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ittle Blue Reasoning Book
The Little Blue Reasoning Book内容简介
热门摘录
要想驳倒一个人,通常有两种方式:质疑对方的论据,或者攻击对方的论述过程。 要想驳倒一个人,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对方的论点、论据和论述过程:论点是否清所?论据是否有力?关键假设是否站得住脚?
有人提出一项非常有趣的假设:“如果让10亿个黑猩猩坐在电脑前,给它们10亿个小时的时间,它们肯定能敲出一部《战争与和平》。”只要容许足够多的尝试,一切皆有可能!
法则4:聚合性思维让思路集中于一点,发散性思维让思路向四方延展 发散性思维让你脑洞大开,聚合性思维让你深度思考某一个细节,直到找到答案
选择性感知和巧合事件背后,隐藏的是‘’光环效应”,就是指人们总是喜欢根据某起单一事件或某个单一特质来积极地看待某个人、某个地点或某个事物。 打个比方,如果一位应聘者在前来面试时打扮得体,我们就会认为他什么都好,无可挑剔,甚至会忽略他能否胜任这项工作。 再打个比方,如果某位应聘者跟你恰好是同乡,甚至他认识你儿时的某位朋友或老师,你对他的看法就会瞬间不同。
法则10:在推销一个新创意时,你所表现出来的信心和热情要比你的逻辑和细节更重要。
但要记住,在使用矩阵法进行分析时,一定要确保所有数据“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所谓“相互独立”,就是指所有数据信息彼此不会重合。换句话说,这些玩具要么是蓝色要么是绿色,要么是大号要么是小号,不可能有“绿底蓝条”或者“蓝底绿条”的玩具,也不可能有“中号”的玩具。 所谓“完全穷尽”,是指这些信息的数量是确定的。一共有100件玩具,其中30件蓝色,70件録色;65件大号,35件小号。当一组数据“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时,它们就能涵盖所有情况。
法则16:效用分析考虑的对象不是具体的金额,而是分析某个结果对我们有多大用处。
法则17:沉没成本不应该影响我们对后续事件的决策。
法则21:要想倒一个人,通常有两种方式:质疑对方的论据,或者攻击对方的论述过程。 要想驳倒一个人,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对方的论点、论据和论过程:论点是否清晰?论据是否有力?关键假设是否站得住脚?
记住,样本一定要能代表整体,否则它就毫无意义。所以在进行推理论述过程中,如果对方是在用样本反映整体,那驳倒对方的一个有效方式就是质疑该样本的有效性:如果你能证明该样本并不能代表整体,那么对方的论点就站不住脚;而反过来说,如果你能证明自己所采用的样本确实能够代表整体,那你的论点就会得到强化。 一般来说,选择样本的关键不是它够不够大,而是它是否足够多样化。如果样本来自一个跟整体关系不大的子群体,那么它的数量就没有太大价值。
则34:如果“因为A所以B"”成立,那么“因为B所以A”的说法则被称为反向因果,一旦反向因果有可能成立,我们就有理由怀疑“因为A所以B”是否真的成立。
法则40:虽然我们在寻找某样东西,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会在找到它时能立刻认出它。很多时候,我们会假设自己能在找到某一事物的同时立刻辨认出它。
从逻辑角度来说,逆反命题一定是成立的。也就是说,从“只要A成立,B就成立”这句论述中,我们只能得出这一结论:“只要B不成立,则A就不成立。”
很多人都会介意自己的记性不好,却很少人在意自己的判断力。---罗什富科公爵
EV(excepted value)=效用(某种结果带给我们的心理满足感)x 出现这种结果的概率
在科学和统计学领域,假设通常都会用否定句,因为我们通常是在证明一个否定的假设是错误的,而非证明一个肯定的假设是正确的。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我们无法穷尽所有的情况,所以不可能证明一个假设命题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正确的,但是只需证明一个否定的假设是错误的,那它的否命题自然正确。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很难分清什么是因,什么是果。比如这句话,“你很擅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句话的因果关系是“因为你喜欢这件事(因),所以你做得很好(果)。”但是有没有可能是因为你感觉自己很擅长做某件事,所以才慢慢学着去喜欢它的呢?
魔鬼代言人技巧会迫使我们思考对手的正确之处,或者某一话题的另一面。当我们强迫自己认为对手正确时,我们就会变得更加客观。该技巧在进行谈判准备时尤其重要,因为它可以让我们事先预想到对方的思路。
很多好主意最终之所以被埋没,很多时候都是坏在一些看似不相干的事情上。所以在征求意见时,如果听到有人提出一些看似不相干的想法,千万别意外。认真记录下这些问题,然后想想怎么利用它们完善你的创意。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人和已经发生的成本都不应该影响到你对未来的决策。唯一能影响你未来决策的因素是两种选择的利弊分析。
从理性角度来说,我们完全应该忽略沉没成本,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从情感角度来说,要做到这点却很难。我们可能会把沉没成本看成是浪费,会本能地想要多投入一些时间或精力去挽救它们。
要想驳倒一个人,通常有两种方式:质疑对方的论据,或者攻击对方的论述过程。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很难分清楚什么是因,什么是果。比如说这句话,“你很擅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句话的因果关系是,“因为你喜欢一件事(因),所以你做得很好好(果)”。但有没有可能是因为你感觉自己擅长做某件事,所以才慢慢学着去喜欢它呢?
苏格拉底曾经幽默而郑重地警告世人,专家的判断也未必可靠,每一个人,无论地位有多高权利有多种,或者拥有多少财富,都会有头脑混乱,思路不清,甚至失去理智的时候。
所谓逻辑推理,在广义上被定义为“我们评估信息的过程”。要想做出正确的决定,我们首先要占有充分的信息,而想要占有充分的信息,就必须提出正确的问题。所以那些擅长逻辑推理的人,往往也比较善于提出问题,搜集相关信息,用“正确的”方式对这些信息进行评估。最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在不受他人干扰的情况下独立完成这一过程。
积极的思考者总会尽量扩大自己的视野,从不同视角考虑问题,交叉核实自己获取的信息。
我们只会看到自己想看见的东西。所以我们只会看见那些跟自己的目标、兴趣。期待或者以往经历有关的东西——“当一个人手里拿着锤子的时候,他看什么都像是根钉子。”
光环效应,就是指人们总是习惯根据某起单一事件或某个单一的特质来急急地看待某个人、某个地点或某个事物。
不敢怀疑显而易见的事,急于评判新点子,害怕自己看上去像个傻瓜——这是三个最要命的点子杀手。
The Little Blue Reasoning Book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