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读书与做人

作者:梁漱溟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8

顾文姬评分

4

119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梁漱溟读书与做人内容简介

《梁漱溟读书与做人(纪念珍藏版)》内容简介:梁漱溟一生不断追求的是两个问题,一是人生问题,即人活着为什么;二是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对人生问题的追求,他出入佛家、儒家,成为20世纪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和现代新儒学的开启者;对中国问题的追求,他投身辛亥革命,从事乡村建设,筹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为20世纪中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爱国民主人士。他对中国抱有极真挚的感情,他自己是极度的坦诚,他跟我们说的没有一句是伪饰的,没有一句不是发自肺腑的真言。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还有人少则责任分明,不容推诿,人太多其责任心便轻了。一大家人每每不如一小家庭人振作,就是这个缘故。像中国有几万万人则每人所负责任为几万万分之一,各人皆以为还有其他好多人负责,不必靠我。这样国事如何能好?还有一个人纵然热心大局,无奈局面太大,努力一番,不易生何影响,以致减少兴趣,或没有勇气,其结果亦是使国事不易弄好。 “国大”这一桩事实,它给我们很大的好处,也给我们很多坏处;能为祸,亦能为福。

孝悌忠信的教训,差不多即把道德看成知识的事。我们对于本能只能从旁去调理他,顺导他,培养他,不要妨害他,搅乱他,如是而已;譬如孝亲一事,不必告诉他长篇大套的话,只须顺着小孩子爱亲的情趣,使他自由发挥出来便好。爱亲是他自己固有的本能,完全没有听过孝亲的教训的人即能由此本能而知孝悌;听过许多教训的人,也许因其本能受妨碍而不孝亲。在孔子便不是以干燥之教训给人的。他根本导人以一种生活,而借礼乐去调理情志。但是到后来,孔子的教育不复存在,只剩下这种干燥的教训的教育法了

例如植物进化到植物那个地方,就盘旋不进了;动物中的节足动物,脊椎动物中的鱼类,鸟类,哺乳类,猿猴类等等,都是各自进化到它那个地方 就停顿下了。

假如此人是资质很平庸的,他自己内心的矛盾冲突或许少;这个意思就是说他还好办。若是资质很聪颖的人,他自己有点才气,其问题就越复杂,越难办虽然他才气有,聪明有,但怕他私欲也比旁人盛,比旁人多。大概有聪明的人,好出风头,爱面子,对声色货利等等,格外比旁人贪,格外比旁人求,这是他斩不断地病。本来他要强的心也比旁人明白,可是他为坏的心也比旁人高;如果内心不澄清,认不清楚自己,这时他心里一定有很多问题。

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有其共同的特点,就是要人的智慧不单向外用,而要返回到自家生命上来,是生命成了智慧的,而非智慧为役于生命。

自己要强的心太高,看不起人家,亦很容易讨厌自己;此缘故是一面要强,一面自己的毛病又很多,所以“悔恨”的意思就重,使自已给自己打架;自己打架,打到糊涂得真是受不了的时候,他就要自杀。

孟子很能发挥指点这恶绝的意思:“毋为其所不为,毋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这话说得实在到家。人原来分得出来是非一因人都有不偷东西的心思,不要做的就不做,这就是义:人都有不忍害人的心思,在此扩充,就是仁。都是指点在亲切的地方去自觉。好恶让他明显,让他有力量。

梁漱溟读书与做人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梁漱溟

梁漱溟

梁漱溟(1893—1988)20世纪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改造运动者。生于北京,原籍广西桂林。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1917年入北京大学任教,七年后投身农村,从事乡村建设运动。终其一生用心于两大问题:人生问题与中国问题;为此而思考而行动。主要著作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与《东方学术概观》等。

梁漱溟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