵族子弟还都喜欢骑马,为了显示北平“治安”的良好,几乎每天都出来骑行或者遛马,当然,每次出来日军司令部也都会派警卫人员骑自行车随行保卫。
这俩鬼子就这样在北平大街上公然骑行,确实是太猖狂了,因此惹毛了军统北平站的潜伏人员,尤其是高月保和乘兼悦郎每天的骑行时间和路线很有规律,是实施刺杀的良好条件。军统华北区区长马汉三、北平站长刘文修根据上峰“伺机刺杀日本军政要员”的命令,决定干掉这两名特使,以重挫鬼子士气,提振沦陷区的抗日信心。
他们选用了北平站行动组组长麻克敌执行任务,并且将行刺地点初步定在从隆福寺到皇城根锣鼓巷一带,具体计划是由麻克敌开枪,然后另一名狙击手邱国丰负责掩护。选择的这个地方位于北平市中心,表面虽然危险其实也最安全,因为这里没有日军宪兵的警戒据点,而是由伪警察维持治安的,安保工作相对比较松懈,同时这里胡同和小巷密布,七拐八弯路线复杂,便于在开枪刺杀后实施撤退。
麻克敌原名麻景贺,河北遵化麻家村人,早年是张砚田通州警备队的排长,著名的“通州事件”中该警备队反正被改编为第118师。1938年,为了加强华北地区军统的力量和重建被破坏的平津两站,戴笠向张砚田要来了麻景贺等36名下级军官,送到军统设于湖南临酆训练班学习,结业后有26人被派回华北潜伏,因为这些军官多为当地人,便于进行隐蔽工作,而麻景贺是其中枪法最好的,为了表示抗战决心,他特地改名为“麻克敌”。
麻克敌接受任务后,在第一次跟踪时就曾经准备下手,但是因为日军警卫跟得太紧只好放弃。11月29日,麻克敌穿着黑布袍怀揣手枪骑着自行车再次跟踪,终于逮着了机会。当时这俩日本特使突然扬鞭加速,而骑着自行车的日军警卫一时没有跟上来,麻克敌见机不可失,紧蹬一阵冲上去一口气连开七枪,两个日军中佐应声落马,其中高月保当场毙命、乘兼悦郎身受重伤,麻克敌随即穿小巷钻胡同,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下子捅了马蜂窝了,北平日军的军警宪特通通出动,北平全城戒严城门紧闭,城头拉上电网,禁绝任何人出城,北平通外地的火车全都停开。市民不准上街买菜,连出殡都要申请,全城搜捕刺客,日伪当局还悬赏5000大洋缉凶和征集线索。急疯了的多田骏要求限期破案,日特机关压力极大,疯狗一样捕人,临近省市的日伪宪兵、特务机关也派人来支援。
按常理,麻克敌完成刺杀任务后应该立即撤出北平,但是艺高人胆大,他不但继续隐匿在北平后海他哥哥的家里,还在不久以后带着搭档邱国丰实施了第二次刺杀行动,这次的对象是个大汉奸、伪华北储备银行总裁汪时。得手后在撤离时邱国丰喊了句“老麻”,结果被汪的手下听见了,于是日伪军在全城处抓麻子,凡是脸上有麻子的人都要一一进行审查,严刑拷问,但是折腾了好—阵子,还是一无所获。
不过麻克敌的身形已经暴露了,只好继续藏起来避风头,而日本特务机关的侦缉能力也是很强的,其中最阴险的一招,是调来了已经叛变的原军统天津站工作人员裴级三,这家伙跟刘文修等人是旧识,天天带着便衣特务在街上辨认。由于刘文修行事不周贸然上街,终于在电车上被日伪特务发现并抓捕,他不堪日本人酷刑的折磨,供出了北平站的基本情况,尤其是供出了交通员任国伦。
任国伦级别不高,位置却非常要命,因为他了解北平站几乎所有人的地址和联系方式,1940年12月12日任国伦被捕,随即叛变,也把麻克敌藏身的位置供了出来。日伪立即组织抓捕,12月21日麻克敌被捕,年后的1941年1月8日,麻克敌的搭档邱国丰也被捕,在日伪这一轮疯狂的抓捕中,军统新北平站所有人员几乎被一扫而空,损失非常惨重。
侥幸生还的北平站张承福回忆说:“我们被捕后,先被送进了日本宪兵队,分别单独关押。在宪兵队除了被审讯、对质外,还受到鞭抽、灌水、用烧红的铁钩子烫等酷刑,有一天我被打得昏死过3次。在宪兵队呆了近一个月,然后被送到炮局监狱,炮局监狱分东院和西院,东院关押待判决的犯人,西院是监狱,关押判刑以后的犯人,我们开始先被送往东院,在那里受到两次审讯,一次是在侦察厅,一次是在审判厅”。
“在东院呆了近一个月,进行了宣判,被判处死刑的没有和我们一起宣判。我们也没有当厅宣判,在送西院监狱前,将大家叫出来排成队,由翻译宣读了判决书。我被判刑五年,周良辅五年,任国伦七年,金琅七年,其余不记得了” ,而被判死刑的,正是麻克敌、邱国丰、薄有錂、张清江等四人,显然,麻克敌在狱中并没有屈服。
1941年2月15日,麻克敌等人被日伪当局枪杀于北平天桥刑场,时年36岁,而他的搭档邱国丰(辽宁营口人)年仅25岁。但是他们所实施的刺杀行动,极大震撼了日伪当局,伪新民报曾经于1940年12月1日发布头版头条消息:京师一大不幸事 日本军官突被狙击,并且详细说明事发地点,是在皇城根14号远东宣教会门前,消息迅速传遍华北和全国,影响甚剧。
对于在那场民族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战士和志士,无论阵营如何,都是应该表达敬意的。
遗忘
对于军统在抗日战争中的暗杀史,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了解,甚至连一些喜好历史的人也没什么研究。不过这并不意外,先不说作为特务机构,连老蒋在抗战后都对军统给予了打压,至少就军统展开的暗杀行动来说,由于这些都是见不得光的行动,有的甚至还启用了很多不该暴露在明面上的内线。不管是我们还是其他国家,针对暗杀的历史一般都会采取低调记录,这也造成了很多人不熟悉这段历史。
不过历史不了解,电影总看过吧,尤其是一部我们曾无比熟悉的电影——《色戒》。而在这部电影中,已经加入了军统的邝裕民就有过这样一段台词:
重庆派来的人,暗杀上海市长傅筱庵,公共租界探长陆运奎,还有外长陈箓那几个案子,都是他们干的!
而这几个案子,就囊括了抗战时期军统的多个暗杀行动!
1、傅筱庵,原民国时期著名的企业家。早在清朝末年,身为西方列强买办代理人的他就积极为虎作伥,充当汉奸一类的人物,以至于清朝灭亡后他一度被国人喊打喊杀,并躲入日本避难。但因他在洋人的扶持下,拥有着千万银元的身家,在贫弱的民国时期,民国政府又不得不依靠这样的人来缓解经济危机。
1937年淞沪会战失败后,因不忍自己在上海的产业受损失,他于第二年直接投靠日寇,并出任伪市长。1940年10月11日,在20多名保镖的保护下,正在家中睡觉的傅筱庵千算万算,也没有料到曾效忠他几十年的家奴厨子朱升源已经是军统收买的特工。利用保镖的信任和不防备,其持菜刀悄悄进入傅筱庵的卧室,直接将傅筱庵斩首,毙命时傅筱庵时年68岁。
2、上海公共租界总探长陆运奎,抗战时期积极投靠日寇,被军统特工在一家旅馆门前伏击击毙。
3、原民国外交总长陈箓,抗战时期投靠日寇,成为了伪维新政府(汪伪政权的前身)的外交总长,1939年2月28日,其保镖之一的刘海山(原张学良部下)秘密联络军统,以其作为内应,引军统特工攻入陈箓居住的别墅内,将正在与妻妾玩乐的陈箓乱枪击毙。因行动突然且撤退迅速,陈箓手下剩余的十几名保镖还未来得及做出反应,刘海山等人就迅速撤退。陈箓毙命时,时年62岁,这是1940年汪伪政权成立前,军统对汉奸实施的最轰动的暗杀事件。
当然,以上只是针对汉奸,那针对日寇的高级人物有没有暗杀行动呢?答案当然是有的!
1939年6月10日,军统特工在日本驻南京领事馆内的宴会上投毒,成功毒死日方领事馆工作人员2名,汉奸梁鸿志(原民国秘书长,后就任伪维新政府行政院长,1946年被枪毙)等十余名高级汉奸中毒昏迷。
1939年8月11日,日军驻广州的海军陆战队第115联队,在进行晚饭时遭到军统特工投毒,19名日军官兵被毒死。
1940年8月至12月,日军在武昌、武汉、汉口等地接连遭到军统特工袭击,日军警备队门口被扔炸弹、某日军军官上街购物被人捅死、部分日军去妓院消遣时遭遇刺杀,累计毙命中佐以下官兵21人。
1940年11月19日,汪伪政权部分汉奸人员与日方陪同人员乘坐火车前往南京,准备签订有关未来汪伪政权治理工作的日汪协定,火车途径苏州时,遭到军统预先埋设的炸药袭击,造成包括2名日军大佐军官在内的175人死伤。
10天后,日本天皇派遣来华进行访问的特使兼高级特工的高月保男爵,在北平访问时遭到2名军统特工伏击,其在街头骑马时遭到枪击,高月保身中多枪毙命。
1941年6月17日,上海公共租界日本警务副处长赤木亲之(男爵爵位),在与妻子开车去某公园游玩时,一个男子突然挡住汽车,在赤木亲之下意识的选择停车时,埋伏好的另2名军统特工趁机向其开枪,赤木亲之身中3枪毙命!
而以上只是针对日伪高级人物的部分刺杀行动,更下一级的刺杀数不胜数,因为从1938年至1941年,仅军统在上海一地,就实施了超过150次以上的刺杀行动。
微笑的玛奇朵
肯定有啊,我先上个图,没有数据支撑的文章都是耍流氓。
这张图来自于国史馆,里面详细介绍了军统在抗战时期袭击日军军官的统计表。
由于这个军统相关的史料真的不是我的专长,我就把握这次的学习过程给大家看一下。
这份表中,袭击中将1人,少将4人,共五人,这五人都是谁,查了一下,不好查。
好在有时间抽丝剥茧的话应该可以找到蛛丝马迹,其中在1941年集中的比较多,少将三人,1943年中将一人,1939年少将一人,注意,这里面是袭击,而不是刺杀,所以,应该是把击伤和击毙都算在里面了。
结合某研究生写的论文中的军统在上海抗日锄奸活动的统计表,1941年在军统在上海袭击日军将官就有两人,分别是画红线的这俩:
这个什么福本我没查到,陆士毕业的一个叫福本的都没有,倒是这个武田我倒是知道的,这个表也不怎么准,这个武田是武田盛治,海兵第38期,1939年11月15到1941年9月15日任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司令官,海军少将,这个时间点和他遇刺时间是能够对上的。
但是这个特么福本少将是什么鬼,我严重怀疑这个做表的硕士是不是看了什么不该看的小说,然后把福本写进去了,这个新编第四预备旅团又是什么鬼,我是真的崩溃了,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番号的部队,我要是这个研究生的导师,我真是得打死他,还想毕业?
好了,我不再纠结于这个福本是谁,这个武田盛治是被朝鲜人尹光复捅伤的,而且,这个尹光复的名字一定是假名,真名叫什么不得而知,但是从履历上看,这个家伙是日军里的朝鲜人,这个很正常,出处呢,是乔家才的铁血精忠传,乔家才是军统人员,黄埔6期生,北平站的站长,熟悉谍战片的朋友应该都知道。
既然是乔家才写的,那么这个真实性肯定是没问题了,事情这样的1941年7月7日,武田盛治在虹口公共租界日人所开妓院内,设宴招待刚由华中视察返沪的日本海军军事学校校长任一中将以及清水少将。
时任日本上海海军陆战队参谋室上尉的哥哥尹光国,乘陪酒之机,在酒菜中下毒,毒毙清水少将,毒伤任一中将和北昌少佐。尹光国为迷惑敌人,同吃有毒酒菜,自己也中毒牺牲。
时任南京近郊日军江宁警备司令部参谋处参谋的弟弟尹光复,在军统人员的协助下,于8月下旬在上海四川北路附近长春路刺杀了日本上海海军陆战队司令武田少将,尹光复自己也被捕牺牲。
这朝鲜哥俩的名字是光复,假名无疑了。
海兵学校的草鹿任一没问题,这个不需要查。
而这个清水少将,是谁呢?
这个人我根本不知道是谁,上面的武田我还知道点,但是清水实在是有点难度,没办法,查吧,然后,叫清水的是有,海兵学校毕业的吧,我特么从大正找到昭和年间都没找到,只找到一个清水光美和清水洋,再往前就得是明治了,这俩清水一个中将一个大佐,前面那个清水活到战后。
然后,日本陆士毕业生我又找了一遍,真的也没有合适的清水,诶,连污水都找不到,所以我就在想,军统杀个人连名字都搞不清楚,我服了。
而且,这些被刺杀的人名居然堂而皇之的出现在论文和期刊里,但是,查无此人?!
可能是有些苞米起来了吧,用的都是化名?
谁知道呢。
妞妞爱大爷
国民党特务是人人都恨的,如过街老鼠。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军统特务为做出过贡献,主要从事刺杀,搜集情报等,有时也参加战斗。
军统的前身是1933年成立的复兴社特务处,处长是戴笠。
1938年,蒋介石成立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长由侍从室主任兼任,但实际权力掌握在副局长戴笠手中,人称戴老板。
陈恭澍,赵理君,沈醉,王天木为军统四大金刚,带行动组执行任务。
1937年12月14日,汉奸王克敏在北平成立伪政府。蒋介石给军统下达命令,刺杀汉奸王克敏。
因为军统北平站没有行动组,这一任务由天津站站长陈恭澍完成的。
陈恭澍等人来和北平站站长毛万里接头,和复兴社华北分社的齐庆斌等人制定了周密的刺杀计划。
1938年3月28日下午2时许,陈恭澍行动组来到煤渣胡同准备行动。
几分钟之后,王克敏坐车来到煤渣胡同,前面还用一个警车开道。
当王克敏的坐驾一转身驶向胡同时,负责望风的陈恭澍迅速把手中的礼帽扣到头上。
装扮成小商贩的军统特务兰子春接到暗号,迅速地掏出枪向汽车后坐连续射击,然后,趁人群慌乱时从容撒退。
事后得知,汉奸王克敢逃过一劫,日本驻北平军事顾问山本荣治当了替死鬼。
1941年12月,破译组女特工姜毅英侦破了日军电文,日军准备偷袭美国的珍珠港。
中方迅速把消息传给美国,美国人以为蒋介石有意挑起美日矛盾,竟然,没有相信,事后非常后诲,姜毅英因功晋升为少将。
据不完全统计,军统在册人员有四万八千余人,抗战中牺牲一万八千余人,加上外围人员,牺牲了四万五千余人。
军统在抗战中,刺杀日伪人员18444人,刺伤5510人,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很大贡献。
MRS.MOON
军统特务刺杀日本天皇特使。
1940年11月29日上午10点左右,两名全副武装的日本军官,正骑着高头大马行走在位于北平东皇城根的胡同里。
这两个军官一个叫高月保,一个叫乘兼悦郎,他们一边洋洋得意地骑马,一边旁若无人地高谈阔论,全然不管街上躲避的人群,以及被马踢翻的物品;更没有注意到,一个身穿青色短衣、黑色长裤的人正骑着自行车尾随在他们身后。
高月保和乘兼悦郎一前一后,边走边聊,尾随他们的骑车人却已赶到他们眼前,他迅速向四周看了一眼,然后果断翻身下车,举起枪来就对着高月保和乘兼一郎连开7枪,两个日本人当场毙命。
正在这个时候,胡同附近的伪巡警和巡逻的哨兵听到枪响,迅速赶来,但是只看到了骑车人远去的背影。日本宪兵对着背影连开了几枪,均未命中骑车人。当日本宪兵看到倒在地上的两名日本军官后,顿时慌了神,连忙叫来了两辆汽车,打算把两名中枪的日本军官送往医院,但是他们忘了,汽车在胡同里根本没法掉头。
于是,日本宪兵又抢来一辆黄包车,把两名日本军官放进车里,先用黄包车拉了一段,然后再用汽车将两名日本军官送进了医院。
当时,在北京城内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的日本军官多的是,可为什么唯独这两人会被人刺杀呢?而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就不得不说说高月保和乘兼悦郎的身份。
挨枪的两名日本军官,在当时的日本陆军中也算声名显赫。
高月保,他有着男爵的贵族头衔,曾就读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后就被任命为日本驻欧洲的见习武官。1934年,高月保被任命为日本驻拉脱维亚的武官,主要负责苏联的情报搜集工作,因为他在情报工作中成绩突出,因此也被人称为“拉脱维亚的樱”。
1938年,高月保奉命回到日本,参与日军对华细菌战的策划和研究,是细菌战的始作俑者之一。后来,高月保被派到中国,担任日本参谋本部作战课副课长兼华北方面军参谋。
而乘兼悦郎和高月保一样,也是贵族出身,也曾就读于日本陆军大学,来中国之前,他一直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担任战术教官,同时兼任陆军第一旅团长侍从参谋。乘兼悦郎之所以被任命为陆军第一旅团长的侍从参谋,是因为第一旅的团长是朝鲜的皇族子弟李垠。
李垠来自朝鲜,朝鲜被日本占领后,大批的朝鲜皇族子弟被送到日本接受教育,很多人都因此成为了狂热的亲日分子,这其中就包括李垠。李垠被日本天皇授予昌德宫李王垠的称号,并被任命为陆军第一旅团旅团长。
虽然李垠对日本无比地热爱,但日本天皇也深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道理,始终对李垠放不下心来。所以日本天皇便派了日本贵族出身的军人乘兼悦郎做李垠的侍从参谋,以监视李垠。直到日本天皇确定李垠的确忠诚无二,才将乘兼悦郎派到了中国。
1940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百团大战,共毙伤日军二万多人、伪军五千多人,俘虏伪军一万八千多人;破坏铁路九百多里、公路三千里;破坏桥梁、车站二百五十八处;并缴获了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
这一次大战,在日本国内引起了巨大的震惊,甚至有些日本军人直呼要“重新评价中国国内的军事力量。”同时,对于日本驻华北军总司令多田骏的“不作为”感到十分不满意。无奈之下,日本天皇为了安抚老臣多田骏,特意派出高月保和乘兼悦郎,作为特使到中国来,对多田骏进行“宣抚”。
日本中佐高月保和乘兼悦郎是1940年秋天来到北平的,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秋天还没结束,冬天还没有到来,他们就被刺杀了。那么这两个人为什么要在11月29日那天,一起骑马外出呢?
原来,这两个人生性喜欢骑马,都是日本贵族俱乐部“爱马社”的成员,来到中国后,他们依然保持着每天骑马的习惯。日伪当局为了拍这二人的马屁,便精心为二人安排了骑马路线,并且为了确保二人的安全,不仅常常更换路线,而且每日都派出大量的军警和宪兵驻守在二人骑行的路线上,甚至还安排了骑着自行车的便衣跟随二人骑行。
不过也正是因为日伪方面过分小心,才使得高月保和乘兼悦郎以为骑行在中国的土地上,和骑行在日本的土地上一样安全,所以麻痹大意,丧失了军人该有的警惕。
枪杀事件发生后,高月保背部中了三枪,乘兼悦郎心脏上方中了两枪,两个人所乘马匹也各种一枪。本来,这两人被击中后,还都有生还的可能,但由于胡同里道路不便,日本宪兵又是调动汽车,又是抢夺黄包车,耽误了不少时间。
高月保在中弹后,甚至还被自己受伤的坐骑狠狠地甩到了地上,倒地后,又被自己的马踢了一下,所以刚被送到医院就断气了。
相比于高月保来说,乘兼悦郎就比较幸运了,虽然被慌乱的日本宪兵硬拽上了黄包车,一路受了不少颠簸,但经过抢救后,命虽然保住了,但是却留下了残疾,只得离开一线部队,回国担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庶务课课长。
那么,到底是什么人刺杀了这两个日本军官呢?
他们就是当时军统北平站的行动组成员麻克敌和邱国丰。
麻克敌,本名麻景贺,1905年出生于河北遵化,在军统内部素以心狠手辣、胆大心细、枪法超群著称;邱国丰,1915年生人,辽宁营口人,从小学习武术,功夫极好,十几岁就加入了国民党的军队。
而这次的刺杀活动,是由时任军统北平站的站长刘文修策划的,刺杀地点就选在远离日军据点,仅有伪警察负责警卫的隆福寺到锣鼓巷一带,由麻克敌执行刺杀任务,邱国丰负责掩护。
于是,11月29日当天,麻克敌和邱国丰,尾随高月保和乘兼悦郎到计划行刺地点时,却发现两个日本军官与负责警卫的士兵距离太近,于是麻克敌只得临时改变刺杀计划,一路紧跟。一直跟到了东皇城根的胡同里,两名日本军官骑得兴起,而负责保卫的警卫也因为多日来一直平安无事而麻痹了神经,渐渐跟两名军官拉开了距离。
也是因此,才让麻克敌找到了刺杀的机会。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两名日本军官皆中枪倒地。
事情发生后,日本军方十分震惊,严令驻扎在北平的日本特务机关以及伪警察局限期破案,并且勒令全城戒严、铁路停运,同时严禁居民出城,甚至半夜入户搜查,发现可疑人员就立即逮捕。一时间,北平城内人人自危。
当时形势十分严峻,时任军统北平站站长的刘文修外出时,在电车上被敌人逮捕。最后,在敌人的严刑逼供下,刘文修叛变了,他不仅供出了此次刺杀的主要行动人员麻克敌、邱国丰,还把自己所知道的所有情报说了出来,导致军统北平站大部分特务,包括麻克敌、邱国丰在内,全部被捕。
1941年2月15日,麻克敌、邱国丰等多名军统特务被日寇枪决于北京天桥刑场。而关于刘文修的下场,因史料记载较少,笔者也就不得而知了。
athena_chensiyu
军统,全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于1938年成立。由于影视剧的原因,我们普遍对其的印象不佳,但在抗日时期,军统在情报收集和解决敌方关键人物上还是有很多成绩的。
不过话说回来,由于抗战初期我国很多国土很快的被日寇占领,所以这些地下工作者很难渗透到日军内部,更别说是暗杀日方高官了,倒是军统在解决汉奸的过程中立功不少。
应该说,军统在抗日期间,有一次几乎成功的暗杀行动。我就给大家说说。
这个行动就是——南京日本领事馆投毒案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了南京。长期潜伏在日本领事馆的特务詹长麟接到了特别指示,要他时刻注意日军高官的动向。1938年,军统正式成立,詹长麟也成了军统的一员。
1939年6月初,詹长麟从日本外务省的一封来信中获悉,日本外务省次长清水要在6月9日到南京领事馆视察,他当晚将这一情报传送出去,立即得到了军统局的高度关注。于是一场投毒暗杀开始计划。
当时准备参与酒会的人员有:
日本华中派遣军司令官山田乙三中将、参谋长吉本少将、副参谋长铃木宗外少将、军报道部长谷获那华雄大佐、伪“维新政府”顾问原田吉雄少将、谷田大佐、高桥大佐、公平中佐、岩松中将、三国大佐、岛本少将、三浦大佐、海军大佐泽田、中佐田中、大佐秋山、总领事堀公一、领事内田、副领事有久乾以及日本在南京扶植的伪“维新政府”行政院长梁鸿志、立法院长温宗尧、绥靖部长任援道、内政部长陈群、交通部长江洪杰、司法部长胡礽泰、教育部长顾澄、外交部长廉隅、财政部次长严家炽、实业部长王子惠、南京市市长高冠吾等日伪要人。
这份名单囊括了当时驻南京的日本华中派遣军的首脑以及伪维新政府的骨干分子。军统准备将他们一网打尽!
1939年6月10日晚5点,酒会准时在领事馆内举行。计划进行得很顺利,在开宴前詹长麟趁机把毒粉倒入酒瓶,并使劲摇动,让毒粉均匀地溶解在酒里。在看到毒酒已被喝下去之后,他才撤退。
不过事与愿违,日本几个主要官员饮酒不多没有毙命,只有三浦、宫下、船山都一命呜呼,另外汉奸梁鸿志、温宗尧、高冠吾等皆中毒后获救未死。此次事件也造成了日军的疯狂报复,国民政府在南京的地下组织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这次行动虽然没有成功,但在一定程度上震慑了日本侵略者及其汉奸走狗,对正在抗战中的中国人民也是一个鼓舞。抗战胜利后,流亡日本的詹长麟回到南京。国民政府奖励詹长麟五万元,颁给他一枚“忠勇杀敌”的银盾。曾经的英雄不应被忘记!
Zzzzz路痴S月
Rimelissa
chen_2216
熙锣
spe888
OpsJay
-----《抗日之精英特战队》 战史风云 作者写的文章,给人不一样的激情啊!行文之流畅,情节之惊奇,布局之巧妙,人物刻画之丰满,确实令人陶醉其中,与主人公的诸多遭遇感同身受。身临其境徘徊于虚实之中,让我感受真实的军营。读了作者的新作,感触至深,发现大大驾驭战史风云题材小说的功底更是不凡,不仅思路清晰,想象力丰富。而且作品框架宏达,故事跌宕起伏,人物性格描述十分鲜活,再加上绝妙文笔,才发现好作品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文写得出彩,能紧紧的抓住读者的心。
且听沧海
-----《开艘航母去抗日》 军事 作为一个军迷,非常喜欢这部作品。这个是且听沧海于2013年3月5日开始创作的一部军事小说
酒徒
------《秦》历史小说,现实就是现实,赶上西方是很长的一条路
------《男儿行》历史穿越,元末农民起义,一群庸庸碌碌的汉子奋起反抗,在废墟建华夏民族
千重草
-----《抗战侦察兵》 军事 这本书,非常好,题材好,内容新。只是我个人觉得,几年的铺垫太少,主角高全的部队,经常无端端出现很多很牛逼的部队,比如说最新这章的扔手榴弹的神投手之类的,类似的还有很多,记不清了,不过整体来说是写的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