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学述要
阳明学述要内容简介
《钱穆先生全集:阳明学述要(繁体竖排版)(新校本)》内容简介: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审慎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热门摘录
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此等善恶,皆由汝心好恶所生。
阳明明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我们也可套他话头说:你未在事上磨炼时,心事同归于寂,你一经到事上磨炼,那事的善恶,也即一时明白起来。
有些人天性好动,爱复杂,爱玄妙,他专向外面去寻证据,找说法,结果就有唯神的宗教,和唯物的科学;有些人天性好静,爱单纯,爱切实,他专向自己本身去寻证据,找说法,结果就有唯心的哲学。
或说万物是帝所创造,或说万物乃吾心所照现,都是寻因于物外。
一人之心,即天地之心;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
学至气质变,方是有功。
天地万物一体之理,究竟应该格之外物呢?还是应该立之吾心?这是宋儒争论未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宋儒意见,人生一切习惯,皆从躯体起。他们所谓“气质”,即指驱体而言。他们理想的人生,一切应服从纯理性的指导,不该为躯体所左右或主宰。故须变化气质。
克己是泯其小我。明理是复归大我。
变化气质只是要泯化小我,复归大我。
言学术功力必兼性情,为学之方不立规矩;但令学者自认资之所近与力能勉者,而施其功力,即王氏良知之遗意。
要叫人弃掉小我的成见,认识大我的真理。这一番理论如何的说起,这一种证据如何的找寻?
天理是分善别恶的一个总名……至于善恶的标准,推及本源,只在人心的自然发觉处……那个为天理本源的人心,便叫“良知”
……能不能提出几个有力量的问题,或者予以解答。自然,在一时代学术创始的时候,那是学者的贡献,全在能提出问题;而在一时代学术到结束的时候,那时学者的责任,全在把旧传的问题予以解答。
他们对于本体论共同的见解是“万物一体”,他们对于修养论共同的见解是“变化气质”……
天地万物一体之理,究竟应该格之外物呢?还是应该立之吾心?这是宋儒争论未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朱子要人先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是主张先从“致知”一边下功夫的,他的格物说尤其显见。二陆要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其博览,是主张先从持守方面下工夫的。……这又是宋儒在方法论一面没有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人心真诚恻怛地求生,那生便是天理。一切助长生者是善,一切摧抑生者是恶……那一番求生、求爱的心,以自然明觉而发见,那便是良知,良知便是自然明觉,所明觉的则称天理。
孝罢,弟罢,忠罢,总只是人心向外的自然流露。因为人心爱如此,所以人们特地为那些事,装造了许多好字面,好名目。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你只在感应之幾上看,岂但禽兽草木,虽天地也与我同体的,鬼神也与我同体的
天地万物是与我一体的了;但是照事实讲,却依旧有小我之私,与天地万物隔阂。如何打通这一层隔阂……宋儒有一句扼要的话,叫做“变化气质”
阳明学述要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