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群读周作人
钱理群读周作人内容简介
《钱理群读周作人》内容简介:周作人是谁?今天的年轻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简单而明确的:他是一个作家,最后成了汉奸,堕落了。但对于二、三、四十年代的年轻人,回答就不会这么干脆了。
热门摘录
周作人也是有言在先:“人生最深切的背后悲欢!苦,绝对地不能以言语形容,更无论又文字”。-- 一见诸“文”,“人”被简化,表面化与单一化了。
对苍蝇的好感、兴趣,大都发生在古代或童年也即人类的幼年时代,与前述对苍蝇的恶感产生于现代,恰成鲜明的对比。这个事实是耐人寻味的。再进一步琢磨,自会注意到,幼儿对苍蝇的好感是一种“游戏”的趣味与心态。
尤其是这和中充满矛盾与痛苦的诗情得到了仪式化的外在表现。即如周作人所说,用“结缘豆”的“仪式”“来施行祓除”,连“豆”(与烧饼)也成了“圣餐的面包葡萄酒似的一种象征”,“寄存着深重的情意”。这样,“结缘豆”的宗教民俗就从人的本性上得到了一种诗意的解释;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周作人对人性的发现。
周作人杂感的特点:除了内容上偏于道德的,文化的,人性的批判外,常用以人类学为中心的理知、常识作为评价标准,追求“理”与“情”的统一,并且同样与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点到即是,与扭住不放、必置之于死地而后快的激烈态度相比,显得更为温和与含蓄。
也许作者的本意就在人们所熟知习见的日常生活,平凡人生中发现了真正的美故乡的野菜的魅力本也在此,但这些“意思”都是隐含不露的。
钱理群读周作人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