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分情况讨论了,虽说是古代,但时期不同情况也有很大不同,而这种不同也是古代女子贞洁观念的变迁所造成的。
先秦时代,社会对女子的贞节并没有多少限制,虽然那时候儒家已经提出了“三从四德”的思想,但在那个百家争鸣的大争之世,儒家思想并不是主流思想,其影响有限,所以当时的人们对于女子的贞操,寡妇改嫁等等是没有要求或者是非议的。
但是到了汉朝,随着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形成,“三从四德”的观念开始成为主流观念,人们开始注重女子的贞操,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候整个社会的风气依旧是比较开放的,人们不会刻意要求女子就一定要被所谓的贞节束缚住,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女子成为寡妇或者与原配离婚后可以随意改嫁或再嫁,比如汉武帝的妈王太后就是改嫁,姐姐平阳公主就是原配死了之后再嫁卫青,再比如东汉著名女文学家蔡文姬,一生嫁了三次。
由此可见两汉时期,虽然社会上的贞操观念已经形成,但人们的这种思想意识依旧很淡薄,两汉如此,魏晋南北朝更甚,受胡人文化的影响,那时候人们的贞操观念更无从谈起了,不能说那时候的女性已经完全放飞自我,但贞洁这一枷锁实在不能禁锢女性的思想或者行为。
而隋唐时期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特殊时期,这时候传统的儒家思想和胡风相互碰撞,唐朝中前期非常开放,但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自中期以后,社会思想开始趋于保守,即便是皇帝也开始提倡女子守节,女子改嫁或再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了。
唐朝之后的宋朝则是一个分水岭,随着理学的兴起和发展,理学家们将儒家的贞节观念发展到了极致,也将对女子的束缚发展到了极致,受理学家们思想的影响,社会对女子提出了非常严苛的要求,什么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统统背负在女子身上,著名理学家程颐更是说出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等影响千年的话!女子即便饿死也不能再嫁,这就是自唐宋之后整个社会对女子最大最残忍的束缚!
所以自唐宋之后,女子出嫁之前守住贞操是非常重要的,毕竟新郎及其家人乃至娘家人还有整个社会对新婚妻子是否是“完人”都非常的看重,因此古代新婚之夜,婆家人会在新房的床上或炕上放一块白娟,以便次日检查,如果落红,证明新娘是个“完人”,日后自当将她当作自己人看待,如果不见红,那新娘的下场就会很惨。
也许会以浸猪笼等方式将其处死,也许会被丈夫和婆家人日日羞辱,虐待,最终不堪压力而疯掉或者自杀,当然了,如果遇上比较通情理的人家,那就会一纸休书将其休掉。但不管如何处理,没有落红的女子注定会被贴上“淫乱”的标签,这一辈子都抬不起头,如过街老鼠般,受到别人的唾骂和摒弃,甚至她的娘家人也会因此而与她划清界限,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白鹿原》里冷先生的女儿鹿冷氏。
鹿冷氏就是一个被封建礼教毒害的典型人物,虽然她结婚前并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但她自结婚起就守活寡,本来婚姻的不幸并不是她的错,那种情况下,如果冷先生真的心疼自己的女儿完全可以要求鹿家休了她,然后再为自己的女儿另寻一户好人家,但冷先生没有这么做,鹿冷氏更不敢这么想,于是悲剧开始一点一点上演,之后她在鹿家与鹿子霖有了不清不楚的关系,最终得了失心疯,而自己的亲爹冷先生行医治病这么多年竟然也不愿认这个女儿,还亲手毒死了她。
鹿冷氏的悲剧是时代造成的,而这种女性的悲剧在以前又何止千千万万?在我看来,女子婚前失节不能完全归罪于女子本人,那些夺走她们贞操的男人更是难辞其咎,但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大家都在向“金钱与权力”看齐,贞操观念或许根本不重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