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史

作者:吕思勉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14

顾文姬评分

5

76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秦汉史内容简介

《秦汉史》是与《先秦史》互相衔接而又独立成书的。由于作者对《史记》、两《汉书》、《三国志》所下的工夫很深,对于这个时期各方面历史的叙述和分析,十分扎实而有条理。作者认为这段时期内,就社会组织来说,新莽和东汉之间是一个大界线,从此豪强大族势力不断成长,封建依附关系进一步加强,终于导致出现长期割据分裂的局面。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緬懷“古之所予禄者,不食於力,不動於末”,引“公儀子相魯,之其家,見織帛,怒而出其妻,食於舍而茹葵,愠而拔其葵”以明之。

昭帝在位十三年,以元平元年四月崩。亡嗣。《外戚傳》言桀、安宗族既滅,皇后以年少不與謀,亦光外孫,故得不廢。光欲皇后擅寵有子。帝時體不安,左右及醫,皆阿意言宜禁内。雖宫人使令,皆爲窮袴,多其帶。後宫莫有進者。皇后立十歲而昭帝崩,后年十四五云。

承皇大后詔,迎立昌邑哀王子賀。六月丙寅,受皇帝玺绶。七月癸酉,又奏皇大后廢之。時光徙張安世爲車騎將軍,與共謀。將廢昌邑王,又引故吏大司農田延年爲給事中。議既定,乃使延年報丞相敞。敞驚恐,不知所言,汗出浹背。延年起更衣,敞夫人謂敞曰:“君侯不疾應,先事誅矣。”乃與延年參語許諾,及召丞相、御史,將軍、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會議。羣臣皆驚愕失色,莫敢發言。延年前離席按劍曰:“今日之議,不得旋踵。有後應者,臣請劍斬之。”乃皆叩頭曰:“惟大将軍令。”

是時袁紹方彊,而策併江東,操力未能逞,且欲撫之,乃以弟女配策小弟匡,又爲子章取賁女,皆禮辟策弟權、翊,又命楊州刺史嚴象舉權茂才。

何哉?予謂是時之開拓,乃中國之國力爲之,即微武帝,亦必有起而收其功者,而武帝輕舉寡慮,喜怒任情,用人以私,使中國之國力,爲之大耗,實功不掩其罪也。

戾大子三男一女:長男史良娣子,號史皇孙。納王夫人。女,平與侯嗣子尚焉。大子敗,皆遇害。二幼子死於湖。宣帝,王夫人子,號皇曾孫。時生數月,繫郡邸獄。丙吉爲廷尉監,治巫蠱獄郡邸,哀曾孫之無辜,使女徒復作乳養,私給衣食,視遇甚有恩。

綏和元年,擢爲大司馬。年三十八。莽既拔出同列,繼四父而輔政,欲令名譽過前人。遂克己不倦。聘諸賢良,以爲椽史。赏賜邑錢,悉以享士。愈爲儉約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問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布蔽膝,見之者以爲僮使,問,知其夫人,皆驚。凡莽之所行,漢人悉以一僞字抹殺之,其實作僞者必有所圖,所圖既得,未有不露其本相者,莽則始終如一,果何所爲而爲僞哉?《漢書》言其敢爲激發之行,處之不慙恧,此乃班氏父子曲詆新室之辭,平心論之,正覺其精神之誠摯耳。

王莽秉政,令中國不得有二名,因使使者諷單于更名曰知。始建國元年,莽使五威將奉符命,齋印綬,王侯以下及吏官名更者,外及蠻夷,皆即授新室印綬,因收漢故印绶。東出者至玄菟、樂浪、高句驪、夫餘。南出者喻徼外,歷益州,貶句町王爲侯。西出者至西域,盡改其王爲侯。北出者至匈奴庭,授單于印,改漢印文“匈奴單于璽”曰“新匈奴單于章”。匈奴以漢制,諸王以下,乃有漢言章,今印去璽加新,與臣下無别,不説。

陰皇后,諱麗華,南陽新野人。初,光武適新野,聞后美,心悦之。後至長安,見執金吾車騎甚盛,因歎曰:“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更始元年,六月,遂納后於宛當成里。

《宋均傳》:均性寬和,不喜文法。常以爲吏能弘厚,雖貪汙放縱,猶無所害。至於苛察之人,①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災害流亡,所由而作。及在尚書,恒欲叩頭争之。以時方嚴切,遂不敢陳。蓋建武刻急之治,至永平,幾於變本加厲矣。

魯欲舉漢中降。其弟衛不肯,與楊昂等率數萬人拒守。攻之不能拔。操乃僞退,襲破之。魯聞陽平已陷,將稽顙。功曹閻曰:“今以迫往,功必輕。不如依杜、灌、赴朴、胡相拒,然後委質,功必多。”乃奔南山入巴中。左右欲悉燒寶貨倉庫。魯曰“本欲歸命國家,而意未達。今之走,避鋭鋒,非有惡意。寶貨倉庫,國家之有”。遂封藏而去。操入南鄭,甚嘉之。又以魯本有善意,遣人慰喻,魯盡將家出。操逆拜魯鎮南将軍。待以客禮,封閬中侯,邑萬户,封魯五子及閻圃等皆爲列侯。

孤非徒對諸君説此也,常以語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謂之言:顧我萬年之後,汝曹皆當出嫁,欲令傳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所以勤勤懇懇叙心腹者,見周公有金滕之書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

沈、業奔告文王。文王爲之備。帝遂帥僮僕數百,鼓譟而出。文王弟屯騎校尉伷入,遇帝於東止車門。左右呵之。伷衆奔走。中護軍賈充又逆帝,戰於南闕下。帝自用劍。衆欲退。大子舍人成濟問充曰:“事急矣,當云何?”充曰:“畜養汝等,正爲今日,今日之事,無所問也。”濟即前刺帝,刀出於背。

昭使監軍衛瓘喻艾:“事當須報,不宜輒行。”艾言“承制拜假,以安初附,謂合權宜。若待國命,往復道途,延引日月。《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國家,專之可也。今吴未賓,勢與蜀連,不可拘常,以失事機。…

布所幸姬疾,請就醫。醫家與中大夫賁赫對門,姬數如醫家。賁赫自以爲侍中,乃厚餽遺,從姬飲醫家。姬侍王,從容,語次譽赫長者也。王怒曰:“女安從知之?”具說狀。王疑其與亂。赫恐,稱病。王愈怒,欲捕赫。赫言變事,乘傳詣長安。布使人追,不及。

光時休沐,輒人代光决事。蓋主幸河間丁外人,桀、安爲外人求封,光不許。爲求光禄大夫,欲令得召見,又不許。蓋主大以是怨光。

乃歎曰:“亂我家者大子也。”繇是疏大子而爱淮陽王。曰:“淮陽王明察好法,宜爲吾子。”而王母張倢伃尤幸。上有意欲用准陽王代大子,然以少依許氏,俱從微起,故終不背焉。

王莽以平帝爲成帝後,不得顧私親,母衛姬及外家,皆不得至京師。拜衛姬爲中山孝王后,賜帝舅寶、寶弟玄爵關内侯。莽長子宇,私與衛寶通書記。教衛后上書謝恩,因陳丁、傅舊惡,幾得至京師。莽白大后,下詔益其湯沐邑。宇復教令上書求至京師。與師吴章及婦兄吕寬議其故。章以爲莽不可諫,而好鬼神,可爲變怪,以驚懼之,章因推類說令歸政於衛氏。宇即使寬夜持血灑莽第門。吏發覺之。莽執宇送獄,飲藥死。宇妻焉懷身,繫獄,須產子已殺之。

二年,莽復遣歙等歸登及諸贵人從者喪。多遺單于金珍。因諭説其改號。號匈奴曰恭奴,單于曰善于。單于貪莽金幣,故曲聽之。然寇盗如故。

曰:“室中西北陬間。”就識斬莽首。軍人分裂莽身支節肌骨,脔分,争相杀者數十人。而此一代之大革命家,遂以爲民請命而成仁矣。

《後漢書·第五倫傳》:倫上疏言:“光武承王莽之餘,頗以嚴猛爲政。後代因之,遂成風化。郡國所舉,類多辨職俗吏,殊未有寬博之選,以應上求。”則其用刑之不詳,毒且流於後嗣矣。然猶能稱後漢之治世者,則以其遇臣下雖嚴,而於小民頗宽也。

初,操與張邈,首舉義兵。汴水之戰,邈遣衛兹將兵隨操。袁紹既爲盟主,有驕矜色,邈正議責紹,紹使操殺邈,操不聽,邈知之,益德操。操之征陶謙,勑家曰:“我若不還,往依孟卓。”(邈字。)後還見邈,垂泣相對,其親如此。布之從張楊也,過邈臨别,把手共誓。紹聞之,大恨,邈畏操終爲紹擊己也,心不自安。操復征謙,邈弟超與操將陳宫等共謀叛操。宫説邈迎吕布牧兗州,邈從之。操初使宫將兵留屯东郡,遂以其衆东迎布。據濮陽,郡縣皆應。惟鄄城、范、東阿不動。

《張昭傳注》引《江表傳》曰:權既即尊位,請會百官,歸功周瑜。昭舉笏欲亵贊功德。未及言。權曰:“如張公之計,今已乞食矣。”昭大慙,伏地流汗。昭忠謇亮直,有大臣節,權敬重之,然所以不相昭者,蓋以昔駁周瑜、魯肅等議爲非也。裴松之謂:“鼎峙之計,本非昭志。曹公杖順而起,功以義立。冀以清一諸華,拓平荆、郢。大定之機,在於此…

韓遂請與操相見。操與遂父同歲孝廉,又與遂同時儕輩,於是交馬語,移時,不及軍事,但説京都舊故,拊手歡笑。既罷,超等問遂:操何言?遂曰:“無所言也。”超等疑之。他日,操又與遂書,多所點竄,如遂改定者。超等愈疑。操乃與克日會戰。先以輕兵挑之戰良久,乃縱虎騎夾擊,大破之。斬成宜、李堪等。遂、超等走凉州。

初欲秋夏讀書,冬春射獵,以待時之清。後徵爲校尉,遷典軍校尉,乃更欲爲國家討賊立功,題墓道言漢征西將軍曹侯之墓。遭董卓之難,乃興義兵。合兵能多得,然常自損,恐兵多意盛,與彊敵争,更爲禍始。其後破黄巾,討二袁、劉表,皆意望已過。

《本紀注》引《魏略》,言帝錄夺士女。①前已嫁爲吏民妻者,還以配士。既聽以生口自贖,又簡選其有姿色者,内之掖庭。

淵既斬送彌、晏等首,明帝拜淵大司馬,封樂浪公,持節領郡如故。使者至,淵設甲兵,爲軍陳,出見使者。又數對國中賓客出惡言。景初元年,乃遣幽州刺史冊丘儉等齎璽書徵淵。

宗法昌盛之世,抑壓女子必甚。斯時之女子,殆全爲家族之奴隸,觀班昭所作《女誡》可知。鲍永以妻於母前叱狗,即去之。李充家貧,兄弟六人,同食遞衣。妻竊謂充曰:“今貧居如此,難以久安。妾有私財财,願思分異。”充僞酬之曰:“如欲别居,當醞酒具會,請呼鄉里内外,共議其事。”婦從充,置酒燕客。充於坐中前跪白母曰:“此婦人無状,教充離閒母兄,罪合遣斥。”便呵叱其婦逐令出門。婦銜涕而去。此雖矯激之行,然當時重視家族,輕視婦女之風,則於此可見矣。

漢世貴族,淫亂頗甚。趙翼《廿二史剖記·漢諸王荒亂》一條言之。又云:武帝姊館陶公主寡居,寵董偃十餘年。主欲使偃見帝,乃獻長門園地。武帝喜,過主家。主親引偃出。偃奏館陶公主庖人偃昧死拜謁。帝大歡樂,呼爲主人翁。

是時貴富之家,多娶妻婦,亦非盡爲淫欲。如後漢周舉對策,言竪宦之人,虚以形勢,威侮良家,娶女閉之,至有白首,殁無配偶;《宦者傳》言四侯之横,亦云多娶良人美女,以爲姬妾,蓋俗以多妾媵爲榮,故如此。亦猶之侈僕從之衆多耳。古臣妾本同物也。

秦汉史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吕思勉

吕思勉

吕思勉(1884 - 1957),中国近代著名史学家,字诚之,江苏武进人。曾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吕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研究,1923年出版《白话本国史》四册,是较早的一部有系统的中国通史,对当时史学界很有影响,后又著成《吕著中国通史》两册。晚年从事断代史研究,先后出版有《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等著作,还著有《中国民族史》、《史通评》等书。吕思勉先生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他曾把二十四史通读数遍,同时参考其他史书以及经、子、集部文献,将辑录的史料加以排比考订、综合分析,一生所写札记总数达100多万字,是史学界公认旧籍读得最多的 一位学者。他特别推崇顾炎武的《日知录》、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赵翼的《廿二史札记》等著作,不为考证而考证,专关心“古今风会之递变”。自先秦至近代,独撰断代史数种、通史多部,一通到底,绝世罕见。爱好下棋,自言所收围棋谱“只缺三种”,曾为“棋王”谢侠逊作《象棋秘诀序》 。

吕思勉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