鲭鱼
鲭鱼内容简介
《鲭鱼》作者以当年韩国“学运”为背景,通过对年轻人卢银林和金明宇悲伤恋情的描写,为读者讲述了“386”一代的悲伤与梦想。与书中主人公“386”多岁,80年代读大学,60年代出生一相仿的群体,被称为韩国的“386”一代。在充满不公平的20世纪80年代,他们为了实现大众的理想,不得不舍弃自己的梦想、牺牲自我。《鲭鱼》字里行间热烈而含蓄地表达了这些“过来人”对当年“学运”和女性问题的苦恼与反思。
鲭鱼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鲭鱼》作者以当年韩国“学运”为背景,通过对年轻人卢银林和金明宇悲伤恋情的描写,为读者讲述了“386”一代的悲伤与梦想。与书中主人公“386”多岁,80年代读大学,60年代出生一相仿的群体,被称为韩国的“386”一代。在充满不公平的20世纪80年代,他们为了实现大众的理想,不得不舍弃自己的梦想、牺牲自我。《鲭鱼》字里行间热烈而含蓄地表达了这些“过来人”对当年“学运”和女性问题的苦恼与反思。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孔枝泳 공지영她被投票为“能代表韩国的作家第一名”。又被誉为“韩国文学的自尊心”和“韩国文化之星”。她曾同时以三本书进入畅销排行榜,形成“孔枝泳现象”。自创作以来,孔枝泳的作品销量超过九百万本,荣膺二十一世纪文学奖、吴永寿文学奖、李箱文学奖等几乎所有韩国文学奖项。更被国际特赦组织授予媒体特别大奖!因为自身丰富的生活经历,孔枝泳写作的主题常关注女性、底层和被歧视的人们。“社会关怀”是她作品中鲜明的特色。代表作《熔炉》即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这部引发广泛讨论和争议的小说,以2000年光州仁和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虐待及性暴力聋哑学会事件为原型,于2008年在网络连载时便创下1000万的阅读量,2009年正式出版后卖出200万册。韩国演员孔刘服役时收到上级赠送的小说《熔炉》为礼物, 被书中情节深深震撼,并在军中致电经纪人,求他托人征求孔枝泳的意见,希望搬上银幕。退伍后,孔侑对该小说竭而不舍,极力奔走, 与经纪公司倾力筹集足够资金,终于令电影在2011年上映。上映后数百万人连署签名要求重启对光州仁和学校性暴力事件的调查。一个月后韩国国会以207票赞成、1票弃权,通过了《性侵害防止修正案》,又名“熔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