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头陀师

——(唐代刘商

少壮从戎马上飞,雪山童子未缁衣。
秋山年长头陀处,说我军前射虎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少壮从军马上飞,身未出家心依归。
年老头陀秋山住,犹忆当年射虎威。


注释
①雪山童子:亦称雪山大士,原本是释迦牟尼在过去世修菩萨道时在雪山苦行时的称谓。该诗用以比喻头陀师未出家时。缁衣:僧人所穿之衣,紫而浅黑,非正黑。
②头陀:梵语Dhata之音译,又作杜荼、杜多,意译有抖擞、抖拣、浣洗等,意为去除衣服、饮食、住处三种贪着之行法。俗则称僧人之行脚乞食者为头陀。此诗取前一意。

蒋述卓《禅诗三百首赏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66页

鉴赏

  头陀师,为去贪爱而修苦行者。头陀十二苦行中,第七为阿兰若处,意为远离处,要求住于远离人家之处,第八为冢间坐,也即要住于坟墓之处。由于戒行的规定,加上自身的克制,头陀师总是给人远离人群、清心寡欲、清静孤寂的形象。这一位头陀却有另一种风姿:少壮从戎,军中飞马,射虎而归,足显雄姿英发;老年出家,深居秋山,却风姿不减,豪气不褪,遇有来者,便向人谈起他当年之雄豪。他的精神不仅不与头陀相悖,而是更显示了禅的精髓。佛教以为,要达到涅榘的境界,真正地得到解脱,必须有六种行法,其中之一便是精进。禅门叫勇猛精进,叫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就是说要具有一种常人不具备的勇气,释迦牟尼的雪山苦行,舍身饲虎,都是这种勇气的表现。只有具有这种精进的勇气,才能破除贪爱、排脱烦恼、悟得佛性。

蒋述卓《禅诗三百首赏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66页

【刘商】简介

  刘商,是彭城人,家在长安。青年时期很好学,并且善于记忆,精于思考,深入钻研文学,有胡笳十八拍传世,在世上盛行。儿童妇女,全都能详尽地背诵它。刘商进士考试登第,选到台省作郎官。但他的性情爱好道术而沉浸在其中,每逢遇见道士,就拜他做老师,并给予资助。自己炼丹服气,没有不努力和恳切的地方。常常叹息光阴太短促,身体渐渐衰老。早晨开始就如车马疾行,晚上方能停止,只是自己劳累辛苦,虚浮的荣耀和世间的官位,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古代的贤人都弃官而去寻求道术,大多都能获得出世。有幸已经完成了儿女的婚姻嫁娶,不再被世俗所累,难道比去各地方远游还不好吗?由于这样想,刘商就借口有病请求辞官,穿上道服东游,进入广陵,在城内街市遇到一个道士,正在卖药,聚集的人非常多。道士卖的药,人们都说很有效。道士在众人当中看见刘商,他看着刘商,觉得和常人不同,就停止卖药,拉着刘商的手登上酒楼,对刘商殷勤劝酒,道士谈的内容,是从秦汉以来历代的事,谈的非常逼真,都象亲眼所见一样。刘商很惊异,象对待老师那样尊敬他。刘商又说了神仙道术很难学得。等到晚上,刘商到客店栖息。道士下楼,一闪就不见了。刘商更加惊奇。第二天,刘商又在城内街市上寻访他。道士仍然卖药,看见刘商越发高兴,又领着刘商上了酒楼,高谈劝酒,拿出一个小药囊赠给刘商,并戏吟说:“无事到扬州,相携上酒楼。药囊为赠别,千载更何求。”刘商记住了他的戏吟,天黑了才告别离去。以后,刘商屡次寻找道士,再也没有见到,刘商就打开了药囊看,里面用多重纸包了一个小葫芦,得到了九粒药,象麻籽。刘商按照道士的口诀吞下了药,立刻觉得精神清爽,也不饥饿,身体轻健,心里清醒。过江游茅山,过了好久,又去宜兴张公洞。正当刘商游张公洞的时候,喜爱竃画溪的景色。就在胡父渚用茅草盖屋居住,隐居在山中。附近的樵夫还看见过他,他说:“我是刘郎中。”然而,却不知道他居住的地方。他已经成为地仙了。

更多刘商作品
关键词
相关诗文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