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抢后金的小说
[历史]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
一个被坏人陷害的高三学生崔杰,被枪毙后灵魂居然俯身在一个皇帝身上,而这个皇帝是一个只有不到一年皇帝命的无道昏君——弘光帝朱由崧,也就是历史上的南明小朝廷.崔杰会怎么做呢?想知道就看下去吧!本书不但是跟...
double小QQ
原贴:穿越到明末的小说
misstian
翻翻历史,明末基本都这样,毛并没有特别出格。举个不大恰当的例子:敌后武工队,说抗日战争就靠他打赢肯定吹牛,但你不能说没有牵制作用。袁不过是想学韩琦,通过文官擅杀武将立威,彰显辽东他说了算,震慑一班武将。为毛翻案的肯定不会有清的遗老,他们才是狠踩毛的。你的屁股有点歪[灵光一闪]
我唾弃你的坟墓
很大 因为毛文龙死清军倾兵打到北京城下 毛文龙部杀的清军是将脑袋送到朝庭记功的 满人自小编辫子因此一看便知 袁吹牛皮的宁远大战只打死敌军四百余人 很大一部分还是与他不和的满桂部干的 毛文龙听到有旨杀他时没有丝毫反抗 而袁朝庭让他从城外入城时竟敢扣押太监做人质 一将他下狱祖大寿竟率军走了 说明朝庭倾其财政养肥的辽东军团袁上任一年已军阀化
roro甜
顺明,千夫斩,大明仅一位,这些都还不错!你也可以在起点里搜,里面有很多的,个人感觉
“顺明”,“千夫斩”比较好看而且已经完结!刚刚我回答的“刺明”和“大明孤狼”我还没看完,不知道全没全本
原贴:求几本明末穿越小说
睡睡也会肥
很多人用毛死后三月皇太极兵临北京作为对毛牵制作用最大的注解,其实是荒谬的。
1、发动战争特别是倾国之兵的大规模战争都是需要大量时间来准备的。即便是希特勒拥有闪电战的机动力量,发动巴巴罗萨计划也需要大半年来准备。2、毛文龙死了,但皮岛军队还在那里。所谓的牵制作用说没就没了,也不合逻辑。3、点出皇太极兵发北京真实的原因,国力的鼎盛。经过几年的发展,后金天灾饥荒消弭,粮草囤积足够了。身边两大隐患朝鲜和蒙古察哈尔也依次解决了,建州、海西、野人女真三部大一统。你看,到这里皮岛毛文龙根本就不在后金的眼里。国力的增厚,后患的解除才促成了这次大规模远征。抱歉,毛文龙不在后患名单里。
现在很多蠢人把一个巧合当作金牌来用实在是有点可笑!
Melanie
1、《晚明》
作者:柯山梦。
简介:明朝末年,北国狼烟横卷,尸骨山积;江南小桥流水,歌舞升平。朝代末世的内忧外患之中,腹黑办公室主任强势崛起,吹响华夏最后的号角。真英雄,改天命。
残酷惨烈的古代战争,真实的明代市井,一个个小人物创造的历史,展开一幅波澜壮阔而又温婉缠绵的晚明画卷。
2、《明末传奇》
作者:风中的失落。
简介: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崇祯年间,随波逐流无路,乱世逼人反。且看现代人郑勋睿穿越明末的求生之路。
精彩回顾:杨贺大概也是看不惯这些情形的,作为一名军人,身处此等的环境之中,简直就是煎熬,不过职责在身,不能够忍受也需要坚持,回来的路上,杨贺忍不住在郑勋睿的面前牢骚了几句话。
3、《明末边军一小兵》
作者:老白牛。
简介:崇祯七年三月,山西陕西大旱,赤地千里,民大饥。四月,李自成入河南,与张献忠合兵攻取澄城。七月,后金军进围宣府,兵掠大同,沿边城堡多失守。
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这年的七月,王斗意外来到大明,成为宣府镇保安州舜乡堡一普通小兵……
精彩回顾:王斗想了想,还是将未来的军士武艺等级待遇略为调整,以后武艺考核为上等的军士,每天可以吃四两肉。武艺为中等的军士,每天可以吃二两半肉。武艺为下等的军士,每天可以吃一两半肉。带兵,每天可以吃一两肉。
4、《明末行》
作者:千斤顶。
简介:庞刚回了悲催的明朝崇祯八年,适逢天下大乱,内有李自成作乱,外有满清入侵,这位城管出身的哥们应该怎么办呢?是随大流等着迎接满清鞑子的入侵还是要拿起菜刀反抗呢?
呃,等等,不是说每一位穿越的哥们都有一根金手指吗?哥们的金手指在哪里?哦!该死的竟然是近代武器百科?可是俺只是城管不是钳工啊!谁能告诉我这枪怎么造啊!
5、《明末风暴》
作者:圣者晨雷。
简介:崇祯五年。俞国振拔出了刀:凡阻碍华夏前进者,皆杀无赦!
精彩回顾:柳如是暂时只是在为是否放脚而伤脑筋,蒋权却对着自己面前的一张图纸在伤脑筋。
他是一个出色的工匠,不仅木匠活儿精湛,在制造织机上也有自己的心得,可是面对这张图纸,他还是不满意。
原贴:明末小说十大巅峰之作?
Koali_番薯
就从袁崇焕坐拥大军却只能守城这一点,就知道这人水平了。朝廷勒着裤腰带给你供着几十万大军,结果呢,面对撑死十余万兵的奴隶部落,连城都不敢出,还一直被迫防守,但凡有点勇气,你哪怕派点儿兵骚扰一下对方平民都算你有勇气了。再看毛文龙,在敌后白手起家,打游击,就冲这一点,袁崇焕绝对比不上毛。
如果从明季北略看,袁崇焕吹牛不打草稿,临阵畏敌,甚至敌人刚攻上来就吓得要殉国,要不是手下给力,这货哪来的大捷,而且在后金遭灾的时候他还供米供粮,一心想着议和。反观毛文龙,被杀没多久,后金就直接打到了北京城下。以此来看,袁崇焕这货即使没有明着通敌,也绝对有养寇自重的嫌疑,简直就是满清的大恩人。
个人认为,明季北略这种书比满清编的明史可信度要高。
Xin_G
原贴:抢车位最高的
angela_zjw
永乐大帝传
重回明朝当皇帝
血沃轩辕(明朝的)
大话秦始皇
大争之世,春秋战国的
残唐重生李世民
我是皇帝我怕谁
铁血大秦
大秦之小兵传奇
穿越三国之袁绍之子
新明史
昏君(好看,不解释)
网游之修罗传说(网游中的帝王)
寅帝(枭雄的故事)
帝王生涯
凌天传说
浪荡皇帝秘史
大明重生
无良皇帝
穿越明朝当皇帝
我成为康熙以后的yy王朝
帝王生涯
皇帝怎能不风流
多情皇帝
大明正德秘史
大明流氓皇帝
大隋天帝传
永历大帝
寂寞如雪
kkk0000009
雨后的味道
明朝中后期,能扶大厦将倾的文臣将领,前有于谦、王文,后有毛文龙、袁崇焕。
明朝天启年间,丢失沈阳领土,辽东地区明军不存。
这片土地上只剩下毛云龙带着一支军队,孤守皮岛,监视朝鲜,和牵制后金。
从天启元年到崇祯二年被杀,期间共九年时间。
先是在鸭绿江的皮岛建立了根据地,此时的毛文龙只有192人和3条船。
经过毛文龙的经营,在皮岛站住脚跟后,收复了被后金占领的辽东要地金州。
这时的毛文龙部队达到了两万多人。
天启七年,清廷攻打义州,毛文龙也派兵一万五千去营救。
在安州侧击清军,致使清军大败。
第二天接着和清军进行战斗,迫使清军后退八里。
毛文龙与曲承恩带领部队包围了清军,并斩杀清军七位将领,清军溃散。
崇祯元年,清军为了报安州之仇,派兵两万。
却被毛文龙与其部下率八千人击败,清军将领刘爱塔投降,降兵两千人。
毛文龙驻守在这里,召集流亡百姓,以商养战,总人数达十万。
每当后金对明朝有所行动时,毛文龙便率军,侧击后金,以此来牵制后金的发展。
毛文龙还在时,后金军队只敢快攻,求速战速决,不敢大部队远征。
那这么一位大将,为什么会被同是明军将领的袁崇焕所杀呢?
袁崇焕在广宁大败之后,天启帝才让他参与辽东军事。
天启六年,清军西渡辽河,直扑宁远,此时的袁崇焕在宁远接到战报,积极进行战斗。
这场战斗是明清战斗以来,清军第一次大失败,清太祖努尔哈赤也在这场战斗中病死。
宁远大捷之后,袁崇焕当上了辽东巡抚,官职高升的袁崇焕膨胀了。
先是与将领满桂、王志臣不和,明中央怕边关将领不和会出现大问题。
于是便让袁崇焕负责关外,王之臣、满桂负责关内。
在抗击外患时分兵,无疑是兵家大忌。
而后私自与清廷议和,议和这件事明帝会同意的,但是袁崇焕偏偏没有请示。
虽然袁崇焕最后给了解释,说趁着努尔哈赤死亡,清廷内部不稳定,通过议和,发展军队。
但这也使得明帝对袁崇焕产生了怀疑与忌惮。
袁崇焕对此毫不在意,依然按自己心情行事。
明军降将李永芳向清廷献策,清廷要想攻入中原,毛文龙是最重要的。
我们可以给袁崇焕写信,用毛文龙的死来换取辽东部。
不出清廷所料,袁崇焕竟然相信这个计划,并且答应了。
同样这次袁崇焕的决策依然没有上报给明帝。
崇祯二年,袁崇焕以发粮饷和设宴犒赏毛文龙部来让毛文龙前往双岛。
在这里袁崇焕以尚方宝剑杀了毛文龙。
但是清廷并没有按照约定归还辽东,反而厉兵秣马,三月后,发兵十万攻打明朝。
此后袁崇焕节节败退,直至北京城外。
虽然没了毛文龙在背后牵制清廷,袁崇焕对于清廷还是有威慑作用的。
于是清廷把与袁崇焕秘密约定的事情,通过俘虏,让明帝得知。
正巧这时袁崇焕以兵马困顿,想进城休息。
崇祯这下对这情报更确信不疑,于是将袁崇焕逮捕。
并宣读袁崇焕的罪名,一是擅作主张去议和,二是嚣张跋扈杀戮大将。
在崇祯三年八月,袁崇焕遭到活剐。
直到后来清廷公布了反间计的计划,才使得明朝知道这是反间计。
vivianeshao
毛文龙牵扯作用到底有多大,其他都不用评价。后金首代奴酋奴儿哈赤评价,毛文龙在,吾不敢远出。次代奴酋黄太极评价,毛文龙太狡猾了,到处设伏。后金在毛文龙时代的国土防御全部围绕毛文龙,翻开那时的满文老档大都是今天在哪里打败了毛文龙进攻!明天在哪里杀了毛文龙多少人!然后呢,大家发现,满清(后全)在地图上对毛文龙的胜利地点越来越靠近满清腹地。最后连满清老巢发源地赫图阿拉都受到了毛文龙攻击。
平妞
第一,使后金军从此无后顾之忧,可以肆意南下
毛文龙生前的皮岛,可以与宁远对后金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如天启六年的宁远大捷,努尔哈赤大举进攻宁远五天后就不得不撤兵,直接原因便是毛文龙出兵,威胁到了后金的大本营辽阳。
毛文龙死后,皮岛明军成为一盘散沙,再也无法对后金形成威胁。仅仅在其死后四个月,皇太极就率领几乎所有的八旗兵马,绕道蒙古草原的龙井关、洪山口、大安口,平生第一次攻入长城以南,并在短短的一个月内,迅速攻陷遵化、三屯营、迁安等城,绕过蓟州,兵围京师。虽然皇太极不久即被赶来勤王的袁崇焕、西南土司狼兵等击败,退回关外,但从此却掀开了八旗大军频繁入关劫掠的序幕。
第二,袁崇焕被崇祯皇帝下狱处死,致使明朝宁锦边军失去了最后一任有威望的统帅
武将地位低下是明朝最严重的弊病之一,袁崇焕是进士出身的文官,对毛文龙这样不服管教的武将是相当瞧不上的,他当时的官职仅是二品,而毛文龙却是一品,但他就是敢矫诏擅杀。其实在杀毛文龙之前,袁崇焕就没有清楚认识到他的作用,否则也不会在后金攻打毛文龙时,拒不救援,以致他只能从陆地败退到皮岛。
毛文龙被杀之后,袁崇焕是何等的意气风发,认为自己是为明朝除掉了一个祸害,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就在他千里奔袭,解围京师之后,当即就被崇祯皇帝投入监狱,罪名之一就是擅杀毛文龙。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
袁崇焕是明末宁锦边军中最后一任威望足够的统帅,他死后的边军陷入各自为战的境地,对后金军的抵御能力也大大降低。
第三,毛文龙之死,让明朝大批武将对朝廷失去信任,纷纷投降后金
毛文龙死后几年间,他的三个养孙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先后投降后金,被封为“三顺王”。而后崇祯又以擅杀毛文龙的理由处死了袁崇焕,让宁远驻守宁远的洪承畴、祖大寿等人大为失望,在袁崇焕还没被处死的时候,祖大寿就愤
而率军出走,后来这些人也都投降了后金。
阿灏灏灏灏灏灏
袁崇焕认为毛文龙对后金的牵制作用很大,还亲自写奏章称赞:
袁崇焕时任辽东巡抚还专门写了奏章给天启皇帝赞颂毛的牵制功劳,称"臣辽抚袁崇焕奏知……孰知毛文龙径袭辽阳……毛帅虽被创,然历年牵制之功,于斯为烈"。
kittenizzo
说到毛文龙,必然要提袁崇焕,妄杀毛文龙就是袁崇焕被杀的罪名之一。且不论毛文龙该不该杀,我们且单看一看毛文龙及其所驻扎的皮岛究竟有多大作用。
毛文龙曾经以都司的职衔率军援助朝鲜,后来滞留在辽东。1621年,后金攻占沈阳,辽事糜烂,毛文龙率残军逆袭后金镇江堡(今丹东市)成功,任此功劳被授予总兵衔,挂将军印,赐尚方宝剑,军镇于皮岛(又名东江岛)。皮岛位于鸭绿江口东侧,孤悬海外,东接朝鲜,西临后金,正处于后金前腰位置,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毛文龙移兵皮岛后,在朝廷以及朝鲜方面的支持下,开始扩军备战,“中朝是之,岛事由此起”。
皮岛军镇极盛时期的势力范围
正面战场积极出击,节节抵抗
客观的讲,从正史记载上看,毛文龙在正面战场上并没有宁锦大捷那样的战果。毛文龙在辽东屡次发动进攻或者是袭扰,但都为清兵击退。然而仅以战果来否定毛军的牵制作用是不公平的,皮岛的存在,很给清兵造成了极大的困扰。1624年5月,“文龙遣将沿鸭绿江越长白山,侵大清国东偏,为守将击败,众尽歼”,长白山以西,绝对是清国的腹心之地,对清国的威胁不可谓不大。此为牵制作用之一。
终于,清兵腻歪了毛文龙的袭扰,1627年正月,“大清兵征朝鲜,并规剿文龙。三月,大清兵克义州,分兵夜捣文龙于铁山。文龙败,遁归岛中”。毛文龙在大陆的据点基本全被拔除,收缩至皮岛。
敌后战场广布细作,分化瓦解
然而,毛文龙对于辽东战事的影响绝不仅仅是正面战场。我们看满文老档记载:“曾捕杀毛文龙之奸细,共隐匿奸细者亦杀之”,“该堡有汉人男丁百馀,曾遣人赴毛文龙处,约为内应,”,“初三日,库拜往析木城戍守,获毛文龙所遣之奸细五人”,类似这种记载,还有很多可见,毛文龙除在正面战场节节抵抗之外,也广遗细作,对后金的后方展开了渗透与策反,老档记载的都是被拿获的案例,没被拿获的呢?此为牵制作用之二。
利用矛盾,挑拨离间
大家都知道的是小冰期导致了明朝的农业生产,其实小冰期是公平的,东北地区本就开发落后,在小冰期的影响之下更是苦不堪言。明廷手头不宽绰,满清家里也没什么余粮了。双方不约而同的加大了对辖区内民众的压缩,而在东北人事农业生产的多是汉人,毛文龙正是利用了辽东汉人与满人的矛盾而制造了众多大小规模的叛逃甚至暴动之类的事件,清廷十分头疼。老档载:“据袁欣千总前来面告,托兰山有百馀人谋叛等语”。此为牵制作用之三。
妄杀文龙,清兵入口最后,抛开虚额冒领的事实,毛文龙统率“悍卒数万”,袁崇焕杀毛文龙之后,择得精兵两万八千余。而毛文龙麾下也颇有几员悍将,最有名的要数耿仲明、尚可喜与孔有德,其中三人均被封王,除定南王耿仲明早死外,其余两王与吴三桂并称“三藩”。皮岛军镇实力可见一斑,如果明廷能够善加协调皮岛镇与宁锦线的关系,以宁锦线为主,皮岛镇为辅,奇正结合,协同作战,辽东战事大有可为。
毛文龙牵制作用最突出的表现即是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之后仅三个月,女真人即绕过宁锦防线,直捣京师,把崇祯皇帝狠狠地吓了一大跳。如果毛文龙几万人还在皮岛,不知道皇太极会不会再谨慎一点。
“妄杀毛文龙”,袁督师,草率了。
balancexj
毛文龙对后金牵制作用有,也不小,不然天启七年后金不会在与袁崇焕议和后立刻攻击朝鲜,击破毛文龙的粮食基地,压服朝鲜归顺,并逼迫朝鲜水军攻击皮岛等海外岛屿。
当时毛文龙向时任辽东巡抚的袁崇焕求救,袁崇焕出兵三岔河,逼迫皇太极回军,从而引发袁崇焕辞职的宁锦大捷。
那么袁崇焕为什么要杀毛文龙呢?没别的,纯粹就是为了东江镇军权。
袁崇焕担任钦差蓟辽督师以后,实际上具备节制东江镇的权力,但毛文龙是不服气的,袁崇焕上任后,两人一直没见过面,更严重的是,崇祯二年三月,皇太极带领四小贝勒攻锦州,毛文龙竟不作为,天启七年袁可是发兵救过毛的,现在袁有难了,毛理都不理。要知道当时阿敏正在打朝鲜,代善和莽古尔泰在打蒙古,清内部是空虚的,毛文龙是很有机会的。
这就把袁崇焕得罪狠了,因此五月击退皇太极后,袁崇焕收拾好防务,七月即前往双岛,以议响名义约见毛文龙,矫诏杀了。
其实毛文龙被杀后果并不严重,只要理顺东江军队,就不会有严重后果,可惜清没给这个时间,八月济尔哈朗再攻锦州,为皇太极九月会盟与蓟镇外草原做掩护,袁崇焕匆忙返回辽东,东江没有完全整顿好,用人不当,造成混乱。
蔚蓝色的海
袁崇焕杀毛文龙,一直争议很大。明末就是如此,近代因为金庸的一篇文章,导致这个问题更是莫衷一是。但是袁崇焕杀毛文龙,杀的前面应该加一个“擅”字,袁杀毛文龙,是越权的,是无视约定俗成的官场规律,钻制度空子的,是操切的。
首先,毛文龙对后金的牵制作用有没有?肯定是有的,但是肯定不大,这个从后金方面的记载和毛文龙取得的战绩中能看出来。为什么,后金又不是住在海边的航海民族,毛文龙想骚扰后金,必须当海军陆战队,登陆以后还需要和后金野战。明朝所有的精锐部队都不敢说野战必胜后金,毛文龙乌合之众更不可能 。所以,毛文龙肯定是吹了牛的,实际上明朝内部对毛文龙的作用有过期许,但是是不是也有聊胜于无的心态呢?
其次,毛文龙是不是必须处死?实际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虽然毛文龙虚报战功,冒领军饷,还有很多不法情事。但是,明末将领哪个又能完全避免呢。袁崇焕杀毛文龙是越权的,不能排除袁有杀人立威的考虑,这是封建社会“借头”的把戏。实际毛文龙手下,都是被后金撵得背井离乡,家破人亡的明朝流民,毛文龙如果不杀,更换将领或者派人监督,加以整顿,还是能发挥一定作用的。这个从毛文龙手下降将战斗力凶悍,在清朝都能封王就能看出来。至于总有人拿毛文龙手下降清说事,实际这些人都与后金有血海深仇,不是毛文龙一死就投降的,他们降清另有原因,网上也不难找到,不赘述了。
最后,袁崇焕杀毛文龙是实实在在付出代价的。当时崇祯皇帝倚仗袁,虽然隐忍不发,但是后金军兵临城下的时候,种种问题一朝爆发,袁被处死也就不可避免了,擅杀毛文龙,也确实是袁的罪状之一,袁实在也是无可辩驳的。
藏地葫芦
说几点吧:
1、毛文龙据记载的斩杀建奴就有数千人,而袁崇焕的宁锦大捷只获得一百多人首级;
2、袁崇焕干的都是防御战,鲜有野战,而毛是游击战,甚至攻陷过后金陪都;
3、袁崇焕斩杀毛文龙后三个多月,后金就发动了己巳之变,打到北京城下;
4、看看毛文龙手下的战将,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可见毛文龙部战力强劲;
5、后来袁崇焕被凌迟,一个原因就是擅杀毛文龙;
6、总之,袁崇焕被杀不冤,而毛文龙真冤。
pinkiech
毛文龙属于那种,不小心崩了个屁,上报的时候都会说成地震的人。
现在给毛文龙洗白的人,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四类:
第一类,毛文龙的直系亲属,毕竟当初袁崇焕斩了毛文龙,没有斩毛文龙的家人,毛文龙的大多数族人被八旗兵所杀,不代表他没有后代了,也不代表他不想拥兵自重。第二类,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的后裔。这三个人是毛文龙的养孙,后来卖国求荣做了汉奸,投靠了皇太极,从而让家族后代世代繁盛,现在他们应该挺有钱。近代鼓动给毛文龙翻案的主力,就是这帮人。第三类,清朝的遗老遗少。这些人对清朝的灭亡十分不满,所以但凡提到明朝的民族英雄,都会嗤之以鼻。贬低袁崇焕,拉高毛文龙就是他们最喜欢干的事情。第四类,不太清楚状况的人,他们接触的资料不太多,看了点以上三类人写的翻案文章,就开始自以为是地跟着给毛文龙唱赞歌。除此以外,我实在是想不通了,贬低民族英雄袁崇焕,给毛文龙唱赞歌,对现代人,到底有什么价值?难道要倡导大家学习毛文龙和他的那帮养孙吗?
毛文龙是一位谎报战功的天才,这哥们不去参加脱口秀节目,那都是屈才了,吹牛的本事纵观整个大明王朝,无出其右。
我们都知道毛文龙镇守皮岛,是牵制后金的有力力量。可是他的牵制效果在哪里?我们完全看不到,唯一看到的就是他那些夸张到令人发指的捷报。
天启三年八月份,毛文龙带着他的马仔们对后金发起了一次偷袭。毛文龙随后上报,这次偷袭中,他用了1000人马,就斩杀了后金2万多的军士。记住了是军士,不是连同平民在内的人,其中拿下的脑袋就有138颗。
过了一个月,毛文龙又带了1.5万人再次偷袭后金,这回依旧大胜,而且斩了21个脑袋回来。有意思的是,在满文老档中,却记载了毛文龙惨败的事情。
又过了一个月,毛文龙再次发来了捷报。他说自己带着3万大军进攻后金,又斩了225颗脑袋回来,还抢了不少东西。
要是按照这个速度,清朝那10多万八旗兵,压根就不够毛文龙砍1年的。关键是,明朝当局还没办法核查这些事儿,只能默认是真的,给他相应的赏银。光谎报军情还不够,毛文龙还喜欢谎报编制。
他曾经给朝廷上书,说自己的东江镇有20万大军,也就是说,他们抢来的东西不仅不用上交,还有20万人马需要朝廷给粮饷。这件事朝臣们纷纷表示怀疑,所以后来袁崇焕杀掉毛文龙后核查之下,发现只有2.8万人在编。
这就是说毛文龙一口气就贪墨了17万人的粮饷到自己的口袋里。而且是源源不断的供给,他不肥的流油才怪。
也难得毛文龙有如此心思,虚构的各种战争场面,简直堪称写了一本大型军事类小说。这人名、地名、时间全都要瞎掰。
这种说法或许有些夸张,所以我写了约等于,而不是零。你要说完全没有牵制,那也是胡说八道。毕竟几万大军在后金身边,怎么都能造成一点影响。可是这种影响真的是微乎其微。
首先,毛文龙一个月打一次胜仗,每次都斩首那么多,为什么后金在皇太极的领导下,还越战越勇了呢?不应该损失惨重吗?其次,既然打了这么多胜仗,累计杀敌数万,为什么毛文龙没有夺回过大明朝的任何一座城池呢?哪怕是夺下来又被抢回去的记录也没有,这打的是什么胜仗?再者,皇太极多次在攻打宁远、锦州的时候,毛文龙为什么坐山观虎斗?要知道一旦皇太极击败了袁崇焕,那就直接兵临山海关了,大明朝可就岌岌可危了!这个时候不出手,你还靠什么时候牵制后金呢?还有,毛文龙所在的东江镇,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要想对后金产生牵制,其实极其困难。你想要从这里去攻打后金的都城沈阳,就必须要翻越整个长白山脉。对不起,等你翻山越岭来了以后,人家后金早就把你包围了。所以我说,毛文龙其实是在东江镇,趁着八旗兵不在的情况下,到后金地盘上,对老百姓们烧杀抢掠了一番,然后再拿点人头来邀功,这才是事情的真相。
毛文龙曾经跟皇太极有过很多书信来往,而且商讨过投敌的事情。后来有人说这是诈降之计,那么姑且就不论这件事。其实诈降没什么基础,按照毛文龙所说,自己全家100多口被清军所杀,你觉得皇太极还会傻到相信你是诈降?要么毛文龙前面说谎,要么毛文龙后面说谎。
单单看毛文龙的存在,对后金伤害大,还是对明朝伤害大。这哥们整天写小说似地谎报军情,直接导致明朝放松了对后金的警惕,让大明王朝的高层们对后金的实力出现了严重的误判。
大家会觉得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那都是假把式,见着毛文龙,他们都得怂。这对明朝来说,其实是致命的伤害。
还有就是毛文龙索要军饷的可怕程度,手里只有几万人,却要几十万人的粮饷。明朝早就杯水车薪了,凑了很长时间,才能凑足其中一部分粮饷给毛文龙,可见毛文龙的存在,对拖垮大明朝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
而且如果毛文龙对皇太极的牵制作用那么大的话,那皇太极上台以后,第一个要收拾的,肯定是毛文龙,而不是朝鲜或者察哈尔了。
所以说,毛文龙当时只是觉得,山高皇帝远,靠杀戮劫掠一些百姓,不仅让自己加官进爵,而且还能捞一大笔钱。为他日后称霸朝鲜奠定基础,记住了皮岛可不是大明朝的地盘,而是朝鲜的地盘。
真正牵制清军的,其实是察哈尔的林丹汗以及朝鲜。朝鲜是明朝附属国,而且一直都忠于明朝,所以皇太极上台以后,第一个要征服的就是朝鲜。
至于察哈尔的林丹汗,在努尔哈赤时期就是后金的巨大威胁,后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采取联姻的方式,让更靠近自己的科尔沁部落成为他们的姻亲,以此防止察哈尔的偷袭。
等到皇太极收拾完朝鲜以后,明朝打不下来,这才跑去灭了察哈尔。所以说如果毛文龙是牵制皇太极的重要人物,皇太极为啥不动他呢?
所以说,毛文龙的牵制作用几乎为零,可危害作用却非常大。他被袁崇焕斩杀以后,他的三个养孙,带着红衣大炮果断投靠了皇太极,结果使得明朝这边失去了火器上的优势,从而走到了亡国边缘。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清史稿》Y爸比无国界壮游
明人张岱在石匮书后集毛文龙传里记载的清楚,奴酋犯宁远三月文龙茫然不知,毛文龙除了在皮岛经营走私买卖杀几个辽东难民冒充清人外根本就没啥存在感,努尔哈赤三个月围攻宁远城这么大的军事行动,毛在哪?茫然不知被记录在史籍里
王雅欣王雅欣
毛文龙主要起到敌后战场牵制的作用。我给大家上张图。
大家看图,宁远是袁崇焕,皮岛是毛文龙,后金夹在中间,所以袁崇焕负责正面战场,毛文龙负责敌后战场。
后金一直以来有一个问题,就是人口太少了,哪怕后来满清入关,平定男方也是借助了汉族兵勇的力量。
所以军事上对付后金最好的方法是啥?那就是当后金进攻宁远的时候,毛文龙在后金后方骚扰,当后金进攻皮岛的时候,袁崇焕在正面出击。
来回调动后金军队,让其疲惫,方便歼灭对方的有生力量,毕竟人口没那么容易补充,特别是在人少的情况下。
我举两个例子:
第一,袁崇焕的得意之作,宁远大捷,就是努尔哈赤久攻不下,而毛文龙在后金的后方进攻,努尔哈赤唯恐两面受敌,所以才撤兵。
考虑到这是大明对后金少有的胜利,所以朝廷对袁崇焕进行极好高的褒奖。
多说一句,有些史料说,努尔哈赤在这一战中被袁崇焕的大炮所伤,最后也是因为这伤而死的,所以有人把努尔哈赤的死归到袁崇焕身上。
不过后来经过专家学者们考究,这是个假新闻,这个谣言是朝鲜人搞出来的,努尔哈赤的死跟这次受伤的关系不大。
第二个例子,当袁崇焕擅自杀了毛文龙后,皇太极立马没了后顾之忧,随即绕道蒙古,到北京城下烧杀抢掠,而袁崇焕也因为这事被崇祯皇帝给处死了。
从这两个例子你就能看出毛文龙的作用,另外有些人喜欢说毛文龙没那么强,被高估了。
我说两件事,第一,袁崇焕手里有尚方宝剑,毛文龙手里也有,说明在皇帝心里,他俩地位一样。
第二,毛文龙一死,毛文龙的手下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立马降了后金,帮大清平了南方,成了大清的异姓王,能镇住这样的人,毛文龙如果是个草包,你觉得他能办到吗?
七郎の雨轩
个人感觉他的作用巨大,他的死使后金提前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如果不死的话朝廷其实也担心他一家独大。所以袁崇焕杀他的时候也没有非议。至于袁崇焕也只是朝廷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结果这草也是真的草!没抓住所以就凉凉了!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
逆风飞扬
皮岛位于鸭绿江口东之西朝鲜湾中,现在属于朝鲜的领土,被称为椵岛。先看毛文龙所在的皮岛的位置,所辖东江军,以及大明的关宁防线,关宁军,还有后金主要活动的地盘。
从地图可见,关宁军,与东江军分列后金地盘两侧,如若战略得当,可相互呼应,关宁军正面战场,东江军敌后游击,必让后金军疲于应付,不敢大举南下。要说毛文龙对后金的牵制有多大?我们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毛文龙的官职毛文龙,天启二年(1622年)六月,升为平辽总兵官,挂征虏前将军印;天启三年(1623年)二月,赐尚方剑,加都督佥事衔;天启四年(1624年)朝廷升其为太子太保、左都督;太子太保为三师之一,文职正一品,左都督为武职正一品。由上可见,毛文龙已经坐到武官第一位置。
我们再来看看袁崇焕的官职,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 兵部尚书正二品,右副都御史是正三品,授尚方宝剑。督师为临时官职。
皮岛毛文龙,东江军对当时的大明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毛文龙对后金的牵制作用不大,朱由校和魏忠贤不可能授予毛文龙这么高的官职。
毛文龙的军事能力天启元年(1621年),毛文龙带197人去往朝鲜,侦查到镇江(今辽宁省丹东市)有守军千余,联络了镇江中军陈良策为内应,并在镇江附近双山放火,制造有辽民造反的假象,引诱后金主力去往双山。亲自带一百人攻打镇江,并在双山和镇江间设伏,又让沿途招募的民兵负责在城外放火呐喊、敲锣打鼓,制造大军压境的声势。在内应的帮助下,顺利地攻下了镇江堡,招降八百多名士兵。擒后金游击佟养真,及其子佟丰年、其侄佟松年等。招降八百多名士兵,佟养真被押往北京凌迟处死。
这个佟养真可大有来头,因为他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曾外孙——爱新觉罗.玄烨。当时的内阁首辅叶向高将毛文龙比作历史上的孤胆英雄班超、耿恭。此战也是明军与后金作战以来的首胜。
取得了“镇江大捷”,宽奠、汤站、险山等城堡相继归降毛文龙,一时间引起后金极大恐慌。努尔哈赤遣大军反扑,毛文龙兵退皮岛,并以此地为基地,招募辽东难民,并在朝鲜境内屯田,开辟了“敌后抗金根据地”,开始了对后金的袭扰。
毛文龙的袭扰毛文龙依靠各地投奔而来的辽东难民,建立了较强的情报网络,并向后金各处派出奸细间谍。因为是敌后工作,所以情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单从情报方面来看,毛文龙比袁崇焕做得要好。
每次打仗前都会摸清敌人军力部署,并制造声势,引诱敌军出动,等敌军晕头转向,人困马乏时,再一举而击之。并且解救当地的辽民,或编入军队,或朝鲜屯田,甚至于从海上送到山东。
天启三年(1623年),八月,派遣部将张盘收复金州、旅顺、望海堡、红嘴堡。九月,率部攻打后金故都赫图阿拉的外围要塞,先后取得了"牛毛寨大捷"、"乌鸡关大捷"。十月,再命张盘收复复州、永宁。
其中据《明史纪事本末》载:
"天启三年闰十月,毛文龙奏亮马佃之捷,又奏牛(毛)马大捷,斩级二百三十有奇,生擒四人,获马九十四匹"。
“时以游兵出没海外,牵制大兵(指后金军),使不得深入山海。”天启四年(1624年),努尔哈赤派人向毛文龙议和,毛文龙将来使绑送京师。七月,取得"分水岭大捷"。天启五年(1625年)一月,派部将林茂春收复旋城、传铁峪城。
在《清史稿》中记载的毛文龙的袭扰总共在天命六年(1621年)两次、八年两次、十年十一年各一次,五年总共六次给努尔哈赤找麻烦。可见毛文龙都是主动出击,而不是袁崇焕那般被动防御。
丁卯战争天启七年(1627年),皇太极继位,为解决毛文龙这个心腹之患,派遣贝勒阿敏、济尔哈朗,镶红旗旗主岳托,贝勒济尔哈朗、杜度、硕托,总兵李永芳等人率大军率大军攻打毛文龙和朝鲜。史称“丁卯战争”。
朝鲜认为此仗必败,旋即投靠后金,并向后金提供朝鲜军服,后金军冒充朝鲜军围攻铁山,铁山千余名守军与后金大军血战,战至最后一卒,无人肯降,都司毛有俊(毛文龙养孙)拔刀自刎,壮烈殉国。
随后,后金军乘海上结冰,进攻云从岛,双方在冰面上展开激烈战斗。后金主帅阿敏在突袭铁山失败,强攻云从不下的情况下,迁怒朝鲜,朝鲜国王李倧仓皇出逃,向明朝和毛文龙请罪求援。
天启皇帝下诏给毛文龙,要求毛文龙不计前嫌,出兵援朝。毛文龙接到诏书以后,毅然率部进入朝鲜,反击后金大军。
天寒地冻中,东江军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依然奋勇作战,毛文龙"五战而五胜",重创后金担任进攻主力的镶蓝旗,阿敏差点被挡在鸭绿江以南,无法逃回。毛文龙,力挫强敌,他亲冒矢石,身中数箭,犹死战不退!
毛文龙死后其实后金早就有绕过关宁防线,经蒙古察哈尔部,攻入京城的计划,早在努尔哈赤时期都想执行这个计划,一直是身后有毛文龙这只奇军,担心腹背受敌,不敢冒险深入。
崇祯二年(1629年)袁崇焕斩毛文龙,可说是为后金长驱南下解除了后顾之忧,三个月后就发生了后金兵临北京城下的"己巳之变"--后金约十万精兵绕道内蒙古,由喜峰口攻陷遵化,直迫明都北京。
8年后,清军(后金改为清)攻陷了皮岛,明朝辽东沿海的防线彻底分崩。又一年,清军倾巢而出,攻入华北,十一月初,清军攻陷定州,杀孙承宗。同月卢象升力战而亡。
清军蹂躏完河北后,又攻入山东,济南城一日而破,济南城的百姓,被屠杀十三万人,财物被洗劫一空。这次入侵,清军转掠2千里,攻破75城,俘获人畜47万,人民的死亡,不可计数。
试想毛文龙如果还在的话,皇太极怎么还敢如此入侵明朝?故而袁崇焕擅杀毛文龙,难辞其咎,遗祸无穷。
丹妞爱乐
1.毛的作用。后金开始并不是以灭亡明朝为战略目标的,他们只是攻城掠地抢东西抢人口。所以毛的作用不在于他对后金多大威胁,而是抢掠行家不能容忍自己老被别人抢掠。从这方面来说毛影响了后金的军事布局决策,这就是最重要的作用。没了背后的刺,想怎么动就怎么动。
2.袁要杀毛。自然是没有从战略上认识到毛的作用。从内心深处没有把后金看成是国家的对手,而只是自己的对手,并且感觉自己已经慢慢找到对抗方法,辽事重回主动。毛没啥作用还占了这么多资源和领导的关注,而且这小子也不是好东西,杀掉他集中资源可以更快实现平辽。
3.崇祯杀袁。你袁崇焕要钱给钱要支持给支持,连擅杀毛的事都忍了,辽事没有解决还打到门口来了。在此之前,后金在崇祯的眼中只是凶猛的山贼,哪里比得上富庶之地的叛乱重要,那是国家根基。后金来到门口,等于国家突然间多了一个灭国的威胁。把山贼倒腾成大患的人是谁?袁崇焕。这才是袁被杀的原因,至于叛国,要不是有人叛国,皇帝怎么会这么无能让人打到家门口。
总的说来,毛文龙不是个好人,却是个非常重要的人,袁杀他很蠢;袁崇焕是个好人,也是个非常重要的人,崇祯杀袁也很蠢。他们的蠢,不是自身的问题而是历史局限性,都源于没有把后金看成国敌。
第一,毛文龙孤悬海外,自己招兵买马,拥兵自重,囤积居奇没啥奇怪的。
第二,作为朝廷大员,他向朝廷要响也是理所当然的。
第三,他不需要打仗,只要活着,皇太极就有顾忌。
第四,毛文龙的牵制作用在他活着的时候看不出来,他死后不久,貌似皇太极就敢绕到北京城下,这就是没有毛文龙牵制的害处。
第五,至于尚可喜等人,他们的地位来自毛文龙的重用,效忠对象是毛文龙,所以毛文龙或者他们未必降清。他们降清后,给明朝造成多少危害,也在另一方面体现出毛文龙活着的价值。这种危害也是袁崇焕擅杀毛文龙的直接后果。
凯文西之吻
文龙就像一根刺,伤害不大,但刺人很痛,威胁不大,但很恶心,也干违法的事,军费要自己搞掂,不干没钱,袁就一书生,吹牛逼厉害,高看自己,以为杀了毛,就能收服文龙部下,杀给文龙,又收服不了文龙部队,造成文龙部下投敌
youngold
从侧面看,当毛文龙被斩杀的消息传至京城,崇祯皇帝大惊失色、痛心不已;而消息传至后金,皇太极大喜过望。几个月后皇太极率十万满蒙联军避开关宁锦防线,绕道蒙古,越过长城进攻北京城…
cindypilot
复杂的问题简单回答:
1.毛文龙在皮岛对后金确实有袭扰牵制作用,但毛文龙不太服从袁崇焕指挥,坐拥皮岛成为一路军阀,日后,很难说他待价而沽,到底是叛变大明,还是往朝鲜扩张自立为王。总之,对整体未来辽东战略上并无实质性作用,反而是个定时炸弹。
2.毛文龙确实因袁崇焕忌讳被杀,直接导致属下耿,尚等人的叛变,日后成为三番,为后金和大清打江山起到重要作用。这一点上讲,袁崇焕过于操切,是官场斗争的私心所致,并未从民族大义出发。
影妮儿
相信,有很多人都力挺袁崇焕,而鄙视毛文龙!
就那点兵力,能够牵制我大清的精兵强将?
呵呵……
就连袁崇焕都不敢出城野战,无非都是靠着大撒银子,修堡垒,造大炮!
野战,那是万万不敢。
后金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我觉得这是谣言,是后金自己宣传,还是辽东军团养寇自重的宣传。
谁知道呢?五百年了,早已无法考证!
但如李云龙所说,都是肩膀上扛个脑袋,谁怕谁?
但,辽东军就怕清兵!单对单都不敢。
为什么?
大概辽东军除了自家将领养得私兵,谁还能吃饱饭?
饭都吃不饱,哪有力气打仗。
毛文龙的军队就不同,风气都大不同,完全不像屯田兵,更像是土匪。
遇到后金,敢杀敢抢的土匪!
毛文龙在敌后,是敢于和后金小股部队野战的存在。
虽然实际毛文龙的牵制有限。
但是,毛文龙深入敌后方,类似于我档,功绩不可磨灭,谁也不能污蔑!
有毛文龙在一天,后金就不敢倾巢出动。总要留点兵力守家吧。不然,水晶都被偷了。
等到,毛文龙被袁崇焕处死,后金立刻就打到北京城下,足以证明毛文龙皮岛对于后金的牵制作用。
辉哥仔
这几年,只要一提到明末清初的历史,就绕不开毛文龙和他的东江镇。袁崇焕斩杀毛文龙的十二条罪状里,说毛“全无战功,却报首功”“掩败为功”“开镇八年,不能复辽东寸土”,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争议都很大。八年里,毛文龙到底做了些什么呢?
懂足球的人都知道,想要了解一个前锋厉不厉害,最应该问问对方的后卫和门将。同样的,想知道毛文龙对后金的牵制作用有多大,应该看看后金在毛文龙身上下了多大力气。
一是频繁的军事打击。自1621年7月20日镇江堡(今辽宁丹东)之役后金大败后,毛文龙就成了后金的心腹大患。同年年底,阿敏率军深入朝鲜境内攻打毛文龙;1623年夏,毛文龙军收复旅顺金州等辽南城市,后金不得不屡次发兵攻打;1624年8月,后金又再次发兵进剿毛文龙在鸭绿江江心岛上的屯田。但毛文龙依据皮岛地理优势,以大海为天然屏障,以鸭绿江“两不管”地带为活动空间,使得后金始终有力发不出来。努尔哈赤屡次招降毛文龙,就是出于军事打击失败的缘故。
图中韩文标记的小岛就是皮岛(东江),又称椴岛
二是被迫布置大军布防,西进攻势减弱。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毛文龙在与后金的拉锯战中,拥有天然的主动权。1621年,后金不得不在辽南各地驻兵防御;1622年4月,在击败广宁守军后,后金迫不及待地划分八旗辽南驻地,力求稳固后方;结果没想到的是,1624年,毛文龙军居然沿着鸭绿江而上,向西翻越长白山,直扑赫图阿拉;1626年,毛文龙又从辽东半岛西岸登陆,骚扰鞍山。这也正应了“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这句话。后金被动防御毛文龙,使得西进日程一再拖延,极大减轻了关宁锦一线的压力。
三是激化了后金国内矛盾,削弱其国力——这是毛文龙最大的功劳。
用今天的话来说,毛文龙打的是“人民游击战”,每到一处,就联络当地汉民,或充当间谍,或直接投军,共同对抗后金。而后金的应对之法,则是强制迁沿海民众进入内地、搜捕逃人、强制充军等——这更加激化了国内的民族矛盾。
首先是治安严重恶化。1622年,后金颁布禁单身行路谕,就是为了应付无处不在的暗杀与破坏活动;1623年,后金对军民进行登记造册,以期加强管理,又制定了“夫盗罚妻”这样无厘头的法令,以求家庭成员之间互相监视;1624年,后金国内治安已经恶化到了极点——连贵族妇女晚上起夜,都必须结伴摇铃,防止盗匪。至于辽南各地的民变,已经多如牛毛,使得后金丧失了对辽南地区的控制权。
明——后金形势图,可以看出辽南、鸭绿江区域在明朝(毛文龙)控制下
其次是粮食供应极度紧张。从1618年,也就是萨尔浒之战的前一年起,整个辽东地区就陷入了连绵不断的天灾之中。后金倘若只靠自己,那粮食是绝对供应不上的,只能通过战争掠夺的方式保证供给。而现在,西进已经遥遥无期,国内汉人不是被强制迁移就是忙着起义,没工夫种地,粮食匮乏已经成为最大的问题。1623年,驻守辽南的后金军出现断粮情况,不得不自己种地筹粮;1624年,后金开始强制征粮,实行粮食配给制;到了1625年5月,后金官方终于挨不住,承认国内“粮荒”,随之而来的就是遍地盗匪。
最后就是军力衰减。对于立国不久的后金贵族官员来说,行军打仗容易,治国安邦却普遍缺乏经验。面对这种情况,他们本能地继续实行高压政策,却适得其反。1623年,后金没收国内汉人百姓与军人武器,禁止汉人工匠私自出售武器(即只能对官方出售),又在辽南战事中要求不能信任汉军;1624年,后金将驻防满军与汉军分隔。此时,后金已经不再相信自己统领下的汉人军队——八旗军一边跟毛文龙作战,一边还要防范自己人,这仗还能打吗?
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大鹿岛毛文龙碑亭
所以说,毛文龙对于后金的牵制作用,绝对是巨大的。毛文龙死的当年(1629年),极大缓和了国内民族矛盾、重振了国力的皇太极就率大军绕道蒙古直奔京师,史称“己巳之变”,明清战争均势被打破——不知道仓皇回防的袁督师,是否会想起那座小岛。
参考文献:1.(清)满洲实录,中华书局
2.(清)满文老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社科院历史研究所译注,中华书局
3.(明)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
大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