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祸史谈丛
笔祸史谈丛内容简介
《笔祸史谈丛》主要内容简介:编辑“大家小书”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本册《笔祸史谈丛》为该丛书之一。《笔祸史谈丛》由黄裳编著。
热门摘录
在精明的主子手下工作,是困难的,必须时时提防无从悬揣的挑剔指摘,只有一个办法,提高警惕,加码诛求,把定罪拟得严严的,宁愿由主子来“加恩”末减,虽然同样活不出,斩决到底是轻于凌迟的,这就是皇恩浩荡了。据说有人看过原本《四库全书》,常在每本起首处发现了明显的错误,原来那是为了“御览”时省些事,用不到细读就能看出显然的错误来,既证实了天王圣明,也便于改正。不幸皇帝翻也没有翻就算“御览”过了,谁也不敢再动任何手脚,只得听它错下去,一直错到今天。文字狱的往往由臣下严拟,再由皇帝减刑的办法,好像就是同样的手法。
胡中藻的原诗固然不成诗,乾隆的这些推论也无疑是神经衰弱者的梦吃,其所以如此,因为“伊在鄂尔泰门下,依草附木”,早被看做朋党奸人的原故。已确定了对象是坏种,那么坏种的一言一行都自然是狂吠了。至于上纲上线,那是并不困难的,中国从古就有猜谜、射覆这些花样,方块字又是那么灵活的事物,在惯做截搭题的好手看来,简直就不算是一回事。乾隆在这里实在是给奴才们树立了榜样,奴才们也心领神会,放手大干起来,于是大量千奇百怪的案子出现了,到底造成了普遍的战战兢兢、鸦雀无声的局面,这实在是皇帝所万分希望出现的局面。
人的价值已经贱如泥沙,而掌握着人的命运者也已堕落在禽兽之下。老虎吃人之前,并不发表一通什么宣言,申明罪状的,相比之下,不是还是更有道德的吗?
笔祸史谈丛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