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杂谈集

作者:高明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3

顾文姬评分

暂无评分

翻译杂谈集内容简介

自序时间总是在专注的时候过得飞快,做翻译、搞网站、写文章都是需要专心的事情,因此,在不知不觉中,笔者已经跨入了而立之年。葡萄牙的一位哲人说过,人这一辈子要做三件事:写一本书、生一个孩子、种一棵树。想想目前的情况,真是惭愧,至今“一事无成”。惭愧之余,笔者非常希望从第一件事做起:写一本书。然而,如果不是粗制滥造之“大作”,写一本书又谈何容易?笔者在五年之前就退出大学教师之列,因此已经没有为评职称而写书的压力;目前作为一名小翻译,生活虽谈不上富足,但也过得舒适自在,更用不着靠写书来挣钱。因此,如果要写一本书,就要写一本好书,哪怕有生之年只写一本书,也一定要让后人在读这本书时有所启发,有所受益,有所感悟。之所以要写一本翻译方面的书,是因为翻译是一个实践性特别强的行业,而笔者从事翻译工作十年来有太多的体会和感受,很想整理出来,让翻译学习者少走弯路。笔者认为,翻译的学习也应当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但是,很不幸的是,目前的中国翻译圈子太重理论,而不重实践,大部分高校中的翻译课仅侧重理论。笔者参加2010年“翻译职业交流大会”作为嘉宾回答某高校翻译老师的问题时明显感到:这位老师根本就没从事过真正的翻译工作!于是,可?攵庵址肟慰隙?“不痛不痒”、不能“一针见血”。这就好像是没跑过 “马拉松”的人永远不会了解“马拉松”与“长跑”的区别,而这些老师理所当然地认为“马拉松”只是一种“长跑”,用教“长跑”的方式教学生跑“马拉松”,效果可想而知!笔者是一名普通的译者,像笔者这样的译者在中国估计有几十万。但是在这几十万的翻译大军中,能把翻译体会和感受加以总结写出来的实属凤毛麟角,能写而且又想写的人愈加少矣。在当今商业翻译时代,一点点的经验和升华都是“核心竞争力”,更不愿拿出来与他人分享。笔者在此“冒天下之大不韪”可能是犯了“好为人师”的老毛病,希望不要因此招惹同行非议,但非常欢迎与同行就本书中的观点和理念进行讨论,以此抛砖引玉、共同进步!其实,自2004年2月成立“翻译中国”以来,笔者就开始写翻译方面的文章,并在此网站上发表,介绍自己的翻译经验、翻译理念和一些关于翻译的观点。但是苦于中国网络上无视版权的现状:笔者的文章在网络上被“无情”地剽窃,成为其它翻译网站“原创作品”,甚至大量的好文章被无良之人修改成他们的软广告,心中的悲愤之情难以表述,不满之情无处申诉。因此,笔者自2009年开始逐渐远离网络,转而在澳门的报刊上发表关于翻译方面

登录查看更多

翻译杂谈集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高明

高明

高明,元末明初戏曲作家。名明,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约生于元大德年间,卒于明初。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祖父高天锡、伯父高彦都是诗人,受家庭的熏陶,高明在青年时期就以学识渊博著称,诗文之外,尤擅长词曲。曾受业于理学家黄晋。元至正五年(1345)中进士,先后任处州录事、杭州行省丞相掾、江南行台掾、福建行省都事等职。元至正八年(1348)当方国珍在浙东起义反元时,高明被任命为浙东阃幕都事,但到任不久,因与元人主帅论事不合,便致仕归隐。后来当投降元朝做了万户的方国珍要留他任幕僚,他力辞不从,隐居宁波城东栎社,闭门谢客,一心从事戏曲创作,《琵琶记》就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闻其名,征召其入朝,高明以疾辞。除作有《琵琶记》外,还作有南戏《闵子骞单衣记》,今已佚,诗文有《柔克斋集》二十卷。

高明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