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评为全国作协副主席
得过雨果奖的科幻小说
[作品]Many Moons
Princess Lenore is ill from eating too many raspberry tarts. She believes that possessing the moon i...
[作品]Rocket Man
Grammy winner for "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 from Disney's 1994 blockbuster movie "The Lion Ki...
fumengdalian
freedomlsz
还能怎么看,实至名归呗。谁说作协副主席不能由科幻作家当,不是科幻迷可能不知道,但科幻迷一定明白大刘对中国科幻影响有多大。只要是对文学做出了贡献的,都是值得称赞的
全利利
应该是前几年科幻世界译文版上面的《深渊上的火》,弗诺 文奇著,后来的单行本好像更出名一些,但是的确之前是在译文版上刊登过,分上下两期,你说的是一个外星人的种族,就是几条狗儿用心灵感应的方式组成一个整体,数量越多智力就越高,好像哪个的飞船掉到他们那个星球上去了,我也是很久之前看的了,但是可以确定你说的就是这个。。
扎西GG
现在看小说的一般都是年轻人,特别是科幻小说更是倍受年轻人的喜爱,所以说刘慈欣小说入围星去奖是必然趋势。
前段时间,由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成为大热门,讲述了人们面临太阳的灾难性爆发,建造巨大的发动机,带着地球一起寻找新家园的故事。安烨说,与之相似,大刘在黄金原野中也表达出强烈的“故乡”情结。 如安烨所说,书中有一个场景很打动人:爱丽丝抓住了漂浮在飞船里的一棵小草说:“这是发射架前的草坪上的,以后,它是唯一陪伴我的地球生命了。”这时,她知道自己再也无法回到地球,但依旧热爱那片土地。这部大片一经播出,轰动一时。
当人们终于得以接近“黄金原野”号,却发现这艘飞船上早就没了生命迹象。爱丽丝多年前录下的音频告诉大家,根本没有“冬神”,所谓飞船故障也是原本设计好的。某种程度上,她以这种方式,推动了航天科技进步。
《十二个明天》里面有一段话说:“科幻作品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是什么让当下与过往的时代变得不同,我们会走向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以及在此变化中我们会受到何种影响。”这就是我们喜欢科幻小说的原因。通过这些优秀的科幻作品,我们更能很好地理解技术将给我们带来怎么样的世界,我们又该如何去应对挑战。
ppqqpq
人家凭实力干出来的成绩,还能怎么看?大刘牛逼啊!他的科幻作品兼具了商业性和艺术性。他写内容不玩那些花里胡哨的后宫争斗,纠缠不清的男女感情或是莫名其妙的职场往来(这些居然都是改编电视剧电影的热门也是无奈的很),就是内容为王质量取胜!希望中国能有更多的作者能像大刘一样贡献出更好的作品。
可可猫
应该是前几年科幻世界译文版上面的《深渊上的火》,弗诺 文奇著,后来的单行本好像更出名一些,但是的确之前是在译文版上刊登过,分上下两期,你说的是一个外星人的种族,就是几条狗儿用心灵感应的方式组成一个整体,数量越多智力就越高,好像哪个的飞船掉到他们那个星球上去了,我也是很久之前看的了,但是可以确定你说的就是这个。。
灬流氓肉
只看过他的三体,而且没有看完。但他描述的一些情节确实很吸引人。但可能是因为对科幻的理解不一样,我对他的三体,像什么黑暗深林啊,降维打击啦等等这些并不感冒,甚至觉得小儿科。不可否认大众对他很推崇,但对我来说可能觉得肤浅,没有深度。
春天在哪里
也许因为现实太饱满,中国很少科幻题材的音乐,外国当然是有的。尤其六十年代的英国,在美苏太空竞赛、美国登月等消息的刺激下,文艺的英国人以艺术的形式加入这一伟大的人类理想主义实验中。大导演寇比力克拍摄《2001太空漫游》则把这一科幻热潮推向顶峰,先是许多英国年青诗人写作科幻题材的诗,他们被称为“火星派”,同时流行音乐中的迷幻音乐流派迅速向科幻题材靠拢,本来它们就有神秘主义倾向。
结果是诞生了所谓“太空摇滚”一脉,代表音乐人有大卫. 鲍伊David Bowie和平克.佛洛依德Pink Floyd乐队。平克.佛洛依德的《月之暗面》(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1973)和迷墙(The Wall,1979)是深刻的反乌托邦科幻作品,而大卫. 鲍伊更是对大众和时尚都有广泛的影响,因为他呼应的是当代的心理。
大卫. 鲍伊的科幻名曲,除了《Starman》,更著名的是Space Oddity,貌似是搭宇宙热顺风车的时尚作品,深处却呼应了冷战时代个人为集体所摆弄的孤独感。直到1976年,鲍伊在作品中“杀死”了自己最有名的分身:外星人“Ziggy”,他的科幻时代才暂停。
中国当代也有一支临时的科幻乐队,叫做“火星纪事乐队”阵容都是怪兽级别的音乐天才:魔岩三杰之张楚,摇滚古筝圣手王勇丶实验大师王凡等中国音乐传说人物,主脑则是香港音乐家李劲松,这支概念乐队只在香港艺术节演出过一次。
cirky
首先,是中国国家力量在世界影响力大大增强了。国内我们的科技创新也日趋进步,才会涌现出一批科幻作家,他们的作品也具有了国际视野,前瞻性,也容易被世界接受。
其次,是刘慈欣作品的独特性,大格局,颠覆三观似的宇宙宏观,使得作品蓬勃,大开大合,完全不同于西方的传统科幻,具有时代感,本身作者也是从前科研的,内容经得起推敲,而且大量的融入了中国元素,人物,场景,时代,故事,文化,风俗,政治,经济等等都是中国特色的,它让世界了解了我们对未来的看法,及对未来的作用。
其次,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体现,不同国家,不同流派,风格的作品,通过翻译成不同的文字语言,丰富了世界文化,也融合了一些创作方法,这些文化交融,便于被不同文化受众理解。
总之,刘慈欣的作品,让世界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了中国。
胤
经济学科幻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创意,我也一直在寻求与此有关的(包括所有以社会科学及交叉学科为基础的)科幻构想.
像是阿西莫夫的《基地》于帝国三部曲中的《星空暗流》都或多或少地提到了经济学,而海因莱因的《银河系公民》也渗透了这一点,
但这些都比较肤浅,只体现了市场经济或经济对社会的作用这些比较浅显的议题。
而以经济学中的概率论为主体的科幻小说可就多了,如橱窗里的荷兰赌徒等等,但都不能算是真正的经济学科幻。
虽然我不能肯定是否世界上还没有真正以经济学为主体的科幻面市,但我相信这是一个一定会被写到的主题,我们也可以发挥想象,自己提出一些构想嘛。
PS:很高兴有人能对科幻的创新作这么有创见性的思考,我再回到你的问题本原说一说吧。我想你应该十分关注科幻的“预见”这一功能吧。如果说预见金融危机,太多的书都或多或少地提到过(反乌托邦小说中设想的各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崩溃;各类经济学书籍中对未来经济危机的预测),不过“预见”只是科幻的一个功能,而非特征,往往也不是目的。科幻中的“预见”都不是针对于某一事件的,只是按其对未来社会走向的构想自然推理而成的产物,而后真正发生危机时,人们将小说中的描写一套,发现很像,不过是证明了小说在科学推理上的严谨性于在幻想上的切实性罢了。预见的真正目的在于警示,所以我相信近几年一定会有以科幻小说为形式的描写金融危机的书问世,因为此时的人们,太需要警示。
alanzg
儒勒·凡尔纳(Jules-Verne,1828-1905)是19世纪法国作家,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曾写过《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等著名书籍。1828年2月8日,凡尔纳生于南特,1848年赴巴黎学习法律,写过短篇小说和剧本。
1863年起,他开始发表科学幻想冒险小说,以总名称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异的漫游一举成名。代表作为三部曲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
凡尔纳总共创作了六十六部长篇小说或短篇小说集,还有几个剧本,一册法国地理和一部六卷本的伟大的旅行家和伟大的旅行史。主要作品还有《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神秘岛》.《漂逝的半岛》.《八十天环游地球》等20多部长篇科幻历险小说。
他还是许多发明家的老师,凡尔纳将它科学幻想的内容写得那么详细准确,头头是道,以致许多学术团体对他书中列的数字,有时要用几个星期的时间去推算。 星新一 卫斯理 喂——出来
Mr.Rock~
遇见安娜,本来觉得乘客与创造者更好的~但是长了点~~
下面是文章
春寒料峭的下午,我第一次遇见了安娜"苏,并且一见钟情。
她来的时候像个精灵般悄无声息,赤裸的脚尖从挂满露水的草丛里穿过,比一阵风还要轻盈。那时候我正像平时那样坐在园子角落里最高大的橡树下,微弱的光斑透过树叶缝隙,掉落进面前一大从毛茸茸的尖角樱草中,有一种粗糙而又鲜嫩的奇妙质感。我手里握着炭笔全神贯注地坐在茂盛的草丛中,膝盖上铺着画板和淡黄色活页纸,手腕和胳膊上都粘满了大片黑乎乎的炭痕,很久没换的睡衣皱巴巴地贴在身上,被各种草汁和泥浆沾染得变了色。我想那就是安娜第一眼看到的形象,一个弓着背的消瘦身躯,裹在又脏又旧的睡袍里,一心画他面前的尖角樱草,甚至没有抬一下头。
于是她就那样一直走到我面前,静静地站在那里,像一只乖巧的小鸟。我已经忘记是怎么发现她的,或许是因为她身上散发出来的气息,有一点点温暖,一点点湿润,混合了薄荷、月桂或者新鲜石榴的香气,随着血脉搏动在微醺的空气里荡漾起一环又一环细碎的涟漪,轻柔地拍打着我敏感的知觉。又或者那全部是我的想象,我只是感觉到周围的氛围开始变得有些不同,于是我深呼吸,抬起头,安娜正站在那里,穿着很大的暗绿色手工粗织毛衣,阳光从斜上方照亮了她脸颊上新鲜明艳的粉红色,一瞬间仿佛整个人都在那件毛衣中散发出光芒。
我们就那样互相对视着,很久没有说话。风里传来精密机械的嗡嗡低语声,那是无数分子摄像机在细致入微地捕捉我们的姿态、动作、表情、声音乃至气息,再把它们整合成栩栩如生的立体图像汇入那些汹涌澎湃的信息流中,最终被十几亿人点击收看。我想象他们坐在肮脏凌乱的小隔间里,一边吃着可降解包装盒中粗糙的方便食品,一边观看我和安娜隔着一丛尖角樱草对视,他们呼出湿热而浑浊的气流穿过我们的影像,令那些精细的粒子束像狂风中微弱的火苗一样摇摇欲坠。
过了一会儿,安娜终于向前迈出了一步,全世界的呼吸声几乎都在一瞬间停止了。
“你在画什么?”她微微侧过头问我,声音曼妙得难以形容。
我的心怦怦直跳,安娜站在离我不到三步远的地方跟我说话,我甚至可以感觉到我呼出的气息穿过她身上粗糙的毛衣缝隙,一直碰触到她裸露的皮肤表面,这种想法几乎令我窒息,令我无法开口回答她的问题。
安娜并没有露出任何不悦的表情,大概是习惯了看到人们在面对她真实鲜活的身体时所流露出的种种反应,她只是又向前迈了一步,双手扶在光洁细腻的膝盖上,伸长了脖子俯向我膝盖上的画册,然后略有些惊奇地睁大了眼睛。
“真漂亮。”她深水一样的瞳孔在浓长的睫毛阴影下闪烁了两下,然后望向我,“嗯,我的意思是,我当然知道它们很漂亮,但是没有想到真正看到的时候会是这样……这样不可思议。”
现在安娜离我只有两步远,她那双按在膝盖上的手上每一个小巧精致的指节都明晰无比。我又开始喘不过气,耳朵嗡嗡作响,身上脸上每一个毛孔都在往外渗出汗水,所有这些都像极了那该死的过敏反应,只有我自己心里清楚,一切都只是因为紧张而已,于是我鼓起勇气,终于说出了第一句话,坦白,但是烂俗到足以令所有观众愤怒地揉烂他们手中的食物包装盒。
我说:“嗯,你也是。”
于是我们再次陷入了沉默,一瞬间我突然开始觉得眼前的景象变得可笑起来,我和安娜之间究竟应该如何继续交谈,他们又希望看到怎样的交谈呢。我是如此了解有关于安娜的一切,如同所有那些无聊而又盲目的崇拜者一样,日复一日地点击她那贵得要死的个人频道,沉迷在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全息影像里不能自拔,注意她生活中的每个小细节,从指甲油的颜色和气味,到那条价值六千万的巴掌大的小狗。
在FBC垄断了大众传媒的几十年里,无数公众人物如同海浪尖端的泡沫一般涌现而又消失,每天都有成百上千个新的个人频道被启用,随着点击率一路飙升而成为最耀眼的焦点,然后是专访,产品代言,制造各种话题,被关注被评论,辱骂与追捧交织,很快又被其他新的焦点抢过了风头,迅速衰落最后被注销。
唯独安娜不同,她从出生起便注定了是这个时代长盛不衰的宠儿,她身边所有的一切都笼罩着童话般不可思议的色彩,她的一举一动都令人既钦佩又怜爱。六岁的时候她从那匹名叫“伯利恒之星”的小马上摔下来,扭伤了脚踝却不吭一声;她穿着蕾丝缎带的小礼服演奏两个世纪前流传下来的钢琴曲,也练习击剑、跆拳道和弗拉明戈舞;她有自己名下的蛋糕房,花店以及咖啡厅,用的都是来自她自己农场里的原料精心制作,价格昂贵却依然火爆。随着逐渐进入青春期,她也开始像个叛逆的公主一样开始了更加美妙绝伦的冒险,先是带着价值连城的古董相机独自前往荒蛮之地去拍摄闪电和小木屋的照片,随后又组建了一支女子乐队,在各大剧院巡回演出几个月之久。人们一面收看她在史前沼泽中孤独穿梭的身影,一面疯狂抢购她的摄影集和新唱片。最新的消息是,安娜结束了在世界各地长达两年的颠簸之后终于回到了家中,开始撰写一本关于在不同世界间旅行的魔法书。
而现在,她站在我小小的园子里,看着我膝盖上的画册,她身上的气息令我的额头像火一样燃烧起来。
“对不起。”她突然惊异地立起身,向后退了一步,“我令你不舒服了么。”
“不。”我艰难地摇摇头,“只是有些不习惯,我想。”
安娜看着我,眼睛明亮得像是黑曜石。
“好吧,我站远一点。”她说,“你继续画。如果可能的话,我想知道你愿不愿意帮我的新书画一些插图呢。”
她对我露出了最明媚的微笑,仿佛知道这样的要求必然不会被拒绝。多么奇妙,我混乱的大脑里翻滚着各种各样荒唐的想法,如同我对安娜的痴迷一样,对我的一切她也并不陌生,我知道和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人一样,她同样好奇我离群索居的生活和那些被人们争论不休的画册。三年前在一次拍卖会上,她用三十五万拍走了我的一幅紫罗兰的铅笔淡彩写生,并把那张小小的纸片一直挂在床头。
所不同的是,我的生活远没有她那样丰富多彩,作为十二年前那次泄漏事故的唯一幸存者,我注定一生都只能像个可怜的地精一样生活在这片与世隔绝的小园子里,周围是肥皂泡一样晶莹透亮的玻璃圆顶。我受到侵害的免疫系统几乎对一切工业制品过敏,汽车尾气,添加了防腐剂的食品,塑料粉尘,杀虫剂,甚至是香水的味道都足以令我窒息,浑身红肿抽搐而死。
十几年来我几乎每天都只能坐在那里,呼吸精心过滤监控的空气,吃白水和粗盐煮出来的食物,一边看着各种立体影像节目消磨时间,一边想象这个玻璃圆顶之外丰富多彩的生活。我周围接触到的一切都是特殊定制的,包括那些炭笔和纸张,纯手工制作,价格惊人。几乎很少有人能够获准进入这个地方来看望我,两位总统,三位总统夫人,FBC的总裁,我的主治医生,那都是很早以前的事了。
直到这一刻,我才逐渐明白安娜来访的用意,一切都是精心安排的,或许是那些大人物们反复争论的结果,也可能只是轻率的恶作剧。“让那两个孩子见面吧,安娜"苏与托马斯"杨。”最终有人这么说,于是在这样一个下午安娜不期而至,像是天使造访了矮人的神秘花园,微型摄像机疯狂地上下翻飞,无数男男女女伸长了脖子观看。这些念头令我浑身都慢慢冰凉下来,喉咙里像是有火在燃烧。
“对不起。”我嘶哑着声音说。
“什么?”
“你挡住我的光线了。”
安娜向旁边侧过身子,神情惊异又有一些失望,我并不看她,但是能感觉到她的尴尬与恼怒,没有人这样对她说过话,我当然知道,没有人,然而这样冷淡的语气是我唯一的防御,用来维护我可笑的自尊。
一片沉默中,我只听见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炭笔在手指间无助地颤抖,突然间安娜向前迈出了一步,她的脸颊因为愤怒和激动而泛红,非常美丽。
“好吧,你知道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她说,“不如随便聊聊吧。”
“聊什么。”
“聊些彼此不知道的事情。”安娜明亮的黑眼睛挑战般地看着我,“或许是每个人都不知道的,如果你敢的话。”
我不知所措地坐在那里,安娜拨开尖角樱草向我走来,一直走到我旁边,抱着膝盖坐了下来,这样她就比我矮了很多,可以看见温暖的光斑在她的发间跳跃,被照亮的地方从乌黑的发色中透出一点明澈的酒红色。
周围依然是那么宁静,这个世界里既没有鸟儿也没有蝉鸣,只有我们两个坐在那些郁郁葱葱的花草之间,几乎让人忘记了那些无所不在的偷窥者。
“好吧,说什么呢?”许久之后,我可怜巴巴地回应道。
“其实,可以说出来的秘密远比你想象得要多。”安娜望着头顶上方的树影,声音轻柔得像在叹气,“十八岁之前,还可以躲在浴室里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我曾经最久的一次在里面呆了快三十个小时,后来他们不得不派人轮流在外面敲门,我妈妈急得直哭,那都是很小时候的事了。”
“嗯,我记得。”我说,“还有人在网络上设了投票竞猜,点击率很高。”
“其实我只是在睡觉,什么都不穿,躺在浴缸里睡觉。”她唇角向上微妙地挑了一下,算作微笑,“想试一下什么感觉。”
“怎么样?”
“妙不可言。”
“嗯,我能想象。”
“你呢,小王子。”安娜看看我,“你的故事呢?”
“好吧,想起一件很傻的事情。”我说,“也是很小的时候,有一次躲在浴室里思考要不要自杀,想了很久后终于下定了决心,然后喝了一罐子刷牙水。”
“刷牙水?”
“我以为那个东西可以像杀虫剂一样杀死我,结果失败了。不知道是什么配方,味道有点恶心,但是没毒。”
安娜愣了一下,终于忍不住大笑起来,她的笑声像擦拭一新的银罐子,明亮而又光洁。
“你真可爱,杨,想死有很多种办法的啊。”
“我当时真的认为那样会死。”我争辩说,“至少在那时候,觉得喝下去必死无疑,心情沉痛,一边嚎啕大哭着一边一口一口往下咽。”
“那时候你多大?”
“想不起来了,7岁吧,或者更小。”
“好吧,你这个笨蛋,如果我是你的话,起码会从这里走出去,死在外面。
“我现在才不想死呢,至少一点不会为这件事着急。”
“为什么?”
“医生说我或许还可以活十年。十年,不长也不短,我还不知道有什么惊喜会等着我。”我勇敢地看着她的眼睛。
因为,我一辈子都走不出去,但是你还没有来,安娜。
“那么,你是否还记得曾有一天晚上。”她望着头顶上方随风轻摇的橡树叶说,“天空难得的晴朗,星星在黑丝绒一般的夜空里闪闪发光,我看着床头你画的紫罗兰,突然很想知道那时候你在做什么,于是点开了你的频道。”
“嗯,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你坐在一盏小小的黄色灯光下,刚刚点开我的频道,那一瞬间我们就像两个偷窥的人一样,彼此从对方肩膀后面望过去,看见面前那个属于自己的小小影像,而那个影像又望着对方的影像,一个望着另一个,仿佛永无止境。几乎又在那一瞬间,我们同时关掉了影像,于是一切又都消失了,像是一场梦。”
安娜低着头,她乌黑的卷发从前额上垂下来,看不见表情。许久她转向我,认真地说:“告诉我,那之后你在做什么。”
我犹豫了很久,最后说:“我躺在草丛里哭泣。”
“好吧。”安娜轻轻咬着嘴唇,那样子只是像个普通的十五岁女孩,“我没有哭。你可以打架,吐口水,裸奔,在自己身上刺青,骂最难听的脏话,但是不要让他们看见你哭。”
“我想你说的对。”许久之后,我轻声说。
这个时候钟声从很遥远的地方传来,像是在提醒我们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存在,关于外面那个广大得多的世界。安娜站起身,开始拍打粘在她毛衣上的细小草屑。
“我得走了,晚上还有一个小型酒会。”她说,“跟你聊天很愉快。”
“我也是。”
她看着我,我又开始觉得额头滚烫起来。
“那么你的插图……”
“忘了该死的插图吧。”安娜干脆利落地打断了我的话,之后,毫无预兆地,她俯身用力地拥抱了我。
“别忘了我,杨。”她湿润的双唇在我耳边轻声说。
我只是犹豫了短暂的一下,时间早已不够用,于是我也紧紧地拥抱了安娜,她的头发散发出白桦林一样清爽的气息,柔软光洁得像最上等的玻璃纱。
我不知道这一幕有多少人在看,愤怒地砸桌子或者感动得泪流满面,但是见鬼,这一切已经不再重要。
她的最后一句话是:“记住,不要哭。”
之后她再没有说什么,头也不回地走了。
春寒料峭的下午,我最后一次看到活生生的安娜走出我的视线,暗绿色毛衣的下摆摩擦着樱草粗糙鲜嫩的枝叶,很快消失在那些光影摇曳的树丛后面,仿佛她从未出现过一样。
然而那时候,以及之后的漫长岁月里,我真的没有哭
brucewander
科幻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民族对未来的想象的能力,饱含人文情怀,对于打破思想禁锢,开拓视野,创新思维,展望未来,促进发展很有好处。中国在新世纪有这样的一个作家出现,是民族幸事。
miaoyingqi_
如果你真的想看中国的好科幻,推荐你看创造宇宙说明书,这本书前身是宇宙通鉴。好科幻不一定出名,现在不出名不代表以后不出名。好科幻要看内容,看内涵,看思想,系统的去看。看这本书在系统地讲什么,看他的世界观,而不是人云亦云。现在很多喷子,没有看完全书就开喷的,多得是。只有通读完全书,才有资格评论。
davidhml
蛋蛋窝
估计作协的大老爷们很长时间都看不惯野路子出来的大刘,对于科幻这样的题材,尤其入不得其法眼。《流浪地球》火了,科幻文学被上升到新的高度,于是作协冒泡了。
彼岸_claire
不认可,大刘的作品严格来说没有文学性,这是他本人承认的。但是脑洞开的很大,一些科幻术语也很能迷惑一部分人。
但是,他的很多作品,其实国外的硬科幻都说过了。
理工科比较喜欢他。而已。
Realface_童
任意飞行的小放
qypu
淑女嗯嗯
原贴:科幻小说硬科幻是指什?
vivi_n
水晶果冻
素颜烟雨
我成年以后很少看小说 小时候是因为家里没钱 现在是因为没有精力 但是有声小说听了一点 比如金庸的全部作品 一次偶然机会找到了一个播读刘慈欣作品的播客 听了很多刘慈欣的短篇小说 也听了刘慈欣的三体前两部 说真的刘慈欣的作品都很冷酷 冷酷到没有多余的一句废话 把人性剖析的丝丝入扣 尤其鲸歌里 一开始说那句 他们不给我自己拿 我觉得天经地义理所应该 但是第二次说出这句话时候 真的变成最可悲最讽刺的话 我想表达的是 好作品可以让有知识的人得到道理 好作品也可以让我这样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人明白事理
小E的一天
名至实归。我最佩服这些不是专业出生却做出了比专业人士更专业的事来的牛人。
fhtwhite
她应得的。这两部小说及其改编的影视作品,在我国的科幻史上有些节点意义。
seaminweihai
要是大刘碰上996 不知道还有没有时间写出这么瑰丽的作品
幸福来了!
比较佩服刘慈欣,虽然不是专业作家,本职工作是水电站的工程师,却能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付出的辛苦自然不会少。至于山西省作协副主席这个职务,我觉得他当然是完全可以胜任的,但是也会担心这会不会影响到他的创作。
一直觉得中国的一些协会主席之类的职务,最好不要去找状态正旺盛的创作者们来担当,这个职务的一些杂碎的工作肯定会影响到他们的创作。其实对于他们来讲,作品比职务重要,作为观众和读者,大多数百姓也是如此看待的。
彭蒂
谢谢邀请。大刘获得这些荣誉是实至名归。我也是三十多的老科幻迷,也获过一个短篇小说的小奖项,有相同的爱好性格,甚至经历和职业也类似,能猜到大刘的性格和生活创作状态是怎样的。在当代中国这片忽视和藐视科幻文化的土壤里,科幻爱好者是不被大多数人理解的,甚至《科幻世界》要是不自贬为“校园文学”都生存不下去。那么,科幻爱好者一般都是这样的:不擅与人交际、思想天马行空、爱好特立独行、对社会和人性略悲观。代入到大刘身上,他在电厂做工程师,生活看上去很平庸,不太擅长言辞,却保持着科幻的爱好,在没有和其他人沟通的情况下保持着一份对宇宙、科学想象力与深刻思考。同时大刘成长于风雨飘摇的年代,对社会和人性有着刻骨的认识和思考。这些综合起来,造就了《三体》《乡村教师》《流浪地球》等具有暗黑氛围、对人性剖析深刻、想象力宏大的作品。而这些,正是世界主流科幻的特征,因此,获奖实至名归。而在国内,由于主流导向对科幻的压制和反感,大众对科幻的不理解,“校园科幻”的贬低、科普工作的不到位,使得科幻就是“孩子的玩意儿”、“唯心主义和不切实际”、“胡思乱想”,所以如果《三体》没有获奖,大刘不会在公众面前闪光,不会有《流浪地球》电影,更不会出现那么多跟风蹭热度者,仍然不会有人多看科幻一眼。所以大刘有今天的成就,和他坚守科幻爱好、保持“胡思乱想”的宏大想象力、在不理解的人群中砥砺前行、包容《科幻世界》等自我贬低的杂志、对人性和社会保持旁观中立的理性观察思考有着决定性的关系。相比之下,其他科幻爱好者(例如我),已经在生活的琐碎中磨掉了想象力,在对中国科幻的失望中放下了笔墨。但是,虽然大刘已经以一人之力把中国科幻拉到了世界面前,但是中国科幻扔不容乐观。首先大刘自身从一名工程师、作家成了从政的作协副主席,可以想象今后政治正确将是他的主要工作,在会议、讲座、评审、座谈、笔会中,大刘还有时间思考外星文明和人类未来吗?因为《流浪地球》大赚而跟风而来的奇形怪状的各路人马能让大刘消停吗?连《乡村教师》这样思想深邃、悲壮的题材都能改成喜剧片,是不是会把《三体》改成情景偶像剧?《流浪地球》后引发的群魔乱舞中,大刘和中国科幻还能保持正向发展吗?实话说,不看好。因为,我也是一个冷静中立旁观的人。种子早就有了,但土壤仍然贫瘠。
zbyzmax
周小西
刘慈欣,以前知道他是科幻作家,看了流浪地球他的话题也就多了起来。
中国科幻毕竟是小众文学就这火热了一下好像后继乏力,即小破球之后就没怎么让人期待的科幻电影,期待会把作品美化。也许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整天柴米油盐,没这闲功夫科幻。
他的作品《赡养人类》有浓烈的现实意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残酷。
时光,慢些走。
谢谢邀请,大师很多,作为了解流派,汲取营养个人认为应博览群书,了解诸家特色。不过人精力有限,而且各有所好,那就按照自己的感受聊聊。
个人认为黄金时代的几位大师作品都很不错,儒勒.凡尔纳、
H.G
威尔斯、海因莱因、阿瑟.克拉克……个人最喜欢艾萨克.阿西莫夫的作品,银河帝国《基地》等等,佳作频出。其作品格局浩大、气势恢宏、结构精巧、哲思深远,为后世发展带来很大启发。其“机器人三定律”一直影响着今天在人工智能研发一线工作的人们,让人思考一个可控的未来。此外,个人最喜欢《侏罗纪公园》的作者迈克尔.克莱顿的作品,本身作为生物学家的克莱顿不仅想象力丰富而且学术功底扎实。观其作品概念、理论、数据、相关学科研究报告一应俱全,而且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给人很强的信任感和真实感。让人对“硬科幻”的标准有了最直观的认识。
国内的几位主要的科幻干将实力也相当厉害,其中就包括刘慈欣、何夕、韩松、姚海军、王晋康等,其中也不乏著名的科学家本人,比如潘家铮院士。中国作家用东方人特有的细腻和深邃洞悉人类文明本身,同时对人性解读得更加犀利,这也是为什么大刘的《三体》在世界上有那么大的影响力的原因。
好的作品还有很多,建议大家广开眼界,博采众长,无论对自己创作还是阅读欣赏都大有裨益。
足个王林冈刀
我最喜欢我国科幻作家叶永烈的作品。还是小学生的时候,他的作品《小灵通漫游未来》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收音机听了好几遍。自己好想成为小灵通,可以上天入海,和万里之外的人们通话聊天,还能在汽车里看电影………
到了中学时代,叶永烈科幻悬疑小说秘密部队又让我牵肠挂肚。无论是刑警队长的机智勇敢,还是犯罪分子的狡猾猖狂,一环扣一环的悬疑情节让读者始终提心吊胆牵肠挂肚!印象最深的情节是犯罪分子为了打开宝库的指纹锁,将看门人的双手砍下……
从《小灵通漫游未来》到秘密部队,叶永烈创作的科幻小说都抓住了读者的好奇心理,人们在步步惊心的故事情节中体会到了真善美和罪恶丑。特别是他作品里好多幻想的东西现在都变成了现实。比如移动电话,汽车电影,还有指纹锁………叶永烈的名字也成了科幻小说都代名词!
kmmpjy
黑暗血时代,一部真正的科幻神作。是可以指导我们人类未来走入太空作为一个参考思想的。1宇宙为家 星球为站的宇宙观,比如说星空种族是没有固定的星球生存,永远生存在飞船里面探索宇宙,而他们永远是以得到更多信息为目的,所以只有信息聚集地。2生命和思维层次的变化,打个比方原始人打仗和我们现代人打仗肯定想法不一样的,同样的生活在星球上的人类与已经生活在太空里的星空种族打仗肯定也不一样的,这个不仅仅体现在科技层次上,也还体现在思维层次上的,原始人和现代人同样是人类,但原始人思维只能相互对打,但现代人就会讲究谋略了。3高级生命其实没有什么固定的形态,但是有一点他们本身身体的全部就是一部超级信息处理器 而不仅仅是脑部,就算那一天意识消失已经死了,但本身生命体还会继续工作。4高级别的太空飞船一定得匹配相应的高等生命才能发挥它的最大威力,就像一群原始人来开着航母去打仗根本不可能发挥出多少战力。5星空种族生命最重要的就是要适应太空环境,比如有一次人类发起了砍腿运动,认为腿在太空里根本没用是多余的器官,比如高等星空种族里面飞船不可能存在电灯这类东西照明的 这种完全是在浪费能源。
cathy002
科幻写作和科幻小说概念比较相近,但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科幻写作,或者写作科幻,覆盖的面比较大,包括很多种题材,比如科普读物,其中带有一些对未来展望的成分,也叫科幻。
而从题材上区分的话,科幻写作大体可以分为科普文学,科幻漫画,科幻小说,科幻剧本等等,小说只是其中一个喜闻乐见的题材而已。
科普是以科学理论为基础,进行有延伸性的幻想,重点放在“科“上的幻想文学,必须有严谨的科学基础,缜密的逻辑,却未必需要剧情,像时间简史,未来简史,人类简史,与机器赛跑,生命3.0等书籍,就属于这一类。
而科幻漫画,类似漫威,高达,甚至奥特曼,机器猫这种,都属于假科学之名,讲一个好故事的类型,重点在于“幻“,它的主要目的是夸大和好看,至于像戴个竹蜻蜓就能飞,脖子受不受得了这种问题,千万别深究。
科幻小说,则介于二者之间,它必须有精彩的故事,也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虽然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夸大,深挖,甚至虚构,但至少得从形式上具备一定的可信度。
用我常爱说的一句话评价科幻小说:科幻小说就是一本正经地胡扯。
这就是科幻小说的两大必备元素,一本正经,还要够胡扯。
首先,你得一本正经,不管多么离奇的故事和设定,你得假装它就是真的,并且让读者相信它是确实可能发生的情况。
比如著名科幻小说三体,虽然漏洞诸多,但至少作者勾画出了一个表面上可信的故事世界,不深究的话,它是可以逻辑自洽的,毕竟读者是来欣赏一个精彩的故事的,不是来专门挑刺儿的。
其次就是要胡扯,科幻小说之间比较的就是看谁脑洞够大,构思出来的剧情更离奇,而如果你能让读者相信这种离奇,你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