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探源

作者:罗根泽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9

顾文姬评分

暂无评分

管子探源内容简介

《管子探源》主要内容简介:考《汉志》,《管子》八十六篇,今亡者才十篇,在先秦诸子,裒为巨帙,远菲他书可及。《心术》《白心》,诠释道体,《老》《庄》之书,未能远过;《法法》《明法》,究论法理,《韩非·定法》《难势》,来敢多让;《牧民》《形势》《正世》《治国》,多政治之言;《轻重》诸篇又为理财之语;阴阳则有《宙合》《侈靡》《四时》《五行》;用兵则有《七法》《兵法》《制分》;地理则有《地员》;《弟子职》言礼;《水地》言医;其他诸篇,亦皆率有孤诣。各家学说,保存最夥,诠发甚精,诚战国秦汉学术之宝藏也。宝藏在前而不知用,不以大可惜哉!

登录查看更多

管子探源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罗根泽

罗根泽

罗根泽,字雨亭,1900年生于河北深县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他在十足岁以后才上小学。因为家庭经济拈据,学习很不正常,有时休学,有时跳级,时断时续。考上深县中学后,以无力缴学杂费而中辍;考上河北省立第一师范后,又因患病而中途休学。总计中小学共读了八年,却一直没有取得正式的学历。后来就随居家侍母的本县学者武锡珏学习经史和古典诗文,前后又有二三年之久。武先生是桐城派学者吴汝纶的弟子,国学上很有修养,罗先生在这一时期,开始练习写作一些有关先秦诸子的文章。武先生在母亲死后,出外工作,罗先生为生计计,就任本县高级小学国语教师,却又因无学历而受到歧视。1925年,武先生赴河北大学中文系任教授,罗先生遂考入该系学习,同时在中学里兼课,以资弥补生活上的困难。当时时局混乱,学校时办时停,他自己也因经济的原因,时读时辍。1927年考取清华大学研究院国学门,后又投考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该所每月有些津贴,可以解除生活上的困难。这样他就在两所学校里同时攻读,直到1929年于此二处同时毕业。在这期间,他接触了不少名师。在清华时,读的是“诸子科”,指导导师为梁启超先生,梁先生去世后,改由陈寅恪先生指导。在燕京时,读的是“中国哲学”,指导导师为冯友兰先生和黄子通先生。他在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上,曾受梁、冯二人的影响,尤以梁启超的影响为大。那时他已在从事中国文学批评史方面的研究,因而也向正任教于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的郭绍虞先生请益。研究院毕业后,罗先生由学长刘盼遂先生介绍,赴河南大学任教。这时他已有著述和一定的名声,所以到任之后就得到了“教授”的职称。此后,也就再没有离开过高等教育界,先后曾在天津女子师范学院、河北大学、中国大学、安徽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联合大学、中央大学以及后来的南京大学等处任教,开设过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诸子概论、国学概要、中国学术史等课程。

罗根泽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