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解日本
字解日本内容简介
本书是Miya“字解日本系列”的第三部作品。Miya在书中发挥令人食指大动的本事,为读者端上日本乡土料理“大餐”。她笔下的乡土料理有别于曝光率高的常见日式料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不但采用当地食材,并应当地气候风土、历史文化,以当地独特调理方式做出,在最时宜的季节或特殊节日上桌。“大餐”之外,Miya还风趣送上“饭后甜点”—— 漫谈有关料理的妙闻韵事,并“插花” 描述日本一些别具一格的“县民性”,如横滨人为何自尊心比东京人还要强?京都人又缘何自顾清高,瞧不起同在关西的神户与大阪?福冈男子的求爱风格是如何既生猛直接又单纯得像个孩子?岛根女子又是怎样被视为日本仅存的“大和抚子”?……透过Miya的平民视角,更能鲜活地了解日本国民性之种种。
热门摘录
在关西地区很难找到专营炸猪排的餐馆,关西人甚至连咖喱饭都用牛肉。总之,关东人只要提到「肉」(Niku),指的就是猪肉(Butaniku),关谓牛肉(ぎゅうにく/Gyu-niku)有趣的是,关西以西的九州人跟关东人一样,所谓「肉」就是猪肉。
涮涮锅(Shabushabu)吃时要蘸带酸味的香橙醋酱油或芝麻酱。而最普遍的火锅料理则是关东煮(Oden)便利商店都有得卖。
吴服本来意谓用中国三国时代自吴国传至日本的纺织法织出的布匹(主要指丝织品),后来成为所有布匹的总称,江户时代卖布匹或定做衣服的店铺都称为「吴服屋」(ごふくや/Gofukuya)
孔老夫子曾在《论语》中评论管仲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是说,假若没有管仲,中土人民便会被蛮夷征服,必须「被发」并「左衽」。此处的「左衽」正是日文的「左前」,而日文的「左前小、「右前」又称「左衽」(心/Sajin)、「右衽」(心/Ujin),可见这种穿法大概在奈良时代之前便自中国传入日本,那时的中国是大唐时代。
神社祭神仪式上常用到扇子,因为展开扇子意谓敞开心灵,灵魂可以随着扇子的动作而移动,加上折扇形状类似手掌,等于是用扇子(手掌)招请神祇下凡。歌舞伎剧的始祖阿国歌舞剧舞者必定手持折扇,正是一种用扇子招请神祇的宗教仪式。
「下着」(Shitagi)是直接穿在裸体上的衣服,也就是内衣。男人的内衣没什么可谈,反正穿来穿去都一成不变,唯一可提的是日本男人在二次大战前,主流的内裤式样是「Fundoshi,丁字裤),战后因洋服普及,オ逐渐改穿四角裤(トランクス/Torankusu(Trunks))或三角裤(ブリーフ/Buri-fu(Briefs))。
日本的所谓「玄关」建筑方式,缘起于禅宗。「玄」字,意味茫茫大海中,远方忽隐忽现的小舟。「么」是海浪;「一」是地平线;顶上的「、」则是小舟。遥远、隐约,才是「玄J。既然是「玄」,又是「关口」,怎能让你轻易上船?在此,上框的意义就非常重要。
而古代中国人直至汉代仍是席地而坐,这个「坐」,意思便是跪坐。《史记集解》中就说明「坐,跪也」,这点可以在出土的古玉器或陶俑上得到印证。当时的坐姿有跪坐、蹲坐、踞坐,等等,而且在所有坐姿中,跪坐最文明。据说古人下衣是开裆裤,跪坐是为了防止下体露出。到了南北朝,佛教征服中国以后,中国人看到尊贵佛像都坐在某种器具上,这才自西域引进胡床,后逐渐演变为桌椅文化。
京都在千年前名为平安京那时,分为左京(东边)、右京(西边),左京别称洛阳,右京别称长安。只是右京长安那边是沼泽地,不久便荒废衰微,左京洛阳却一直歌舞升平,这个左京洛阳正是目前的京都市。
字解日本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